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的三个阶段
发展经济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发 展 中 国家 最 典 型 的特 点 就 是 明显 的 刚性 结 构 。结构 刚性 意味着 在较 长 的时期 内发展 中国家 的 结 构 没有 明显 的改进 ,克 服这种 刚性 必须大 力发展 工业 化 。结 构 主义者 认为 这种 工业化 必须是 有计 划
作者简 介:苏红卫 (9 9 ) 16 一 ,女 ,石家庄人 ,经济师 ,从 事经 济管理研究 。
圈 一 舢 唧
维普资讯
苏红卫 :发展 经济学的三个发展 阶段
鲁格 ( A.O.K gr 、B 巴拉 萨 ( .B l s ) mee) . B a sa 、 a H.G.约翰 逊 ( H.G.Jh s )、D.拉 尔 ( ono n D.
二 、发展经 济学 的第 二个 阶段— — 新古 典 主义 发展 阶段
结构 主义思 路使得 一些 发展 中 国家在上 世 纪五 六十年代取得 了令人瞩 目的成 就,但是从 17 年 90 代开始,这些国家陷入了困境 ,而那些实行价格杠 杆控制 的市场经济 国家 的经济却在持续发展 。对 此 ,T .W.舒 尔 茨 ( .W.Sh l ) T eut 、A.O.克 z
家 的结 构变 化 ,结 构主 义者还 从动 态 的角度探 讨 了 结构变 化 的过程 。s .库 兹涅 茨 ( .K ze )通 过 S unt s 对增长 过程 中的结 构变 动分析 ,试 图展 现刚性 结 构
的工业化 ,有计划的工业化是破解发展中国家刚性 结构 的法宝 , 由此他 们提 出了一系列 结构 主义发展 思路。上世纪 4 年代 出版的 《 o 东欧与东南欧工业 化 问题》 和 《 落后地 区的工业 化》是 发展 经济 学登 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文献。前者提出了在工业部门 中实施有计 划 的工 业化 思想 ;后者则 通过 建立 数学 模型,探讨 落后地区工业化落后和大规模农村伪装 失业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2 世纪 5 年代初 ,R 0 0 ・ 普雷 维什 ( R.Pei h r s )和 H.w.辛 格 ( be H.W. S gr i e)提 出 了 “ n 普雷 维什 —— 辛格 假说 ” ,即欠 发 达 国家 “ 易条件 长期 恶化 ” 的命题 ,认 为发展 中 贸 国家应实行进 口替代工业化。15 94年 w.A .刘易 斯 ( W.A.Lws ei )设 计 出 二元经 济结 构发 展 模 型 的分析 框 架 ,将 发 展 中 国家 的 刚性 结 构 问 题 理 论 化 、空 间化 、具体 化 ,成为结 构 主义发展 思路 最有 影 响 的理 论 基 础 和 理 论 武 器 。 15 97年 罗 森 斯 坦 一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1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从 17世纪中期开始到 19世纪 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其 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古典经济学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这一教科书流行了 20年。
新古典经济学——从 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 20世纪 3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
马歇尔在 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
现代经济学开始于 20世纪 30年代凯恩斯主义,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
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 1948年开始发行《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一本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
2.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革命实践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第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或者说构成了理论来源。
对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思想演变三个阶段的理论综述
1发 展 经 济 学 的 第 一 个 阶段—— 结 构 主 义 发展 . 阶段
发展 中国家最典 型的特 点 就 是 明显 的 刚性结 构 。结 构 刚性意 味着 在较长 的时 期 内发展 中国家 的结 构 没有 明显 的 改进 , 克服这种 刚性必须 大力发展 工业化 。结构 主义 者认 为 这种工业化 必须是 有计划 的工业化 , 由此 他们提 出 了一系 列 结构主义发 展思路 。上世 纪 4 O年代 出版 的《 欧 与东 南 欧 东 工业化 问题 》 落后 地区 的工 业化 》 和《 是发 展经济 学登 上历史
新视 角
对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思想 演变三个阶段的理论综述
王 伟 ( 河南质量 工程职 业学院 , 南 平顶 山 4 7 0 ) 河 6 0 0 摘要: 本文就发展 经济 学经济发展 思想 演变三个 阶段 的概 念、 原理 、 策做 了比较 清晰 、 细的梳 理 , 政 详 各个 阶段 都有其
不 同的经 济理论和发展 主张 , 值得研 究借鉴 。
关 键词 : 发展 经济学 ;经 济发展 思想 ;结构 主义 ;新 古典主 义;新古典政 治经 济学 根据 发展经济学 在 演变 过程 中发 展 思路 及 其政 策 取 向
划化 的重要性 。
的不 同 , 发展经 济学家把 这 门学科 分为三 个阶段 : 2 纪 4 O世 0 年代末 至 6 年 代末 以结构 主 义发 展 思路 为 主 , O 在政 策 上 主 张计划 至关 重要 , 这是第 一阶段 ;0世 纪 6 代末 至 7 2 O年 O年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发展经济学
1.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2.基尼系数:在全民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3.人类发展指数:为了既全面又简便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出的。
由三项指标组成: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社会教育水平、人均收入。
4.回波效应: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5.扩散效应:富裕地区的繁荣向贫困地区的扩散。
6.起飞理论:罗斯托理论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的分水岭,也是经济由落后阶段想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7.债务周期理论: 全面阐述一国在参与国际投资进程中呈现出的具有周期特点的理论(1)埃弗拉莫维克三阶段理论:①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未引入外资,储蓄小于投资,出口小羽进口,存在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
随着外资不断流入,债务总额不断增加②第二阶段量缺口逐渐变小,所需的净资本流入也会主见减少,直至减为零,毛资本流入额仍为正值,出口大于进口。
发展中国家就会用出口盈余偿还债务,导致净资本流入额变味负值,毛资本流入额也逐渐下降③第三阶段毛资本流入额减少为零,债务累计达到最高点,发展中国家继续偿还债务,导致资本净流入,债务累积额逐渐下降,最后变为零。
至此该国进入了人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的良性循环阶段。
(2)费舍尔和弗兰克尔五阶段的债务周期理论:①不成熟的债务人阶段,贸易逆差,利息支付净流出,净资本流入,债务上升②成熟的债务人阶段,贸易逆差下降,开始有顺差,利息支付净流出,净资本流入下降,债务按递减速度上升③债务减少者阶段,贸易顺差上升,利息支付的净流出减少,净资本流出,净外债下降④不成熟的债权人阶段,贸易顺差下降,再转为逆差,利息支付的净流出减少,转为流入,资本按递减速度流出,外国资产的净积累⑤成熟的债权人阶段,贸易逆差,利息支付的净流入,净资本流量减少,净外国资产缓慢增长或稳定不变8.外国直接投资:由外国厂商(主要是跨国集团)设立在东道国的企业投资,拥有企业全部或部分的经营管理权。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阶段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阶段发展经济学是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
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前都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社会文明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战以后,随着殖民体系的迅速瓦解,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摆在这些国家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发展经济。
而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由于其基础是发达的市场经济,显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也将成为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
因此,一方面,西方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逐渐把研究的兴趣转向发展中国家,他们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经济学家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
一、初始萌芽阶段(15世纪~19世纪中叶)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发展经济学的历史还很短,但经济发展思想却源远流长。
从最早的重商主义者、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威廉配第、布阿吉尔吉,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再到马尔萨斯、约翰穆勒,最后到重农学派者,他们的经济思想中或多或少都包括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思想。
他们或是论证经济如何发展(如斯密等),或是消极的解释经济如何不发展(如马尔萨斯、李嘉图等)。
二、停滞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大约从1850年以后,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在落后国家,经济增长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在先进国家,经济增长已经不成问题,需要研究的是经济福利的其他方面一一资源配置效率、分配和稳定。
因此,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转向市场交换、分配、周期波动等的问题,研究方法也日趋形式化。
长期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几乎从主流经济学中消失,不发达国家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忽视。
总体而言,从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100年间,经济发展理论呈现出停滞甚至消失的状态。
但在这期间有两位西方经济学家明确地论证了经济发展问题:1、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提出,经济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通过边际调节来推进的;2、约瑟夫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核心,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堪称发展经济学的早期先驱者。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理解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理解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不同阶段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规律。
理解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对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探讨经济增长的三个不同阶段。
一、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特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配地位和农业的主导地位。
在这个阶段,劳动力占据了经济活动的主要要素,人口相对较多且基础教育水平较低。
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同时,由于农业占据了经济的重要位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次级阶段次级阶段是初级阶段向发达阶段过渡的中间阶段,其特征是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在这一阶段,工业化开始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工业化的推动使得城市人口大量增长,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次级阶段的特征之一。
三、发达阶段发达阶段是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特征是高度发达的产业结构和知识经济的形成。
在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人力资源优质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
发达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决定了经济增长的不同路径和发展方向。
在不同的阶段,政府和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在初级阶段,政府应大力发展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基础教育,促进劳动力素质提高。
在次级阶段,政府应加大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发达阶段,政府应注重提升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总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
对于不同阶段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实践中,各国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调整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外延式增长: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粗放型)内涵式增长:主要由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增长。
(集约型)全要素生产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贫困和缺乏资本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供给方面,经济欠发达——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形成了“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低收入-低消费-低投资吸引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也形成了“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理论”,低于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金融抑制:由于利率被压低或通货膨胀率高,或两者都存在,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异很小,甚至为负。
金融深化: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之比上升。
金融资产的积累将主要来自国内储蓄,从而减少了对财政收入和国际资本的依赖;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多样化将增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优化了投资结构。
人口转变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的三个阶段。
人力资本: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存量。
它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获取利益的能力,主要指劳动力的素质。
循环因果积累:工业增长或城市扩张是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取决于前一阶段。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力量以循环因果关系相互作用。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
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
经济学发展历程
一、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二、古典学派三、新古典主义四、凯恩斯主义;五、新古典综合派。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
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
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古典主义出发,特别是根据李嘉图的理论,马克思、列宁等发展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经过将近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激进的私有化改革,试图实行全面市场经济。
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不同的渐进道路。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应的其它现代经济学派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等等,这些学派都可以在以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派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或多或少吸取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正日益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有力竞争者。
一、古希腊经济实践的思辨虽然伴随着商品交换,就逐步形成了财富、分工、价格、供求、货币等概念,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成缓慢而流长。
远在经济思想形成以前,伴随着文明的发源,在古希腊已开始对经济实践进行思辨。
古希腊最早研究经济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35),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
《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关于"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的代表作,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
其他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也在其《理想国》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而亚里士多德对经济的研究则已深入到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并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经济学发展脉络
经济学发展脉络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近代才开始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探讨经济学发展的脉络。
一、古代经济思想在古代世界,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认识主要体现在政治、哲学和宗教等方面。
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公共财产、价值论、市场竞争等概念。
古罗马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则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公共利益。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学派中。
儒家重视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强调“天下之至公,物无私有”,提出了“仁政”、“中庸”等思想。
道家则强调“无为而治”,认为政府应该少干涉市场经济,让自然规律发挥作用。
墨家则提出了“兼爱”、“非攻”等理念,主张人人平等、共同发展。
二、近代经济学的起源近代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
在英国,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劳动分工”等理论,成为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法国的杜尚德(Francois Quesnay)则提出了“经济循环”理论,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德国的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则提出了“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阶段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等。
在这一阶段,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自由竞争、劳动分工、自然价格等问题。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瓦尔拉斯(Leon Walras)和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等。
在这一阶段,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均衡、边际效用等问题。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1. 经济学的起源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开始思考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问题。
然而,直到18世纪才出现了现代经济学的雏形。
2.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和观点。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分工理论。
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等。
这一阶段的古典经济学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该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威廉·斯坦利·杰文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边际效用和供需理论,并对古典经济学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爆发,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节经济活动,以刺激经济增长和解决失业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逐渐兴起。
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主张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具有合理的预期,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供给学派则强调供给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6. 行为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点。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提出了质疑。
实证经济学则借助数据和实证分析,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和创新。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资源分配和利用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主要学派等方面,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二、经济学的起源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对经济活动进行了研究,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供求关系等概念。
此后,古罗马时期的经济学家塞涅卡、托马斯·阿奎那等人也对经济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三、经济学的发展阶段1. 古典经济学阶段古典经济学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自由市场以及市场自发调节等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边际革命阶段边际革命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他在《政治经济学纲要》中引入了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是以边际效用递减的方式进行决策的。
3.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他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供求曲线、均衡价格等概念,并对边际效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发展。
4. 凯恩斯主义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四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他在《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并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以解决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
5. 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阶段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五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卢卡斯。
他在《经济学方法与理论》中提出了合理期望理论,强调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考虑到未来的预期。
四、主要经济学学派1. 古典经济学学派古典经济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他们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劳动分工以及供求关系等理论。
2. 边际革命学派边际革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卡尔·门格尔等。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着;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着;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2、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两种制度竞赛、国际机构的成立、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等;3、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分别有什么特点答:三个阶段:①形成与繁荣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特点有: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少数几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受结构主义的影响、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②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特点有: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重新确定发展目标、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重新强调和论证了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国别研究;③新制度主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特点有:影响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重视和强调、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注社会资本的作用;预测为A卷的论述题4、试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答: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即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发展包括生存、自尊和自由,它比经济发展包含的内容更广;5、应该怎样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答: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维持人类健康;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给人们带来舒适,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从反面来说,环境恶化则对人类的健康、生产率和舒适造成了破坏;6、罗默的新增长理论与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什么不同它是怎样发展新古典模型的答:一.索洛模型只考虑了两种要素,资本与劳动,假定技术是不变的,这样规模报酬是不变的,但罗默考虑了三种要素,资本,劳动,技术,这种规定下,规模报酬是递增的;二.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因为人口增长使资本积放慢,因此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成反比关系,但罗默模型中,人口增加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为人口增长使潜在的思想生产者即发明家和创新者人数增加,而思想的增加带来经济的增长,所以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成正比关系;三.新增长理论放弃了新古典模型中技术外生的假定,强调大部分技术是生产者和个人旨在追去利润最大化时的投资产物,对技术给出了一个微观环境;7、新增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什么意义它的缺陷是什么答:意义:1 新增长理论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2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由此,对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增长的趋异的现象做了一个解释;3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创造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实现追赶,但前提条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具备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工人的技能水平;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发展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能使后发均衡优势发挥出来;缺陷:1 新增长理论仍然以固定要素替代弹性和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2新增长理论的理论限制了新增长理论的应用,新增长理论仍然依赖传统的新古典的假定,而这些假定对第三世界经济往往是不适合的;8、按照罗默增长与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什么答:罗默认为生产要素应包括四方面: 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的年限来衡量和新思想按点子和专利权的数量来衡量;四个要素中以特殊的知识即新思想为最重要, 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知识能提高要素的收益, 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 从而使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所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积累;9、什么是后发优势当今后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后发优势答:后发优势:指后进国家相对于先进国家在发展中所具有的各种有利条件;后发展国家存在的后发优势:1 资本后发优势;2技术后发优势;3人力后发优势;4制度后发优势;5结构后发优势;10、罗斯托“起飞”的经济条件以及主导部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答:经济条件有:1、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题,但工业增长必须有农业作为基础,同时需要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供使用;2、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3、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主导部门的建立是经济增长的必然性促成的,因为经济增长始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率先出现一个或几个部门,然后扩散到其他部门;11、什么是库兹涅茨假说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它得到经验支持了吗答:库兹涅茨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贫穷阶段,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该假说的理论依据是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目标和阶层力量的变化;经验支持:①阿德尔曼与莫里斯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关于收入不平等同人均国民收入的回归方程,支持了该假说;②鲍克特以基尼系数为收入不平等指标对56个国家进行研究,支持了该假说;③阿鲁瓦利亚利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对收入水平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证明了该假说成立;12、收入分配的两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收入分配两种类型:功能性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指的是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个人家庭收入分配是由功能性收入分配演变而来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要素收入的流向取决于家庭是否拥有这一生产要素、拥有多少,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由于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同,于是,从社会中得到的收入和财富就不一样,而且会有一个累积性效应,即掌握资源多的人获得的收入和财富会越来越多,掌握资源小的人获得的收入和财富会越来越少;13、度量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匿名原则;2人口比例原则;3相对收入准则;4达尔顿准则;14、什么是绝对贫困什么是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答:绝对贫困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消费低于某个最低标准;收入贫困主要指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匮乏;能力贫困是指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的不足,即挣钱能力的缺乏;权利贫困则是指社会成员应享受的政治和文化权利的丧失;15、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是怎样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他们强调资本积累重要性的共同依据是什么答:1 哈罗德提出了哈罗德-多马模型,可知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资本—产出比假定是稳定的;因此,经济增长唯一决定于储蓄率;储蓄率被假定全部转化为投资,因此,资本积累在此模型中至关重要的;2 刘易斯强调资本积累在劳动力转移和工业扩张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资本积累,劳动力转移就好停滞,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3 纳克斯提出:”贫困循环理论”,供给来说“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需求来说:”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想走出只能扩大投资,而且要同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4 纳尔逊构建低水平均衡陷阱模型;认为人口增长率对于人均国民收入很敏感;快速上升的人类增长率会使人均收入落回原来的水平;要跳出来,只能大规模的投资,使提高人均收入的力量超过降低人均收入的力量,是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5 罗斯提出:起飞理论; 把资本积累率看做是起飞的首要条件 6 罗森斯坦提出“大推进”理论,认为投资必须一次性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而且要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实现关于化;他们的共同依据都是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障碍,而同时加大投资改善了经济增长的居面;16、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基本命题是穷国之所以穷是因为它穷;基本内容:从供给方面来看,资本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从需求方面看资本形成的恶性循环: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17、物质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吗结合发展理论和中国实际,谈谈你自己的一些看法;18、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为什么要高于发达国家试用消费者均衡方法来分析;19、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20、答:1、高速人口增长对粮食供给产生了重大的压力;2.沉重的赡养负担耗费了大量可用于发展的资源;3.人口增长迅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4.加重政府提供的基本社会服务的负担;21、什么是人力资本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答:人力资本体现在人的身上、反映人的质量和能力的非物质资本,主要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教育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是一种消费品,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终身的文化上,精神上的满足;其次,教育是一种投资,她可以提高劳动者或未来劳动者赚取收益的能力;对于社会而言,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增加了人际信任,同时它也增进了全体劳动者的技能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22、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是什么答:1.数量发展较快,质量还比较低下;2.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3.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严重;4.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5.智力外流;对策:1、调整教育体制的投资方向,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补贴,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2、改革各记学校教育体制,改进教学目标、方式和内容,以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3、改变教育体制之外的各种刺激;4、实施公平的教育原则,消除城乡之间教育失衡和性别之间的教育歧视;5、鼓励企业实施各项技能培训;6、动员社会民间力量投资教育,创办私立学校;7、重视智力外流问题;23、什么是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后果是什么预测只考名词解释答:教育深化:教育数量的扩张必须与教育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否则将造成教学质量下架;知识失业:随着教育的迅猛发展,学校培养的知识劳动者人数越来越超出正规部门所能够提供的新就业机会,结果一部分受过教育的劳动者必定找不到工作;在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因素导致教育的私人收益远高于私人成本,从而刺激了公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大、中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实行免费或近似于免费,因此,个人教育支出并不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多少;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让她的孩子尽可能多的受教育是其最优的决策 ;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无限增长的原因所在;当面临无限的教育需求时,发展中国家政府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不得不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机会,结果是教育发展异常迅猛;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不仅在城乡之间,在城市地区也普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现代的正规部门和传统的非正规部门,前者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比较高,工作比较稳定,一般是一些大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后者的工作没有保障,报酬低下,大多是些个体小企业;通常而言,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情愿在非正规部门就业,他们都挤在正规部门寻找工作,而正规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是有限的;24、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功能对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答: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如果有文化的人增加了,则社会的信任度就会提高,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就会大大降低;2.妇女接受教育后对社会的贡献很大;3.教育能使劳动力的流动性大大提高;4.教育能使人们信息丰富,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力提高,对政治的参与度增强,从而有利于国家与社会良好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是培养适合经济发展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系十分紧密;它既是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一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该国资本形成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应当同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相适应,量力而行,才能保证教育和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5、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为什么要高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收益率答: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所要求的技能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高,只要受过一些教育出来就能取得高的回报,而发达国家要求的技能较高,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要比发达国家的教育收益率高;26、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是如何分割的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有什么区别答: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不是统一的,而是呈现出分割状态;城市劳动力市场通常分割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同正规部门相比,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的特点是没有受到过多少正规教育,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属于非熟练工人,其劳动生产率和收入都比较低,而且他们既不能享受正规部门依法提供的劳动保护措施,又不能享受舒适的工作条件和老年退休金;27、什么是技术进步什么是体现的技术进步和非体现的技术进步答: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能生产更多的产出,或者一定量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体现的技术进步是指伴随着新要素质量的提高而产生的技术进步,如劳动质量的的改进而产生的技术进步;非体现的技术进步是指不依赖于要素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作用产生的技术进步,例如管理水平的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28、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答:劳动、资本等全部生产要素的每单位投入的产量,或者总产出量与将全部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投入量之比;29、技术进步有哪几种类型试用要素比例方法和边际产品比例方法来说明;这两种方法是一致的吗答:技术进步可以分为中性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或劳动使用型的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或资本使用型的技术进步三种类型;要素比例法:假设只有两种收入:劳动和资本,且其价格比率不变;如果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比上升,则此类技术进步就是劳动节约型和资本使用型的;如果技术进步引起资本-劳动比下降,则此类技术进步就是资本节约型和劳动使用型的;如果技术进步使资本-劳动比不变,即资本与劳动同比例下降,则该种技术进步就是中性的;边际产品比例法:假定资本-劳动比不变,若技术进步导致资本边际产品的增加相对地大于、小于或等于劳动边际产品的增加,则该技术进步可以分别称为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或中性型;假定市场竞争是完全的,要素的边际产品等于要素的价格,于是,边际产品比例的变动等于要素价格比例的变动;两种表述方式虽然形式上不同,但是内容上是一致的;30、怎样测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答:技术进步的测算建立在增长核算方程的基础之上,用技术进步率除以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得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积累,或者说,资本积累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只作出较小的贡献,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甚至完全没有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大的;31、技术引进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好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中存在哪些问题答:好处:1、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所花费的成本比引进别人现成的同类技术所花费的成本要多得多;2、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较低、资金有限,短期内难以研制出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弥补本国的不足,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而且也能节省大量的资源;3、发展中国家缺乏促进技术进步机制,内源技术进步十分缓慢;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加快市场机制发育和创新活动发展;4、技术引进还促进外贸发展,加速引资国的对外开放和加入全球经济的步伐;问题:1、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普遍处于受支配的地位;2、由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普遍较弱,结果技术引进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回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作用;3、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对技术适应性考虑不周,盲目引进的问题非常普遍,导致稀缺资源和外汇的大量浪费;32、发展中国家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方式有哪几种技术引进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吗答:1、以商品贸易的方式引进技术;2、许可证贸易;3、外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的技术援助;4、外国直接投资;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是发展中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主要途径,被认为是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部分;33、资源诅咒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应该是正面的,但是自然资源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的其他决定性因素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这个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过其正面影响,因此导致了资源丰富国家经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停滞;34、环境有哪些经济功能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经济功能 :生命支持、自然资源供给、废弃物吸收和舒适服务的提供;四种功能并不可以完全分割开来,有些环境资源可能同时提供一种以上的功能;环境的各种功能之间可能是竞争性的,也可能是互补的;3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答: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遵循4个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36、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36、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是传统的吗答: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有:1技术水平长期不变;2商品化程度低,专业分工粗疏;3风险厌恶的经营目标;4贫穷的永久化;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之中,而且是传统的,落后的农业基本上居于支配地位;37、什么是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要经历几个阶段答:现代农业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把封闭的、自给性的、停滞的农业转变为开放的、市场化的、不断增长的农业;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混合的多种经营农业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专业化、现代化、商业化农业阶段;38、什么是绿色革命有何影响答:绿色革命是种子改良运动;绿色革命的有利影响:1、绿色革命大大缓和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隐蔽性失业问题;2、粮食生产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是有利的;3、绿色革命的发生还大大缓和了物价上升的幅度;绿色革命的负面影响:1、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恶化了;2、导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3、土壤肥力下降和环境的污染;39、为什么说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答:因为在经济发展早期尤其是中期阶段,一国的总生产率的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由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和产值的快速增长引起的;这就是说,一国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部门的增长速度;40、工业部门内部演进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要经过这些阶段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何特征。
发展经济学简答
《发展经济学》问答题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第一章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X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①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②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③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④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⑤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⑥现代经济增长的扩散,尽管有扩散到世界X围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全世界1/3人口的X围内。
上述6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答:①低下的生活水平②低下的生产率水平③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④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⑤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⑥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⑦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答: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一样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发展.第二章3.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
就广义而言,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都是发展经济学的研究X畴。
4.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概述各个阶段的主要流派和观点。
答: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开展经济学"名词解释1. 构造主义:狭义构造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局部,兴旺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开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构造有很大差异。
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
外围开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
广义的构造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
2. 新古典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
市场机制是经济开展的最好机制。
3. 贫困性循环:在供应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兴旺,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局部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缺乏;资本形成缺乏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开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置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置力导致投资引诱缺乏,投资引诱缺乏又会造成资本形成缺乏,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4. “大推进〞理论:认为,资本的供应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到达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
这就要求投资要到达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根底设施,工业化也因缺少根底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
同时,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效应较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
因此开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应该采取整体“推进〞的投资政策。
5. “起飞〞理论: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经济开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立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这六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经济学的三个阶段
摘要:发展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主题,诞生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4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至今经
历了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三个阶段。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三个发展阶段;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经济学体系和框架中形成的新学科。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与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十分深刻的联系。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的背景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科技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是滞后的,仍是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研究,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对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只是国家干预思想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一定的启迪。
二是战后一些国家摆脱了殖民和压迫,纷纷独立,经济发展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迫切需要,战后经济发展成为了一大批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家们运用各自熟知的方法和理论构建了特色各异的经济发展理论。
三是从西方主流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经济发展思想和理论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一个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
经济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经济增长,也即经济规模、经济总量的递进增长;二是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社会任何部分相对它的过去都有所进步。
经济增长指生产力的增长、社会财富或国民财富的增长,即在投入基础上的产出的增长,具体表现为GDP和GNP或国民收入的增长。
因此,经济发展理论上包含了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可以理解为伴随着经济增长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如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的前进、民主权利的改善等。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发展思想始终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旨和精髓。
发展经济学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三个阶段的演变。
一、结构主义
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
当时结构主义思想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学派,无弹性、刚性是结构主义的经济特征。
二战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经济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滞后、经济变量弹性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明显的刚性结构。
各个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市场失灵和制度或缺等问题。
结构主义认识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经济现实不同,发展中国家的价格刚性、市场不完善,经济难以达到均衡状态。
因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应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对没有明显改变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是克服这种刚性的有效方法。
结构主义的发展经济学思想经过了不断的演绎过程。
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经济进步的状况》一书,对后来经济发展思想产生了十分重要影响。
而在20世纪40年代,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P.N.,1944)的《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在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实施有计划的工业化思想;曼德尔鲍姆(Mandelbaum,K.,1947)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一书中探讨了工业落后与农
村伪装失业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成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1954年W.A.刘易斯(W.A.Lewis)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进一步把发展中国家的刚性结构问题具体化、理论化和上升到空间分析框架,使之成为结构主义发展思想最具影响的理论基础。
在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基础之上,1957年罗森斯坦-罗丹提出大推进工业化模式,大推进工业化模式理论成为结构主义发展思想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理论标志。
虽然结构主义的发展思想在引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还存在着缺陷。
结构主义是以推动单一的数量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目标的,唯工业化为经济增长,在结构主义的实践中,主要研究探讨如何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虽然结构主义的发展理论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了基本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在致力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效果方面收效甚微。
实践上,结构主义并没有搭建起发展中国家由落后到发达的桥梁,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诸如有增长而无发展、失业率上涨、农业发展停滞不前、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
二、新古典主义
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复活”而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的主流思想。
以均衡和自由发展的逻辑起点,新古典主义构建了与结构主义相反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它运用模型逻辑演绎推导的方式,在被假定的经济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进行了数学推理与论证。
市场-价格机制成为了新古典主义的核心理论。
新古典主义方法摒弃了结构主义刚性的缺陷,突出和强调价格弹性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由计划模式的分析转为对市场模式的分析,消除价格扭曲和价格抑制,实现“矫正价格”(getting prices right)。
突出了市场-价格机制在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观点是:(1)社会的发展应是综合的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经济发展的目标;(2)重视人力资本,纠正唯物质资本的缺陷;(3)强调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显著拉动作用;(4)新古典主义突出了市场机制、资源优化配置、微观经济基础等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
同样,由于新古典主义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于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盛行。
新古典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缺陷表现为:第一,新古典主义对经济的分析是在没有考虑历史、政治、法律、社会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下的纯经济分析,肆意夸大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制度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第二,市场也会失灵,主要表现在资源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问题。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以新政治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融合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对它们兼收并蓄。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思想有3个方面:(1)注重发展的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2)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3)建立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这些经济发展的思想可归纳为:认为社会和经济是不断的一个演化的过程,但是发展经济学家们强调的制度却是可变的、人为的,制度在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强调集团行为和社会控制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确认推动经济体制进步的力量是技术;决定资源配置的终极因素不在某些市场制度,而是各种制度的总和。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彰显了它独到的魅力。
中
国是发展中大国,也是经济学的沃土,运用和借鉴发展经济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一定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