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分型及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减; 痰浊 内阻型 , 治拟疏肝理气 , 化痰消 散 , 四逆散合导痰 汤加 减; 正虚瘀结型 , 拟大补气 血 , 治 活血化瘀 , 以八珍 汤合化积 丸
化 裁 , 症 加 减 。涂 氏[ 随 】 4型 : 虚 痰 湿 型 以健 脾 化 湿 为 治 分 脾
全 阐明, 故在治疗 上尚无特异性药物 , 现将脂 肪肝 的中医治疗
学并无脂肪肝的病名 , 从症 状表 现与 脂肪肝 相似 者很 早就 但 有论述。本文从辨证 分型论治 、 复方专 方治疗、 单味 中药治疗
三 方 面对 脂 肪 肝 的 中 医治 疗 作 一 综 述 。
关 键 词 : 肪 肝 ; 医 药治 疗 脂 中 中 图分 类号 : 5 5 5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床表现可归属于 中医的“ 胁痛 ” “ 着” “ 痞” “ 浊” “ 、肝 、痰 、痰 、 瘀
发 病 机 制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治 疗 上 尚 无 特 异 性 药 物 。祖 国 医 在
血” “ 、积聚” “ 、痞满” 范 畴。近代 中 医病 因病 机学认 为脂 肪 等
肝其 病位在肝 , 痰湿瘀虽 然是 其病机 , 但其发 病 的内在 根本在 于肝 脾肾亏虚 , 痰湿瘀 本 身也是 肝脾 肾亏虚 的产物 _ 。潘 氏 7 ] 等l 认为痰湿 、 _ 8 ] 瘀血为形成脂 肪肝 的病 理关键 , 出脂肪肝是 提 由多种原 因导致 肝脾 肾三脏 功能失 调 , 痰湿 、 瘀血 内生 , 积 停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脂肪肝是当脂肪在肝脏中积聚过多时产生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是由肝气郁结、痰湿内蕴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药作为中医调理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疏肝理气、利湿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方法1. 疏肝理气类中药疏肝理气类中药可通过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等。
柴胡有疏肝解郁、调节内分泌的作用;香附具有舒肝理气、化痰散结的功效;枳壳能疏肝理气、祛痰降脂。
将这些中药煎煮后服用,有助于改善脂肪肝的症状。
2. 利湿化痰类中药脂肪肝伴有湿热痰浊的症状时,可选用利湿化痰类中药进行调理。
茯苓、猪苓、泽泻等中药有利尿化湿、去湿解痰的作用。
茯苓可以利尿、消肿、健脾祛湿,是治疗湿热内蕴型脂肪肝的常用药物;猪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化湿的功效;泽泻能利水渗湿、通便利湿。
将这些中药制成汤剂或者煎剂服用,有助于改善湿热痰浊所引起的脂肪肝。
3. 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类中药可用于改善脂肪肝伴有热毒症状的患者。
黄芩、栀子、青黛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黄芩可以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栀子有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青黛能清热解毒、凉血解毒。
将这些中药制成药汤或者煎剂,有助于改善热毒引起的脂肪肝。
二、注意事项1. 坚持用药中药调理脂肪肝需要长期坚持,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果。
通常需要连续服用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调理效果。
因此,在选择中药调理脂肪肝时,患者应保持耐心和毅力。
2. 饮食调理在中药调理脂肪肝的同时,患者还需要进行饮食的调理。
应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此外,还需避免饮酒,过量饮酒会对肝脏产生进一步的损害。
3. 合理休息合理休息是保持肝脏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疲劳。
有助于肝脏的修复与恢复。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积。
中医认为,脂肪肝多由肝脏湿气积聚、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
那么,如何通过中医养生之道来调理脂肪肝呢?本文将从饮食、生活习惯及中医药治疗等方面探讨脂肪肝的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1. 饮食规律:保持定时定量的三餐,不暴饮暴食,避免饥饿或过度进食对肝脏造成的负担。
2. 粗细搭配:中医强调粗细搭配,即主食以粗粮为主,如糙米、全麦面包等,搭配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精细加工食品的摄入。
3. 温和烹调:选择温和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等,避免高油炸、煎炒等方式。
4. 避免辛辣刺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以免加重湿热症状。
5. 控制油脂摄入:减少摄入动物脂肪和油炸食品,选择植物油烹调,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6. 多喝茶水:中医认为适量喝茶有助于清除体内湿气,可选择花茶、绿茶等清淡品种。
二、生活习惯调理1. 调整作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充分休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帮助肝脏恢复功能。
2. 适度运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代谢。
3. 热敷肝区:可在腹部右侧肝区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肝脏湿气积聚。
4. 合理用药:中药治疗在调理脂肪肝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中医药治疗1.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脂肪肝多为肝湿、脾虚引起,可选用具有健脾化湿、清肝利胆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如茵陈蒿、山楂、木瓜等。
2. 中药汤剂:根据个体情况,可选用中药汤剂进行调理,如复方茵陈蒿汤、苦参汤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3. 针灸疗法:针灸能够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可采用穴位注射或温针疗法,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确定。
综上所述,脂肪肝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理和中医药治疗等方面。
在进行调理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遵循中医养生之道,注意均衡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并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对脂肪肝患者的影响

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对脂肪肝患者的影响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而中医“治未病”理念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促进身体健康。
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的实施将会对其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原则等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对脂肪肝患者的影响。
一、脂肪肝的中医病因和病机中医将脂肪肝归为“肝郁气滞”、“脾湿不运”、“肝肾不足”等证候,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运动不足、脾胃功能失调等。
脂肪肝的病机主要是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多堆积,形成脂肪团。
长期以来,中医药对于脂肪肝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调气和中”、“祛湿化痰”、“滋肝养肾”等治疗原则。
1. 个体化健康管理通过中医“治未病”理念,针对脂肪肝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
中医理论认为,不同的体质类型对疾病的发生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因此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
对于“肝郁气滞”证候的脂肪肝患者,可以采取调情疏肝、疏肝理气的方法;对于“脾湿不运”证候的患者,可以采取健脾化湿、理气化痰的方法。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因此在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下,对脂肪肝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脂肪肝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制定具体的饮食方案,遵循“清淡宜多、油腻宜少”的原则,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粗粮坚果的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3. 情志调摄情志失调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病因,因此在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下,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情志调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
建议脂肪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极情绪。
4. 调理作息合理的作息调节对脂肪肝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下,建议脂肪肝患者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中医治疗脂肪肝

• 川楝子10g 元胡10g 炒土元10g 川牛膝 10g 炒白术10g 焦山楂60g 炙甘草6g
•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酒精中毒性脂肪肝 。
精品pp
• 4.痰湿阻络型 • 主症:形体肥胖,面有油脂,胸胁隐痛,
脘腹胀满,汗出,乏力,纳呆食少,口 • 粘,大便油滑,小便混浊,舌质红,舌苔
白腻,脉弦滑。 • 治法: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精品pp
脂肪肝的治疗
• 分钟,每日1-2次。 • 运动量:中等量的运动时间每次约45分,每周运
动不少于3次,
精品pp
脂肪肝的治疗
• 药物: • 1.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的药物:如多烯磷脂胆
碱(易善复)、熊去氧胆酸。 • 2.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素。 • 3.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罗格列酮等。
精品pp
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
• 1.饮食不节 • 暴饮暴食,喜食油腻肥甘或酒酪之品,胃
纳过盛,超过运化能力,以致肥脂湿浊内 停,积于肝内,肥气积盛,酿成斯疾。
2.气郁湿阻: • 七情所伤,气机不畅,或外感湿浊或湿邪
内蕴,气郁湿阻,正常脂肥之气转运欠畅, 遂积而发病。
精品pp
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
3.瘀血内阻: 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瘀血阻于肝经,气机不畅,
精品pp
• 陈皮15g 清半夏10g 云茯苓10 g 淡竹茹 15g 炒枳实10g
• 炒苍术15g 制厚朴10g 青皮10g 泽泻10g 柴胡10g 萆薢10g
• 木香10g 明矾3g 海浮石15g (先煎) 胆南 星6g
• 主治: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
精品pp
❖ 5.肝肾阴虚型 ❖ 主症:形体虚胖,肤粗,毛发从生,
浅谈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浅谈脂肪肝的中医治疗作者:严静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19-01脂肪肝是肝脏对各种代谢异常改变产生应激反应,引起脂肪在肝脏中过度蓄积和肝实质细胞脂肪变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已占到平均人口的10%以上,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肝脏的终末期病变。
目前发病机制不清,西医缺乏有针对性的特效药。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无论在改善症状,还是肝功能及肝脏超声方面的变化都有明显的优势。
祖国医学认为脂肪肝归属于中医的“积证”、“积聚”、“痰浊”、“肥气”等范畴。
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西医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主要应用调节血脂的药物作为脂肪肝的辅助治疗。
而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具有疗效稳定、持久、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过食肥甘,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导致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湿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
其病位在肝,与肝、胆、脾、胃、肾均有关。
因此,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主要通过以下机制:①本病虽病位在肝,但素体脾虚是发病的根本。
②气滞、湿阻、痰积、血瘀是基本病机。
“气、湿,痰、瘀”常相互转化与兼夹。
③饮食、情志、过逸是相关致病因素。
饮食不节致脾胃受损,聚湿生痰;郁怒伤肝,思虑伤脾,久则气机升降失调,影响水液代谢、血液运行,变生痰、瘀,阻络于肝。
过逸少劳则脾胃失和,肝血不畅,气滞血瘀,痰湿交结,积聚于肝。
该病发生机理以气滞血瘀为本,以肝胆湿热为标。
以饮食不节、情绪不佳、肝失疏泄为诱因,以气滞于内、肝络阻塞、脾失健运、浊邪害清、气血痰瘀互结于胁下为基本病机。
按照所述病机,脂肪肝可分为四型,其治法如下:1 气滞型———治法为疏肝解郁,行气和中。
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和方。
全方特点:理气为主,兼有行血,调肝为重,佐以健脾,柴胡为升,枳壳为降。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是一种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病变,可以由肝脏本身原因或其他疾病影响脂肪代谢引起。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瘀”等病证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或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
根据临床体会,脂肪肝可分为痰湿阻络型。
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面有油脂,喜食肥甘,胸胁隐痛,腹部胀满,困倦乏力,纳呆口黏,大便油滑或黏腻不爽,小便浊,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应理气化痰,祛湿泄浊,可使用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方药包括陈皮、清半夏、茯苓、竹茹、枳实、苍术、厚朴、泽泻、醋柴胡、萆薢、木香、明矾、生山楂、草决明等。
此方可用于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的治疗。
1.加减运用在临床上,本证型最为常见,也是最有效的。
如果痰热明显,可以加入胆南星和川贝母;如果大便黏腻不爽,可以加入川军、白头翁和秦皮;如果乏力气短,可以加入生黄芪和党参;如果出现肝热头晕,可以加入苦丁茶、栀子和龙胆草;如果血压升高伴有头痛,可以加入生石膏;如果失眠多梦,可以加入炒枣仁和首乌藤。
2.肝郁气滞型临床表现为胸胁胀闷,抑郁不舒,或周身窜痛,倦怠乏力,腹胀纳呆,便秘,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方法是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处方为柴胡10克,白芍12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生山楂15克。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如果两胁刺痛,可以加入赤芍和丹参;如果气短乏力,可以加入生黄芪和党参;如果腹胀,可以加入川朴;如果痛经,可以加入茜草和益母草;如果纳呆,可以加入炒莱菔子和焦三仙。
3.肝郁脾虚型临床表现为两胁胀痛,脘痞腹胀饭后更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纳呆口淡,或恶心呕吐,女性月经不调,气短乏力,舌质淡或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缓。
中医中药如何治疗脂肪肝

中医中药如何治疗脂肪肝
*导读: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楂、当归、丹参、郁金、泽泻、草决明、柴胡、黄精、首乌等药均具有降血脂、抗脂肪肝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脂肪肝主要累及肝、胆、脾、胃,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酗酒无度所致。
根据本病脾胃失司、肝胆不和、湿热痰阻、气滞血瘀之病机特点,治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舒肝利胆,调和脾胃,护肝降脂。
遵循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经过长期临床研究,研制成功中药制剂脂肝清胶囊治疗脂肪肝,取得了良好疗效,获得卫生厅和国家科研课题两项科研奖,并通过国家十五重点肝病专科验收,在十一五国家重点肝病专科加强建设项目中,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方剂组成:柴胡,郁金,茵陈,莱菔子,黄连,泽泻,草决明,夏枯草,丹参,生山楂,泽兰,白术,白蔻仁等(部分药物保密),按照传统中药炮制方法加工提纯制成胶囊。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楂、当归、丹参、郁金、泽泻、草决明、柴胡、黄精、首乌等药均具有降血脂、抗脂肪肝的作用,可通过作用于脂肪的代谢的不同环节发挥调节作用,如泽泻即能干扰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又能影响内源性胆固醇的代谢,丹参则主要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草决明具有干扰脂质合成和抑制胆固醇沉积的作用,山楂则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
同时,方中药物还有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利尿降压、降血糖等功效,对于脂肪肝合并高血脂症、高血压、肝细胞损害、糖尿病以及肥胖等都有良好效果。
脂肪肝怎么快速治好

脂肪肝怎么快速治好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肝脏脂肪堆积,从而引起的肝脏疾病。
脂肪肝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为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因此,了解如何快速治疗脂肪肝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脂肪肝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一、脂肪肝的治疗方法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是治疗脂肪肝的首要措施。
尽量少吃油炸、烧烤和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例如,鱼、瘦肉、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都有益于肝脏健康。
2.合理运动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适当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适当的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脂肪代谢和减少肝脏压力。
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和强度,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
3.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来缓解病情。
中医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补血滋阴等,常用中药包括黄芪、当归、白术、山楂等。
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促进脂肪代谢的药物、保护肝脏细胞的药物、调节血糖的药物等,具体用药需要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4.药物治疗如果脂肪肝发展成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病理性肝硬化等严重疾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药品的剂量和用药时长,并且需要医生指导。
二、脂肪肝的注意事项1.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影响肝脏健康的两大因素,所以患有脂肪肝的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2.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可以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增强免疫力。
3.避免大药量使用长期使用大药量的药物会对肝脏产生刺激或损伤,因此患有脂肪肝的患者需要避免长期服用大药量的药物。
4.注意药品毒副作用在接受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药品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免再次损害肝脏健康。
中药治疗脂肪肝

中药治疗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早期防治实属必要。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完全可以治愈,现分型如下。
肝气郁滞型肝喜条达,运用疏肝理气,以条达肝木,健运脾胃以护土防侮,养血化瘀以顺其肝性,肝气郁滞临床表现胁肋满闷胀痛,嗳气,腹胀,善太息,烦躁易怒,口干欲饮,大便干结或正常,舌质偏红,苔厚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佐以化瘀通络,条达肝木为目的。
方法:柴胡舒肝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药物:柴胡、郁金、木香、香附、枳壳,舒肝理气;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川芎柔肝养血,配伍煨大黄、荆三棱、莪术、赤茯苓活血化瘀去湿。
湿热内蕴型多见于肝气滞郁病程日久,正气不足,正不胜邪患者。
肝脾失于调节,湿热之邪内蕴是本病主要病机,而且伴有不同程度肝络瘀阻,可见口苦咽燥,脘肋胀痛,呕恶。
纳谷不香,心烦不寐,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溏垢,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厚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调理肝脾,清热利湿,理气通下,兼化瘀通络。
方药:柴平五苓散加减。
药物:柴胡、郁金、白术、香附舒肝解郁;茯苓、泽泻、猪苓、白蔻仁、神曲、麦芽、炒山楂、黄芩、栀子,健脾利湿清热;川厚朴、大腹皮、川楝子、木香、青皮、枳壳理气宽中,配赤芍、延胡索、荆三棱、莪术化瘀通络。
气滞血瘀型病程日久瘀血阻滞肝络。
表现:面色灰暗,肋下痞块,胁肋胀痛固定不移,口渴而不欲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溏薄。
舌质紫暗有瘀点,苔薄黄而腻,脉弦,病久常伴有神疲乏力。
治法:扶正去邪,兼活血化瘀以通肝络,配和养血柔肝,软化肝质,条达肝木,益气健脾以补气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一贯煎加减。
药物: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土虫、鳖甲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半夏、神曲、麦芽、炒山楂、茯苓化瘀通络;柴胡、川楝子、香附、八肝脉、佛手、青皮疏肝理气;配土虫、生蒲黄化瘀生新;加大黄化瘀利湿,通便之功。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1.辉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辉县453600;2.郑州东方医院,河南郑州450053)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iR256.42 文献标识码:B
令人四肢不收”。中医认为脂肪肝多因嗜食肥甘厚 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或安逸少 动,或感受湿热疫毒,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 气等而引发本病。其病变部位与肝、胆、脾、胃、肾等 脏腑关系密切。 1.1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痰饮
等引起,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正虚邪 恋,以脾虚、肾虚为本,肝郁气滞、痰湿、瘀血为标。
2辨证施治 轻度脂肪肝可无症状,重度者可有肝脏肿大,两 胁胀闷或痛,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纳呆腹胀等。西 医检查多以ALT、AST、r—GT、TG异常,结合B超、CT 等可作诊断,肝穿可确诊。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中
津为痰,湿热痰火留着肝胆而成本病。正如《金匮翼 ・积聚通论》所说:“气滞成积者,忧思郁怒,久不得解
者,多成积”。 1.3劳逸失度 过度安闲、少动不劳,筋骨懈堕,气血不畅,壅遏不
脘闷食少,肌肤不泽,面黯或发青,舌苔薄,舌质暗或 有瘀斑,脉弦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消积。方 选膈下逐瘀疡加减,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
内聚,壅滞肝胆;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炙赙,壅遏中
焦,湿热内生,熏灼肝胆;饮食不洁,湿热疫毒或秽浊 之物从口而入,损伤脾胃,化热生毒,移聚肝胆;嗜酒 过度,气血逆乱,损伤肝胆,日久必湿热蕴结,热毒内 攻,终成“酒积”、“酒癖”、“酒黄”之病。
1.2情志失调
七情过激,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或气 滞不行,则血行不畅,血瘀内阻;或肝气横逆,损伤脾
舌质红,脉弦数。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方用小 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常用柴胡、黄芩、半夏、黄 连、枳壳、泽泻、决明子、茵陈、大黄、栀子、虎杖、川楝
中医治疗脂肪肝以疏肝为主

中医治疗脂肪肝以疏肝为主脂肪肝概述脂肪肝是指肝脏脂肪含量超过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持续上升。
脂肪肝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AFLD)两种类型,其中NAFLD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中医理论与脂肪肝中医认为脂肪肝主要是肝脏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
肝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
当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时,容易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因此,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核心思想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1. 中药治疗(1)疏肝理气的中药:柴胡、青皮、香附、枳壳等,能疏肝解郁,舒缓肝气郁结的症状。
(2)活血化瘀的中药:桃仁、红花、当归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肝脂肪堆积。
(3)清热解毒的中药:黄连、黄芩、连翘等,对于肝炎导致的脂肪肝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养肝护肝的中药:枸杞子、山楂、白芍等,具有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可防止肝细胞受损。
中药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配方,建议在中医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2.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脂肪肝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首先,应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和加工食品等。
其次,应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
另外,益生菌含量高的食物,如酸奶、酸菜等,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脂肪代谢。
3. 中医推拿和针灸中医推拿和针灸也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之一。
推拿按摩能够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肝脾胃,改善肝气郁结的症状。
针灸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肝脏功能,活血化瘀,缓解肝炎和肝纤维化。
4. 合理调节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身心放松。
5. 少量多次进食一次性大量进食容易造成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生。
中医建议采用少量多次的进食方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食物,减轻肝脏的负担。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注意事项(1)中医治疗脂肪肝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在中医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康复

中医治疗脂肪肝以疏肝健脾、滋阴补肾、 化痰祛瘀等为基本原则,同时注重饮食调 养、情志调节、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综合调 理。
02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
肝郁气滞型
01
症状表现
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情绪抑 郁,善叹息,嗳气,脘腹胀满
,食欲减退等。
02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止痛。
03
常用中药
柴胡、香附、枳壳、陈皮、郁 金等。
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持续30-60 分钟,运动强度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 宜。
04
脂肪肝的中医康复案例分 享
案例一:中药调理成功逆转脂肪肝
患者情况
一名中年男性,因长期饮酒和不 良饮食习惯导致脂肪肝,伴有肝
功能异常和轻度肝纤维化。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师为其 开具了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的中药方剂,并配合保肝降酶的西 药治疗。
治疗效果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肝功能 恢复正常,脂肪肝程度明显减轻, 肝纤维化得到逆转。
案例二:针灸治疗显著改善脂肪肝症状
患者情况
一名中年女性,因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导致脂肪肝,伴有腹胀、乏 力等症状。
治疗方法
针灸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取了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以调和气血、促进脂肪代谢。
治疗效果
、健脾化湿等效果。
常用中药
柴胡、黄芩、半夏、陈皮、茯苓 等中药常用于治疗脂肪肝,可改
善肝功能,促进脂肪代谢。
中药煎服
将中药煎煮后服用,一般每日一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根据
患者病情而定。
针灸治疗
01
02
03
选穴原则
针灸治疗脂肪肝主要选取 肝经、胆经、脾胃经等相 关穴位,以调和气血、疏 肝理气、健脾化湿。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
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
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1)临床表现: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1)临床表现: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1)临床表现: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如何从中医角度预防和改善脂肪肝

如何从中医角度预防和改善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在中医看来,脂肪肝的形成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等密切相关。
那么,如何从中医角度来预防和改善脂肪肝呢?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生,从而形成脂肪肝。
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能正常运化,聚湿生痰,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肾主水,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湿,同样会使痰湿积聚于体内。
首先,从饮食方面来说,中医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避免过食肥甘厚味,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蛋糕等。
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
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湿、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芡实、山药、山楂、陈皮等。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功效;芡实能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此外,饮食还应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脾胃的负担。
其次,情志调节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如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再者,运动对于预防和改善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每周坚持至少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运动强度要适中,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睡眠也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医讲究顺应自然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夜间是人体各脏腑休息和修复的时间,如果长期熬夜,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保证每天 7 8 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中医治疗方法中,中药调理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脂肪肝临床中医中药治疗

脂肪肝临床中医中药治疗脂肪肝以右胁疼痛、不适,倦怠乏力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属中医“胁痛”、“肝着”、“肝壅”、“积聚”、“痰浊”、“瘀血”等范畴。
祖国医学虽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很早就有论述。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以痰湿内停,瘀阻气滞为主要病机,多因饮食失调、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中毒所伤等致病。
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胃、胆。
主要病理产物为痰饮、瘀血、气滞。
病性属本虚标实证。
在本为气虚,主要见肝气虚,脾气虚;在标为湿热、痰饮、瘀血、气滞,且多兼夹出现。
临证治疗宜标本兼治,以确定祛邪扶正以孰为主。
近年来临床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脂肪肝的防治,具有作用广泛、效果稳定、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小、适宜长期服用的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常见的临床分型在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委员会制定了脂肪肝的辨证分型标准,即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四型,且经过临床统计发现以肝郁脾虚型患者较多,肝肾阴虚型和瘀血阻络型者较少。
虽有此鉴,但在临床实际运用时,各方学者对于相关证型的具体论述仍有出入[2~4]。
但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主要以以下四种证型较为常见:湿热蕴结:①症状:右胁胀痛或胀满不舒、口苦咽干、脘悶纳呆,腹胀满闷、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②病因病机:诸症系因湿热蕴结,肝失条达疏泄失职所致,故见右胁胀痛或胀满不舒;湿热内蕴,阻滞胆汁的排泄,故见口苦咽干;湿盛重着则肢体困重;肝失疏泄、横克脾土,故脘闷纳呆,腹胀满闷,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蕴结之象。
痰瘀阻滞:①症状:右胁剌痛和胀痛、面色灰暗、神倦嗜睡,腹胀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腻苔白腻。
脉沉涩。
②病因病机:诸症系由痰湿阻滞日久致气滞血淤所为。
痰浊瘀血为阴邪及有形之邪,皆可经阻滞经脉致肝络不通而见右胁剌痛和胀痛。
淤血阻滞,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灰暗。
痰湿阻滞,气血不畅,无以上荣神明故神倦嗜睡,腹胀不舒。
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析

脂肪肝 的中医病 因病机辨析
薛 蕾 关键词 : 脂 肪肝 ; 中医; 病 因病机 中 图分 类号 : R 2 5 6 . 4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0 6 — 0 1 4 4 — 0 2 脂肪性肝病( F L D) 包 括酒 精 性 肝病 ( A L D) 和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动 协 调 ; 若 肝 失疏 泄 , 则 气 机 阻滞 , 影 响气 血 、 津液 运 行 , 及脾 胃
一
些 全身 疾病 在 肝脏 的 表 现 , 其 与 糖尿 病 、 高 血脂 症 、 肥胖 、 营 养
生 活 水平 的 提 高 , 生 活 方式 和饮 食 结构 的 改变 , 脂 肪 肝 的发 病 失调 等有 关 。 中医认 为其 他 疾 病迁 延 不愈 , 影 响 脾 胃功能 , 水谷
率逐 年上 5 t 】 , 已达 到 1 0 % 以上[ 5 1 , 成 为 仅 次 于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第 不能 化 生精 微 , 湿 聚成 痰 , 痰浊阻络 , 血行 不 畅 , 痰瘀互结于肝 ,
认 为本 病病 位 在 肝 , 与脾 、 胃、 肾等脏 腑功 能 失调 密切 相 关 ; 本 病 发为 本病 ; 肾气 不 足 , 蒸 腾 气化 无 权 , 津 液停 聚而 为 痰 为湿 ; 肝 失 当 责 之 十痰 、 湿、 瘀, 肝 失疏 泄 , 脾 失健 运 , 湿 热 内蕴 , 痰 浊 郁 疏 泄 , 木不 疏 土 , 脾失健运 , 痰湿内生 ; 又 因 痰湿 蕴结 肝脉 , 义 可
1 4 4
以减 轻妊 娠 子宫 对 位于 脊柱 右 侧 的下腔 静 脉 的压 迫 ,增 加 回 心 脉 注射 麻 黄素 1 0  ̄ 1 5 m g , 使 血 压 回升 正 常 。 血量提 高血 压 。立 即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吸氧 , 快速 静 脉输 入 平 衡液 , 必 要 时静
脂肪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脂肪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佛山市中医院肝病科莫小艾医师脂肪肝的定义当人长期过多地摄入胆固醇、脂肪,或处于营养不良、饥饿的状态时,导致肝脏的代谢能力超负荷,就容易使肝内脂肪代谢发生紊乱,造成脂肪细胞堆积,产生脂肪肝。
脂肪肝的分类1. 酒精性脂肪肝(AFL):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脂肪肝的治疗---非药物性基础治疗和药物干预脂肪肝非药物性基础治疗脂肪肝是可逆性病变,经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痊愈。
尤其是慢性脂肪肝患者,一般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治疗常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去除病因、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方面。
一、病因治疗:酗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妊娠、药物损伤及肝炎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戒酒,运动减肥,饮食及药物调整血脂,停止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易合并脂肪肝,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二、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改变脂肪肝最为有效的方式,脂肪肝患者以进食富含高蛋白(以鸡、蛋类、鱼类、瘦肉、牛奶等动物蛋白质为主),低糖,适量脂肪(以植物油为主),大量维生素(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的饮食为宜。
饮食建议1、绝对禁酒。
2、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超过1个。
3、少吃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牛油、羊油等,多吃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菜籽油、茶油等。
4、不吃动物内脏、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
5、忌食煎炸食品。
6、不吃巧克力,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7、要常吃少油的豆制品。
8、保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应,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
但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不可进食过多。
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500克。
9、吃水果后要减少主食的食量,日吃一个苹果,就应该减少主食50克。
10 、不要总吃大米、面粉,每周至少要吃两次玉米(建议晚上食用)。
11、每周至少要吃两次燕麦或荞麦。
12、限制食盐,每天摄入的盐量约5~6克13、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和酒类等:少用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分型及治疗
•
1 肝胃不和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或有恶心、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当以疏肝和胃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逍遥散加减,药取柴胡、香附、佛手、枳壳、丹参、枳实、姜黄、郁金、法半夏、陈皮、茯苓、厚朴各10g,泽泻、山楂、荷叶各15g ,每日1剂,水煎服。
•
2 肝胆湿热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口苦口干,或有恶心,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当以清热利湿为治,方用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药取法半夏、黄芩、大枣、泽泻、草决明、竹茹、枳壳、黄连、茯苓、陈皮、郁金、丹参、姜黄各10g,荷叶15g,生姜3片,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
3 脾虚湿盛型:症见肝区不适,乏力,纳少,餐后腹胀,或伴胸闷、恶心,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濡细。
当以健脾化湿为治,方用六君子合平胃散加减,药取木香、党参、茯苓、白术、陈皮、苍术、大枣、泽泻、胆南星、山楂、扁豆各10g,甘草、砂仁各5g,荷叶15g,每日1剂,水煎服。
•
对于无明显症状而B超或CT检查有脂肪肝征象者,常用柴胡、何首乌、草决明、姜黄、郁金、山楂、泽泻、佛手、丹参、枳壳、荷叶等适量水煎服或制成丸药服用,多可获效。
•
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控制脂肪、糖类的摄入量,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适当运动等均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