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解析
惠州市惠阳三和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

目录1.规划背景 (2)2.规划位置及范围 (2)3.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2)3.1.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3.2. 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7-2020) (2)3.3. 惠阳区三和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修编) (2)4.土地利用现状 (3)4.1. 用地出让现状 (3)4.2. 土地利用现状 (3)5.规划原则 (3)6.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 (3)6.1. 现状概况 (3)6.2. 发展条件分析 (4)6.3. 现状存在问题 (4)6.4. 规划对策 (4)7.规划目标 (4)7.1. 功能定位 (4)7.2. 发展方向 (4)7.3. 发展目标 (5)7.4. 建设用地规模 (5)7.5. 人口规模预测 (5)8.用地布局 (5)8.1. 规划结构 (5)8.2. 用地布局.......................................................................................................................... 5 9.地块划分与细分 (7)9.1. 用地分类与构成 (7)9.2. 地块划分与编码 (7)10.地块控制 (7)10.1. 土地使用强度 (7)10.2. 综合控制规划 (8)11.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8)附表1:惠州市惠阳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地块规划控制指标表 (19)惠州市惠阳区规划建筑设计院1.规划背景1、为了整合资源,统筹发展,2003年6月,惠州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惠阳撤市改区,惠州都市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城市由沿江发展向沿海发展。
随着惠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格局从沿江向沿海城市的拓展,使“惠阳-大亚湾”地区的投资区位价值得到迅速提升,毗邻惠澳大道沿线地区的惠阳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为了规划与控制好这片土地,发挥其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使土地使用价值最大化;同时,为配合惠阳区经济发展和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特编制本次规划。
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

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6)1. 工作历程 (6)2. 规划依据 (6)3. 规划范围 (6)4. 规划期限 (6)5. 编制背景 (6)6. 指导思想 (6)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7)1. 规划目标 (7)1.1 为城市政府施政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7)1.2 为深化区域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7)1.3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管制政策 (7)1.4 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空间框架以及基础设施支持 (7)2. 规划原则 (7)2.1 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7)2.2 支持“山水-生态”城市理念的实施 (7)2.3 有利于城市土地盘整与有效开发 (7)2.4 有利于城市和区域交通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 (7) 2.5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效能发挥 (7)2.6 加强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深化 (7)第三章现状概况及分析 (8)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 (8)1.1 地理位置 (8)1.2 行政区划与人口 (8)2. 自然环境条件 (8)2.1 自然地理 (8)2.2 水资源 (8)2.3 土地和矿产资源 (9)2.4 气象 (9)2.5 自然生态 (9)2.6 自然灾害 (9)3. 现状建设概况 (9)3.1 权属现状 (9)3.2 土地适宜性评价 (9)3.3 土地利用现状 (10)3.4 居住用地现状 (10)3.5 工业用地现状 (11)3.6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1)3.7 道路交通现状 (13)3.8 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4)第四章上层次规划指导 (16)1.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6) 1.1 发展目标与定位 (16)1.2 城市规模控制 (16)1.3 区域关系 (16)2. 相关问题解释 (16)2.1 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6)2.2 关于建设规模与建设时序 (16)第五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17)1. 城市发展目标 (17)1.1 总体目标 (17)1.2 分阶段发展目标 (17)1.3 和谐发展控制指标体系 (17)2. 城市主要职能 (18)3. 产业发展策略 (18)3.1 产业发展目标 (18)3.2 产业发展策略 (18)3.3 产业空间布局 (18)第六章城市规模控制与管制分区 (19)1. 现状人口规模 (19)2. 人口规模预测 (19)2.1 对城市人口的认定 (19)2.2 常住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20)2.3 常住人口预测过程 (20)2.4 常住人口发展控制规模 (21)3.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1)3.1 现状建设用地规模 (21)3.2 建设用地发展控制规模 (21)4. 空间管制规划 (21)4.1 空间管制的目标 (21)4.2 管制空间区划 (21)第七章城市空间发展与总体布局 (23)1. 空间结构—“两轴、三带、多中心” (23) 1.1 两轴 (23)1.2 三带 (23)1.3 多中心 (23)2. 各功能区定位与发展方向 (23)2.1 惠阳新中心功能区 (23)2.2 淡水功能区 (24)2.3 秋长功能区 (24)2.4 秋长西功能区 (24)2.5 秋长北功能区 (24)2.6 三和功能区 (24)2.7 沙田功能区 (24)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6)1. 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战略和服务目标 (26) 1.1 总体目标 (26)1.2 发展战略 (26)2. 规划原则 (26)3. 交通运行效率目标 (26)4. 对外交通规划 (27)4.1 现状及存在问题 (27)4.2 对外交通规划 (28)5.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29)5.1 现状概况 (29)5.2 现状主要问题 (29)6. 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30)6.1 推行一体化交通战略政策 (30)6.2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预留轨道交通用地 (30)6.3 理顺城市道路等级,加快城市干道系统建设,建构路网骨架(30)6.4 道路建设与用地发展协调 (30)6.5 加强停车设施建设 (30)6.6 加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30)7.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31)7.1 发展目标 (31)7.2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原则 (31)7.3 城市道路功能等级的划分 (31)7.4 道路网布局规划 (31)7.5 主要交叉口规划 (32)8. 地面公共交通规划 (33)8.1 干线公交线路规划 (33)8.2 常规公交线路布局 (33)9. 轨道交通规划 (34)9.1 城际线 (34)9.2 城市轨道 (34)10.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34)10.1 城市停车泊位 (34)10.2 公共加油(气)站 (34)11. 交通管理与需求管理 (34)11.1 交通管理 (34)11.2 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34)第九章住房及居住用地规划 (35)1. 规划目标 (35)1.1 惠阳中心城区住房总体发展目标 (35)1.2 惠阳中心城区区2020住房规模 (35)2. 住区发展策略 (36)2.1 城市住区建设 (36)2.2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36)3. 居住空间规划布局 (36)3.1 居住空间布局的原则 (36)3.2 居住空间布局指引 (37)第十章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39)1. 文化娱乐设施 (39)2. 医疗卫生设施 (39)3. 教育设施 (39)4. 体育设施规划 (39)5.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规划 (39)6.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规划 (39)7. 商业设施 (39)第十一章城市密度管制与分区 (41)1.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41)1.1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分级 (41)1.2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区划 (41)第十二章城市更新与村镇建设引导发展策略 (42) 1. 目标与原则 (42)1.1 规划目标 (42)1.2 规划原则 (42)2. 控制策略 (42)3. 重点地段城市更新行动方案 (42)3.1 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城市中心土地利用价值 (42) 3.2 提高道路密度,缓解交通矛盾 (43)3.3 调整原有商业设施布局形态 (43)3.4 强调城市特色,创造高质量的城市中心环境 (43)4. 村镇建设用地建设控制与引导 (43)4.1 闲置土地再利用策略 (43)4.2 农村非农用地集约化发展策略 (43)4.3 客家民居保护 (43)第十三章城市设计导引 (44)1. 目标和原则 (44)2. 景观特征 (44)2.1 总体景观特征 (44)2.2 分区景观特征 (44)2.3 片区景观特征 (44)3. 景观控制策略 (44)3.1 景观控制 (44)3.2 高度控制 (44)4. 控制要素 (45)4.1 景观轴线 (45)4.2 视线通廊 (45)4.3 景观界面 (46)4.4 重要节点 (46)4.5 开放空间 (46)4.6 人文环境 (47)4.7 步行系统 (47)第十四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48)1. 资源构成及现状概况 (48)1.1 文物保护单位 (48)1.2 现状文物古迹情况 (48)1.3 现状问题 (48)2. 规划原则 (48)3. 历史建筑或构筑物保护 (48)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49)4.1 古迹类 (49)4.2 宗教类 (49)4.3 文化、纪念类 (49)4.4 革命旧址类 (49)4.5 民居类 (49)第十五章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50)1. 规划目标 (50)2. 规划原则 (50)3. 规划指标 (50)4. 规划布局结构 (50)5. 公共绿地 (50)6. 生产防护绿地 (51)7. 附属绿地 (51)8. 其他绿地 (51)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53) 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53) 1.1 现状概况 (53)1.2 水源现状 (53)1.3 水厂及配水系统现状 (53)1.4 存在问题 (53)2. 规划依据 (53)3. 规划原则 (53)4. 用水量预测 (53)5. 水厂及水源 (53)6. 管网及水压 (53)7. 水资源综合利用 (54)第十七章污水工程规划 (55)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55)1.1 现状概况 (55)1.2 现状存在问题 (55)2. 规划依据 (55)3. 规划目标 (55)4. 规划原则 (55)5. 污水工程规划 (55)5.1污水量预测 (55)5.2污水处理系统 (55)第十八章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 (56) 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56)1.1 水系概况 (56)1.2 雨水排放系统 (56)1.3 现状存在的问题 (56)2. 规划依据 (56)3. 规划目标 (56)4. 规划原则 (57)5. 防洪工程规划 (57)5.1 防洪标准及设计洪水位 (57) 5.2 河道整治 (57)5.3 城市蓝线及相关规定 (57)6. 雨水工程规划 (57)6.1 城市雨水流量计算 (57)6.2 雨水排放系统 (58)7. 问题汇总及后续工作建议 (58) 第十九章电力工程规划 (59)1. 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59)1.1 发电厂站概况 (59)1.2 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概况 (59) 1.3 电网概况 (59)1.4 供电情况 (59)1.5 现状电网存在的问题 (59)2. 规划依据 (59)3. 规划目标及原则 (60)4. 负荷预测 (60)4.1 负荷密度法预测 (60)4.2 人均指标法校核 (60)4.3 用电负荷预测结论 (60)5. 电源规划 (60)6. 220千伏及以上系统规划 (60)7. 110千伏系统规划 (61)8. 电力高压走廊规划 (61)8.1 高压架空走廊的保留与改造 (61) 8.2 规划高压架空走廊 (61)第二十章通信工程规划 (62)1. 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62)1.1 固定电话网 (62)1.2 长途通信网 (62)1.3 移动通信网 (62)1.4 数据网 (62)1.5 微波通信网 (62)1.6 广播电视工程 (62)1.7 邮政工程 (62)1.8 通信管道 (63)1.9 存在的问题 (63)2. 规划依据 (63)3. 规划目标及原则 (63)4. 业务量预测 (63)4.1 固话业务 (63)4.2 移动业务 (64)4.3 数据业务 (64)4.4 有线电视业务 (64)5. 通信设施规划 (64)5.1 电信机楼 (64)5.2 微波通道 (64)5.3 广电设施 (64)5.4 邮政局所 (64)5.5 通信管道 (64)第二十一章燃气工程规划 (65) 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65) 1.1现状概况 (65)1.2存在问题 (65)2. 规划依据 (65)3. 规划原则 (65)4. 用气量预测 (65)4.1气化率 (65)4.2用气参数及用气指标 (65) 4.2各类用户用气量指标 (65)4.3用气规模 (66)5. 输配系统规划 (66)5.1气源场站规划 (66)5.2输配管网规划 (66)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67) 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67) 1.1 现状概况 (67)1.2 现状存在问题 (67)2. 规划依据 (67)3. 规划目标及原则 (67)4. 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控制对策 (67)4.1 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控制对策 (67) 4.2 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及污染控制对策 (68) 4.3 声环境功能分区及污染控制对策 (68)4.4 固体废弃物目标及污染控制对策 (68)5. 环境和生态工程 (68)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工程 (70)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70)1.1 现状概况 (70)1.2 现状存在问题 (70)2. 规划依据 (70)3. 规划目标 (70)4. 规划原则 (70)5. 环卫工程规划 (70)5.1垃圾量预测 (70)5.2垃圾处理 (70)5.3环卫基础设施 (71)第二十四章分区规划控制指标体系 (72) 1. 控制原则 (72)1.1 更新老城区、改善城市环境 (72)1.2 加强土地控制、引导组团区发展 (72) 1.3 对生态敏感区加强控制 (72)1.4 基本生态控制区 (72)1.5 街坊划分与开强度控制 (72)第二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73)1. 规划目标 (73)2. 人口及规模 (73)2.1 近期规划人口规模 (73)2.2 近期规划建设的规模 (73)3. 主要策略与重点建设项目 (73)第二十六章实施保障措施 (74)1. 管理的目标 (74)2. 管理的策略 (74)2.1 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74)2.2 工业园区改造及产业升级 (74)2.3 旧城(村)改造及城市化措施 (74)2.4 近期建设重点地区确定的原则 (74)附表:分区规划指引一览表第一章规划背景1. 工作历程2007年8月,惠州市规划建设局正式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和惠阳区规划建筑设计院合作编制《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7-2020)》。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洋纳西-洋纳东片区

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分为二类居住用地(R2),除兼容商业 设施用地和幼儿园等用地外,原则上不兼容其它用地。 (2)工业用地 规划保留的一类工业用地,均为建设质量较好工业区或已 批未建用地,可根据产业情况兼容污染较小的二类工业, 但不得兼容污染较严重的三类工业。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以服务社区生活配套需求为主,细分 功能在后续使用中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兼容公共管理与公 共服务设施用地,不兼容其它用地性质。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均为刚性控制指标,不得随意更改用地 性质,规划不设定土地利用性质相容性。 (4)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 地。 该部分用地均为刚性控制,不得随意更改用地性质,规划 不设定土地利用性质相容性。
本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范围,在下 阶段详细设计需要修改时,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 定。
本规划由惠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调 整,必须符合《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 相关规定。
本规划自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即日起,该地 区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自动废止。
第十六条 规划区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码以《城市用地分类与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为依据,各功能地块 土地使用性质划分至中类,局部地块划分到小类。
第十七条 依据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确定本片区的主要用地性质为: 村庄建设用地(H14)、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 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绿地与广场用地(G)、 公用设施用地(U)和非建设用地(E)。详见本图则“图表” 的规定。
惠阳房地产发展及规划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惠阳人口出 现回流趋势,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回暖,人口
平潭镇 惠阳经济开发区 合计
规模亦迅速壮大。
【人均GDP】2011年,惠阳区人均GDP预计为37700元,惠阳房地产市场处于改
善性需求为主的发展阶段。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15620 17149 19516 22078 27392
《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 2007-2020)》覆盖了淡水、秋长 、三和、沙田为一体的332平方公里 的土地。
三和组团中心
两轴:惠澳城市发展轴、深惠城市 发展轴; 三带:中部城市生活带,;秋长西 产业发展带; 惠澳产业发展带, 多中心:惠阳新中心区,惠阳行政 中心区,秋长组团中心,秋长北组 团中心,三和组团中心;
惠阳区历年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41.3 126.9
惠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 2005-2011年,年均增长67.6%。 2007年,增长率开始逐步放缓,
步入理性发展区间。
惠阳区历年房地产投资(亿元)
60 50 40 30 20 11.06 10 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4.73 29.04 21.07 25.3 43.7
人均GDP800~3000 3000~4000 需求特征 生存需求
2011年,惠阳人均GDP接近6000 美元,惠阳房地产市场处于数量与 质量并行发展,市场趋于改善性需 求为主的发展阶段。
生存、改善需 改善需求为主 改善需求为主 求兼有
发展特征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惠州市惠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惠州市惠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报批稿】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依据 (1)三、规划编制原则 (2)四、规划范围 (3)五、规划期限 (3)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分析 (4)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4)二、土地利用特点 (5)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6)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 (8)一、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体系 (8)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8)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0)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0)二、土地利用布局 (11)I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6)一、耕地布局与调整 (16)二、基本农田调整划定 (17)三、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对策 (18)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2)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增量 (22)二、合理确定城镇工矿用地 (23)三、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化利用 (24)四、合理配置基础设施用地 (24)五、强化采石场砖厂的复绿 (25)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 (26)一、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6)二、土地用途分区 (29)第八章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和重点项目 (35)一、土地利用重点项目 (35)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35)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9)II二、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9)三、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41)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3)一、乡镇调控主要内容 (43)二、乡镇发展指引 (43)三、乡镇指标分解 (46)第十一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9)一、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背景 (49)二、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49)三、土地生态用地布局 (50)四、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途径 (5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2)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52)二、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53)三、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 (54)四、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55)III附表 (57)附图 (68)IV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土地管理,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惠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结合惠阳区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惠州市面临着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和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制定一份城市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阐述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步骤,并通过 Markdown 文本格式进行输出。
2. 背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惠州市经济快速增长,人口持续增加,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土地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制定一份城市总体规划成为了当务之急。
3. 目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旨在指导惠州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构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发展。
4. 主要内容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对惠州市现有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优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
4.2 交通及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提高交通系统的连通性和效率。
另外,规划城市的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分不同功能区域,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水源地、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
4.4 经济发展规划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业升级、服务业发展等,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5. 实施步骤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如下:1.制定规划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小组,制定规划编制方案,明确规划目标、范围和时间表。
2.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惠州市的人口、土地、交通、生态环境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1)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介绍)惠城南部新城和惠阳新桥地区规划

惠城南部新城和惠阳新桥地区规划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将建新的城市级中心区惠城南部新城和惠阳新桥地区规划(草案)出台核心提示随着惠澳大道和惠淡路的修建,惠州的两个中心区惠城区和大亚湾区被连接了起来,其沿线地区区位优势彰显,战略意义突出。
如何整合惠城和大亚湾的区域优势?怎样规划惠州城市南拓的格局?惠州发展能否抓住提升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机遇?近期公示的《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综合开发策略暨惠城南部新城、惠阳新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让惠州市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远景。
本报讯近日,《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综合开发策略暨惠城南部新城、惠阳新桥地区控制性详绌规划》(草案)在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网站上公示,《规划》将惠澳、惠淡大道沿线长约50公里、宽约36公甲的南北向带状地带作为惠州市新的城市中心地区进行了总体规划。
有关专家指出,轴线发展、双核集聚的策略将为惠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规划》定稿历时两年《规划》指出,随着惠澳大道和惠淡路的修建,联系惠州市惠城区和大亚湾区两个中心城区的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区位优势彰显,城市开发进程加速。
同时,该轴线也是直接承担深圳东进、惠州南拓的主要空间发展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这一地区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空间协调发展,是在新一轮的发展阶段中保证惠州城市功能继续提升、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统一该地区的建设标准、保证该地区的空间协调发展、保障空间环境品质、形成地区开发建设行为的统一秩序,惠州市规划建设局制定此规划。
据悉,《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综合开发策略暨惠城南部新城、惠阳新桥地区控制件详细规划》从2004年8月开始进行编制,方案经多次征求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等各区和国土资源局、发改局、公用事业局、交通局等部门的意见,于今年7月7日原则通过了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于近日在规划建设局网站上公示。
将惠州融入惠深港城市带《规划》对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的定位是惠州市新的城市中心区,规划期限和《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致,远期为2020年。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草洋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章 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第八条 第九条
发展目标:东华商轴,时尚活力的服务中心;绿“水”交 融,低碳宜居的生态社区;配套完善,增加城市公共属性 的淡水新城。
功能定位:集生态居住、商业、公共配套功能为一体的服 务型综合社区。
第三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块划分及编码
第十条
主要根据道路界线进行规划区的地块划分,编号的顺序依 次为从西至东、由北至南。地块编码采用二级编码方法, 由编制区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制订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 法》(200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用地分 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城市居住区 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 版)、《广东省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2005)、《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 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惠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 术规定》(2015 版)、《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充实完善》、《惠州市 近期建设规划修编(惠阳中心城区)(2011-2015)》、《惠州 市惠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等以及其他相 关规划。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草洋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草案)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2 第三章 地块划分及编码 ....................................2 第四章 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3 第五章 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4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 ......................................4 第七章 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 第八章 海绵城市建设管控 ..................................7 第九章 城市“三线”控制 ..................................9 附录:文本用词说明 附表: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惠州惠阳区淡水草洋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
本规划法定文件由文本和图则构成。文本是指强制性规定 内容的规划条文;图则是指反映文本内容的规划图纸及相 关表格。文本与图则具备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五条
本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范围,可能 在详细设计时有一定修改,但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审定。
第六条
本片区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应遵守本文件的 有关规定,同时还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惠州市的有关法 律、规范及相关政策的规定。
及建设总量应保持不变: (1)对图则确定的地块进行合并开发的; (2)对图则确定的地块进行土地腾挪后,贡献少量土地给 道路、绿地、广场或公共配套或市政设施的; (3)对图则确定的地块进行细分开发的。
第七条
本规划自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二章 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第八条
发展目标:东华商轴,时尚活力的服务中心;绿“水”交 融,低碳宜居的生态社区;配套完善,增加城市公共属性 的淡水新城。
第九条
功能定位:集生态居住、商业、公共配套功能为一体的服 务型综合社区。
第三章 地块划分及编码
第十条
主要根据道路界线进行规划区的地块划分,编号的顺序依 次为从西至东、由北至南。地块编码采用二级编码方法, 由编制区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惠州市惠阳区草洋南部片区 (以下简称本片区) 建设的科学引导与管理, 保证规划区合理有序的开发建设, 结合现状情况及规划区未来发展的趋势判断, 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本片区范围为:东起人民路,南至西一大道,西邻坪山河, 北靠白云路,总面积 509.09 公顷。
第三条
制订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 法》 (2008)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 《城市用地分 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50137-2011) 、 《城市居住区 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16 版) 、 《广东省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2005) 、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 规划编制指引(试行) 》 (2005) 、 《惠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 术规定》 (2015 版) 、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6-2020) 》 、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充实完善》 、 《惠州市 近期建设规划修编(惠阳中心城区) (2011-2015) 》 、 《惠州 市惠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等以及其他相 关规划。
惠阳大亚湾建设规划方案

惠阳大亚湾建设规划方案1. 引言惠阳大亚湾是广东省惠州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
为了促进大亚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制定了本规划方案。
2. 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适度增长,保护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促进惠阳大亚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和公共服务水平。
3. 规划内容3.1 经济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本规划将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吸引和扶持优质企业进驻大亚湾地区;•加快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推动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跨国公司入驻。
3.2 城市布局与规划为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高城市功能,本规划将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划定产业、商业、居住等区域的边界;•提高城市容量,建设高效的交通网络和公共设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保护性开发;•建设生态园区,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3.3 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本规划将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环境质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资源管理。
3.4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交通和公共服务水平,本规划将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网络和交通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质量,建设更多高水平的学校和医院;•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居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信息通信技术设施,建设智能城市基础设施。
4. 实施措施为了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本规划将采取以下措施:•设立专门的规划实施部门,负责协调、推动规划实施;•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扶持,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加强社会参与,争取广大市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惠州城区功能区的划分

惠州城区功能区的划分在划分功能区之前,让我们必须对惠州城区有个整体的认识,只有明白了城区的大体发展方向才能让我们对功能区的划分与存在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城市性质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1)中心城市职能:惠州市是珠三角东部的次中心城市,随着规划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
由于扼守珠江三角洲东部交通门户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高端位置,惠州市对博罗、龙门、惠东、河源、汕尾等地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包括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方面。
(2)产业职能:惠州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及化学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形成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发展优势(如服装、毛织、运动器材、灯饰等)。
建立起旅游业产业集群。
城市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一阶段:到2010年,积极推进拥有惠州产业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梳理和整合空间资源、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投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全面腾飞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建设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文化及旅游产业发达、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
远景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在2006~2010年城市规划中,惠城被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向南、向北拓展,拉开骨架,逐步充实完善新城区,改善旧城区环境和功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城市服务业、旅游业、科教产业、物流业、批发性商贸业等,突出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特色,增加吸引力和凝集力,全方位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惠州城区功能区的划分

惠州城区功能区的划分在划分功能区之前,让我们必须对惠州城区有个整体的认识,只有明白了城区的大体发展方向才能让我们对功能区的划分与存在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城市性质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1)中心城市职能:惠州市是珠三角东部的次中心城市,随着规划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
由于扼守珠江三角洲东部交通门户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高端位置,惠州市对博罗、龙门、惠东、河源、汕尾等地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包括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方面。
(2)产业职能:惠州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及化学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形成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发展优势(如服装、毛织、运动器材、灯饰等)。
建立起旅游业产业集群。
城市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一阶段:到2010年,积极推进拥有惠州产业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梳理和整合空间资源、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投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全面腾飞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建设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文化及旅游产业发达、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
远景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在2006~2010年城市规划中,惠城被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向南、向北拓展,拉开骨架,逐步充实完善新城区,改善旧城区环境和功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城市服务业、旅游业、科教产业、物流业、批发性商贸业等,突出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特色,增加吸引力和凝集力,全方位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惠州市惠阳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法定文件2015年3月目录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2)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2)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2)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3)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4)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5)第八章绿地与广场规划 (9)第九章附则 (9)附表 (10)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原则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原则,东部片区将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和谐、与周边联动的地区,并保障规划管理易于操作、未来发展适应市场要求。
第2条规划依据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2005)、《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惠阳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惠州市近期建设规划修编(惠阳中心城区)(2011-2015年)》、《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及其它相关规划编制而成。
第3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位于惠阳经济开发区东部的岐山村,西邻惠澳大道(即在建惠大高速),三面环山,西面以沙田河为界,距惠澳大道约1公里,总用地面积为168公顷。
第4条规划效力本规划经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后,范围内的一切开发建设和土地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法定文本和法定图则的规定,并应符合国家、广东省、惠州市的有关政策、法律和规范的相关规定;下一层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规定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6)1. 工作历程 (6)2. 规划依据 (6)3. 规划围 (6)4. 规划期限 (6)5. 编制背景 (6)6. 指导思想 (6)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7)1. 规划目标 (7)1.1 为城市政府施政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7)1.2 为深化区域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7)1.3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管制政策 (7)1.4 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空间框架以及基础设施支持 (7)2. 规划原则 (7)2.1 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7)2.2 支持“山水-生态”城市理念的实施 (7)2.3 有利于城市土地盘整与有效开发 (7)2.4 有利于城市和区域交通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 (7)2.5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效能发挥 (7)2.6 加强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深化 (7)第三章现状概况及分析 (8)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 (8)1.1 地理位置 (8)1.2 行政区划与人口 (8)2. 自然环境条件 (8)2.1 自然地理 (8)2.2 水资源 (8)2.3 土地和矿产资源 (9)2.4 气象 (9)2.5 自然生态 (9)2.6 自然灾害 (9)3. 现状建设概况 (9)3.1 权属现状 (9)3.2 土地适宜性评价 (9)3.3 土地利用现状 (10)3.4 居住用地现状 (10)3.5 工业用地现状 (11)3.6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1)3.7 道路交通现状 (13)3.8 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4)第四章上层次规划指导 (16)1.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6)1.1 发展目标与定位 (16)1.2 城市规模控制 (16)1.3 区域关系 (16)2. 相关问题解释 (16)2.1 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6)2.2 关于建设规模与建设时序 (16)第五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17)1. 城市发展目标 (17)1.1 总体目标 (17)1.2 分阶段发展目标 (17)1.3 和谐发展控制指标体系 (17)2. 城市主要职能 (18)3. 产业发展策略 (18)3.1 产业发展目标 (18)3.2 产业发展策略 (18)3.3 产业空间布局 (18)第六章城市规模控制与管制分区 (19)1. 现状人口规模 (19)2. 人口规模预测 (19)2.1 对城市人口的认定 (19)2.2 常住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20)2.3 常住人口预测过程 (20)2.4 常住人口发展控制规模 (21)3.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1)3.1 现状建设用地规模 (21)3.2 建设用地发展控制规模 (21)4. 空间管制规划 (21)4.1 空间管制的目标 (21)4.2 管制空间区划 (21)第七章城市空间发展与总体布局 (23)1. 空间结构—“两轴、三带、多中心” (23)1.1 两轴 (23)1.2 三带 (23)1.3 多中心 (23)2. 各功能区定位与发展方向 (23)2.1 惠阳新中心功能区 (23)2.2 淡水功能区 (24)2.3 秋长功能区 (24)2.4 秋长西功能区 (24)2.5 秋长北功能区 (24)2.6 三和功能区 (24)2.7 沙田功能区 (24)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6)1. 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战略和服务目标 (26)1.1 总体目标 (26)1.2 发展战略 (26)2. 规划原则 (26)3. 交通运行效率目标 (26)4. 对外交通规划 (27)4.1 现状及存在问题 (27)4.2 对外交通规划 (28)5.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29)5.1 现状概况 (29)5.2 现状主要问题 (29)6. 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30)6.1 推行一体化交通战略政策 (30)6.2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预留轨道交通用地 (30)6.3 理顺城市道路等级,加快城市干道系统建设,建构路网骨架 (30)6.4 道路建设与用地发展协调 (30)6.5 加强停车设施建设 (30)6.6 加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30)7.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31)7.1 发展目标 (31)7.2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原则 (31)7.3 城市道路功能等级的划分 (31)7.4 道路网布局规划 (31)7.5 主要交叉口规划 (32)8. 地面公共交通规划 (33)8.1 干线公交线路规划 (33)8.2 常规公交线路布局 (33)9. 轨道交通规划 (34)9.1 城际线 (34)9.2 城市轨道 (34)10.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34)10.1 城市停车泊位 (34)10.2 公共加油(气)站 (34)11. 交通管理与需求管理 (34)11.1 交通管理 (34)11.2 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34)第九章住房及居住用地规划 (35)1. 规划目标 (35)1.1 惠阳中心城区住房总体发展目标 (35)1.2 惠阳中心城区区2020住房规模 (35)2. 住区发展策略 (36)2.1 城市住区建设 (36)2.2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36)3. 居住空间规划布局 (36)3.1 居住空间布局的原则 (36)3.2 居住空间布局指引 (37)第十章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39)1. 文化娱乐设施 (39)2. 医疗卫生设施 (39)3. 教育设施 (39)4. 体育设施规划 (39)5.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规划 (39)6.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规划 (39)7. 商业设施 (39)第十一章城市密度管制与分区 (41)1.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41)1.1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分级 (41)1.2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区划 (41)第十二章城市更新与村镇建设引导发展策略 (42)1. 目标与原则 (42)1.1 规划目标 (42)1.2 规划原则 (42)2. 控制策略 (42)3. 重点地段城市更新行动方案 (42)3.1 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城市中心土地利用价值 (42)3.2 提高道路密度,缓解交通矛盾 (43)3.3 调整原有商业设施布局形态 (43)3.4 强调城市特色,创造高质量的城市中心环境 (43)4. 村镇建设用地建设控制与引导 (43)4.1 闲置土地再利用策略 (43)4.2 农村非农用地集约化发展策略 (43)4.3 客家民居保护 (43)第十三章城市设计导引 (44)1. 目标和原则 (44)2. 景观特征 (44)2.1 总体景观特征 (44)2.2 分区景观特征 (44)2.3 片区景观特征 (44)3. 景观控制策略 (44)3.1 景观控制 (44)3.2 高度控制 (44)4. 控制要素 (45)4.1 景观轴线 (45)4.2 视线通廊 (45)4.3 景观界面 (46)4.4 重要节点 (46)4.5 开放空间 (46)4.6 人文环境 (47)4.7 步行系统 (47)第十四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48)1. 资源构成及现状概况 (48)1.1 文物保护单位 (48)1.2 现状文物古迹情况 (48)1.3 现状问题 (48)2. 规划原则 (48)3. 历史建筑或构筑物保护 (48)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49)4.1 古迹类 (49)4.2 类 (49)4.3 文化、纪念类 (49)4.4 革命旧址类 (49)4.5 民居类 (49)第十五章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50)1. 规划目标 (50)2. 规划原则 (50)3. 规划指标 (50)4. 规划布局结构 (50)5. 公共绿地 (50)6. 生产防护绿地 (51)7. 附属绿地 (51)8. 其他绿地 (51)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53)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53)1.1 现状概况 (53)1.2 水源现状 (53)1.3 水厂及配水系统现状 (53)1.4 存在问题 (53)2. 规划依据 (53)3. 规划原则 (53)4. 用水量预测 (53)5. 水厂及水源 (53)6. 管网及水压 (54)7. 水资源综合利用 (54)第十七章污水工程规划 (55)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55)1.1 现状概况 (55)1.2 现状存在问题 (55)2. 规划依据 (55)3. 规划目标 (55)4. 规划原则 (55)5. 污水工程规划 (55)5.1污水量预测 (55)5.2污水处理系统 (55)第十八章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 (56)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56)1.1 水系概况 (56)1.2 雨水排放系统 (56)1.3 现状存在的问题 (56)2. 规划依据 (56)3. 规划目标 (57)4. 规划原则 (57)5. 防洪工程规划 (57)5.1 防洪标准及设计洪水位 (57)5.2 河道整治 (57)5.3 城市蓝线及相关规定 (57)6. 雨水工程规划 (57)6.1 城市雨水流量计算 (57)6.2 雨水排放系统 (58)7. 问题汇总及后续工作建议 (58)第十九章电力工程规划 (59)1. 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59)1.1 发电厂站概况 (59)1.2 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概况 (59)1.3 电网概况 (59)1.4 供电情况 (59)1.5 现状电网存在的问题 (59)2. 规划依据 (59)3. 规划目标及原则 (60)4. 负荷预测 (60)4.1 负荷密度法预测 (60)4.2 人均指标法校核 (60)4.3 用电负荷预测结论 (60)5. 电源规划 (60)6. 220千伏及以上系统规划 (60)7. 110千伏系统规划 (61)8. 电力高压走廊规划 (61)8.1 高压架空走廊的保留与改造 (61)8.2 规划高压架空走廊 (61)第二十章通信工程规划 (62)1. 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62)1.1 固定网 (62)1.2 长途通信网 (62)1.3 移动通信网 (62)1.4 数据网 (62)1.5 微波通信网 (62)1.6 广播电视工程 (62)1.7 邮政工程 (62)1.8 通信管道 (63)1.9 存在的问题 (63)2. 规划依据 (63)3. 规划目标及原则 (63)4. 业务量预测 (63)4.1 固话业务 (63)4.2 移动业务 (64)4.3 数据业务 (64)4.4 有线电视业务 (64)5. 通信设施规划 (64)5.1 电信机楼 (64)5.2 微波通道 (64)5.3 广电设施 (64)5.4 邮政局所 (64)5.5 通信管道 (64)第二十一章燃气工程规划 (65)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65)1.1现状概况 (65)1.2存在问题 (65)2. 规划依据 (65)3. 规划原则 (65)4. 用气量预测 (65)4.1气化率 (65)4.2用气参数及用气指标 (65)4.2各类用户用气量指标 (65)4.3用气规模 (66)5. 输配系统规划 (66)5.1气源场站规划 (66)5.2输配管网规划 (66)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67)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67)1.1 现状概况 (67)1.2 现状存在问题 (67)2. 规划依据 (67)3. 规划目标及原则 (67)4. 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控制对策 (67)4.1 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控制对策 (67)4.2 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及污染控制对策 (68)4.3 声环境功能分区及污染控制对策 (68)4.4 固体废弃物目标及污染控制对策 (68)5. 环境和生态工程 (68)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工程 (70)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70)1.1 现状概况 (70)1.2 现状存在问题 (70)2. 规划依据 (70)3. 规划目标 (70)4. 规划原则 (70)5. 环卫工程规划 (70)5.1垃圾量预测 (70)5.2垃圾处理 (70)5.3环卫基础设施 (71)第二十四章分区规划控制指标体系 (72)1. 控制原则 (72)1.1 更新老城区、改善城市环境 (72)1.2 加强土地控制、引导组团区发展 (72)1.3 对生态敏感区加强控制 (72)1.4 基本生态控制区 (72)1.5 街坊划分与开强度控制 (72)第二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73)1. 规划目标 (73)2. 人口及规模 (73)2.1 近期规划人口规模 (73)2.2 近期规划建设的规模 (73)3. 主要策略与重点建设项目 (73)第二十六章实施保障措施 (74)1. 管理的目标 (74)2. 管理的策略 (74)2.1 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74)2.2 工业园区改造及产业升级 (74)2.3 旧城(村)改造及城市化措施 (74)2.4 近期建设重点地区确定的原则 (74)附表:分区规划指引一览表第一章规划背景1. 工作历程2007年8月,市规划建设局正式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院和惠阳区规划建筑合作编制《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7-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城市主要职能20
3.产业发展策略20
3.1产业发展目标20
3.2产业发展策略20
3.3产业空间布局20
第六章城市规模控制与管制分区21
1.现状人口规模21
2.人口规模预测21
2.1对城市人口的认定21
2.2常住人口规模预测方法22
2.3常住人口预测过程22
2.4常住人口发展控制规模23
第一章规划背景7
1.工作历程7
2.规划依据7
3.规划范围7
4.规划期限7
5.编制背景7
6.指导思想7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8
1.规划目标8
1.1为城市政府施政管理提供基础依据8
1.2为深化区域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8
1.3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管制政策8
1.4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空间框架以及基础设施支持8
3.2提高道路密度,缓解交通矛盾45
3.3调整原有商业设施布局形态45
3.4强调城市特色,创造高质量的城市中心环境45
4.村镇建设用地建设控制与引导45
4.1闲置土地再利用策略45
4.2农村非农用地集约化发展策略45
4.3客家民居保护45
第十三章城市设计导引46
1.目标和原则46
2.景观特征46
2.1总体景观特征46
2.2淡水功能区26
2.3秋长功能区26
2.4秋长西功能区26
2.5秋长北功能区26
2.6三和功能区26
2.7沙田功能区26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28
1.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战略和服务目标28
1.1总体目标28
1.2发展战略28
2.规划原则28
3.交通运行效率目标28
4.对外交通规划29
4.1现状及存在问题29
6.5加强停车设施建设32
6.6加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32
7.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33
7.1发展目标33
7.2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原则33
7.3城市道路功能等级的划分33
7.4道路网布局规划33
7.5主要交叉口规划34
8.地面公共交通规划35
8.1干线公交线路规划35
8.2常规公交线路布局35
9.轨道交通规划36
2.自然环境条件9
2.1自然地理9
2.2水资源9
2.3土地和矿产资源10
2.4气象10
2.5自然生态10
2.6自然灾害10
3.现状建设概况10
3.1权属现状10
3.2土地适宜性评价10
3.3土地利用现状11
3.4居住用地现状12
3.5工业用地现状12
3.6公共服务设施现状12
3.7道路交通现状14
3.8市政公用设施现状15
4.2对外交通规划30
5.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31
5.1现状概况31
5.2现状主要问题31
6.城市交通发展策略32
6.1推行一体化交通战略政策32
6.2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预留轨道交通用地32
6.3理顺城市道路等级,加快城市干道系统建设,建构路网骨架32
6.4道路建设与用地发展协调32
6.生产防护绿地53
7.附属绿地53
8.其他绿地53
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55
1.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55
1.1现状概况55
1.2水源现状55
1.3水厂及配水系统现状55
1.4存在问题55
2.规划依据55
3.规划原则55
4.用水量预测55
5.水厂及水源55
6.管网及水压55
7.水资源综合利用56
2.住区发展策略38
2.1城市住区建设38
2.2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38
3.居住空间规划布局38
3.1居住空间布局的原则38
3.2居住空间布局指引39
第十章公共配套设施规划41
1.文化娱乐设施41
2.医疗卫生设施41
3.教育设施41
4.体育设施规划41
5.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规划41
6.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规划41
2.2分区景观特征46
2.3片区景观特征46
3.景观控制策略46
3.1景观控制46
3.2高度控制46
4.控制要素47
4.1景观轴线47
4.2视线通廊47
4.3景观界面48
4.4重要节点48
4.5开放空间48
4.6人文环境49
4.7步行系统49
第十四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50
1.资源构成及现状概况50
1.1文物保护单位50
1.2现状文物古迹情况50
1.3现状问题50
2.规划原则50
3.历史建筑或构筑物保护50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51
4.1古迹类51
4.2宗教类51
4.3文化、纪念类51
4.4革命旧址类51
4.5民居类51
第十五章园林绿地系统规划52
1.规划目标52
2.规划原则52
3.规划指标52
4.规划布局结构52
5.公共绿地52
7.商业设施41
第十一章城市密度管制与分区43
1.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43
1.1城市土地使用强度分级43
1.2城市土地使用强度区划43
第十二章城市更新与村镇建设引导发展策略44
1.目标与原则44
1.1规划目标44
1.2规划原则44
2.控制策略44
3.重点地段城市更新行动方案44
3.1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城市中心土地利用价值44
2.规划原则8
2.1支持社会经济发展8
2.2支持“山水-生态”城市理念的实施8
2.3有利于城市土地盘整与有效开发8
2.4有利于城市和区域交通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8
2.5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效能发挥8
2.6加强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深化8
第三章现状概况及分析9
1.地理位置、行政区划9
1.1地理位置9
1.2行政区划与人口9
第四章上层次规划指导18
1.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8
1.1发展目标与定位18
1.2城市规模控制18
1.3区域关系18
2.相关问题解释18
2.1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8
2.2关于建设规模与建设时序18
第五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19
1.城市发展目标19
1.1总体目标19
1.2分阶段发展目标19
9.1城际线36
9.2城市轨道36
10.静态交通设施公共加油(气)站36
11.交通管理与需求管理36
11.1交通管理36
11.2交通需求管理措施36
第九章住房及居住用地规划37
1.规划目标37
1.1惠阳中心城区住房总体发展目标37
1.2惠阳中心城区区2020住房规模37
3.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3
3.1现状建设用地规模23
3.2建设用地发展控制规模23
4.空间管制规划23
4.1空间管制的目标23
4.2管制空间区划23
第七章城市空间发展与总体布局25
1.空间结构—“两轴、三带、多中心”25
1.1两轴25
1.2三带25
1.3多中心25
2.各功能区定位与发展方向25
2.1惠阳新中心功能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