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五章:产业布局

合集下载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

2011-1-1
7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经济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二)市场因子 1.市场位置。以最短路线、最少时间、最低成本进入 1.市场位置。 市场位置 市场,可增强市场竞争力。 2.市场规模。 2.市场规模。即商品或服务的容量。产业发展与市场 市场规模 规模密切相关,规模大则利销,反之则商品滞销。 3.市场结构。 3.市场结构。不同市场结构有不同竞争环境,需针对 市场结构 其特征采取不同经营策略,对布局有重要影响。 4.市场成熟度。发达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4.市场成熟度。发达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产业 市场成熟度 布局有重要影响。 布局有重要影响。
2011-1-1
16
四、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研究背景 克里斯泰勒1933年出版《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区》。书 中试图说明城镇为什么存在?决定城镇发展的因素等问题。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有一匀质平原,资源、人口密度均匀,运 输费用不变,消费者偏好相同。厂商定位原则仅考虑需求 界限、市场范围(市场的地理限制,超出该限制,消费者 宁愿光顾其它较近市场)。 依商品市场地理分布范围,形成若干大小不同“中心 地”。
2011-1-1
9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1、研究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仍是一个封建割据农业 研究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国,英、法等国却已走上工业化道路。 法等国却已走上工业化道路。 德国农场主通过与英法贸易,发现土地在工业化中的价值, 德国农场主通过与英法贸易,发现土地在工业化中的价值,大量购 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向商品化过渡。 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向商品化过渡。 为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杜能潜心经营农庄十载, 为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杜能潜心经营农庄十载, 收集详细资料,1826年撰写《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收集详细资料,1826年撰写《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 年撰写 《孤立国》)。 孤立国》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高中地理教案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高中地理教案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高中地理教案第一章:产业布局概述1.1 产业布局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了解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在城乡规划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产业布局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1.2 产业布局的基本类型介绍集中型、分散型、混合型等产业布局类型。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产业布局类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第二章:农业产业布局2.1 农业产业布局的原则讲解农业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如土壤、气候、市场需求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农业产业布局的实践应用。

2.2 我国农业产业布局现状与问题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布局的现状,如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等。

探讨我国农业产业布局面临的问题,如资源约束、市场竞争等。

第三章:工业产业布局3.1 工业产业布局的原则讲解工业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如资源、市场、交通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工业产业布局的实践应用。

3.2 我国工业产业布局现状与问题分析我国工业产业布局的现状,如区域差异、产业结构等。

探讨我国工业产业布局面临的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

第四章:服务业产业布局4.1 服务业产业布局的原则讲解服务业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如市场需求、人力资源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服务业产业布局的实践应用。

4.2 我国服务业产业布局现状与问题分析我国服务业产业布局的现状,如区域发展、产业结构等。

探讨我国服务业产业布局面临的问题,如服务水平、市场竞争等。

第五章:产业布局规划与案例分析5.1 产业布局规划的基本步骤讲解产业布局规划的步骤,如现状分析、目标确定、规划实施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产业布局规划的实践应用。

5.2 典型产业布局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产业布局规划案例,如我国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

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产业布局规划的方法与技巧。

第六章:城乡规划与产业布局的协调6.1 城乡规划与产业布局的关系探讨城乡规划与产业布局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

(四)增长极理论:佩鲁
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城市 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 机制,由于其对邻近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被称为“增长极”。
(五)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缪尔达尔
要素报酬率高、投资风险低 劳动力、资金、技术
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以开发特定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其内部各部门企业是建立在对各种 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以及对于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各种基础设施的统一安排基 础上的。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社会经济 五、科学技术
第三节
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
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一、效率目标 二、公平目标 三、生态平衡目标
四、区域梯度开发模式
东中西三大地带,高、中、低梯度地区
第五章 第一节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一、形成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一)杜能 《孤立国》,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生产鲜菜、牛奶 生产木材
六层农业圈:1,自由农作圈, 2, 林业圈,
3,轮作农业圈, 生产谷物 4,谷草农作圈, 生产谷物、畜产品,以谷物为主 5,三圃农作圈, 生产谷物、牧产品,以牧产品为主 6,荒野
四、国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一、增长极模式 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各类开发区
二、点轴布局模式
“T”型模式:以沿海和长江为轴线,以上海为首的包括轴线上的主要城市为点 “弓箭”型模式:以沿海或京沪线为弓,京广线为弦,长江为箭,上海是箭头
三、网络布局模式:经济发达地区

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区域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概念入手,探讨其内涵和重要性,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和布局产业结构的过程。

产业布局的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产业布局的核心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发展。

在进行产业布局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适合该地区发展的产业类型和规模。

产业布局应该符合区域发展的长远目标,注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是指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区域的发展需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核心是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还需要注重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产业链的完整度和附加值。

四、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关系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产业布局是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它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则是产业布局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在实践中,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

产业布局的制定应该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同时也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相衔接。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

(6)
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 )
核心内容: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 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 ,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由于其对邻近地区经 济发展同时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被称为“增长极”。
(7)点轴理论 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产业、 特别是工业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
(3)成本学派理论
核心: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 优区位 。 主要代表人物:韦伯; 胡佛 (美 )于1931年、1948 年分别写了《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
(4)市场学派理论
核心内容: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把 企业安排在利润最大的区位。在市场激烈竞争中, 商品销售问题日益突出,这时在考虑生产成本与运 费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 合理结构的安排 研究市场划分——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谢费尔 ):任何两地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两 地市场间市场分界点为两地均衡点。
1、集中度分析
(1)集中指数及其变化: 集中指数是表明某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集中程度的指标,其计算 公式为: C=(l-H/T)× lOO 式中: C : 集中程度指数, T :全国或全区总人口或总面积, H :占全国或全区经济总量半数的地区人口或面 积, 集中度指数在0-100之间波动。 一般说来: C≤50为相当分散; 50 < C≤70为分布比较平衡; 70 < C≤90为相当集中; C≤90为高度集中。 利用这一指数来揭示区域经济布局集中程度,可分别计算区域 开发前的集中度指数C0,和区域布局后的集中度指数C1。如果 C0<C1,则说明集中度降低;反之,则说明集中度升高。

区域经济第五章

区域经济第五章

3、寻找劳动费用最低点
• 劳动费用的影响越来越大。 劳动费用的影响越来越大。 劳动费用分为: 劳动费用分为: 简单劳动费用,遍地。 (1)简单劳动费用,遍地。 复杂劳动费用,城市。 (2)复杂劳动费用,城市。
4、考虑聚集效应影响
• 聚集的效益可能要大于偏离运费和劳动 费用最低点所增加的费用。 费用最低点所增加的费用。 • 聚集效应越来越重要。 聚集效应越来越重要。
3、影响布局指向的因素
( 1 ) 企业规模技术特征 , 随着规模扩大 , 采用 企业规模技术特征, 随着规模扩大, 技术和管理方式,对于资源的要求不同。 技术和管理方式,对于资源的要求不同。 企业所有权,归属与就业问题。 (2)企业所有权,归属与就业问题。 科技发展,科技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3)科技发展,科技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市场竞争。 产品无差异时, 趋向于分散; ( 4 ) 市场竞争 。 产品无差异时 , 趋向于分散 ; 有差异时趋向于集中。 有差异时趋向于集中。
2、原料指数
原料指数=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产品重量 原料指数=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 (1)原料指数>1时,指向原料地布局; 原料指数> 指向原料地布局; 原料指数= 比较自由,布局在交通站点; (2)原料指数=1,比较自由,布局在交通站点; 原料指数< 消费区域布局。 (3)原料指数<1,消费区域布局。
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其规模由环境容量决定: 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其规模由环境容量决定: 资源要素,原材料, 1、资源要素,原材料,能源 资金要素, 2、资金要素,经济实力 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和质量, 3、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科技和管理 基础设施,交通通讯,能源,供水, 4、基础设施,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热等 自然环境, 5、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支出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产业布局

第五章:区域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是区域中的企业。

企业在区域内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又是区域结构空间的基础。

所以,产业布局理论是区域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成为区域的区位因素。

所谓区位因素也就是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和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1.成本最低。

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先考虑的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

在一个市场和多个原料,燃料来源地的情况下,运费的最低点可以从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当中去寻找。

其次是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因为劳动费对某些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影响,超过了运费的影响。

因此,当劳动费的影响增大是,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的最低点,转向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

2 .市场份额最大。

把占有市场作为生产的目的,区位选择为占有市场服务,是实现生产的利润最大的原则。

廖什认为,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原材料运输费用等因素之外,市场因素,竞争因素,历史因素和政府作用等都十分重要。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产品的销售范围,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在企业之间划分市场范围。

3 .聚集效应。

聚集是成本和市场两个因素的综合反映。

所谓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在有些情况下,聚集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由于偏离运费最低点和劳动费最低点所增加的运费和劳动费。

二,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目前,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一)自然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1 .自然环境。

包括自然条件在内的自然环境,对三次产业的布局都有很大影响。

产业布局理论知识讲稿

产业布局理论知识讲稿
调整方向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 产业体系。
目标设定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优化升级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路径选择
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实现协同 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方面的措施。
03
创新政策
政府通过制定创新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
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政策可以包括科技研发支持、知
识产权保护、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措施。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03
对产业布局影响
城市规划原则和方法论述
城市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应遵循科学性、前瞻性 、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等原则,确保城市发展与经济、 社会和环境相协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 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企 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创新 文化建设。
新兴产业特点、趋势及其重要性
01
02
03
新兴产业的特点
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高风险性。
产业布局理论知识讲稿
目 录
• 产业布局基本概念与理论 •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对产业布局影响 •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策略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新兴产业布局思考 • 总结:未来产业布局挑战与机遇并存
产业布局基本概念与
01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5章-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5章-区域产业布局
20
课堂讨论:
你认为还有哪些重要因素会影响产业布局?
21
补充:区位因素的另一பைடு நூலகம்分类法
地理区位 生产要素 基础设施 市场因素
积聚经济 行为因素 政府政策
22
三. 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 目标驱动机制 2. 利益驱动机制 3. 宏观调控机制 4. 市场调控机制
23
41
(2)共同使用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系统一般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 和社会性基础设施。 众多企业共同使用同一地域的基础设施系统,既可以节省 企业自身的非生产性开支,又可以促进区域的基础设施系统 不断完善,降低服务价格。
42
(3)降低管理成本
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一些企业共同布局在某一地域。 这种地域上的聚集,意味着企业可以加快信息传递、减少 管理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16
2. 经济因素(续)
2)资金
资金来源:内部积累与外部投入。 外部投入资金分两类: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
17
2. 经济因素(续)
3)市场
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决定市场容量大小。 随着距离因素影响减弱,市场消费需求逐渐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产业受市场因素影响最大。
18
2. 经济因素(续)
3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一.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称为区域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 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 素的集合。
4
经典的区位论
杜能:《孤立国》,农业区位理论,研究距离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韦伯:《区位的纯粹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以最低成本点确定 企业最佳区位。 廖什:《经济空间秩序》,总结了杜能和韦伯的理论,并增添了 市场分析、贸易分析等新的区位分析角度。 区位选择的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和 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区域产业布局

• 地域合理规模的大小由地域环境 容量决定;而地域环境容量则取 决于资源要素、基础设施要素以 及管理要素。一旦超出其负荷限 度,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二、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
(一)地域合理规模的类型 1.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相互联 系,这些企业共同布局在某一 个地域,形成地域产业聚集。
2.为了共同使用基础设施,一些 企业共同布局在某一个地域, 形成地域产业的聚集。基础设 施一般分为三部分:生产性基 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社 会性基础设施。
3.由高内源力、高竞争力企业 组成的、中小企业密切合作 的、无政府干预的、创新力 较强的地方生产系统;
4.由高内源力、高竞争力企 业组成的、有政府干预的 高水平创新能力的地方生 产系统。
1、高新 技术产业 开发区 我国的新 产业区包 括三类
1)科技园。 2)技术城。 3)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区。 1)工业园区。 2)出口加工区。 3)专业性产业聚集区。
• 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 先考虑的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
2.市场份额最大 •把占有市场作为生产的目的,区 位选择为占有市场服务,是实现 生产的利润最大的原则。这种市 场区位的理论,是廖什最早提出 来的。
3.聚集效益
• 聚集是成本和市场两个要素的综 合反映。生产者聚集在一个特定 区位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反过 来又可以解释这种聚集现象。
2、新工 业区
现代农业园区是新产业区 3、现代 的一种扩展形式,能够大 农业园区 幅度地提高农业的劳动生 产率。
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一)特点 (1)要求靠近市场。 (2)要求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 (3)要求有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 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4)要求优良的基础设施。
(5)要求具有完备的辅助工业和 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撑。 (6)要求有优良的投资软环境。 (7)要求能靠近投资机构。 (8)要求该地区具有创业精神的 城市气氛。 (9)要求聚集性。 (10)要求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生活 质量。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2. 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与人均收入增加率之间的比值。

3. 产权: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4.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

5. 产业布局政策:指调节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配置政策。

6. 产业布局指向:是指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

7.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8. 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9. 产业组织政策:指调控一个产业内的资源配置结构的政策,解决规模经济与竞争资产的矛盾。

10.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比如制造业企业与初级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11. 城市成长力系数:城市成长力系数是学者用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

12. 城市的“三生功能” :即:(1 )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存和发展;(2)确保城市生产和流通的运行;(3)努力从生态失衡走向生态平衡。

13. 城市的“三元结构” :即:(1)满足和组织社区生活的城市社会结构;(2)满足和促进社区生产和流通的城市经济结构;(3)满足和维持社区生态平衡的城市空间结构。

14.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

15. 城市化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孙久文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孙久文

第一章:导论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

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伴随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

第五章区域产业布局1.区位因素:是指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2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3投资硬环境:是指与投资活动直接相关的物质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和区位环境(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

4投资软环境:是指与有形的投资硬环境相对应的方面,如社会经济体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政局稳定性、法律、民族特点、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社会治安、政府部门的行政办事效率、优惠政策等等。

是有形的要素外的一切投资环境要素。

5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以知识劳动为主要形式,以知识人才为生命载体。

6产业布局指向:产业布局指向给出了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地区对产业的吸引,是将产业引到一个具体的地点,有些地区发展生产的条件比较优越,资源集中,环境容量大,供电、供水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均较好,这样的地区,可能对多种产业的布局来说,都是理想的地点。

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一个地区的布局条件具有某些有利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或者限制性因素。

有些地区,限制性条件可能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7功能聚集: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8.非功能聚集,指工业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服务功能以及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聚集。

9新产业区:是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

从这个定义出发,新产业区是产业地域集中的一种新的形式,除了一般的聚集意义外,特别强调专业化和小企业集群,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制度的建设。

所以,新产业区可以称为“社会经济综合体”10.地域合理规模: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是以企业的合理规模为基础的。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

因此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呈现出分散化的 趋势,但是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却 出现集中化布局的趋向,并且在某些地 区出现了二次城市化的过程,整个经济 区域的发展水平趋于一体化。
结 束
第二节 区域工业布局
一、区域工业部门结构 体系构建
1.区域工业部门结构体系
重 工 业 部 门 工 业 轻 工 业 部 门 能源工业(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 化学工业(化学采矿、基本化学、化学肥料 工业、有机合成、医药工业、橡胶工业等) 机械工业(机床和工具、重型机械、电器 以及农机工具、交通运输工具等) 纺织工业(棉纺织、毛纺织、丝纺织、麻纺 织、化纤) 食品工业(粮、油、烟、糖、茶、酒和肉 类、水产、禽蛋、乳类、瓜蔬等的加工制 品几食盐、食用香料等) 造纸工业(木材、芦苇、甘蔗渣、稻麦秸、 龙须草等原料造纸)
工业化成熟期产业结构运行特征是在
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
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
速增长,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
业。
这一时期的区域产业布局是前一阶段区 域工业化的继续和完善,逆城市化过程 开始出现,第二产业特别是基础原材料 工业不断向中小城市扩散,使中小城市 以及原来比较落后的地区得到了大规模 的开发和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化 的新兴第三产业则向中心城市集中,中 心城市的服务机能和管理机能大大加强, 并通过现代化的交通通信和服务网络把 分散的工业企业及其他生产有机地联系 为一个整体,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协调有 效地向前发展。
在这一阶段,尤其应该重视三大产业协 调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的问题。 如果忽视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 展,就会导致生活资料的短缺、农业所
提供的原材料不足、农村劳动力难以被
现代产业所吸纳等问题,工业化所要求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个经济区域范畴内的分布与组合。

它是区域经济进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因子分析产业布局的核心问题是在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优化布局,事实上质是生产力优化布局问题。

1.产业布局的阻碍因素阻碍产业布局的因素众多,其中对工业布局阻碍较大的要紧有以下一些因素:(1)自然因素①阻碍产业布局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是阻碍产业布局的最差不多的因素,它要紧应包括以下内容:Ⅰ.自然地理条件包括自然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自然地理各要素(地势、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状况等;Ⅱ.自然资源条件包括矿产、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可直截了当开发利用的天然资源状况;Ⅲ.自然环境条件指对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状况产生较显著阻碍的自然因素。

②阻碍产业布局的要紧自然因素一样而言,自然环境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的一部分,但从产业布局的角度分析,某些自然因素对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阻碍较大,必须对其作较详细的分析,这一部分因素确实是产业布局的自然环境条件因素。

如作为一样的自然地理要素,只需把握区域的差不多气候特点,而无需明白小区域的气流运动特点。

但在布局有可能产生严峻大气污染的企业时,就必须把握当地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规律,为正确的区位选择提供依据。

这种局部地区大气运动特点确实是区域产业布局中的自然环境因素之一。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衡量,自然条件的优劣要紧表达在下列四方面:Ⅰ.自然条件的组合配置状况产业布局往往不取决于某一单一的自然条件,而更多地要看各因素的地域组合、配置条件;Ⅱ.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条件对自然资源的任何开发利用必须以一定的资源数量、质量为前提条件。

Ⅲ.一定自然条件下产业布局的经济、技术可行性除了要有一定的资源条件保证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在现有自然条件下进行产业布局的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改造现有自然条件的可能性及其后果;Ⅳ.自然条件开发利用的预期效益: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专门应着重分析生态环境改变导致的长期的、隐形的负面阻碍所带来的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区域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是区域中的企业。

企业在区域内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又是区域结构空间的基础。

所以,产业布局理论是区域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成为区域的区位因素。

所谓区位因素也就是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和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1.成本最低。

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先考虑的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

在一个市场和多个原料,燃料来源地的情况下,运费的最低点可以从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当中去寻找。

其次是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因为劳动费对某些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影响,超过了运费的影响。

因此,当劳动费的影响增大是,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的最低点,转向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

2 .市场份额最大。

把占有市场作为生产的目的,区位选择为占有市场服务,是实现生产的利润最大的原则。

廖什认为,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原材料运输费用等因素之外,市场因素,竞争因素,历史因素和政府作用等都十分重要。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产品的销售范围,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在企业之间划分市场范围。

3 .聚集效应。

聚集是成本和市场两个因素的综合反映。

所谓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在有些情况下,聚集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由于偏离运费最低点和劳动费最低点所增加的运费和劳动费。

二,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目前,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一)自然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1 .自然环境。

包括自然条件在内的自然环境,对三次产业的布局都有很大影响。

(1)对农业布局的影响;(2)对工业布局的影响;(3)对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影响。

2 .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产业布局不论是地区组合还是企业规模,无不受地区资源禀赋的制约。

第一产业的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资源,它的分布必须与自然资源完全一致。

农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土地的情况;矿业则取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区位选择开始摆脱资源制约,这一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的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改善了和类矿物资源的平衡状况和地理分布,距离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应减弱;运输的制约性在降低,因而扩展了产业布局的地域范围,是产业布局的自由度加大;(2)在工业社会,处于资源经济时代,资源的有效供给决定着企业的命脉,而知识经济时代,自然资源不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需要,产业发展更多的需要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资金,劳动力,文化,管理)。

(二)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由于其种类多,情况复杂,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灵活,富有变化的特点。

在现实中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除了大型企业在选点是进行多方案比较外,一般性的企业则大多按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布局。

(1)人口和劳动力;(2)资金;(3)市场;(4)运输。

(三)科技因素对产生区位选择的影响。

科技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来体现的。

包括:1 .技术的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扩展了产业布局的地域范围,改善了各种矿物资源的平衡状况及其地理分布,从而改变了产业布局的自由度。

2 .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本身的分布状况,由于生产工艺,运输技术,输电技术等的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展了时空范围,从而改变了产业分布的面貌。

3 .技术进步改变了产业内部的结构,新的工业部门不断出现,老的工业部门在新技术武装下,被赋予了新内涵,它们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产业区位选择上也出现了有别于以前的情况。

传统农业和工业以开发利用实物资源和人力为主,其区位因素主要是原料,燃料,运输,劳动力,市场,资金等。

在当今世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生产知识产品,以开发利用智能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主,是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时代,无疑是,传统的区位因素将发生变化,企业区位选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1)投资软环境。

投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与投资活动直接相关的物质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和区位环境(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而投资软环境是指与有形的投资硬环境相对应的方面,如社会经济体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政局是否稳定,法律,民族特点,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社会治安,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优惠政策等等,是有形的要素外的一切投资环境要素。

(2)智力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很大。

可以说,主要生产要素从有形的自然资源转变成无形的智力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基因农业,无土栽培等依靠高科技进行农业生产等形式的产生,正在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自然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减弱;在工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主要依靠智力资源的产业。

第二,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是:以劳动,资金密集性产业为主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过度。

第三,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创新离不开智力为依托,因此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臵,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的因素。

第四,智力是个人的特殊财富,同时已成为企业拥有的一种资本智力资源是企业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竞争的基础,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它的存在。

包括智力资源在内的无形资产成为主要的投资方向,成为企业之间角逐的焦点。

三,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1.目标驱动机制。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所含的内容,包括其对产业布局活动的约束作用和推动作用两个方面。

在产业区位选择中,关键是把国家目标和区域或企业目标同一起来,从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大目标出发,兼顾区域或企业的利益,制定一系列完整的目标体系,分层次来实现各类目标的任务,这就是产业区位选择的目标机制。

2 .利益驱动机制。

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的代表,主要考虑地方的最大利益,地方政府不仅服从国家的统一规划,而且还重视地方地利益,甚至地方政府更重视企业的利益。

3 .宏观调控机制。

产业区位选择还必须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是控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

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的直接投资和财政税收等手段。

4 .市场调控机制。

市场机制的特点首先是由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所决定的。

企业法人通过衡量不同地区的收益收入,并对投资进行风险分析,最终确定所选区位。

这种衡量必须是通过市场进行。

第二节:产业布局的指向与产业区位选择相对应的产业布局活动,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确定产业的布局指向。

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我们将其称为布局指向,这是从产业的角度来分析的产业布局活动。

一,产业布局指向的内涵产业布局指向给出了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倾向,地区对产业的吸引,是将产业引导一个具体的地点,有些地区发展生产的条件比较优越,资金集中,环境容量大,供电,供水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均较好,这样的地区,可能对多种产业的布局来说,都是理想的地点。

特别是这个地点如果能够集市场与源燃料地于一身,那么各类指向型企业都可能向此地集中。

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一个地区的布局条件具有某些有利于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的或限制性的因素。

有些地区限制性条件可能成为主要的限制因素。

二,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产业布局指向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燃料。

动力指向;(2)原料地指向;(3)消费地指向;(4)劳动力指向:(5)交通运输枢纽(shuniu-tugun)指向;(6)无固定指向;(7)高科技指向。

三,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产业区位选择是从微观的角度考虑布局问题,是一个行业的角度来考虑布局问题。

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与企业区位选择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1)企业的规模技术特征;(2)企业所有权状况;(3)科学技术发展;(4)市场竞争的变化。

传统的产业布局主要是对物质产品生产的布局,而现代的产业布局则增加了对知识产品生产的布局,因此其布局指向发生了很大变化。

主要表现在无指向性产业增多和聚集型布局指向的出现。

所谓无指向性产业即产业布局的指向不明显。

第三节: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一,地域合理规模的构成1 .企业的合理规模。

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是以企业的合理规模为基础的。

企业生产装臵和设备的最佳组合,会使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度增加,产品成本下降,从而带来大规模的节约效益。

具有这种节约效益的企业在地域上的相互协作,又可以带来更大的规模效益,这种能够带来大规模节约效益的企业在某个地方聚集规模,我们称之为地域合理规模。

企业的规模效益一般分为两类:(1)单项设备的经济合理规模;(2)联合企业的合理规模。

联合企业拥有大型企业所固有的经济上和技术上的优点。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经济优越性:第一,由于生产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联合在一个企业中,可以减少原材料消耗,特别是扩大对废料的利用,从而降低了工业原料,燃料及半成品的运输费用,并加速生产过程。

第二,把使用同种原料的各个生产部门联合起来,可以全面,综合利用该种原料,特别是对废料的充分利用,从而扩大了工业原料的基础,可以带来很大的节约。

可以减少生产过程种各个阶段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半制成品的储备量,并且可以节约基建投资,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从而为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地域合理规模。

工业企业的联合化对于天然资源和原材料,燃料的全面综合利用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联合化生产的巨大优越性给工业布局带来强烈影响。

地域的合理规模是由地域的环境容量来决定的。

地域的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1)资源要素;(2)基础设施要素;(3)管理要素。

地域合理规模体现在两个层面:地域内每个企业的合理规模和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

二,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1.地域合理规模的类型。

从产业集聚的方式讲,地域合理规模可以分以下三种类型:(1)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这些企业共同布局在某一个地域,形成地域产业聚集;(2)为了共同使用基础设施,一些企业共同布局在某一个地域,形成地域产业的聚集。

基础设施一般分为三部分:一,生产性基础设施;二,生活性基础设施;三,社会性基础设施;(3)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一些企业共同布局在某一个地域,形成地域产业的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