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 认知理论

合集下载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认识与评价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认识与评价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我们认识儿童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理论是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在每一个连续的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一个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认知发展的儿童,一版来说也会在其它领域表现出相应的认知发展。

一、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认识皮亚杰把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即认识形成的心理结构和认识结构与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每一个智慧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即图式。

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同化是主体把客体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

顺应是主体改造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

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1]。

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能。

儿童遇到新事物,在认识过程中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如果成功,就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

反之,儿童就做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接受新事物,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

儿童心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从低一级水平的图式不断完善达到高一级水平的图式,从而使心理结构不断变化、创新,形成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在认知过程中犯同类的错误,得出同样的结论。

年幼儿童不仅比年长儿童或成人“笨”,而且他们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

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即是顺应。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

1、感知运动阶段皮亚杰认为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他们逐渐能够把自己与物体分开,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也就是说,儿童学会了当自己看不见某个人或某个物体时,他们还仍然存在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处于该阶段,这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比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人、地点或事件。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不成熟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

比如,8岁左右的儿童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而5、6岁的儿童则无法做到。

另外,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也在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因此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在儿童11、12岁以后,就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这时的青少年不再将思维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上,而是运用抽象的概念,提出合理的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他们知道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所以,思维开始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复杂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得到了发展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也有不少心理学家对他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3.顺应
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同化表明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顺应表明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4.平衡
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皮亚杰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对客体的操作,积极地建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皮亚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2)能够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1)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2)思维的不可逆性。
(3)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指的是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成熟的作用是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必要条件。
2.经验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主要是指他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教育的影响作用。其中,儿童自身的主动性是其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前提。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1、12岁)
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
(l)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皮亚杰—Fra bibliotek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和思考的方式。
• 同化: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 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 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
• 顺应:是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 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 就本质而言,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萌芽
• (1)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与适应环境 • (2)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 (3)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2。前运算阶段(2——6、7岁)表象或 形象思维
• (1)自我中心
• (2)泛灵论 • (3)思维不可逆 • (4)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 爱迪丝的头发比苏珊淡些,爱迪丝的头发比莉莎黑 些,问儿童:"三个中谁的头发最黑"。这个问题如 是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则具体运算阶段儿童难以正 确回答。 • 但如果拿来三个头发黑白程度不同的布娃,分别命 名为爱迪丝、苏珊和莉莎,按题目的顺序两两拿出 来给儿童看,儿童看过之年,提问者再将布娃娃收 藏起来,再让儿童说谁的头发最黑,他们会毫无困 难地指出苏珊的头发最.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与B一样大小
向儿童呈现(Ⅱ)
B球变了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这个理论提出了儿童从婴儿到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特定的认知结构和特点。

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感知运动期: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运动与环境进行交互,逐渐发展出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

婴儿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通过感觉来感知物体的存在和运动,并通过运动来产生作用和反应。

2.前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表征和语言来表达和思考,并且开始形成一些初步的概念。

他们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物体或者事件,并且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还是非逻辑的,即他们不能使用转换思维。

例如,他们不能理解物质在外观上改变后依然保持其基本属性。

3.具体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7岁到11/12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可以进行具体的思维运算。

他们可以理解并应用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算术运算,并且能够理解数量的保持、类别的分类和序列的排列等概念。

4.形式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12岁及以后。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形式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抽象的思考,能够理解和运用复杂的数学和科学概念。

他们也能够思考和解决抽象和复杂的问题,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

总体来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从感知到逻辑运算的认知能力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并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过程。

尽管这个理论有一些限制和批评,比如忽略了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但它仍然为认知心理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指导。

皮亚杰理论(最全)

皮亚杰理论(最全)
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逐渐地认识周 围的世界。在成人眼中,一切物体可具备 “大”“小”两个属性,但不能同时既大有小, 物体可以从大到小来排队,由于重力作用,物体 会自由下落,但不会自由上升。我们知道什么是 时间、空间。我们相信视野以外的物体并不会因 此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我们还可以预知人、事、 情境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平常不过的事实在儿童 眼中可能具有极不同的含义。因次,探讨儿童认 知发展理论,对了解儿童的认知模式和过程有着 重大的意义。
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 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 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 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 化的过程。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 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
群集结构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 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 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群集结构
1、序列: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 体。 2、关系思维: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对 的特征。 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 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
四、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 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 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 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儿童在评定行为是 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 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 地位看问题。
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 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 形式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 行推理。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有关研究‎。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中,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顺‎应间的均衡‎。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举例说明:比如给床边‎放一个玩具‎,当小孩看到‎时会伸手去‎抓它,多次之后最‎终拿到玩具‎。

这就是同化‎的过程;然而如果将‎玩具放入靠‎近床中心的‎位置,这时小孩看‎到时仍然会‎用手去抓(即使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多次抓取‎之后他未能‎拿到玩具,这时他发现‎把床单拽着‎抖动时玩具‎会往床边动‎(即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这时他便拿‎到了玩具。

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过后他就会‎想当玩具在‎床边时,我只需伸手‎去抓就可得‎到,而当玩具在‎床中间时就‎需通过抖动‎床单来获得‎,这时便建立‎起同化—顺应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与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因素之间的关系怎样的?
任何单项因素,本身都不能成为智力发展的原 因,原因是所有这些因素的组合。
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智力的发展,但平 衡在其中起着首要的、协调性的作用。
16
第四节 认知发展阶段(认知结构的变化)
❖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此阶段内,行为主 要是运动的。儿童还远不能内在地表征事件,不能进 行概念式的“思考”,尽管随着图式的建构,我们也
17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此阶段内,行为主要是动作的。儿童还远不 能内在地表征事件,不能进行概念式的“思 考”,尽管随着图式的建构,我们也能看到幼
儿的“认知”的发展。
18
第一亚阶段(0-1个月):反射
运用反射,反射的练习(同化的方式为主) 新生儿阶段 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 :不去寻
22
第三亚阶段(4-8个月):二级循环反应
目的性活动发端,主体与客体间的动作作用。 动作与客体不分离。
例如:摇晃玩具/ 挤压橡胶小鸭子
客体永久性: 寻找半隐蔽的物体
23

在吕西安娜9个月时,我给她1只她以前从不见过的赛 璐鹅。她立即抓住它,对它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遍。 我把赛璐鹅放在她旁边,当着她的面把它盖住,有时 候盖住全部,有时候露出鹅的脑袋。吕西安娜作出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倘若鹅在视野中完全消失, 即便吕西安娜马上就要抓住它,她也会立即停止对鹅 的搜寻……但倘若将鹅嘴露出来,她就不仅会抓住看 得见的部分,把动物拽到她面前,而且……有时为了 要抓住整只鹅,她会预先揭起用于遮挡的布!……
10
2&3、同化与顺应
我们观察到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两个过程: 同化:将我们对新经验的感知整合到我们已有的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引言心理学家热尔曼·皮亚杰(Jean Piaget)是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在20世纪中叶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并对儿童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探讨其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是一种以儿童认知发展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思维和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变化的。

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征和思维模式。

•感知运动期(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尚未形成对象的概念,只能通过直接触觉和动作来与环境交互。

•前运算期(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代表对象和事件。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对于复杂的概念和操作仍然存在限制。

•具体操作期(7-11岁):儿童开始理解逻辑和数量概念,并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推理。

他们能够解决逻辑问题和数学问题等具体的任务。

•形式操作期(11岁及以上):儿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抽象的问题和推理。

2. 认知结构的发展皮亚杰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概念,即认知发展中的基本单元。

他认为,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构建了一系列的认知结构,包括概念、模式、规则等。

这些结构相互关联,形成了儿童对世界的认识系统。

3. 动机和认知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动机在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强调了儿童主动探索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和经验的积累来推动认知的发展。

动机和认知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儿童的整体发展。

皮亚杰认知理论的意义和影响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对教育的启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提供了对教育实践的重要启示。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图式的概念
最初的图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随着 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 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年龄阶 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结构,体现出了认知发展的阶 段性。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需要对个 体构建和解释世界的方式进行根本性的改组和重 建。认知结构的变化按一定次序进行,不能改变。
智慧行为依赖于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皮亚杰1980年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共同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会过渡到一种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其人(Jean Piaget, 1896~1980)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的过程之平衡
平衡(equilibration)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 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 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 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 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 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 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 的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物理环境的作用
鉴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因此, 个体必须对物体作出动作。个体在这种动作练习 中得到的经验,不同与在社会环境中得到的社会 经验。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成两类:一类是物理 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 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理解动作与 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在皮亚杰看来,知识 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 来源于物体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 但只限于眼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之经验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拥有理论生物学背景,他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专家,并且以研究儿童认知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索人类的知识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结构建构论
人头脑中的知识是有结构的;将外界输入的各种知识在头脑中构建起结构的任务主要是由个体自行完成的,儿童认知的发展主要是内因推动的
人有认知的格式,当婴儿开始有反射性动作,开始与世界交互的时候,认知的格式便开始发展。

比如婴儿除了吃奶以外,还会本能的吸吮奶嘴、吸管、玩具等不同的物品,婴儿对不同对象的吸吮动作都有调整,都有不同;这过程包含了主体(婴儿)、对象(比如奶嘴)、连接主体和对象的动作(吸吮),当婴儿据不同对象调整吸吮的动作,吸吮动作的感知运动的格式就被扩充、丰富和逐步建构起来
不同的动作就有不同的感知运动格式,这些格式之间会相互串联,变得更加精细化和复杂化
随着年龄的增加,思维会从动作层面进入到表象层面;除了实际操作物品以外,个体可以在头脑中操作事物的形象,借此来确认实际上可以用什么动作来操纵;表象层面还可以进入符号和运算系统当中,此时的认知和思考会变得更加抽象。

皮亚杰儿童认知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理论简介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之一。

他的儿童认知理论对儿童教育和认知发展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皮亚杰儿童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基本概念皮亚杰儿童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并由一系列可辨别的阶段组成。

他认为儿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互动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以下是皮亚杰儿童认知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适应与认知平衡:适应是指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适应和理解世界。

认知平衡是指儿童通过不断调整他们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经验和信息。

2.模式与模式破裂: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结构称为“模式”。

当新的经验与现有的模式不相匹配时,就会出现模式破裂,儿童需要通过认知平衡来修复这种矛盾。

3.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提出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表现。

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两年。

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理解世界,开始发展空间意识和对象的永恒性概念。

2.前操作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2到7岁之间。

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象征,如语言和绘画,以表达和理解事物。

然而,他们的思维仍然受限于个别的感知特征,缺乏逻辑推理。

3.具体操作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7到11岁之间。

儿童开始展示逻辑思维和操作符号的能力。

他们可以执行具体的操作,但仍然只能处理具体的对象和情境。

4.形式操作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11岁以后。

儿童可以进行抽象和逻辑推理,可以处理抽象的概念和情境。

他们开始展示更加成熟和复杂的思维能力。

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一些基于皮亚杰理论的教育策略:1.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任务。

通过让儿童积极参与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能帮助父母、教师和儿童更好地理解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能力发展很重要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也称为皮亚杰发展心理学,该理论提出了包括内容、前瞻性、可变性、修辞及建构决策能力的多重标准,可以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引导他们将感兴趣的事物和话语叙事结合在一起,推断出现实世界中的权力和因果关系,以及在复杂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皮亚杰发展心理学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描述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感觉-运动阶段,图像阶段,概念阶段和表层概念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感觉-运动阶段指的是0至2岁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这是婴儿最早也是最基本的认知阶段,主要是通过感觉协调、运动积累来进行认知发展。

婴儿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及触觉等感官的反应,接受和感受到从外部环境传来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行为来理解,认识周围与自己有关的物体与事物,并在他们当中产生不同的关系。

图像阶段是2至7岁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儿童可以对对象、场景、情景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可以将这些事物组织起来,将图像归类到不同的组中,建立起类似拼图游戏和辩证推理的抽象模型。

这意味着儿童能够理解图像信息里包含的内容和特征,理解图像的关系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以及图像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随着儿童长大,开始进入概念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理清概念关系,同时刻画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靠联想、比较找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

儿童在此阶段可以理解概念的包括内容、功能和来源,掌握运用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技能,并加深对概念表达的理解。

最后是表层概念阶段,通常是在婴儿8岁或9岁左右发展的阶段。

此时儿童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飞跃,他们不仅能理解概念,还能深入探讨概念的前瞻性。

特别是在做问题的时候,儿童能够从各方面来思考和分析,更加明确地表达问题,并建立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此外,他们也可以更多地体验那些因果、权利和自然规律,体会认知发展的乐趣,并可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理论的应用
皮亚杰的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我们 提供了理解和评估儿童认知发展 的工具和方法,也为我们设计适 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教育活动提 供了指导。例如,通过了解儿童 所处的认知阶段,教师可以针对 性地设计课程和活动,以适应儿 童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家长也可 以通过观察和引导儿童的认知发 展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 成长
理论,即发生认识论
2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 理论主要观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或称发生认识论) 探讨了儿童对现实世界和知识的理解和解 释。他提出了四个阶段的理论,认为儿童 和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会依次经历这四个 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stage),前操作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具体操作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和形式操 作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
-
1 皮亚杰其人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 皮亚杰理论的应用 4 皮亚杰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
1
皮亚杰其人
01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 年8月9日—1980年9月15日) 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儿童心
理学家,发生认识论专家
02
他根据对儿童科学概念 形成的实验研究,提出 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概念、符号 和抽象的观念,而不只是对直接感知的事物进行推理。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 放性,能够接受和适应新的观点和情况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 理论的意义

心理咨询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咨询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咨询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咨询师皮亚杰是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之一,他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供了人类认知过程的深入理解,对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帮助个体发展和解决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方式。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知世界。

他们开始建立基本的感知和运动模式,并逐渐发展出物体的永久性概念。

在前运算期,儿童逐渐掌握了符号的使用,但还没有具备逻辑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但受限于自身认知能力,还不能进行具体的逻辑运算。

在具体运算期,儿童已经具备了逻辑推理和具体运算的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分类、排序和序列化的能力。

最后,在形式运算期,儿童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假设推理,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 认知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驱动力是平衡与不平衡的动态平衡。

当儿童面临新的认知经验时,他们的现有认知结构会与新的信息发生冲突,导致不平衡。

为了恢复平衡,儿童会通过适应性过程来修改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其能够适应新的情境。

这个过程被称为平衡过程。

然而,皮亚杰认为,平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

当儿童再次面临新的认知经验时,他们的现有认知结构又会受到挑战,导致再次出现不平衡。

因此,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儿童通过不断经历平衡和不平衡的阶段,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和成熟的认知能力。

3. 认知发展的协同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还强调了认知发展的协同性。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不仅受到内在的生物因素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儿童在与他人互动和社会环境接触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语言、符号和社会规范等工具,这些工具提供了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持。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和评价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和评价

之老阳三干创作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

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的方式适应新刺激。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不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示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成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

存在泛灵论的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4.形式运算阶段(1l、12~15、16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抵偿。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a.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b.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c.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d.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1)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分歧儿童分歧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2、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

皮亚杰认知理论(精华版)

皮亚杰认知理论(精华版)

A
16
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
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 作格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 使用。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 事物,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 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 新的动作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 并协调期。
A
11
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5岁)
前运算阶段(2~6、7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
A
12
一、感觉-运动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局限于它自己的感觉运 动,也就是说,儿童是靠感觉动作来适应和探索外部 环境,语言和表象尚未出现(直到感觉阶段后期才出 现语言和表象的萌芽)。但是随着感觉输入和动作反 应的逐渐协调,儿童能够构成一种复杂的动作——图 式体系,并按照空间—时间和因果的结构来组织现实 的东西,最后成功地解决许多动作方面的问题,皮亚 杰将本阶段有划分为六个分阶段。
皮亚杰早年学习生物学,1915年和 1918年分别在瑞士纳沙特尔大学或生 物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其毕生的工作 就是试图用生物学观点来解释认识论 问题。
A
3
认知发展的实质
关于发展,皮亚杰认为,它既不源于先天的成熟,也 不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主 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发展的实质。适应的本 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因此,主体内部的 逻辑构造是发生认识论特别关注的问题。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A
1
目录
皮亚杰的简介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认知说

皮亚杰认知说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
婴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 即通过他加 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
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 界事物, 重视外部活动, 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 来, 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 表象性思维”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2、言语准备期:7至11或12月 在此时期中, 婴儿已开始能对话语进行初步的理解, 还能通 过简单的体态语与成人进行交流。这是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建 立的时期, 而开始具有初步言语能力则是在这一时期的后半段 。 3、言语发展期:1岁至2两岁半左右 在这一时期, 儿童已能以主动方式参与言语交际活动, 但是 这个时期儿童所使用的语言还是不成熟、不完整的, 属于幼儿 的特殊语言, 这种特殊语言的发展又可以划分为独词句、双词 句和电报句三个子阶段。
2、相互作用论不是把语言本身看成是先天的产物,而 是在非语言的认知基础上构造出来的,强调的是认知结 构的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也适用于语言的获得。 这对于个体自发能动地获得语言成分、总结归纳语言规 则,创造性地建构话语做了合理的解释。
三、不足之处
1. 相互作用论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假设的阶段,并没有完全 得到验证,虽然有不少实事说明了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但因研究方法的问题,还无法找到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对 应关系。 2. 在语言发展方面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只强调认知一个因 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认知论强调认知发展对语言发展的影 响而忽视了语言发展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4、言语成熟期:2两岁半至岁4.5或5岁两岁半以后 由于儿童的实践活动游玩、学习等日益增加, 和别人的交 际范围逐渐扩大, 言语能力随之得到迅速的发展, 对口头语言 的掌握逐步熟练与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理论体系
认知论核心概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应形式具有动力性的特点。

随着环境和有机体自身的变化,智力的结构和功能必然不断变化,以适应变化的条件。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格式既可被看成是有机体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子结构,又可被看成是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元素。

认知结构就是协调了的格式的整体形式。

他将生物学的同化这一概念应用于心理学中,意指人们把知觉到的新鲜刺激融于原有的格式中,从而达到了对事物的理解,同比是个体认识成长的机制之一。

依据皮亚杰的观点,平衡化指通过多重的去平衡与再平衡,导致从一接近平衡的状态向着质上存在差异的平衡状态递进发展。

而自动调节是介于同化与顺应之间的第三者,对同化与顺应进行调整以达到两者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从功能机制上说,是同化与顺化的统一;从结构机制上分析,则是主体认知结构的内化产生和外化应用的统一。

而运算是组成认知结构的元素,各个运算联系在一起就组成了结构的整体。

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条件,即成熟、实际经验、社会环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三个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

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射反应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

第四个因素平衡化促进了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和谐发展,并使得成熟、实际经验和社会环境之间处在协调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平扬的倾向作为一种过程,总是把儿童的认知水平推向更高阶段。

当低层次的平衡被冲破以后,由于有了这种倾向,平衡才能在高一级的水平上得以恢复,从而导致了智力的发展,因此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