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人必知的三个术语:全面质量、过程质量、设计质量

合集下载

「质量三要素和三层次的质量」

「质量三要素和三层次的质量」

「质量三要素和三层次的质量」质量管理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质量的确保包括质量三要素和三层次的质量。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质量三要素,即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由三个要素构成。

这三个要素包括:1.设计质量:设计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在设计阶段考虑的各种要求和规范,主要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外观以及符合质量标准等。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设计要求,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

2.过程质量:过程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关键点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过程控制、工艺参数的管理和质量检测等。

过程质量的控制需要严格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并采用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

3.使用质量:使用质量是指消费者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的质量表现,包括产品的耐用性、可维修性、使用的方便程度等。

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体验和满意度与使用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在产品或服务的后续服务和售后支持方面要做好工作,提高使用质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除了质量三要素,质量管理还涉及到质量的三个层次,即:1.工艺过程控制层次:工艺过程控制是指产品或服务生产的具体工艺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科学的工艺流程和准确的操作指导,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不良品的产生。

2.管理系统层次:管理系统层次是指建立和实施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

质量管理体系要依据国家或行业相关的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力,并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审核评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绩效。

3.策略层次:质量管理的策略层次是指企业在制定质量战略和目标方面的工作。

企业应该明确自身的质量使命和愿景,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战略,提出具体的质量目标和指标,确保企业整体管理的质量导向,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和卓越的质量表现。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1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并不仅仅限定于产品或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或过程,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2质量特性的定义: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质量特性的类型: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与时间有关的特性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3质量管理的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4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三个阶段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为“三全一多样”即全过程、全员、全组织,管理过程中使用的管理方法多种多样。

6质量文化是指组织全体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及规范的组合,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组织中,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

质量文化的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7 质量管理八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

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质量工程师必备的质量术语

质量工程师必备的质量术语

质量工程师必备的质量术语质量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掌握大量的质量术语。

这些术语不仅是工作中的基础,也是职业发展的基石。

以下是质量工程师必备的质量术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质量标准:一个产品或服务应该遵循的一组规则和要求。

例如,ISO 9001和ISO 14001是全球最常见的质量标准。

2.质量控制:一套系统,以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它通常涉及检查、测试、测量和监控过程。

3.质量管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质量的过程。

它包括规划、实施、监控和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4.质量保证:一套系统,用于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质量。

它通常包括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等方面。

5.缺陷: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中的错误或瑕疵。

它可以导致退货、损失或投诉,并可能会对品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6.多变量测试:一种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多个因素如何影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7.稳定性测试:一种测试方法,用于评估产品或服务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质量水平不变。

8.效用:一种衡量产品或服务价值的指标。

9.零缺陷原则:一种质量控制原则,旨在确保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没有任何缺陷。

10.六西格玛:一种质量管理战略,旨在通过减少产品或服务缺陷来提高质量。

以上是质量工程师必备的质量术语。

质量工程师需要了解和熟悉这些术语,并能够准确地将它们应用于他们的工作中。

这些质量术语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质量过程,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质量三要素概念

质量三要素概念

如何把握质量三要素(3)
b) 过程层次。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输出不仅对产品、零部件 规定要求之外,凡是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根据 ISO9001:2000第7.3.3.b和c条《设计和开发输出》要求, 设计要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的信息。包含或者引 用产品合格验收的判别准则。这样做,就从设计角度把握了 质量三要素。相当于产品是内部顾客向各该过程(采购、 加工、装配、检验等过程)提出了需求和期望。这些过程的 固有特性必须满足产品对它们提出的要求,其满足的程度也 通常用过程能力指数来衡量,过程能力指数决定了过程的质 量好坏。
质量目標的三層次
质量管理系统的目标也有三个层次,针对三个层次有三种 类型的质量目标。产品有产品的质量目标。产品目标达成 以后,要达到使顾客满意的目标。因为,产品交付给顾客 使用的。产品中具有顾客所需要的特性。通常用顾客满意 度、退货率PPM、产品的准时交付率等指标来衡量;
过程有过程的质量目标。过程的质量目标用来确保产品质 量目标达成的。通常用过程的能力指数,或者西格玛值、 直通率等来衡量。
系统有系统的质量目标。系统是由各种过程组成的,系统 目標是确保过程达到有维持前面所说的能力指数,所以, 通常用人员培训有效性、质量成本、设备的利用率等衡量。 審核时候,用这些指标的达成情况来判定系统的有效性, 确保内外顾客的满意。
審核思路方法
運用上述这样的审核思路和方法,往往能及时发 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系统(也叫体系)的 原因。从而帮助被审核方改进体系,做到有增值的 审核。
质量的另外一个对立单词是数量。那是质的量和数的量之 间有紧密的联系。从前面知道,当质量中的“质”满足了 “量”的要求以后,才能够资格算“数”。然后,才有数 的量。不合格就不算数。这就是量变到质变;反过来,数 又是以质为基础的。叫品质还是叫质量无所谓的。只是说 明,质量的定义中包括了三个因素,一定要注意。满足要 求的程度。这是量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中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中术语

质量管理系统中的术语有关质量的术语1、质量:一组固有特征知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明示的、往常隐含的或一定执行的需求或希望。

3、等级:对功能用途同样的产品、过程或系统所做的不一样质量要求的分类或分级。

4、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知足程度的感觉。

有关管理的术语1、能力:组织、系统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知足要求的本领。

2、系统:互相关系或互相作用的一组因素。

3、管理系统:成立目标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系统。

4、质量管理系统: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系统。

5、质量目标: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公布的对于质量方面的所有企图和方向。

6、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7、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8、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9、质量管理: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10、质量筹划:质量管理的一局部,致力于拟订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转过程和有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1、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局部,致力于知足质量要求。

12、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局部,致力于供应质量要求会获取满足的相信。

13、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局部,致力于加强知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4、连续改进:加强知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5、有效性:达成筹划的活动并获取筹划结果的程度。

16、效率:获取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有关组织的术语1、组织:职责、权限和互相关系获取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备。

2、组织构造: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互相关系的安排。

3、根底设备:组织运转所必要的设备、设备和效劳的系统。

4、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5、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6、供方:供应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有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益益关系的个人或团队。

8、合同:有拘束力的协议。

有关过程的术语1、过程:将输入转变为输出的互相关系或互相作用的一组活动。

2、产品:过程的结果。

3、工程:有一组有起止日期的、协调解受控的活动构成的独到过程,该过程要到达切合包含时间、本钱和资源拘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质量管理体系是指组织为了实现产品或服务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有一些基本的术语,这些术语在质量管理领域中使用广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1. 质量: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

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性能、外观等方面。

2.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以顾客满意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

3. 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组织对质量的总体经营方向和目标的表述。

质量方针通过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政策,指导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决策和行动。

4.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指组织为实现质量方针所设定的具体、可衡量的目标。

质量目标应该具有可实现性,并与组织的质量方针相一致。

5. 过程:过程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实现特定的结果。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各种质量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来实现的。

6. 管理:管理是指对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管理活动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7. 非一致性:非一致性是指产品或服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

非一致性是质量问题的一种表现,可能导致产品或服务质量不可接受。

8.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指组织通过不断的努力,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提升。

持续改进包括预防性措施和纠正性措施。

9. 审核: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审核可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10. 文件控制:文件控制是指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文件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文件控制包括文档编制、文档审查、文档变更控制等方面。

11. 培训:培训是指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质量保证体系 基础和术语

质量保证体系 基础和术语

质量保证体系基础和术语
质量保证体系是企业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它包括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环节。

其中,质量方针是企业对质量的总体要求和承诺,质量目标是企业为了实现质量方针而制定的具体目标,质量策划是企业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和措施,质量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进行的监督和检查,质量保证是企业为了证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进行的验证和审核,质量改进是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进行的改进和创新。

在质量保证体系中,有一些基础和术语是需要了解的,比如:
- 质量: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 质量管理: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 质量控制: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 质量保证:指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所必须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 质量体系:指为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总之,质量保证体系是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全面质量、过程质量、设计质量

全面质量、过程质量、设计质量

全面质量、过程质量、设计质量全面质量监控--Total Quality Control什么是全面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

全面质量控制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

特别是日本,在60年代以后推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质量控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逐渐由早期的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控制)演化成为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其含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全面控制,即以优质为中心,实行全员工、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二是全面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对于质量的定义,国家标准中的定义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即“质量”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产品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二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第一层次反映了产品的客观标准。

第二层次反映了产品的内在要素。

只有内在要素达到要求,又为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才算得上质量好的产品。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已是一条不破的真理。

TQC即是一种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全面质量控制的发展1951年,费根堡提出了“全面品质管制”(TQC)的概念,将品保范围由制造扩大至从设计到销售的各机能中。

1955年,JUSE邀请朱兰教授到日本指导TQC,管理者这时开始参与品质改进工作,到了1960年,领班开始参与品质改进工作,到了1962年,基层工人参与品质改进,这就是品质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一、引言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部用来管理和控制质量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它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并达到预期质量水平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概念和常用术语。

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概念1.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产品或服务质量优劣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国家、行业或组织内部自行制定。

合理的质量标准应当考虑到客户需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

2.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组织制定的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质量水平。

它应当具体、可度量,并能够对整个组织的绩效进行有效评估和追踪。

3. 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指以过程为核心,对质量管理进行规范和控制。

它包括定义、制定、执行、监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过程,以确保组织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4. 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衡量组织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组织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并获得更多商机。

三、质量管理体系常用术语1. ISO 9001ISO 9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提供了一套通用且可持续的质量管理指南,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 PDCA循环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方法论,它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四个连续的环节。

通过循环的执行,组织可以不断改进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

3. 过程审查过程审查是对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查的活动。

它旨在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提高过程效率和质量水平。

4. 非符合品管控制非符合品管控制是指针对出现的非符合品(即与质量标准不符合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追踪、分析和纠正的过程。

它对组织的质量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5.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组织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如提高过程效率、优化资源分配和引入新技术等,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水平。

全面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全面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全面质量管理名词解释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全公司参与的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全员参与、不断改进和持续提高质量,以满足顾客的期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名词解释如下:1. 质量: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或超越顾客期望的程度。

质量不仅包括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还包括交付、服务和顾客关系等方面。

2.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意味着每个员工都负有质量责任,并积极参与到质量改进的过程中。

全员参与通过培训、激励和参与团队活动等方式实现。

3.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持续地寻找和解决问题,改进流程和方法,以提高质量和效率。

持续改进可以通过PDCA循环(Plan-Do-Check-Act)来实现。

4. 顾客导向:顾客导向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要求以顾客满意度为中心,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提供具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5. 零缺陷:零缺陷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之一,意味着追求零误差和零缺陷的产品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通过不断改进和预防措施来实现零缺陷。

6. 质量环境:质量环境是指组织中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对质量管理活动和过程的影响。

具有积极的、支持质量改进的质量环境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和推进。

7. 测量和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对质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了解当前状况,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常用的测量和分析工具有统计过程控制(SPC)、品质功能部署(QFD)和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等。

8. 品质循环:品质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强调顾客需求、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在产品和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实现质量管理。

9. 品质成本:品质成本是指为了满足质量要求而产生的各种成本,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

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减少品质成本和提高质量水平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质量管理三字真言

质量管理三字真言

1.质量管理“三部曲”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2.质量概念“三个阶段”
符合性质量的概念,适用性质量的概念,广义质量的概念
3.质量检验“三种形式”
查验原始质量凭证,实物检验,派员进厂(驻厂)验收
4.质量检验“三种时机”
进货或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或成品检验
5.质量检查“三种方式”
抽样检验,全数检验(百分之百检验或产品筛选),免检
6.质量检查“三个项目”
外观,尺寸,性能,
7.质量“双三检制”
自检,互检,专检。

首检,巡检,末检
8.首件“三检制”
工人自检,班组长复检,检验员检验
9.不合格品“三种缺陷”
严重缺陷(CR),主要缺陷(MA),次要缺陷(MI)
10.不合格品“三种处理方式”
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或降低,报废或拒收
11.质量“三不”
不接受不合格产品、不制造不合格产品、不移交不合格产品
12. 质量“三按”
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

13.质量“三员”
产品质量检验员,质量第一宣传员,生产技术辅导员。

14.质量“三满意”
服务的态度员工满意,检验过的产品下工序满意,出厂的产品客户满意。

15.质量事故“三分析”
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事故的危害性,分析应采取的措施。

16.质量事故“三不放过”
原因不明不放过,责任不清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质量工程师必备的质量术语

质量工程师必备的质量术语

质量工程师必备的质量术语作为一名质量工程师,理解和使用质量术语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质量术语,这些术语可以作为质量工程师的工具箱,帮助他们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期望。

1. 质量管理体系(QMS):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的方法,用于管理组织实现并始终保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过程和方法。

QMS通常基于ISO标准和其他质量框架。

2. 质量控制(QC):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它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所需标准和规范。

QC通常包括验证和检查过程,以确保制造流程中不出现过程中的误差和变异。

3. 质量保证(QA):质量保证是一个过程,它的目的是确保已实施的质量控制过程执行追踪、系统化以及实施的好坏。

QA可以帮助发现问题并防止这些问题再次发生。

4. 合规性:产品、服务或制造过程遵守适用的法律、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程度。

合规性是指组织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时遵循的规则。

5. 缺陷:产品或服务不符合客户要求或标准的错误或问题。

缺陷可能影响产品的功能或寿命。

6. 改进:改进是通过评估、识别和消除缺陷和系统性问题,达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升或性能提升的过程。

改进项目的目标是提高产品或服务。

7. 统计过程控制(SPC):SPC 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检测制造过程中任何变异源,并评估变异是否由特殊原因或常规原因。

SPC有助于质量工程师了解制造流程的性能并改进生产标准或流程。

8. 六西格玛(Six Sigma):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完全集中于改善流程,目的是将在一个指定的生产过程内的缺陷率降低到很低的变态水平。

9.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评估不符合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的成本。

质量成本通常包括内和外部成本,如重新制定产品或服务、客户投诉处理等。

10.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制造过程连续性的能力,即在相同时期内稳定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对于质量工程师来说,稳定制造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可以减少成本和提高质量。

11. 设计失误模式与效应分析(DPMEA):DPMEA 是一种故障诊断工具,用于评估制造过程或产品设计的系统漏洞,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质量管理基本术语

质量管理基本术语

质量管理基本术语GB/T6583-1994 ISO/8402-1994版共定义了67条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术语,分类如下:基本术语:13条与质量有关的术语:19条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术语:16条与工具和技术有关的术语:19条本章将叙述几个重要的术语一、产品(Product)二、过程(Process)三、程序(Procedure)四、质量(quality)五、质量方针(quality policy)六、质量体系(quality system)七、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八、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九、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十、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yement)十一、质量策划:(quality planning)十二、质量计划:(quality plan)一、产品Product1.定义:(ISO8402 1.4)活动或过程的结果注:(1).产品可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或它们组合。

(2).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是它们的组合。

(3).产品可以预期的(如提供给顾客)或非预期的(如污染或不愿有的结果)。

2. 要点:(1).产品的四种类型: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

(2).硬件:不连续具有特定形状的产品。

如:制造零件、元件、组件、装配产品、机械、建筑物。

(3).软件:通过支持媒体表达的信息所构成的一种智力全心创作。

如:信息、程序、规则、信息。

(4).流程性材料:将原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的产品。

如:液体、气体、线体。

(5).服务: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在接触时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如:旅游、交通、金融、医疗、教育、咨询、公共事业等。

(6).任何一个组织提供的产品,通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组成。

二、过程Process1.定义(ISO8402 1.2)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质量相关术语

质量相关术语

质量相关术语质量是一个关键的概念,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质量不仅仅是指产品或服务的好坏,还涵盖了许多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质量相关的术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监测和测量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定的标准和要求。

它包括了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一致的质量水平。

这包括了制定质量标准、培训员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活动。

质量改进是指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它包括了使用质量工具和技术,如流程改进、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等,来发现和消除潜在的质量问题。

关键质量特性是指对产品或服务最重要的特征或要求。

它们通常由客户或用户所确定,并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得到重点关注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而产生的成本。

它包括了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不同类型的成本。

通过控制和降低质量成本,组织可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零缺陷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达到没有任何缺陷或错误的目标。

零缺陷是许多组织追求的目标,通过使用质量工具和技术,如统计过程控制和六西格玛方法等,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和评价,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反馈,组织可以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和应用与质量相关的术语和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质量,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术语与定义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术语与定义

监管者、工会、合作伙伴以及可包 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
括竞争对手或相对立社会群体。
注:这是ISO/IEC导则 第一部分 ISO补充 规定的附件SL中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 中的通用术语及核心定义之一,最初的定 义已经通过增加示例被改写。
3.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需求 的增长,使得相关方的影响力在不 断增强。组织为了成功,应获取、 得到和保持所依赖的相关方的支持。
【3.3.6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3.3.4)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3.6.5) 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术语和定义-与组织有关
【3.3.7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3.3.4)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3.6.5)
【3.3.8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3.3.4)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 (3.6.5)的能力
可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 活动所影响,或自认为被决策或活
或自认为受到影响的相关方,要善 于识别。
动所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2.1)。 2.相关方相对于某一特定的组织指
的是与该组织有利益或利害关系的
示例:顾客(3.2.4)、所有者、组
一组群体,该群体中任意组织或个 人的利益均与该组织的业绩有关。
织(3.2.1)内的人员、供方、银行、同时,相关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
示例:产品(3.7.6)或服务(3.7.7)的制造商、批发商、零 售商或商贩。
术语和定义-与组织有关
【3.3.5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3.3.4)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3.7.2) 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3.4.1)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 目标。
注:编制质量计划(3.8.9)可以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
ISO9001:2015常用 的18个术语:

全面质量知识

全面质量知识

全面质量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全面质量知识这档子事儿。

咱先打个比方哈,质量就好比是咱过日子,得方方面面都照顾到。

你说要是家里乱糟糟的,东西质量也不行,那这日子过得能舒心吗?肯定不能呀!全面质量也是这个理儿。

想象一下,你去买个东西,结果没用几天就坏了,你气不气?肯定气呀!这就是质量没到位嘛。

那全面质量呢,就是从这个东西的设计开始,到生产过程,再到最后到你手里,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就说生产吧,工人师傅们要是不认真,那做出来的东西能好吗?就跟咱做事一样,得用心呀!要是都敷衍了事,那最后倒霉的不还是咱自己嘛。

再说说服务行业,那服务质量也得跟上啊。

你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爱答不理的,菜也不好吃,你下次还会去吗?肯定不会啦!所以说,不管是啥行业,质量都得重视起来。

咱平时生活中也得有全面质量的意识呀。

比如说学习,不能光追求成绩,还得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也是一种质量。

工作也是一样,不能光想着完成任务,得把工作做好做精,这才是高质量的工作。

还有啊,人际关系也有质量这一说呢。

和朋友相处,要是虚情假意的,那这关系能长久吗?肯定不能呀!得真心相待,这才是高质量的友谊。

质量这东西,可小可大。

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一个工程,都得重视质量。

要是都马马虎虎的,那社会还怎么进步呀?咱的生活还怎么能越来越好呀?
所以呀,大家都得把质量放在心上,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让我们一起追求全面质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质量!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真的很重要呀!大家都行动起来吧!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质量管理术语定义(精)

质量管理术语定义(精)

质量管理术语定义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 GB /T 6583— 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 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 GB /T 6583— 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 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 /T6583— 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 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质量术语不要查Baidu了,看这一篇够了

质量术语不要查Baidu了,看这一篇够了

质量术语不要查Baidu了,看这一篇够了在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质量类文件的时候,需要对其中的专用词汇、术语进行解释和定义。

我们往往会通过Baidu、百科、查字典等方式查询,但查询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有些专用词的定义并不准确。

本文整理了常见的的质量术语,堪比词典,便于大家查询和使用。

此外,还推荐大家多参考标准、手册中的术语解释,进行准确定义。

关于质量的术语质量 quality: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注:1. 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2. “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是指本来就有的,尤其指永久的特性。

要求 requirement: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注:1. “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的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2. 特定要求可使用限定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顾客要求。

3. 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

4. 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

等级 grade:对功能用途相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不同质量要求的分类或分级。

注:在确定质量要求时,等级通常是规定的。

顾客满意 customer satisfaction: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注:1. 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2. 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能力 competence: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注:1. 在本标准中,所定义的能力的概念是通用的。

在ISO其他的文件中,本词汇的使用可能更加具体。

2. 在GB/T 19000族标准中,术语能力(capability)特指组织、体系或过程的“能力”。

有关管理的术语体系(系统)system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管理体系 management system: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箱梁取证座谈全面质量管理

箱梁取证座谈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座谈内容1、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TQC)三全是什么:T:—全面,Q—质量,C—管理。

TQC 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运用的一整套质量管理采取的方法。

是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据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活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

“三全“是全面、全过程、全员参加的管理。

全面—不仅管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管工作质量、工序质量。

全过程—包括市场调查,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员参加—企业各部分,全体职工(人员)参加质量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以及基本方法是什么:基本观点:以预防为主,为用户服务,数据说话,全员参加,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基本方法:PDCA循环方法。

3、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如何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好的产品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形成的,与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它形成的过程中。

做到“防范于未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把影响产品质量和可能造成废品的因素控制起来。

在各工序的施工中严格按工艺规程施工,严格控制不让不合格流入下道工序,满足下道工序的要求,是“用户”满意。

4、PDCA循环个阶段是什么,常用的几种简单工具是什么:四个阶段:P—计划阶段 D—实施阶段 C—检查阶段A—处理阶段八个步骤:1、找出存在的问题 2、找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找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4、研究措施、提出对策5、根据制定的措施执行计划6、调查结果7、巩固措施,纳入标准化8、遗留问题进入下道工序。

常用的几种简单工具:两图两表、排列图、因果图、调查表、对策表。

5、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人、机、料、法、环6、什么叫三不放过:1、事故的原因没有找出来不放过2、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3、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7、质量管理的五大观点: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人必知的三个术语:全面质量、过程质量、设计质量全面质量监控Total Quality Control什么是全面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

全面质量控制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

特别是日本,在60年代以后推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质量控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逐渐由早期的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控制)演化成为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其含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全面控制,即以优质为中心,实行全员工、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二是全面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对于质量的定义,国家标准中的定义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即“质量”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产品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二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第一层次反映了产品的客观标准。

第二层次反映了产品的内在要素。

只有内在要素达到要求,又为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才算得上质量好的产品。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已是一条不破的真理。

TQC即是一种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全面质量控制的发展1951年,费根堡提出了“全面品质管制”(TQC)的概念,将品保范围由制造扩大至从设计到销售的各机能中。

1955年,JUSE邀请朱兰教授到日本指导TQC,管理者这时开始参与品质改进工作,到了1960年,领班开始参与品质改进工作,到了1962年,基层工人参与品质改进,这就是品质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到了1965年,公司员工都开始投入到品质改善中,这实际是对TQC 的一种延续,但日本人为将其对外称全公司品质管制(Company Wide Quality Control,CWQC)。

CWQC在推动中有个特点,就是垂直组织的指导与横向机能组织的协力相结合,一般以垂直组织运作,同时横向以机能委员会组织来推动,来打破本位思想和协调工作。

CWQC是一个完整的品管体系,它在原先TQC基础上又糅合了自己的“工人参加管理”、“三检制”、“三结合”、“合理化建议活动”等思想和经验使之完善。

最终CWQC包括经营者的方针管理在内,品管圈也是其中一环,CWQC有效地提升了日本式的品质管理模式。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造业受到日本的冲击,为了改变颓势,提升企业竞争力,美国向日本学习CWQC做法。

1980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推出了一个专辑《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掀起了学习与反思的高潮。

1985年美国海空系统指挥部(Navy Air Systems Command)首创了TQM(Total Qualitv Management)一词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响应,政府、企业界、教育界全面推行TQM,在这过程中,渐渐地TQM与量化质量成本、TQC、可靠性工程和零缺陷等方法融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TQM体系。

这使得美国在品质竞争方面获得优势,并对日本经济有所反扑。

全面质量控制(QTC)的具体措施TQC的具体实施归纳起来为:1、四个阶段:计划(Plan),实行(Do),检察(Check)和处理(Action)。

即首先制定工作计划,然后实施,并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这四个阶段有先后、有联系、头尾相接,每执行一次为一个循环,称为PDCA循环,每个循环相对上一循环都有一个提高。

2、八个步骤:找问题、找出影响因素、明确重要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执行措施、检查执行情况、对执行好的措施使其标准化、对遗留的问题进行处理。

3、十四种工具:在计划的执行和检查阶段,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了十四种工具(方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分析图法、检查图法、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和矢线图法。

其中前7种为传统的方法,后7种为后期产生的,又叫新7种工具。

过程质量审核什么是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实质上就是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来评定过程能力与指定需求的一致性。

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

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99.73%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

过程能力分析的运行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实质上就是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来评定过程能力与指定需求的一致性。

之所以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过程度量所能够提供的基线在数量上的受控性;其次,由于我们的度量计划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对过程度量基线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改动以反映过程能力的改进情况。

根据过程能力的数量指标,我们可以相应地放宽或缩小基线的控制条件。

工序过程能力指该工序过程在5M1E正常的状态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实际加工能力。

过程能力取决于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技术条件。

过程能力指数用Cp、Cpk表示。

设计质量控制什么是设计质量控制设计控制是以保证设计的结果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为目的,对设计的整个技术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决策和修正的管理行为。

《CIMS环境下产品质量系统工程》中指出质量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使产品的质量特征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还指出产品规划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的需求分析以及功能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性能指标的制定、保证和控制。

另外,ISO9000标准对质量控制下了一个很简明的定义[2]: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设计质量控制应贯穿于设计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设计质量控制的对象是设计过程。

设计质量控制的对象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质量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产品质量,其二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其中产品质量是核心,工作质量是设计质量的保障。

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是要通过提高这两方面的质量达到最终提高设计质量的综合目的。

其中在产品质量这个方面中,除了要考虑客户方面的“适用性”要求,还要充分考虑生产制造方面的可行性,如产品结构的工艺,标准化水平,生产效率等因素。

上一节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其中“环”的因素在现代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了,因此设计质量控制要控制的对象就主要是人、机、料、法四个方面,将其总结如下:①设计人员为设计人员分配设计任务、督促设计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促进设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②设计过程设计流程的控制和设计过程的管理,要控制好设计过程以保证产品质量。

③设计信息设计信息是指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件信息,分为两大类,文本文档和数据文件。

文本文档包括:设计任务书、合同文本、技术协议、开发计划、质量计划、评审记录等;数据文件包括:效果图、图片、三维数据等。

④设计方法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有效设计方法。

设计质量控制的内容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质量职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二是要满足后续生产加工要求。

根据这两方面的质量职能,以及ISO9000 体系标准的要求,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进行市场研究,确定产品质量要求;②注重设计决策,选择合理的开发设计方式,也即建立科学合理的设计开发流程,选择先进的设计工具和质量设计技术;③严格遵循产品开发设计的一般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设计阶段的任务和职责;④做好设计质量策划工作;⑤在设计过程中,辅以进行设计分析;⑥注重设计评审,通过早期报警克服设计缺陷;⑦组织好产品的试制、试验、鉴定工作,以进行可靠的设计验证和确认。

⑧注重设计质量的持续改进,将质量问题记录并做统计分析,促进设计的改进。

设计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1、设计质量控制研究的发展趋势“零缺陷”设计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依据质量大师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理论,以及对质量设计技术、质量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的继续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6σ设计和6σ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将零缺陷质量与设计开发过程结合起来,提出零缺陷的产品设计开发战略,并将之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力求做到在设计阶段就能识别缺陷的模式,并将设计防错装置作为预防缺陷产生的一项首选措施,实现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零缺陷管理,从而保证设计过程和设计质量的零缺陷。

“零缺陷的设计质量控制”应该是设计质量控制发展的重要趋势。

2、设计质量控制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有关质量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很少专门针对设计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因此,今后设计质量控制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将是如何开发一套有效的信息系统,将先进的、可行的设计质量控制理论和设计质量控制系统实现联系起来,以对设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设计质量。

3、设计质量控制系统的通用化设计在开发设计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同时,注重系统的通用化设计,专用化应用。

也就是开发的系统可以适合于任何企业的应用,企业在应用时只需要定义自己的设计流程即可。

通用化系统的开发既可以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又降低了专门开发的成本,更便于推广和使用。

4、与质量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应用到的质量信息系统越来越多。

由于每个系统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过多的信息不便于企业做出有效的决策。

因此,企业必然会提出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设计质量控制系统与各质量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也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设计质量评审什么是设计质量评审设计质量评审是运用早期预警、预防风险的原理,把各方面的经验集中运用于设计开发,为设计决策提供咨询,从而达到发现和弥补设计开发缺陷、确保产品的使用性和经济性的目的。

程序质量评审通常它是从开发者的角度进行评审,直接与开发技术有关。

它是着眼于软件本身的结构、与运行环境的接口、变更带来的影响而进行的评审活动。

设计质量评审的评审内容设计质量评审的对象是在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数据需求规格说明,在软件概要设计阶段产生的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等。

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审:(1)评价软件的规格说明是否合乎用户的要求,即总体设计思想和设计方针是否正确,需求规格说明是否得到了用户或单位上级机关的批准;需求规格说明与软件的概要设计规格说明是否一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