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闻问切

合集下载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主要靠四诊,望、闻、问、切。

望诊主要是看面相形体,闻诊主要是听呼吸和讲话的声音,嗅身体的气味,问诊主要是询问病史及近期的各种症状,切诊即是切脉需要病人不吃早饭,静坐半个时辰(60分钟)方能准确,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难以做到,所以中医加强了其它三诊。

通过望诊辨阴阳,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从形体上看,往往是阳虚偏瘦,阴虚型胖;一般认为胖瘦的标准;胖不露肉,瘦不露骨即;胖不长赘肉,瘦不皮包骨。

胖:分肿胖、虚胖、实胖。

瘦:分寒瘦、肌瘦、气虚瘦。

二从面色、双目、双耳、舌象、嘴唇上看。

三从神情上看,往往是阳虚气短、懒语、抑郁不欢;阴虚燥热不安;四从寒热上看:阳虚者怕冷,阴虚者怕热,阳虚者出凉汗,阴虚者出热汗。

中医四诊<望.问.闻.切>望:察言观色问:问诊闻:味道切:从相面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工作状况.善良与厉害.五脏六俯:肺脏----------大肠脾脏----------胃肝脏----------胆心脏----------小肠肾脏----------膀胱心包----------三焦五脏不好时出现在面部的位置:肺脏---大肠:脸色发白,易长青春痘,肺阴虚内热,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易生牛皮癣,大便干燥,咳嗽,喘气的现象,出现在左面是肺,右面是肝脏.忌吃:辛辣的东西.肝脏----胆:将看眼睛部位,黑眼圈,肿眼泡,眼部下陷,眼睛出现红血丝,面色发青.眼袋:肝气郁结,或脾气不好,月经不调,心烦易怒,严重的胃也感到不舒服.眼窝下陷:视力不好,或肝气不足,肝阴虚,白内障,四肢软弱无力,缺钙.黑眼圈:肝肾亏损,肝脏待休时如不休息将会出现此种现象.脾脏----胃:面色发黄,年轻人易走向极端,过胖或过瘦,口唇部位,舌质发白不发红润,舌质比正常人胖大,呈齿痕状,消化功能不好,胃痛.肾----膀胱:头发,耳朵,牙齿,掉头发,头发发杈,牙齿松动吃东西易发酸,耳朵瘦小,耳垂很薄,中年过后易长斑,肾阳虚,怕冷,肾阴虚怕热,吃六味地黄丸.怕冷属肾阳虚吃:八味地黄丸,汇仁肾宝,多发与中年妇女,雀斑肾阳虚,黄褐斑时肾阴虚,小便频繁,肾气不足,肾阳虚易子宫肌瘤,乳房肿瘤,卵巢肿瘤的状况,小孩尿床,成年人小便频繁,肾虚的人发育迟缓,肾不好,头脑不灵活记忆力减退,肾功能不好,出现面部暗淡无光心脏---小肠:心主血,主情绪,血不通发紫,淤血在里面的反应,心脏病,两腮发红,没有斗志,面色发白,心慌,头痛,舌尖发紫,红色淤血陈积,锯点状,舌质发苍白,即贫血,气血不足,舌尖发红,内火过重,舌尖发暗,赶快治疗,中风症状,舌质舌尖,面颊,颜色.木--------肝胆生火.心---------肠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肠金生火肾--------膀胱水生火歌词总结:肝阳抗易发火:吃药:逍遥丸,疏肝理气丸。

九种中医体质的望闻问切

九种中医体质的望闻问切

平和质:望---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闻---中气足
问---胃口好,睡眠佳,二便调
切---舌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气虚质:望---疲倦,无神
闻---声音低微
问---乏力,易出汗,气短
切---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阳虚质:望---面色恍白,畏寒怕冷
闻---声音低微
问---喜食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切---舌淡胖嫩,脉沉迟
阴虚质:望---形体消瘦,面色潮红
闻---有口气
问---喜冷饮,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切---舌红少苔,脉细数
湿热质:望---面垢油光
闻---口有异味,体味大
问---胃口差,口苦,大便黏腻不爽,小便短赤
切---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痰湿质:望---形体肥胖,
闻---汗味大
问---胸闷,痰多
切---舌苔白腻,脉滑
气郁质:望---形体消瘦,情绪低沉
闻---声音轻浅
问---焦虑不安,胃口差,失眠
切---舌红,苔薄白,脉弦
血瘀质:望---面色晦暗
闻---中气足
问---胸闷胸痛
切---舌质暗,脉涩
特禀质:望---面色红润
闻---声音轻浅
问---打喷嚏,流涕或皮肤瘙痒
切---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望闻问切

中医:望闻问切

中医:望闻问切
首先,中医治疗主要是以望闻问切法来看诊的。

中医中的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

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主要是通过舌苔、脉象、症候进行辨证分析后将中草药的性味、归经,以君、臣、佐、使进行配伍组方,注重调理患者脏腑阴阳的平衡,从患者的体质入手,进行整体调理。

通过一些药材来温养脾胃,调节脾胃运化,养血化瘀,打通淤堵经络,滋养五脏,温补五阳,恢复五脏阴阳平衡。

其次,中医也通过包括针刺法、艾灸法、拔罐法、推拿及按摩法针刺、针灸理疗的方法来疏通人体血脉经络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意思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意思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意思中医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其中,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眼底等反映病情的方法;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呼吸、声音、咳嗽等反映病情的方法;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反映病情的方法;切诊是通过切指脉、按腹部等方法反映病情的方法。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眼底等反映病情。

面色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反映,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面色,如面色红润、面色苍白、面色黄瘦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舌苔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舌苔,如舌苔白、舌苔黄等,从而判断病人的脾胃运行情况。

脉象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脉象,如脉象弦、脉象细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眼底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中医望诊时会观察病人的眼底,如眼底出血、眼底黄斑变性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闻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听病人的呼吸、声音、咳嗽等反映病情。

中医闻诊时会听病人的呼吸,如呼吸急促、呼吸浅慢等,从而判断病人的肺部情况。

中医闻诊时还会听病人的声音,如声音嘶哑、声音沉重等,从而判断病人的声音情况。

中医闻诊时还会听病人的咳嗽,如咳嗽干燥、咳嗽有痰等,从而判断病人的肺部情况。

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反映病情。

中医问诊时会询问病人的病史,如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从而了解病人的病情。

中医问诊时还会询问病人的症状,如头痛、发热、咳嗽等,从而了解病人的病情。

中医问诊时还会询问病人的体征,如腹部肿块、胸痛等,从而了解病人的病情。

切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切指脉、按腹部等方法反映病情。

中医切诊时会切指脉,从而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

中医切诊时还会按腹部,从而判断病人的脾胃运行情况。

综上所述,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是中医治疗的基础。

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病人的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内容

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内容

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内容
中医诊病方法是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内容,称为四诊。

望诊,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

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

有神为眼睛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流畅,反应灵敏;无神为目光晦暗,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语无伦次。

局部的望诊,主要是望舌,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望舌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闻诊,闻就是用耳朵听,用鼻子闻。

听包括讲话声、咳嗽声、呼吸声、呃逆声。

凡气粗声高、重浊的都为寒症;气微声低的都为虚症。

闻就是闻气味,包括口腔气味和各种分泌物的气味。

凡是恶臭味重的,属热症。

有腥味或气味不重的属虚症。

问诊,看病时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

流传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均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必问经带。

切诊,切诊就是切脉、候脉。

切脉部位多在寸口,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脉,因五脏六腑的脉都会合於此脉,所以从這里可以了解到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

一般常见的脉有浮脉、数脉、滑脉、弦脉。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一个了解情况,收集材料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选出正确的治疗方法。

所以四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与中医知识有关的中国成语----望闻问切

与中医知识有关的中国成语----望闻问切

中医知识中国成语与中医知识有关的中国成语----望闻问切中国的成语“望闻问切”,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中医诊病必经的步骤,也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指观察气色,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指听声息,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指询问症状,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指摸脉象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望闻问切合称四诊。

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

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

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

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中医经验认为五脏开窍於五官,五官内应於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

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中医经验,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因为舌象能比较准确及时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

熟练运用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所以中医说“望而知之谓之神”。

根据中医的“全息理论”,脸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表现与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通过望五官而知五脏。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中医-望闻问切

中医-望闻问切


断出有关病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
2.望姿态
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被,是恶热 ,为表热或里热证;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
为阳证;怕见人而喜温,多为阴证。
• 从坐卧姿态也可推断人体阴阳消长和正邪盛
衰的情况。如卧而蜷曲,喜向里,多为阳虚
寒证;卧而袒露,喜向外,多为阳盛热证;
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
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

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 较重,预后不好。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
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
声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
晦暗,突然颧[quán]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
•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 基础上写成《十问歌》,清代陈修园又将 其略作修改补充为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精选2021版课件
14
华佗精心问“病”情
• 有一次,一位病人请华佗看病。
华佗问病人身体各部位最近有什么
异常,病人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悲
伤的样子,对华佗说:“十几天前
,我感觉腹中刺痛,最近几天,眉
毛头发几乎掉光了。大夫,您看我
这是什么病?”华伦仔细检查了病
人腹部,说:“你这是脾腐烂了一
半,必须动手术切除。”于是让病
人服用“麻沸散”,然后进行开腹
• 扁鹊将中医诊断方法 概括为: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 、问以言审、切以指参的望闻问切--- 四诊法, 并 认为“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身体特征、舌苔等多个方面,以及倾听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描绘,再通过对患者脉搏的摸诊、腹部的触诊等检查手法,综合分析得出中医诊断,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望闻问切是四诊相互支撑、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中,“望”指通过观察患者面色、形态、舌苔等外部特征来判断病情;“闻”指通过嗅闻患者体味、呼出的气味等来判断病情;“问”指医师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切”指通过摸诊、触诊等手法来判断患者的脉搏和腹部情况。

在中医诊断学中,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色、舌苔、唇色等外貌特征,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的表现;面部黄色可能是脾胃功能不良、湿热内蕴的表现。

舌苔也是诊断中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不同颜色、形态的舌苔在中医中代表着不同的脏腑状况和病理变化。

闻诊主要是通过医师嗅闻患者身体或排泄物的气味来诊断病情。

中医认为,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气味表现。

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呼出气味带有水果香味的现象;黄疸患者可能有口腔异味等等。

通过闻诊,医师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理变化和病因。

问诊是医师与患者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病症描述、既往病史等,医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这对于中医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因分析,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医师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病因病机。

切诊是中医诊断学中非常独特的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来判断患者脉搏和腹部情况。

中医对脉搏的判断非常重视,通过判断脉搏的弦浮、滑数等特点,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运行状况、脏腑功能等。

触诊腹部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状况、脾胃功能等。

例如,中医认为,腹部胀满可能是脾胃气虚的表现;腹部疼痛可能与肝胆功能有关。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中医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从而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

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和它的内在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诊,就是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态的变化。

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认识到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内在脏腑有密切关系。

如果五脏六腑产生了病变,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因此,通过望诊可以了解机体内部的病变。

医生一开始接触病人,看到病人的病情虽然重,但是如果病人精神很好,说明病人正气还旺盛,治疗起来效果必然较好;相反,病情看来不太重,但是精神已经萎靡不振,这就说明正气已经衰退,治疗效果可能就不如前者好。

面部的不同色泽可以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

青、红、黄、白、黑五色,相应地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

如出现脸色发青,可能是肝脏的病变;脸色发黄,可能是脾胃的病变。

从人的形态,也可以看出病情变化。

肥胖的人,容易出现阳气不足和"痰湿"停留的症状;消瘦的人,容易出现阴血不足和阳盛火旺的症状。

中医望诊中最有特色的是"舌诊","舌诊"包括看舌质和舌苔。

舌质,指的是舌的本体;而舌苔是舌质表面覆盖着的苔垢。

看舌质可以了解正气的盛衰,看舌苔可以知道邪气的深浅;正常人舌面上有一层薄白的苔,叫舌苔。

如果外来的邪气侵入人体,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苔就要变厚。

舌面光滑如镜,那是因为正气太虚的缘故。

舌苔之所以能反映疾病,是因为它通过"胃气"与五脏六腑发生密切的关系,"胃气"就是脾胃的功能状态,它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对于其他各脏的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医对舌象的观察,包括观察舌质的颜色、舌苔的颜色和厚薄,以及舌体的形态等。

中医精髓望闻问切

中医精髓望闻问切

中医精髓望闻问切【名称】望闻问切【拼音】wàng wén w èn qiē(现代汉语词典注音为4声)【出处】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事例】~是中医必经的步骤。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叫做四诊。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中医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

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

编辑本段望诊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

注: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

解释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问题,舌头有问题就是心脏不好,口腔问题就是脾不好,鼻子的问题就是肺不好,耳朵有问题就是肾不好。

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技术

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技术

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技术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拥有独特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这些关键技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技术,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辨证施治、四诊合一以及针灸疗法。

一、望、闻、问、切四诊法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是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症状、皮肤颜色、舌苔等,以了解病情。

闻诊指医生通过听诊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腹部声音等,从中推断病情。

问诊是医生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等。

切诊则是指医生通过按摩患者的脉搏来获得病情信息。

望、闻、问、切四诊法相互补充,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的病情了解,对于中医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

二、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

辨证是指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分析整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等信息,确定病症的发生机理和特点。

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结果,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手段,调节患者体内的阴阳、气血等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在辨证施治中,中医医生需要熟悉各种病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以便为患者提供针对病症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感冒患者,中医会辨别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针对不同的病情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或针灸。

三、四诊合一四诊合一是中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四诊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手段,通过综合运用这四种手段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四诊合一要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验证,以确保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因和病情。

四、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针灸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如疼痛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针灸需要医生精准地刺入特定的穴位,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法的选择和操作。

针灸疗法的疗效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因此医生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提高自己的针灸技术水平。

中医望闻问切

中医望闻问切

摸包块:首先触摸包块的部位、深浅,了解其解剖层次;其次摸包块的硬度、大小、 形态、边界是否清楚,推之是否有移动等,以了解包块的性质,损伤程度,若包块坚 硬,能随肢体活动者,多为骨端,若质软,可随肌肉收缩移动者,多为断裂肌肉的断 端。若伤后数日包块较硬,位置深,多为深部的血肿机化物,若新伤,则肿块较软, 按之波动感,则为局部血肿。 摸畸形:在肌肉丰厚部位畸形不明显,可摸而得知。如骨折断裂发生分离移位,可 摸得折端间凹陷,关节脱位可扪及脱位之关节头,肘关节脱位可扪及肘后三角改变等。 摸皮温:新鲜骨折局部皮湿稍高。若骨折处灼热,伴红肿,可疑有感染,若伤肢肿 硬发凉,远端苍白或紫红,应考虑血管损伤,须防肢体发生坏疽。
伤后有无肢体功能障碍,如有须问是 伤治立即发生,还是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
问治疗经过
问损伤后在何处经何人等经过何种方法治疗。如开放性骨折,问伤口处理情况, 如何诊治等。目前病情如何,是加重还是减轻。
Pulse-taking and Palpation
切诊
脉诊
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关前为寸 关后为尺
摸诊 了解外力作用引起肢体损伤的部位、习惯拟制、程度、深浅等。
捏摸法:用拇、食和中指,先轻捏摸软组织,使笔耕内人逐渐适应,然后再适当用 力,捏摸筋骨部分,先从这离骨折开始,逐渐摸向骨折部位。 挤压法:在疑有骨折时,医者用两手掌在骨折处或骨折相应部位,作前后或左右相 对挤压,如有骨折可发生锐痛或疼痛加剧,如肋骨骨折。 摸压痛点:即摸痛点和压痛部位,根据压痛部位,范围和性质,判断损伤的组织。
问全身
问伤势:问受伤过程曾经有无昏迷、昏迷长短,醒后是否再昏迷,有无恶心、呕吐、咯 血等。 问寒热:畏寒者为气虚,气血不足,阳气不足,损伤初期发热,多属血瘀化热;孙撒谎 能够中期发热,为有邪毒感染。 问汗:自汗者为气虚,常见于损伤初期或术后,盗汗者多为阴虚内热,见于肺TB、骨 TB等。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望闻问切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望闻问切

2024/4/2
1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中医诊病方法是望、闻、问、 切四个方面的内容, 称为四诊。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 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诊, 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首先要看病
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 神志清楚, 语言流畅, 反应灵 敏;无神为目光晦暗, 表情呆滞, 反应迟钝, 语无伦次。局部的 望诊, 主要是望舌, 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 望舌包括望 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2024/4/2
8
望诊的内容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方法。
①望形体。
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 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阳 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平衡。同时,形体胖 瘦还可体现病邪性质,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躯干肢体的 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诊断意义,如鸡胸、龟背,多属先天禀 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由肾精气亏损或脾胃虚弱所致;胸如桶状, 多为伏饮积痰,而致咳喘顽症;单腹肿大四肢瘦,为鼓胀。
2024/4/2
3
什么是望诊
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
诊断学名词,系四诊之一。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观察,包括病人的神色、体型、
皮肤颜色、大便、小便、痰等。特别要仔细观察舌和尿的变化,舌诊主要是看舌
质和舌苔。例如,龙病的病人,舌质红,舌苔干而粗糙;赤已病的病人舌苔黄而厚;
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 脉(五体)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
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 耳为肾之窍。

中医四诊法之望诊

中医四诊法之望诊

中医四诊法之望诊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切4种中医诊病手段。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例如,可以通过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可以通过闻口腔中异常的味道来判断身体状况。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问诊的内容主要有问寒热、汗、睡眠、大便;以及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和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五脏五色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一下“望诊”。

《难经·六十一难》中说:“望而知之谓之神”,清代名医林之翰在《四诊抉微》中说:“四诊为岐黄之首务,而望尤为切紧”,可见望诊在临床中的重要性[1]。

望诊的重点是查看面部、眼睛,五色沉浮、聚散、泽枯、明暗等变化,认为五色能反映五脏的病变。

鼻、目、口唇、舌、耳分别是肺、肝、脾、心、肾之表现,通过观察鼻、目、口唇、舌、耳的形态和色泽可以分别诊断五脏功能。

从五官的色泽形态不仅可以判断病位所在,而且能够推测病邪盛衰和脏腑虚实。

《望诊遵经·四时望法相参》曰:“凡观五色之殊,当审四时之变”,不同季节所主颜色各不同。

春肝木旺,其色当青,青属于少阳;夏心火旺,其色当赤,赤属于太阳;长夏脾土旺,其色当黄,黄属于中央;秋肺金旺,其色当白,白属少阴;冬肾水旺,其色当黑,黑属于太阴。

“凡此四时之色,得其平则不病”,如果在当季出现所主的颜色则不生病,“当其时而见其色者”是健康的情况;“外感阴病见阳色者”易治,“阳病见阴色者”难疗;“内伤阳病见阴色者”易治,“阴病见阳色者”难疗。

说明随着季节变化,则肤色也会有所不同。

《望诊遵经·昼夜阴睛相参》亦提到人的肤色会随着昼夜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中医诊病四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四法-望闻问切
49
2.食欲及食量︰了解脾胃功能 食少纳呆→脾胃气虚,内伤食滞,湿邪困脾 消谷善饥易饥饿→胃火盛 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胃病,胃液少。 久病重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思饮食,多
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回光返照。
50
3.口味; 口苦→肝胆湿热 胃火 口甜→脾胃湿热 口淡→脾胃虚寒 口臭→胃火炽盛 口有尿味→尿毒症
53
1.大便 便秘︰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
实 便秘

实热︰腹胀痛,拒按, 实寒︰腹痛拒按,苔白身冷 气虚、津亏、见于久病老人、孕妇、产妇
54
❖泄泻︰大便稀软不成形,或是水样,便次增多,。 ❖溏泄︰大便稀软不成形,如鸭屎→脾失健运 ❖五更泄︰腹痛泄泻必在黎明,泄后则安→命门火衰 ❖温热泄泻︰暴发泄泻,泻黄色稀臭稀水样便。 ❖寒湿泄泻︰泻如稀水、色淡黄而带腥臭。 ❖大便脓血︰下利赤白→痢疾 ❖腹痛泄泻与情况有关,每当情志因郁怒而不舒则腹痛泄
11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阳气充足,气血上荣,所以面色红润,故气血
不荣则出现白色。 阳气虚衰,气血营运无力 寒凝经脉,气血不畅 失血耗气,气血不充盈血脉 面色白而浮肿→阳虚 面色淡而消瘦→营血亏虚 面色无华而略带黄色→气血俱虚 暴病面色苍白→阳气暴脱 里寒症、腹痛剧烈→面色苍白
12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及惊风 青为气血不通,经脉阻滞所致 寒则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气滞则血瘀 小孩鼻柱、眉间、口唇四周青紫→惊风
15
(三)望形态
指观察患者的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状态进行诊断的 一种方法。 1.形体︰一般来说,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强壮
,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外形也衰弱。 体胖─痰湿之体;干瘦─虚火之体。 2.形态︰病患的动静姿态和体位与疾病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

中医的望、闻、问、切

中医的望、闻、问、切

中医的望、闻、问、切肝开窍于目,肝胆不好的人,眼睛发干,发涩,无光泽,许多人甚至“猛眨”眼睛。

其华在爪(指甲),也就是表现在指甲上,肝胆好,免疫系统好,通常指甲会比较光滑,有光泽,坚硬,否则是灰指甲,易断,或有真菌感染。

还有肝是主筋(肌键)的,手背上的青筋暴露,代表肝胆不好,情绪上来看是易发怒的。

有些人情绪说来就来,没说两句就拍桌子瞪眼的,通常是因为肝火太旺了,肝不好的人口味爱吃酸的,脸色发青的,暗无光泽。

心脏(小肠):舌为心之苗。

舌是心脏的表现,怎样通过舌来看,心脏好不好呢?如果舌头比较淡、白的话,是代表心血不足,供血不太好。

如果心血瘀阻,舌头是暗紫色的。

有人舌头溃烂是心火旺的表现。

其华在脸,心脏正常的人脸色是白里透红的。

有的人的脸惨白、淡而无光的是因心脏供血不足。

脸呈暗紫色的,是心火太旺,有瘀阻的地方。

情绪上是喜的,经常微笑,没人也笑,这是心脏不太好的一种表现。

口感是爱吃苦的,苦瓜、杏仁、西柚汁等。

脸色发红(紫红色),特别是一些红光满面肥胖者,通常都有心血管方面的阻碍。

脾(胃):开窍于口、唇,其华在肌肉。

脾胃好的人嘴唇是淡红色,有光泽的,不好的呢是淡、白、萎黄,这种颜色让我们来判断脾胃好不好。

胃不好的人容易有口气,特别是胃炎或溃疡的人。

脾是负责四肢的,脾胃好,肌肉是轻健有力。

否则,肌肉松驰、无力。

情绪上是爱思的。

总是皱着眉毛,好像比总理还操心,一点小事都想不开,这是脾胃不好而造成的。

另外,口味是爱吃甜的(比一般人吃的甜度要高),脸色发黄。

是病态的蜡黄,无透明度、无光泽的黄色。

肺是开窍于鼻。

鼻是用来呼吸的,吸入新鲜空气,排出废气。

鼻不好的人,会影响体内正常的循环,会引发肺的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也会诱发鼻腔的炎症。

其华在皮毛,肺是给皮毛供应营养的,肺不好,皮毛就枯槁,不光滑,粗糙,汗毛生长方向杂乱,脸上的毛孔粗大。

情绪是悲忧的。

无事忧愁、爱哭。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就是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她有严重的肺结核,她的眼泪是从春流到秋、又从秋流到冬……口味爱吃辛(辣)的东西,脸色是发白的,脸无血色,象一张白纸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四肢触诊:应注意检查四肢的瘫痪或强直。

胸部触诊:诊虚里,可辨疾病的轻重
腹部触诊: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积聚的性质。

按俞穴:脏腑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在经络俞穴上进行触诊,发现结节、条索

状物、痛点或反应过敏点,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脉诊,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

闻诊,是用听觉和嗅觉对病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气味进行诊察以推断疾病。内容包括:
听声音,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可辨正气盛衰。包括:

听语声。语声高亢宏亮而多言,属实证、热证;语声轻微低哑而少言,属虚证、寒证。

呼吸声。呼吸有力,声粗浊,属实热证;呼吸无力,声低微,属虚寒证。

咳嗽声。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属虚证。

结脉、代脉。一般都为相兼脉。

呕吐声。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声高有力,为实热证。

呃逆声。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多属虚寒。

嗳气声。口气臭秽属胃热,或口腔不洁;口气酸臭,是内有宿食。
嗅气味,气味分为病体气味和病室气味,嗅气味以辨邪气性质为主。包括:

嗅口中气味。口臭是胃热,或有龋齿,咽喉、口腔溃疡,口腔不洁等。口气酸臭,多

问耳目。询问听觉与视觉的改变, 暴聋多为肝胆实火;久聋多为肾虚。耳鸣伴头晕腰酸者为肾

虚;耳鸣伴口苦胁痛为肝胆火旺。视力模糊,夜盲,为肝虚;目赤肿痛为肝火。

问饮食。注意询问是否口渴,饮水多少,食欲食量,喜冷喜热,以及口中异常味觉及气味等。

问睡眠。询问睡眠多少,深浅及伴见症状,如心悸、多梦、耳鸣、潮热等症。

望头面颈项:观察头面颈项的变化,可了解脏腑气血盛衰。

望五官:五官与五脏气血盛衰有关,望五官神色形态变化,可直接诊察脏腑病变。

望前后阴:观察病人前阴、后阴形态和颜色变化。

望皮肤: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可了解病邪性质与脏腑气血盛衰状况。

望脉络:通过两手鱼际、食指、指甲络脉的形色变化诊察疾病。

望排出物:包括望呕吐物、痰、涎、涕、唾、二便、经带、脓液等的形、色、质、量。

滞的一种方法。

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
平,以使血流通顺。

寸口脉分候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左尺候肾与小腹;右尺候肾与

大腹。

区分异常脉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洪脉、细脉、促脉、

问二便。了解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数,排便、排尿感觉等。

问月经。妇女就诊必须问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

行经时有无腰腹疼痛或其它症状。

问小儿。病史依靠询问家属及陪带人员,除一般内容外,还应询问出生前后,生长和发育状况,

父母、兄妹等健康情况,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等。

问家族史,既往史,与现病有关的其它病症及其治疗经过或手术情况。

切诊,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内容包括:

按诊,是医生对病人肌肤、四肢、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

肿胀、包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柜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中医望闻问切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内容包括:

望神:以目光、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识活动为重点,是判断临床预后、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

望面色:以面部颜色光泽变化为主要内容,可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变化和病邪所在的部位。

望形态:主要观察病人的形体强弱胖瘦,躯Leabharlann 肢体外形,动静姿态,行为动作。
因宿食不化。口气腥臭、咳吐脓血是肺痈。

嗅排泄物气味。痰、涕、大小便、月经、白带等气味酸腐秽臭,大多为实热或湿热;气

味微有腥臭,多属虚寒或寒湿。

嗅病室气味。是由病体及其排泄物气味散发的,如瘟疫病人的病室充满霉腐臭气;疮

疡溃烂,室内有腐烂的恶臭味;若室内有血腥气味,多为失血证;尿臊味,多见于水

肿晚期患者。

问诊,是医生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与疾病有关情况来诊察疾病,是医生认识疾病的重要方法。内容包括:

问寒热。注意有无恶寒、发热、时间、发作特点和恶寒发热的关系及轻重。

问汗。注意有汗、无汗、出汗时间,发汗部位,出汗多少及特点。

问疼痛。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与程度,不同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反应不同脏器的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