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装 订 线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 ( B )
课程名称: 控制工程 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2011 年 12 月2 日 (第 14 周 星期 五)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得分
评卷签名
复核得分 复核签名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自动控制系统按输出变化规律可分为 、 和 。
2、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360
()56
s G s s s +=++ ,其零点为 ,放大系
数为 ,极点为 、 。
3、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几种典型的实验输入信号为: 、 和 。
4、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
5、 和 总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
6、根据校正环节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校正可分为: 、 和 。
7、采用PI 校正,系统的稳态误差 ,但相位裕度 ,稳定程度 。
二、(10分)求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R 2
C R 1
u i
u o
2
三、(10分)通过方框图的等效变换求取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 )/R(s ),并绘
制主要步骤的方框图。
+_
+_
+
_
()
C s ()
R s 1
G 3
G 2
G 1
H 2
H +
四、(10分)已知某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0
()10
G s s =
+,试求()1x t t =+时该系统的输出()y t 。
五、(10分)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2
2550
()5K s G s s s +=
+。当系统的输入信号
为2()10x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六、(10分)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1
k G s s =
+,当作用输入信号()3cos(230)i x t t =-时,试求系统的频率特性及稳态输出。
七、(10分)试绘制传递函数40(5)(2)
()(40)
s s G s s s ++=
+的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八、(10分)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已知)
2)(1(2
)(++=
s s s G ,试求闭环
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用Routh 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时的K 的取值范围。
1
21
+s 1
-K )(s X i -
+
)
(s G +
+ ()
Xo s
3
九、已知两个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Nyquist 图如下图所示,试用Nyquist 判据判断系
统是否稳定?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其中,p 、v 分别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不稳定极点的个数和积分环节的个数)。
P=1
-1
-1
P=1V=2
w=0
w=0
w=∞
w=∞
(a) (b)
附录:拉氏变换表
序号 时间函数 拉式变换
1 )t (δ
1
2 1
s 1 3 t 21s 4 212
t 31s 5
at e -
a
s +1
4
5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装 订 线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A )
课程名称: 控制工程 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2011 年 12 月2 日 (第 14 周 星期 五)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比较环节、测量环节、放大及运算环节、执行环节。
2、开环系统,闭环系统。
3、-40,10,-8,-4。
4、1
s ,s e τ-,2222n n n s s ωξωω++
5、稳态。
6、增益调整,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滞后校正,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7、增加,增强。
二、(10分)求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输出点处力平衡方程为:
o o i o i x k x x k x x
c 21)()(=-+- (2分)
整理得:
i i o o x k x c x k k x
c 121)(+=++ (2分,如果直接写出正确形式的微
分方程给4分)
对上式两边做Laplace 变化,得
)
()()()()(121s X k s csX s X k k s csX i i o o +=++ (3分)
整理上式得传递函数:
)
()()()(211
k k cs k cs s X s X s G i o +++=
= (3分,如果直接写出
正确的传递函数给6分)
6
三、(10分)解:
G 1(s)
G 2(s)
G 3(s)
H 3(s)
H 2(s)/G 3(s)
H 1(s)
R(s)
C(s)
+_
+_
+
_
(2分)
G 1(s)
1+G 1(s)H 1(s)
G 2(s)
H 2(s)/G 3(s)
R(s)
C(s)
+
_
G 3(s)1+G 3(s)H 3(s)
(2分)
R(s)
C(s)
G 1(s)1+G 1(s)H 1(s)G 2(s)
G 3(s)1+G 3(s)H 3(s)G 1(s)1+G 1(s)H 1(s)
G 2(s)
G 3(s)1+G 3(s)H 3(s)
1+
H 2(s)G 3(s)
(2分)
R(s)
C(s)
G 1(s)G 2(s)G 3(s)
1+G 1(s)H 1(s)+G 3(s)H 3(s)+G 1(s)G 2(s)H 2(s)+G 1(s)G 3(s)H 1(s)H 3(s)
(4分)
评分标准要点:
1. 阅卷人员对照标准答案,按步骤评分。
2. 若认为与某一步骤相似,即可给该分数;若认为某一步骤不完全正确,可按步骤减去
一至二分,以后步骤均不给分。
3. 步骤不完整,但是结果正确的,也可给满分;结果错误的,只给出正确的步骤分。
4. 由于解法并不唯一,采用其它变化方法或梅逊公式的,结果正确也可给满分,结果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