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综合教研组校本研修阶段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荷小学综合教研组校本研修阶段总结
(日期2006-5-13)
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逐步推进,各种教学问题接踵而来,于是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首选策略应运而生。教研室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教师开展了培训、讲座、开研讨课等各种形式的教学研修活动,这些活动对教师们起到了专业引领作用。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引导本组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继承传统、寻找机会,借传统教研活动之壳开展校本教研
新课程改革之前,以教研组为基层组织的常规教研活动也一直在开展着,只是由于没有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研理论的指导,这些教研活动注重形式而缺乏实际效果,走过场的比较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不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日益受到重视。从形式上看,校本教研其实早已有之,只是没有正式提出名称而已。校本教研与其说是对传统的教学研究方式的改变,不如说是对传统的教学研究方式的一种落实和恢复,是对传统教研活动的一种扬弃。所以,我们把校本教研与已经存在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师徒结对等传统教学研究制度结合起来。借传统教研活动之壳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多层面地为教师提供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的平台,组织各种有益活动:
1、广泛听课、积累经验
教研组根据区教学规程及学校教研工作需要,要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达到一定节次,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并作出听课节数的硬性规定:教研备课组长不少于20节,一般教师不少于10节课,新教师不少于25节;我
们还利用教研员下校调研、本组骨干教师开展示课等机会,组织全组教师听课,并听取教研员、骨干教师对课的点评,接受教研员、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并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另外,组内教师经常轮流外出听课,开拓视野、学习经验,这远比接受纯理论的通识培训效果要好得多。
2、集体评课、同伴互助
教研组把课后评课作为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环节。评课活动吸取传统评课走过场的教训,要求每位听课老师尽可能用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如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贯彻、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的问题设计、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师生互动等各方面进行点评;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关注课堂教学的闪光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失败之处以及今后改进的建议,尤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听课教师评课要客观公正、对课不对人,让教师的智慧发生碰撞,使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启发;开课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课进行评课,以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3、勤于反思、尝试研究
校本教研需要教师人人都要成为“教研员”,需要教师善于反思。因为会反思,才会发现问题;因为会反思,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传统教研活动的最大缺陷就是教师忽视对教学的反思。而新课程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最新理念就是要求教师把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能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记录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后记和听后记。为了督促教后记、听后记的写作,我们一改传统教研活动中对备课、听课笔记的常规检查比较注重形式的做法,把教后记、听后记的检查作为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鼓励教师将本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以及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同时要求听课教师多对他人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为了鼓励教师认真、及时撰写教后记、听后记,教研组对其中的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后记、听后记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或用撰写教学案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及他人的
教学行为。反思帮助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同时养成了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习惯,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事实证明,一位成功的教师必定是一位反思的实践者,一位积极进取、永远向前、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行进者。教师要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有所作为,非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重建。
二、以课例为载体,依托集体力量,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活动贴近教师,便于操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共同反思、共同进取,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组内经常会有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诸如“评优课”、“汇报课”、“教学比武课”等各类开课活动。为了给开课青年教师助一臂之力,使其脱颖而出,教研组经常以这类典型课例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学习理论、集体研究
开课老师和教研组内骨干教师一起根据“福娃”这一教学内容学习相关课程标准,形成理念高地,并集体讨论,提出总体设计思路,为开课老师设计教案提供专业引领和方法论指导。
2、自主设计、上试教课
开课教师对教材“福娃”这一内容进行研究,把教材处理成学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同时对学生展开研究,力求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科学地给教学内容定位。总之,老师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在扬弃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人风格和学生实际,设计好教案并试教,组内骨干教师听课评课。
3、听课评课、提出建议
教研组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当这位青年老师要上区展示课时,我组的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就都被推到了教研工作的前沿阵地。当开课老师上完第一次试教课后,听课老师在课后与执教者一起对试教课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诊断。大家就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材整合、提问设计和媒体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酝酿、讨论与交流,对原教案、上课思路提出合理化、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做法盘活了小组内教师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研效率,给开课教师提供了有效帮助。
4、消化反思、重新设计
执教老师在客观地分析、有选择地汲取其他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反思试教课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等,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分析原有设计中的盲点和误区;反省教案与实际教学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中,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并再上一次试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