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共36页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复习(教材上)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复习(教材上)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图1.1 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第2页)(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3)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图1.4 中国疆域示意图(第4页)中国领土四端: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3、图1.5 我国领土东西端的晨昏差异:东西垮经度广。

(第6页)4、图1.6 我国领土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南北垮纬度大。

(第6页)5、图1.7中国政区图(第7页,重点)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在图中找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每个行政区的形状)23个省: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辽宁省(辽)河北省(冀)山西省(晋)青海省(青)山东省(鲁)河南省(豫)江苏省(苏)安徽省(皖)浙江省(浙)福建省(闽)江西省(赣)湖南省(湘)湖北省(鄂)广东省(粤)台湾省(台)海南省(琼)陕西省(陕或秦)甘肃省(甘或陇)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两个简称的一定要记住)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台湾、广东、广西、云南(5)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为界,人口东多西少。

8、图1.12 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比例(第14页)我国人口前三位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9、图1.16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第17页)集体舞—藏族、泼水节—傣族、干栏式木楼—壮族、长鼓舞—朝鲜族、摔跤—蒙古族、孔雀舞—傣族10、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第18页)(1)我国有56个民族,一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是云南省(2)5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些?(3)台湾—高山族、海南省—黎族(4)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一、从世界看中国(一)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22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二)众多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2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方案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

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方案生育。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2024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2024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气候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设计说明气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特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

因此,教材先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

气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本节课通过与气温有关的两个情境故事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1.阅读我国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结合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结合实例,说明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难点: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PPT 展示与气温相关的两则小故事。

故事一:小明酷爱旅游,暑假他去了我国一个很热的地方。

在那里,如果把鸡蛋埋在沙子里,几十分钟后鸡蛋就熟了。

故事二:寒假,小明去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地方。

南方长大的他还未见过这么厚的雪,于是大清早就匆忙通过展示奇闻轶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新知识。

走出去看雪,可还没走多远,就觉得鼻子痒痒的,还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他忍不住捏了捏鼻子,鼻子里居然结冰了。

“埋沙熟蛋”“鼻内结冰”是真是假?1.冬季南北温差大教师:这些现象都与气温有关,气温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了解了我国气温分布的特征,大家自然就会知道答案。

我们通过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学生:(1)阅读教材第31页图2.13,分别描出16℃、8℃、0℃、-8℃、-16℃、-24℃、-28℃等温线。

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观察0℃等温线经过哪些山脉、河流的附近: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初二上学期地理知识点

初二上学期地理知识点

初二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初二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学习八年级地理知识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19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越、老、缅、)。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两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面积最大的x疆维吾尔自治区。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共 9 个。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分布最广的民族是汉族,分布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第一章重点图: P4图1.4; P7图1.7; P10表格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页码)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页码)

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43.纬线和纬度P64.经线和经度P75.利用经纬网定位P9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P112.地球的公转P13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学会阅读地图P162.选择适用的地图P19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P242.分层设色地形图P263.地形剖面图P28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地球?水球?P302.七大洲和四大洋P32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P37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P383.板块的运动P41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P46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P48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P51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的变化P532.气温的分布P55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降水的变化P582.降水的分布P60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气候的地区差异P62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664.气候与人类活动P67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P702.世界人口的分布P723.人口问题P734.不同的人种P74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P772.世界三大宗教P79第三节人类的聚住地──聚落1.聚落与环境P812.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P84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地域发展差异P88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P903.国际经济合作P91七年级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雄踞东方的大洲P22.世界第一大洲P4第二节自然环境1.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P62.复杂的气候P10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P142.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P17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P19第二节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置P22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P23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P264.热带旅游胜地P28第三节印度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P30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P333.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P35第四节俄罗斯1.横跨亚欧大陆北部P372.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P393.发达的交通P40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1.三洲五海之地P442.世界石油宝库P463.匮乏的水资源P484.多元的文化P49第二节欧洲西部1.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P522.现代化的畜牧业P543.繁荣的旅游业P57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黑种人的故乡P602.快速发展的经济633.人口、粮食与环境P65第四节澳大利亚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P67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P68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P70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1.民族大熔炉P742.农业地区专业化P763.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P79第二节巴西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P822.发展中的工农业P84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P87第十章极地地区1.独特的自然环境P922.科学考察的宝地P963.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P98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P22.海陆兼备的大国P33.行政区划P6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P112.人口东多西少P13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中华民族大家庭P152.民族分布特点P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P22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P26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P30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P33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P38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P40第三节河流和湖泊1.以外流河为主P42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p44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P49第四节自然灾害1.常见的自然灾害P54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P563.防灾减灾P58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P62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P64第二节土地资源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P672.地区分布不均P69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P71第三节水资源1.时空分布不均P75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P77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P842.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P86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及其重要性P90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P93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P954.走科技强农之路P98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工业及其重要性P1002.我国工业的分布P1033.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P104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1.地理差异显著P22.四大地理区域P5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黑土地黄土地P8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P11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P13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P17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P19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文明的摇篮P232.风吹来的黄土P263.严重的水土流失P274.水土保持P30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1.政治文化中心P322.历史悠久的古城P363.现代化的大都市P39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P44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P47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江海交汇之地P49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P52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P56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1.特别行政区P58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P61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P652.美丽富饶的宝岛P673.外向型经济P69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草原与荒漠P722.牧区和灌溉农业区P74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1.沙漠和戈壁广布P782.油气资源的开发P80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世界屋脊P842.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P88第二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江河的源地P91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P94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1.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P98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P1003.做负责任的大国P102。

中国农业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农业地理因地域广阔和多样化的气候、土地和地形条件而变化多样。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地理的特点和挑战。

中国的农业地理可以分为几个主要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南山地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

每个地区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从而决定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类型和规模。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蔬菜等作物。

此外,该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土壤质量,使得大规模养殖业得以发展,如养殖鱼类和虾类等。

中部平原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片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作物。

农民在这里实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作业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西南山地地区地势崎岖,气候多变。

这里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山区内的河谷地带。

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等作物,同时养殖家禽和畜牧动物。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农产品而闻名,如云南的普洱茶和四川的牛肉干。

西北高原地区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畜牧业的重要地区。

农民在这里以养殖动物为主,如绵羊和牛。

他们依靠草原和人工灌溉系统提供的饲料来维持养殖业。

尽管中国农业地理的多样性和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理条件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例如,西北高原地区的干旱气候限制了农民种植作物的选择,使其更多地依赖畜牧业。

此外,一些地区的气候不稳定,易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干旱,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土地资源有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然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农田转为城市和工业用地,农民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均衡。

虽然中国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采用了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农业技术,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和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第二节 土地资源讲义

第二节 土地资源讲义

第二节土地资源讲义同学们好,今天呢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土地资源。

本节课的知识点呢有点多~~~~所以呢希望所有的男同学女同学都打起13分的精神来,实在打不起13分精神的,10分精神也就足够了!好,现在呢,请同学们在5分零1秒内解决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注意男女同学都要解决!提前板书:一、土地资源的利用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特点?多种多样2、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有哪些?耕地、林地、草地(农业用地)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难利用土地3、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优点: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缺点: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

(P66)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完成下列的表格课本上补充了农业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东部还是西部?2、思考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土地类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我国土地资源出现的问题?以及我国关于土地的法律?全国土地日?2、活动1的三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好,第一个像吃豆腐一样简单的问题,谁来解决呢!开来大家是喜欢千呼万唤始出来呀!好,那么这个问题有请活泼可爱的XXX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没回答正确,看来他没有吃豆腐的命,要注意思考,好请坐,希望下次你毫不犹豫的咬下去)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有什么特点呢?哎,多种多样,就像我们班的同学的面孔一样,多种多样!没有那两位同学的是一样的吧?而我们每个人的面孔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我们父母的面孔不一样嘛。

那么我国的土地类型为什么会呈现出多种多样呢?原因:由于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呢使得我国的土里类型呢多种多样。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我国有哪些土地类型?这个问题就不像吃豆腐那么简单,它就是埋在地下的洋芋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把这个答案刨出来!!!好,我们有请一位傻傻的,可爱的XXX同学来刨这个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第3节《民族》优质课件 (共35张)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第3节《民族》优质课件 (共35张)
2.我国少数民族(shǎoshùmínzú)中,人口C最多的是( )
A.满族 B.回族 C.壮族 D.苗族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3.反映(fǎnyìng)朝鲜族的民族服饰是哪一幅?D ( )
A
B
C
D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4.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有关下列(xiàliè)地理知识的叙述,正确
的是( )B
Image
第三十六页,共36页。
6、各民族都使用统一(tǒngyī)的语言和文字。 错
7、小明想去参加三月三歌会应该去广西。 对
第三十五页,共36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
No 第三节 民族。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
第三节 民族。邵武七中 黄香玲。风俗习惯 文化艺术 传统体育 语言文字。(1)、民族平 等 民族团结。1.我国自治区名称中的五大少数民族分别是( )。2.我国少数民族中, 人口(rénkǒu)最多的是( )。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④。(1)我国的首都是 ,请在图中用五角。对
甲乙


A.甲图是维吾尔族的干栏式木屋 B.乙图是蒙古族的摔跤(shuāi jiāo) C.丙图是藏族的集体舞 D.丁图是傣族的泼水节
第三十一页,共36页。
6.读下面(xià mian)的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

回族
北回归线
(1)我国的首都(shǒu北d京ū)(是běi jīn,ɡ)请在图中用五 角 星符号(★)标注出首都(shǒudū)的位置。
蒙古族 藏族 回族 傣族
高山族 汉族
雪顿节:每年八九月间,举行展佛、赛牦牛、马术表演、群众 游园等活动。
开斋节:伊斯兰历十月一日,家家户户早早打扫庭院巷道,换 上喜爱的新衣,上午八点汇聚清真寺,面向圣地麦加礼拜。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章节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章节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领土四端点: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黄海、东海和南海是太平洋边缘海,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6、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7、我国领土东西端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端距离约为5500千米。

8、我国东西端跨经度广,导致东西晨昏差异。

南北跨纬度广,导致南北季节差异。

9、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0、省级行政单位之最:面积最大、邻国最多、位置最西、最晚看到日出的是新疆;位置最东、最北、纬度最高、最早看到日出的是黑龙江;人口最多的是河南;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纬度最低、位置最南、全部在热带、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少数民族最多的是云南;北回归线穿过的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临海的是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有陆上邻国的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

11、读课本10页表格,背诵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1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

2.1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标分析: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教材分析: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第一部分是“中国耕地资源”。

耕地是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耕地”这概念。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

然后,结合图2-1-2“中国耕地资源分布”和图2-1-3中国耕地等级构成”,解读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特征。

第二部分是“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教材结合图2-1-4“中国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表2-1-1“中国四大区域面积及耕地状况(2016 年)”以及阅读材料“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介绍了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和耕地质量下降。

其中人均耕地少和分布不均衡的内容在初中地理已有涉及,本节重在让学生对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和耕地质量下降有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1.结合相关材料,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培养学生粮食安全意识。

2.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3.通过资料,运用综合思维说明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耕地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列表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准备打开并登入赣教云教学通2.0,打开备课本的课件齐读本节课内容让师生慢慢进入课堂状态打开课件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非凡十年(2012-2022)》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千家万户关心的事。

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农作物品质优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

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农作物品质优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一 下图中, 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流城内山岭连绵 ,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被列为我国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二 近年来, 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上述地区土层薄且贫瘠,保护土壤 尤为重要。在修建公路时,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均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 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二是,因为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 ,年降水量大,所以降水对于土壤的淋洗作用强 烈,强烈的流水淋洗作用,使得土壤中的大量元 素和养分随流水流失,最终保留下富铁铝化的, 呈酸性的土壤,颜色也呈现出砖红色,在肥力特 征上表现为粘廋的特征。
所以,热带雨林地区虽然拥有最大的生物量,但是发育的土壤并不肥沃,但是,生 物毕竟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如果没有生物,那就更不可能形成有机质了。因此,能够 发育比较肥沃土壤的区域,一定是具有较多的枯枝落叶等,并且那些枯枝落叶能够最终 进入土壤,转化为有机质,比如我国东北的黑土,就是一种高肥力的土壤。
(2)东部有高大(安第斯)山脉(1分),北部为干旱沙 漠(1分),西部为浩瀚海洋(1分),环境封闭性较好; 葡萄种植区夏季炎热干燥,紫外线强(1分)。
2、从土壤有机质的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分析雨林砖红壤贫瘠、 黑土土壤肥沃的原因。
热带雨林养分循环示意图

养分脱离植物
枯枝

落叶
土 壤
岩 石
释 放



(3)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该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4分) (4)指出在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为保护土壤应采取的措施。(4 分)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 起伏较大,水流速度快;水土流失较严重, 土层薄,土壤养分易流失;气温高,有机质 难积累;喀斯特地貌,成土条件差。(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