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千克、吨的认识
复习_克、千克吨的认识

下面是小明写的日记你认为 对吗你应该 如何改正?
1. 我到超市买来10个 一条 共重1 克.还买来 千
重400千克.一共用了20元.
2 .我又到了动物园看到了我喜欢的重达 5000 千 克的
和漂亮的净重 3000千克的
.
是真是假
明明今年10岁,重30克。今天, 他去超市买了一枝长7克的铅笔, 买了一袋重200千克的果冻。还去 了动物园看见了世界上最小的鸟— —蜂鸟,它的体重约2克;还看见 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它的体 重约1500千克。
1千克=1000克
表示很重物品或者大宗物体的质量的质量, 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或者“T”表示。
1吨=1000千克
知识小结
较轻 较重 很重 质量单位 克 千克 吨 符号 g kg t 单位换算: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测量工具:称
估一估
多少个桃子约 重1千克?
一个西瓜大约 重多少千克?
3500克=(
)千克(
)克
3、估计它们各有多重,选序号填在后面(
):
1颗糖( ④ ) 1头牛( ② ) 1个苹果( ⑧ ) 1个小朋友( ⑥ ) 1个鸡蛋( ③ ) 1辆汽车( ⑦ ) 1只兔( ① ) 1本书( ⑤ ) ①2千克 ②350千克 ③60克 ④5克 ⑤250克 ⑥30千 克 ⑦1000千克 ⑧150克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克、千克吨的认识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克、千克、吨 表示物体的重量,实际上就是物体 的质量。
克、千克、吨是表示物体 质量的单位。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 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 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 位,克用“g”表示。 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反思《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质量单位的学习,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
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物质量单位的信息,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一粒花生豆,几粒黄豆等比较轻的物品。
课上,我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信息窗中的信息: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学生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下来。
学生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充分感受1克的质量,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加深对克的印象。
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教学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
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说一说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质量。
1千克=1000克。
接下来,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质量单位的信息:大象重3――7吨,河马重3――5吨,犀牛重1000――3600千克,棕熊重量超过680千克大量有关动物质量单位信息的呈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本节课的新授知识。
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
在教学《千克、克、吨》这一单元时,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很快就感受并认识千克、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了解到1千克、1克、1吨的实际质量,还掌握了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但当要求学生做填质量单位的题时,真是错得让你笑掉牙,如“一艘轮船重500(千克)”、“一只鸡重4000(千克)”、“一包方便面重100(千克)”、“一头牛重500(吨)”等。
为什么会这样?明明不是掌握得很好了吗?我思前想后,是不是我在教学上出了问题,还是哪个地方做得不足?最后,我明白了,原因是学生平时少参与社会活动,缺少亲身体验的机会,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克、千克、吨的认识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学生回答省略)
(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创设机会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生:一个苹果约重150(克),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来的,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做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板书:吨的认识
早晨,我从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学生一边读着一边笑,读到最后笑的前仰后合。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
生:他的单位全用错了。一般的床哪有2千米高,还有牙刷、餐桌、牛奶鸡蛋、书包……
师:同学们今后再用到单位的时候应怎么做?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学生分组活动
交流汇报
生:我们组8粒黄豆。
生:我们组10粒黄豆是1克。
师:为什么有的小组8粒黄豆是1克,有的组10粒黄豆是1克?
生:黄豆的大小不一样……
生:……
3、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千克、吨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交流的能力。
3. 通过对生活中质量单位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克、千克、吨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质量单位的运用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克、千克、吨的概念,换算关系的理解。
2. 难点:质量单位的运用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质量单位的使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质量单位的教学道具,如克、千克、吨的标识。
2. 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蔬菜等,用于演示和练习。
3. 准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克、千克、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演示:用教学道具展示克、千克、吨的大小,让学生直观感受。
4. 练习:让学生用质量单位计量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蔬菜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商品的价格。
2. 完成练习题,巩固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其他质量单位,如克拉、磅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探讨如何更好地将质量单位应用于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
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课题: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总课时:11单元课时:1授课日期:9.24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2)1克有多重?3)克、千克、吨是什么?3、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克、千克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2、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1)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
(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
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 千克 吨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9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
2、了解天平等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克,千克,吨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吨,建立1克、1千克、1吨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秤、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2、引导学生质疑。
3、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
(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
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3、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1.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g”表示。
2.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又叫1公斤。
千克用“kg”表示。
3.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t”表示。
4.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习题:填合适的单位小兰体重32()一个鸡蛋重50()2瓶矿泉水重约()一筐苹果约重20()单位换算:5吨=()千克8000千克=()吨10吨=()千克比较大小5吨()4096千克 7吨()7000千克 8000千克()8千克 4吨()5001千克 9000千克()9吨 3000千克()3000克排列大小 2千克 2500克 2吨 1500千克 25000克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二单元信息窗1: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估算方法:估算时尽量把数估算到整十或整百数1.四舍五入方法。
89÷3≈ 89≈90 90÷3=30 89÷3≈302.乘法口诀。
谁乘这个数接近于这个数。
如:口算 60÷3= 80÷4= 150÷5=40÷2= 120÷4= 140÷7=估算 82÷4≈ 93÷3≈ 98÷5≈153÷5≈ 358÷4≈ 482÷8≈信息窗2: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一步计算后,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如 75÷3 245÷2 586÷4 357÷3 891÷7 996÷8 信息窗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
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第四单元信息窗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1.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最高位不够除的,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3、认识克
称1克重的粉笔,让学生观察有多少。
让学生用手感知1克有多重。
4、认识千克
称500克重的物体,再拿同样多的物体来问学生,问学生这些物体共有多重?(1000克)。
认识1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掂一掂,比一比。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设计:
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NO:01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课本p1~3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
克、千克的认识
克、千克、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例1:认识克
1克的物品Leabharlann 轻哟!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例2:认识千克
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1千克=1000克。1kg=1000g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梳理克、千克、吨专题含答案

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比如问黄豆的重量、蜜蜂的重量、硬币的重量、橡皮的重量等等,想一下是不是很轻;比较特殊的是有时候问一包薯片的重量或一袋奶粉的重量也是要用克的,如果用千克就太夸张了);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kg)做单位(比如问人的体重、大米的重量、普通动物的重量等等,想一下用克会不会太轻了,用吨会不会太重了);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比如问卡车载重量、鲸鱼的重量、轮船的重量等等,一想到这个卡车、鲸鱼、轮船就知道特别重)。
小技巧:单位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或者把千克换算成克(大换小),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克换算成千克或者把千克换算成吨(小换大),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相邻的两个质量单位之间进率是1000 。
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1000千克= 1 吨 1 吨= 1000千克考点一、填合适的质量单位(做这样的题时,先想一想这个物品重不重,一定要看看前面的数字。
如果重到你无法想象的,直接填吨,轻到你轻轻的就能拿起来的就填克,剩下的基本就是千克。
)(还有的题目会扰乱你的思考,比如: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感觉上像是填千克,但是奶粉484千克是不是也太重了,所以我们只能填克。
还有一题说大象有多重,如果数字是4,我们只能填吨,4千克的大象还没一只小狗重吗?如果数字是2000,我们只能填千克,2000吨的大象太夸张了。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分析:克与千克之间选择,填千克太重了,填克更合理。
(2)一头牛约重480( )。
分析:千克与吨之间选择,填吨有点夸张,填千克更合理。
(3)一头鲸重60( )。
分析:这个一看就重到无法想象,所以填吨。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分析:这个也是重的吓人,所以填吨。
(5)4粒黄豆约重1()。
克、千克、吨的认识 (1)

学生再掂一掂1角硬币,感受一下。差不多也是1克。
请学生拿出准备的花生仁,先掂,再估,最后得出:2粒花生仁大约重1克。
10克需要几枚1角的硬币?感受一下10克的重量!
2、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
用启发式引导法来唤起学生在生活感受到的质量观念、用讲解法介绍各种不同的称、用演示法展示天平和台秤的用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媒体运用
PPT数影仪
教学时间
2015.5.27 2.5第一节5.28 2.7第二节
第14题:结合生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练习时,要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当堂检测:小学数学55页4、5、6题。
板书
设计
克、千克、吨
克千克吨
g kgt
1克10克100克1000克=1千克1吨=1000千克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建立“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2.5达优率为76%,2.7达优率为80%。错题主要集中在:第5题,一包水泥50克,几包水泥的总重是1吨,学生不会填,可让学生列式来做;第9题,单位不一样,需先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做。需要补缺的同学是:2.5孙泽昱、刘一锟、禹海若、张博文、王启韵、刘宸良、赵梓涵、范万坤、黄思齐、尚作林;2.7宋雨婷、于华蕾、宋文皓、王源鹏、任政、韩金宏、赵梓亦、张华恩、封金国。
授课人
单婷
克千克吨的认识复习资料数学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复习资料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千克、吨的质量单位,能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克、千克、吨的质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克、千克、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克、千克、吨的质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克、千克、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已学过的质量单位,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讲解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1克= 0.001千克1千克= 1000克1吨= 1000千克3. 练习换算:请同学们互相练习换算,如:2千克等于多少克?3吨等于多少千克?4. 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克、千克、吨解决实际问题,如:一袋大米重25千克,小明每次拿走500克,问小明需要拿几次才能把大米拿完?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布置作业:课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家庭物品的质量估算。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制作、测量等。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及应用。
2. 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收集生活中的质量数据,如家庭成员的体重、物品的重量等,进行记录和分析。
九、评价与反馈:1. 课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克、千克、吨的认识》说课稿

《克、千克、吨的认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即教材P1-4。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千克、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吨、综合与实践小调查。
(二)学生分析:本单元进行的常用质量单位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对三个质量单位具有简单了解和自身具有初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那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从学生的年龄、知识掌握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的估算物体质量的能力;关键在于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和比较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
(五)教具、学具准备: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教师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铅球一个,天平若干,6袋需要测量的物品。
克、千克、吨的认识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内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看、估、掂、称来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根据千克推测1吨有多重。
2、在认识质量单位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解决和质量有关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例通过看、估、掂、称来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根据千克推测1吨有多重。
[教学难点]根据千克推测1吨有多重。
[策略和方法]教学1克、1千克有多重时,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多引导学生操作。
结合生活实例,如:硬币、口香糖、矿泉水、花生、食盐等物体,通过看、估、掂、称来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根据千克推测1吨有多重。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硬币,花生,矿泉水,实验,食物投影,天平,台秤[教学过程]一、观察教学插图,提出问题1、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教学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动物?指名说。
2、你对这些动物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说说自己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教师鼓励学生多读书。
3、教师出示书中出现的相关数学信息,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如果学生对动物的重量感到惊讶,就养他说说惊讶的原因。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的说,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和本节课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1克有多重?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生活中常用的小物体,猜测一下1克有多重?现在小组中说一说,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小组长做好记录。
2、全班交流自己的答案,教师:1克到底有多重呢?有一位新朋友可以告诉大家。
教师出示天平,告诉学生成物体质量的方法。
3、学生自己操作,称出重约1克的物体,全班交流,说一说重约1克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4、教师: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5、掂一掂准备的较轻的物品有多重?指名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 学反思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这一单元时,考虑到克、千克和吨是同学第一次接触的重量单位,也是同学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学前,我注重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课前调查活动:我让学生们到商店里看一看食品上的重量标签;在家里找一找标有重量的东西;把找到的东西和重量记录下来;看一看商家是用什么来称量物品的重量。
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同学的感性认识,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为了协助同学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我更是尽可能地让同学利用更多的感性资料,如花生米、2分硬币、各种袋装食品、袋装食用盐家用体重计等物品,让同学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充沛感受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
在同学总结出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基础上,我让同学进一步猜想:1吨有多重?因为吨这个单位离小朋友们更遥远,所以我充沛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100袋净重10千克的大米重1吨;40个这样小朋友(找个班级体重适合的小朋友做规范)体重大约是1吨,让同学充沛感知吨这个单位的大小,从而得出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由此一步一步,同学逐步达到了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小朋友接受知识必需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
引导小朋友暂时放下课本,走进生活,通过亲身体验充沛感知克、千克、吨,才干真正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才干给同学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激起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望;才干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注重同学的探究过程,注重同学的数学情感和数学体验,使同学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溢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的要求。
三年级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 ppt课件

3吨= (3000)千克 2000克=( 2 )千克 ( 5 )吨=5000千克 6000克=( 6 )千克 7千克=( 7000 )克 ( 5000 )千克=5吨
三年级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
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匹马体重450( 千克 ),每小时跑50(千米 )。 猎豹体重80( 千克 ),每小时跑100( 千米 ). 鲸鱼体重34( 吨 ),每小时游30( 千米 ). 袋鼠体重30( 千克 ),每小时跑50( 千米 )。
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 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
千克可以用“kg”表示。
1 千克 = 1 000 克 1 kg = 1 000 g
1 千克棉花和 1 千克铁比较, 哪个重一些?
一样重。
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归纳总结:
1.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但 还要结合具体情况。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 字母“kg”表示,1千克=1000克。
2.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千克→克,在用“千克 ”作单位的数的后面添上3个0,再把单位改成 “克”就行。克→千克,去掉用“克”作单位 的数的末尾的3个0,再把单位改成“千克”就 行。
3.人的体重一般用千克作单位,不同的人,体重 一般也不同。 三年级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
练习一下:
三年级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
3吨( 〉)405千克
因为3吨=3000千克 3000千克〉405千克
5时( = )300分 因为5时=300分
三年级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
克
千克
吨
2、单位换算。
3t=( 3000 )kg 2000kg=( 2 )t 5kg=(5000 )g 8000g=( 8 )kg ( 7 )t=7000kg ( 8000 )kg=8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5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了解质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到超市、农贸市场、药房等地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启发学生说出:电子秤、台秤、磅秤、天平、杆秤、地秤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点评:通过布置课前了解,组织课上交流,学生对质量单位及其工具有了感性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介绍天平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
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分组活动:用精度高的电子秤称一称。
(也可以就用天平称)
例如:一小块橡皮、一团棉花、一大粒花生、一小段粉笔、10粒黄豆……
称完之后,用手掂一掂。
引导学生感受:同样都是大约1克重的物品,有的看上去大,有的看上去小。
物品的轻重,不能只看大小。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结论: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
克用g表示。
[点评:建立“克”这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一般没有“克”这个概念。
通过组织“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克”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克”的概念。
]
三、课堂活动
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简易天平。
以2分、5角、1元的硬币作砝码,称一些轻的物品。
(注:5角的硬币重约4克,1元的硬币重约6克。
)(重庆市沙坪坝南开小学张焕颢)
克、千克、吨的认识(一)(教学片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她就是晶晶(展示小女孩的图片)。
星期六的早上,晶晶和妈妈一起到水果市场去买苹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录像吧。
一边看,一边记住她们的对话。
(播放教科书第1页图片的小动画)谁来说一说,她们说了什么?
学生:售货员说:“这个月我们进了4吨水果”,妈妈说:“我要买2千克苹果。
”晶晶说:“这个苹果重250克。
”
教师随机板书:克、千克、吨
这里的克、千克、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
[点评:通过录像中几个人物的对话,较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质量单位。
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能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