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老子《道德经》中的“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合集下载

古诗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赏析

古诗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赏析

古诗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赏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先秦:老子dào shēng yī,yī shēng èr,èr shēng sān,sān shēng wàn w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仄平仄仄平仄仄平通通平仄仄◆物【入声五物】今:仄平通通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物【十四姑,u】出自:先秦.老子《道德经》【释义】不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

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

【注释】道《说文》:所行道也。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

《诗·小雅》:周道如砥。

《前汉·董仲舒传》: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

又《广韵》:理也。

众妙皆道也。

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

《易·系辞》:一隂一阳之谓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书·大禹谟》:道心惟微。

生〔古文〕《唐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甥。

《说文》进也。

《玉篇》起也。

《庄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

《注》生,起也。

又《玉篇》产也。

《博雅》人十月而生。

《谷梁传·庄二年》独隂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又出也。

《易·观卦》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注》生,犹动出也。

又养也。

《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驭其福。

《注》生,犹养也。

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

《左传·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训。

物《唐韵》文弗切。

《集韵》《韵会》《正韵》文拂切,竝(并)音勿。

《说文》:万物也。

牛为大物。

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勿声。

《玉篇》:凡生天地之闲,皆谓物也。

《易·乾卦》:品物流形。

又《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周礼·天官·大宰》:九贡,九曰物贡。

《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意思?

老子的书籍是一门哲学,最浅层的意思是指导做人的方法,进而能顺应自然的发展,了解万物演化的道理。

借由老子的思想,如果后人能多想一些,再加以更细化,更系统的分类,说不定就会衍生出各门学科,从而渐渐产生科学。

那么除了缺纸少墨,还有什么导致老子没把他的思想具体化呢?我们不妨猜一下:可能是老子怕自己的思想同时代的人一时接受不了,懒得大费纸张吧,毕竟,一个老人同孩子讲三国,也是够辛苦的!依《淮南子·天文》所说:“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依《老子·河上公注》所说:“道始所生者一也,一生阴与阳也。

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

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

”依《老子·王弼注》所说:“万物万形,其归一也。

何由致一,由于无也。

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已渭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

从无之有,数尽乎斯,过此以往,非道之流。

故万物之生,吾知其主,虽有万形,冲气一焉!”高亨论之:“一、二、三者,举虚数以代实物也。

一者天地未分之元素……二者,天地也。

三者,阴气、阳气、和气也。

”以上诸说确有高低、当否之不同,事实上却都是不必要的。

很明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说法并不是对宇宙万物产生的实际过程的现象的描述,而是对宇宙生发过程的一个模式化表述。

也就是说,这里的一、二、三都不必有确切的指代对象,一,是气还是道,二,是阴阳还是天地,都不影响这一模式所要演示的实质内容。

对一、二、三的任何具体的解释都可能是画蛇添足。

老子完全不解释什么是一、二、三,这是因为他根本不想解释,不需要解释,他所提出的是一个理论化的模式,而不是具体地在描述。

“在《道德经》中凡十五见,分别在第十、十一、十四、二十二、二十五、三十九、四十二、六十七章。

其中第二十二章的“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中的“、第三十九章的七个“得的“、第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的两个“是应该是一条普遍适用的法则,是应该遵循效法而不应该违背和对抗的一条最基本的法则,是万事万物展现的最基本的形态,是对应于万事万物的“道”的总体运行态势。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诠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诠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诠释老子的《道德经》不用多说,全世界总印刷量仅次于圣经,据说,在德国,每四个家庭就有一本道德经。

不过可惜,国内的年轻人似乎对道德经并没有什么兴趣,用心研读,领悟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道德经虽然在国内普及程度不高,但是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依旧广为流传,其中有一些甚至作为成语,被世人熟知,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比如,和光同尘,大象无形,知止不殆,大巧若拙等等。

除了这些成语外,有一句非常深奥而又富有玄机的话,很多人也是耳熟能详,那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一二三又指的是什么?道生一道生一,意即——大道化生出宇宙万物的本源。

你可以理解成无极化生太极。

无极是大道呈现的状态,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色无相,无始无终,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但是无极只是一种状态,属于道用的层面,非道之本体,也就是说绝非大道本身,所以,单纯的把道生一说出无极生太极,是不全面的。

因为道体这个层面的内容就体现不出来了。

那么说到体用,我简单介绍几句。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张桌子,木头是“体”,桌子的外观以及可以摆放东西的这种功能就是“用”。

道首先是一种实质性的存在,而非仅仅是一个哲学概念,那么这个实质性的存在,其本体就是道体,其呈现的状态,发挥的作用,遵循的规律法则,就是道用。

那么,道是怎么来的呢?——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因为提出“道”这个概念的老子,也仅仅介绍只言片语,他能感知,但是不可说,一说可能就不是道了,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有些东西,不是人这个载体可以理解得了的,有些东西永远弄不清楚,也不可能弄清楚。

道体,本来就有,本来就存在,而且永远存在,无始无终,只会不停的改变状态,但是不会消失。

至于道体究竟是什么,没有人知道,这已经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畴,即便写道德经的老子本人,也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所以才会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正因为大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谁也没办法具体化,形象化的描述出来,所以老子会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生万物的经典论述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生万物的经典论述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生万物的经典论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他关于道的思想被称为老庄思想之一,更是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生万物的经典论述,则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1. 道的概念和作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道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道是无可名状、无可形容的,它超越了人类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道的作用是把宇宙万物统一在一起,调和各种对立的因素,实现宇宙的和谐。

因此,老子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而道则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2. 道生一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它是一切事物的本体。

在这个世界中,道是第一原因,所有的事物都是由道而生的。

因此,老子说,“道生一”。

这里的“一”,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起点,指事物的本初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从这个起点开始发展和演化的。

3. 一生二而一旦有了“一”,就必然会有“二”。

这里的“二”,指的是阴阳二元对立的状态。

老子认为,道使阴阳二元得以共存,相互制约,从而维持着宇宙的平衡。

因此,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

4. 二生三阴阳的对立最终会产生出第三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气”。

在老子的思想中,气是指宇宙中所有事物的原始能量。

它是自然万物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宇宙的主要运动形式。

因此,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

5. 三生万物最后,在道、一、二、三的基础上,宇宙中所有的万物生生不息。

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和气的相互变化而产生的,同时,它们也会不断变化着,最终回归到本初状态。

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总之,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生万物的经典论述,反映出老子对宇宙万物起源和发展的深刻思考。

道是无可名状、无穷无尽的,它对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变化不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老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今天的世界哲学史上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老子的“道生”说

老子的“道生”说

老子的“道生”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也称大道,是一种以超静止状态存在的最原始的宇宙本体。

这种超静止的状态是不能被感觉到的。

所以,大道无名、无形、无色、无味、无问无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

“道生一”,“一”是由超静而生成,是动的意思,这动是呈旋转式运动这“一” 是宇宙未化之一,一即总体,也就是原灵的意思,一切分灵及物质将由此而生。

这运动的本身,就是风的转动,这风就是“罡风”,之后,整个宇宙就由这罡风的运动而产生。

“一生二”,即由绝对的“一”而生出相对。

相对的意思,如正物质与负物质,阳炁与阴炁,天与地,日与月等。

这里的“二”是指日月、天地、阴阳二炁所形成的先天世界,日月在天地之外,天地在日月之内,这是一个先天的物质世界。

所谓先天世界,是天为纯阳,地为纯阴。

“二生三”,是指由先天世界产生后天世界。

从先天世界的相对中生出后天世界的相对中的相对。

所谓相对中的相对,也就是由主天的纯阳转为阳中有阴,由主地的纯阴转为阴中有阳,而不再是简单的纯阳与纯阴。

这阳中之阴为真水,阴中之阳为真火,水自天来,火自地升,水与火交媾,产生了一种和合之气,其性质介于水火之间,使空气中的湿度、润度、温度得到了适度的调节. . . . . . 渐渐产生了适合生物、动物与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就是后天世界的水火交媾。

这“三”就是水、火与和合之气,水火不断交媾于天地之内,先天阴阳二炁不断运行于天地之外。

“三生万物”,就是由于后天世界水火的不断交媾,和合之气在其中的不断调和,使后天世界渐渐有了微生物、植物等,. . . . . . 继之,一个生命的诞生则是充分配合了元精,元气,元神之三而产生的。

这“道”,代表绝对的静;这“一”,代表绝对的动;这“二” ,代表阴阳相对的概念; 这“三”,代表大地阴中的真火,天上阳中的真水和天地间的冲和之气。

所以, “道”乃“一”之母“一” 乃“道”之用;“一”乃“二”之母,阴阳乃“一”之用;天地乃“三”之体,水火乃天地之用!老子的“道生”说(八卦生成图)老子认为,“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其体相为“惚恍”虚无,但“惚恍”之中“有物”,能够生出宇宙万物,因此“道”的功用为“生”。

三生万物什么意思

三生万物什么意思

三生万物什么意思
导语:三生万物源自于《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在古文中是作为一种多数的大概词语,而道学中认为世界是三分的,所以三是一种泛指,可以指代世间的一切,最终和其他的事情组合最终成为一个系统般的存在,这才有了三生万物的说法,探秘志带大家一起了解下。

所谓道生一,一生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世界之母,所以生一,一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道是事物运行的规律,也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它主要遵循万物运行的规律,也是一个基本规律。

而“一生二”指的是由共同的客观规律衍生出来的一整类规律,等等,可能有一定的特殊性。

“二三”也是指一定的延伸和扩展,法律法规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这是比较立体的,无边界的,甚至不能用树形图来更好的演示。

第三,是most的通用词,三生也指一个基本过程。

所以,万物皆生。

当然,一切都不是一个确定的值。

这里的一切都是指很多情况。

万物运动变化是一个规律和概念。

三生万物代表什么意思
第三,它是一个相对基础稳定的机构,三分一面最终可以有很多无限的可能。

很多地方都会提到“三”这个概念。

这里的“三”可能指的是一种状态,与其他事物结合起来最终成为一种系统的存在,与生命息息相关。

三不仅指春夏秋冬,还指其他事物。

所谓的东西是泛指,不是特指。

这个可以表达很多意思,当然三个也是一样。

在《道德经》中,初三可能是成熟的标志。

宇宙在不断进化,人的生活也在不断变化。

这些中国古代十大圣人中的实力派人物,的确是相当值得尊敬和敬仰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道德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道德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道德经无为之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精髓全在这句话上!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

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老子是位大彻大悟的智者。

相传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老子向他讲述了一段深奥的话:“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界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这一派道家清静无为的话使孔子觉得高深莫测,他感叹道:“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提出天道自然的本体观。

他首先把“道”抽象为最高的哲学范畴,以取代传统观念中上帝的位置。

道本意为人们行走的道路,经过引申,具有规律、法则的意思。

老子则把他抽取出来当作了万事万物的本源。

他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所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本源一旦确立,万物的生发也就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但至于这“道”到底是什么,老子没有作具体的区分,只是把它说成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象的“惚恍”,或者就是“无”。

在老子的本体论中,尽管他没有将世界中的物质与精神做具体的区分,但他能够用“道法自然”说明宇宙的总体构成,要远比原始宗教的天道观进步的多,也比朴素唯物主义所阐述的金木水火土要深刻的多。

《老子》一书的形成,标志着人们抽象思维能力水平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老子把他自然无为的世界观运用到历史领域,为后人创造出“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和与世无争的人生理念。

在政治上。

老子提出“无为”的原则。

他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道德经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解释

道德经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解释

道德经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解释
道德经里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指宇宙的运行和变化过程。

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思:无限的创造与变化是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在这句话中,"道"代表宇宙的本源和自然法则。

"道生一"意味着"道"作为无穷的原始力量在最初生成了一个单一的存在,也即宇宙的起源。

"一生二"代表这个单一存在继续变化和分化。

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这个单一的存在分裂成二个相对、对立的存在,例如阴阳、太极等对立的二元力量,表示了世界的二元性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生三"表达了二个对立的力量进一步产生了第三个相互关联的存在,即三角关系。

这个三角关系可以看作是宇宙中无数的事物和现象的基础构成。

最后,"三生万物"暗指无数的事物和现象的多样性和无限的可能性。

这些万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基于道和其中的原始力量,并通过不断的变化和演化来实现。

总之,这句话阐述了宇宙的起源、变化和多样性的哲学观点,强调了道和无限变化的关系。

没有具体的链接和信息,这个思想被延续至今,被广泛引用和解读。

《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一、二、三究竟代表什么?

《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一、二、三究竟代表什么?

《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一、二、三究竟代表什么?直接说答案。

一,太极,道生出的虚漠鸿蒙之气,也就是下一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里的“冲气”,冲虚之气;二,阴阳,冲虚之气变易复制离析而出阴阳二气;三,阴阳二气和冲虚之气,合二与一为三,他们是万物从形而上蓝图之象生长为形而下的具体之形的推动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是:宇宙的第一因一一“道”一一生出虚漠鸿蒙的冲虚之气,冲虚之气变易复制离析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冲虚之气的作用下,根据变易生成具体的万物形质。

道德经综述要想真正了解《道德经》的宇宙观,还是要从整体上对《道德经》有一个把握。

《道德经》是一本系统论述三皇之道的集大成之作。

前三十七章,属于道经部分,介绍的是自然而然的万物之理。

三十八章之后,是德经部分,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告诉圣王,应该按照自然之道来管理人类社会,才可以生生不息,长治久安。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阐述了《道德经》的世界观。

第二章,万物作焉而不辞,阐明了圣王应该效法天道生化万物,而不据为己有的道理,来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圣人应该让百姓从不必要的、过度的、戕害自身的欲望中解脱出来,安乐与朴素自然健康地生活,如此“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从具体细节上,讲述了在《道德经》看来,“道”是怎么生出宇宙万物的。

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承接上一章,从道生息天地万物,只是顺应道而运转;圣人治理天下,只是顺应道的规律出发,指出面对复杂而纷纭的万事万物,“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承接上面几章,继续讲“道”是如何创生万物的。

第七章,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由天地生万物而“不自生,故能长生”的道理,递推到圣人治天下,因“后身”、“外身”故能天下治的道理。

从义理的高度上,讲述了圣人治天下的理念。

老 子道德经生命论析

老 子道德经生命论析

老子道德经生命论析《老子道德经生命论析》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蕴含着深邃而丰富的生命智慧,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价值以及如何实现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重要的启示。

生命的起源与本质在老子的思想中有着独特的阐释。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生命也不例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的“道”并非是某种具体的物质或实体,而是一种超越感官和理性认知的存在,是一种无形的、永恒的创造力。

生命正是从这神秘的“道”中孕育而生,具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和神秘性。

从生命的特性来看,老子强调生命的自然性。

他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生命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强求、不妄为。

这种自然并非是放任自流,而是在遵循自然之道的基础上,发挥生命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比如,四季的更替、昼夜的交替,都是自然的规律,生命也有着其自身的生长、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我们不能违背这些规律,而应当顺应它们,以达到生命的和谐与平衡。

在生命的价值方面,老子提出了“贵柔守雌”的观点。

他认为柔弱胜刚强,生命中往往那些看似柔弱的力量,反而具有更持久、更强大的生命力。

比如,水是柔弱的,但却能滴水穿石,以柔克刚。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在生命中不要过于逞强好胜,而是要保持谦逊、温和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存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力量。

同时,老子强调生命的知足常乐。

他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无尽的欲望所驱使,不断地追求物质的丰富和外在的成就。

然而,老子告诉我们,过度的欲望只会带来烦恼和灾祸,只有懂得知足,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满足和幸福。

一个知足的人,能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为外物所迷惑,从而拥有内心的宁静和安宁。

老子对于生命的修养也有着深刻的见解。

他主张“致虚极,守静笃。

”在喧嚣纷扰的世界中,我们的内心容易被各种杂念和欲望所占据,从而失去了对生命本真的感知。

通过致虚守静,我们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回归到内心的平静,洞察生命的真谛。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道德经(42章)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道德经(42章)

道德经
老子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42章,原文如下: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如下: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

强暴的人死无其所。

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注释:
①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②二:指阴气、阳气。

“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

阴阳二气所含育的
统一体即是“道”。

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

③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原文】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④。

人之所恶⑤,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释】①一:按老子学说,“一”即道。

②二:这里指对立统一的“阴”和“阳”。

③三:有两种说法:一是指阳阳交合产生的第三者“和气”;二是指阴阳相合所形成的一个均调和谐的状态。

④冲气:空虚的气。

⑤恶:厌恶。

【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又赋有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天下万物都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

万物都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中生成新的和谐体。

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毂”,但是王公却用来称呼自己。

所以世上的事物,如果减损它有时反而会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有时反而会得到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去这样教导别人。

自逞强暴的人将不得好死,我将把它当作教人道理的宗旨。

【导读】本章主要告诫人们应坚守谦卑守辱之道。

老子指出有些事物,减损它反而使它增加,增益它反而使它减损,过于刚强只能导致早早凋亡。

【解析】这一章内容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老子提出了“宇宙生成论”’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道家的思想上讲,“一”为虚无之气,“二”为阴阳。

一、二合而为“三’‘而生出了“万物”。

后一部分讲的是道的起用之法,即用弱、用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这一章中,老子阐释了大道的衍生规律,即大道生出了一,一生出了二,二生出了三,三生出了万物。

本章所阐释的大道衍生规律,与第一章里所说的大道生出了妙一、妙一生出了二、二生出了三、三衍生出了宇宙万物的意思是相同的。

由此可以推断出一个结论:万物都在道中。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始终是处在天地之间的,天为阳而地为阴,老子在这里把阴阳理论和道德结合在一起。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万物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万物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万物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道生出一,一生出二,二生出三,三生出万物。

万物背阴而拥抱阳,阴阳冲气相互调和。

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家、寡人和蠢人,而王侯公卿却以此为自称。

事物常因受到损害而得益,或因得益而受到损害。

人们所教导我的道理,我也用来教导人们:强暴凶横的人不得好死。

我将这作为施教的开端。

问道心得一、大道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就像现代科学探索到的量子世界那样,是真实的存在。

大道无形创造了宇宙和天地;大道无情但有秩序地运行繁星日月;大道无名但能够孕育万物,造化新生命。

道创生天地万物的奥秘就是负阴而抱阳,就是和谐。

二、“三生万物”是伟大的创造之爱。

在我们这个世界,治国重视“三”的应用;做人也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三、宇宙中最大的宝藏是道,每个人都是道,用我们的博爱、谦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柔和、敬畏等神性品质去启动我们的宝藏吧!生命中的金玉满堂都是浮云,只有爱的承担才能对接快乐和福祉的源泉。

四、任何事物总会有阴阳、刚柔、长短等相对面,我们心中的和谐能转化出生长力!和谐之极就能容纳一切、承受一切、利益一切!和谐是真正力量的象征!五、自然有一种平衡原则,我们这方面吃亏了,就会以另一种形式补偿我们,人间福分也是如此,且安心吧!六、没有任何外物是可以白白得到的!之所以能够得到,是因我们有德去交换;但若得到之后失德,所得也难长保;如损德失德至尽,甚至保命也难。

七、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如果一个人拥有敬畏之心,那他一定是极品,一定事业顺利、爱情幸福、气质不凡、仁爱有加。

八、不要让外物奴役了心灵,不要让金钱代替了亲情。

好好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才是我们生命的根,用孝心浇灌我们的根,生命之树自会枝繁叶茂吉祥来。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了“天地生”,有天有地有生命,西方医学现在也逐渐认识到这点。

我们的祖先用“生”专指人,因为在自然界所创造的所有生命中人是万物之灵,是最宝贵的。

猩猩、猴子都能接近人,但不是人。

我们的很多现代药物研究都是从耗子、猴子试验开始。

大家知道巴豆是人类的泻药。

但老鼠吃了巴豆越吃越胖,巴豆又叫肥鼠豆。

老鼠其性属阴,巴豆是大阳药,阴阳调和老鼠能不胖吗?我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因为每一味中药都是老祖先拿命换来的。

现在凡药“要老鼠点头”才是,是不是有问题?西方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祖先没拿老鼠做实验,而是拿命换来的,这样的经验不值得我们珍惜和继承吗?一、“情志”与疾病人得天地全气,七情和五脏密切相关。

正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具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以得天地之全气。

中医的所谓药,不论草木金石动物昆虫,都只得天地之偏气,都具有偏性。

人得病是气出现了偏差,所以中医用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

在中医中,只要不是实验室合成出来的物质,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有些人,为了实验,老鼠不生气,就掐它尾巴让它生气,制造一个生气的模型,但那跟人生气不可能一样,人就是人,是很难模拟的。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必须有的情绪,而这些情绪跟你的五脏密切相关。

所以情绪的好坏、变化直接影响着你的生命活动。

中医说怒与肝相关。

很多女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尤其是30多岁的女同志,月经要来的时候世界就特黑暗,见谁烦谁,生气。

因为女同志的整个生命过程是一个曲线,女同志以血为主,每一次来月经前一周血下行,气上浮,血下行,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就容易烦躁。

血不足就像没有月亮的时候,世界就黑暗。

但两次月经间血充盈的时候,情绪就特别好。

所以如果脾气本来好,后来特别容易发怒,就要好好调理肝了。

我们说肝主怒,大怒则伤肝。

喜主心,喜是心的一种情绪反应。

道德经中的哲理原文与解析

道德经中的哲理原文与解析

道德经中的哲理原文与解析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由81章组成,以简洁、深刻的语言阐述了关于人生、道德、治国、修身养性等方面的哲理。

本文将以道德经中的几段原文为例,进行解析和阐述。

1.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解析: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道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名字也无法充分描述它。

对于道,我们只能去感受和体验,而不能用言辞来界定。

这句话反映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的观念,强调了超越言语和名字的重要性。

2.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这句话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规律。

道是无始无终的,它包含了一切存在的可能。

从一而生二,意味着存在了对立面的概念;从二而生三,则展现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而三生万物,则说明了宇宙间无穷无尽的生命和物质形态。

3.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解析:这句话指出了追求学问与追求道德之间的差异。

传统的学问追求知识的增长,而道德修养则强调去除杂念,返璞归真。

为学习而不断增加,可能会使人远离道德的本真。

因此,修行道德之道,需要摒弃追逐功名利禄的浮躁心态。

4.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解析:这句话暗喻了在追求内在修养的过程中,需要把重心放在根本的静思与平衡之上。

轻视根本、追求表象者会迷失在繁忙与浮躁之中,很难达到真正的宁静和心灵的平和。

5. 原文:“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知足常乐的道理。

一个知足的人不会被外界的欲望所左右,因此不会受到外界的屈辱。

同时,一个明智的人也知道适度的止境,不会贪婪无止境地追求,从而避免了陷入困境。

道德经中的这些哲理原文清晰地阐释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和智慧。

通过感悟其中的深意,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有益的指导。

比如,面对繁杂的琐事,我们可以学会返璞归真,从容应对;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明白知足常乐的真谛,摆脱功利的困扰;在追求成功和成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内在的静思,保持心灵的宁静等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成物”,原来是这样解释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成物”,原来是这样解释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成物”,原来是这样解释的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第70篇原创文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中最为最广为人知的名句之一,可是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而要真正读懂《道德经》,这又是无法回避、无法绕过去的问题。

那么,这句话说的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笔者的理解。

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中就以“这句话”作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成物”的简称。

要真正读懂这句话,似乎就必须首先弄明白什么是“道”,这也是许多研究者的观点。

可是,如果不能真正透彻理解这句话,似乎已经表明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道”的精髓和内涵,于是事情似乎进入了一个不可解的循环。

其实,这正是“道”的玄妙之处。

《道德经》讲的是道、德以及道与德的关系,道与德的关系又恰如鸡与蛋的关系,又恰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这句话与道的关系。

什么意思呢?正如《道德经》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事物的发生发展就是遵循这样一种规律进行的,比如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阴与阳、过与不及……而且,这些相对出现的概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相互依存、成对出现、无法独立存在的,没有了有,也就无所谓无;没能了难,也就无所谓易;没有了长,也就无所谓短……因此,这些概念是相对出现的,一定不可能单独存在,因此,二者并无先后之别。

也就是说,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就真正搞明白了“道”;真正搞清楚了“道”,也就自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需要把二者结合,对二者的理解和认识相互促进,随着认识的深入,就可以真正搞懂“道”与这句话的意思。

什么是“道”呢?出土的郭店楚简中有一篇文章,被整理者命名为《性自命出》。

无独有偶,上博藏简之中有一篇文章被整理者命名为《性情论》,内容非常相似。

而且这两种简均确定出自战国中后期,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经过比对,研究者得出结论:郭店简《性自命出》与上博简是不同的传本,只有个别语句或用字存在差异,应该是抄录人不同所接受的传承不同引起的。

《道德经》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指什么?

《道德经》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指什么?

《道德经》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指什么?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大家虽然都知道这句话,却很少有人搞懂。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42章。

原文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何”。

“道生一”:从无道有“道生一”很好理解。

简单来说,道是宇宙的终极真理,也是生发出所有世间万物的本原。

如果用科学的解释就是,宇宙都是从一个原点发展出来的,经历了大爆炸之后,慢慢膨胀,才有了现在浩瀚的宇宙。

现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的宇宙还在慢慢膨胀,慢慢扩大。

再说“一生二”。

“二”其实指的是阴阳。

我们知道,中国的思想里面,强调阴阳和合。

真个自然界都是因为有阴阳才形成。

一个人,如果你阴阳平衡,就会健康,如果得病,那就是阴阳失调。

“二生三”:老子思想的秘密下面就说到重点“二生三”。

既然世界是阴阳组成的,为什么还会有“三”。

“三”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看一下《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

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其实,庄子这句话就是在解释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

当然,这个解释很复杂,希望我的解释可以说明白。

庄子说,天地和万物都与我一体。

既然是一体的,你就不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因为你就是自然)。

可是呢,你已经说你与自然是合二为一的,你既然已经体认道你与自然的相容,那么这其实就是你的感受和想法。

那么,自然与你的想法就是“二”。

好了,这时候你意识到你与自然有了分别,意识到没有办法将它们相融合,这时候自然,你的意识,你意识的意识就生成了三。

注意,这个三不是终止,三之后还会有四,四会有五,慢慢分化,最终就有了万物。

《老子》的思想很高明。

我们可以用西方哲学稍微解证一下,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强调,物质的形成有四个原因,目的因,物质因,动力因和形式因。

这里面我们来看物质因和形式因。

比如,一块砖头,它的质料因就是土,它的形式因就是方形。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对宇宙化生规律的表达。

万物化生的规律有三种经典表达方式:
1、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形质)
2、道→气→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万物(形质)
3、道→一→二→三→万物(形质)
道生一:
无极生出太极,这时候从没有气的状态到有气的状态。

一生二:
太极一气生两仪。

二生三: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图:
太极有一个中心点,在这个中心点凝聚、旋转、抛洒的过程当中,就生出来阴和阳,在生出来阴和阳的同时,中心任然有那个点,那个点可以化生阴阳。

所以,道生一,一生二,有二就有三。

所有万事万物的化生,都是三元合和。

拿我们人类来说,父母的精子卵子结合,还要灵魂加入,三者都具备才能生人。

所以万事万物到三了。

《道德经》德篇解读(2)

《道德经》德篇解读(2)

《道德经》德篇解读(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爲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自名也。

勿或之而益,或益之而。

覲殷死,議而教人。

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爲學父。

【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都有阴阳两面,相互冲击而实现和。

天下所厌恶的是,孤,寡(寡德),不谷。

而王公以此为名号。

所以万物损而增之,增而损之。

他人这么教我,我也如此教授:强横者不得好死。

所以以此为我的宗旨。

注:这里的一,二,三,是有明确所指的。

一,指的是在天地都未形成的一种,混沌蒙昧的状态。

这里的一,有两种解释其一、来源于楚国的太一理论其二、原始人类没有产生数理结构,所以用一代指整个世界。

而这里的“一”应该和“无”相通。

而“无”指的是相对力量平衡状态,所以好似水面平坦而不波动。

而“有”指的是有一方势力增长,然后打破平衡,最终因为辩证运动派生万物。

所以这里的“二”指的是一组对立概念,开始产生“有”这里的“三”指的是天,地,人三者。

但是此处的万物,并不包括人文明化以后形成的一切。

而这里的损增之道,是通过辩证法而产生的。

所以君子善守其损,则能够保持柔弱。

否则盛极而衰。

因此,强横者为强,为增,故而盛极而衰。

并且强横者不得好死,还有一个历史背景。

就是春秋时期,如果叛乱,非正常死亡,很容易被君王灭族,连死后都无法进入宗庙。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

无有入於无閒,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解】: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比如山峡为坚硬,激流为柔弱,而激流在山峡之间流动。

无进入物质实体,所以我知道,无为的厉害之处。

圣人应该不以政令去治国,无为的好处,普天下没有能达到啊。

注:这里的无进入物质实体,比如说,水浮起舟,气进入石头之中等等。

这里的柔弱胜刚强,有三层理解其一、真强假柔,真柔假强。

比如说,文明社会实际上柔弱,但是表面上生活越来越好,内部的危机被掩盖起来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老子《道德经》中的“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李耳),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大智慧者,在两千五百年前,给人类留下了阐述宇宙人生至理的巨作《道德经》。

在《道德经》中,老子用“道”来形容世界本原和大自然孕育万事万物的规律。

所以,老子所说的“道”有两种含义:一个含义是指“本原之道”,再一个含义是指“规律之道”。

在《道德经》中,老子是这样阐释万事万物生、发、孕、化的规律之道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自《道德经》传世以来的两千多年中,有过太多太多的注解和释义《道德经》的版本。

但是,在我看过数十个《道德经》的注解释义版本以后,总是感觉很多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段话中的“无”“三”“生”这三处的注解和释义实在是有些朦胧、含混,不是十分清晰、详尽、到位。

并且,沿袭前人的太多,雷同之处太多,偶有不雷同的注解,却又感觉有一点风马牛的味道。

比如:有的版本中解释“三”为何意的时候,认为是二生出一个三以后,三再生万物。

还有的版本在注解的时候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这样语焉不详含含糊糊的把三生万物的三到底是什么给忽略过去了。

也有人说:这个“三”指的是三才等。

我感觉这些解释都不是老子所说的“三”的本义。

大概在五六年前吧,05年06年前后,在中国思维网,我曾经专门请教过论坛中几个对道家文化有研究的坛友,也曾经专门注册了几个论坛,向几个研究道家文化的朋友请教过这个“三” 到底指的是什么,但一直未得其解。

一直到了前两天在网上查阅其他资料的时候,又浏览到了《道德经》。

当再次看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时候,忽有所醒:原来,老子在道德经中,其实早就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三生万物”的这个“三”到底是什么了。

冲气,冲气就是这个“三”。

老子在说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后,并没有直白的告诉我们‘三’是什么,而是紧接着一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意思就是,当产生了阴阳以后,阴阳还会再产生一种冲气,这个冲气与阴阳二气就变成阴、阳、冲三气了。

这个冲气就是三生万物的‘三’。

天下万物的产生,都是以“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种模式产生出来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是以阴阳二气代表事物运动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第三个因素也是以‘气’做符号。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和合也。

这个‘和’的结果,就是新产生的事物了。

老子的这种表达方式,实在是太完美了,就不会让人们误解成‘一生二二生三,然后是这个‘三’又生出万物了’。

所以,天下万物都是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冲气以为和”这种模式产生出来的。


以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产生万物的模式,就是生、发、孕、化万物的规律。

另外的问题就是,在现实的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理解“无”和“生”这两个字的具体含义。

说到“无”,大家都知道指的是无极状态或者是混沌状态。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无’呢?并且,针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说,这个‘无’是一种什么存在状态?‘无’所生的一和二又是一种什么状态的存在?(这个存在可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存在哦,特讨厌‘存在=物质或者是存在=精神’的哲学定义,整个的搅混人们的思维和表达,用动词等同于名词,也就西哲们有这种思维。

这个问题以后再说。

)并且,说到了这个‘无’,就会牵扯到‘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生’,是一种什么意义的‘生’呢?是一般常识中生育意义上的‘生’,还是另有含义的‘生’?
全息的全方位的去认知‘无’和‘生’,就会发现:‘无’是针对其将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言的。

在当下,它还没有与将来的一二三有任何的关系(联系)。

相对于将来的一二三,当下的这个事物(存在者)还是孤立的静止的,处在一种无名无相的混沌、无极状态中。

所以,这种存在状态被称之为‘无’。

但是,这种‘无’,并不是一种‘绝对无’,而是一种无名无相的有,是一种无极、混沌状态的‘有’。

这也就是佛陀所说的一种真空妙有。

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那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无’。

当因缘和合的时候,这个‘无’就会显化成‘一’,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的那个‘一’。

而这种‘道生一’,也就是佛陀所说的‘缘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过程中的这个‘生’不是生育意义上的生,而是一种事物(存在者)与其他事物(存在者)之间产生关系(联系)意义上的生。

道生一以后,这个‘一’,也就是太极,又作用于另外的两个事物(存在者),使这两个事物(存在者)组成了一种阴阳关系,也就是两仪。

阴与阳是互根互生、互交互感、互动互化的。

正因为阴阳之间可以互交互感互动互化,冲气才能得以‘以为和’。

所谓的‘阴阳’,在这里只有一种意义:阴与阳在互交互感互动互化的过程中,采取主动的一方被称之为‘阳’,相对被动的一方被称之为‘阴’。

而阴与阳的‘互化’,也有两种含义。

一个含义是指,在它们互交互感互动互化的时候,主动方和被动方是可以互相调换的。

就是说,阴有时候可以变为阳,阳有时候可以变为阴。

第二个含义是指,阴与阳在互交互感互动互化冲气以为和的过程中,阳可以导致阴的本质发生变化,阴也可以导致阳的本质发生变化,最终,在‘冲气以为和’的作用下,阴气、阳气与冲气,化生成一种新的事物(存在者),从而完成了‘三生万物’这一过程。

这个三生万物的‘生’是化生。

就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事情来演绎一下事物的生、发、孕、化规律吧。

1.比如有两个都到了婚嫁年龄的某男和某女。

两个人虽然都想找到另外
的一半,但是他俩之间彼此互不相识没有任何关系(联系)。

所以,
从他俩互相之间的关系层面上来说,他俩彼此都是一种‘无’。

当有
一天出现了一个媒人给他俩做媒,或者是通过某婚姻介绍所、相亲节
目等,他俩认识了,并且以后结婚了,那么,在这件事情中,那个媒
人或者是婚姻介绍所、相亲节目,就是‘一’,某男和某女就是
‘二’,他俩相识之后产生的感情就是冲气所代表的‘三’。

他俩的
结婚成家,就是一个新的事物了。

2.还是用刚才这个例子,如果他俩最终没能结婚。

那么就是说,他俩之
间没有产生冲气,没能产生那个‘三’。

这就是我对老子的《道德经》中“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解。

宋亚强
于2012年1月1号6点
2012年1月2号10点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