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书所见》教案
舟夜书所见教案
舟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舟夜书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2. 理解舟夜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文化内涵;3.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4.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舟夜书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2. 舟夜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舟夜书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2. 如何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并引出舟夜书这本经典文学作品。
第二步:讲解背景知识1. 舟夜书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所著,全名为《警世通言·舟夜语》。
2.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小说家,他在《警世通言》中写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短篇小说。
3. 舟夜书是冯梦龙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一个晚上发生在船上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黑暗面。
第三步:阅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舟夜书,并根据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总结等)进行阅读理解。
2.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隐喻和象征意义。
第四步:文化内涵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舟夜书中的文化内涵,如江南水乡文化、爱情观念、人性探索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探究这些文化内涵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五步: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自己对舟夜书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2.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如何展开思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第六步:课堂展示1.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化内涵分析的能力;2. 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3. 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
《舟夜书所见》教案
《舟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夜书所见》。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
(2)学会通过诗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3.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新。
3. 将诗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会诗文的内涵。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叶绍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舟夜书所见”吗?请大家谈谈对这首诗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舟夜书所见》。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写在日记中。
3. 思考:如何将《舟夜书所见》的意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巩固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学校三班级语文《舟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学校三班级语文《舟夜书所见》原文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舟夜书所见:夜晚在船上记住所看见的景象。
书,记、写。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萤:萤火虫,比方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
簇,聚集,蜂拥。
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很多的星星。
【篇二】学校三班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同学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育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同学回忆古诗《所见》说明“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观测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测。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同学思考。
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2、同学自学,老师巡察指导。
四、师生沟通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2、同学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6、同学质疑你最酷爱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相互说说你脑海中涌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篇三】学校三班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反思《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描写的一首夜景诗,诗人把夜晚河面上由静到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奇异、美好的画面浓缩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
如何让同学体味语言文字之美,感悟精神之美,体验诗人表达的艺术匠心,猎取诗人呈现美的那些形象、情感?如何让同学经受知识学习的过程,并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我尝试了“以画为媒、激发想象、读中悟情”的特色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萤”、“微”、“簇”。
2、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读出情感,熟读成诵。
3、结合画面和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描绘透过诗句看到的美丽夜景。
4、象诗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能大方地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读出情感,说出体悟。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查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
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
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
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2、师:昕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师:对,夜晚诗人坐在船上写下了美景。
来,一起读读诗题!3、齐读课题师:诗人看到的怎样的夜景呢?让我为大家吟一吟(音乐)二、读准读顺,读出韵律师:好多同学都已跃跃欲试,请打开书60 页,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生自读)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同位互读)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指一生读诗)师:强调“萤”是后鼻音,“簇”是平舌音,“微”字读得轻而准!大家一起来读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古诗,不但一丝不苟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师:谁来点评他的朗读!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生:(齐读诗歌):,不要出奏、出味道来,更要出画面、出来情来。
三、造氛,体静之美:在个宁静的夜晚,迷人的夜色中,人正被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在再,想象河上的美景,你一定能看到一番特的景致。
(她真会,着眼睛想;有他,做作帮助自己想象):大家都陶醉其中了,来,一两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哦,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你的好.就你来句吧 !(生):瞧,月亮都不忍心打破夜的寂静呢。
行船忆往——《舟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
《舟夜书所见》是一篇讲述作者在夜航时,所见所闻所想的文章,文字简洁优美,语言深邃饱满,堪称一篇优秀的散文。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将这篇文章进行讲授呢?以下是本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 能够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3. 能够深入思考,感受自然之美,领悟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并掌握写作技巧。
2. 感受自然之美,领悟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1. 阅读《舟夜书所见》,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2. 分析《舟夜书所见》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 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
4. 独立思考与感悟,写一篇自己的散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教师呈现一张夜航的图片,让同学们先想象自己乘着小船,在水面上漂流,闻着湖泊的气息,听着船变的声音,看着星月交辉。
继续讲述夜晚的水乡,带领学生了解散文。
2. 阅读理解(边读边思考,边写边记忆)整段朗读一遍。
让学生自己分别标出文章的段落和标点,再讲解生词,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看点说出来。
3. 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主体结构和基本特征)文章开头情景描写,中间为作者的慨叹,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散文的结构模式。
学生例如自己思考这篇散文为什么这样写,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地方。
4. 写作技巧(明了散文的写作技巧)散文有三要素:心理,对象和语言。
教师讲述散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何处理对象的结构与情节的关系,如何运用语言来让文章显得有生命力。
5. 体验写作(想象,表达自己)每名学生写一篇散文《我与夜梦船》或其他自选写作,要求情感真,文字美。
可事先教师准备素材,如照片、音乐、影像等等。
六、教学评价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成果和过程进行评价:1. 是否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2. 是否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3. 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够感悟自然之美。
4. 作文中文字的使用是否准确,行文是否连贯。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精选五篇)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舟夜书所见教案
舟夜书所见教案教案一:舟夜书所见教案(主题: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欣赏舟夜书所见的诗歌作品。
2. 能够学会运用基本的诗歌鉴赏技巧,如用诗意互补、形象意象等方法解读诗歌。
3. 能够自我表达,通过创作一首以“舟夜书所见”为题的诗歌来展示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内容:1. 介绍舟夜书所见的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按照时间顺序,从舟夜书所见的第一首诗开始,逐一进行诗歌鉴赏。
3.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并分析其深层意义。
4. 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和思考,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5.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尝试创作一首以“舟夜书所见”为题的诗歌,并在班内进行分享。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展示与舟夜书所见相关的图片或诗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2. 介绍舟夜书所见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3. 阅读第一首诗歌,导读、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核心意思和诗意互补的手法。
4.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思考。
5. 整理学生的见解和感受,帮助他们发现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诗歌的多重含义。
6. 继续阅读下一首诗歌,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诗歌鉴赏,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
7.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作,要求他们结合之前的诗歌鉴赏经验,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并进行班内分享。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风采,同时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的能力等。
2. 书面作业评价:收集学生的诗歌创作,并对其内容、表达、诗意互补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舟夜书所见的其他作品,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展示他们的诗歌才华和理解能力。
《舟夜书所见》教案
《舟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夜书所见》。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散作满河星”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重点词语的意思。
3. 诗文意境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意象转换。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背景及重点词语。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欣赏法:品味诗文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诗文文本:《舟夜书所见》。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
3. 教学课件:包含诗文内容、重点词语、意境分析等。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图片展示:夜晚的江面,渔船上的灯光。
2. 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谈谈自己对夜晚江面的印象。
3. 教师简介诗人及其背景。
二、学习诗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诗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
3. 学生跟读,体会诗文节奏。
三、背诵诗文(10分钟)1. 学生自主背诵。
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背诵心得。
3. 集体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背诵心得。
二、深入学习诗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意境。
2.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教师总结,点拨诗文意境。
三、欣赏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欣赏其他描写夜晚江面的古诗。
2.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人的表现手法。
《舟夜书所见》教案
《舟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夜书所见》。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一些常用的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和记忆。
2.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舟夜书所见》的原文和注释,相关背景资料,教学PPT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舟夜书所见》,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舟夜书所见》的作者、背景和基本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舟夜书所见》,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朗读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的问题。
(3)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3. 内容理解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文学鉴赏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诗中的景色、情感和意境。
(2)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舟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舟夜书所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阅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舟夜书所见》2. 生字词:孤、光、寺、殿、楼、钟、鼓、经、卷、香、烟、灯、火、影、声、色、味、触、法、师、众、僧、客、游、人、来、往、座、卧、立、行、走、停、留、寻、见、闻、思、感、叹、赞、美、奇、妙、神、秘、古、今、中、外、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阴、晴、圆、缺、风、花、雪、月、山、水、云、烟、林、木、竹、石、鸟、兽、虫、鱼、龙、凤、鸳、鸯、鹤、猿、鹿、麋、獐、狐、狸、貉、貂、熊、罴、豺、狼、虎、豹、狮、象、马、牛、羊、猴、鸡、狗、猪、猫、鼠、蛇、蛙、龟、鱼、虫、蚁、蜂、蝶、蚕、蛾、蜘、蛛、蚊、蝇、蜂、蜻、蜓、螃、蟹、虾、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鼋、蟹、螺、蚌、蛤、蚝、鱿、墨、鱼、鲸、豚、鲨、鳐、鳄、龟、鳖重点关注的细节: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生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他们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词《舟夜书所见》课程教案
《舟夜书所见》课程教案年级:小学二年级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舟夜书所见》。
2. 通过阅读和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并背诵古诗。
3.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读、感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1. 古诗《舟夜书所见》的朗读音频。
2.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内容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星空美景和夜晚河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夜晚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色?有没有写过或者读过关于夜晚的古诗?3. 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清朝诗人查慎行写的古诗《舟夜书所见》,看看他是怎样描述自己在船上的所见所感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跟随音频轻声跟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3. 教师逐句解释古诗的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三、深入解读,感受意境1. 解读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引导学生想象夜晚河面上孤灯独明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孤独与寂静。
2. 解读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微风吹拂河面,波光粼粼的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动态美。
3. 提问:诗人在夜晚的船上看到了什么?他的心情是怎样的?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背诵古诗,拓展延伸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2. 教师提供几首描写夜晚的古诗,如《静夜思》、《枫桥夜泊》等,让学生欣赏并尝试比较不同诗人对夜晚的不同感受。
3.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夜晚的景色,尝试写一首关于夜晚的小诗或短文。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感受来理解古诗的意境,而不是简单地解释诗句的意思。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萤”、“微”、“簇”。
2、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读出情感,熟读成诵。
3、结合画面和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描绘透过诗句看到的美丽夜景。
4、象诗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能大方地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读出情感,说出体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查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
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
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
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2、师:昕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师:对,夜晚诗人坐在船上写下了美景。
来,一起读读诗题!3、齐读课题师:诗人看到的怎样的夜景呢?让我为大家吟一吟(音乐)二、读准读顺,读出韵律师:好多同学都已跃跃欲试,请打开书60页,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生自读)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同位互读)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指一生读诗)师:强调“萤”是后鼻音,“簇”是平舌音,“微”字读得轻而准!大家一起来读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古诗,不但一丝不苟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师:谁来点评他的朗读!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生:(齐读诗歌)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画面、读出来情绪来。
三、营造氛围,体验静之美师: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迷人的夜色中,诗人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河上的美景,你一定能看到一番特别的景致。
(她真会读诗,闭着眼睛想;还有他,边读边做动作帮助自己想象)师:大家都陶醉其中了,来,读一读这两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师:你说的好.就请你来读读这句吧!(生读)师:瞧,连月亮都不忍心打破这夜的寂静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能通过阅读和想象,感情诗的意境、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感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知作者
1、今天,余老师和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相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得到进步和提高。
2、这首诗就是——(板书:舟夜书所见)请同学们齐读诗题,感谢同学们嘹亮的嗓童,请看看余老师的手势再读一遍诗题。
(手势突出“舟夜“和”书“,以及”书“和”所见“之间的停顿。
)
3、读了诗题,聪明的小朋友能不能从中了解到一些诗的内容呢?(在教师的手势提醒下,学生回答:一夜晚,诗人在船上把看到的景色写了下来。
只有可能学生对“书”的意思产生联系,教师以“书写”一词引导学生理解。
)突出“所见”一词,并在课题下的“所见”一词下划横线。
4、那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请大家把书翻到89页,谁来告诉大家?(可以由经常读课外书,识字多的同学说出“棵”、“慎”、“行”的字音。
实在不会就查字
典)(教师板书:查慎行)诗人棵慎行,同学们认识吗?这样吧,我们这儿有一段关于诗人查慎行的介绍,咱们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你知道了什么?)
[点评:导题快慢,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信心,依照读题情况,用手势点拨,领悟了题意,丰富了语感,进而自主了解作者。
]
二、整体感知,读正确读流利。
1、在学习古诗前,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对学生学情地及时把握)
2、那咱们就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流利,自由读,开始吧!
3、(出示课件)指名读。
(评价:感谢学生们地大胆朗读)
4、正音:
1)见:xian。
回忆《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an)牛羊。
“读字。
再读一读这行诗,(指名:多读,再齐读。
)
2)萤:(ying)后鼻音,保(cu)平舌音,读字,再分读一读这两行诗。
(渗透节奏感。
)
5、邀上你的好伙伴读。
(评价:感谢好伙伴地友情朗读,善于捕捉诗的节奏美,)
6、读(评价、感谢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
7、教师指着“所见”一词,诗人看见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重在对古诗
地了解和感受。
)(评价学生有自己的感受)
[点评:关注真实地学情,落实“实”字。
把新的学习,建立在自己的学习和方法上。
不走过场,生字正音。
带入每一行诗,再读,教师的角色正确定位于“平等者的首席”,抓住题眼“所见”一词,引导学生整体感情。
]
三、精读品味,有方法指导的想象体验。
1、到底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为了进一步学习古诗,下一步,我们该干什么?回忆我们在第二组课文学到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抓“理解重点词句”与“理解”的途径,主要有: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等等)
2、小组合作学习,几个同学凑在一块,[先读一行,再找一找重点词,,说一说作者看到的景色,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修正。
咱们就这样读一行,找一行,说一行,一行一行地学习古诗,(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适时参与,和学生共同感受“漆黑无月”,“闪烁微光”,“层层细浪”,“水里的微光散开,,星光跳动”,兼顾每一个学习小组,表扬小组合作学习好的)
3、全班交流
1)(出示课件:前两行及配图)指名读,多指名,说说重点词语,谈谈自己体会,适时出示“孤光”一词,读词,解词,孤零零的感觉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联系第一行诗,轻声读一读,边读边体会。
指名说一说,读一读。
(评价学生时应与其产生共鸣,并致力于培养语感,景象美韵律美,)而且这点光怎么样?(板画)齐读第二行,出示“萤”字,读字,解字,小朋友平时见过萤火虫吗?什么样的?把你告诉到的读出来,范读。
指名读。
男女生读。
组织学生评价。
(指导学生评价,可以说出自己听读时的感觉,也可以谈自己的朗读建议。
)
2)(出示课件,后两行及配图)方法同上。
出示“簇”,读字,查字典,解字。
(边板书)当微风吹拂河面,泛起层层波浪,怎么样了呢?齐读第四行,出示“散”字,读字,解字。
什么散开了?散成什么样儿了?(引导学生依图展开想象)(评价:感谢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了富有童趣的体验,)指名读,评价,小组读。
4、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作者见到的景色,你们呢?想不想
身临其境呀?让我们随诗人一起走进如诗的美景。
(出示动画课件)
5、交流感受
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评价感谢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理出自己的情感,图画形成的轨迹,即“学习之法”、“语感形成之法”。
)
6、,(出示配音课件)范背
7、自由背、作手势、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点评: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回忆,选择阅读方法,小组合作,读一行,找一行,说一行”,讨论学习,全班交流,体会,感受诗意,诗境,让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了体现,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朗读课文从正确到流利地有感情,情感体验活动逐步加深,体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引”是教学效率的可靠保证。
]
四、延伸拓展,自主学习
1、诗美,景美,学生的背诵更美!真是一群会想象,爱学习的小精灵!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选择下面的学习内容。
2、(出示课件)指名说学习内容。
“小练笔”、“学古诗”这些内容有难度,看看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来尝试。
3、学生分组。
[点评: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延伸拓展以教材、课堂教学为桥梁,向课外语文,生动语文延伸,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内因,鼓励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主动获得更广的知识。
]
板书设计;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孤光萤
簇散
[点评:这堂课三个主要特点:
“实”是这堂课的第一个特点,体现在1、处处关心学生的学情,关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2、以读为本,不走过声,层次分明,且一次有一次的目的。
3、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生发问题,又在思考、想象、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这一堂课的又一特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标准》)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读、自司、讨论、交流,教师则以学习伙伴的角色,注意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落实语文实践,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这堂课的第三个特点是:对话过程情真意切,这归功于余老师具备丰富的语文涵养,扎实的语言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她首先自己走进文本,走进学生。
其次能根据学生的困惑,巧妙地“点”、“拨”、“引”架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把课上到学生心上。
)
注:此堂课荣获市第四届园丁杯竞赛语文学科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