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过程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的生理和形态异常,导致植物发育受阻、产量减少甚至死亡的一类疾病。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病原体入侵、定殖和繁殖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病原体入侵是植物病害侵染的第一步。
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植物体内,包括直接侵入、伤口侵入和寄生侵入等。
直接侵入是指病原体通过植物的气孔、毛细孔等直接进入植物体内。
伤口侵入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或其他外界因素导致组织破裂,病原体利用这些破裂的组织进入植物体内。
寄生侵入是指病原体通过寄生植物、昆虫等中间宿主进入植物体内。
病原体入侵后,会在植物体内定殖并开始繁殖。
病原体定殖是植物病害侵染的第二步。
定殖是指病原体在植物体内选择合适的组织或细胞,并与之结合形成病斑或病疫。
定殖的位置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和植物的抗病性。
有些病原体选择在植物的叶片、茎秆等外部组织定殖,形成病斑;而有些病原体则选择在植物的内部组织、根系等部位定殖,形成病疫。
定殖后,病原体开始繁殖并释放出毒素,导致植物组织的损伤和病状的出现。
病原体的繁殖是植物病害侵染的最关键步骤。
病原体在植物体内通过分裂、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
分裂是指病原体细胞在植物组织内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增加数量。
孢子形成是指病原体通过分生孢子、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等方式产生孢子,用于传播和感染其他植物。
病原体的繁殖过程中,会不断释放出大量的病原体细胞或孢子,进一步感染植物或传播给其他植物,形成侵染循环。
总结起来,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可以概括为病原体入侵、定殖和繁殖三个阶段。
病原体通过入侵植物体内,定殖并开始繁殖,最终导致植物发生病害。
了解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对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也需要加强病原体的监测和研究,提高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水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病毒如何侵染细胞
病毒如何侵染细胞概述病毒是一种微生物,无法自主繁殖,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
病毒的侵染过程可以分为吸附、穿透、解壳、核酸释放、合成、装配和释放等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以便更好地理解病毒如何侵染细胞。
吸附病毒侵染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
病毒表面覆盖着一层外套蛋白,它们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的一些特定蛋白质结合,从而使病毒与细胞接触并吸附在细胞上。
这一过程类似于磁铁吸附物体一样。
穿透一旦病毒吸附在细胞表面,它会进一步穿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内部。
有一些病毒可以直接通过细胞膜穿透,例如HIV。
但是,其他病毒则需要借助宿主细胞内的内吞作用完成穿透,例如流感病毒。
解壳和核酸释放完成穿透后,病毒需要解壳并释放其遗传物质。
这个遗传物质通常是DNA或RNA,其中不同类型的病毒使用不同的遗传物质。
解壳的方式因病毒而异,有些会在穿透过程中解壳,而有些则需要等到进入细胞内后才能解壳。
解壳后,病毒核酸会被释放到细胞内。
合成释放到细胞内的病毒核酸将自我复制,并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合成病毒蛋白,从而制造出更多的病毒颗粒。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转录、转译和复制。
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会利用宿主细胞的一些机制,如核糖体、RNA聚合酶等。
装配和释放最后,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将组装成为病毒颗粒。
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细胞内,并且需要蛋白激酶等宿主因素的帮助。
一旦组装完成,病毒将通过宿主细胞和细胞膜释放出去,并进一步侵染其他细胞。
总之,病毒的侵染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依靠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完成自我复制和扩散。
对病毒侵染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病毒的传播和治疗。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的关系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的关系一、侵染过程1. 接触寄主:病原物首先需要接触并附着在寄主植物的表面,这通常需要有一定的物理或化学刺激。
例如,病原菌的孢子或菌丝可能会被风、雨、露水、昆虫等携带并传播到寄主植物上。
2. 侵入寄主:在接触寄主后,病原物会通过各种方式侵入寄主体内。
这可能包括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通过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等)进入,或是利用昆虫等传播媒介进入。
病原物的侵入通常需要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例如湿度、温度、光照等。
3. 在寄主体内的扩展:一旦进入寄主体内,病原物会开始繁殖并扩展。
这可能包括在寄主的细胞间或组织内扩展,破坏寄主的正常生理机能,以及与寄主争夺水分、养分等。
病原物的繁殖和扩展速度通常受到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光照等)的影响。
4. 产生繁殖体:在寄主体内,病原物会形成各种繁殖体,如分生孢子、菌丝等。
这些繁殖体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再次侵染寄主植物或在环境中繁殖,形成新的侵染源。
二、病害循环1. 初侵染:初侵染是指病原物第一次侵入寄主并繁殖的过程。
初侵染通常发生在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和侵入后,并在寄主体内产生可见的病症或症状。
初侵染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病原物的种类、数量、环境条件以及寄主的抗病性等。
2. 再侵染:再侵染是指病原物在寄主体上繁殖后,再次侵入寄主并继续繁殖的过程。
再侵染通常发生在初侵染后的数天到数周内,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光照等)、病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寄主的抗病性等。
再侵染是导致病害流行和扩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 病害流行:当病原物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同时环境条件适宜时,病害会迅速扩展和流行。
这通常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如湿度、降雨、温度等)和社会因素(如农业操作、人口流动等)的配合。
病害流行的程度和速度取决于病原物的种类、数量、环境条件以及寄主的抗病性等。
4. 终末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原物的数量逐渐减少,寄主的抗病性也逐渐增强,病害逐渐减轻并趋于消失。
第四章 侵染过程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接触期、 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活体营养、死体营养、局部 侵染、系统侵染。 2.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和方式? 3.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最高为22℃
最低为1.4℃
小麦秆锈病菌: 最适侵染温度是18~22℃
最高为31℃
最低3℃
2) 有些病原物接种体萌发的最适温度与侵入寄主的温 度不一致。 马铃薯晚疫病菌: 产生孢子囊:18~22℃ 形成游动孢子:12~13℃ 游动孢子萌发:12~15℃ 芽管生长:21~24℃。 因此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有利条件是夜间,此时 温度较低而湿度高,有利于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形成 和萌发,但是芽管的侵入和侵入以后菌丝的发育则需 要比较高的温度。
3、光照
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关闭,因而影响侵入。
第三节
潜育期
潜育期(incubation peried):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 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的这段时期. 在病原物与寄主的关系中,营养关系是最基本的.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取营养物质,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 1.死体营养(necrotrophic):病原物先杀死发病期寄主的 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非专性寄 生,破坏性强) 2.活体营养(biotrophic):病原物与活的细胞建立密切的 营养关系.(专性寄生物)
2.自然孔口侵入(许多真菌和细菌都是从植物的气孔、皮孔、柱头、 蜜腺这些自然孔口侵入) 3.伤口侵入(细菌、病毒) 主动侵入(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某些真菌) 被动侵入(病毒及细菌,某些真菌)
二、侵入所需要的时间和接种体的数量
1、时间
部分植物病毒和病原细菌与寄主的适当部位接触 即可侵入。 昆虫传染的病毒,侵入所需要时间的长短因病毒 的性质而不同,短的只要几分钟,长的也不过几小时; 真菌孢子要经过萌发和形成芽管才能侵入,所需 要的时间较长,但一般都不过几小时,很少超过24h。 马铃薯晚疫病和小麦秆锈病:2~3 h。 侵入时间越长,侵入的百分率则越高。测定小麦 品种对锈病的反应时,麦苗接种病原菌后一般需要保 湿十几个小时,目的在于保证病原物的成功侵染。
植物病理侵染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侵染结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侵入所需要的时间
病毒 细菌 一旦接触随 即侵入。
病原真菌
要经过萌发和形成芽 管才侵入,通常为 几小时,很少超过 24小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侵入所需要的接种体的数量
➢ 病原物的侵入要有
一定的数量,才能 侵染剂量因病原物的种类、寄主品
三、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的部位
局部侵染
病原物的分布局限 在侵染点附近, 引起局部感染。
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染点向 其他部位蔓延, 甚至引起全株性 的感染。
四、潜育时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植物病害潜育期的长短是不一样的,一 般10天左右。
▪ 潜育期的长短影响因素:
➢ 寄主种类 ➢ 发育期 ➢ 营养条件有关 ➢ 环境(以温度的影响最大,湿度并不重要)
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 症状为止,这一时期就是病害的潜育期。
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时期。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的一般规律是: 病原物的侵入并不表示寄生关系的建立, 而建立了寄生关系也不表示一定发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寄生物营养方式
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从寄主植物 获得营养的方式可分为两种:
▪ 孢子的形成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
▪ 新产生的孢子往往成为病害再侵染的来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九章 病害循环 disease cycl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害循环
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 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又称作侵染 循环(infection cycle)。
侵染过程(infectionprogress)是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
三、接触后的活动
1、病原物生长阶段,它包括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芽 管或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分裂繁 殖、线虫幼虫的蜕皮和生长等。
2、真菌孢子虽然一般都带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但必须供给一 定的营养刺激物质才能萌发和侵入。
3、叶表面的营养物质对病原物的侵染有一定的影响,植物的 分泌物也影响病原物的生长;而且,有些孢子本身分泌的 物质,特别是在侵染液滴中浓度很高时,也能抑制孢子的 萌发。
•1、病原物的休眠体大多是随着气流或雨水的飞溅落在植物 上,还可随昆虫等介体或田间操作工具等到植物上。
•2、根部分泌物可在植物根系周围积聚许多病原物和其它微 生物,也可刺激或诱发土壤中的有些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 等或其休眠体的萌发,有利于产生侵染结构和进一步侵入。
•3、有些腐生的根围微生物能产生抗菌物质,可抑制或杀死 病原物;有些腐生菌或不致病的病原物变异菌株占据了病原 物的侵染位点,使病原物不能侵入。
第八章 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 (infection progress) :是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
到寄主发病的过程。 4个时期(或阶段): ☛ 接触期 ☛ 侵入期 ☛ 潜育期 ☛ 发病期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受病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环境因素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
第一节 接触期(侵入前期)
是病征出现时期,通常又称产孢期。
1、伴随病状的产生而产生,锈病、黑穗病 2、死亡后,表现病征 3、病原物在干燥天气不产生,在潮湿天气产生:霜霉、疫霉 4、不产生病征。
四、环境条件的影响
1、湿度:各种真菌孢子萌发所需要的湿度不同,对于绝大部分气流传播 的真菌,湿度越高对侵染越有利。而白粉菌的分生孢子一般可以在湿度比 较低的条件下萌发,有的白粉菌在水滴中萌发反而不好。土传真菌(除鞭 毛菌亚门的真菌以外)土壤湿度过高对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是不利的。 2、温度:主要影响病原物萌发和侵入速度。真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一 般在20—25℃左右,但各真菌是不同的。 3、光照:一般不受影响,但对某些真菌的萌发有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名词解释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名词解释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的是病原物进入宿主并在宿主体内繁殖、生长和引起疾病的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接触:病原物与宿主之间发生物理接触,可通过空气、水、食物、咬伤、刺入等途径传播。
2. 粘附:病原物通过表面结构与宿主细胞结合,通常通过特定受体和配体相互作用实现。
3. 侵入:病原物通过穿刺、吞噬或破坏宿主细胞的方式进入宿主体内。
4. 繁殖:病原物在宿主体内寻找合适的环境,利用宿主的营养和生长条件进行繁殖和生长。
5. 蔓延:病原物通过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在宿主体内不断扩散蔓延,可通过体液、接触等方式传播到其他组织和器官。
6. 损害:病原物通过分泌毒素、机械性破坏或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等方式对宿主组织和器官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7. 免疫应答:宿主通过免疫系统对病原物的入侵做出反应,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
8. 病程发展: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决定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病程发展的方式。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的生物学过程,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原物的毒力、宿主的免疫状态、环境条件等,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1
4、土壤与粪肥 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外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5、昆虫及其他传播介体 病毒和细菌
初侵染源和再侵染源
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
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 病的过程叫再侵染。
病原物的传播
种子表面:烟草花叶病毒污染番茄、辣椒种子。
种子内:豆科植物的病毒病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3.病株残体 病株残体对病原物即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强其对恶劣环境的抵抗 力、也可提供营养条件、作为形成繁殖体的能源。
侵入期
• • 病原物从侵入到与寄主建立寄主关系的时期
直接侵入
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侵入。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性较强的真菌 (如白粉病、锈菌,炭疽菌属等真菌); 机械损伤、自然伤口。 弱寄生的真菌、许多细菌、病毒
•
侵入途径
伤口侵入
•
自然孔口
气孔、水孔、皮孔、蜜腺等,以气孔最为重要。 多数真菌和细菌,真菌以芽管、菌丝或侵染丝侵入;
5、昆虫及其他传播介体
1、田间植株
多年生植物根、茎部:如苹果和梨的轮纹病、腐烂病、 病毒病以及枣疯病等。
田间杂草 :多种病毒病和细菌病
带病寄主:保护地内的寄主(黄瓜霜霉菌 )、自生麦 苗 、转主寄主 等。
2、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块根、块茎、鳞茎) 种子: 种子之间:如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
主动传播 病原物靠本身的运动或扩展蔓延进行传播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名词解释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名词解释病原物侵染过程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及其相互作用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侵入宿主体内,并引发疾病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许多专业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关键名词进行解释。
1. 病原物(Pathogen):病原物是指能引起疾病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它们通过侵入宿主体内,繁殖或激发免疫系统等方式导致疾病的发生。
2. 侵染(Infection):侵染是指病原物进入宿主体内并定居,繁殖或引起免疫反应等过程。
宿主接触到病原物后,病原物通过黏附、穿过屏障组织等途径,成功进入宿主体内,从而引起侵染。
3. 病原扩散(Pathogen Dissemination):病原扩散是指病原物在宿主体内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和扩散。
这可能是通过生物向量(如蚊虫),或是通过宿主的血液、淋巴和其他体液迁移到不同的组织器官。
4. 过程解剖(Pathogenesis):过程解剖是指病原物侵染过程中引发疾病的机制和过程。
这包括病原物生长繁殖、毒力因子的释放和宿主的免疫反应等多个因素。
5. 宿主免疫反应(Host Immune Response):宿主免疫反应是指宿主体对病原物侵染产生的免疫反应。
宿主免疫反应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对抗病原物,如产生抗体、吞噬细胞和细胞毒杀等。
6. 感染途径(Route of Infection):感染途径是指病原物侵染宿主体内的路径。
病原物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进入宿主体内。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从病原物进入宿主体内到引发疾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病原物的毒力、宿主的免疫反应以及宿主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名词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并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在疫情爆发时,掌握这些知识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名词解释涉及了病原物、侵染、病原扩散、过程解剖、宿主免疫反应和感染途径等重要概念。
侵染循环
细菌病害更为重要。
2、雨水传播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近,只有几十米远。 3、 对于这类雨水传播的病害的防治,只要能消灭当地菌
源或者防止它们的侵染,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4、灌溉水也能传播病害,应当避免串灌和漫灌。
根据侵染循环中再侵染的有无将侵染性病害 分为:
• 单循环病害: 一个生长季只一次侵染
– 病菌只繁殖一代 – 寄主感病期短 – 病程长
小麦散黑穗病、杆黑粉病、腥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
• 多循环病害:
– 病原物可繁殖多代 – 寄主感病期长 – 病程潜育期短
• 寡循环病害:有再侵染,但次数少而不重 要。例如棉花枯萎病、大麦条纹病等。
–
发病期 symptom appearance
(一)侵入前期
从病原物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叶围 ,或与寄主植物直接接触后,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 ,并与寄主可侵染部位接触,直到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 一段时间。
包括接触前和接触后两个时期。
接触前的活动
农业防治 气流、雨水或昆虫
病原物
寄主植物 分泌物
病毒 细菌 病原真菌
要经过萌发和形成芽 管才侵入,通常为 几小时,很少超过 24小时。
一旦接触随
即侵入。
侵入所需要的接种体的数量
病原物的侵入要有
一定的数量,才能 侵染剂量因病原物的种类、寄主品 引起侵染和发病。
种的抗病性和侵入部位而不同。
就能引起侵染;
侵入所需的最低数 量称为侵染剂量。
如许多侵染叶片的真菌,单个孢子
植 物 病 害 耿 侵 月 染 华 循 环
植物病理学 第8章 侵染过程 图文
土壤含水%
发病率%
80
10.7
40
55.3
20
22.3
土壤含水地40-50%利于孢子萌发。
土壤过湿可造成①通气不好,不利孢子萌发和生长; ②对寄主植物萌发生长较 快;③微生物较活跃,对病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四)环境条件的影响
2.温度
温度影响病原物能否萌发、生长以及病原物生长发育的速率。真菌萌发 生长都有最高、最适和最低温度。大多数真菌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
• 病原真菌一旦侵入寄主体内,菌丝体就会以胞间生长和/ 或胞内生长两种方式在寄主体内扩展,兼性寄生的的真菌 (小麦全蚀病菌和禾谷镰孢菌可以在胞间生长和/或胞内 扩展;专性寄生的真菌的禾柄锈菌和卵菌中的霜霉菌等以 胞间生长的方式在寄主体内扩展;
点)。
(三)接触后的活动
病原菌接触寄主后,萌发和生长。在寄主附近形成一个附 着胞,体眠孢子---芽管侵染丝 --- 附着孢----侵入。 病原物生长阶段,它包括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 芽管或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分 裂繁殖、线虫幼虫的蜕皮和生长等。这时分泌物对病原 物影响最大。伤口病原物和细菌从伤口流出的营养物质 中吸收营养,不断繁殖自已。
小麦条锈夏孢子在水中才能萌发,湿度为100%,萌发率为10%,湿度为 99%,萌发率不到1%。稻瘟病分生孢子,在水中萌发率为86%,相对温度为 100%时, 萌发率小于1%。 但各种孢子并不完全一样, 苹果黑心病的子囊 孢子萌发最低相对湿度为98.7%,大麦坚黑粉病菌萌发相对湿度为95%。
(四)环境条件的影响
但具体到各种真菌不同。鞭毛菌的游动孢子要求温度低一些,子囊菌和半 知菌对温度要求高一些。在合适温度下,萌发率很高,经历时间也很短,如:
第八章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有些真菌可通过伤口侵入。如,瓜类的绵腐病菌。
大多数锈菌通过气孔侵入,在细胞间生长,以吸器获取营养。
一些病毒可通过微伤口侵入寄主。如,TMV.
第八章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慨 念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又称为植物病程,是指
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侵入、扩
展到发病为止的全过程。
整个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把它分为接触、侵 入、扩展和发病这四个阶段,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
Harry wheeler,《Plant pathogenesis》(植物病程)
根结线虫
二、 侵 入 阶 段
1.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及侵入机制
直接侵入 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形成的吸盘上产生吸根侵入寄主。
全寄生种子植物:其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的导 管 、筛管相连。
半寄生种子植物:其导管和寄主的导管相连。
侵入机制:主要是机械作用
吸盘 吸盘
吸根 寄主 无根藤 ( Cassytha) 桑寄生属(Loranthus)
小麦腥黑穗病菌
三、扩展阶段(潜育期)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蔓延
细 菌
侵染薄壁细胞的细菌:先在细胞间蔓延,当寄主受到损伤或
死亡再进入细胞内。
侵入维管束组织的细菌:通过薄壁细胞或水孔侵入维管束后, 主要是在维管束组织的木质部或韧皮部蔓延。
黄瓜角斑病(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三、扩展阶段(潜育期)
小麦白粉病菌
柑橘煤污病(菌)
二、 侵 入 阶 段
1.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及侵入机制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接触阶段:病原体与寄主植物发生接触,通常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植物部分(如叶片、茎等)或接触受感染的工具、人员等。
此阶段病原体会附着在寄主表面。
2. 附着阶段:病原体附着在寄主植物表面后,通过分泌胞外多糖等物质形成粘附结构,以便更好地固定在寄主表面。
3. 入侵阶段:在附着阶段完成后,病原体会通过一些特殊结构(如菌丝、根须等)侵入寄主植物的组织。
入侵途径可以是通过伤口、气孔、根尖等。
4. 扩散阶段:在寄主植物内部,病原体会迅速扩散并感染更多的寄主组织。
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病原体分泌一些抗寄主物质,抑制寄主免疫反应。
5. 繁殖阶段:一旦病原体侵入寄主并适应环境,它会开始繁殖并产生更多的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体内或体外的方式传播给其他植物。
6. 寿命阶段:病原体在寄主植物内部生活的时间通常是有限的,一旦它们消耗了寄主提供的养分,它们会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次侵染机会。
侵染循环指的是病原体从一个寄主植物到另一个寄主植物的传
播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空气传播、昆虫传播、土壤传播等。
不同病原体的侵染循环时间和传播途径也各不相同。
了解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对于病害的防治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研究]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教案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一)病害的侵染过程简称病程,指从病原侵入开始,经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引起寄主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开始释放传播体为止的过程。
病程是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最基本环节,既是病原物侵染致病的过程,又是寄主发生病变而受害或同时发生种种抵抗反应的过程。
病程是个连续过程,为便于研究,人为的分为3个阶段,即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1、接触期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开始萌发入侵称接触期。
接触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病毒、植原体和类病毒的接触和侵入是同时完成的,细菌从接触到侵入几乎也是同时完成的,都没有明显的接触期。
真菌接触期的长短不一,一般真菌的分生孢子寿命较短,同寄主接触后如不能在短期内萌发,即失去生命力;而当条件适宜时,孢子在几小时内即可萌发侵染。
在接触期,病原物在寄主体表的活动受外界环境条件,寄主的外渗物质,根周围和茎、叶表面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这些微生物与病原物之间产生明显的颉抗作用或刺激作用。
因此,病原物同寄主植物接触并不一定都能导致侵染的发生。
2、侵入期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的长短,各种病害不尽相同。
病原物在侵入寄主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寄主的抵抗才能侵入。
不同的病原物其侵入途径和侵入条件不同。
伤口侵入伤口的种类很多,如修枝伤、叶痕、虫伤、灼伤、冻伤及机械损伤等。
病毒和植原体从伤口侵入,寄生性较弱的细菌如棒杆菌、野杆菌、欧氏杆菌多从伤口侵入,许多兼生真菌也从伤口侵入,内寄生植物线虫多从植物的伤口和裂口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有些真菌可以从气孔、皮孔、水孔、蜜腺等自然孔口侵入。
如锈菌的夏孢子,许多叶斑病的病原菌都是从气孔侵入的。
寄生性较强的细菌如假单孢杆菌、•黄单胞杆菌多从自然孔口侵入,少数线虫也从自然孔口侵入。
直接侵入真菌孢子萌发以后,可借助芽管的机械压力或酶的分解能力,直接穿透表皮层和角质层而侵入植物体内。
大多数锈菌的担孢子都能钻透角质层而侵入。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四章侵染过程
会将病原体传递到健康的植物上。
3
种子传播
有些植物病原体在种子、块茎或球茎外 表面和内部存活,随着种子一同传播。
病原侵染的过程是怎样的?
入侵
扩散
一旦病原体定居在植物表面,它 们就会开始搜索可用的营养物质。
一旦病原体钻进了植物体内,它 就会开始繁殖,同时向周围的细 胞扩散感染。
病害发生
病原体消耗了宿主植物的营养, 使植物出现病征,如黄化、萎蔫、 果实腐烂等。
非生物方法
• 物理方法:清洗和消毒工具 • 化学方法:使用熏蒸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等 • 遗传方法:开发具有抗病基因的植物
总结和展望
总结
了解病原侵染的因素、方式和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防治植物病害。
展望
在侵染机制的探索中,我们有望在未来开发出更生物友好的防治技术和更健康、有弹性的农 作物。
植物对侵染的反应是什么?
1 局部抗性
植物对侵染表现出抗性,从而使其它的组织尽可能远离病害。
2 系统抗性
在侵染后,植物能够在整个器官或整个植株范围内表现出抗性。
3 创伤愈合
植物的自愈能力有时能够抵御病原体在侵染时引起的创伤。
如何防治植物侵染?
生物方法
• 生物对抗:使用有益微生物对抗病原体 • 植物抗性:种植抗病品种 • 控制病源:割除和销毁受感染的植物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四章侵 染过程
我们来探讨植物病原侵染的各个方面,包括病原侵染的因素、方式和过程, 以及植物对侵染的反应和防治方法。
什么是侵染过程?
简单定义
侵染是导致植物病害的过程。
重要性
病原体的侵染是许多植物病 害形成的必要条件。
常见类型
侵染通常是由真菌、细菌和 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
病菌侵染
接触前影响病程的主要因素
根分泌物对病原物的影响
如引起棉花立枯病的立枯丝核菌,在棉花根围生长的量与 棉花根部分泌的营养物质的多少直接相关.
其它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影响
接触后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在植物表面或根围常有 一段生长的阶段,它包括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 所产生的芽管或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 的游动,细菌的分裂繁殖,线虫幼虫的蜕皮和 生长等,这些生长活动有助于病原物到达侵入 植物的部位.
第八章 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基本概念: 病程(Pathogensis):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过 程 侵染过程(infection 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病原物与
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 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 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 后的发病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为了便于分 析,侵染过程一般分为几个时期.
部 导 管 中 中 次 的 细 菌 质 木 脉 叶 和 脉 叶
主
气孔 气孔
(
)
图5. 扫描最镜观察葡萄柚叶片柑橘溃疡病菌Xac 细菌 进入气孔腔的情况(Courtesy J. Cubero.)
图6 葡萄柚叶片气孔腔内细菌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 (Courtesy J. Cubero.)
图7 植物病原细菌从自然孔口侵入
不同病原物侵入所需的时间不同
植物的病毒和病原细菌,有的一旦与寄主的适当部 位接触就随机侵入. 昆虫传染的病毒,侵入所需要时间的长短因病毒的 性质而不同,短的只要几分钟,长的也不过几小时. 病原真菌孢子落在植物的表面,要经过萌发和形成 芽管才能侵入,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一般都不 过几小时,很少超过24小时. 引起马铃薯晚疫病和小麦秆锈病的病原真菌的最短 侵入时间也只要2-3小时.
植物病理-17-侵染过程与病害循环
Specialized structures
• Haustorium 吸器 • Biotrophic infectious hyphae
侵染剂量infection dosage
➢病原物成功侵入往往需要一定的数量,群体 效应。植 物病原物完成侵染所需的最低接种体数量称为侵染剂量 (infection dosage)。 ➢侵染剂量因病原物的种类、病原菌的活性、寄主品种 的抗病性和侵入部位而不同。
• Penetration via natural openings
• 气孔:引起叶斑病的多种真菌、细菌。 • 水孔:叶尖、叶缘。十字花科黑腐病 “V”
• 皮孔:枝干、果实、块根、块茎
• 蜜腺:梨火疫病
Colonization
• Growth and/or reproduction of the pathogen in/on infected tissues
Inoculum Release Pathogenesis Primary Infection Secondary Infection Overwintering/oversummering Transmission
生活史 (Life Cycle)
• The sequence of life stages that an organism undergoes from birth to reproduction ending with the generation of the offspring.
Plant roots secrete a wide range of compounds; among those are sugars and amino acids that are engaged in attracting (chemotaxis) microbes (1), flavonoids act as signaling molecules to initiate interactions with mycorrhiza (AM fungi) (2), rhizobium and (3) pathogenic fungi (oomycetes) (4), aliphatic acids (e.g., malic acid) are involved in recruiting specific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Bacillus subtili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植物病害潜育期பைடு நூலகம்长短
第八章 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
侵染过程:指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
病过程。简称病程.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 侵入寄主 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 发生致病作用 显 示病害症状. 病程受病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因素(物理、化 学和生物等)的影响。 病原物的侵染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为了便于分 析,侵染过程一般分为几个时期。
3.伤口侵入
植物表面的各种损伤的伤口,都可能是病原物侵入 的途径。例如:机械损伤、自然伤口等。 (1)有的病原物是以伤口作为侵入的途径。 (2)有的病原物除以伤口作为侵入途径外,还利用 伤口的营养物质。 (3)还有一类病原物先在伤口附近的死亡组织中生 活,然后再进一步侵入健全的组织。这类病原物有 时也称作伤口寄生物,大都是属于寄生性较弱的寄 生物。 (4)植物病毒需要有不会造成寄主死亡的极轻微的 伤口作为侵入细胞的途径。 (5)病原生物的侵入途径与防治方法有关。
一、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
1、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
(1)真菌 芽管、菌丝 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 真菌 角质层或者表皮直接侵入, 高等担子菌 根状菌索侵入。 (2)植物病原细菌 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3)植物病毒 各种方式造成的伤口侵入的。虫媒 传染的病毒是通过虫媒口器取食时才能侵入寄主植物。汁液 和嫁接传染的病毒也可通过其它媒介造成的伤口侵入寄主植 物。 (4)线虫 口针穿刺和进入末损伤的植物细胞和组织。 (5)寄生性种子植物 吸根穿透力也是很强的。
四、病原物吸收营养的方式
1、高渗透压;(寄主细胞的渗透性增强, 使得胞间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2、酶的作用;病原物分泌的一些降解酶类 (如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五、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方式和部位
1、蔓延的方式: (1)局部性感染 (2)系统侵染 2、蔓延的部位:不同病原物不相同。 真菌:(1)在表皮和角质层之间蔓延;(2)组织内蔓延;(3) 沿导管发展蔓延;(4)随生长点蔓延。 细菌:大多数的病原细菌,开始在组织的细胞间隙蔓延,以后细胞 壁破坏后,细菌才进入细胞内蔓延生长。 病毒和类病毒:从细胞壁上的胞间连丝由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在各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内蔓延,然后在维管束韧皮部细胞内蔓 延, 形成系统侵染。 植原体:只在维管束韧皮部细胞内寄生蔓延。
四、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湿度和温度 的关系最大。 湿度和温度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及以后的侵入 虽然都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在一 定范围内,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则 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光照与侵入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气孔侵入的病原 真菌,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开闭,因而影响侵入。 施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偏施N肥使植物幼嫩, 易感病。
2、病原物侵入所需的时间
依病原种类而不同,例如:
植物的病毒和病原细菌,有的一旦与寄主的适当部位接触就随即 侵入。 昆虫传染的病毒,侵入所需要时间的长短因病毒的性质而不同, 短的只要几分钟,长的也不过几小时; 病原真菌孢子落在植物的表面,要经过萌发和形成芽管才能侵入, 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一般都不过几小时,很少超过24小时。 引起马铃薯晚疫病和小麦秆锈病的病原真菌的最短侵入时间也只 要2-3小时。时间长一些,侵入的百分率要高一些。
第—节 接触期
一、接触和接触期的概念 接触:指病原物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 物的可侵染部位的初次直接接触。 多数是被动地到达该部位. 接触期:是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或达到 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叶围 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 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二、接触期在病程中的重要作用
2、自然孔口侵入:
植物的许多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皮孔、柱头、 蜜腺等,都可能是病原物侵入的途径。 例如:真菌孢子落在植物叶片表面,在适宜的条 件下萌发形成芽管,芽管直接从气孔侵入。另外 一种情况,如小麦锈菌夏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 也象直接侵入那样先形成附着胞和侵染丝,而后 以侵染丝从气孔侵入。
此时病原菌处于寄主体外复杂的环境中, 各种生物竞争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大。 相对而言是比较脆弱的.所以,接触期是病 程能否进行下去的关键时期。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就是要利用这一时期。
三、接触期分为接触前和接触后
(一)接触前:
大多数病原物都是被动地被携带或传播, 随机地落在寄主植物和其它任何物体上的 (如随着气流或雨水的飞溅落到植物上; 随昆虫等媒介或田间操作工具等传到植物 上).很少部分的病原物能被传到寄主植 物表面。 该时期受到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
2、侵入方式
(1)被动侵入:植物病原细菌大都是随着 水滴或植物表面的水膜从伤口或自然孔口 侵入。植物的病毒则通过接触、摩擦和介 体侵入,这些方式都是被动的。 (2)主动侵入:真菌的表皮直接侵入和根 状菌索侵入,都具有主动的性质,线虫和 寄生性种子植物侵入时的主动性更加明显。
二、各种侵入途径的侵入过程
第三节 潜育期
潜育期的概念: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 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这一时期就是病害的潜 育期。 潜育期也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进行斗争的时 期。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的一般规律是:病原物的侵入 并不表示寄生关系的建立,而建立了寄生关系的 病原物能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引起病害,还要 根据具体条件决定。
(3)光照
—般真菌孢子的萌发并不受光照的影响,但 光照对于某些真菌的萌发有刺激作用或抑制 作用。 如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的夏孢子 在没有光照条件下萌发较好。
第二节 侵入期
侵入期的概念: 一般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系 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 植物病原生物几乎都是内寄生的,极少 数为真正意义上的外寄生(子囊菌中的小煤 炱科,不产生吸器)
4、其他侵入途径:
(1)花器侵入, 如桃果花腐病。 (2)幼苗侵入, 如小麦黑穗病。 (3)根毛侵入, 如十字花科根肿病。
5、病原物侵入途径与病害防治的关系
1、栽培过程中防止和减少伤口,促进伤口愈 合。 2、根据抗侵入的条件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 3、根据抗侵入的条件对病害进行预测预报。 4、为化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如化学保护剂 的使用和化学内吸剂的使用。
三、营养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先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亡 的细胞中吸收养分。 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都是非专性寄生的,有时称作死体营养 寄生物。它们产生酶或毒素的能力很强,所以对植物的直接 破坏性很大。它们虽然可以寄生在植物上,但是获得营养物 质的方式还是腐生的。 活体营养型:病原物和活的细胞建立密切的营养关系,有时 称作活体营养寄生物。它们从细胞组织中吸收营养物质而并 不很快引起细胞的死亡,通常菌丝在寄主细胞间发育和蔓延, 仅以吸器深入寄主的活细胞内吸收营养。属于这一类的病原 物有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专性寄生物和接近专性寄生物 的黑粉菌、核果缩叶病菌等。
一、病原物侵入寄主后有三种情况
(1)病原物侵入,但没有建立寄生关系; (2)病原物侵入,建立了寄生关系,能否得 到发展, 还要看具体条件而定。 (3)病原物侵入,建立了寄生关系,得到了 扩展, 病程进行下去。
二、寄生关系的建立
在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必须建立寄生关系, 才能 立足。建立寄生关系的关键是从寄主体获取必要的 营养物质和水分。 但这一过程,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进行斗争的过 程较难看到, 当我们看到病原物的致病作用和寄 主的病理变化时, 已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进 行斗争的结果。 因此研究早期植物病理生理变化对于揭示病原物和 寄主植物相互关系, 很好地控制他们。
接触前影响病程的主要因素
1、根分泌物对病原物的影响
可以刺激休眠体萌发产生侵入机构;可以吸引线虫等.
2、其他根围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影响
腐生性微生物的占位效应、产生抗菌物质等
(二)接触后
1、准备阶段:
并不是马上侵入,而是要做些准备活 动.包括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芽管或 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 分裂繁殖、线虫幼虫的蜕皮和生长等,这些生 长活动有助于病原物到达它侵入植物的部位。
三、侵入所需要的时间和接种体的数量
1、侵染剂量:侵入所需的最低数量称为侵染剂量。 病原物的侵入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侵染和 发病。 侵染剂量因病原物的种类、寄主品种的抗病性和 侵入部位而不同。 许多侵染植物叶片的真菌,单个孢子就能引起侵 染。例如,许多麦类作物的锈菌,将单个夏孢子 接种叶片,以后就有引起侵染和形成一个夏孢子 堆。有些病原真菌,要有一定数量的孢子才能引 起侵染。例如,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真菌,要用每 毫升分生孢子数不少于10000个的悬浮液接种 麦穗才能引起发病。
小麦条锈病的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的夏孢子,在水 滴中萌发率很高,在饱和湿度中的萌发率不过10%左右,当湿度 降到99%时,孢子萌发率就低到1%左右。 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zae)的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的空气中, 萌发率不到1%,而在有水滴时达到86%。
苹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为 98.7%,大麦坚黑粉菌(Ustilago hordei)。
青霉菌属(Penicillium)为84%,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 70%。
(2)温度
温度主要影响病原物的萌发和侵入速度。真菌孢子在一定的 温度范围内(最低和最高)萌发,真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一般 在20-25℃左右,但是各种真菌是不同。 葡萄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的孢子囊萌发所需要的 时间在20-24℃之间是1小时;在4℃条件下则需要12小时; 在28℃条件下则需6小时以上。 温度有时影响孢子萌发的方式,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孢子囊,在28℃以上的温度下萌发就不再形 成游动孢子。 温度也可以影响植物分泌营养物的数量,从而影响病菌的侵 染。例如,草霉丝核菌(Rhizotctonia fragariae)引起的草 霉立枯病,低温时比高温时发病重,这是因为草霉在低温下 所分泌的氨基酸的量大,而这些氨基酸对病原菌生长起着重 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