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第一课时)2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蜻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学会借助课文的描述,进行想象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关爱、合作共赢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蜻蜓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蜻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蜻蜓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蜻蜓的了解。
(3)简介课文《放飞蜻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 探究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1)学生观察蜻蜓的图片,了解蜻蜓的外形特点。
(2)小组讨论:蜻蜓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它们为什么要在水边飞行?(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想象与创作(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蜻蜓在空中飞舞的场景。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放飞蜻蜓》PPT课件(上课用)2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 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 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 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课文写了( 孩子在( (
)看见一群
),通过与孩子们谈蜻 ),最后孩子们( )
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
的故事。
一( — 二( 三( — —
)捉蜻蜓 )谈蜻蜓 )放蜻蜓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 生的谆谆教导,自觉地将之化作了行动, 不禁让我们为这群孩子们拍手叫好,同 学们,如果当你也像陶行知那样看到伤 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 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呢?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昆虫是人 类的好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为 什么说蜻蜓是“除害飞行家”?它 还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蜻蜓饿极时 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夏日午后,一只只如直升机般的蜻 蜓轻盈地飞来。它们姿态优雅,动作 利落,时而盘旋,时而俯冲,尾尖在 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就泛起圈圈涟 漪。也许是飞累了,有一只蜻蜓落在 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上。那透明的翅 膀在阳光下微微垂着,像是进入了梦 乡,又像是陷入了沉思。好一派诗情 画意的景象!
眼睛
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
看清四面八方
、默读课文,用 画出描 写陶行知先生的句子,பைடு நூலகம்反复读 一读,想一想,陶行知是个怎样 的人? 、在小组里谈谈你的理解和 看法。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子……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 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2)有一群孩子也很喜欢,想捉几只好好欣赏一下呢,不过后来又把它们放飞了,板书“放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读题、解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既然那么喜欢,为什么捉了又要放掉它呢?(2)课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二、初读课文: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在文中画出能回答所提问题的重要词句,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初步解疑,引出主人公“翠贞、陶行知”。
(1)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课件相机出示“翠贞”,读准生字“贞”)(2)为什么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要放飞蜻蜓?(相机出示“陶行知”的画像,简介)3、指名读课文,理解生词,感知文章脉络。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引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捉”)(3)作为伟大教育家的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又是如何循循善诱进行教育的呢?开火车指名一人一段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①从这几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陶行知?(相机出示“慈爱”认读、理解)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慈爱的人呢?②当陶行知问蜻蜓吃什么时,孩子们怎么说的?(认读“七嘴八舌、抢着”)A、请三名学生模仿回答,评议中理解“七嘴八舌、抢着”。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
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
)3、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
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谁为什么放飞了蜻蜓?)6、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平。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
⑴、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励推广。
2、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⑵、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
⑶、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并为之奋斗。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三、教学准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复杂翠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抚摸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
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正确书写11个生字,会认6个只识不写的字,理解几个相关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和高超的育人方法。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练习读好人物间的对话,品味重点词句,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
2.了解蜻蜓,懂得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和与人沟通的巧妙方法。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2、课件;3、收集蜻蜓和陶行知先生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揭示课题:放飞蜻蜓指导书写“蜻蜓”学生书空,形声字2.说说你对蜻蜓的了解过渡:课文中陶校长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二、朗读指导1.出示小提示:先读准课后的字词,再读课文,把有关蜻蜓的语句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要求学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出示陶行知图片,介绍陶行知学习“陶”出示生字卡片,换偏旁记生字,书空右半边课文中称陶行知为先生,为什么?学生说,除了称老师为先生,还称谁为先生?(有学问的人)3、课文中哪几小节写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学生说(2——10小节)在自由朗读谈蜻蜓的小节4、陶先生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哪些方面?学生说板书:食物尾巴眼睛5、开火车读2——6小节学习生词语“翠贞”出示词语“孑孓”指名读齐读“田埂”,田间的小路出示“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表演:老师提问,学生抢着说(老师:蜻蜓到底吃什么呢?)出示:苍蝇蚊子孑孓介绍“孑孓”出示图片蜻蜓幼虫吃水里的孑孓,长大吃蚊子再读词语看蜻蜓捕食的画面指导读“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先夸一夸蜻蜓,再用佩服的语气读6、读7——10小节指名读你对蜻蜓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出示“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他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三上第21课《放飞蜻蜓》第1课时 (1)
淇县“四让五步教学”导法学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②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 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 罗贝尔所 说: “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 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 的比重就会增加。 ” ③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 使它们能 观察周围的一切。蜻蜓的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每一个眼与 “脑”的神经末梢连接。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 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另外,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通常 缩在头部后面,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 ④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水虿(chài)却只能在水中 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 其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 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 中生活。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 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 般每年繁殖二代。 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 甚至五年。 ⑤那么,蜻蜓的天敌是谁呢?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 任何肉食者对比它更强大的对手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比如:鱼,尤 其是鳊鱼、鳟鱼、鲈鱼都捕食蜻蜓的幼体,而对于雌性成虫来说,它们到 水中产卵的时候,也有可能遇到这些剋星。青蛙和鼩鼱(qújīng)似乎也 偏爱捕食蜻蜓,蹼足类、涉禽类也都把正在孵化中的水虿作为主食,而成 虫则常常遭到隼的追捕。众所周知,鸣禽类中的翠鸟最善捕食蜻蜓幼体, 保罗• 罗贝尔写道: “我在翠鸟的胃里,发现了八条正在羽化的幼体。这 种漂亮的翠鸟也把蜻蜓的成虫带给自己的孩子, 在它们的鸟窝里经常可以 发现不少的翅膜和家宴的剩餐。 ”昆虫类中的斑蝥、水边蚂蚁、龙虱以及 灰蝎蝽也会向蜻蜓发起进攻。 ⑥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 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
19.放飞蜻蜓第一课时
19.放飞蜻蜓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能用“慈爱”、“七嘴八舌”造句。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初步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第四板块:聚焦“放飞”,精读第一、十一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任务驱动。
【学习单1】
1、默读第11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用横线画出。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第五板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握、构描红、记忆字形。
3、教师范写:陶、慈、抢、复。
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他是安徽人,曾留学美国,拜当时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为师。回国后,他创办了多所学校,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他创办的。
1、阿姨慈爱地()着我的头说:“一年不见,小莲长大了,也懂事了。”
2、这里是高压电配电房,请勿靠近,更不能(),否则有生命危险。
▲七嘴八舌抢着入神
(1)说说这几个词语跟什么有关?
(2)“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
像这种带有数字的成语你还能再说出几个吗?
“入神”是什么意思?
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入神过?
▲苍蝇蚊子孑孓
《放飞蜻蜓》PPT课件
们
。放飞蜻蜓
ppt课件
18
想一想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孩子 们捉蜻蜓的?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是 怎样的?
2、可是到最后,他们却把蜻蜓 放了,心情又是怎样的?
ppt课件
19
问题二: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谁知道?”
ppt课件
20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 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 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 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 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 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 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 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ppt课件
21
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ppt课件
22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 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 么吗?”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 放了,好不好?”
ppt课件
23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 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 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 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 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 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 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 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 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ppt课件
31
快速默读2--11自然段, 把文中描写陶行知说话时的 神态、动作的词句用“~~” 画出来,体会一下,陶行知 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读后 交流。
ppt课件
32
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 辫子……
2﹑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 起。 4﹑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5﹑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 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蜻蜓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⑴吃食(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
(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留意“孑孓”的读音)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觉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挚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⑴尾巴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2人读)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
”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
原委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学生发言)“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
(点击出示课件——“由于生殖的须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学生摘写资料(提示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习惯。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指名交流评议,补充完善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教师。
总结感悟朗读自读指名读学生评议练读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朗读感悟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20,放飞蜻蜓陶行知捉放《放飞蜻蜓》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的设计与应用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图片,师导入欣赏展示蜻蜓的图片,配合播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创设学习情境。
2、师:同学们,这些小精灵是谁啊?(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放飞蜻蜓》第一教时
《放飞蜻蜓》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读准后鼻音。
看清字形,蜻蜓是昆虫,因此这两个字都是虫字旁。
蜓字要写正确,哪边需要特别注意?指名学生说。
(与延区分)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吗?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捉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板书:捉)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板书:放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难读的词语再一起读读田埂苍蝇孑孓一撅一撅3、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再读读。
4、默读课文。
5、通过几遍课文的朗读,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文章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和孩子们(谈蜻蜓),使他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蜻蜓)的故事。
6、哪儿写了捉?(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哪儿写了放?其余讲什么呢?概括标题:谈7、简介陶行知。
文中与孩子们一起谈论蜻蜓的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出示图片)1891年出生于安徽省。
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
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
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
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创办晓庄师范。
陶行知的一生,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有许多教育方面的著作。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将对陶行知先生有更深的了解。
三、学习第2---6自然段师: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关于蜻蜓谈论了几个问题?我们看看课文的2到6自然段。
(出示句子:你们知道蜻蜓吃什么?)1陶行知先生是怎么说的?找出重点词慈爱与抚摸。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和习性,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 生态环境对蜻蜓的影响3. 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难点: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实践操作法:观察蜻蜓、放飞蜻蜓等活动。
3. 小组讨论法:探讨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蜻蜓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蜻蜓的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3. 准备放飞蜻蜓的场所。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 提问: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蜻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结构、翅膀特点等。
2. 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如捕食、繁殖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观看蜻蜓生活在生态环境中的视频。
2. 分析生态环境对蜻蜓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探讨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提问: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二、实践活动(15分钟)1. 组织学生观察蜻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进行放飞蜻蜓活动,体验与蜻蜓亲密接触的快乐。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观察蜻蜓、放飞蜻蜓等。
3. 学生对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家长参与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行动,如在家中种植绿化植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
教学设计3:放飞蜻蜓(第1课时)
第21课《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二、初读课文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1 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2 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3 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1 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2 理解:慈爱:慈祥孑孓:蚊子的幼虫口吻:口气3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抢——枪蝇——绳纹——蚊钩——构饿——我夏——复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k12精品]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公开课教案2
放飞蜻蜓【教材分析】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4篇,共26篇。
每单元安排“习作”l篇,共8篇。
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8个。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6篇,其中韵文2篇。
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课文,如《李广射虎》,又有展示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课文,如《微笑着承受一切》;既有赞颂革命英雄人物的课文,如《菩萨兵》,也有表现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课文,如《雪儿》、《赶海》;有的课文主要介绍风景名胜,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有些课文则主要介绍自然科学常识,如《恐龙》、《海底世界》等,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
以上特点,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
生字安排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
全册共安排生字388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45个,另外的143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学情分析】【教学目的要求】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初步学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汉字,看懂意思。
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37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学会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
开始学写毛笔字,能正确执笔,学会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
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
【教学重、难点】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学期教学的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1放飞蜻蜓第一课时
南郊区平旺小学教师导学案设计科目语文年级三主备人:米银花助备人:陈丽孙芳教学内容21、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书写11个生字,会认6个只识不写的字,理解几个相关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和高超的育人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练习读好人物间的对话,品味重点词句,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
2.难点:通过细节描写,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和与人沟通的巧妙方法。
3.关键:了解蜻蜓,懂得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法谈话法、、指导朗读法、情境体验法学法自学法、角色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1、生字词卡片;2、课件;学具3、收集蜻蜓和陶行知先生的资料。
预习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内容一案定模二案定型三案定档学生个体活动(内容、时间、学法)小组活动(内容、时间、学法)教师活动(内容、时间、教法)汇报展示方案(内容、时间、方式)复检导学2、学习“蜻蜓”两个生字。
(1)师生写课题,教师强调“蜓”的结构,两个部分要紧凑,第八笔捺要长一些。
3、读生字,强调读准后鼻音。
(5)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瞧它们来了(多媒体展示蜻蜓各种状态下的图片)!从“蜻蜓”两字的字形,你知道什么?(形声字,蜻蜓是一种昆虫(益虫)等(5)读课题,理解“放飞”。
自悟初知2、通过搜集资料,说说你印象中的陶行知。
(5)3、读课文中的“学习链接”。
(陶行知一生做的最大的事:投身人民教育事业)1、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事?4指名读课文(5)交流探究1、用归类法,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
(5)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范写“衡”的字:3.学生写认为难写的字。
4.评议:自评、互评,展评。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身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俺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婴幼儿,让俺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
(出示词语)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2、齐读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俺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身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同学1:因为蜻蜓是俺们的朋友,所以小朋友们放飞了蜻蜓。
(板书:俺们的朋友。
)同学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俺们的朋友啊!(吃食)同学3:因为陶行知先生告诉俺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俺知道了蜻蜓是俺们的朋友。
同学4:俺通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俺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俺们的朋友,让俺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只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
《放飞蜻蜓》教案_2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板书:蜻蜓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4、板书:捉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4、板书:讲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
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
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1891—
1946),中国教育家。
1927年创办试验乡村
师范学校(即晓庄学
校)。他提出 了“生活 即教育”“社会即学 校”“教学做合一”等
陶行知先生
教育思想。
小孩不小歌
陶行知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同桌合作朗读课文第2至6自然段, 看看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是一只(
)的蜻蜓。
一闪一闪 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尾巴一撅一撅的。 一撅一撅
自由、快速地朗读课文,说说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回顾课文,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陶行知先生 看见一群孩子在 ( 捉蜻蜓 ) ,就 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 我们的朋友 ), 最后孩子们( 放飞蜻蜓 )。
蜻蜓
特
点
作
用
眼睛
很大 结构平衡 调整方向
尾巴
填一填,读一读:
大 ), 它的眼睛( 很大 复杂 ),是由 结构( 很复杂 成千上万只小眼睛)构成的, ( 成千上万 四面八方 可以( 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
据说,它饿极了的时候,会将 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 还会长出来的。
据说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蜻蜓点水
资料:
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 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 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 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 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商量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 它放了,好不好?” 慈爱 抚摸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说: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七嘴八舌 抢着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吃树叶。”“吃泥土。”
七嘴八舌
小练习:
1.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同学
们 地抢着说:“西瓜。”“苹果。”“香蕉。” 2.看见卡在天窗上的小熊,小动物们七嘴八舌地问:
_______________
3. _ 七嘴八舌 。
默读7至10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 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 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 “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 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 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 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 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 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 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