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正式)

合集下载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

精品文档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作者:毛广昭学号:411110146 系:城市轨道交通系专业:铁道机车车辆班级: 10宁地铁车301班指导者:耿幸福教授评阅者:耿幸福教授2013年 06月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目次1引言 (4)2国内外地铁火灾实例 (4)3地铁火灾的特点 (4)4我国地铁工程现有的消防系统 (5)4.1自动控制及火灾报警系统 (5)4.2紧急疏散系统 (5)4.3消防给水系统 (6)5地铁火灾的防护措施 (6)5.1地铁火灾防治大系统的观点 (6)5.2装修装饰材料的使用 (7)5.3消防安全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 (7)5.4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7)5.5提升有关人员的消防水平 (7)6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 (8)6.1灭火器的使用 (8)6.2消防栓的使用 (9)6.3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使用 (9)7小知识 (11)7.1灭火基本方法 (11)7.2防火基本方法 (12)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地铁作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但是,地铁火灾的发生率及严重的损失同样令人担忧。

地铁火灾事故的发生不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且还会造成城市的大面积交通堵塞,因此对地铁火灾事故的分析及预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地铁内火灾发生的次数逐渐增加,引起伤亡人数也在增加,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地铁自1969年相继投入运行以来,共发生火灾156起,其中重大火灾3起,特大火灾1起,因此,建设完善的、有效的预防和灭火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地铁火灾实例1987年11月18日晚7时30分,伦敦最繁忙的“国王十字”地铁车站发生了一起罕见的火灾,有30多人丧生,数百人受伤,堪称伦敦地铁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事故。

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人为纵火事件,导致198人死亡,147人受伤,堪称最为惨烈的地铁火灾。

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

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

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地铁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一种重大事故,不仅对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

因此,加强地铁火灾防范和处置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应对地铁火灾的发生,制定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地铁火灾的特点、火灾处置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

一、地铁火灾的特点1.紧闭空间地铁车站、车厢都是相对较小的空间,对于火势的传播会形成一定的阻碍,但同时也会使得火势更容易扩散、烟雾更加浓厚。

2.能量集中地铁列车的电线、设备和机具等等都会集中在车厢内或车站周边,它们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造成更大的损害。

3.紧急疏散困难地铁车站、车厢等空间较小,人员密集,火灾发生后,旅客疏散困难,逃生通道狭窄,这些都会给火灾处置带来困难。

二、地铁火灾防范措施在地铁车站、车厢等场所,应设置专门的火灾安全设备,比如火警报警系统、自动喷灌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这些设施可以及时探测到火灾并对其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意外灾害的发生,要做好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三、地铁火灾处置措施一旦地铁发生火灾,应立即启动地铁火灾应急预案,快速采取有效措施处置火灾,及时把火灾扑灭,同时还必须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下面,我们将围绕火灾处置措施,分别从应急响应、处置步骤、人员疏散等方面进行讲述。

1.应急响应地铁火灾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因此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地铁火灾应急响应的第一步是迅速报警,报警察门口可设置应急按钮设备。

火灾处置团队接到报警后,要迅速进行应急响应,马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火灾处置工作。

2.处置步骤在火灾处置工程中,由专业的处置小组负责领导实施。

经过现场勘察和情况分析,小组会制定具体的灭火方案,并及时开展相应工作。

网罗组建救援队伍,采取有效灭火药剂对火灾开展灭火行动;另一方面,还需开通疏散通道,及时疏散地铁车厢内的乘客和工作人员。

地铁火灾事故分预防措施

地铁火灾事故分预防措施

地铁火灾事故分预防措施一、地铁火灾事故的原因地铁火灾事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电气设备故障:地铁中大量使用电气设备,如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照明设备等,这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极易引发火灾。

2. 烟火来源:地铁车厢内禁止吸烟、乱扔烟头,但仍有部分乘客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火灾。

3. 乘客的不当行为:有些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或在车厢内进行烹饪等行为,也容易引发火灾。

4. 设施设备老化:地铁线路、车厢、设备等设施长期使用,老化严重,容易引发火灾。

二、预防地铁火灾事故的措施为了预防地铁火灾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1. 完善设备设施保养和维护:地铁使用的各种设备设施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换老化设备。

2. 强化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地铁内的各种电气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其安全可靠。

3. 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定期对地铁线路、车辆等设施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设立禁烟区域:加强宣传教育,呼吁乘客在地铁车厢内禁止吸烟,营造无烟环境。

5. 加强乘客宣传教育:加强对乘客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乱扔烟头等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

6. 增设消防设施:地铁站和车厢内设置更多的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以便应对突发火灾。

7.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地铁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处置。

8. 加强监控和报警系统:在地铁线路、车辆等设施上加装监控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置火灾隐患。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铁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对地铁公司、管理部门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和安全提升方式。

三、结语地铁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重视预防地铁火灾事故。

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加强设备设施的保养维护,加强乘客的宣传教育,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铁火灾事故的发生。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与预防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与预防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与预防摘要:与其他种类的火灾事故相对比,地铁系统如果发生火灾,其灭火和救援的难度相对比较大。

地铁系统是城市交通的主干之一,处于封闭的地下环境中,如果发生火灾事故短时间内就会在通道内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乘客数量多,撤离的难度较大,而且地铁系统内部火灾的快速蔓延也可能危害到城市地面以上建筑及其他地铁线路的安全。

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合作,整合和梳理相关的灭火以及救援力量,强化地铁系统火灾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提升乘客的安全意识,如果发生火灾要迅速疏导乘客安全撤离,采用合理的灭火救援措施,把地铁系统火灾的危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地铁系统火灾;原因分析;特点;救援路径引言地铁火灾也是十分恐怖的安全事故,其发生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因此,地铁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着重进行火灾防护工程建设,提高其防火等级,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并且,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地铁发生火灾特点的把握,并制定有效地应对策略。

本文将结合案例,就地铁火灾的特点及其应对措施做出分析。

1地铁火灾事故的危险性分析1.1火情探测难度大在火灾救援中,及时收集火场信息是一项基本工作,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地铁地下开口不多,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出现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从而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烟气。

若起火点位置较为隐蔽,或者处于地铁内部较深位置,将大大增加收集火场信息的难度。

加上地铁地下空间较大,建筑结构复杂,即便是地铁站的类型类似或相同,很多地方也会存在一定区别;特别是火灾发生都是突发的,地点也无法确定,若掌握的地铁结构信息不及时,必定会加大火灾信息收集的难度。

1.2地铁系统火灾事故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较大因为地铁系统内部装修材料的组成比较复杂,一旦出现火灾便会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对乘客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首先,地铁系统的密封结构造成浓烟的蔓延速度比较快,阻碍了乘客的撤离及灭火救援任务的推进,大型的消防救援装备不能快速地部署到地铁系统内部,半封闭的结构空间延缓了灭火救援任务的执行效率;其次,地铁系统结构自身的热传导性较强,发生火灾险情后隧道内部温度上升很快,高温会造成地铁系统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受到损害,可能发生坍塌以及开裂的情况,严重阻碍了灭火救援任务的执行;再次,地铁系统的线路在火灾后出现损毁会加大灭火救援任务开展的难度,浓烟和异味会阻碍消防救援人员对于火情的正确判断,消防救援方案也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的干扰和影响。

地铁火灾事故应对措施

地铁火灾事故应对措施

地铁火灾事故应对措施一、地铁火灾的危害和影响地铁火灾是指在地铁车辆、站台或隧道等地铁运营区域内发生的火灾事故。

地铁火灾的危害主要包括:1、人员伤亡和可能引发的群体踩踏、恐慌等问题;2、车辆受损、线路中断,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3、烟雾和有害气体可能对地铁车厢和站台的乘客造成严重影响;4、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地铁火灾对城市交通、市民生活和公共安全均造成严重影响。

二、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1、加强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车辆、站台、隧道等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铁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对于老旧设备的更换和更新也需及时进行,以减少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2、加强消防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地铁站台、车辆等地铁运营区域内应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自动喷水系统、烟感探测器等,以及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在地铁车厢内也应配备灭火器和逃生工具,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3、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地铁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其火灾应对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乘客也需要了解地铁车厢内的逃生通道和逃生方法,以避免在火灾发生时产生恐慌和混乱。

三、地铁火灾事故的应对措施1、迅速报警和疏散人员一旦发现地铁火灾,地铁工作人员应迅速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同时,要迅速启动疏散程序,引导乘客有序地离开车厢或站台,避免人员伤亡和恐慌蔓延。

在疏散过程中,还需及时向乘客发布有关火灾情况和疏散途径的信息,确保乘客能够快速、安全地脱离火灾现场。

2、控制火势和排烟排毒地铁火灾的火势控制和烟雾排除是应对地铁火灾的重要环节。

消防人员需迅速赶到现场,对火势进行扑救,同时进行排烟排毒工作,保障乘客的安全。

此外,需要对地铁车辆和隧道等区域进行及时的通风处理,以排除有害气体,减少对乘客的影响。

3、指挥和协调救援工作地铁火灾发生后,需要由专业的指挥部门对救援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

浅谈地铁事故中火灾事故的防治措施

浅谈地铁事故中火灾事故的防治措施

浅谈地铁事故中火灾事故的防治措施城市安全是城市居民生命、财富以及进行各种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基本保障。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重要内容,而城市地铁是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目前人们对城市地铁安全的认识和研究在逐步深入,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地铁事故频发后,人们对城市地铁安全正在做深层次的认识和反思,广泛研究城市地铁安全措施。

通过对地铁发生的各种事故进行分析,发现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经统计发生火灾的总量约占总事故量的65%。

因此地铁事故中发生频率比较高的火灾事故就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1地铁火灾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在火灾事故上面临很多不利因素比如人流密度较大、相对封闭的环境,要比在地面上更加危险。

综合以往的火灾事故案例,地铁火灾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们对于火灾的恐慌心理,导致在行动中的混乱无秩序。

在地铁中通道一般都比较狭长,火灾发生后人员的疏散距离长,非常容易引起踩踏事故,导致死亡人数巨大。

其次,火灾过程中不断燃烧积累的烟雾不散。

由于在隧道内或是站台发生火灾后没有足够的氧气,着火后形成不完全燃烧,燃烧过程中还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容易使人窒息。

再次,地铁发生火灾后会使隧道、站厅和站台的温度迅速上升。

由于地铁在空间上是相对封闭的,火灾发生之后,温度急剧上升大量的热量无法释放,如果此时地铁中的火势越来越猛烈,温度可以达到1200℃以上,乘客的疏散比较困难。

2地铁火灾的防治措施2.1从教育宣传着手乘客素质对地铁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地铁安全乘车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的失误而产生的地铁运营事故。

(1)政府对国民的教育:通过政府部门,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模拟演练,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使国民建立起比较强的安全意识,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

(2)学校和家庭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应急处理能力,这对预防火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是效果是明显的可以从从根本上控制住火灾的隐患。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扑救对策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扑救对策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扑救对策摘要:城市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使得地铁轨道交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地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人员流动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从地铁各类应急救援事故来看,地铁火灾是危害性较高的一类安全事故,本文主要对地铁火灾的特点及扑救对策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地铁火灾;特点;扑救对策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也日益增加,但是伴随而来的交通拥堵也更加严重,为缓解该问题的发生,地铁随之而产生,地铁是一种容量巨大的公共交通工具,通过该工具可最大限度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由于地铁长期处于地下环境工作,且所处空间十分狭小,易造成突发事故。

1地铁火灾特点1.1火势发展快,控制难度大有资料显示,地铁发生火灾6min后站台层就充满浓烟,能见度几乎为零,烟雾的平均扩散速度为1m/s。

在此条件下,人员水平行进速度大概是0.33m/s,楼梯段的前行再度平均0.29m/s。

一旦地铁发生火灾,由于地下空间呈现长条状,同时进出站口与外界联通,一旦发生火灾后,通道形成一个烟囱,在出入口空气的流动下导致烟雾迅速在车站蔓延,火势发展速度增快。

1.2安全疏散难度大,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地铁的出口数量有限,且位置受限制。

一般的大站有4~5个出口通往地面,小站一般为3~4个出入口通往地面,各出入口宽度最小为2米,最大为4.8米宽。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4.1.3条规定“安全出口门,疏散走道和楼梯的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净宽计算,每扇门的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为例,最高峰时站内滞留人数约16960人,根据规范计算,出口的总的净宽应为128.3米,实际疏散出口总数之和为28.5米,每个出口的疏散人数实际平均为16960/6=2827人,远远不能满足人员救援要求。

当被困人员处在高温和浓烟的环境下会产生恐慌心理,失去理智。

在逃生的本能下人群会争先恐后地向出口跑,导致疏导现场混乱,拥挤,而且容易造成踩踏事件。

如何防范地铁列车火灾事故

如何防范地铁列车火灾事故

如何防范地铁列车火灾事故一、火灾的起因和特点地铁列车火灾通常是由于电气故障、机械故障、短路、人为破坏等原因引起的。

一旦火灾发生,由于地铁列车的封闭性和高温高压环境,火势很容易蔓延,扩大范围,并引发爆炸等更加严重的事故。

此外,地铁列车行驶速度快,乘客密集,疏散不便,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预防地铁列车火灾事故势在必行,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

二、预防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地铁列车的设备维护是防范火灾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必须确保列车的各项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为此,地铁公司应加强日常检修、维护工作,定期对列车的电气系统、机械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2.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地铁车厢内应配备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毯等,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使用。

同时,地铁车站和车辆库等区域也应装备成熟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栓、喷淋系统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可以迅速控制火势。

3.加强人员培训地铁公司应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对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同时,地铁乘客也应接受相关的消防安全培训,学会如何在火灾发生时正确逃生和自救。

4.加强监测和报警系统地铁列车应配备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等监测设备,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进行报警。

同时,地铁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火灾报警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报警、转移乘客,并与消防部门进行及时沟通。

5.加强应急逃生设施建设地铁车厢内应设置明显的逃生指示标识,以便乘客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找到逃生出口。

同时,地铁车站和轨道通道等区域也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疏散指示标识,确保乘客能够安全疏散。

6.加强安全监管地铁公司应加强对列车的安全监管,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列车的安全性能达到要求。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地铁列车的安全检查力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督促整改,确保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

城市地铁隧道工程火灾特点以及防火手段探讨

城市地铁隧道工程火灾特点以及防火手段探讨

城市地铁隧道工程火灾特点以及防火手段探讨摘要地铁隧道工程大都处于地下,具有自身的特点。

由于被外部由岩石或土层包围,与外部相连通的通道少,而且高度宽度都较小。

本文分析了地铁隧道工程的火灾特点,对于防火手段的发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地铁隧道;火灾;防火1 城市地铁隧道工程火灾特点1.1 烟、热危害严重因地铁出入口少,空气流通不畅,通风不足,氧气供应量不足,发生不完全燃烧,致使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浓度迅速升高,高温烟气的扩散流动,不仅使所到之处的可燃物蔓延燃烧,更严重的是导致疏散通道能见距离降低,即使在强力照明条件下能见度也只在1.0 m以内,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扑救火灾。

由于地铁的内部空间比较封闭,发生火灾后,烟、热不能及时排出去,使热量集聚,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很快,发生“轰燃”的时间也比较短,但发生“轰燃”后,由于通风量的限制,轰燃之后的燃烧速度比地面建筑慢,而且燃烧产物中的毒性成分、一氧化碳等浓度较高,散热慢,由烟、热造成的危害更大。

1.2 人员疏散困难地铁疏散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出入口少,疏散的距离较长;火灾时,人员疏散只能步行通过出入口或联络通道,地面建筑火灾时使用的云梯车之类的消防救助工具对地下的人员疏散就无能为力。

最重要的是火灾时,平时的出入口在没有排烟设施或排烟设施效果较差时,将成为喷烟口,高温的浓烟的流动方向与人员逃生的方向一致,都是从下至上,而烟气的扩散流动速度比人群的疏散逃生速度快的多,人们就在高温浓烟的笼罩下逃生,能见度大大降低,使人群心理更加恐慌,同时烟气中的有些气体,如氨气、氟化氢和二氧化硫等的刺激使人的眼睛睁不开,使人心理极度恐惧,可能会瘫倒在地或盲目逃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1.3 扑救困难地下建筑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的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

我国地下建筑发生的数起大火中,最长的一次延烧时间为41天。

这次火灾共邀请了28个单位540名专家研究灭火方案,救火人员死亡4人,80多人受伤;抢救和灭火工作十分艰苦。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征、危害、防护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征、危害、防护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征、危害、防护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发生的火灾事件。

以下是有关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征、危害和防护措施的一些信息:
特征:
1. 燃料丰富: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由大量的可燃材料构成,包括车辆、轨道、电缆、隧道和车站等。

2. 火势迅速:火灾在封闭的轨道交通环境中,燃烧速度较快,火势蔓延迅速。

3. 烟雾密集:轨道交通火灾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和有害气体,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危害:
1. 人员伤亡:火灾会导致乘客和工作人员的伤亡,特别是当火灾发生在高峰时段时,人员密集,撤离困难。

2. 财产损失:火灾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设施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坏,给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3. 社会影响:轨道交通系统的中断会导致交通堵塞和出行困难,给城市运行和社会秩序带来影响。

防护措施:
1. 预防措施: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火灾预防宣传,提高乘客和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禁止携带易燃物品进入车站和列车。

2. 监测系统:安装火灾监测系统,及时检测异常烟雾、温度和气体浓度,实现火灾的早期预警。

3. 防火隔离:采用防火材料和构造,对车辆、车站和隧道进行防火隔离,减少火势蔓延的速度和范围。

4. 疏散通道:确保车站和车厢内疏散通道畅通无阻,设置灭火器和应急疏散指示标志。

5. 培训演练: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防护措施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执行,并由专业人士进行设计和实施。

另外,及时报告火灾情况、配合相关部门的处置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地铁火灾措施方案最新版

地铁火灾措施方案最新版

地铁火灾措施方案最新版在现代城市中,地铁系统作为一种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承载着大量人员的出行需求。

然而,由于地铁环境封闭、人流密集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和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火灾措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地铁火灾进行分析,并提出最新版地铁火灾措施方案。

一、地铁火灾前期防范措施1. 完善设备设施首先,在地铁车厢内部设置多功能自动感应式烟雾报警器和温度传感器,并联结到监控中心实时监测,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置措施。

其次,在车站和隧道区域增加消防水源与消防栓,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要定期进行消防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各项设备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2. 加强员工培训向地铁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消防知识培训和紧急逃生演练。

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类火灾情况的处理方法,掌握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的技巧,并能迅速引导乘客有序撤离。

3. 引入先进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安装智能化监控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等,在地铁车站和隧道内部实现全面覆盖监测。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火势隐患,及时预警,并采取必要措施遏制事故发生。

二、地铁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 实施现场指挥一旦发生地铁火灾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临时领导小组负责现场指挥。

并确保通畅的信息流通渠道,做到第一时间了解事态发展。

2. 快速疏散乘客火灾发生后,积极引导乘客冷静有序地疏散至最近的出口,并按照预先划定的撤离路线进行行动。

同时利用广播系统向乘客提供实时指引,避免人员拥堵和混乱。

3. 系统消防救援地铁火灾事故发生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调派消防车辆和队伍赶往现场。

同时负责监控中心应全力运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

消防队员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灭火,并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4. 医疗救护配合在地铁火灾事故中,可能会有人员受伤或中毒。

因此,在处置过程中要及时与医院联系,协调医疗资源,做好伤员转移和紧急治疗等工作。

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正式版

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正式版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正式版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地铁是目前世界上能够解决大中型城市人们出行问题较为便捷、经济和高效的交通工具之一和交通系统的骨干,地铁是城市的生命线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促进城市繁荣、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无污染、准时、方便、舒适等诸多优点,它在交通上的独特优势使其发展迅速,成为各国政府投资的热点。

据日本地铁协会统计,到1999年全世界已有125个城市建有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7000千米。

许多车站建筑雄伟壮丽,已成为城市中的重要旅游景点。

我国自1965年7月1日在北京动工修建地铁以来的40多年中,相继在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和南京等6座城市开通了地铁。

目前,我国有十多个城市已经运行或正在修建地铁。

一、地铁火灾不容忽视随着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地铁灾害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轨道交通系统发生的灾害中,火灾占的比例最高,约占30%。

因而,在地铁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地铁火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地铁火灾屡见不鲜。

例如,20xx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火灾事故,造成至少126人死亡,146人受伤,318人失踪;20xx年7月6日,法国巴黎北部辛普朗因地铁车厢电路短路发生火灾,造成19人死亡。

地铁火灾特点分析及预防措施

地铁火灾特点分析及预防措施

地铁火灾特点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地铁交通作为大城市的交通主体已成为趋势,虽然较于西方四通八达的地铁交通系统,我国的地铁交通起步滞后,但目前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

由于地铁运行方式的特殊性及火灾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各国都特别重视地铁安全问题。

本文基于地铁火灾的成因特点及其严重后果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希望能为地铁的防火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1)浓烟阻挡视线。

火灾中产生的大量浓烟,火场指挥员无法迅速确定起火点。

并且地上建筑着火时可借助门窗排烟和排热,但地铁内封闭的空间里一旦发生火灾,大火产生的烟雾很难通过自然排烟的方式排出去。

而地铁的进排风只靠少量的风口,自然通风差,烟雾生成量远远大于排出量,烟雾的控制和排除都比较复杂,所以烟雾很难在短时间内排散。

并且浓烟积聚不散,对人员逃生和火灾扑救都带来很大的困难。

不熟悉建筑内部情况的人,要找到安全出口时相当困难。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防火安全工程建设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防火安全工程建设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防火安全工程建设摘要:地铁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城市交通的顺畅。

地铁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现代城市的交通压力,为国民的出行提供了较大便捷,同时地铁工程的安全也直接关系着国民的安全出行,加上地铁车站有着十分复杂的内部组成和密集的客流,只有优化设计、提高车站建筑防火等级才能保证地铁车站的安全,降低发生火灾的隐患。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然后提出了具体的防火安全工程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火灾特点;防火措施1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分析1.1疏散难度大(1)早晚高峰时期客流量较大,人员疏散难度较高。

我国地铁交通工具的满载率在全球位居首位,一旦地铁中出现火灾事故,地铁车站管理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站内乘客进行有效疏散是无法实现的;(2)火势蔓延迅猛,允许乘客逃生的时间相对较短.一旦地铁内部出现起火点,火势将在 1.5~8.0min快速蔓延,因此,乘客的最佳逃离时间为火灾8min内,而一旦乘客的衣物触碰到起火点,允许乘客的有效逃生时间将更短;(3)火灾会诱发浓烟,对乘客造成恐慌心理。

火灾会消耗大量地铁中的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当人体吸入过量的粉尘气体后,将出现窒息、昏迷等危险;(4)地铁内部结构复杂,乘客可选择的逃生路径较少。

目前大部分地铁建筑中都缺少安全疏散通道,其内部不仅没有乘客紧急避难场所,也没有安全事故紧急疏散电梯,因此乘客在遇到安全事故时,可以选择的有效逃生路径较少。

1.2灭火救灾困难当地铁中出现火灾事故时,救援人员或消防人员需要进入地铁内部,但地铁内部结构较为复杂,部分行人通道或疏散通道的宽度较窄,而火灾在此种环境中的蔓延速度较快,当突发大型火灾事故时,通道将被火灾浓烟覆盖,此时救援或逃生通道的能见度较低,环境温度较高,即便救援人员身穿安全防护设备,但仍无法避免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当遇到高温高热环境时,地铁的承重结构(混凝土墙体)会在受到外界环境干扰与影响的条件下发生崩塌,此时地铁内部将出现结构坍塌的风险。

地铁火灾概述总结

地铁火灾概述总结

地铁火灾概述总结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其中,地铁火灾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事故,对乘客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本文将就地铁火灾的发生原因、防范措施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地铁火灾的发生原因近年来,地铁火灾时有发生,而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电气设备故障是最常见的引起地铁火灾的原因之一。

电力系统短路、线路老化等问题可能导致设备过载、漏电等情况,从而引发火灾。

其次,人为疏忽也是地铁火灾频发原因之一。

如吸烟未熄蒂将导致抽屉起火等后果;恶意纵火、投放易燃物品等行为同样会给地铁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自然环境条件如闷热天气或雷电天气等也可能影响到地铁线路与设备正常运行,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二、地铁火灾的防范措施针对地铁火灾可能导致的危害和损失,各地铁运营公司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火灾的防范。

首先是加强电力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和更换老化设备,确保电气系统能正常运行。

其次是建立健全疏散通道和消防装置。

每个车站应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紧急出口,并配备手持式灭火器和消防栓等器材,以便乘客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迅速获得帮助。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通过制作海报、播放提示音等方式,在地铁站点广泛宣传消防知识与安全意识。

三、地铁火灾的应对措施当地铁火灾发生时,乘客所处环境相对封闭狭小,必须有应对措施来确保乘客及时撤离并获得救援。

首先是要求每个车厢内都配备可见的应急照明设备,在停电或火灾发生时能有效指引乘客撤离方向。

其次,在车厢内墙壁上设置便于乘客拉开的窗户,以防止因车门故障而无法顺利疏散。

另外,推进科技与安全设备并重也是核心任务之一。

地铁行车前后的监控装置、报警系统以及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和使用均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地铁火灾作为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事故,需要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和乘客的高度关注。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的建立与实施,可保障地铁出行过程中人员财产安全,并使城市交通更加高效、安全、便捷。

地铁火灾特点 地铁出口重点汇总

地铁火灾特点 地铁出口重点汇总

地铁火灾特点地铁出口重点汇总一、地铁火灾特点1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由于地铁的出入口有限,而且出入口又通常是火灾时的出烟口,消防人员不易接近着火点,扑救工作难以展开。

再加上地下工程对通信设施的干扰较大,扑救人员与地面指挥人员通讯、联络的困难,也为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障碍。

2、氧含量急剧下降地铁火灾发生后,由于地下建筑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3、产生有毒烟气、排烟排热效果差由于地铁内乘客携带物品种类繁多,大多为可燃物品,一旦燃烧很容易蔓延扩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由于地铁空间狭小,大量烟气集聚在车厢内无法扩散,短时间内迅速扩散至整个地下空间,造成车厢内人员吸入有毒烟气死亡。

二、耐火等级1、地下的车站、区间、变电站等主题工程及出入口通道、风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2、地面出入口、风亭等附属建筑,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3、控制中心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4、车辆基地内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有关规定。

三、防火分区1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设备与管理用房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500m2o2、当地下多线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时,站厅公共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0m2o3、当地上的车站站厅公共区采用机械排烟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m2,其他部位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04、车辆基地、控制中心的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有关规定。

四、防烟分区1、地下车站的公共区,以及设备与管理用房,应划分防烟分区,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2、站厅与站台的公共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设备与管理用房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750m2o3、防烟分区可采取挡烟垂壁等措施。

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

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

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我呀,跟您唠唠这城市地铁火灾这事儿。

您想啊,那地铁里人乌央乌央的,像下饺子似的。

那地铁通道又长又窄,就像个大长虫的肚子。

这火灾要是一起啊,那可不得了。

先说说这地铁火灾的特点吧。

那火啊,在地铁里就跟个恶魔似的,跑得可快了。

为啥呢?您看那地铁里到处都是些塑料啊、电线啊这些易燃的东西。

就像我之前看到的,那些地铁的座椅啊,看着挺结实,可这火一舔上去,呼呼就着起来了,那火苗子蹭蹭往上冒,还冒黑烟呢,黑得就像锅底灰似的。

再一个,人太多了呀。

那地铁里的人,什么样的都有。

有穿着西装革履,看着特别精神的上班族,脸上还带着那种急匆匆的神色,眼睛就盯着手机或者前面的路,生怕迟到了。

还有那些小年轻,打扮得花里胡哨的,耳朵里塞着耳机,跟着音乐摇头晃脑的。

这火一起来,大家就乱套了。

那惊慌的表情啊,就像世界末日到了一样。

眼睛瞪得老大,嘴巴张得能塞下个鸡蛋,喊叫声、哭闹声,整个地铁里就像炸了锅。

还有那烟,那可真是要命的东西。

地铁里通风不像外面那么好,那烟就跟个幽灵似的,弥漫得到处都是。

我有一次路过一个有点小火情的地方,那烟就熏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喉咙里像被人掐着一样难受。

在地铁里啊,那烟就更嚣张了,一会儿的功夫就能把整个通道都填满,让人根本就分不清东南西北。

那这防护措施可得好好说说了。

地铁里得有那些个灭火的东西啊,就像灭火器,得放得显眼点。

我就想啊,那些工作人员得时不时地给大家讲讲这灭火器咋用。

我就遇见过一个工作人员,看着挺憨厚的,脸圆圆的,眼睛小小的,他就跟一群乘客在那比划着说:“这灭火器啊,就跟个小炮筒似的,一拔这个栓,对着火一喷就成。

”我听着就觉得挺有意思。

还有那疏散通道,可得保持畅通啊。

不能像有些地方,乱堆东西。

我有次就看见一个地铁站的角落里堆着一些破箱子,就跟小山似的。

这要是着火了,人往哪跑啊?这时候就得有人来管管了,就像我们村里的管事的一样,得有点威严,让那些乱堆东西的人不敢再乱放。

再就是那些个安全标识,得让大家一眼就能看见。

地铁火灾预防和处理文献

地铁火灾预防和处理文献

地铁火灾预防和处理文献一、地铁火灾的特点1.高密度人员聚集。

地铁站台、车厢内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逃生难度大,可能引发踩踏事故,增加人员伤亡。

2.封闭空间。

地铁隧道、车厢等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烟气迅速扩散,影响逃生和救援。

3.电气设备多。

地铁运营使用大量电气设备,一旦着火可能引发电气设备事故,增加火灾的扩散程度和危险性。

4.地下环境。

地铁建设在地下,一旦发生火灾,地下环境复杂,救援难度大,火灾扑灭和逃生会受到严重影响。

5.地铁规模大。

城市地铁规模庞大,一旦发生火灾,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会造成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二、地铁火灾的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管理。

地铁公司应制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地铁车辆、站台、隧道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管理和巡检,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处理。

2.加强宣传教育。

地铁公司应加大火灾预防宣传力度,向乘客宣传火灾逃生知识和技巧,提高乘客自救意识和火灾预防意识。

3.加强设备维护。

地铁公司应加强电气设备、通风设备、防火设施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减少火灾风险。

4.加强应急演练。

地铁公司应定期组织地铁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对火灾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和救援。

5.加强技术装备。

地铁公司应加强技术装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火灾监测、报警和扑救设备,提高对火灾的监测和处置能力。

三、地铁火灾的处理措施1.迅速报警。

一旦发现地铁火灾,应立即报警,通知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和相关救援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展开火灾处置和救援工作。

2.组织疏散。

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迅速组织车站工作人员和乘客进行疏散,引导乘客沿着安全通道有序地撤离,避免踩踏和混乱。

3.火灾扑救。

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迅速组织消防人员和专业人员进行火灾扑救,尽快将火灾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避免火灾扩大。

4.通风处理。

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通过通风设备迅速排除烟气,保持通风畅通,减少烟气对逃生和救援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5472-56 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地铁是目前世界上能够解决大中型城市人们出行问题较为便捷、经济和高效的交通工具之一和交通系统的骨干,地铁是城市的生命线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促进城市繁荣、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无污染、准时、方便、舒适等诸多优点,它在交通上的独特优势使其发展迅速,成为各国政府投资的热点。

据日本地铁协会统计,到1999年全世界已有125个城市建有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7000千米。

许多车站建筑雄伟壮丽,已成为城市中的重要旅游景点。

我国自1965年7月1日在北京动工修建地铁以来的40多年中,相继在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和南京等6座城市开通了地铁。

目前,我国有十多个城市已经运行或正在修建地铁。

一、地铁火灾不容忽视随着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地铁灾害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轨道交通系统发生的灾害中,火灾占的比例最高,约占30%。

因而,在地铁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地铁火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地铁火灾屡见不鲜。

例如,20xx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火灾事故,造成至少126人死亡,146人受伤,318人失踪;20xx年7月6日,法国巴黎北部辛普朗因地铁车厢电路短路发生火灾,造成19人死亡。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地铁自1969年投入运行以来,共发生火灾156起,其中重大火灾 3起,特大火灾1起。

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地铁建设的今天,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二、地铁发生火灾时的特点对地铁这种特殊地下建筑与交通工具进行详尽分析发现,人员密度大、流量多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地铁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与在地面建筑发生同样事故相比,其状况要更加难以控制,后果也会更加严重。

地铁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的建筑空间,隧道外围是土壤和岩石,只有内部空间而没有外部空间,且仅有与地面连接的通道作为出入口,不像地面建筑有门、窗,可与大气连通。

由于地铁隧道存在上述构造上的特殊性,与地面建筑相比,发生火灾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氧含量急剧下降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

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氧含量降至 15%时,人体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至10%~14%时,人体四肢无力,判断能力低,易迷失方向;降至6%—10%时,人即会晕倒,失去逃生能力;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5%以下时,人会立即晕倒或死亡。

(二)发烟量大火灾时产生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

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性材料,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时,由于新鲜空气供给不足,气体交换不充分,产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导致一氧化碳(CO)等有毒有烟气体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隧道内的可见度,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性。

在韩国大邱地铁事故里,人们发现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在站台一张桌子的周围死了很多人。

经过专家分析,原来这是因为在火灾发生时,浓烈的烟雾使地铁里漆黑一团,在人正常的视野高度根本看不见地面。

慌乱的人群失去辨别自身周边情况的能力,于是一张桌子就成了大家逃生路线上的障碍物,以至于很多人始终在围着桌子跑,最终被烟气熏死。

(三)排烟排热差被土石包裹的地下隧道,热交换十分困难。

发生火灾时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以通过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而是聚集在建筑物内,无法扩散,易使温度骤升,较早地出现“爆燃”;烟气形成的高温气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些流动性很强的烟和有毒气体,若不加以控制或及时排除,则会在地下通道内四处流窜,短时间内充满整个地下空间,给现场遇险人员和救灾人员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

(四)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地铁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的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其难度相当于扑救超高层建筑最顶层的火灾。

这是因为当地面建筑发生火灾时,可以直接在建筑物外从产生的火光、烟雾判断火场位置和火势大小;而地铁发生火灾时究竟在哪个部位,则无法直观火场,需要详细查询和研究地下工程图,分析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才能做出灭火方案。

同时,由于地铁的出入口有限,而且出入口又经常是火灾时的冒烟口,消防人员不易接近着火点,扑救工作难以展开。

再加上地下工程对通讯设施的干扰较大,扑救人员与地面指挥人员通讯、联络的困难,亦为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障碍。

(五)人员疏散困难首先,地下隧道完全靠人工照明,致使正常电源照明就比地面建筑自然采光差,加之火灾时正常电源被切断,人的视觉完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保证。

此时如果再没有事故照明,隧道、站台内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

再加上浓烟,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

火场中产生的一些刺激性气体也会使人睁不开眼睛,看不清逃离路线。

其次,地铁发生火灾时只能通过站台出口逃生。

地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相反,人往下逃离就可以脱离烟气的危害。

而在地铁里发生火灾时,人只有往上逃到地面上才算是安全的,而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的行动快,所以人员疏散很困难。

三、减少地铁火灾的防治措施(一)内部建设与装修选用不燃材料及新型防火材料由于火灾的蔓延速度、爆燃出现的时间及所产生的烟气种类与装修材料的类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地铁隧道建设时,应尽量采用不燃材料,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即使发生了火灾,在火灾初期阶段也能起到延缓燃烧、阻止火势扩大的作用,从而可以缩小火灾范围,减少火灾损失。

在采购车辆时,车厢、座椅、扶手等采用非燃防火材料,车站站台、墙壁、天花板均用不燃或阻燃材料,电气设备、电线、电缆采用低烟、低毒的标准;在列车底板上加装防火和隔热层,防止列车底部电气设备起火对人员逃生造成影响,也可延缓车厢内火灾对列车底部电气设备的破坏作用,为救援和逃生创造条件。

(二)设置防火防烟分区及防火隔断装置在地铁隧道里设置相应的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把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阻止火势的迅速扩大。

实践证明,长期作为防火分割而设置的防火卷帘,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多隐患,如产品质量不过关、安装质量差或保养维护不当等,都会使其在关键时刻起不到作用。

而且防火卷帘本身也存在切断疏散通道及救援通道的问题。

近年来,防火隔烟设施也不断完善,出现了地铁隔断门及新型箱型水幕系统作为防火隔断。

同时,在地铁隧道中应设置自动机械排烟系统,以便迅速及时地排出烟雾,为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利条件。

(三)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由于地铁发生火灾时,从外部救援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其自身的建筑消防设施控制并扑灭火灾,因此在地铁全线应全面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灾事故,并利用自动报警装置联动相应的灭火设施和排烟设备,控制火势的蔓延和烟气的扩散,为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和疏散被困人员奠定基础。

列车上应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细水雾喷淋系统、火灾探测器等整套车载自动火灾探测消防系统,与常规的灭火器配合使用。

在区间隧道的顶端应安装移动式灭火系统,一旦列车着火,可自动移至着火点,实施灭火。

根据国外地铁的经验,在车站公共区一般不安设自动喷淋系统,以免地滑而影响疏散速度,但可考虑在车站公共区的两头一定范围内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因为这些区域往往是零售点、书报摊等易燃物集中所在地,而在中间的人行密集区域,可不设置自动喷淋系统,仅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即可。

(四)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列车在隧道内发生事故时,乘客若只能从列车前后端的紧急疏散门下车则不利于乘客的疏散,应采取措施,保证乘客及时疏散。

检票口和栏杆的设计、车站内广告牌的设置,都不得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

应将零售店和报摊点集中在站厅层两头的安全区域,以保证在站厅中间留出疏散的空间和通道。

应设置列车紧急情况通报按钮与手动开车门装置,断电时,车门能自动打开,以及司机室与车厢之间的紧急疏散门、列车前部的逃生门等装置。

列车上还应设置足够的滚动显示条、液晶显示屏,以及广播系统,以备火灾时引导乘客疏散。

(五)设置足够的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标志由于地下建筑,特别是公共地下建筑内人员的流动性很强,对建筑内的情况并不很熟悉,因此建设单位应在地铁通道设置足够的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标志,从而为火灾时人员的迅速逃生提供有利的条件。

实验表明,足够的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标志能够大大提高火灾时人员的安全逃生系数。

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若采用数量较少,且照度不足的蓄电池,就不能满足火灾时疏散的需要,所以应采用自发光标志和带电源的疏散标志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必要地点设置带电源或蓄电池的应急标志,同时在其他部位设置自发光的疏散标志。

蓄电池的事故照明装置应采用集中蓄电池,以减少维护费用。

(六)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素质应对主管人员和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懂得对火灾的预防、扑救和逃生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日常的火灾隐患,应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消除,把火灾的发生遏制在萌芽状态。

同时,应制定切合实际的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火灾时的人员疏散及控制初期火灾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危害后果。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亟待解决的日益增涨的人口数量而导致得出行问题,地铁的建设高潮已经来临。

然而,地铁中的火灾发生率及火灾所造成的严重的损失同样令人担忧。

在20xx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更应该把地铁火灾的安全防护放在首位。

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在设计、建造以及运营期间都要贯彻防火意识,从方方面面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安全,让地铁成为城市中最安全快捷的主运线。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