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教学目的:掌握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掌握DNA的半保留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了解基因工程基础知识教学重点:DNA的半保留复制、RNA的转录、蛋白质的合成
核酸和蛋白质都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核酸是生物性状的内在决定因素,蛋白质则是其外在表现。
DNA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NA分子通过复制成完全相同的两个拷贝,亲代的遗传信息真实地传给子代;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又如何表达呢?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遗传信息由DNA通过转录传递到RNA,最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在某些情况下RNA也能通过逆转录将信息传递到DNA。这就是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一、半保留复制
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的DNA双螺旋模型,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DNA分子的复制提供了理论基础,DNA复制时,亲代DNA 的双螺旋先行解旋和分开,然后以每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在这两条链上各形成一条互补链,这样便形成了两个新的子代DNA分子。在新复制的DNA双链中,有一条是来自亲代DNA分子,另一条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
这个半保留复制首先是由Meselson与Stahl在1958年用同位素15N 在大肠杆菌培养试验中发现的,后来在其他生物细胞内也证实了其存在。
二、DNA的复制过程
DNA复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双螺旋的DNA是边解开边合成新链的。复制从特定位点开始双向进行。DNA双链的合成延伸均为
5’→3’的方向,所以复制是半不连续的方式进行,即其中一条链相对地连续合成,称之为前导链。另一条链的合成则是不连续的,称为滞后链。整个合成过程如下:
1、双链的解开
实验证明:DNA的复制都是从某一特定位置开始的,这一位置叫做复制原点。该区域一般富含A、T两种碱基。首先由单链结合蛋白与复制原点相结合,然后双链被解开,形成一个“眼”状结构,在眼的两端出现两个叉子状的生长点,叫复制叉。
原核生物基因组一般只有一个复制叉,而真核生物一般有多个,并且复制时可以在多个位点同时进行。
2、RNA引物的合成
在每一个复制原点,DNA的合成必须要一段RNA作为引物。引物是以亲代DNA的单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一段含有50-100个核苷酸的RNA短链。方向为5’→3’,与亲代DNA单链成逆向平行。
3、DNA链的合成和延长
亲代DNA双链分子是反向,一条链是沿5’→3’,而互补链则沿
3’→5’方向。当原始的双链DNA在复制叉处打开时,新生DNA逆着模板链产生,即一个子代DNA链的生成方向为5’→3’,而另一个则为
3’→5’。实际上,在以3’→5’链为模板时, 新生的DNA链以5’→3’方向连续合成,这条新生DNA链称为前导链。在另一条模板链(方向为
5’→3’)上, DNA聚合酶以5’→3’方向合成小片段DNA(长度约1000个核苷酸), 然后将这些片段连接起来。这些片段根据发现者命名为冈崎片段。不连续合成的DNA链称为滞后链。
3’
5’ 前导链
5’
冈崎片段
3’
滞后链
5’
4、切除引物、填补缺口,连接修复
当新形成的冈崎片段延长至一定长度,其上的RNA引物在核酸酶的催化下,先后被水解切掉。引物脱落后所留下的缺口,在DNA聚合酶催化下,用脱氧核苷酸配对填补上,再由DNA连接酶催化,把各短片段连接起来,并修复掺入DNA链的错配碱基。
这样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各自形成了一条新的DNA互补链,结果是形成了两个DNA双螺旋分子,每个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故称为半保留复制。
三、逆转录
一般情况下,遗传信息流传递的方向是从DNA到RNA,即通过转录以DNA为模板生成RNA分子。在一些病毒体内,如鸟类劳氏肉瘤病毒,小鼠白血病病毒等,在这些病毒中都存在有逆转录酶,可以以RNA为模板,按照RNA中的核苷酸顺序合成DNA,这个过程叫逆转录。逆转录酶除需要以RNA为模板外,另外还需要以4种dNTP为原料,以短链RNA或DNA为引物,此外还需要适当浓度的二价阳离子Mg2+和Mn2+,沿5’→3’方向合成DNA,形成RNA-DNA杂交分子。以后,再以RNA-DNA杂交分子中的DNA链为模板,在寄生细胞的DNA聚合酶作用下,可合成另一条DNA互补链,这样便形成了新的双链DNA分子。
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的mRNA分子的3’末端都有一段多聚腺苷酸。当加入寡聚dT作引物时,mRNA就可以成为逆转录酶的模板,在体外合成与其互补的DNA,称为cDNA。这种方法已成为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使逆转录酶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基因突变和DNA的损伤修复
1、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碱基顺序发生突然而永久性的变化。其结果使
DNA的转录和翻译也跟着转变,因而表现出异常的遗传特征。DNA的突变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个或几个碱基对被置换;
(2)插入一个或几个碱基对;
(3)一个或多个碱基对缺失。
最常见的突变形式是碱基对的置换。
突变有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自发突发主要发生在复制过程中,几率很低;诱发突变可以有物理、化学因素引起,如:电离辐射、紫外光、化学试剂脱氨剂和烷化剂等都可诱发突变。
2、DNA的损伤修复
由于复制差错或外来理化因素的作用,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对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DNA分子的损伤。其结果必将阻碍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引起错股合成,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然而在生物细胞内存在着许多修复机制,对DNA的损伤具有一定修复能力。目前已知有4种途径:
(1)光复活。这是一种高度专一的修复形式,其机制是利用光能激活光复活酶,切除嘧啶二聚体之间的C-C键,而恢复原来的状态。它只作用于紫外线照射形成的产物。
(2)切除修复。如果DNA损伤较严重,则必须进行切除修复,即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中受损的部分切除掉,并以另一条完整的链为模板,合成切去的部分,使DNA恢复正常。
(3)重组修复。在重组修复酶的作用下,含有损伤的DNA仍可进行复制,但在子代DNA链与损伤链相对应部位出现缺口,通过分子间重组,从完整的亲代或子代DNA链将相应的碱基顺序片段移至缺口处,然后用再合成的多核苷酸补上缺口。
(4)诱导修复。许多能造成DNA损伤或抑制复制的处理,均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诱导效应,称为应急反应(SOS反应)。它包括DNA 修复和导致变异两个方面。应急反应能诱导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中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