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歌声》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并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引导学生趣味读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观看歌曲视频,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有趣讨论:语句:(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唱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全班交流:感悟:(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指名读8——10自然段,交流感悟。

2、全班交流,趣味分析:(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共五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共五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共五篇)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要求.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区分易混的字形或读音。

2.反复读课文,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孩子们对教师诚挚的爱,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德。

3.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2.反复读课文,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孩子们对教师诚挚的爱,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德。

教学课时两课时永远的歌声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

[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部分:写“我”走出童年很久了,但童年的歌声仍牢牢记在脑海中。

当军医的父亲随大军南下了,把母亲和我们姐弟从小城送到山乡的老家。

于是,我便成了山乡小学的一名学生。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我们”回到山乡老家。

那是什么样的小学呀!一座荒凉破旧的庙宇,请走了那些笑嘻嘻的和龇牙咧嘴的泥菩萨❶,挤满了我们这些拖鼻涕的、剃光头的、头上扎根小辫儿的大大小小的农村小孩儿。

[句导读:简要介绍了“我们”的山乡小学。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很差。

]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

[③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什么?]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放牛”:“天上的桃树什么人来栽,地下的运河什么人来开?——天上的桃树王母娘娘栽,地下的运河劳动人民开。

”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❷……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乡下学校来了一位城里的女学生,既年轻又漂亮,常用美好的嗓音教“我们”唱歌。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方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歌曲《永远的歌声》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 学会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所传递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精神。

-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永远的歌声》。

- 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

2. 教学难点:- 情感表达与音乐结合,使学生在演唱中充分表达歌曲的内涵。

-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歌曲《永远的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1. 分段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模仿练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 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确保演唱时的音准和音色。

(三)情感体验1. 结合歌曲背景,讲述相关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歌曲中的场景,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合唱练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指导学生注意合唱时的音准和节奏,确保合唱效果。

(五)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所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

2.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演唱表现:评估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唱练习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 通过学习歌曲《永远的歌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词曲分析和学习。

2.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训练。

3. 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1. 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词曲理解和演唱技巧。

2.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3. 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歌曲《永远的歌声》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2.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3. 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2. 音响设备和乐器。

3. 教学场地和设施。

教学过程:第一章:课程导入1. 介绍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章:歌曲学习1. 讲解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词曲结构和特点。

2. 分段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3. 学生跟唱和练习,教师指导纠正。

第三章:音乐知识和技能讲解1. 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音阶、节奏、音符等。

2. 示范和演示乐器演奏技巧。

3. 学生练习和掌握,教师指导纠正。

第四章: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培养1.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表演能力的培养方法。

2. 分组进行团队协作和表演练习。

3. 学生展示和评价,教师指导纠正。

第五章:综合练习和展示1. 综合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歌曲《永远的歌声》的演唱和演奏。

2. 进行团队协作和表演的展示。

3.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教师总结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章的教学设计以歌曲《永远的歌声》为主线,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提高合唱水平。

4. 通过对合唱歌曲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类型、合唱的优点等。

2. 合唱技巧训练:发声练习、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协调等。

3. 合唱曲目学习: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进行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唱知识的介绍,合唱技巧的训练,合唱歌曲的学习。

2. 教学难点:合唱技巧的掌握,尤其是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首精彩的合唱视频,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 合唱知识讲解: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类型、合唱的优点等。

3. 合唱技巧训练:分组进行发声练习、呼吸控制练习、音准练习、节奏协调练习。

4. 合唱曲目学习: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分组练习,整体演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合唱技巧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参与合唱活动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对合唱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合唱音乐教材和乐谱。

2. 录音机、音响设备。

3. 教学视频。

4. 合唱道具(如麦克风、合唱台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合唱技巧,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个人辅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4. 欣赏法:组织学生观看合唱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3. 座位安排:学生分组就座,便于进行合唱练习和交流。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合唱知识,进行合唱技巧的基本训练。

2. 第二周:学习合唱曲目,进行分组练习。

3. 第三周:进行合唱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4. 第四周:总结评价,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学生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学生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讲了几个人物。

(板书:老师学生)又写了几件事?(指名回答)(板书:采药捉鱼)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快速浏览2-5自然段,找出一句能概括你心目中老师的句子。

(学生快速找出“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这一句。

)再默读2-5自然段,从哪些句子、词语当中体会出我们老师哪都好?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带着你的体会自由读读这些句子。

四、默读6-10自然段,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

1、学生汇报如下:勇敢、细心、不怕困难重点指导朗读“摸呀,捉呀,追呀,堵哇”这部分内容。

2、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捉鱼时的声音,并给这首歌命名。

3、在文中找一找还有那些童年的歌?五、总结全文,体会题目的深刻含义。

板书设计:永远的歌声学生老师采药捉鱼《永远的歌声》教学反思《永远的歌声》这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师生间真挚的情感,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让他们有机会无拘无束的说,在说中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节课的我的教学目标在情感价值观方面设定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这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合唱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学习合唱歌曲,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组织形式等。

2. 合唱技巧训练:发声方法、呼吸技巧、音准把握、和声协调等。

3. 合唱曲目学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进行分析、学习与演唱。

4. 合唱表演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唱知识的掌握、合唱技巧的训练、合唱歌曲的学习与演唱。

2. 教学难点:合唱中的音准、和声、节奏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知识,分析合唱歌曲的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4.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交流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合唱知识介绍与发声练习2. 第二课时:合唱技巧训练与呼吸技巧讲解3. 第三课时:合唱曲目学习与分析4. 第四课时:合唱曲目学习与演唱练习5. 第五课时:合唱表演实践与总结评价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

2. 合唱技巧:评估学生在发声、呼吸、音准、和声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合唱演唱:评价学生在合唱表演中的发音、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合唱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

七、教学资源1. 合唱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合唱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用于播放合唱歌曲、演示合唱技巧等。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合唱表演视频,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4. 练习曲谱:提供各种难度的合唱练习曲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永远的歌声》,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语文知识点,如生字词、语法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远的歌声》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文章中所涉及到的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永远的歌声》的阅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文章中所涉及到的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与练习。

2. 教学难点:文章深层次的意义理解,语文知识点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查找生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永远的歌声》的背景和作者。

2.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4.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5. 进行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与练习,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正确书写、文章内容的理解等。

3. 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和语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合唱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学习合唱基础知识,包括合唱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欣赏经典合唱作品,分析合唱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

3. 实践合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和谐配合等。

4. 参与合唱排练和演出,体验合唱的魅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包括合唱知识介绍、经典合唱作品欣赏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合唱音乐和录音。

3. 乐谱:为学生提供合唱曲目。

教学过程:第一章:合唱的魅力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合唱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合唱在音乐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欣赏经典合唱作品1. 播放经典合唱作品,如《Yesterday》、《Lean on Me》等。

2. 分析合唱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合唱的音乐美感。

三、合唱实践活动1. 组建临时合唱团,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唱的乐趣。

2. 简单学习合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

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合唱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2. 强调合唱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合唱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章:合唱的基础技巧一、呼吸控制1. 向学生讲解呼吸控制的重要性,介绍正确的呼吸方法。

2. 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呼吸游戏、呼吸练习曲等。

二、音准把握1. 教授音准相关的理论知识,如音高、音阶等。

2. 通过音准练习曲,帮助学生提高音准控制能力。

三、和谐配合1. 学习合唱中的和谐配合技巧,如和声听觉、声部协调等。

2. 进行和谐配合练习,如二声部合唱、三声部合唱等。

2. 强调合唱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合唱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章:合唱排练与演出一、组建合唱团1. 选拔合唱团员,组建正式合唱团。

2. 确定合唱团的人数、声部和曲目。

二、合唱排练1. 教授合唱曲目,进行发声练习和合唱排练。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2. 学习基本的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合唱基础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

2. 合唱技巧学习:发声练习、音准训练、节奏训练、和声训练等。

3. 合唱曲目实践:选取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进行练习和表演。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合唱。

2. 实践法:通过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3.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模仿。

4. 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合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合唱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合唱。

3. 练习:进行发声练习、音准训练、节奏训练、和声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4. 示范: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模仿。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唱技巧提高: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合唱技巧提高情况。

3. 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纪律、态度等。

六、教学资源1. 合唱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合唱教材,如《合唱教程》、《青少年合唱歌曲选》等。

2. 音响设备:音响、麦克风、耳机等。

3. 视频资料:精选合唱表演视频,用于示范和欣赏。

4.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和声训练和伴奏。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合唱基础知识介绍,学习发声练习。

2. 第二周:音准训练,学习简单的合唱曲目。

3. 第三周:节奏训练,进行分组练习。

4. 第四周:和声训练,学习中级合唱曲目。

5. 第五周:综合练习,进行合唱表演。

11、永远的歌声教案

11、永远的歌声教案

11、永远的歌声教案第一篇:11、永远的歌声教案11、永远的歌声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1、谈话导入。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个歌声是永远的?文章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好,请带着你的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课文。

2、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开始进行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以及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想想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指名说——补充说(3)再读课文,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首先自己找答案,然后小组协作探讨。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第一个问题全体反馈交流挑同学说,重点词语所在的段落句子。

其他同学共同补充主要人物有:我、二牛、二兰、石花、老师第二个问题指名说——补充说主要讲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抓小鱼的故事。

第三个问题小组展示可分为三部分:“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的一些歌至今仍响在耳边。

2--10 “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故事。

11、12 老师的歌声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也可分为四部分:“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的一些歌至今仍响在耳边。

2--5 “我们”的山乡小学和老师。

6--10 “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

11、12 老师的歌声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补充学生的回答,并加以总结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提问:1、能够正确念出PPT上面的词语读音。

2、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11、永远的歌声教案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1、导入新课由上节课文章的内容导入,全文分为几个部分?哪个是全文的重点部分?2、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开始进行学习。

(1)自由阅读文章7、8自然段,找出文中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句子。

(2)自由阅读文章的6-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首先自己找答案,然后小组协作进行探讨。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永远的歌声》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2. 通过学习《永远的歌声》,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永远的歌声》的歌词、旋律和合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合唱的协调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永远的歌声》乐谱、音响设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练习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永远的歌声》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介绍: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创作意义。

3.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4. 学唱旋律: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音准和节奏。

5. 合唱练习:教师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重协调性和音色搭配。

6. 歌曲巩固:教师挑选学生代表上台演唱,其他学生伴奏。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重要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永远的歌声》歌曲,加强合唱部分。

2. 家长协助孩子,关注孩子的音乐学习进度,给予鼓励和支持。

3. 下周上课前,学生准备合唱《永远的歌声》给同学们欣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歌曲的背景介绍到歌词、旋律的学习,再到合唱练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歌曲。

2. 运用示范教学,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唱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练习进度。

3. 课后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音乐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王孝和妈妈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王孝和妈妈的形象,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王孝和妈妈的图片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唱王孝和》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第一段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王孝和妈妈的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王孝和妈妈形象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1.学生自选角色,进行课文角色扮演。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王孝和妈妈的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王孝和妈妈形象的感悟。

三、课堂活动1.学生自选角色,进行课文角色扮演。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悟。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11、永远的歌声淇滨小学马兰一、定向·诱导1、童年是美好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带给我们的是美好的回忆,这回忆里有诗,有画,有歌,有童年的小伙伴,有我们的启蒙老师。

2、本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永远的歌声》。

(板书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自学·探究1、师:由于家庭的变故,我来到荒凉破旧的庙宇改成的学校,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是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喜欢她吗?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位老师的呢?(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知道?2、(长相好、嗓音好、品质好、有知识)板书3、所以,我说——生接读-—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4、这样好的老师,不知为什么,嗓子突然嘶哑了,不但唱不出好听的歌来了,还咳嗽,一声接一声。

怎能不让我们着急呢?那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5、出示学习提示:朗读7、8自然段,找出文中表现学生爱老师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

6、我们做了什么决定?是谁先提出来的?说明什么?7、出示第七自然段。

8、找出描写二牛动作及语言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答)9、听了二牛的话,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10、狼是极其凶恶的动物,山里的狼可是要吃人的怎能不怕呢?想到这里,“我”的反应怎样?“立即行动”说明了说明?谁来读?(孩子们为了老师治病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出自对老师的爱)11、二兰说的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细心和对老师的关心)12、出示第8自然段“我和二牛干脆……穿起来”13、这是对任务什么的描写?请你用“△”标出描写我们捉鱼时动作的词。

(摸、捉、追、堵、甩、穿)通过这些动作描写,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或画面呢?请你想想孩子们在做鱼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可他们是怎么想的呢?齐读。

14、摸呀—这么容易就能摸到吗?你能摸得再仔细些吗?15、捉呀—刚刚摸到一条,可鱼太光了,吱溜一下跑了,怎么办?16、追呀-鱼跑太快了,追不上怎么办?17、堵哇!18、抓小鱼容易吗?再来读!19、作者仅仅用了几个动词就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抓鱼的欢乐场面,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爱,在以后的写作当中,我们也要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永远的歌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强课文情境的理解。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历史的了解。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如团结、友爱、尊重等。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永远的歌声》,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推理和分析。

4. 课文情境感受: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强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5. 文学作品欣赏: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1. 课文文本《永远的歌声》。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课文《永远的歌声》,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并进行练习,巩固记忆。

4.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推理和分析。

5. 课文情境感受: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强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6. 文学作品欣赏: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7. 总结与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等。

2. 课文朗读:评估学生的课文朗读能力,如语气、节奏的把握。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一、教材分析《永远的歌声》是一篇描写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四、教学难点1.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4. 黑板、粉笔。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永远的歌声》;(2)简要介绍本文背景,引发学生对红军战士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提高朗读水平;(2)各组汇报学习情况,老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加深理解;(2)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3)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2)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永远的歌声》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永远的歌声》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永远的歌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永远的歌声》的基本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面对困境的态度。

2.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古诗词的运用方式。

3.改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阅读故事《永远的歌声》,了解并复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理解古诗词并掌握其运用方式。

难点1.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2.对于课文中存在的一些文学技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教师用例句或短文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如:“春天来了,小草在地上悄悄地钻出了头,它们在微风中舞蹈,像是在跟世界打招呼。

”或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孕育生机的春天。

预习(15分钟)1.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听过唱歌的声音,并且有何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简单介绍课文《永远的歌声》。

3.教师告诉学生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4.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后对古诗词进行了解和学习。

阅读(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

2.教师讲解课文中存在的一些文学技巧,如拟人、反讽等。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情愫,思考文中反映的人生哲理。

学习(30分钟)1.学生独立思考古诗词的意义,工整地书写古诗词,并与他人进行分享。

2.学生制作书面笔记,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程的重点、难点等进行简单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作业1.背诵本次学习的古诗词,并解释其意义。

2.写一篇关于《永远的歌声》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估1.学生朗读《永远的歌声》的情况评价。

2.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评价。

3.学生完成笔记和作业的情况评价。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一、教材分析《永远的歌声》是一篇描写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员的真实故事。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们为了掩护抗日战士撤离,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的英勇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儿童团员们的勇敢与坚强,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童团员的勇敢与坚强;(3)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2)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奋发向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童团员的勇敢与坚强。

难点: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2)引导学生谈论歌声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引出本课课题《永远的歌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儿童团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儿童团员的印象;(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儿童团员的勇敢与坚强。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勇敢与坚强;(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鼓励与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儿童团员的勇敢与坚强,以及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勇敢与坚强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相关歌曲、影像资料等,营造战争时期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声乐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情感的关系,体验音乐的魅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声乐基础知识1.1 声乐的定义与分类1.2 声乐技巧的基本要素1.3 声乐演唱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声乐演唱技巧2.1 呼吸控制2.2 声音投射2.3 音准与节奏2.4 声乐表情与表现力第三章:声乐曲目学习3.1 选择适合学生的声乐作品3.2 分析声乐曲目的结构与特点3.3 学习声乐曲目的演唱技巧与表达第四章:声乐表演与实践4.1 舞台表演的基本原则与技巧4.2 声乐演出的准备与流程4.3 声乐演出的实践与反思第五章:音乐与生活5.1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5.2 音乐与生活的联系5.3 音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乐基础知识、技巧与曲目特点。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声乐演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声乐作品,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音乐与生活、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1. 平时练习:检查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与表现力。

2.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与思考能力。

3. 演出评价:对学生的声乐演出进行评价,包括舞台表现、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

教学资源:1. 声乐教材与曲目库:提供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声乐作品。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声乐作品,供学生欣赏与分析。

3. 视频设备:用于观看声乐演出,让学生学习与借鉴。

4. 舞台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声乐演出活动,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六章:声乐作品的风格与流派6.1 了解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6.2 学习不同流派的声乐演唱技巧6.3 分析声乐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第七章:声乐演唱的心理准备7.1 掌握声乐演唱的心理调适方法7.2 培养舞台自信与表现力7.3 学习应对演唱中的紧张与焦虑第八章:声乐教育的意义与方法8.1 理解声乐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价值8.2 学习声乐教育的基本方法与技巧8.3 探索声乐教育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与作用第九章:声乐演出与交流9.1 学习声乐演出的组织与策划9.2 培养声乐演出的团队协作能力9.3 参与声乐演出交流活动,拓宽视野第十章:声乐学习的未来展望10.1 了解声乐学习的职业发展路径10.2 探索声乐学习的创新与拓展方向10.3 培养声乐学习的持续兴趣与热情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声乐演唱的心理准备、声乐教育的意义与方法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永远的歌声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理解 6 个生字,会写10 个生字。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 、协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理解 6 个生字,会写10 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
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
系?……
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
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理清课文的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段落,其段意是:第一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段: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第三段,作者用简洁
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

五、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协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协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 、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 、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实行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 、默读2——5 自然段,找出与老师相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 、全班交流: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
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 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师生深厚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协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一、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 、自由读8——10 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1) “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
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 2)第9 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实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对老师的爱。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
怎样做呢?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二、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提出问题: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板书设计:
11、永远的歌声
米药、捉鱼
我们-------- 生病的老师
(表达了真挚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