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图像导学,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图像导学,打造地理高效课堂摘要:在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像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获取地理图像信息的能力,打造地理高效课堂成为地理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从地理图像导学法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在地理课堂应用图像导学法的现实意义,最后对实施地理图像导学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图像导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教学;图像导学;地图;高效课堂
近些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保持了不断深化创新的势头,要求对图像和地图的理解提高到重要的地位。地理图像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它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数量特征和时空布特征,也可以表现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是地理知识的综合体,起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掌握和使用各种图像系统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地理教学上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导学,导学则是指教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重视地理图像导学,不仅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读图分析能力,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一、地理图像导学法的概念
图像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的思想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等而设计的由地理图和画组成的系统,这其中包括课本中的插图、附图,以及随教科书配备的地图册、教学挂图、模型标本及部分地理教学仪器示意图等。
导学是指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积极思维、自觉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地理图导图练教学法是指以图像系统为媒介,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像、积极思维、自觉探索,从而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注重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
二、应用地理图像导学法的现实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以图像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得以提高;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地理图像导学法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通过地理图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应用图像导学法图像多、直观性强,图像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出的问题富有趣味性,学生的独立思
考也容易产生学习动机,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另外,由于图像导学法主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图像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如: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比较能力、地理判断推理能力、地理图像判读能力等,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地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地理图像可以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
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很大。由于纬度位置不同,则所得到的太阳光热便不同;由于海陆位置不同,则所受到的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便不同。学生在掌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空间概念,在地理教学中是有重大意义的。
教师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时,可以运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形成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进而运用各种相关的图像,认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和各种资源。
3.通过地理图像让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规律与形态
地理事物的规律是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的感性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让学生借助于地图导学以更好地了解地理事物的规律与形态。
如:把植被分布图和气候图相对照,就可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巨大影响;讲授城市和居民点的分布时,若与交通路线、自然资源、地形地貌相对照,就会使学生发现,城市是在交通较发达、地势较平坦、资源较丰富等自然和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地球上各个大洲、大洋、湖泊和国家的大小、形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岸线的长度和类型;任何一条河流的长度和流向;任何一条山脉的高度和走向等等。
4.通过地理图像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入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不再全是简单的平面图形,而是要以平面图形或地球仪等感性形象为基础,建立起具有动感的立体空间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借助图像或简单演示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充分发挥联想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如:我们在观察《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图时,可引导学生:不但要看清正面的情况,还要通过想象晨昏线不停地移动的情况,在头脑中形成太阳24小时的运动轨迹。
三、有效实施地理图像导学法的关键因素
图像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1.所展示的“图像”必须具有代表性,主题突出
第一,选图策略。图像选择应与教学内容、环节相符,要以“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索实践。①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②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经验;③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地理图像导学对图像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求图像直观形
象,更加注重图像的启发作用。事物发展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师可以随时补充相关的知识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图像内容也如此。教师在补充内容时应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以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补充内容;二是以学生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资源为补充内容。
第二,化繁为简。一幅图像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包含各种地理要素,较为庞杂。如果要作为教学知识结构的载体,教师要先进行分析,归纳这些地理要素,整理出其能够显著体现的地理现象或地理规律;紧扣教材,化繁为简,删除庞杂,取其精华。
第三,析图策略。图像分析应有理、有序,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强化普遍性规律,细化个性差异。
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一般问题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问题,通过同类地理图像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另一类是非常规问题,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培养发散性思维。
第四,图文并重。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需要图文结合。图文的结合,教师可以更多地转化为“纲要信号图”,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运用图像启发引导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