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护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医源性皮肤损伤最新版
--—移除太快/角度太大 皮肤消毒剂
----未完全干燥
医用黏胶使用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1.选择不恰当
使用粘性过强的黏胶;胶布选择错误(如水肿/关节活动部位使用无伸 展性的胶布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3,40(4):365-380.
Published b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WOUND CARE
画
Medical Adhesives and Patient 3.3
ANCC
Safety: State of the Science
Contact Hours
Consensus Statements for the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ies
Laurie McNichol _ Carolyn Lund ■ Ted Rosen ■ Mikel Gray
何娇波,尹志勤,钟小华•临床护士预防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7):1544-1547.
医用黏胶相关定义
医用黏胶
是组成各种产品( 包括胶布、敷料、电极 片、造口袋等)的其中 一种成分,用于固定外 部医疗装置,拉合伤口 边缘,促进伤口愈合
医用胶胶布
♦出生后10〜14 d角质层பைடு நூலகம்逐渐成熟。
表皮层 真 皮层_ 皮下 层4
皮肤解剖结构的模式图
毛发 皮脂腺 立毛肌 动脉 静脉 毛囊 小汗腺 神经 脂肪细胞
新生儿皮肤解剖和生理特点2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 疗纠纷和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3
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有助于保护新生儿的皮肤完 整性和健康,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育。
Hale Waihona Puke 02评估要点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孕妇孕期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等,了解新生儿皮肤损伤 的高危因素。
智能化技术应用
探索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新生儿皮肤护理中,如使用智能 穿戴设备监测新生儿皮肤状况等,提高护理的便捷性和准 确性。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新生儿因粘贴电极片导致皮肤损伤。 通过及时评估损伤程度、采取有效护 理措施,如使用水胶体敷料等,最终 成功促进皮肤愈合。
案例二
新生儿因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导致面部 压疮。通过调整呼吸机面罩松紧度、 定时更换体位等措施,有效预防了压 疮的进一步发展。
预见性护理策略有助于提高护理 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 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深入研究机制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病 机制,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新型护理材料研发
鼓励研发新型护理材料,如更柔软、更透气的敷料等,以 减少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和损伤。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新生儿皮肤,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完整性、有无破损、水肿、红斑、硬 肿等,以及皮损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
血常规
01
了解新生儿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凝血功能
02
评估新生儿凝血系统状况,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皮肤出血
浅谈如何避免新生儿术中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护理要点
·204·医源性皮肤损伤指新生儿住院期间有创性的操作、药物输注和使用各种粘胶等,期望诊断与治疗效果的同时可能伴随与皮肤疾病无关的皮肤损伤风险[1]。
新生儿皮肤有表皮角质层薄,容易脱落;皮肤弹性纤维稀疏,真皮与表皮间连接较弱,结构较松,皮肤游动大;PH 值较高,屏障功能低下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新生儿皮肤容易损伤,如发生感染、败血症等,可导致永久性瘢痕和功能异常,甚至死亡[2]。
因此,作为手术室护士,我们必须重视新生儿术中的皮肤管理。
1环境要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易发生低体温,从而诱发新生儿硬肿症。
因此新生儿手术室温度应保持24~26℃,湿度要求55%~65%…[3]…。
在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必须使用具有控温、控湿功能的温箱。
2皮肤评估患儿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与病房护士做好皮肤交接,手术期及时评估患儿全身皮肤状况,如有异常做好记录,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3防止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PI)…是指发生在皮肤或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皮肤医疗设备接触处,损伤可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或开放的溃疡,伴或不伴疼痛…[4]。
手术室护士须防范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特别是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MDRPU)。
3.1…为患儿摆体位时,使其四肢处于功能位,使用专业体位垫、棉垫等衬垫受压部位,如可将患儿四肢用棉垫包裹放入塑料杯中,防止术中受到压迫。
手术期全程保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
3.2…选择合适尺寸、危害小的器械材料,如手术无菌布类包可选用钛银包,既轻便可减少对患儿压力,又具抗菌功能。
3.3…尽量最小化各类医疗操作刺激,以减少显性或隐性的皮肤损伤。
使用材料保护设备下方的皮肤并定期评估器械下方和边缘的皮肤,定期变换器械设备放置,如血氧饱和度探头[5]。
3.4…在医疗器械与皮肤接触部位预防性使用敷料来缓解局部压力,如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液体敷料等[6]。
4防止医用粘胶相关性损伤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adhesive…related…skin…in-jury,MARSI)指医用粘胶被移除后,皮肤出现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的红斑,伴或不伴水泡、糜烂,或撕裂等皮肤异常[7]。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影响了护理效果。
皮肤损伤处理不当导致并发症风险增加
03
少数医护人员对皮肤损伤的处理不够规范,可能导致
感染、瘢痕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改进措施提出和执行情况跟踪
01
完善评估标准
针对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专 家对评估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 其实用性和准确性。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 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12
目录
• 皮肤损伤概述 • 评估要点分析 • 预见性护理策略制定 • 皮肤损伤处理技术探讨 • 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实践应用 •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皮肤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新 生儿期由于医疗操作或设备使用 等医源性因素导致的皮肤完整性 受损。
03
预见性护理策略制定
早期干预时机把握
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状况
01
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全面皮肤检查,以及时发现医源性皮
肤损伤的风险因素。
早期发现皮肤问题
02
对于已经出现皮肤问题的新生儿,应尽早进行干预,防止问题
进一步恶化。
及时处理皮肤损伤
03
一旦发现皮肤损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防止继发感
分类
根据损伤性质可分为机械性损伤 、化学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及生 物性损伤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医疗操作过程中的摩擦、压 力、剪切力、医疗器械使用不当等。
危险因素
新生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皮下血 管丰富等生理特点,以及疾病状态、 营养状况、环境因素等均可增加皮肤 损伤的风险。
NICU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
NICU 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1-18T10:50:25.04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7月7期 作者: 韦艳飞 符婵 蒋春琴 闭秋芳 韦文永 黄春梅[导读]NICU 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韦艳飞 符婵 蒋春琴 闭秋芳 韦文永 黄春梅(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广西柳州545001)【摘要】 通过归纳总结早产儿皮肤特点、医源性皮肤损伤类型、常用评估工具及护理管理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预防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方法。
【关键词】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评估;管理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的与期望诊断与治疗效果及皮肤疾病等无关的皮肤损伤[1]。
国内外研究表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15.1%,其中<29周的早产儿发生率为36.8%[2]。
医源性皮肤损伤愈合缓慢,不利于原发疾病的恢复,甚至会导致永久性疤痕和功能异常,甚至死亡。
为了更好地降低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等,本文对早产儿皮肤特点、皮肤损伤类型及护理管理方法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如下。
1 皮肤特点1.1 角质层1.1.1 结构特点足月儿皮肤角质层的细胞层数(15.2层)和厚度(9.3±2.6)μm ,均和成人相同。
而早产儿整个表皮较薄(27.4±6.4)μm ,角质层仅数层细胞,厚度仅为(4.1±1.0)μm 。
如保护不当会导致早产儿大量失水、皮肤损伤、屏障成熟延迟和感染等的发生。
1.1.2 水合作用新生儿皮肤水合作用因身体部位不同、环境湿度等而不同。
生后第一天水合作用迅速下降,表皮DNA 合成增加,触发细胞增殖而出现异常脱皮[7]。
临床上,异常脱皮多见于早产儿。
可见,通过管控早产儿液体出入量、环境温湿度等可增强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促进皮肤屏障功能修复。
最新: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
最新: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成熟的皮肤屏障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液体和电解质的流失,防止感染及有毒物质的吸收并支持体温调节。
妊娠24周后,胎儿皮肤呈现红色、皱纹、发亮和透明的状态,角质层只有1或2层,皮肤弹性纤维稀疏,真皮和表皮的连接较弱,半桥粒和固着性原纤维很少口2引。
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皮肤生理异常,包括表皮水分流失增加、微生物的入侵以及潜在毒素的吸收,一旦皮肤损伤,易发生感染和败血症,轻则导致永久性瘢痕和功能异常,重则死亡[4]。
国内和国外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5.1%[5]和16.5%[6]o有研究报告,胎龄<30周或出生体重<150Og的新生儿发生鼻部破损的风险最高发生率20%~100%[7]0因此,制定《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与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可为新生儿科护士提供直接参考的预防方法,做到预见性护理,同时可根据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疾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保证新生儿皮肤的完整性。
1共识的产生过程1.1 专家组和工作组专家组:N1CU工作年限3~30(平均14.9)年的护士,名单见文后附录。
工作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胡晓静、杨童玲、吕天婵、季福婷、李丽玲、王丽、袁皓)和临床指南制作和评价中心(张崇凡、王瑞)。
1.2 共识启动2019年10月15日。
在上海召开了共识面对面启动会,⑴就共识的方法进行培训1;(2)讨论并形成了共识总体要关注的8个维度,即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工具、沐浴、尿布皮炎、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外科术后和造口相关皮肤损伤、静脉外渗、中心静脉留置;(3)建立了共识微信群。
1.3 利益冲突声明专家组成员基于对共识话题感兴趣,愿意接受工作组的邀请,参加共识推荐意见的讨论,并签署书面利益冲突声明。
在参加共识讨论和形成推荐意见环节中表达的观点,(1)与共识中可能涉及的产品及其相关公司不存在利益冲突;(2)不受任何学术派别的影响;(3)在充分讨论基础上愿意考虑向多数专家的共识做出妥协。
PDCA模式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现代实用医学2021年4月第33卷第4期•505•极大地降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接种第一针,满月及6个月接种第二、三针,但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使之降低家属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积极性叫传统的医护协作无法满足临床接种需求,因此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接种方式十分重要。
PDCA是一种新型的方式,主要分为四步:(1)计划:在明确问题所在后假设可能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方式制定有效的计划;(2)执行:执行原有计划;(3)检查:对执行计划后的结果进行评估;(4)处理:执行结果满意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叫本次新生儿科实施PDCA管理后,针对以往接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制定针对性计划,如给予执行产科疫苗接种护士非常规时间段实行个性化疫苗接种,查阅文献制作医护培训课件,学习近年来乙肝疫苗接种指南和OS,定时进行考核,并向家属普及乙肝疫苗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属对乙肝疫苗接种的了解程度,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
在计划执行后,总结在接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表2两组家属干预满意度比较组别例数非常满意(例)一般满意(例)不满意(例)满意度[例(%)]对照组150954510140(93.33)观察组150110400150(100.00)满意结果则给予优化解决方案,不满意则继续回到计划阶段,进行新一轮的优化叫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乙肝疫苗24h接种率(85.33%)显著高于对照组(46.00%),且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在乙肝防控知识掌握度上优于对照组,这提示在医护协作模式下进行PDCA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新生丿塚属对乙肝防控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家属对接种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93.33%),这提示医护协作模式下给予PDCA管理可提高家属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护协作下给予PDCA模式管理在新生儿科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中应用较佳,可显著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根据临床资料,针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原因有:锐器伤、压伤、敷贴黏贴或撕脱伤、药液外渗引起的皮肤损伤等。
防范措施:加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皮肤护理评估;输液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针头有无脱落、有无外渗等,及时给予处理;进行备皮操作规范化培训;加强仪器使用前的培训,指出潜在的隐患,告知护士,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物品、管道等规范管理,防止硌伤;使用绑、夹功能的护理用具时,应及时松绑、换位;因病情需要固定体位的患儿,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可采取按摩、加纱布垫等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 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68-01在临床护理活动中,新生儿皮肤护理出现的问题远多于成人。
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血管壁通透性强的原因,尤其是早产儿,护理不当极易造成皮肤损伤,这不但会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还会引起许多护患纠纷。
因此,我们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并制定、完善了防范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1?临床资料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了744例患儿,其中有29例在住院期间发生了皮肤损伤,足月儿占13例,早产儿占16例。
静脉输液过程中造成的不同损伤4例,胶贴引发的损伤5例,压伤6例,摩擦伤11例,其他原因造成的皮肤损伤3例。
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上述例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潜在的因素。
2?原因分析2.1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操作前未作局部皮肤评估:颜色、弹性、皮疹、水肿等,对潜在的护理问题无法采取应对措施。
2.2静脉输液过程中造成的不同损伤2.2.1静脉输液时敷贴固定不牢,加之患儿躁动,导致针头脱落造成划伤1例;2.2.2护士备皮操作时未固定住患儿头部、用力过大等因素,造成刮伤2例。
最新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护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④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表皮呈碱性,平均PH值为6.0,出生后1周降至5.5. 而皮肤的酸性环境亦是其阻挡细胞和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有效武器,当 表皮PH小于5.0时可防止细菌等微生物的入侵。
②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避免造成肝素帽被压迫。
六、烫伤
① 安全使用暖箱,光疗箱,辐射台,避免感温器被其他物品覆盖,感温 探头未贴紧皮肤;加强巡视,2-4h监测体温1次,并记录箱温,做好 交接班。
② 沐浴时做好水温监测,水温控制在37-39℃,以手臂内侧试水温热而 不烫为宜。
③ 一旦发生烫伤,现场立即用冷水冲洗或冷敷创面,创面未污染,水疱 表皮完整者,不去除水疱,创面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水疱低位刺 孔引流,用无菌纱布轻拭
受损原因 分析
粘贴所致 的
留置针的 透明敷贴 引起的受
损
药物外渗 所致
摩擦伤
压伤
烫伤
一、粘贴所致的皮肤损伤
① 主要是由于纸胶粘贴时间长, 特别是辐射床,蓝光箱,保暖 箱内的患儿,加热后胶布的粘 性增加,胶布撕下时引起损伤。
② 心电监护时电极片的粘贴,血 氧饱和度的绑贴,易使患儿皮 肤过敏,轻者皮肤发红,重者 形成小水疱。
三、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损伤
药物外渗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
① 在静脉滴注脂肪乳剂外渗时,局部皮肤不红肿,但有白色颗粒状沉积物稍突 出表面;
② 苯巴比妥静脉外渗皮肤会出现苍白或微红,青紫,丘疹,水疱,紫黑色甚至 溃烂······
③ 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钾,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能量合剂 和多巴胺等药物外渗所致皮肤损伤时,若为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会出现 大片红肿,胀痛,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若为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 出现水疱,更严重者皮肤直接由红变为紫黑色,形成溃疡。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护理实践中的难点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由于新生儿个体差异大、病情复 杂多变等因素,预见性护理的实施难度较大,需要护 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未来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和预见性护理将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评估和护理流程将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02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解读内容回顾
评估要点
详细介绍了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方法,包括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等, 以及使用专业评估工具进行全面评估。
预见性护理
阐述了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重要性,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摩擦和压迫、选择合适的医疗器械和敷料等。
专家共识
汇总了多位专家对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评估和预见性护理的意见和建议,为临床实 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05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新生儿因粘贴电极片导致皮肤损伤。该案例 中,电极片粘贴时间过长,且未进行及时更 换,导致新生儿皮肤出现红肿、破损等症状 。针对此类情况,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电极片 使用的管理,定期更换并观察皮肤状况。
案例二
新生儿因使用呼吸机导致压疮。长时间使用 呼吸机容易导致新生儿局部皮肤受压,血液 循环不畅,从而引发压疮。为避免此类情况 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定期为新生儿翻身、调 整呼吸机管道位置等,以减轻局部皮肤压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将不断应用于新生儿医源性
皮肤损伤的评估和预见性护理中,提高评估和护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03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推广
未来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和预见性护理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协作
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循证防护效果观察
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循证防护效果观察陆丽华 谭宝琴 侯海萍 曾敬芳【摘要】目的 探讨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循证防护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110例NICU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胎龄、性别、体质量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NICU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最佳证据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经过循证干预后,观察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应用干预可有效预防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NICU新生儿获取良好预后。
【关键词】 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循证理论;最佳证据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1.04.027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设备或护理操作不当对患儿皮肤完整性造成损伤,往往由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损伤以及失禁相关性皮炎等造成皮肤疼痛、难愈合,严重时还可造成皮肤感染、伤口面积扩大等[1]。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和试管婴儿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龄产妇及试管婴儿产生危重新生儿越来越多,入住NICU患儿比例也正逐渐增加。
相关数据显示[2],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例中,医源性皮肤损伤高达42%。
由于新生儿皮肤角化层较薄,基底膜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都处于发育阶段,无法有效地发挥皮肤屏障功能,同时在救治过程中使用大量医疗仪器设备,导致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概率较大[3]。
尤其是NICU患儿,随着使用鼻塞式氧疗、监护仪器以及各种入侵性操作的增加,皮肤损伤风险也随之增加[4]。
相关研究表明[5],医源性皮肤损伤可导致患儿损伤皮肤愈合缓慢,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增加了患儿感染风险,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等,加重患儿病情甚至死亡,带来严重后果[6]。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护理考试题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护理考试题1、新生儿皮肤最易受损伤的部位是?(单选题) [单选题]A. 背部B. 头部C. 臀部(正确答案)D. 胸部2、对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单选题) [单选题]A.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B. 避免过度按摩C. 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正确答案)D. 定期翻身3、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护理中,应避免使用哪种类型的药物?(单选题) [单选题]A. 消炎药B. 抗生素C. 激素类药物(正确答案)D. 维生素类药物4.婴儿新陈代谢旺盛,皮肤易受伤害是因为()(单选题) [单选题]A. 表皮层薄B. 角质层薄C. 角化层薄(正确答案)D.脂肪层薄E.皮肤抵抗力差5.新生儿败血症出生后感染的主要途径是() [单选题]A.口腔粘膜B.呼吸道C.脐部和皮肤(正确答案)D.泌尿道E.消化道6、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分类包括哪些?A. 压疮(正确答案)B. 烫伤(正确答案)C. 溃疡D. 疱疹(正确答案)7、下列哪些因素容易导致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A. 湿度过高(正确答案)B. 摩擦(正确答案)C. 高温环境D. 频繁翻身(正确答案)8、下列哪些护理措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A. 定期翻身(正确答案)B. 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C. 避免过度按摩D. 保持室温适宜(正确答案)9、新生儿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有以下哪些?()A.粘贴敷料的方法不正确(正确答案)B.割伤划伤(正确答案)C.摩擦伤(正确答案)D.压伤(正确答案)E.烫伤(正确答案)10、引起新生儿摩擦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躁动患儿,裸体暴露于蓝光箱及暖箱保暖的患儿。
(正确答案)B.患儿因哭吵,活动过多碰撞、摩擦引起突处皮肤破损。
(正确答案)C.因大腿内侧与一次性尿裤粘贴处摩擦引起皮肤发红,甚至破损(正确答案)D.给患儿擦澡时用力过猛,引起摩擦伤(正确答案)E.行气管插管的患儿,枕部皮肤容易摩擦压伤(正确答案)11.静脉外渗造成的皮肤损伤,处理哪些是正确的?()A.加强静脉外渗皮肤损伤操作管理(正确答案)B.透明质酸酶的应用(正确答案)C.酚妥拉明的应用(正确答案)D.留置针的透明敷贴的选择E.予局部热敷12、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防范措施有:()A.加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正确答案)B.做好皮肤护理评估(正确答案)C.输液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针头有无脱落、有无外渗等(正确答案)D.进行备皮操作规范化培训(正确答案)E.加强仪器使用前的培训(正确答案)13、I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治疗为()A.可用透明薄膜保护皮肤(正确答案)B.可用水胶体保护皮肤(正确答案)C.可用赛肤润促进血液循环(正确答案)14、监护仪指套绑扎松紧要适宜,并及时取下及更换位置,应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监护仪指套的位置() [单选题]A.3-4小时B.3-6小时C.1-2小时(正确答案)D.0.5-1小时E.2-4小时15、新生儿抓伤划伤的防范措施剪短指甲(正确答案)光疗时戴上棉质手套,保持安静,加强看护(正确答案)穿刺拔针时注意角度,避免针尖划伤皮肤(正确答案)捆绑约束带,防止抓伤16、压伤的防范措施留置针下皮肤保护(正确答案)氧饱和探头局部皮肤保护(正确答案)CPAP局部皮肤保护(正确答案)17、粘贴伤的预防正确的是()。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及对策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及对策发表时间:2018-12-12T16:43:12.6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4期作者:王燕[导读] 对其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因素展开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消除隐患,避免对其皮肤造成损伤,减轻新生儿痛苦,并确保其健康与安全。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与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进行观察,并对其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因素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
结果:在所有新生儿中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占比16.7%,其关键原因与输液外渗、纸胶粘贴、抓擦伤、呼吸机管路压伤、尿布皮炎等因素有关系。
结论:在临床中要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就要对其可能诱发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从而控制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110-01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是指在医疗操作中因方式不当或仪器故障使得患者发生与原发病无相互关系的皮肤损伤[1];该疾病多发于新生儿群体,这是因新生儿往往表皮角质层较薄,其皮肤屏障作用较弱,在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则会对其皮肤造成损伤。
这不仅对新生儿带来了诸多痛苦,也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在该研究调查中,将主要根据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与护理干预对策进一步讨论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500例新生儿进行观察。
其中男27例、女23例,住院日2~11d,平均住院日(5.5±3.5)d,足月儿23例、早产儿22例;观察所有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新生儿家属皆知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的损伤
① 留置针透明敷贴可选用低敏性,透气性能良好的敷贴,降低致敏可能; ② 正确使用皮肤消毒剂,应待干后在贴敷贴; ③ 正确粘敷贴,将敷贴自然下垂,将穿刺点置于敷料中央,从穿刺点
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
三、静脉外渗造成的皮肤损伤
① 重视预防,增加安全意识,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巡视观察。 ② 对使用血管刺激性强和渗透压高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患儿,应选择
⑤ 新生儿皮肤如此脆弱,并且经历了从母体子宫羊水到出生后暴露于外 界空气的剧烈环境变化,所以更易受损。
2
受损原因及分析
新生儿皮肤薄嫩,其屏障功能较弱,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 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特别是危重新生儿,其原发病严重,体质虚 弱或体重轻,生长发育差,在抢救过程中由于侵袭性操作的增加, 极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
②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避免造成肝素帽被压迫。
六、烫伤
① 安全使用暖箱,光疗箱,辐射台,避免感温器被其他物品覆盖,感温 探头未贴紧皮肤;加强巡视,2-4h监测体温1次,并记录箱温,做好 交接班。
三、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损伤
药物外渗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
① 在静脉滴注脂肪乳剂外渗时,局部皮肤不红肿,但有白色颗粒状沉积物稍突 出表面;
② 苯巴比妥静脉外渗皮肤会出现苍白或微红,青紫,丘疹,水疱,紫黑色甚至 溃烂······
③ 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钾,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能量合剂 和多巴胺等药物外渗所致皮肤损伤时,若为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会出现 大片红肿,胀痛,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若为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 出现水疱,更严重者皮肤直接由红变为紫黑色,形成溃疡。
六、烫伤
A. 抢救台感温探头脱落或不贴紧皮肤,没有及时发现所致烫伤;
一、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① 粘贴伤可以采取更换低敏胶布,每班更换粘贴位置,揭去胶布前先润 湿胶布,
② 接受心电监护的患儿,在更换电极后及时用湿纱布擦净粘贴部位皮肤, 再次粘贴时,略移动电极粘附位置;
③ 经皮测血氧饱和度探头接触处皮肤部位,包括眼罩,体温探头等,每 3小时更换部位1次。
③ 表皮和真皮间靠弹力纤维连接,早产儿皮肤纤维形成少,表真皮间接 欠紧密,皮肤游动大,在摩擦和牵拉作用下易发生部分或全部剥落。
④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表皮呈碱性,平均PH值为6.0,出生后1周降至5.5. 而皮肤的酸性环境亦是其阻挡细胞和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有效武器,当 表皮PH小于5.0时可防止细菌等微生物的入侵。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护理
主讲:吴艳丽
新生儿皮肤解剖及生理
① 新生儿表皮角化层很薄,易于脱皮,表皮与真皮之间基底膜的结缔组 织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基底膜细嫩而疏松,皮肤屏障作用弱,当受 外界不良刺激作用后易导致皮肤损害。
② 足月新生儿皮肤角质层月约有10~20层,早产儿的皮肤角质层较薄, 胎龄30周的早产儿出生时角质层只有2~3层,出生后10~14d角质层 才逐渐成熟。
粗大,血流丰富的静脉穿刺,不宜选择手,足小静脉,避免选择靠近 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背,腕和肘窝部静脉。 ③ 及时处理轻度炎性改变:皮肤轻微发红可予红霉素软膏外涂3-7d,止 痛消肿可予硫酸镁局部热敷。 ④ 重度炎性改变:任何药物引起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变紫黑色或坏死, 都要立即进行药物封闭,采用甲磺酸酚妥拉明皮下浸润注射,皮肤局 部坏死范围颜色的损坏程度很快得到改善。 ⑤ 对于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致局部皮肤发黑坏死,首先创面彻底清创, 除去受损伤的表皮坏死组织,再予以人工细胞愈合膜外涂,人工细胞 愈合膜以细胞的主要成分为原料,通过脂质体与人体细胞膜的相互作 用(胞吞,融合或脂质交换等),脂质体的内含物直接运载至创面细 胞内,参与该部位细胞修复更新和促进伤口愈合。
三、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损伤
可导致危重症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常见药物如下
① 具有外渗性的化学物质:钾,钙,高渗糖,甘露醇,硫酸镁,碳酸氢 钠和氨茶碱;
② 具有高分子性质的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等; ③ 蛋白制剂: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④ 血制品:血浆,血小板和全血; ⑤ 静脉高营养性物质:氨基酸,脂肪乳,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⑥ 血管收缩剂:多巴胺及肾上腺素。
二、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的皮肤完整性受损
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广泛 应用,增加了新生儿皮肤完整性受 损的概率。敷贴中的黏胶含有乳胶 颗粒,由于新生儿皮肤特点,易引 起过敏发生;穿刺消毒液复合碘含 有效碘0.2%,未彻底干燥即粘贴 敷贴,更易引起过敏发生;粘贴敷 贴时,若将敷料绷紧,先贴于皮肤 的一部分,再贴剩余的部分,就会 引起敷贴下皮肤张力的改变,在外 力的作用下,更易导致张力性损伤。
受损原因 分析
粘贴所致 的
留置针的 透明敷贴 引起的受
损
药物外渗 所致
摩擦伤
压伤
烫伤
一、粘贴所致的皮肤损伤
① 主要是由于纸胶粘贴时间长, 特别是辐射床,蓝光箱,保暖 箱内的患儿,加热后胶布的粘 性增加,胶布撕下时引起损伤。
② 心电监护时电极片的粘贴,血 氧饱和度的绑贴,易使患儿皮 肤过敏,轻者皮肤发红,重者 形成小水疱。
四、磨擦伤
将新生儿头部一侧覆盖软布,以免患儿活动后撞伤头面部,给患儿带上 棉布手套和足套,防止其哭闹时抓伤皮肤。光疗时,每1小时协助患儿更 换体位1次,左,右侧卧位,俯卧,仰卧等相互交替换位。
五、压伤
① 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的新生儿要加强护理,防止鼻中隔病变,警觉 并检查鼻套管是否处于正确位置,避免造成鼻中隔坏死,鼻塞固定时 不宜过紧,检查鼻腔内有无分泌物,以防呼吸道堵塞和患儿鼻部局部 皮肤产生压迫性坏死。
四、磨擦伤
A. 磨擦伤常见于双面蓝光暖箱中接受治疗的患儿,由于床平面过硬,患 儿哭闹,活动过多而引起双足外踝皮肤擦伤。
五、压伤
A. 由于新生儿皮肤特点,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压伤,如: B. 使用改良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鼻塞对鼻中隔的压伤; C. 使用经鼻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对鼻中隔的压伤; D. 使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对皮肤的压伤; E. 针头帽,棉棒等异物遗留于新生儿衣被内致新生儿皮肤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