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概况

合集下载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一种 由多种诱 因引起 的疾 病 , F tyLvrF ) 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 病 发展 中的 一种病 理过 程 , 是最 常见 的 弥漫性肝病之一 , 其以肝细胞 内甘油三酯 ( TG) 蓄积过 多为 主 要病理改变 , 遗传 一环境 一代 谢应 激相 关性 疾病 。从 病 因 是 上分 包 括 酒 精 性 肝 病 ( L 和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A D)
减; 痰浊 内阻型 , 治拟疏肝理气 , 化痰消 散 , 四逆散合导痰 汤加 减; 正虚瘀结型 , 拟大补气 血 , 治 活血化瘀 , 以八珍 汤合化积 丸
化 裁 , 症 加 减 。涂 氏[ 随 】 4型 : 虚 痰 湿 型 以健 脾 化 湿 为 治 分 脾
全 阐明, 故在治疗 上尚无特异性药物 , 现将脂 肪肝 的中医治疗
学并无脂肪肝的病名 , 从症 状表 现与 脂肪肝 相似 者很 早就 但 有论述。本文从辨证 分型论治 、 复方专 方治疗、 单味 中药治疗
三 方 面对 脂 肪 肝 的 中 医治 疗 作 一 综 述 。
关 键 词 : 肪 肝 ; 医 药治 疗 脂 中 中 图分 类号 : 5 5 5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床表现可归属于 中医的“ 胁痛 ” “ 着” “ 痞” “ 浊” “ 、肝 、痰 、痰 、 瘀
发 病 机 制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治 疗 上 尚 无 特 异 性 药 物 。祖 国 医 在
血” “ 、积聚” “ 、痞满” 范 畴。近代 中 医病 因病 机学认 为脂 肪 等
肝其 病位在肝 , 痰湿瘀虽 然是 其病机 , 但其发 病 的内在 根本在 于肝 脾肾亏虚 , 痰湿瘀 本 身也是 肝脾 肾亏虚 的产物 _ 。潘 氏 7 ] 等l 认为痰湿 、 _ 8 ] 瘀血为形成脂 肪肝 的病 理关键 , 出脂肪肝是 提 由多种原 因导致 肝脾 肾三脏 功能失 调 , 痰湿 、 瘀血 内生 , 积 停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概况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概况
化 。
二 、 因 病机 病
手 段 不断 问世 , 非酒 精 性 脂肪 肝 的患 病 率 日益 增 多 , 发病 年 其
龄 趋 于年 轻 化 。肝脏 脂 肪 性 变 是 动 态 发 展 的 , 在 较 短 时 间 可 内发 展为 不 可 逆 的 肝 损 害 。现 在 ,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已 经 成 为 非
维普资讯
医 研 志 28 月 学 究杂 0 年8 第3卷 第8 0 7 期
共 同制 定 国 家生 物 医 学 工程 发 展 战 略 。 充分 利用 国 家 现 有 的
・ 遵与 迹 展 ・ 综
化 前 景 。在 未 来 , 物 医 学工 程 将 为 现 代 文 明流 行 病 的 预 防 生


医疗 保 健 的迫 切 市 场 需 求 ; 要 重 视 科 研 设 施 和 条 件 的 加 既
强 , 要 注 重相 关 人 才 的培 养 和 创 新 团 队 的建 设 。 更 随着 国家 《 物 产 业 发 展 “ 一 五 ” 划 》 实 施 和 人 民 生 十 规 的 生 活水 平 的逐 年提 高 , 国生 物 医 学 工 程 学 科 面 临 着 众 多 新 我 课题 、 挑 战 、 机 遇 , 们 的 许 多 科 研 成 果 有 着 极好 的 产 业 新 新 我
2 0 2 6):4 0 6, 2( 2 1—2 4 4
4 娄 智 .数 字 信 号 处 理 在 生 物 医 学 工 程 中 的 应 用 .生 物 学 杂 志 ,
20 0 6,2 6):8—4 3( 3 0
5 池 慧 . 国 生物 医 学工 程 科 技 发 展 重 点. 国科 技 论 坛 , 0 7, : 我 中 20 15
2 林 泉 , 文 强 , 承 琳 .生 物 传 感 器 及 其 在 生 物 医 学 中 的 应 用 研 宋 彭 究 .医疗 卫 生 装 备 , 0 7 2 ( ) 2 2 2 0 , 8 8 :7~ 8 3 魏 光 全 , 怡 , 颖 .分 子 影像 学 : 景 与 挑 战 .实 用 放 射 学 杂 志 , 宦 李 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辨证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辨证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辨证治疗术语和定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肝细胞癌。

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肥胖、血脂紊乱、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是其肯定的危险因素。

临床诊断标准为存在肝细胞脂肪变的影像学或组织学依据,并能除外过量饮酒、药物或遗传性疾病等可导致肝脂肪变的其他病因。

中医辨证1.辨证要点脂肪性肝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

本病患者不少经由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应从病因病机出发进行诊治。

多数医家认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是其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脾胃乃伤、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气乘脾、或久病体虚、脾胃虚弱,均可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邪日久,郁而化热,而出现湿热内蕴;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肾精亏损,气化失司,痰浊不化,痰浊内结,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终致痰瘀互结。

本病病位在脾,涉及肝、肾诸脏,其病理基础与痰、湿、浊、瘀、热等有关,证属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

2.辨证分型(1)肝郁脾虚证右胁肋胀满或走窜作痛,每因烦恼郁怒诱发,腹胀便溏,腹痛欲泻,倦怠乏力,抑郁烦闷,时欲太息,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或弦细。

(2)湿浊内停证右胁肋不适或胀闷,形体肥胖,周身困重,倦怠乏力,胸脘痞闷,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3)湿热蕴结证右胁肋胀痛,口黏或口干口苦,胸脘痞满,周身困重,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右胁下痞块,右胁肋刺痛,纳呆厌油,胸脘痞闷,面色晦滞,舌淡黯,边有瘀斑,苔腻,脉弦滑或涩。

中医内治法1.汤剂(1)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医治疗现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经 验 交 流
Ex e e c o p r n e c mmu ia e i nc t
1 0・ 2
C ieejun l f tn m den n tn p am c hns ra h o e i eade o hr ay o oe i 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的 中医治疗现状
张桂 霞 ‘ 李 艳 敏 指导 老 师 :赵 文 霞
1 南 中医 学 院 ,河 南 . 河 郑州 4 0 0 ;2河 南 中 医学 院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河 南 508 . 郑州 40 0 50 8
【 摘
要】 :对近 l O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S NA H)的研 究作了系统 同顾 ,从辨 证论治 、复方 中药治疗 、中成药 治疗 、
N S A H) 是 指 组织 学 改 变 与 酒精 性肝 炎类 似 ,但 无 过 量 饮 酒 史 的 临 床 病 理 综 合 征 。其 组 织 学 具 有 肝 细 胞 脂 肪 性 变 、气 球 样 变 形 和 点 状 坏 死 以及 混 合性 炎 细 胞 浸 润 的特 征 ,可 伴 有 Ma o l r 体 形 成 和 肝纤 维 化 I l y小 l l 去 认 为 N S 是 一 种 。过 AH 良性 可逆 性病 变 ,但 随着 对 其 研 究 的 深入 , 目前 已普 遍 认
为 N S 不 再 是 良性 病 变 ,它 可 以 发 展 为 肝 纤 维 化 、肝 硬 A H
性 和 不 良反 应 ,其 中肝 郁 脾 虚 型 有 效 率 为 9 .8 ,血瘀 痰 39 %
阻 型有 效率 为 9 .6 ,肝 肾 阴虚 型 有 效 率 为 9 . % 。经 统 21% 18 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及亚太地区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效果,对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此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趋势,非酒精性脂肪肝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现将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根据其症状及临床特点,可把其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胁痛”、“痰痞”、“瘀血”、“积聚”、“痞满”等范畴。

最早记载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和吴鞠通“肝气之郁,痰瘀阻络”及《金匮翼·积聚统论》:“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揭示该病成因与情志、饮食、痰湿及瘀血有关。

近代医家则立足于临床,紧扣中医理论,充分结合现代医学探究此病病机,胡义扬教授[1]认为,在病因病机认识方面,主要有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浊内蕴,以及肾精亏损,痰浊不化等,病机基础与痰、湿、瘀、积等有关,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关系密切。

何东仪等[2]认为本病多责之于饮食不节、情志郁结、病后失于调养等,导致脾虚肝郁,痰湿阻滞,瘀血内结,相互搏结于肝而致,痰、湿、瘀是主要病理因素;林鹤和[3]认为脾虚失运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基础,湿热中阻、痰瘀互结为脂肪肝的主要病机。

2 治则治法本病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脾气虚弱、肝肾亏损;标实为痰湿内蕴、气滞血瘀。

随着疾病的发展,虚实夹杂,互为因果。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第35卷第3期长治医学院学报2021年6月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I COLLEGE Vol.35No.3 Jun.2021230•综述.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李立凤I梁汝圣八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21)03-230-0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⑴。

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⑷。

NAFLD 的病因较多,高能量饮食、含糖饮料、久坐少动等生活方式、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⑶。

近年来,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勺。

目前,西医尚无治疗NAFLD疗效确切的药物,中医药治疗NAFLD显示一定的临床疗效,可能成为今后治疗NAFLD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医对NAFLD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1中医病名NAFLD在中医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痰浊”“痞满”“肥气”“胁痛”等疾病的范畴⑷。

《难经•五十六难》在提到“五脏之积”时曰:“肝脏之积,名曰肥气”,这是最早记载与NAFLD相关的论述。

2病因病机NAFLD的发生多与酒食不节、情志抑郁、寒气侵袭、年老久病等因素相关,其病位在肝,但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与痰、浊、瘀、湿等病理产物作者单位1天津市公安医院(300000)2天津市第一医院*通信作者(E-mail:liangrusheng@)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展望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展望
2 0 ,7 6 :9 0 1 1 ( ) 1
[ 1 张辉 . 归 四逆 汤 加 味治 疗 前 列 腺 肥 大 4 5] 当 2例 [ ] 云 南 中 医 中药 J.
杂 志 ,98,94 :5 19 1( ) 1
( 稿 1 :0 7 1 2 收 3期 2o —0 —1)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的 中医 药研 究 现 状 及 展 望
维普资讯
光 明 中 医 20 07年 5月 第 2 2卷 第 5期
结 合 杂 志 ,00 1(7 :9 20 ,3 1)96
CG T M M y20 .o 2 . J M C a 0 7 V l 25
Hale Waihona Puke ’4 ’ 1 [2 唐 茂 清 . 归 四 逆 汤 治 疗 带 状 疱 疹 神 经 痛 3 5] 当 2例 [] 山 西 中 医 J.
薛艳 晖 指 导老 师 : 凤珍 邵 天 津 中医药 大学(0 13 30 9 )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药治疗 综述 非酒精 性 脂肪 性肝 病 ( A L 是 指 除外 酒 精 和其 N F D)
他 明确 的损 肝 因素 所 致 的 , 以弥 漫 性 肝 细胞 大 泡性 脂
综述 如下 。
丸加 减 。结果 取得 较 确切 的疗 效 。刘文 全等 辨证 与 辨病 相结 合 治疗 N F D 3 A L 13例 : 气 郁 滞 型 , 以 疏 肝 肝 治 理气 ; 湿 内盛型 , 以化 痰祛 湿 ; 痰 治 痰瘀 互结 型 , 以软 治
坚通 络 。结果 : 治愈 2 7例 , 效 5 显 0例 , 效 3 有 7例 , 总 有 效率 8 . % 。 57 2 2 专 方 治疗 . 22 1 祛痰化 瘀 法 为 主 : 者 认 为 , 些 具 有 祛 痰 化 .. 学 一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江西中医药 2 1 0 0年 1 月第 1 期总 4 卷第 3 5期 1 2
1 病 因病 机
概念 用来 表示 脂 肪肝 的病 变 是 湿 邪 、 血 的早 期 阶 瘀
西 医脂 肪肝 是指 肝脂 含 量 超 过 肝脏 湿重 的 5 %

段 。并认 为 “ 浊邪 ” “ 是 湿邪 ” 热未 分 , 阳未判 的 寒 阴
利湿化 痰浊为 辅 , 方如参 苓 白术散之 类 。湿盛者 , 选 权 衡寒 湿或湿 热轻 重 , 用 化湿 、 湿 、 湿 不 同之 采 燥 利 法 。寒 湿者 , 予辛 温 燥 湿 、 香 化 湿之 药 , 宜 芳 但应 燥
精性脂 肪肝 模型 , 用 单 味 中药 枳 棋 子进 行早 期 及 并
折 含 乙醇量 小 于 10 g 4 /周 ( 女性 < 0g 7 /周 ) 有 建 (
议 用 乙醇量 女 性 <2 / , 性 <3 / ) 以 肝 实 0gd 男 0g d ,
质 细胞 脂肪 变性 和脂 肪贮 积 为特 征 的 临床病 理综 合 征 ] 。随着病 情 的 进 展 可 分 为 : 纯 脂 肪 肝 、 肪 单 脂
血 阻 络 4 型 。但 不 同 学 者 各 有 其 分 型 特 点 。 陈
或情 志失 调 , 久 病体 虚 。对其 发病 机 制 , 多 学者 或 众
认 为是 肝 失疏 泄 , 失 健运 , 脾 肾精不 足 , 湿热 内结 , 痰 浊郁结 , 淤血 阻滞 , 而最 终 形 成 痰 湿 淤 阻 互 结 , 阻 痹 肝脏 脉络 而形 成 脂 肪 肝 。此 外 , 氏 等 提 出 马
1酒 史 、 酒 饮
阶段 , 这个 阶段或 长 或 短 , 后 根 据 患 者 的体 质 , 最 浊
邪或 转化 为 湿 , 转 化 为 湿 热 。 由此 提 出 “ 肝 导 或 疏

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

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

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1. 引言1.1 引言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

吴明志是一位在中医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他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其中,他尤其擅长运用柴胡郁金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柴胡郁金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经典方剂,对于调理肝气郁结、肝火上升、脾胃失调引起的脂肪肝有一定的疗效。

吴明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通过辨证施治,结合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脂肪肝的症状,改善肝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吴明志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的临床经验,对柴胡郁金汤的具体运用进行介绍,总结其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副作用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并为更多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帮助。

2. 正文2.1 临床经验总结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患者选择:经过严格筛选,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进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或治疗失败。

2. 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配方、剂量和治疗周期等。

3. 严密观察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体征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效果。

4. 综合治疗手段:除了药物治疗外,结合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5. 密切随访管理:在治疗结束后,通过定期随访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风险,确保患者的健康。

吴明志医生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实践中,注重个性化治疗、综合治疗、严密观察和随访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2.2 治疗方法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表明,该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一般来说,柴胡郁金汤的剂量为每天3次,每次服用150ml左右,疗程为1个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 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

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及检出率逐年增加,据文献报道,普通成人NAFLD 患病率达20%~3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已于2009年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近年来,中医药在辨证治疗、证候规律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有必要对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以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4年8月在合肥牵头成立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

小组成员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脾胃病专家就NAFLD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本共识意见初稿,之后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菲法进行了3轮投票。

2015年9月在重庆进行了第一次投票,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本共识意见进行了修改。

2015年12月,在北京进行了第二次投票。

2016年6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在厦门召开核心专家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 20 余名脾胃病知名专家对本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第三次投票,并进行了讨论和修改。

2016年7月,在哈尔滨第28 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上专家再次进行了讨论、修改和审定,并于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本共识的最后专家定稿会议,完成了本共识意见的制定 (表决选择:1)完全同意;2)同意,但有一定保留;3)同意,但有较大保留;4)不同意,但有保留; 5)完全不同意。

如果>2/3的人数选择 1)或>85%的人数选择1)+ 2) ,则作为条款通过) ,最终表决通过。

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国内外同道参考,并冀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完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研究现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研究现状

中 医学对 N F D的研 究 是通 过 其病 因病机 进 AL
行辨证分型 ,针对不 同的证 候采取不 同的治疗原则 ,
是 目前 中医证候研 究中最多见和常用 的。刘敏等【 出 N F D的病理变化是肝脾 功能受 损 . 湿 内蕴 , AL 痰 痰 瘀阻络 , 肝失 条达 . 根据 临床表 现将本 病 分为痰 湿 阻 滞、 肝郁 脾虚 、 瘀血 阻络 、 肾阴亏 4型 , 指 出脾 虚 肝 并 痰 湿型脂质 沉积较轻 , 痰瘀互 结型较 重 。付 静等 则 认 为平 素饮食 失调 . 情志郁 结 , 郁气 滞 , 郁乘 脾 。 肝 肝
痰浊不 化等 , 病机基 础与痰 、 、 、 等有 关 , 肝 、 湿 瘀 积 与 脾、 肾三脏 功能关 系 密切 。邓银 泉 等【认 为 , l 3 】 长期 过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 一种全 球性 的疾病 . 累及 世界 范围内大量人 群 , 其发病率有 一定的地理差异 。在总
人群 中, A L N F D的患病率为 1 5%~ 9%. A H 的患 3 N S 病 率为 2%~ 3%。在 日本 . A L 占非嗜酒 者 的 1 N FD 4 %,而在美 国成人 中 N F D的患病率 高达 2 A L 3%, 是
年报道 N S A H也发生 于没有上 述危 险 因子的患者[ 4 3 。 2 现 代医学对 脂肪肝 发病机 理 的认识
厚味, 酿湿生热 , 脾 胃运化失 司 。 损伤 不能输布水谷 精
微, 湿浊凝 聚成 痰 , 阻气滞 , 痰 渐致 血行不 畅 , 脉络 壅
滞, 痰浊 与气血搏结 于肝 而成 。脾虚 失运为本病发病
食 肥 甘厚 腻 、 过量 饮 酒 等伤 及 脾 胃 , 脾 虚失运 , 致 湿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肪 肝( 0 6 %~9 %) 非酒精性肝炎( 0 0 、 2 %~2 %) 5 及肝硬化 (%~ 2
8 )的 发 生 率 更 高 ;2型 糖 尿 病 和 高 脂 血 症 患者 NAF D 检 出 % L 率 分 别 为 2 %- 5 %¥ 2 %  ̄9 % ; 多 种 代 谢 紊 乱 并 存 者 , 8 - 5  ̄ 7 2
杨 敏
( 山西 省 中 医 院 , 山 西
太原 , 0 0 0 3 0 0)
中 图分类号 :R5 55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8 0( 0 2 30 1.3 证型:D 6 47 6 2 1 )0 —1 80 GB
【 摘
要 】 非酒精性脂肪 性肝 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 。中医药在辨证论 治基础上 的针 药等综合治疗 ,对 改善 NAF D 患 L
相 关 袁 洋 、 卜 等 分 析 12 例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病 例 研 平 1 究发 现 ,痰 湿 内 阻 为本 病 最 常 见 证 型 ,痰 湿 是 本 病 的 重 要 病 理 产 物 , 同 时 认 为 本 病 与 情 绪 因 素 也 密 切 相 关 【。魏 华 凤 、季 光 6 】 通过 对 2 5年 国 内 脂 肪 肝 中 医 文 献 的 回 顾 性 调 查 总 结 , 病 的 5 该 种 常 见 证 型 以肝 郁 脾 虚 证 多 见 ,占 3 . %【。由此 可 见 肝 郁 和 43 7 7 】 痰 湿 在 该 病 中 的普 遍 性 。 3 辨 证 分 型
肝郁气滞 、 湿热 内蕴 、 气滞血瘀 、 肾阴虚 。 肝 刘敏I指 出 NA L 9 】 FD
的病 理 变 化 是 肝 脾 功 能 受 损 , 湿 内蕴 , 瘀 阻 络 , 失 条 达 , 痰 痰 肝

中医辩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辩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目前药理研究发现 , 多种 中药对改善脂肪肝临床症状 、 肝 功能 、肝脏 B 超、降低血脂等方 面有明显疗效。如柴胡中柴 胡皂苷可促使脂肪降解, 降低血浆胆固醇和 抑制胰 岛素促进脂 肪生成功能 ,使血 中脂肪量 降低【。枳 壳能补充 胃酸,增强消 ] 】 化功能,所含的脂肪酸能促进脂肪 食积 的消化 , 具有很好的降 血脂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作用 , 对肝脏脂质沉积以及 所引起的病变有减轻作用 , 其降脂原理主要在于加速血脂的清
脂肪性肝病 (ayl edsae L ft v ri s,F D)简称脂肪肝,是一 t i e 种 病变 主体在肝小叶 , 以肝细胞弥漫性大泡性脂肪变为主的临
床 病 理 综 合 征 。目前 认 为 脂 肪 肝 由 遗传 一 境 一 谢应 激相 关 因 环 代 素 所 致 ,通 常分 酒精 性 和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肝 病 ( F D)两 NA L
是指体 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 。 素问 ・ 《 阴阳应象大论》 云:“ 清气在下,则 生飧 泄,浊气在上 ,则生月真胀 。 济生 ”《 拔粹》也有 “ 风寒暑湿得以外袭 ,喜怒忧思得 以内伤 ,食 啖生 冷, 过饮寒浆, 扰动 冲和 , 如是 阳气 当升不升,阴气当降不降,
中焦痞塞,必成胀 满”等记载 , 认为本病与 “ 浊阴之气 ”有关 。
社 ,2 0: 1 8 1 9 6 0 1- 1.
中医辩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何 敬 华
(山东省 汶上县妇 幼保健院 [ 摘
22 0 ) 7 5 0
要] 非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脂肪肝的一种 ,病机 多认为是肝 郁脾虚 、湿热 内蕴、气滞血瘀 、痰瘀 互结 ,最终等为病机之关键 。 中医药治疗运用辨证论治理论 ,或单味 中药 ,或专方专 药,或经典 古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作者:刘三都来源:《肝博士》 2017年第6期我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 A F L D)患病率平均12.5%~34.5%,约有2亿患者,接近西方水平。

NAFLD患者的生活特点:进食过多、生活不规律、长期酗酒、缺少运动锻炼。

NAFLD发病与遗传、热量过剩、肠道微生态失衡、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密切相关,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 KIAS 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肥胖症、过量饮酒,脂肪肝患病率显著增长,且近年有低龄化趋势。

NAFLD是发生在肝脏的全身性疾病,是引发代谢性综合征的根源,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OSA)、多囊卵巢综合征、胰腺脂肪变性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NAFLD不是一个预后良好的疾病,应当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降低脂肪肝的患病率。

NAFLD常用的治疗方式目前NAFLD的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戒酒、改善胰岛素抵抗( IR)、减肥、调脂、抗炎保肝药物等。

但临床治疗中发现,近期内无体重增加且体重指数( BMI)正常者臧肥无助于脂肪肝的消退。

基础治疗也存在缺陷/不足,比如肥胖患者单纯控制糖脂代谢紊乱和改善IR很少能使脂肪肝逆转:减肥方法不当/速度过快可导致肝组织学损伤加剧;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些药物容易导致肝毒性,诱发或加剧肝损伤,现有治疗脂肪肝的药物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等。

中医治疗NAFLD的优势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药源丰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医认为脂肪肝患者多食肥甘、过食少动、情志失调,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浊内蕴,肾精亏损,瘘浊不化等,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湿热痰瘀互结于肝而致。

《内经》中的“肝满”和“肝胀”的论述,日:“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

”其病机在于“胀者焉生……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正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台为胀也”。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当前我国酒精性脂肪肝(ALA)患病率(4.5%-15%)居高不下,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不断升高,达14%~24%,并且5%一10%的患者在5- 10年内发展成为肝硬化。 国外1 515例肥胖相关性脂肪肝肝活检荟萃分析显示5%-63%有炎症,29%有肝纤维化,3%有肝硬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293~295
(2)肝郁脾虚证
临床表现: 胁肋胀痛或隐痛,心情抑郁不舒,嗳气,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或有便溏,舌淡或胖,苔薄白或腻,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党参、郁金、山楂、枳壳、薏苡仁等。 中成药 ①逍遥丸: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②香砂六君丸 。
(5)肝肾亏虚证
临床表现: 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或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虚细或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一贯煎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北沙参、枸杞子、当归、熟地黄、麦冬、山茱萸、丹参、白芍、陈皮、决明子、泽泻、山药、山楂。 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
壳脂胶囊:壳聚糖、丹参、制何首乌、茵陈、牛膝)。SFDA批准,2005年12月上市。 胆宁片:为胆道疾病药物。近年上海龙华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等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对脂肪肝治疗有效。
(4)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 胸胁刺痛或胀闷,走窜疼痛,或胁痛拒按,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等,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当归、泽兰、丹参、赤芍、郁金、香附、枳壳、川芎、姜黄、山楂、虎杖、牛膝、甘草。 中成药: 丹参片:活血化瘀。
各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油红染色,×400
正常
模型
祛湿方
甘乐
油红0染色,×400

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近况

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近况

药物、抗氧化剂 以及护肝药物治疗 饮 食不 节 、情 志 失调 、外 感 湿热 疫
N A F L D 的 效果 并不尽 如人 意 ,而且 毒 等都 关 系密 切 。肝 乃将 军 之官 ,
临床及实验均发现某些药物可以引发 主 疏泄 ,通 调 气机 ,情 志不 遂 ,肝
明显 的肝脏毒性 。而中医药 以其整体 郁 气结 ,或水 湿 阻滞 ,气 机 升 降失 彭建 中 王 见 任 北京 中医药
A F L D 发病 及迁 延 阶段 的病 理表 现和 临床特 点分为 明 ,肝郁 脾虚 是N 早 、中 、晚 三期 ,针对 不 同病 因病 反 复 的主 要病 机 。近 年来 ,不少 学
38 药品评价 2 0 1 3 年第 1 0 卷第1 期
者 对脂 肪 肝 的辨证 论治 规律 进行 了研 究 和探讨 ,发现 痛 、肝脾肿大变硬 、舌质瘀暗或见瘀点瘀斑 、舌下脉络 本 病 的各 种证 型 中均有 着肝 郁脾 虚证 的表 现 。魏 华凤 瘀滞 、脉细涩 等。中医对此着 眼于痰瘀互结 为患 ,治 以 等 在对 照5 1 9 3 例脂肪 肝辨证分 型规律 的研 究 中发现 , 3 4 . 3 7 %。王骏 等 在1 2 0 例 脂肪 肝患者 的调查 中发现 , 化痰散结 、活血祛 瘀之法 。常用 的中药有半夏 、瓜蒌 、 桃仁等 ,代表方如 温胆汤 、膈下逐瘀汤 、血府 逐瘀汤 。 肝 郁脾 虚 型是所 有 证型 中最 常见 的 ,有2 0 5 3 例 , 占了 海藻 、昆布 、丹参 、赤芍 、郁金 、姜黄 、三 七、莪术 、
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 千 。从 事
思维 和辨证 论治在 治疗N A F L D 方 面 调 ,则 血 行不 畅 、水 湿 不化 ;长期 有独特的优势和 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 的 饮食 失 调 、缺 乏运 动 导致 脾 胃 内 医药 治疗N A F L D 具有 多途 径 、多角 伤 ,脾失 健运 ,水 湿 内停 ,聚 生痰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肝 肾阴虚加首乌 、 黄精 , 胃虚弱 加焦 白术 、 脾 白茯 苓 , 便秘 大 结加生大黄或芦荟 , 转氨酶 异常升 高加垂盆草 、 龙胆草 、 六月
雪, 肝脾肿大加生牡蛎 、 莪术等) 治疗 痰瘀互结 型非 酒精 性脂
脂肪性肝炎 ( AS 和肝硬 化 , N H) 胰岛素抵 抗 和遗传 易感性 与
益肝降脂 方对非酒精 性脂 肪肝有 良好 疗效 。严付 红l 运 用 4
清肝降脂汤( 组成 : 虎杖 2g 垂盆 草 2 g 丹参 2 g赤芍 2 g 0, 0, 0, 0, 山楂 3 g泽泻 2g 郁金 lg 青 皮 l g 甘草 lg 每 日 l , 0, 0, O, O, O, 剂 水煎分 2次 服) 疗非酒 精性脂 肪肝 5 治 0例 , 对照组 2 5例用
提出疏 肝健脾法 应贯 穿 其治 疗 的始终 . 代表 方如 温胆 汤 、 膈
下逐瘀汤 、 血府逐 瘀汤 等 。王 亚平 等【 运用 益肝 降脂方 ( 3 J 组 成: 瓜蒌 3g 姜黄 1 g 郁 金 lg 水蛭 9 , 0, 5, O, g 白芥 子 1g 茵陈 2,
3 g制 大黄 2 g 柴 胡 9 。加减 : 0, 0, g 合并 气 虚加 生黄 芪 、 参 , 党
杨钦河 等一 指 出非 酒精 性脂 肪肝早 期 以肝郁 脾虚 为主 2 ¨
要病机 , 宜疏肝健脾 为主 , 治 同时 要 注 意 祛 除 致 病 因 素 、 疗 治 原 发 疾 病 , 表 方 如 逍 遥 散 、 胡 疏 肝 散 、 逆 散 ; 期 主 要 代 柴 四 中
表现为痰湿 内阻 或湿热 蕴结 , 以祛 湿化 痰清 热之法 , 断 主 阻
护 肝 片 治疗 , 次 4片 , 日 3 。均 3 月 为 1 疗 程 。结 每 每 次 个 个

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

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

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其临床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并可能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

吴明志医生是一位中医内科专家,他通过运用传统中药巴戟天、山楂、柴胡等制成的方剂——柴胡郁金汤(简称“柴胡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柴胡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具有治疗感冒、发热、脾胃病等疾病的作用。

吴明志医生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时,将柴胡汤加入了郁金、芦根、甘草等药物进行调配,并加强了方剂中柴胡的用量,形成了柴胡郁金汤。

他的治疗方法是,在患者的基础治疗中加入柴胡郁金汤,每天服用两次。

他观察到,该方剂具有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酶和血脂等指标的作用。

通过治疗一定数量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吴明志医生总结出了以下治疗经验:
首先,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建议从饮食方面入手,控制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比例。

其次,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不良反应少、较高的疗效等优点。

然而,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需要因人而异地调整用药剂量和治疗方案。

最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患者友好、安全、有效等特点,可以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概况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概况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概况(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因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作用,使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以甘油三酯为主的脂质蓄积于肝脏细胞内而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老龄化人口增加及新的检测手段不断问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肝脏脂肪性变是动态发展的,可在较短时间内发展为不可逆的肝损害。

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并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

现代医学多以降血脂药进行治疗,而实践证明,大多数化学合成的降血脂药对脂肪肝短期疗效并不理想,长期服用又具有肝毒性。

故在中国,中医中药始终是脂肪肝药物治疗的有效和主要的手段,本文就近来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流行病学调查因国内饮食结构变化,国民脂肪、蛋白质摄入量明显增加,而运动量不断减少。

导致饮食中热量摄入过多,多余热量被转化并储存于肝脏、脂肪组织等器官内。

于是国民体重超重、肥胖的比例越来越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我国部分地区调查结果表明脂肪肝的发病率在 5. 2% ~11. 4%,男性高于女性。

而重度肥胖性脂肪肝中约1/4的患者并存肝纤维化,约1. 5% ~8%的患者将会进展为肝硬化[2]。

二、病因病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西医的病名,但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和体征,可归属于“积聚”、“腹痛”、“痰浊”等范畴。

如《内经》中的“肝满”和“肝胀”的论述,曰:“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

”其病机在于“胀者焉生……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灵枢·胀论》)。

主要症状为胁胀、胁痛,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学者多认为本病的病因是过食肥甘厚味,伤食碍胃;或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或七情内伤致肝疏泄失职,脾运化无权,水湿内停,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概况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因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作用,使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以甘油三酯为主的脂质蓄积于肝脏细胞内而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老龄化人口增加及新的检测手段不断问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肝脏脂肪性变是动态发展的,可在较短时间内发展为不可逆的肝损害。

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并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

现代医学多以降血脂药进行治疗,而实践证明,大多数化学合成的降血脂药对脂肪肝短期疗效并不理想,长期服用又具有肝毒性。

故在中国,中医中药始终是脂肪肝药物治疗的有效和主要的手段,本文就近来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流行病学调查因国内饮食结构变化,国民脂肪、蛋白质摄入量明显增加,而运动量不断减少。

导致饮食中热量摄入过多,多余热量被转化并储存于肝脏、脂肪组织等器官内。

于是国民体重超重、肥胖的比例越来越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我国部分地区调查结果表明脂肪肝的发病率在5. 2% ~11. 4%,男性高于女性。

而重度肥胖性脂肪肝中约1/4的患者并存肝纤维化,约1. 5% ~8%的患者将会进展为肝硬化。

二、病因病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西医的病名,但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和体征,可归属于“积聚”、“腹痛”、“痰浊”等范畴。

如《内经》中的“肝满”和“肝胀”的论述,曰:“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

”其病机在于“胀者焉生……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灵枢·胀论》)。

主要症状为胁胀、胁痛,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学者多认为本病的病因是过食肥甘厚味,伤食碍胃;或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或七情内伤致肝疏泄失职,脾运化无权,水湿内停,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而成。

其病位主要在肝,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而痰浊、瘀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治疗上以扶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散结为主。

三、中医治疗1.病因治疗:传统医学认为,酗酒、过食肥甘、卧多动少皆可致肥气,“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即湿热内壅,阻滞气机,痰浊内盛,而易发消渴、中风、胸痹等。

现代研究认为,嗜酒、高脂、高蛋白饮食、临睡前加餐、睡眠过多或白天精神萎靡、嗜睡以及有肥胖症和(或)糖尿病、脂肪肝家族史等都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而有一定的工作节奏和劳动强度。

经常参加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以及少量饮酒则为脂肪肝的保护因素。

故预防治疗当清淡、适量饮食,谨食肥甘厚味,戒酒,而按时起居、调适精神、适当运动,则可使气机顺畅,脏腑和平。

2.分型论治:辨证分型治疗是最常用的,但各家的分型有所不同,其中丁氏分为3型:痰湿内阻型,治以化痰祛浊,方以温胆汤加减;脾气虚弱型,治以益气健脾化痰,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痰瘀阻络型,治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以丹参饮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但临床上这3个证型常同时存在,且互为因果,故此分法不太恰当。

阎氏分为5型: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湿热蕴结型,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痰湿型,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用平胃散加减;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消积,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阴虚肝郁型,治宜滋阴补肾、养血柔肝,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陈氏辨证分为4型,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金玲子等加减;湿热内蕴型,治宜清热利湿,方宜茵陈蒿汤合导痰汤;痰瘀互结型,治宜活血化瘀,方为复元活血汤加减;痰浊壅阻型,治宜健脾化湿,常用平胃散合四苓汤加减,以及等等。

作者以为,不同体质的个体,生活在不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其病因不同,或同一病因而病因强度不同,故发病后具体病机往往是不一致的,所以辨证论治才能体现出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特色。

基本证型是应该分的,应该按照病因、病位和病情程度而分出基本证型。

但个体之间体质和饮食、起居、性情等的不同,具体每一个人的证型没有绝对相同的,在基本证型的基础上,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再调整治则、治疗方案和方药,这才是真正的辨证论治,否则就会以为辨出几个基本证型即是辨证论治,那就错了。

但方药若灵活调整,同一证型间、相同或不同的加减方之间就无法互相对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研究的价值,这个矛盾值得深思。

3.分期论治:中医是辨病与辨证合用。

杨氏等主张根据现代诊断方法分期治疗,认为早期脂肪肝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应疏肝健脾、理气活血;中期脂肪性肝炎属气、血、痰浊搏结,应清胆和胃,除痰止哕;晚期肝硬化病及肝肾,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故益气活血、扶正固本、逐水利湿,并提出理气活血应贯穿始终,攻补兼施,照顾兼症。

刘晓平则认为早期宜调肝理气、化湿、清热解毒;中期重在调肝理气、活血化痰消积;晚期在行气活血、化湿利水的同时,要兼顾正虚的一面,在辨证的基础上酌加补气、温阳、滋阴之品。

这实质上是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结合,也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一般过程的临床表现。

发病初,患者因热量摄入较多,大量脂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堆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肝脏脂肪变,临床多无明显症状、体征,或表现出食欲减退、乏力、右上腹轻微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体征。

但中医四诊合参,多可诊断为脾虚湿盛、肝气郁结等证型。

然后因肝细胞内游离脂肪酸含量上升,脂质过氧化、内毒素血症,铁负荷过重等因素,肝细胞对内外源性损害因子应激反应上升,形成脂肪浸润性肝炎乃至纤维化、肝硬化等。

因肝脏肿大,肝包膜紧张、肝韧带牵拉而导致右上腹饱胀、疼痛感,肝区压痛等相应症状、体征,中医四诊合参则多诊断为气滞血瘀、痰浊内盛等证型。

分期论治强调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发病、演变的不同阶段有着一定的的病机特点,从而在临床治疗上比起单独辩证论治又更进一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专方治疗:黄氏以降脂清肝饮(茵陈、山栀、生大黄、虎杖、郁金、生山楂、生首乌、泽泻、石见穿、丹参、柴胡、绞股蓝)治疗102例,并以多烯酸乙酯丸合肌苷片口服64例作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 37%,对照组为34. 38%, 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 05。

冀氏等以降脂益肝丸(葛根、丹参、茯苓、泽泻、决明子、半夏、香附、山楂、石菖蒲、陈皮、三棱、水蛭)治疗62例,并以中成药东宝肝泰片治疗58例作对照1组,西药熊去氧胆酸片治疗55例作对照2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 7%,对照1组为72. 4%,对照2组为45·5%,治疗组与之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分别为、P0. 05。

周氏[10]以疏肝健脾活血汤(柴胡、枳壳、白芍、白术、茯苓、陈皮、泽泻、薏苡仁、生山楂、决明子、丹参、赤芍、甘草治疗50例,并以中成药东宝肝泰片口服48例作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 0%,对照组为68. 8%, 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 05。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氏[11]以强肝胶囊(黄芪、板蓝根、丹参、当归、白芍等治疗64例,并以凯西莱口服58例作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6. 69%,对照组为62. 07%, 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 05。

邝秀英用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中药合用普伐他汀治疗脂肪肝,方剂基本组成为:黄芪、白术、柴胡、白芍、丹参、泽泻等, 1剂/天,水煎服。

同时口服普伐他汀10mg, 1次/天。

对照组单纯口服普伐他汀, 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 27%,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

同时治疗组中胁痛、胁胀、腹胀症状一般在10天左右有明显好转,多数在2~周时消失;乏力、眩晕、口苦经1~2个月治疗明显改善,口干、便秘等症状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胁痛、胁胀、腹胀症状变化不大。

杨先礼等以健脾护肝降脂汤(柴胡、丹参、山楂、白术、太子参、决明子、泽泻等)配血脂康治疗脂肪肝48例, 2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治愈4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

五、临床常用单味中药的研究孔祥廉等统计了40篇治疗脂肪肝的文献,发现其中重复使用的药物有44,按使用次数排列依次为:山楂、丹参、泽泻、·综述与进展·JMed Res,Aug 2008, 37 No. 8 柴胡、决明子、郁金、何首乌、虎杖、大黄等。

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许多单味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脂肪肝的作用,简述如下。

1.山楂:味酸,甘,微温,归脾、肝、肾,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之功。

山楂黄酮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物。

2.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能祛瘀镇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丹参酮、丹参素有以下作用:①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②抗氧化;③减轻肝细胞脂肪性变。

3.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

研究证明,泽泻可通过抑制外源性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吸收,影响内源性胆固醇代谢及抑制甘油三酯肝内合成,从而改善肝脏的脂肪代谢。

4.大黄:性寒,味苦,功可攻积导滞、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

主要成分味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

具有清除活性氧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可以保护肝细胞,抗纤维化。

还能通过抑制脂肪细胞瘦素mRNA的表达来调节脂肪代谢。

六、展望从上述文献报道来看,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具有一定优势,对于脂肪肝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展现了较好的前景。

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出发,采用辨证论治和专方、加减方论治,是目前脂肪肝临床治疗和研究的主流。

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 (1)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很多,而从中医角度研究其发病机制却不够深入,以后应该从中医病因病机学角度对本病进行研究。

(2)临床辨证分型混乱,缺乏统一的分型标准、诊断和疗效标准,不利于脂肪肝诊疗的评价,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攻关,尽快研究出科学、统一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

(3)临床报道病例样本小、远期疗效观察少、缺乏远期疗效标准,最缺乏大样本长期追踪研究和随机双盲对照,应严格随机双盲对照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使其具有可重复性。

(4)动物实验与临床实际有一定差距,应尽快建立与临床相匹配的动物模型,能够将实验结果直接指导临床应用。

(5)本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针对西医的实验室检查,积极探索脂肪肝的微观辨证标准,以加强辨证治疗的针对性,从而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1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0-2012 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2, 22(2) : 106-1073 丁怡敏.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 6(8): 231-2334 阎蔚,刘敏.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脂肪肝对患者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及血糖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新中医, 2006, 38(6): 42-435 陈妹娴,应爱兰.辨证分型治疗脂肪肝探识.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 20(4): 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