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知识点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知识点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知识点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2.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原理4.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5..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 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而生成固体,使密闭容器中压强,水经导管从烧杯进入集气瓶内,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

3.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2)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 _。

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_ __。

6.红磷的替代品应该满足的条件(1)可燃物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不能选用铁丝代替红磷,因为。

(2)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与氧气反应,不能消耗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不能选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不仅与氧气反应,也可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使集气瓶内减少的气体体积不全是氧气的体积。

(3)可燃物燃烧时只能生成固体,或产生的气体易被水或其他溶液吸收。

7.装置的改进各装置的作用原理:装置①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白磷燃烧后玻璃罩内外液面差就是氧气的体积;装置②中通过热水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而燃烧,从而使玻璃管内压强减小,活塞移动,活塞的移动量是氧气的体积;装置③利用放大镜将太阳光聚集在集气瓶内的白磷上,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而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被压进集气瓶;装置④中通电后,白磷燃烧,消耗左边管内的氧气,从而使左边管内压强减小,液面升高;装置⑤铜丝在加热的条件下与管内氧气反应,使管内压强减小,管内外形成压强差,针管向前推进;装置⑥在通电的情况下,电热棒加热使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被挤压进瓶内;装置⑦中硫燃烧有SO2气体生成,但NaOH溶液进入集气瓶后可吸收SO2气体,故也能使实验成功。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连)、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1)查:检查装置的_______。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教案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教案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教案
实验名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到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了解到氧气在空气中的百分含量。

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将空气中的氧气与硫化铁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氧化亚铁。

利用氧化亚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比色反应,通过比色计测定生成的氧化亚铁的浓度,进而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硫化铁
2. 氢氧化钠溶液
3. 带有刻度的试管
4. 比色计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并在试管中放入一小撮硫化铁。

2. 将试管倒立在试验台上,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 盖上试管盖,摇晃试管使硫化铁完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 等待反应完成,观察试管中生成的沉淀。

5. 用比色计测定试管中的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需戴好安全眼镜,注意保护眼睛。

2. 硫化铁为有毒试剂,操作时要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

3. 比色计的使用需要按照操作手册进行,避免操作错误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到利用化学反应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和百分含量的计算方法。

希望学生能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空气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原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指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或百分比。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空气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测定空气氧气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测定。

这种方法利用了氧气和某些物质之间的反应性。

以下是一个基于这种方法的实验原理:1. 实验所需材料:- 空气样品- 高纯度的硫酸亚铁溶液- 高纯度的硫酸钾溶液- 二氧化锰或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器- 稀硫酸2. 实验步骤:- 首先,通过使用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其他杂质。

- 将经过过滤的空气样品通入一个装有硫酸亚铁溶液的容器中。

在这个反应中,氧气会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离子。

- 同时,将硫酸钾溶液和二氧化锰(或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另一个容器中。

这个反应会产生氧气,作为对照。

-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空气样品的通入,并关闭容器。

- 使用稀硫酸处理两个容器中的溶液,以将过量的硫酸亚铁转化为铁离子。

- 接下来,使用酸铁试剂对两个容器中的溶液进行滴定,以确定其中的铁离子含量。

- 通过比较空气样品容器和对照容器中的铁离子含量,可以计算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3. 计算氧气含量:通过滴定实验得到的铁离子含量可以反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将铁离子的含量转化为氧气的含量。

根据所使用的反应物和实验条件,可以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到准确的氧气含量。

总结:通过化学反应测定空气氧气含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通过测定产生的铁离子数量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然而,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计算来得到最终的氧气含量结果。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等优点,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浅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浅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浅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是初中化学的第一个定量实验。

教材本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烧杯内氧气,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水倒吸的体积,粗略测定密闭装置内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消耗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从而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对该实验的探究,揭示了空气的组成,开启了具体物质的学习。

但是,该实验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产生一定误差,难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误差原因如下:(1)药品选择不合理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如果在集气瓶外用酒精灯进行点燃,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白烟会大量逸散到空气中,这样造成环境污染;除此之外,红磷燃烧无法彻底消耗氧气,磷在集气瓶内燃烧结束后,瓶内仍有7%以上的氧气剩余。

(2)装置系统误差在外点燃红磷后再伸入集气瓶,使装置无法始终完全密闭,该过程导致瓶内的空气发生膨胀,一部分逸出,装置的气密性很难达到标准;红磷燃烧过程中放热,会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有可能使塞子弹出,造成实验的偶然误差;装置中的导管原来是有空气的,这部分体积并不小且不易估计,后来导管里充满了水,这部分水没有进入集气瓶中,导致测量误差; 用于测量气体体积所标示的刻度线不够精确等。

图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 实验改进药品的选用1.1 白磷白磷,着火点比红磷更低,约为40 ℃,易燃烧。

一些化学老师使用水浴加热、通电后铜丝发热、吹风机加热、激光笔等方式引燃密闭装置内的白磷,生成的白烟始终在装置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对环境友好;同时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避免了装置系统误差。

俞红星老师利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图2)和热水浴法(图3)使白磷燃烧,放大镜聚焦法只有光源充足情况下实验才有可能成功,出于课堂场地、安全与课时等方面考量,无法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该实验;热水浴法则需不断给水加热,同时要避免集气瓶过热导致爆裂,该方法比较耗时且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演示实验。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讲解与基础练习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讲解与基础练习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讲解与基础练习知识点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笔记:知识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必背要点】1.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

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4.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氮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水的性质。

5.实验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装置漏气(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引起测定结果偏低)。

6.测定结果大于21%的原因:(1)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红磷燃烧放热会使部分空气由导管逸出,烧杯水中冒气泡;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1/5)。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聚焦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聚焦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聚焦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初中化学的第一个定量实验,也是中考化学的命题热点,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根据反应原理进行分类探讨,助力学生中考。

一、红磷(或白磷)燃烧型例1 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1中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乙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 mL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 mL。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 mL。

(1)小明按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3)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明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查阅资料发现,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解析:该题注重课本实验的改进,“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时,可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点燃红磷,避免了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的实验误差。

(3)量筒内减少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氧气的体积为100 mL65 mL=35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mL100%14% 250mL⨯=。

答案:(1)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了瓶内空气外逸(3)14%二、铜粉(或铜丝)加热型例2 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一、改进实验名称: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二、改进实验目的:
1、通过改进装置,使实验设计在原理上更加严密,尽可能减少因实际操作和外界压强造成的误差。

2、将细微的变化放大,使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进而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35W 内热式电烙铁,自制铜质燃烧匙,粗玻璃管,橡皮塞,导气管、胶皮管、长颈漏斗、白磷、红水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五、实验操作
1、
连接玻璃管、长颈漏斗,向长颈漏斗中注红水,使液面与0刻度相平。

2、
将电烙铁穿入橡皮塞,将自制的铜质燃烧匙呈阶梯状固定在烙铁上。

3、
在每个燃烧匙内各放一颗白磷,塞紧橡皮塞。

接通电源,白磷燃烧后,切断电源。

4、
观察白磷燃烧现象及液面的变化情况。

5、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使两边液面相平,观察玻璃管内液面上
升的高度。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 使反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内进行,避免了在外界点燃红磷伸入广口瓶的过程中,瓶
内气体受热逸出。

2、 阶梯状分布的白磷燃烧更能充分消耗氧气。

胶皮管 玻璃管 长颈漏斗 电烙铁 燃料匙
3、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能将气体体积的改变放大。

4、通过调节液面相平能保证反应前后玻璃管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氧气含量。

氧气(O2)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对于维持生物体的呼吸和燃烧过程至关重要。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常表示为体积百分比(%V/V)或质量百分比(%W/W)。

要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叫做气体分析仪的仪器。

常见的气体分析仪有氧气分析仪和气体浓度计。

这些仪器通过吸入一定量的空气样品,将其中的氧气与其他气体成分进行分离和测量,从而求得氧气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台氧气分析仪、一定量的空气样品和一些辅助设备。

首先,我们将空气样品收集到一个容器中,然后将氧气分析仪与容器连接。

接下来,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设置。

一旦仪器准备就绪,我们可以将空气样品送入分析仪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氧气分析仪会对样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降温、压缩和过滤等。

这些步骤可以使氧气与其他气体成分分离,并且测量出氧气的相对含量。

最终,仪器会给出一个数字或百分比来表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氧气分析仪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测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条件,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氧气含量发生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医学诊断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用于评估大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在医学诊断中,测定呼吸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身体健康状况;在工业生产中,测定工作区域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用于评估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通过使用氧气分析仪来对空气样品进行测试,从而确定氧气的相对含量。

这个实验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并为环境保护、医学诊断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一、(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粉尘为可吸入颗粒物,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二、(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使用无磷洗衣粉。

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④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空气氧气含量测定

空气氧气含量测定

空气氧气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通过实验,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以及不同环境下的氧气含量变化,进一步理解氧气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20%。

本实验通过燃烧法测定氧气含量。

当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它会消耗氧气。

通过测量燃烧前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可以推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
1.广口瓶
2.燃烧匙
3.精密天平
4.称量纸
5.酒精灯
6.橡胶管
7.三角架
8.砝码
9.铜丝(直径约2mm)
10.火柴
11.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
四、实验步骤
1.在广口瓶底部铺一层干燥剂,用以吸收水蒸气。

2.将铜丝绕成螺旋状,一端与燃烧匙相连,另一端穿过橡胶管。

3.用精密天平称量10g铜丝,放入燃烧匙中。

4.用砝码平衡广口瓶与燃烧匙之间的重量,记录平衡后的读数。

5.用火柴点燃铜丝,迅速放入广口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

6.观察并记录燃烧过程中的现象,注意广口瓶内火焰的颜色和燃烧时间。

7.燃烧结束后,待广口瓶冷却至室温,再次进行称重。

8.根据燃烧前后的重量差,计算消耗的氧气质量。

9.通过消耗的氧气质量,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0.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缺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主要基于氧气与还原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种是利用还原剂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并测定产物的量,另一种是通过测定还原剂的消耗量来间接计算氧气的含量。

方法一:利用还原剂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的原理在此方法中,还原剂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

通过测定氧化物的质量或体积,从而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常见的还原剂是碘化钾(KI)。

碘化钾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钾(K2O)或碘化钠(NaI)。

反应方程式:2KI+O2->2K2O或2KI+O2->2NaI实验过程如下: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

2.碘化钾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3.通过测量氧化物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方法二:通过测定还原剂的消耗量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在此方法中,使用已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与空气反应,测定还原剂溶液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常见的还原剂是亚硝酸钠(NaNO2)。

亚硝酸钠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N2)和硝酸钠(NaNO3)。

反应方程式:2NaNO2+O2->2NaNO3+N2实验过程如下: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并通入亚硝酸钠溶液中。

2.进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亚硝酸钠被氧气氧化为硝酸钠。

3.通过测量亚硝酸钠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可以利用一些定量分析方法对还原剂的消耗量进行测定,例如滴定法或电化学测定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还需考虑氧气以外的其他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为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所以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或技术来排除这些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总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利用还原剂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或通过测定还原剂的消耗量来间接计算氧气的含量。

九年级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九年级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空气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4P + 5O22P2O5•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物质应满足的条件:①此物质能够在空气中中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②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时只能消耗氧气,不能消耗其他气体。

不能选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和二氧化碳反应。

③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生成固体,而不能生成气体,一般不用木炭,硫代替红磷。

2.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原因:①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

②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③实验完毕,待容器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观察进水的体积,避免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1.测定原理:(1)红磷(白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

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容器,通过测定容器中的水的量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2)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刻度器上的活塞移动,测出氧气体积。

2.装置3.实验现象(1)红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a中睡眠上升约占钟罩内空气体积的1/5b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液面以上容积的1/5c中活塞移动到4处d中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e中试管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f中右侧的活塞会左移4.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5.注意事项(1)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2)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空气样品收集器、分析器、试管、试剂(例如亚硝酸钠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2. 收集空气样品:将空气样品收集器置于待测位置,打开收集器中的活塞使其与外界空气接触,然后缓慢地将活塞向内拉回,将一定体积的空气吸入收集器中。

3. 分析样品:将从收集器中吸入的空气样品转移到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此时,亚硝酸根离子会与亚硝酸钠溶液中的亚硝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铁离子。

而亚硝酸铁离子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亚硝酸铁离子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4. 观察颜色变化:向试管中加入试剂后,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如果颜色变深,说明氧气的含量较高;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氧气的含量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方法只能定性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无法定量。

实际上,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准确方法是使用专门的气体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等。

以上实验方法仅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用于示范和理解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氧气可以在适当条件下与另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

通过测量这些产物的数量,可以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1.准备反应所需的试剂。

常用的试剂包括亚硝酸钠溶液、硫酸、甲酸
和硫酸铵。

2.将取样空气吸入一定体积的水中,使氧气溶解在水中。

这样可以将
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方便测定。

3.向含有亚硝酸钠溶液和硫酸的反应瓶中加入与取样空气相同体积的水。

4.加入甲酸,使甲酸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

5.将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通过吸入装置吸入吸收瓶中的硫酸铵溶液中。

6.一氧化氮气体在硫酸铵溶液中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铵。

7.使用酸碱滴定法,以一种适当的指示剂为标志,测定硝酸铵中的硝
酸根离子的浓度。

8.由于反应中的一氧化氮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的硝酸根离子的浓
度成正比,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样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这种实验方法基于一氧化氮气体和硝酸铵之间的反应,通过测定硝酸
根离子的浓度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化学反应的速率,
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之一,还有其他多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氧气含量,如气体分析仪、氧气传感器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具体使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目的来确定。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认识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含量(体积分数)①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N2)78%、氧气(O2)、稀有气体(主要是氩气Ar)0.934%、二氧化碳(CO2)0.034%、其他气体0.002%②记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三四是氩气、零点零三四是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要记清、莫与质量混一起。

③空气中各成分的量一般来说比较固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也可能不同。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铜(Cu)+氧气(O2)−−→−加热氧化铜(CuO)(2)实验装置图(3)实验步骤:课本79页(4)实验现象:铜丝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注射器内活塞先向外移动,再向里移动。

(5)实验结论:①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②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③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铜丝反应。

(6)注意事项:①铜粉必须过量、要不停的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加热的时间要充分:目的使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②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③读数前气球内的气体要全部挤入注射器内④要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读数(7)实验中实际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少于1/5),其可能原因是:①铜粉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④加热时间不够长⑤推动注射器活塞的次数少(8)实验中实际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大(多于1/5),其原因可能是:反应后气球中的气体没有全部挤入注射器中就读数(9)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择可燃物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①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②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为固体或液体,所占的空间体积可忽略不计(不可以用碳、硫的原因:反应后又生成了气体,干扰实验;不可以用铁丝的原因: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3、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变式(1)现象分析: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来空气体积的1/5②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来空气体积的1/5③通电后,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左侧水面升高,大约到刻度“1”处④白磷燃烧,冷却后,活塞左移至刻度“4”处⑤试验时应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使氧气与铜丝充分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后将气体推进一个注射器内,根据刻度读出体积(2)用红磷时分析氧气含量少于1/5原因: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量不足③未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④反应时间不够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1)原理:液态氧的沸点比液态氮的高,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沸点低的先分离出来)(沸点不同)(2)流程: 氮气 (最先分离)空气−−−→−加压降温液态空气−−−−→−-)蒸发(℃196 液态氧气−−−−→−-)蒸发(℃183氧气 (3)注意:工业上制取氧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①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②氮气:工业上生产硝酸和氮肥(如碳酸氢铵、尿素等)的重要原料;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液态氮是很好的制冷剂,可用于冷藏血液③稀有气体:用作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保护气,也可被填充在灯管中,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补充:稀有气体是从气体密度测量结果里的微小差异中发现的,因此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知识点: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1。

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实验装置:
3。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

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

(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