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天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3 天气: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3.测量气温【教材简析】本课是《天气》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这节课就要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由此发现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聚焦部分,首先明确这节课的主题是测量气温。
探索部分,回顾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使用气温计到校园各个地点测量气温。
研讨部分,探讨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来测量气温;展示各组同学前一节课后的观察气温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分析教室外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通过课堂同一时间、各个地点气温情况的测量情况,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拓展部分,通过调查资料,了解气象站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学情分析】气温是描述天气情况的要素。
气温的测定是在认识气温计,练习了气温计的读数后进行的,学生用气温计测量获得的数据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将其统计成图表,就可以分析发现某个区域一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气温变化规律。
每天的气温都在发生变化。
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不同,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
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分析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难点: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教学准备】教师:气温计、多媒体课件。
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第三单元天气第1课时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大气层的视频,1张天气日历。
小组:天气现象分类单,实验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同学们,暑假里你们到过很多地方旅游吧!相信各位在旅途中每天都会关心一件相同的事情(ppt出示24小时天气预报背景图)。
(预设:天气)2.提问:旅途中为什么大家都会关心天气?(预设: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带伞……)提问: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3.提问:所以,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预设:非常重要。
)4.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板书)。
二、探索:感受天气的多样性[材料准备:晴天长城和雪天长城的照片各一张,12月黑龙江和12月海南的照片各一张;天气现象分类单每组一份]1.提问: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提问:生活在杭州,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2.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月的黑龙江,12月的海南。
提问:观察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第一章:认识天气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定义和分类。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教学内容:1. 天气的定义和分类。
2. 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气。
2. 讲解天气的定义和分类。
3. 示范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方法。
4.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述,教师指导。
第二章:天气变化的原因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2. 学会预测天气变化。
教学内容:1. 天气变化的原因。
2. 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的原因。
2. 讲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3. 示范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4. 学生分组进行预测,教师指导。
第三章: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学会根据天气做出合适的决策。
教学内容:1.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根据天气做出合适的决策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讲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3. 示范根据天气做出合适的决策的方法。
4.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指导。
第四章:保护自己免受天气伤害教学目标:1. 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恶劣天气伤害。
2. 学会应对恶劣天气的方法。
教学内容:1.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恶劣天气伤害。
2. 应对恶劣天气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恶劣天气伤害。
2. 讲解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恶劣天气伤害。
3. 示范应对恶劣天气的方法。
4.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指导。
第五章:天气与季节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关系。
2. 学会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
教学内容:1. 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关系。
2. 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关系。
2. 讲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关系。
3. 示范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的方法。
4. 学生分组进行描述,教师指导。
2020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含目录)
2020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案第三单元天气重要。
那么,科学家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呢?教科书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拓展板块,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们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的特征,用简单的文字、简图来做记录。
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发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
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方法,分不清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往往不能根据天气来判断每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认识,期待着他们能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测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大气层的视频(参考资料:可从中截取1至2分钟),介绍竺可桢的视频(参考资料:,建议从1分钟到1分半左右和11分钟左右截取两段视频进行合并编辑),1张天气日历。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2)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1.在卫星云图中,绿色区域表示()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2.全球不同的地区放飞探空气球的时间应该()
A.全球统一
B.由国家决定
C.由地区决定
3.(多选)气象员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做出预报需要结合哪些信息?()
A.地面观测站的仪器获取的观测资料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学本教学导学单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知道灾害性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并了解天气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2.经历记录天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雾、雪、大风、暴雨等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了解天气和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记录天气对天气进行分类,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种教学天气图片,天气预报视频,相关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或看过天气预报吗?听过或看过的同学请举手。
2.图文结合,创设情景:给学生观看天气预报的视频。
3.引导学生结合天气预报进行讨论。
4.教师提问:我们今天是什么天气呢?喜欢今天的天气吗?5.学生观察天气,并答复。
6.老师总结: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天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的一些问题。
7.板书:我们关心天气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1.出示课件,观察各种天气图片,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学会使用图标表示天气。
2.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天气并进行天气现象分类讨论,完成随堂学的第2题。
3.参照随堂学第4题阅读长城、黑龙江、海南的图片并思考判断。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认识大气圈。
〔1〕教师提出问题: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在哪里发生?〔2〕学生动脑思考,开动想象,适当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2.了解灾害性天气。
〔1〕教师提问:有这么多种天气,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讨厌什么样的天气呢?为什么会讨厌这种天气呢?〔2〕学生思考答复。
〔3〕教师引出灾害性天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灾害性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出示教学课件,总结灾害天气的种类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1.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引入天气和气候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的多变性和气候的稳定性。
1.2 天气观察与记录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天气,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力和降水等要素。
指导学生记录天气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第二章:天气现象2.1 降水现象介绍降水的类型和形成原因,如雨、雪、冰雹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降水现象,了解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2 风的现象讲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包括气压差异和地球自转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风的现象,了解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变化与预测3.1 天气变化的原因介绍天气变化的原因,如气压变化、温度差异、水汽凝结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2 天气预报的原理与方法讲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如观察气象卫星云图、气象雷达图等。
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四章:生活中的天气4.1 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讨论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出行、穿衣、饮食等。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4.2 天气与健康的关系介绍天气与健康的关系,如气温、湿度、紫外线等对人体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培养他们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第五章:探索天气的奥秘5.1 科学探究方法教授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和分析等。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索天气的奥秘。
5.2 天气科学实验设计简单的天气科学实验,如制作气象站、观察降水实验等。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兴趣。
(教案编辑专员)第六章:天气与环境保护6.1 天气与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讨论天气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极端天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6.2 环境保护与我们的责任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保护环境中的责任。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不同词汇。
教学内容:1. 引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而气候是长时间内某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
2. 学习天气和气候的常用词汇,如晴、阴、雨、风、温暖、寒冷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天气和气候的图片,让学生区分并描述。
2. 词汇游戏:设计一个词汇卡片游戏,让学生matching weather and climate vocabulary。
第二章:《天气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多云等。
2. 学会用简单句子描述天气现象。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多云、风等。
2. 学习用简单句子描述天气现象,如“今天是个晴天,太阳明媚。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描述。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天气现象,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第三章:《天气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的变化无常,学会描述天气变化。
2. 学会用比喻和形容词描绘天气变化。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变化,如晴天转为雨天,多云转为晴天等。
2. 学习使用比喻和形容词描绘天气变化,如“天气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天气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和形容词创作关于天气变化的短文或句子。
第四章:《天气预报》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如温度、湿度、风力等。
2. 学会阅读和理解天气预报。
教学内容:1. 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如温度、湿度、风力等。
2. 学习阅读和理解天气预报,如“今天晴天,最高温度25摄氏度,最低温度18摄氏度。
”教学活动:1. 天气预报模拟:学生分组,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介绍当天的天气情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学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学教案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共设计了8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
这是单元起始课,目的是明确学习的主题,在研讨中测查学生的前概念。
第2~6课为第二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对某一项天气特征进行观测研究,并能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天气。
本阶段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
第7~8课为第三阶段,是对记录了一个月左右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并了解天气预报的实际制作过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是有生活经验的,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上。
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产生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使用科学工具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以天气日历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3年级学生对户外的教学和观察非常感兴趣,但对于长时间的记录任务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坚持,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变通。
教学策略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隐藏在每天的天气里,需要不断观察、仔细分析和认真总结。
本册教科书“科学家这样做”栏目介绍了竺可桢先生的故事,期望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
当然,也要在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每天关注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学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等,并能说出相关的气象现象名称;-了解不同天气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初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如季节性变化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情景模拟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对天气的敏感性;-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天气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现象,并能说出相关的气象现象名称。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如季节性变化等。
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第1页/共4页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你们经常听到有关天气的信息吗?有哪些天气现象你们知道?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常接触到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并利用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联想和感知。
Step 2:探究(2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天气图,并向学生解释图上标记的各种天气现象和符号的含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天气的观察和感受,总结出更多的天气现象和名称,并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想一想这些天气现象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了解到不同天气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Step 3:引导(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天气现象出现?天气现象有什么变化规律?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如季节性变化等,并向学生解释相关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个季节的了解,制作一个季节天气变化的海报,并向全班展示。
Step 4:巩固(20分钟)教师通过填表的方式,让学生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并进行图表统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图表,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如哪个季节出现的晴天最多,哪个季节出现的雨天最多等。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中的第1课《天气预报》。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如温度、湿度、风力、天气状况等;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查看和解读天气预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查看和解读天气预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关注天气、关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和制作过程。
难点:如何查看和解读天气预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天气预报视频、PPT、气温计、湿度计、风力计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天气的了解和感受。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如温度、湿度、风力、天气状况等。
(2)学生通过观察气温计、湿度计、风力计等,了解各要素的实际含义。
(3)教师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4)学生讨论如何查看和解读天气预报。
3. 例题讲解(1)出示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信息。
(2)教师示范如何解读天气预报图。
4.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预报图。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2.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3. 查看和解读天气预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和分析本周的天气预报,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并尝试解读。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和记录,完成作业。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天气预报,包括温度、湿度、风力、天气状况等要素。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和制作过程掌握较好,但在解读天气预报方面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天气。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天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的奥秘。
2. 运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学会描述天气。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现象的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谈论近期的天气状况。
2. 新课导入:介绍天气的定义,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观察PPT中的天气现象图片,学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天气。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天气信息,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培养关爱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观察与描述能力:评估学生在观察天气现象时的细致程度以及使用恰当词汇描述天气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天气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变化。
2.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天气科学的了解。
3. 开展家庭气象站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天气,记录天气数据。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天气的定义,学会了如何描述天气,并认识到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对天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培养了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天气》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天气》教学设计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同学们,暑假里你们到过很多地方旅游吧!相信各位在旅途中每天都会关心一件相同的事情(ppt出示24小时天气预报背景图)。
(预设:天气)2.提问:旅途中为什么大家都会关心天气?(预设: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带伞……)提问: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3.提问:所以,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预设:非常重要。
)4.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板书)。
二、探索:感受天气的多样性[材料准备:晴天长城和雪天长城的照片各一张,12月黑龙江和12月海南的照片各一张;天气现象分类单每组一份]1.提问: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提问:生活在杭州,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2.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月的黑龙江,12月的海南。
提问:观察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3.提问: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很多,比如冷,热,大风,温暖(板书出示)。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天气课时教学设计4.引导学生对相关天气现象进行归类,形成对天气的认识: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雪雨以及风等情况。
5.阅读大气圈图片,明确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6.讨论台风、暴雨天气带来的灾害,然后可以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
根据大家的交流,他们会意识到了解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可以告诉人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阅读,交流讨论,了解天气的复杂多样,灾害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三、布置任务1.出示、介绍天气日历,并试着用简单的文字、简图记录当天的天气。
2.阅读本册教科书的“科学家这样做”部分的竺可桢观测、记录天气的资料,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向科学家学习。
3.布置记录天气日历,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设计意图:天气日历的记录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成为单元学习的任务驱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进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
板书设计:3.1我们关心天气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本课的活动手册要求学生观察、记录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活动手册安排了四个星期的天气日历表,由于版面有限,每一天的日历只安排了比较小的填写空间。
为了便于学生记录,教师可以自行制作天气日历记录表,可以适当扩大单元格的空间,也可以增加单元格的格数。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一个月的天气记录,最后粘贴在活动手册中;也可以4人为一个小组,每人记录一周,单元结束时,做成小组天气日历册。
记录形式相对灵活,可以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也可以用全班学生认同的简单符号来记录,记录的内容最好包括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四个方面。
我们希望在天气日历的记录中看到学生在天气观察活动中的成长过程,对天气的关注越来越全面,对天气的记录越来越规范。
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的基本概念,包括天气的分类、天气的变化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提高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应对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天气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天气现象的成因和变化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天气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知道天气的分类和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观察能力。
3.让学生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根据天气变化来合理安排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分类和变化。
2.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来理解天气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验器材:温度计、湿度计、晴雨计等3.天气预报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都包含了哪些天气现象?他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天气的基本概念,包括天气的分类和变化。
让学生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根据天气变化来合理安排生活。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天气变化,记录气温、湿度等数据,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5.拓展(10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气象学家是如何预测天气的,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天气的基本概念,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观察家人的作息时间,分析他们的作息时间是否与天气有关,并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
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第四单元天气1.我们关怀天气【教学目旳】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懂得常见旳某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措施:1.能对多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测天气,并学会用简朴旳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旳生活,提高关怀天气旳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养成坚持观测天气旳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懂得常见旳某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 用天气符号标注都市天气状况旳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有关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都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旳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旳回答在黑板上粘贴对应旳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懂得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对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旳天气怎样?1.今天旳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旳天气进行观测,然后用某些词或句子将观测到旳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测规定: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旳天气进行观测,然后用某些词或句子将观测到旳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贯彻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测,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测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旳记录。
6.提问:今天旳天气对我们旳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怎样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旳天气我们应当穿什么衣服?)7.认识“网状图”旳使用:刚刚同学们在汇报旳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无措施把天气和我们生活旳关系更直观地表达出来旳措施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简介了怎样旳一种好措施?8.带读提醒语。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第三单元天气第1课时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天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缺乏对天气相关知识系统化的认识,对如何观测天气中的各个要素的方法不明确。
往往无法根据天气的情况来规划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于天气的观测方法、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天气的特征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知道可以通过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 形成天气日历, 来更好地了解某地的天气变化情况。
第2课时认识气温计【教学反思】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气温计的了解比较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体温计,也会相对熟悉一些。
因此我在讲解气温计的结构时,只是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气温计的基本结构: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
对于气温计的量程没有进行详细分析,所以在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时,学生们对于零上温度就能比较正确地读数。
但是对于零下温度,学生们对于液面对应刻度的数值上,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不少学生认为读数依然是从下往上越来越大,造成读数出现错误。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着重让学生们观察认识气温计的量程,并且在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时,不管是零上还是零下都要遵循“读数要从零开始”这一规则。
第3课时测量气温【作业设计】1.(浙江·开化)某天清晨5点的气温是23℃,一般情况下,这一天下午2点的气温( C )。
A. 低于23℃B. 还是23℃C. 高于23℃2.(河北·承德)测量气温需要选择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B )上方,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
A. 水泥地面B. 草地C. 柏油路面【教学反思】结合上一节课认识气温计,学生们对于如何使用气温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先详细讲解测量气温的方法步骤,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学生能发现并及时地解决问题,或寻求帮助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 天气:认识气温计》教学设计
2.认识气温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上《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意识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本节课转入对“气温”这一具体的天气特征的观测,重点是气温计的研究与认识。
聚焦部分,先直述“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太阳热量与气温的关系,然后聚焦问题: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探索部分,安排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气温计。
通过对气温计的观察,知道气温计一般与水温计一样,它由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部分组成,气温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需要注意的是:《水》单元有过温度计的使用,但并没有强调掌握使用方法。
而在这一单元,则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气温计。
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
气温计读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特别是零下的读数。
利用气温计模型,这解决了实测过程中液柱升降变化难控制的问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练习不同数值的读数。
第三个活动是观察其他温度计。
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除气温计外,还有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这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了解,不需要做深入的分析。
研讨部分有2个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读数中的困难,重点在于学生碰到的读数困难和不规范做法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归纳出气温计正确的读数方法和记录方法。
针对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天气情况更加精准,交流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拓展部分主要讨论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观察它们量程的不同,知道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它们功能相匹配。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他们没有进行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天气》教学设计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同学们,暑假里你们到过很多地方旅游吧!相信各位在旅途中每天都会关心一件相同的事情(ppt出示24小时天气预报背景图)。
(预设:天气)2.提问:旅途中为什么大家都会关心天气?(预设: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带伞……)提问: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3.提问:所以,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预设:非常重要。
)4.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板书)。
二、探索:感受天气的多样性[材料准备:晴天长城和雪天长城的照片各一张,12月黑龙江和12月海南的照片各一张;天气现象分类单每组一份]1.提问: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提问:生活在杭州,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2.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月的黑龙江,12月的海南。
提问:观察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3.提问: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很多,比如冷,热,大风,温暖(板书出示)。
这么多的天气现象,我们怎么分类呢?4.明确实验要求,分发天气现象分类单,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分类。
三、研讨:实验发现[材料准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各一张,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的照片各一张,一个大气层微视频]1.请一个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交流:你们怎么分类天气现象?为什么?2.提问:针对展示小组的汇报情况,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学生自由发言)3.针对雨和雪的研讨,提问:雨和雪有关联吗?(预设:雨是水,雪融化了也是水。
)小结: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为一类。
4.针对晴天和温暖的研讨,提问:晴天一定是温暖的吗?(生自由回答。
)出示照片:阴天夏天的人们,晴天冬天的人们。
提问:观察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预设:非常炎热的天气也有可能是阴天,非常寒冷的天气也有可能是晴天)提问:根据这个发现,你们还会把晴天和温暖,阴天和寒冷分类在一起吗?那应该怎样正确分类呢?(预设:我们应该将晴天、阴和多云分在一起,将温暖和寒冷分在一起。
)5.同时出示照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并排对比三种天空。
提问:晴天、阴和多云主要是和什么有关系?我们来看一下天空,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回答)小结:晴天、阴和多云这三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和天空中云的多少有关。
6.研讨后板书出示正确的分类方式。
统一将表示冷暖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阴晴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雨雪天气的合为一类,将表示风天气的分成一类。
小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7.提问:说到“大气”一词,有关大气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播放大气层的微视频。
提问:看完视频。
你知道了关于大气的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回答)小结并板书: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这就是大气圈。
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雨天、闪电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之内的自然现象。
8.提问:在各种天气现象中,你认为哪些天气现象是特别糟糕的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出示照片: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
讨论这些天气带来的灾害。
四、拓展:记录“天气日历”[材料准备:竺可桢视频,大雨天、晴天和雪天照片各一张,每人一份实验记录表和天气日历]1.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有一类专门研究天气的科学家叫做气象学家。
播放介绍竺可桢的视频。
提问:视频中的气象学家叫什么名字?他在坚持做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回答)2.提问:我们也能像竺爷爷一样观察记录天气吗?怎样用最简洁的方式来描述天气呢?出示图片:大雨天。
板书示范大雨的天气符号和文字。
4.出示图片:晴天、雪天。
提问:怎么用示范的简图和文字记录这两种天气现象呢?在实验记录表中尝试自己画一画。
5.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记录,上台汇报。
提问:我们在记录天气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全面。
看黑板,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记录一天的天气?(预设: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6.分发“天气日历”,明确记录要求。
板书设计热温暖多云晴中雨大雨雷雨中雪大雪雨夹雪风:微风大风作业设计1.(单选)“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我们称之为()。
A.天气B.气候C.温度2. (单选)下列哪种天气符号可以代表“多云”天气()。
A. B. C.3.(判断)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认识气温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2.“℃”是气温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科学探究目标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对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难点: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每四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记录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太阳的图片。
提问:太阳对我们地球而言,有什么作用?(预设:太阳可以放出热量。
)2.交流: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那么大气的冷热程度我们叫什么呢?(预设:气温。
)3.交流:地球上的气温都是一样的吗?提问: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预设:气温计。
)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5.在《水》单元我们学习过温度计的使用,那么气温计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如何读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气温计。
揭示课题:认识气温计(板书)。
二、探索:气温计的结构认识和读数(一)认识气温计的结构[材料准备:每两人一支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1.两人一小组分发气温计,明确实验要求,请学生观察气温计,并提问: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气温计有哪些结构?2.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的第一个活动,小组讨论并进行记录。
邀请一小组同学上讲台用手指一指,说一说气温计的结构。
请其他小组补充不足之处。
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完成活动1。
3.小结: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4.根据讨论结果改进活动手册第9页活动1的记录。
(特别强调:观察气温计时,老师要提醒学生气温计是一个非常容易破损的玻璃仪器,一定要小心拿放,尤其要避免气温计碰到坚硬的物体或掉落到地上,如果气温计破碎,务必要告诉老师来处理)(二)利用气温计模型读数[材料准备:每两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气温计,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气温计的结构,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呢?要怎么读呢?2.请一位同学上来读一读今天的气温。
说说读数的方法。
3.交流:气温计上最低气温是多少?最高气温是多少?每一大格被分成几小格?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代表什么意思?4.气温计在读数时有什么方法呢?PPT出示使用气温计的方法: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
5.PPT出示三幅气温计的示数图(零上温度一幅、零摄氏度一幅、零下温度一幅),让学生分别表示读作、写作,并在本子上写一写,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
6.分发气温计模型,要求组内的一位同学用模型表示出50C、420C、00C 、-50C、-420C。
另一位同学帮忙检查是否表示正确,而后再交换任务,用气温计模型表示出更多的温度。
7.出示活动手册,完成第9页活动记录2。
三、研讨:交流与发现问题1.学生反馈交流:在读气温计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2.运用气温计测量温度对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四、拓展:观察其他温度计,比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1.提问:水温计、气温计都属于温度计,温度计还有哪些类型呢?PPT出示: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
2.PPT出示三幅图: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提问: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小组讨论,请2-3位同学说说他们的发现。
4.小结: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在量程上有很大不同,不同类型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匹配。
5.作业:老师在校园的一棵大树下悬挂了一个气温计,明天请每组组长记录一下五个时间点的温度,填在记录单上。
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记录表日期:____ 地点:______ 小组:____板书设计2.认识气温计结构: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0C)【作业设计】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在图中标出气温计对应的结构。
3.分别写出以下四个气温计的读数。
()()()()3、测量气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分析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难点: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教学准备教师:气温计、多媒体课件。
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
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预设:气温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揭示课题小结:看样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