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0、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1、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4、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1.而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代词,通“尔”,译为“你(们)、你(们)的”(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又”(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5)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以”(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8)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9)连词,表示目的关系(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10)名词,通“能”,才能(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1)限止语气,罢了(12)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12)表递进(1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13)不久,一会儿(1)(2019·全国卷Ⅱ)故汤武不循古而王而:______________(2)(2018·全国卷Ⅰ)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而:______________(3)(2018·全国卷Ⅱ)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而:__________________(4)(2017·全国卷Ⅰ)见而异之而:__________________(5)(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而:______________(6)(2017·浙江卷)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而: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而:______________【答案】(1)连词,表因果“因而”(2)连词,表转折,但(3)连词,表修饰,不译(4)连词,表示承接,就、然后(5)连词,表示转折,然而、却(6)连词,表示并列(7)连词,表示修饰,不译2.何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2)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文言虚词练习(附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附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附答案)高考文言虚词(15个)(附答案)一、试解释下列各句中“而”的含义(或作用)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代词,你,你的。

2.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并列,又。

3.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连词,承接,就,接着。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递进,并且。

5.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修饰,地。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连词,转折,但,却。

7.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

连词,选择,就是。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连词,假设。

如果。

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连词,假设,如果。

10.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连词,因果,因而。

11.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连词,因果,因而。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连用,相当于“罢了”。

二、试解释下列各句中“何”的含义(或作用)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什么。

2。

其如土石何?怎么样。

3。

却看妻子愁何在。

哪里。

4、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多么。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为什么。

6、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7、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8、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喝问。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9.吾欲之南海,何如?[何如]怎么样,怎样。

10.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何意] 岂料,哪里料到。

11.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 如何。

12.何乃太区区![何乃]怎么能。

13.何其衰也![何其]多么。

三、试解释下列各句中“乃”的含义(或作用)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动词,判断,是。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转折,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顺承,于是。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顺承,才。

5、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转折,却。

6、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限制,仅仅。

7、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你的。

四、试解释下列各句中“其”的含义(或作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完整详解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完整详解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以下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以下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一样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附答案、翻译)

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附答案、翻译)

⼗五个⽂⾔虚词趣味练习(附答案、翻译)⼀、判断“⽽”在⽂段中的意义。

兵者, 危道也。

须戮⼒同⼼,切勿如蟹六跪⽽①⼆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诸君⽽②有意,瞻予马⾸可也。

”冯⽒虽⼩,然青,取之于蓝⽽③青于蓝,更胜其⽗。

婉贞博学⽽④⽇参省乎⼰,⾮只效书⽣终⽇⽽⑤思也。

三思⽽⑥后⾏,故有抗敌之⼤捷。

⾮⽽⑦所谓⼩⼥⼦也,乃⼱帼英杰⽽⑧。

⼆、判断“何”在⽂段中的意义。

“徐公何①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②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者,何③也?其所据何④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何⑤其⼤也!然何⑥⼈能忘情耶?何⑦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⑧如? 三、判断“乃”在⽂段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 毕现《⽰⼉》,乃①读之。

⾄“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②翁”⼀句,⼤为感佩,其真乃③忠贞之⼠也!然亦有⼈不齿,乃④⽈:“此徒沽名⽿。

”众⼈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谢。

四、判断“其”在⽂段中的意义。

⼈⾔,蔺相如徒以其①⼝⾆之功垂于⽵帛,以吾观之,则⾮徒⼝⾆⽿。

相如观秦王⽆意偿赵城,则却⽴睨柱,秦王恐其②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③仅⼝⾆哉?若与庸⼈议之,其④必⽈:“吾其⑤与之。

”焉敢如此? 归国, 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⑥时,何⼈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先国家之急⽽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 其⑦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⑧勿以他⼈之⾔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 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⑨⼀⼆。

其⑩是耶,其⾮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垠,亦⽆恨矣,吾亦⽆有“悔其?輥?輱?訛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

五、判断“且”在⽂段中的意义。

“存者且①偷⽣, 死者长已矣”,此岂⽯壕⼀地,唐王朝尽然⽿。

若此,帝尚每⽇声歌,且②委政⾮⼈。

则李唐且③亡,必矣。

于斯世,河⽔清且④涟矣,尚可,朝中⼈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⑤不避,卮酒安⾜辞”之豪⽓,⽆⽤武之地,亦有何⽤? 六、判断“若”在⽂段中的意义。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焉】未知生,焉死?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D解析: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2.【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E、【表因果】“因而”“所以”F、【表目的】G、【通假字】通“尔”,译为“你”“你的”H、【通假字】通“如”,译为“如同”“好像”答案:A解析:(表并列)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F解析: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

4.【而已】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A、【表限止】相当于“罢了”B、“才”“方才”C、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D、“不久”“一会儿”答案:A解析: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

5.【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虚词练习(含答案)

虚词练习(含答案)

高考文言18 虚词练习题一、其狐谓狼曰:“羊肉1 其鲜乎!君2 其有意,叼3 其一而啖之,得饱4 其口福。

” 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5 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6 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7 其嬉逐,愿为一雪8 其耻。

君9 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10 其无辞乎”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答案:1. “何其”,多2. 表假设,如果3. 代词,一只(羊)4.代词,你5. 代词,它6. “其•…其••”是•…还是•…7. 代词,它8. 代词,那9. 副词,一定、可10. 副词,难道二、而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3、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6、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7、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外连衡而斗诸侯。

(《过秦论》)9、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连词,表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 “接着”,或不译。

4、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 “却”。

5、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 “假如”。

6、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可译为“因而” 。

8、表示目的关系.9、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 。

10、〖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11、〖然而〗这样的话,那么(然:承上,指代。

而:启下,表转折。

)三、何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3、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5、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6、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1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1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1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文言虚词系列练习答案

文言虚词系列练习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二、1.C(①⑥转折连词②④修饰连词③⑦顺承连词⑤⑧递进连词)三、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答案:1、连词,并列关系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连词,递进关系5、连词,修饰关系6、连词,承接关系7、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文言虚词练习(二)1、疑问代词(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

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

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以一、用法归纳介词表工具、方法等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表提宾秦亦不以城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把表原因且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因、由于表时间、处所,同“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苏武牧羊》在、从表对象,同“与”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和、跟、率领、带领连词表并列或递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而、又、而且、并且表承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而、或省去表目的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而、来、用来、以致表因果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因为表修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地动词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九章》认为、以为任用复音虚词以是、是以无以、有以足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臣恐天下有识之士,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奚足以语文事?(哪里够得上议论文章的事)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注:所谓“提宾”句,就是宾语前置句,在介词提宾句里,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常用“以”(译为“把”“对”)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5、宫之奇以其族行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农民以鬻子者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不赂者以赂者丧 10、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请其矢,盛以锦囊1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6、余船以次进6、古人以俭为美德。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
二.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这样 G才 H你的)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
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二、3.D(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
“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
答案: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完整详解答案)完整版.doc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完整详解答案)完整版.doc

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txt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

肉的理想,白菜的命。

肉的理想,白菜的命。

白马啊你死去哪了!是不是你把王子弄丢了不敢来见我了。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2009届高三复习---文言虚词系列练习(共18套)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一、请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人非生而.知之者()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余闻而.愈悲()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8.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2.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玉在山而.草木润()二、指出下文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而后乃.今将图南()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三、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某所.,而母立于兹()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2.父去里所.,复还()四、指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2.以.天下之美为尽为己()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5.宫之奇以.其族行()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不赂者以.赂者丧()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2.余船以.次进()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5.木欣欣以.向荣()16.爪其肤以.验其生枯()1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五、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

01、之1.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他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它们3.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我4.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5.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他们6.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这样7.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这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到、往,到……去9.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现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到、往,到……去10.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

(《庄子·杂篇》)(行走起来不知道去哪里,平日居处不知道做什么,接触外物随顺应合,如同随波逐流、听其自然。

)到、往,到……去1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的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寡人之于国也》的1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主谓之间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主谓之间1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宾语前置的标志16.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宾语前置的标志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定语后置的标志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定语后置的标志1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补语的标志,相当于“得”20.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音节助词,不译21.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音节助词,不译02、其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他的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它(的)3.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你(您)4.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18道文言虚词练习答案

18道文言虚词练习答案

文言寓言故事一则《狐·狼·犬》1.狐狸对狼说:“羊肉味道可真鲜哪!您如果想尝尝的话,叼其中的一只来吃,就能够满足一下自己的口福。

”狼说:“可拿那只凶狗怎么办呢?”狐狸伺隙挑拨犬说:“羊几次三番骂您,那个话简直不堪入耳!您却一点儿都不生气。

是没有听见呢,还是害怕主人啊?等到它们一起追逐嬉闹的时候,我愿意为您洗雪一下那个耻辱。

您该同意我这样做吧!”犬笑笑说:“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犬从此以后看护羊群更加小心了。

狐狸和狼只得悻悻然走开了。

《诗经》2.诗经中说的“黄鸟于飞、差池其羽”,是多么美啊。

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长久没有看到的了。

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一次,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

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以前美一倍。

我们乡的美已经闻名于四方。

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说的,不是我杜撰的。

在这时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吗?3.天道有自己恒定的规律,不因为尧这样的贤君就存在(起作用),不因为桀这样的暴君就消失(不起作用)。

这是最精深的道理,应该给世人谈一谈,千万不要让其被巫者迷惑。

巫者,以欺骗为本业,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

所以他们来的时候,就以这样的道理来教训他们,彰明他们的用心。

为天下消除邪恶污秽的东西,是我们这些人的本分,为什么推辞呢?4.有一个和尚想去南海,就问唐僧,唐僧没有回答他,过了很久,这个僧人借助盛饭吃的箪和舀水喝的瓢的帮助到了南海,就像唐僧夸夸其谈说:“这又有什么难的?”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是让人钦佩,但你的话也说的太过了,你会因为骄傲而被人耻笑的”。

5.古人持烛在夜晚出行,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我貌赛潘安(古时美男子),则出行可以不用顾虑.不然,以我现在的容貌出现在当地,则怕吓到别人.所在向来以书为伴,效仿孟子书中的那种做不到就不做的豪情,,羡慕那种拿着火把进入很深的洞穴的勇气。

文言虚词练习及参考答案doc资料

文言虚词练习及参考答案doc资料

文言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0、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1、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4、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设计一、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思也。

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二、判断“何”在文段中的意义。

“徐公何①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②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③也?其所据何④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何⑤其大也!然何⑥人能忘情耶?何⑦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⑧如?三、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

四、判断“其”在文段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①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②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③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④必曰:“吾其⑤与之。

”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⑥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⑦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⑧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9)一二。

其(10)是耶,其非耶?其(11)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12)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13)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五、判断“且”在文段中的意义。

“存者且①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②委政非人。

则李唐且③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且④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⑤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六、判断“若”在文段中的意义。

“若①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若②人之思,若③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④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⑤龙之一爪也。

若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七、判断“所”在文段中的意义。

“吾所①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②钦。

以其所③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④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⑤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⑥以教人向上者也。

八、判断“为”在文段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桀亡。

”此为②至理,当为③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④巫所惑。

巫者,以诡为⑤业,其所为⑥皆为⑦利也。

故为⑧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为⑨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⑩?九、判断“焉”在文段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①,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②,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③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焉④,骄而轻敌,焉⑤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⑥?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⑦,则必无颜世上矣。

十、判断“以”在文段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以①也。

”若以②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

否则,以③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以④书卷为伴,弃夷以⑤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⑦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

十一、判断“因”在文段中的意义。

因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②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③。

其常因④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⑤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因⑥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⑦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因⑧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因⑨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因⑩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十二、判断“于”在文段中的意义。

“黄鸟于①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于②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于③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④昔。

吾乡之美已闻于⑤四方。

世人皆欲老于⑥吾乡,此乃多人言于⑦我也,非吾杜撰耳。

于⑧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⑨是,不亦乐乎?十三、判断“与”在文段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与①之,吾亦赞同。

今将他人与②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③!其与④吾等之约,当亦守之。

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⑤也,应使众与⑥其事,与⑦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

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⑧,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⑨?十四、判断“则”在文段中的意义。

“此则①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②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

若如此,则③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④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则⑤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⑥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

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

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⑦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十五、判断“之”在文段中的意义。

一僧欲之①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②应。

久之③,此僧以箪食瓢饮之④助至南海,夸之⑤于唐僧:“此何难之⑥有?”唐僧曰:“汝之⑦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之⑧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⑨乎?”十六、判断“乎”在文段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①?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乎②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而王胡为乎④如此好乐?若恢恢乎⑤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乎⑥?十七、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

“师道之不传也①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②?”“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③。

”“汝之言,金玉也④。

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⑤!”十八、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

李白者①,诗仙也。

为当国者②所拒,遂游于此山。

今者③,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

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④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⑤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虚词趣味练习参考答案一、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假设,如果;③连词,表转折,然而;④连词,表递进,而且;⑤连词,表修饰,地;⑥连词,表承接,才;⑦代词,同“尔”,可译为你;⑧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二、①②疑问代词,怎么;③疑问代词,为什么;④疑问代词,什么;⑤副词,多么;⑥疑问代词,什么。

⑦疑问代词,什么;⑧与“如”构成复音虚词,怎么样。

三、①副词,表承接,于是,就;②代词,你的;③副词,是;④副词,竟然,却;⑤副词,才。

四、①代词,作定语,他的;②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他;③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④代词,他们;⑤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⑥指示代词,那;⑦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⑧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⑨指示代词,其中;⑩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11)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12)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13)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五、①副词,暂且,姑且。

②连词,并且。

③副词,将,将要。

④连词,并且。

⑤连词,尚且,还。

六、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代词,这,如此;③动词,像,如;④代词,你;⑤连词,表选择,或,或者;⑥与“夫”构成复音虚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转,相当于“要说那”“像那”。

七、①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的原因”;②表被动;③“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④“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⑤“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⑥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八、①介词,因为。

②动词,是。

③介词,对,向。

④介词,被。

⑤动词,作为。

⑥动词,做。

⑦介词,为了。

⑧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

⑨介词,替。

⑩句末语助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九、①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②兼词,在这里;③疑问代词,哪里;④句末语助词,不译或译为“了”;⑤疑问副词,怎么;⑥句末语助,呢;⑦代词,他们。

十、①名词,原因;②动词,认为。

③介词,凭借。

④介词,把。

⑤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

⑥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⑦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⑧连词,表目的,来。

⑨介词,把。

⑩介词,因为。

(11)连词,表原因,因为。

(12)介词,在。

(13)介词,跟,和。

(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

(15)动词,用。

十一、①介词,根据。

②动词,沿袭。

③名词,原因。

④介词,趁着。

⑤连词,于是。

⑥介词,凭借。

⑦介词,经由,从。

⑧介词,通过,经过。

⑨介词,因为。

⑩连词,因为十二、①助词,动词词头。

②介词,表示对象,对于。

③介词,到。

④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介词,在。

⑥介词,表示方位,在。

⑦介词,表示对象,对,向。

⑧同现代汉语的“于是”。

⑨介词,在。

十三、①动词,赞许。

②动词,给予。

③句末语助词,表感叹,啊。

④介词,和。

⑤动词,对付。

⑥动词,参与。

⑦动词,结交。

⑧动词,帮助。

⑨句末语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吗”。

十四、①副词,加强判断,是,就是。

②连词,表让步关系,是,倒是。

③连词,表推测,那么,就。

④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就,便。

⑤连词,表并列对举。

⑥连词,表转折,却。

⑦连词,表承接,原来是,原来已经。

十五、①动词,到,往。

②代词,他。

③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④助词,的。

⑤代词,这件事。

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结构助词,的。

⑨人称代词,我。

十六、答案: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相当于“于”3、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助词,词尾,不译6、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十七1、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2、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3、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4、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5、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十八1、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3、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