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重点
一、重点
1.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

2.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径即真结合径,平均长约11cm。

中骨盆平面是骨盆最狭窄的平面。

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平均长约10cm。

出口平面横径即坐骨结节间径,平均长约9cm。

当出口横径稍短,后矢状径较长,两径相加大于15 cm时,胎头利用后三角仍可自**娩出。

3.连接骨盆各平面中心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盆轴。

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称为骨盆倾斜度。

4.骨盆底承载和支持盆腔脏器,使之维持正常位置与功能。

5.**唇皮下脂肪内含丰富血管,当局部受伤时,易形成**血肿。

**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

**口位于尿道口的下方。

前庭大腺位于**唇的后方,开口于小**与***之间的中、下1/3交界处,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粘液滑润**口。

6.**位于骨盆腔中央,坐骨棘水平之上,前与膀胱、后与直肠为邻。

站立时**呈前倾前屈位。

成人**长7~8cm,宽4~5cm,厚2~3cm,重约50g,容量约5ml。

**体与**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峡部,它是**最狭窄的部位,在非孕时长1 cm,其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

**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月经期功能层脱落,
基底层修复。

**有4对韧带,圆韧带主要维持**前倾位,**骶骨韧带间接维持**前倾位,阔韧带维持**正中位,主韧带固定**颈的位置。

4对韧带与骨盆底肌肉和筋膜共同维持**的位置。

7.**后穹隆较深,其顶端是**直肠陷凹,为盆腔最低部位,临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

**黏膜表面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

卵巢是产生卵子和性激素的性腺器官,成年妇女卵巢约为4cm×3cm×1cm,重约5~6g。

输卵管由内向外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四部分。

8.内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包括膀胱、尿道、直肠、输尿管和阑尾。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重点
1.女性一生包括新生儿期、幼儿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

出生后4周内称为新生儿期。

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的标志是月经初潮。

性成熟期(生育期),是卵巢分泌性激素及周期性排卵最旺盛的阶段。

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并向衰退过渡的阶段。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

排卵常发生在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黄体平均寿命为14天。

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合成并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的雄性激素。

这些激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3.**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4天)、月经前期(月经周期的第25~28天)和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

分泌期适合受精卵的植入和发育。

4.随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称为月经。

两次月经第1日间隔的时间为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

月经持续的时间称月经期,一般为3~7天。

每次月经的出血量约为50ml,一般不超过80ml。

特点呈暗红色、碱性、不凝固。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妊娠生理
一、重点
1.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称受精,完成于输卵管壶腹部。

受精后6~7天开始,晚期囊胚侵入**内膜并被埋于其中的过程称植入。

2.孕8周末,B超检查可见胎心搏动,此期如感染病毒,可引起胎儿畸形。

孕16周末,从外生殖器可确定胎儿性别,部分孕妇可感到胎动。

孕20周末,临床检查可听到胎心音。

孕28周末,胎儿身长约35cm,体重约1000g,给于特殊护理有存活的可能,但易患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3.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胎盘由底蜕膜、叶状绒毛膜及羊膜构成。

胎盘约在妊娠12周末形成,其功能有气体交换、供给营养、排泄废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和免疫功能。

胎盘合成的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其中HCG于妊娠8~10周分泌达高峰。

胎膜由平滑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脐带内有两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长约30~70m。

羊水早期来源于母体血浆的漏出液,中晚期来源于胎儿的尿液,羊水不是静止的,
足月妊娠时羊水量约为800ml,呈弱碱性。

4.**于孕12周后出盆腔,妊娠晚期向右旋。

足月时**体积可达35 cm ×22cm×25cm,容量达5000ml,重量达1000ml。

**峡部非孕时长
1cm,临产时可伸展7~10cm,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5.妊娠期血容量增多,至32~34周达高峰,其中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使血液稀释,呈现生理性贫血。

心率加快,每分钟可增加10~15次。

心脏向左前上方移位,可在心尖区及肺动脉瓣区听到Ⅱ级以内的柔和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妊娠期静脉压升高,可导致下肢及**静脉曲张或痔。

孕妇如长时间仰卧位,增大的**可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和心搏量减少而导致血压下降等,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血沉加快。

6.孕期易出现便秘、胆石病、肾盂肾炎(右侧多见)。

妊娠诊断
一、重点
1.妊娠12周末以前称早期妊娠。

早孕期间,最早最重要的症状是停经,典型的体征是黑加征。

妊娠试验是检测受检者血液或尿液中的HCG,如阳性可协助诊断早孕。

B超检查和超声多普勒检查是确诊早孕的方法。

2.妊娠第13~27周末称中期妊娠;妊娠第28周及以后称晚期妊娠。

主要表现有:①**增大,通过手测**底的高度可判断妊娠周数与胎儿大小。

②自觉胎动,首次胎动的时间为妊娠16~20周,正常值为每
小时3~5次。

③胎心音,妊娠18~20周时,用听筒经孕妇腹壁可听到胎心音,正常值为每分钟120~160次。

B超检查和超声多普勒检查是诊断中、晚期妊娠最可靠的方法,而自觉胎动是最不可靠的方法。

3.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最常见的胎先露是枕先露。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在各种胎方位中,只有枕前位(枕左前、枕右前)为正常胎位。

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
一、重点
1.围生期是指产前、产后的一段时期。

国际上有四种规定,我国采用围生Ⅰ期,即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

2.确定妊娠时进行首次产检,妊娠12周以内建立围生期保健卡,妊娠20周开始产科检查,妊娠28周以前每4周检查一次,孕28周以后每2周检查一次,孕36周后每周检查1次,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检查次数。

3.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月数减3(或加9),日数加7,即为预产期。

如孕妇末次月经记不清,可根据早孕反应的时间、胎动开始的时间、**底高度和胎儿大小估计预产期。

4.妊娠晚期孕妇体重每周增加不应超过500g。

孕妇血压不应超过18.7/12kpa,或与基础血压相比不超过4/2kpa。

5.四步触诊法每一步都有其重要目的。

通过四步触诊法了解**大小、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

胎心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

枕先露时,胎心在脐下左右两侧;臀先露时,胎心在脐上左右两侧;肩先露时,胎心在脐周围听最清楚。

胎心音应与**杂音、腹主动脉音、胎动音及脐带杂音相鉴别。

6.骨盆外测量的径线有髂棘间径(23~26cm)、髂嵴间径(25~28cm)、骶耻外径(18~20cm)、坐骨结节间径(8.5~9.5cm)和耻骨弓角(90°)。

其中骶耻外径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7.孕妇休息时应取左侧卧位。

目的是减轻增大且右旋**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血循环,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妊娠前3个月及近预产期的后3个月,应避免性生活。

孕24周开始**护理。

8.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宫内安危的最简便的方法。

从妊娠30周开始,每天计数12小时胎动。

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12小时
不少于10次。

如小于10次/12小时,或逐日下降大于50%而不能恢复者,则提示胎儿宫内明显缺氧。

听胎心应听诊1min。

正常胎心每
分钟120~160次。

胎心率>160次/ min或<120次/ min,或不规则,都表示胎儿缺氧。

9.妊娠12周内用药易造成胎儿发育畸形。

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0.羊膜镜检查羊水混有胎粪,羊水呈黄色、黄绿色甚至深绿色,提
示胎儿缺氧。

11.尿雌三醇测定,正常值为15mg/24h尿,若<10mg/24h尿为危险值,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随意尿雌三醇/肌酐(E/C)比值测定,正常值为>15,若<10为危险值,提示胎盘功能低下;血清胎盘生乳素(HPL)测定,
正常值4~11mg/L,若<4mg/L,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计数12小时胎动,如<10次,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12.B超检查双顶径>8.5cm,提示胎儿成熟。

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L/S)≥2,提示胎儿肺成熟。

第四章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
一、重点
1.分娩是指妊娠满28周及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由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影响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收缩力(简称宫缩)是分娩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正常宫缩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的特点。

产道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

软产道是由**下段、**颈、**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峡部非孕时1cm,到妊娠末期及临产后逐渐被拉长至7~10cm,形成**下段。

2.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形态特点,被动地进行一系列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

衔接是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枕左前位时胎头以枕额径衔接。

3.见红是分娩比较可靠的征兆。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收缩,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展平、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4.总产程临床分为3个时期。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初产妇约需11~12h,经产妇约需6~8h。

第二产程又称
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初产妇约需1~2h,经产妇数分钟或1h。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min,不超过30min。

5.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宫缩、宫口扩张(又分潜伏期和活跃期)、胎先露下降及胎心情况,根据情况给予灌肠。

通过肛查或**检查可确定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程度。

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度的标志。

6.第二产程当胎头拨露、**后联合紧张时,开始保护会阴,协助胎儿娩出。

7.第三产程注意观察胎盘剥离征象,协助胎盘娩出,检查胎盘胎膜,预防产后出血,并做好新生儿即时护理和Apgar评分(指标有心率、呼吸、肌紧张、皮肤颜色、喉反射)。

其中清理呼吸道是首要措施。

产后在产房观察2h,观察血压脉搏、**收缩、宫底高度、**流血量、会阴及**血肿、膀胱充盈等情况。

第五章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一、重点
1.产褥期是指产妇从胎盘娩出至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
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

2.妊娠**从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复旧。

**体于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1日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日**降入骨盆腔内,产后6周**大小及**内膜完全恢复到非孕期状态。

**颈内口于产后1周关闭,产后4周时**颈完全恢复到非孕期状态。

4.由**排出的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及宫颈粘液等的液体,称为恶露。

恶露分为血性、浆液性、白色三种。

血性恶露约持续3日,浆液恶露约持续2周,白色恶露约持续2~3周。

正常恶露持续4~6周,有血腥味,无臭味。

5.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为产后宫缩痛,哺乳时加重。

6.产褥期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复旧及恶露的护理、会**护理、**护理、计划生育指导和产后检查。

提倡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