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 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 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B. 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 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 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B. 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 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 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 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区域交通系统B. 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 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 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 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 5 分,共15 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围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围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单选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产业集群作为经济集聚的一种结果,在一定的地域需要有一定的合理规模。
地域合理规模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地域内每个企业的合理规模,以及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二是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表现为某一产业的合理规模和()的合理与否。
A.三次产业的结构和规模B.出口和进口结构和规模C.工业和服务业结构和规模D.农业和工业结构和规模正确答案:A解析: A、地域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指的是地域内三次产业的结构和规模,要求它与本地所拥有的资源要素相匹配。
2、空间不可能定理证明,当经济中存在经济活动不可分性时,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时,必然发生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现象。
如果规模收益递增来自企业内部,我们称它为(),这会导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的产业空间竞争;如果规模收益递增来自企业外部,我们称它为外部规模经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解释了这种情况下的经济活动聚集现象。
A.内部规模经济B.外部规模经济C.技术外部性D.金融外部性正确答案:A解析: A、规模收益递增来源于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称它为内部规模经济。
3、可流动性要素是产业集聚和空间经济演化的重要力量,理解可流动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和转移规律是进行空间经济调整和布局的基本前提。
资本、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是可流动性要素的主要部分,可流动性要素的空间转移与产业的空间布局的相互影响,共同塑造()。
A.城乡景观B.产业布局C.区域经济格局D.地表景观正确答案:C解析: C、区域经济格局包括了产业布局、城乡景观和地表景观。
4、聚集经济包括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两种类型,地方化经济是因同一产业的聚集而产生的外部收益,其源于本地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城市化经济是因多种产业的聚集而产生的外部收益,其源于( )。
A.本地经济活动层级化B.本地经济活动的聚集与分散C.本地经济活动的聚集D.本地经济活动的多样化正确答案:D解析: D、城市化经济源于本地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即在有限空间范围内聚集各种不同类型经济活动将会带来外部收益。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2.√ 3.× 4.× 5.×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A.经济地理学B.区位理论C.均衡增长理论D.非均衡增长理论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D.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A. 区域自然环境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A.前向关联效应B.后向关联效应C. 集聚效应D.旁侧关联效应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C.开发的时效性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工业化后期阶段D.后工业化社会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B)。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A. 地理位置B. 自然条件C. 人口规模D. 市场条件答案:D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是?A. 区域间关系协调发展B.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C.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D. 教育、文化协调发展答案:B3.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A. 由相邻地区之间开展合作B. 在区域内各国之间开展经济相互合作C. 同区域内的国家之间开展经济相互合作D. 同一产业在各地开展的合作答案:C二、简答题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答: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空间界限的地域经济单元中地方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 什么是区域经济合作?答: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方面开展相互合作,以实现对各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共同利益和目标。
三、论述题1. 以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背景,简述培育新的增长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因此,培育新的增长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育新的增长点既可以通过发掘所在地区的特色产业,加强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来实现。
新的增长点的出现不仅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对所在地区的环境、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题,简述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区域内各经济体在空间和功能分工上的互补性和协调性,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的拓展,实现功能循序渐进的不断适应和提高。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适度扩大市场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2)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以及一些重大公共设施建设3)加强产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4)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5)加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 )3、区位单位是经济区域的布局主体。
(× )4、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 )5、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 )6、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 )7、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 )8. 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但还不能够实现由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 )9、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 )10、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 )11、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对城市经济的考察,也需要利用这一指标。
(× )12、在辐射过程中,人才流动和资本流动一样,从落后的周边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 )13、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 )14、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 )15、要淡化和消除二重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破除社会经济结构。
(× )16、可持续发展观在认识上只看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保护对立的一面。
(× )17、绝对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 )18、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19、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20、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考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考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00分)1、经济群落是区域产业的组织形式属于()。
【单选题】(5分)A.宏观B.微观C.中观D.国家正确答案: B2、一般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同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是()。
【单选题】(5分)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相互交织关系D.相互竞争关系正确答案: A3、乘数在数量上等于城市整体部门与城市基础部门之比,在现实中一般用两部门之间的测度指标是()。
【单选题】(5分)A.就业量B.收入量C.产值量D.利税量正确答案: A4、不属于当前我国大城市发展方针的是()。
【单选题】(5分)A.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与小城市C.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D.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正确答案: D5、城市的基础部门是指为增加城市收入的产品和劳务部门是在向城市()。
【单选题】(5分)A.外“出口”B.内“进口”C.郊区生产正确答案: A6、出于计算上的需要,计算区位商时一般使用的间接计算是()。
【单选题】(5分)A.就业量指标B.收入量指标C.产值量指标D.利税量指标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区位商是指某区域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与该区域全部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与全国所有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相处所得的商。
间接使用的是就业量指标,直接使用的是产值量指标。
7、截至,我国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少个? 【单选题】(5分)A.30个B.78个C.156个D.174个正确答案: C8、目前世界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单选题】(5分)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盟D.联合国正确答案: C9、当两个国家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程度密切时,两国的贸易结合度()。
【单选题】(5分)A.小于0B.大于0,小于1C.等于1D.大于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贸易结合度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指标,用来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贸易结合度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1)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张敦富:(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
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
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1)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2)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3)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1)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
区域经济学答案

试题名称:区域经济学层次:(专/本)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分数:一、填空题(共20 分,每空2 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并借出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概念。
2.(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必须采取“(超特区)”模式,给予比当年的(经济特区)更具优惠的政策。
5.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6.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APEC)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代表。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 5 分)1.区域结构2.综合经济区3.二重结构三、判断正误题(共20分,每题2分)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x )2.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对)3.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技术。
(x )4.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x )5.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对)6.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x )7.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x )8.要淡化和消除二重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破除社会经济结构。
(x )9.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对)10.振兴东北与西部大开发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都存在矛盾,所以二者不可能协调发展。
(x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简述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导向。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五、论述题(25分)论述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的内容以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成本最低B. 地区形象最佳C. 市场份额最大D. 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6.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 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区域交通系统B. 公用事业系统C. 文化教育系统D. 医疗卫生系统)。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2.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16 分)1. 区域:2. 配第-克拉克定律:3.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 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区域内部的贸易壁垒B. 促进区域内部的贸易自由化C. 减少区域内部的投资D. 增加区域内部的移民限制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A. 自由贸易区B. 经济联盟C. 货币联盟D. 贸易保护主义答案:D3.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A. 促进经济增长B. 导致经济衰退C. 没有影响D. 导致经济停滞答案:A4.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哪个因素是推动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的关键?A. 政治因素B. 文化因素C. 经济因素D. 军事因素答案:C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建立自由贸易区B. 建立经济联盟C. 建立货币联盟D. 建立政治联盟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主要阶段。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自由贸易区(FTA),经济联盟(EU),以及货币联盟(EMU)。
自由贸易区是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的初级阶段;经济联盟是成员国之间不仅取消贸易壁垒,还协调经济政策的中级阶段;货币联盟则是成员国之间使用统一货币的高级阶段。
2. 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成本,增加贸易量。
同时,它还可能对非成员国形成贸易壁垒,导致贸易转移效应,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3. 描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成员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贸易自由化,成员国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实现产业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一体化还促进了技术交流和创新,有助于成员国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深远影响。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区域经济学习题答案

题目:1.论述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意义,试分析我国未来城镇化开展的趋势与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意义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那么,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开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的城镇化建立路子。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开展、实现科学开展的客观需要。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破解经济可持续开展的瓶颈,也就是要由偏重经济开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开展转变,要由原来城镇化过分依赖工业化,改变为同时结合农业现代化、现代效劳业等的多力支撑体系。
加速新型城镇化,必须加强城市根底设施建立,从而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我国未来城镇化开展趋势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让城镇化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须加快体制改革,进一步去除阻碍我国城镇化的制度障碍和不合理的政策安排,推进新型城镇化建立。
第一,协调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将城镇开展放在优先的位置。
基于我国出现的产能过剩矛盾,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更多的资源特别是公共资源用于城镇开展方面,以增强城镇承载和集聚人口的能力。
同时,应改革干部考核机制,鼓励各级政府围绕农民转市民、人口流动、加强根底设施建立、公共效劳体系构建等方面工作,积极安康地推进城镇开展。
第二,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从限制农民进城转向鼓励支持农民进城。
从长期目标看,我国要实现城镇化深度推进,就必须彻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使城乡公共效劳均等化。
具体思路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人口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人口迁徙的可转移接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工身份转换。
第三,转变城镇开展模式,促进城镇开展在集聚人口方面的效应最大化。
首先要从“以大管小〞转向以大带小。
今后,要通过改革不断弱化城市行政级别,将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均衡用于不同规模的城镇开展方面,特别在资金配置、行政许可、财税政策等方面,要考虑和照顾中小城市〔镇〕的开展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2.√ 3.× 4.× 5.×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A.经济地理学B.区位理论C.均衡增长理论D.非均衡增长理论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D.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A. 区域自然环境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A.前向关联效应B.后向关联效应C. 集聚效应D.旁侧关联效应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C.开发的时效性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工业化后期阶段D.后工业化社会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B)。
A.人口和劳动力B.市场C.自然环境D.自然资源10.根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分为(BCD)。
A.国际经济合作B.民间合作C.官方合作D.官民合作11.区域间的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
A.股份合资B.信贷C.契约合资D.证券投资12.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包括(ABCD)。
A.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C.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充分发展D.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13.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ACD)。
A.关联性B.特别性C.整体性D.层次性14.对区域内各类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ABCD)。
A.绝对量评价B.平均量评价C.需求量评价D.综合评价15.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ABD )。
A.产业结构政策B.产业组织政策C. 投资政策D.产业布局政策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B 2.ABC 3.ABCD 4.BCD 5.ABD 6.ABCD 7.B 8.C 9.AB 10.BCD 11.BD 12.ABCD 13.ACD14.ABCD15.AB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区域经济开发2.区位因素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实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
2.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简述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试论述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作用。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区域经济开发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
2.区位因素是指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要点:(1)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
(2分)(2)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
(3分)(3)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
(3分)(4)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
(2分)2.答案要点:(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4分)。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①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2分)。
②规模化和积聚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动(2分)。
③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2分)。
3.答案要点:(1)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
(2)开发自然资源。
(3)完善经济运行机制。
(4)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5)做好扶贫工作。
(以上各要点2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答案要点:(1)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有三个方面:第一,稳定发展经济(1分);第二,高效配置资源(2分);第三,公平分配收入(2分)。
(2)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第一,调节资源配置(2分);第二,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2分);第三,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2分);第四,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2分);第五,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2分)。
-----------------------------------------------------------------------------------------------------------------------------第一次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质的方面,即经济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具体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居民生活环境,经济社会结构,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二者的联系体现在:经济区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内容.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有:(1).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面趋于重叠,规模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齐头并进,而且是大组织中包括小组织的越来越多.(3).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商品贸易规则有哪些?1国民待遇2市场准人3取消关税4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5退税6海关手续费5、阐述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答:APEC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APEC原则框架创新.(2).APEC协商机制创新.(3).APEC推进方式创新.(4).APEC运作机制创新.(5).APEC活动内容创新. (6).APEC自由化体系创新第二次一:名词解释1、经济特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2、城市经济:现代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又是国名经济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依托,是区域经济组织的节点和载体,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必然涉及对城市经济的研究。
3、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区具有人才.科技.知识优势,随着国家“211工程”和“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工程”试点的实施,特别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启动,国家的战略资源与创新资源有一次在中关村聚集,为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总部经济:区域经济研究的范畴,它是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产物。
5、经济效应: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通过价值链不同功能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共赢结果。
6、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指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
7、回程效应:是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
二、问答1、经济特区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答:经济特区的具体类型有以下七类: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2、工业型的经济特区;3、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4、科技型的经济特区;5、金融型的经济特区;6、旅游型的经济特区;7、综合型的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