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分析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分析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分析一、调查背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每年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了解当前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在线问卷的形式,共有1000名毕业生参与了调查。

主要涵盖了毕业生的求职经历、岗位匹配度、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意愿等方面,并对这些因素与毕业生个人情况、学历背景、专业特长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三、调查结果1. 就业率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样本中有90%的毕业生找到了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业率较高,且相比于2019年的毕业生就业率有所提高。

2. 求职时间有近一半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种实习及校内活动并通过网络渠道赚取收入。

仅有10%的毕业生在毕业前没有任何联系或准备将要面临的就业问题。

具体就业时间分布如下:- 在毕业前找到工作:35%;- 1-3个月内找到工作:50%;- 3-6个月内找到工作:15%。

3. 匹配度分析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最关心的就是岗位与自己专业是否匹配,是否能够发挥自己所学及特长。

然而,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25%的毕业生感觉工作与专业非常相关,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4. 薪资待遇关于薪资待遇,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刚开始工作的毕业生,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平均月薪为3500元左右。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薪资水平会逐渐提高。

然而考虑到物价和消费水平的不断上涨,很多毕业生表示月薪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5. 职业发展意愿对于职业发展的未来,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对于快速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有所认知,但并未影响其积极性。

其中约有60%的毕业生希望在公司内部快速晋升,也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希望自己创业或者学习其他专业技能。

四、分析与建议1. 学历对就业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在大厂企业中用人单位往工资待遇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雇佣,所以高学历人才更受欢迎,且很多工作与技能性特长、工作经验并无太大关联。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引言: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近五年的毕业生开展,共发放问卷2000份。

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就业情况、就业满意度和对高校教育的反馈等。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五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逐渐提高,其中有80%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半年内成功就业,1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另外10%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暂未就业。

三、就业行业分布: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科技、金融保险、教育培训和制造业等行业。

其中,互联网科技行业就业人数最多,占总就业人数的30%,其次是金融保险行业和教育培训行业,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20%和15%。

四、就业地区分布: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发达的二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热点城市,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0%。

此外,部分毕业生也选择了就业城市的就近原则,在家乡或者附近城市就业。

五、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情况比较满意,其中有70%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岗位和薪资满意,30%的毕业生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自己的就业情况还有提升空间。

六、对高校教育的反馈:调查结果显示,近五年的毕业生普遍认为高校的教育质量较高,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认为高校的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比如增加实践课程和职业指导等,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七、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近五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总体较为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校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同时,高校还应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经验。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高校的教育和课程设置提供更加有效的反馈意见。

青岛就业需求调查问卷模板

青岛就业需求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参与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岛市当前的就业市场状况,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就业创业环境的优化,我们特开展此次就业需求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的最高学历:()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4. 您所在行业:()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金融业()教育()其他(请注明:________)二、就业现状5. 您目前是否处于就业状态?()已就业()待业()创业()其他(请注明:________)6. 您所在单位的性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其他(请注明:________)7. 您所在单位所在地区:()市区()郊区()开发区()其他(请注明:________)8. 您目前的月收入:()5000元以下()5000-8000元()8000-12000元()12000-20000元()20000元以上三、就业需求9. 您期望的行业:()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金融业()教育()其他(请注明:________)10. 您期望的工作地点:()市区()郊区()开发区()其他(请注明:________)11. 您期望的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操作岗位()销售岗位()其他(请注明:________)12. 您期望的薪资范围:()5000元以下()5000-8000元()8000-12000元()12000-20000元()20000元以上四、就业意愿13. 您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14.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就业影响较大?(可多选)()学历()工作经验()技能水平()人际关系()其他(请注明:________)15. 您是否愿意接受以下形式的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规划培训()其他(请注明:________)五、其他建议16. 您对青岛市就业政策有何建议?()17. 您对青岛市就业环境有何看法?()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本问卷!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2021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5篇

2021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5篇

2021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5篇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一.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二.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三.正文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_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总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问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没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大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对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就业方式.十七大报告提出全民创新,把创新.创业纳入了全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全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未就业大学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崛起,商业竞争日显激烈,许多创业者选择城市创业,却忽视了农村这片创业乐土.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农村创业环境有着不可预测的发展潜力,农村有着市场竞争力小.环境宽松.风险小等优势.党和政府应当积极号召.鼓励有志青年去农村创业,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农村创业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发展种植.养殖,新型科技产业等,争取利用自身力量带动.形成一个新型的就业群,这样也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国有.私有)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_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一.引言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_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二.调查形式与结果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2.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3.调查的目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三.结果分析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___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1.经济原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3.政府方面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4.社会方面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5.大学生方面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6.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__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① 所学专业性知识;② 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③ 吃苦耐劳的精神;④ 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⑤ 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⑥ 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7.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四)鼓起勇气适度自主创业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_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__大学劳__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_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_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__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_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_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2024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24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24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24年度高校就业实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高校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 、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为90乐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24届高校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化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24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高校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 探讨得出的比例推算,2024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探讨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 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高校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接着找寻 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打算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高校毕业生供应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是西部地区很难对高校生形成有 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变更。
综上状况所述,阳光高校生网给2024年高校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更,使得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 缓成为也许率事务。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 济结
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等措施。将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也许率事务。

青岛应届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平均月薪2827元

青岛应届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平均月薪2827元

青岛应届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平均月薪2827元青岛应届毕业生月薪怎么样就业情况如何,下面一起了解下。

山东省青岛市人社局发布《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报告显示,,全市共接收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71899人,民营企业接收50325人,占总人数69.99%,其中六区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数量较为集中,接收能力强,合计接收毕业生56149人。

另外,最令人关注的是毕业生薪酬待遇略有增长。

按毕业生生源地分析,在接收的71899名毕业生中,青岛生源毕业生39349人,占总人数的54.73%,同比下降0.73%;外地生源毕业生32550人,占总人数的45.27%,同比增长3.4%。

与上半年接收情况相比,下半年经过本地生源回青就业的高峰期,全年接收本地生源多于外地生源,但增速略低于外地生源。

按就业分布区域情况分析,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六区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数量较为集中,接收能力强,合计接收毕业生56149人,占接收总人数的78.09%。

其中,市内三区接收毕业生28079人,占总数的39.05%;崂山区、城阳区、青西新区及高新区接收28070人,占总数的39.04%。

接收毕业生最多的前三个区分别为青西新区(15716人)、市南区(15324人)、市北区(9686人),占总人数56.64%。

其中,青西新区发挥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带动就业人数有较大幅度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13.94%。

四市接收15750人,占接收总人数21.91%,接收能力相对较弱。

现状专科技能人才需求最大按学历层次分析,在接收的毕业生中,博士423人,占总人数的0.59%,同比下降21.67%;硕士4950人,占总人数的6.89%,同比下降12.85%;本科31234人,占总人数的43.44%,同比下降7.89% ;专科35292人,占总人数的49.09%,同比增长13.89%。

本、专科学历毕业生仍是本市接收的主体,合计占总人数的92.53%,本市对以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专科学历毕业生需求最大。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6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6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6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就业形势日益严重。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

【最新】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供领导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方案的依据或参考,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一)一.前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有了很大改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开始更大地迈向个人自主择业.这种改变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选择和途径,就业机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现在十分剧烈的人才竞争.专业不对口现象.社会岗位趋于饱和等等都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挑战.并且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似乎呈现了越来越来难的趋势,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与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以及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也为滞后就业提供了难题,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显示:〝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__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___届(2479元)增长了287元;___届大学毕业生为6_.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并且蓝皮书指出,从总体就业分布上来看,___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 1.1%的人准备国内外读研,6.1%的人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 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由于就业不易,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选择读研而不是参加工作据统计,___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6_.2万人,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大学专业的不断扩招使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求职大军的队伍越来越浩大,毕业生要在人才辈出.高手如云的求职队伍中剧烈竞争,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我在网上和周围做了一个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拟严峻的就业形势.(一)._ _年的就业率比照分析:___年就业蓝皮书指出,__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说明,__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___届2_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_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_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_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___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_.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二).___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___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三). ___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四).___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___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___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___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为难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三.解决方案: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校应该调控专业供给量不能盲目扩招,大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把我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2.先择业后就业.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从底层做起,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磨砺自己,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提升.而专业不对口现象出现时,我们应该更加提升自己,在底层锻炼自己,在工作中学习.繁跳槽,就业时先满足生活需求,累积经验,等到稳定和有能力时再考虑自己喜欢的工作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5.增强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自强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并且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开展.在这么剧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等.6.企业科学用人.一些企业用人单位应该科学用人,要懂得与时俱进,广泛吸纳人才,选人标准要合理,选人程序要科学,鼓励就业者提出建议,勇于创新.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二)__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开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___年>指出:预计到__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__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因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拟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开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局部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开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藏;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藏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开展.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开展会更加标准.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当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方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再次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政府.高校.企业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考.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虽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外表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局部问题,政府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比方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而一些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及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劣势凸显出来,这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无疑是一件好事.很多培训机构认为_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方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方法.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异.问题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这是企业的事情.但是目前情况下,保守和收缩策略的大绝多数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因为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为新员工支付的薪水是企业直接本钱,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于是政府出面了,出台了一些财政政策,企业接纳大学生可以得到补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后企业必须接收该员工,而大多数企业不能保证半年后经济形势会好转,因此不愿承当这样的用人风险,因此对于这一政策也并不敢尝试.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政府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习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藏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政府的补贴可以一局部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本钱和场地设备本钱,一局部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习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局部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局部问题.同时一局部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时机,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防止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锋利,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开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三)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群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_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_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_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_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兴旺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顶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正确就业的精神与品质.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_3人,理科生_3人,工科生_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开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拟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_.76%认为信息量少;_.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缺乏;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_.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_.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_%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局部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_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根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_00元;23._%选择__-_00元;选择_00元以上的占9._%.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_-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_-_00之间;23.65%认为在__-_00之间;24.90%认为在_-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_-4000之间;认为求在40_以上的,占_.64%.二.就业倾向分析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兴旺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_.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_%._._%.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效劳方案,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效劳方案.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开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表达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拟重要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_.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_.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开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开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开展是否有利.58._%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拟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_%;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四)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开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_年>指出:预计到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到达559万人,比__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_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_年毕业的6_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拟严峻的就业形势.(一)._ _年的就业率比照分析:_年就业蓝皮书指出,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说明,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_届2_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_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_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_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_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_.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二)._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_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三). _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四)._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_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_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_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为难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这项研究对_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到达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效劳指导中心,对_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_年我国总劳动力充裕,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方案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_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__万,每年将出现_0万充裕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预计,到_年我国专业技术人。

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本报告旨在提供有关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详细分析和结果。

2.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300名大学生参与调查。

调查采用了在线问卷的形式,包括了一系列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问题。

3. 调查结果分析3.1 就业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者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持有积极的态度。

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并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3.2 就业难题然而,调查也揭示了一些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有近5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找工作方面遇到了困难。

主要的问题包括学历要求过高、工作经验不足、竞争激烈等。

3.3 就业渠道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就业渠道:校园招聘(45%)、互联网招聘平台(30%)和个人关系网络(25%)。

这些渠道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3.4 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约6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满意度较高。

他们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并且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然而,仍有约4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感到不满意,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和薪资待遇较低。

4.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项目。

2.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校企合作项目,帮助学生提前接触职场。

3.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4.大学生应该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多渠道寻找工作机会。

5.教育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沟通,更好地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指导。

5. 结束语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精选篇1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调查者都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专科学校的学生占64%。

专业有:传媒(新闻、文秘)语言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日语、德语)经济类(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设计类(建筑设计、动画设计)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管理类(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高达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取,不定项选取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取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带给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带给参考。

调查结论及推荐: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向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

山东省就业现状及对策

山东省就业现状及对策

山东省就业现状及对策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其就业现状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不断推进,山东省面临着就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压力增大的双重挑战。

本文将从山东省就业现状入手,探讨相关对策。

一、山东省就业现状1.就业人口规模增长不断2.就业结构失衡山东省的就业结构依然以传统行业为主,如制造业、农业和采矿业等。

同时,高技能、高薪资的就业岗位相对匮乏,导致大量劳动力流向低技能、低薪资的就业岗位。

3.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山东省拥有众多高校和大学,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投入就业市场。

然而,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存在。

尤其是一些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学生,往往面临就业困境。

4.农民工问题突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一种常见现象,尤其在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

然而,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和工作条件仍然不尽如人意,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二、山东省就业对策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山东省应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增加高薪资、高技能的就业机会。

此外,通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2.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山东省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实际的技能和经验。

3.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山东省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

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和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山东省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工时管理和社会保险等制度,维护其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待遇。

5.加大创业和就业扶持力度山东省应加大对创业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支持创新创业和自主就业。

大学生毕业就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毕业就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毕业就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迎来毕业季。

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形势却面临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大学生毕业就业满意度情况及其原因,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进行一项大学生毕业就业满意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毕业就业满意度,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调查方案。

我们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中随机选取了500名受访者,他们的年龄分布在20至25岁之间。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就业意愿、就业情况、工作满意度、薪资待遇、职业发展路径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约6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自己的毕业就业情况。

这部分大学生普遍就业于国内知名企业或行业中的先导企业,他们获得了较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对就业情况比较满意。

另外,约2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一般满意,他们的就业情况较为稳定但缺乏一定的发展空间。

剩下的20%的受访大学生则表示不满意,他们要么就业于一些非理想的行业,要么就业形势不确定。

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满意度的因素,我们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个别访谈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对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我们发现,那些具有明确就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较满意的就业情况,因为他们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位。

其次,薪资待遇也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满意度较高的大学生薪资待遇较好,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后,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晰度和机会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满意度。

那些获得良好职业发展机会的大学生更容易对自己的就业情况感到满意。

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毕业就业情况较为满意,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对自己的就业情况不够满意。

因此,大学应该在学生就业前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职业规划。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

然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为了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现状,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参考,我们开展了此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某高校的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

三、调查结果1. 就业率调查结果显示,该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较高,达到了90%以上。

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2%,研究生就业率为95%,博士生就业率为100%。

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

2.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方向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教育、科研、信息技术、金融、制造业、服务业等。

其中,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就业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35%和30%。

3. 就业满意度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较高。

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岗位上得到了充分运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也较为满意。

4. 就业压力尽管就业率较高,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仍面临一定压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2)就业信息不对称,毕业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3)就业观念有待转变,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较高,导致就业困难。

四、建议1. 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招聘会等方式,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提高求职技巧。

2. 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力度,优化就业环境。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提高就业岗位数量和质量。

3. 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求职过程中,要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4. 企业应关注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14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14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14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14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

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

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__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

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

据数据记载,截止到__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

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

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

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

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

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

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

2023女大学生调查报告_1

2023女大学生调查报告_1

2023女大学生调查报告2023女大学生调查报告14月-10月,市妇联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六大驻青高校联合开展了这一调查,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据统计,六大驻青高校中女大学生10782人,本次调查共发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种调查问卷共7005份,。

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和月收入均低于同届男大学生。

那么,女大学生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择业观念仍存在误区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上,69%的女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且高报酬、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有社会保障。

就业热点仍然集中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所谓“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餐饮旅游、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调查报告《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她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求职过程中遇性别歧视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遇到过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明确写着“只限男性”、“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等字样,也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明确说只要男性,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带有性别倾向的问题,如“我们这个职位会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你认为女性从事合适吗”和“你有男朋友吗”等等。

而用人单位被问及选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86%的单位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综合劳动能力”(劳动效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劳动力成本。

女大学生工作后结婚、生育、哺乳、养育幼儿的职能对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人选临时替代其工作,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应试技巧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87%。

2020年青岛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

2020年青岛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

青岛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21日,青岛市人社局发布了《xx年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市共接收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75158人,其中包括博士583人、硕士7917人、本科34763人、专科31895人,同比增长4.53%,完成全年7万人目标任务的107.37%。

硕博人才同比增长58%从xx年接收毕业生的情况来分析,去年我市吸纳的毕业生中,高层次毕业生增幅明显。

按学历分析,在接收的毕业生中,博士、硕士毕业生8500人,占总人数11.31%,同比增长58.20%;本科毕业生34763人,占总人数46.25%,同比增长11.30%;专科毕业生31895人,占总人数42.44%,同比下降9.63%。

从数字可以看出,虽然本、专科毕业生仍是我市接收的主体,但接收高层次毕业生增幅过半,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才效果逐步显现。

此外,数据还显示,外地生源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按生源地分析,在接收的75158名毕业生中,青岛生源毕业生33912人,占总人数的45.12%,同比下降13.82%;外地生源毕业生41245人,占总人数的54.88%,同比增长26.71%。

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市引才环境的逐步优化,对高校毕业生来青就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外地生源毕业生来青就业人数有较大增幅。

接收工学类毕业生最多按专业类别分析,在接收的毕业生中,工学类毕业生为31821人,管理类为15197人、文学类8868人,这三类专业毕业生占到了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位,占总人数的74.36%。

其中工学类专业最多,占总人数42.34%,主要以机械设计、机电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为主。

这意味着,我市制造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对看好。

按高校所在地分析,在接收的毕业生中,驻青高校毕业生41177人,占接收总人数的54.79%,同比增长3.27%,占驻青高校总人数的45.22%;非驻青高校毕业生33981人,占接收总人数的45.21%。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的调查。

本次调查涵盖了多所高校的不同专业、学历层次的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一、就业去向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进入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这类单位通常具有稳定性高、福利好等优势。

他们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和保障。

民营企业也是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

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职业机会。

还有不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一番事业。

此外,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毕业生希望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就业行业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较为广泛。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行业吸引了大量的毕业生。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该行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岗位,如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

金融行业也备受青睐。

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为毕业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位,包括金融分析师、客户经理等。

教育行业一直是毕业生的热门选择之一。

无论是在公立学校还是培训机构,教育工作者的需求都较为稳定。

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吸纳了不少毕业生,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方面。

三、就业薪酬调查发现,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薪酬相对较高,但生活成本也较高。

在二三线城市,薪酬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生活压力相对较小。

学历和专业对薪酬也有较大影响。

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普遍比本科生薪酬高,一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科学、金融等的毕业生起薪相对较高。

此外,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也是决定薪酬的重要因素。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实习经验的毕业生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目的是为了解高校毕业生现实就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访问和问卷调查。

对前100名响应问卷的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更多个体化信息。

三、调查结果1、就业形势据问卷调查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70%,其中大部分在半年内找到了工作;就业企业分布广泛,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但相当部分就业企业为私企和外企。

深度访谈中,毕业生普遍坦言就业难度不小,要么被限制在专业相关的领域内,要么面临薪资低、人性化管理差等诸多问题。

2、就业定位高校毕业生求职时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考虑职业方向的定位,包括个人兴趣爱好、职业前景、薪资待遇、行业发展特点等。

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整体对职业定位的热门程度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实际能力与期望职业略有偏差。

3、就业渠道除了通过校内招聘会、宣讲会等途径申请工作外,高校毕业生还广泛使用网络招聘、人才中介、内推、社交媒体等渠道。

不过,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所有方式都有效,毕竟许多就业机会是来自于岗位信息的发布和内部推荐。

4、职业竞争力调查显示,在就业之前,近九成的高校毕业生会参加相关的职业规划或技能提升课程,而就业成功与否更是和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场经验相关。

此外,个人的职业规划和沟通能力、发掘人脉也同样重要。

5、解决方案大部分毕业生希望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能够更多推出相关政策,并加大对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的支持,多在信息技术方面做文章;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增加毕业生的职场经验和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毕业生自身应该多学习,多参加实践经验,尤其要拓展人脉,主动与业内人士联系,这样才能增加就业竞争力,提高成功率。

四、总结撇开仅仅因为就业难而抨击高等教育体制的讨论,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职场准备能力和行业选择确定了就业结果。

关注毕业生就业需求,发掘相关职业信息、优化服务拓展渠道,学校和政府是必要的,而毕业生更要注重自身发展,并制定可行的职业规划。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目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全国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几百万的人就业压力下,本科毕业人数再创新高。

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

国内外诸多公司纷纷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所以此次调查便具有了很大的意义。

调查时间:2012年8月调查地点:山东省青岛市调查内容: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08.2万人,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准备国内外读研,6.1%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如果按此比例推算的话,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

由于就业不易,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更多的人选择了继续读研而非参加工作,选择读研的比例较2010届增加了2.5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关于大学生对于就业严峻形势的态度,在清华大学举行的“2012年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杜玉波做出如上表示。

杜玉波告诉与会60位来自国内外的职业发展教育的专家学者和500余位来自各省市大学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各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相关人员,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杜玉波表示,为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全面发展,中国政府以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抓手,大力推动高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强化就业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迈出了新步伐,从一对多的网络教育到一对一的深度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育到素质拓展,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青岛市人才市场下大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青岛市人才市场下大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他们本 着 人 才到市场归位 . 市场助人 才发展” 承 、”
诺 您的需求 . 服务您 的全 程”等一系列 以人 为本 的服务理
三是在招聘现 场开辟招聘 专区。 为了区分 招聘层次 , 明确招聘类 别 , 突出招聘特色 . 不同的人 才交流大会 上 在
分别开辟 了相 应的招聘专 区。 比如大企 业专 区、 外企专 区、 高新技术企 业专 区、综 合性企业专 区等。


首 问 承 诺 ,全 程 服 务 ,为 大 学 生 求
职 就 业 排 忧 解 难

青岛市人才市场一直把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做 为 种长效的工作机 制 ,着力解决大学生就 业难 的问题 。 ( )为应届毕业大 学生开办求职 专场 一 仅 2 0 年 度 , 为高 校 毕业 生举 办各 类招 聘 会 1 05 就 8
万 。青 岛市 是一个倍 受大 学毕业生青睐 的美丽 海滨城市 , 根 据近 期对青岛市人 才市 场的一次调查结 果显 示 , 外地高
校 毕业 人才 占到 5 .% 的比例 。 57

三 、以 人 为 本 ,推 出 自助 餐 式 招 聘 服 务
模 式 , 方 便 大 学 生 求 职
自助餐式招 聘服务模式 , 是让不 同层次 的高校 毕业 就 求职者 能够根据不 同的个 性需求 ,自主选择招聘 场所 、 场 次 和专区 , 各取 所需 , 人才市场服务 更加人性化 ,进 场 求职 大学 生 累计 1 余 万人 。其 中为高 校 毕 7 业 生举 办 的求职 专 场 3场 ,所 有求 职者 均免 费入 场 , 入 场 求职 的大 学 生 累计 近 8 人 次;其 它 以高校 毕 业生 为 万 主 的综 合 场次 1 5场次 .入 场 求职 大学 生 累计 9万余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朝着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方向迈进。

当下,我国的市场经济正不断完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暂时的困难,尤其是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每年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虽然“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制度,但“自主择业”并非自由择业,不同隶属关系的学校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毕业生在就业途径和就业规定等方面都略有差异,不同地区接受毕业生的办法也不尽相同,为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为了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方法,我于2011年7月15日至2011年8月15日期间在现居住地青岛市就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统计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8月份青岛市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一)青岛市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城市,2010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市69930名青岛籍高校毕业生中有61538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88%,超过全国平均就业率8个百分点。

青岛市已建立全市17个创业孵化基地和213家就业见习基地。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共有700万,预计青岛市将有青岛籍高校毕业生5万名、外地毕业生2万名在青就业,毕业生就业总量依然很大。

虽然就业率较高,但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专业影响就业,据青岛市海尔路人才市场进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统计数据,高校毕业生专业排名:经济学类、工程类、机械类、土建类、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法学类。

(三)从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处了解到,政府将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措施,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实施“4323”工程,即通过市场配置的主渠道作用,帮助4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实现就业,机关事业单位计划招考3000人左右,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者2000人以上,就业见习培训3000人左右,确保青岛籍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就业。

(四)综合以上调查结果,虽然青岛市大学生就业情况比较理想,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二、青岛市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1、社会招聘层面
1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

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

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二)大学毕业生自身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

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

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三)大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四)综合因素
总之,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很多大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人力资源过剩,国家制度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解决问题上,我们会先选择改变自身的硬件,学习知识来强化自己,并且拓宽自己的人脉,是自己得到认可,改变自己的就业观,适合社会的需要。

三、我对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建议
(一)从社会层面讲,虽然青岛市政府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见习培训、“三支一扶”
服务、报到落户手续等支持,但需要社会,政府,学校一起一步步推进大学生就业。

(二)从高校层面讲,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的进行学科调整和专业设置,对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和实习机会,进而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就大学生自身而言,(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道德素质很重要的,并且不要忽视提高品德修养增强实践经验。

(2)提高自己适应能力,因为学校和社会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两个不同环境,其运行规则大大的不同。

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

大学生的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企业认为大学生在工作中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

因此企业在招大学生时更趋向于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

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得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在不影响专业对口学习的情况下,大胆走向社会参与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当然也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和尽快适应社会的人效途径。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

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
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4)4、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首先,要极积、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

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

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

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

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

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

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通过此次调查,我对青岛市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但要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还需进一步探讨更为完善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