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试题(三)·乎(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一)——而、何、乎、乃、其、且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4.下列句中“其”字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对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代词,它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都是代词,它的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而:连词,表转折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副词,才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而:连词,表顺承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表转折连词,却7.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A.又前而为歌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知明而行无过矣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高考文言虚词精练(考纲18个)

高考文言虚词精练(考纲18个)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三、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

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参考答案: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2动词“到……去”;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9指示代词“这”;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二、BF(A这B助词,提前宾语C往,到……去D助词,不译E取独F助词,提前宾语)三、1、动词,可译为到、往2、代词,可译为他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文言虚词练习(二)以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一、乃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笑问客从何处来。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因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不如因善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5·蒙故业,因遗策。

四、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居则曰:“不吾知也。

”五、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未知生,焉知死?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六、之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七、乎1·儿寒乎?欲食乎?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乎、乃”答案)02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乎、乃”答案)02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答案)02文言虚词练习(三)“乎”答案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3—4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

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

6—7介词,相当于“于”。

8—9形容词词尾。

二.D(①比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词尾)三、答案: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相当于“于”3、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助词,词尾,不译6、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文言虚词练习(四)“乃”答案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B是C竟然,却D才E就F这样G才H你的)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代词,可译为你的3、副词,相当于是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副词,可译为才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代词,可译为你的3、副词,相当于是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副词,可译为才。

综合测试05 高考文言虚词专练(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学生版)北京专用

综合测试05 高考文言虚词专练(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学生版)北京专用

综合测试05高考文言虚词专练(附测试)1.而(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趣味练习: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2.何(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趣味练习:“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3.乎解释下列各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郁乎苍苍(《赤壁赋》)()(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趣味练习: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2文言虚词专练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2文言虚词专练含解析

天天练32 文言虚词专练基础过关一、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答案:结构助词,的。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答案:连词,和。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答案:介词,在。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介词,表被动。

5.及其所之.既倦( )答案:动词,往,到达。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连词,却。

7.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介词,把。

8.斧斤以.时入山林( )答案:介词,按照。

二、选择题。

9.与“不出,火且.尽”中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D.且.焉置土石答案:B解析:A项,连词,表示让步,尚且;B项,与“不出,火且尽”中的“且”都是副词,将要;C项,副词,暂且;D项,表示递进,况且。

10.与“天下事有难易乎.”中的“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B.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答案:B解析:A项,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译为“呢”;B项,语气词,表疑问语气,译为“吗”,与例句同;C项,助词,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D项,介词,相当于“于”。

11.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谨食之,时而献焉.B.且焉.置土石C.然力足以至焉.D.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答案:A解析:“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焉”与A项中的“焉”均为代词,相当于“之”。

B 项,疑问代词,哪里。

C项,代词,那里。

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2.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皆以美于.徐公C.春水碧于.天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答案:A解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于”与A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对于。

微专题03 文言虚词(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微专题03 文言虚词(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微专题02 文言虚词讲义一.考情微观2022-2023年常考虚词虚词考查命题特点:1.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2.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3.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二.复习任务1.梳理并总结十八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3.文言虚词意义推断方法。

三.妙招助记十八个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

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

高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

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1.虚词【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

【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我们非常开心,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针对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针对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言虚词一、语段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以臻为征蜀将军乃:(2)帝方隆意于.殿舍于:(3)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之:(4)非王者之事也.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以.臻为征蜀将军②不然,籍何以.至此B.①臻奏案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①殿舍不成,吾所.留心②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D.①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虚词。

(1)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译文:(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4~6题。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

20XX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

20XX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

20XX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文言虚词一直是高考语文的至爱,考生在平时就要加强相关练习,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20XX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臣乃敢上璧。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二)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童微伺其睡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独其为文犹可识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其皆出于此乎?16、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8、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2、吾其还也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北京高考文言虚词语练习题目

北京高考文言虚词语练习题目

北京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目注意方法:1.下列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蟹六跪而二螯剑阁峥嵘而崔嵬B. 吾尝疑乎是亦无怪乎其私之也C.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D. 且壮士不死即已且为之奈何2. 下列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B. 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 路曼曼其修远兮佩缤纷其繁饰兮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激于义而死焉3. 下列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 以吾一日长乎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4. 下列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某所,而母立于兹B. 窃为大王不取也孰为汝多知乎C. 秦王恐其破壁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下列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 吾尝跂而望矣弃甲曳兵而走B.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示赵弱且怯也C. 未知生,焉知死割鸡焉用牛刀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顷之,烟炎张天6.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恶其能而不用也B. 不出,火且尽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C.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7. 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B.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人非生而知之者C.王见之,曰:“牛何之?”何功之有哉?D. 家祭无忘告乃翁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8. 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无乃尔是过与B.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D.太后盛气而揖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9.下列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示赵弱且怯也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B.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C.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D. 秋以为期余船以次俱进10. 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 不如因而厚遇之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B. 吾属今为之虏矣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C. 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D. 因拔刀斫前奏案相如因持璧却立11. 下列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忽魂悸以魄动。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doc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doc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臣乃敢上璧。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二)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童微伺其睡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独其为文犹可识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其皆出于此乎?16、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8、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2、吾其还也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高考语文42: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乎、乃)

高考语文42: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乎、乃)

特色训练42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乎、乃) 3.乎
[实战高考]
(1)(2017·天津高考)众会乎.坐,不问不言乎:
(2)(2016·全国卷Ⅰ)而必使(帝)亲临,处之安乎?
..乎:
(3)(2016·山东高考)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乎:
(4)(2015·湖北高考)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乎:
(5)(2015·湖北高考)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乎:
4.乃
[实战高考]
(1)(2017·全国卷Ⅱ)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乃:
(2)(2017·浙江高考)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乃:
(3)(2016·山东高考)公乃.愿致(使归顺)诸侯,不亦难乎乃:
答案:3.(1)助词,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语气的停顿(2)助词,表反问语气,吗(3)助词,表揣测语气,吧(4)表感叹语气,啊(5)助词,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4.(1)表顺承,于是、就(2)副词,表判断,是(3)表转折,却、竟然。

乃乎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练习及答案

乃乎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练习及答案

【乃】(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达东城(秦县名),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

)(《项羽本纪》)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如果这件事不成功的话,这是老天的意思。

)(《赤壁之战》)(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我是根据我这个心理来办事情的,做了之后我回过来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国内的老百姓不了解我的心。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文言虚词练习乃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2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4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5 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7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9 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练习题(三)·乎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屈原列传》)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
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
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
多谬,王能谅之6乎?
文言虚词练习(三)答案
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3—4助词,
表测度,可译为“吧”。

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

6—7介词,相当于“于”。

8—9形容词词尾。

二.D(①比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词尾) 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
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答案:
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2、相当于“于”
3、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5、助词,词尾,不译
6、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