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发展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道教发展的一些思考

(版权所有,请勿乱转。如需转载,请联系博主)

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道教自身结构和社会地位,观点鲜明地指出限制道教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才,而壮大道教人才队伍的关键在于抱定“道兴教必兴”的理念,走“固本培元”的间接路线,通过借助科学发展观的潮流,解放教内思想,脚踏实地牵头发展和弘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道文化,竖立起道文化在文化界的先进地位,强化千百年来道教传承和弘扬道文化的大本营的方式,吸引社会各界来关注、相信、加入、壮大道教大家庭。

关键词:道教发展人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解放思想脚踏实地道文化

近来,道教界颇不太平,因个别不自律的道人行为不当,在人间世掀起滔天巨浪,让本就在宗教界处于弱势地位的道教,蒙受巨大冲击。

身为道教一份子,由是而想到当前道教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适逢崆峒山心忧道教前程,来函征取此类文章,惶恐之余,郁结于心的一些拙见,似也找到宣表之窗口。

于是提笔作文,将拙见略作陈述,惟愿贻笑于大方之家之余,能有幸为观教风者得焉,成来日兴教方略之参考。

道教发展,余以为,当从“知止”开始。“知止”者,知道目标也。知止而后能动。

道之儒者认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言甚妙。虽说讲的是如何做人,但格物致知,用在道教的发展上,何尝不适用?

反思近年来道教的发展,不难发现:自改革开放,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以来,道教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虽然一直在奋进中发展,但对于自身发展目标,却缺乏清醒认识。而目标不明,则不知所求为何,不知所求为何,则发展易限于迷乱和彷徨,而迷则易邪,彷徨则不前。两相作用,道教近来发生的某些道士行为不当的丑闻,则属必然。不光必然,将来还有发生的可能。长此以往,道教的健康、和谐发展,便没了保证。

因此,当务之急,乃是清醒地认识道教发展的目标,然后对自身进行定位,定位之后,安静下来,瞄准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限制的因素,思考前进的方式,最后,才能在发展上有所得、有所成。

那么,道教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什么?其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限制的因素是什么?前进的方式,又应该是什么呢?

一、道教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给道教定位的目的,是明确发展的目标。

道教的定位,由客观与主观两个部分组成。客观定位是指,道教在外部环境中那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功能性地位。在这里,我特别用了“功能”一词。目的是强调说明,道教是因为有实用价值而存在,并非是可有可无,无用的。而主观定位是指,对于道教界内部人士而言,因道教的客观定位而产生的为了满足道教客观的发展需要,实现道教的客观社会功能,而应该具备的配套的主观认识。

1.1客观定位

道教在社会之中,所客观拥有的地位,因其具备的功能,分为两个:1,道教信仰是中华民族的客观必须;2,道教是外来教派进入中国发展时,平衡宗教势力、缓解外来文明冲击的最坚定、最可靠、也是最后的阵地。

1.1.1道教信仰是中华民族的客观必须

道教,是一种土生土长,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虽然正式立教不到两千年,远远地落后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但由于他因道而立,而道学,始于中华文明始祖伏羲氏所作之八卦,而伏羲氏又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取火种、正婚姻、教渔猎,制订社会秩序,将中华民族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带入人类文明纪元,故而使道学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客观本源、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明基因的同时,因道而立教,担负着承载道文化、弘扬道文化的道教,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客观必须。

千百年来,从张道陵创建教团开始,道教便一直担负着承载和弘扬道文化的责任,面向人间世,极大地普及了道文化,如果没有了道教的存在,道文化将不可避免地如先秦时期那般束之高阁,局限在由少数高端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组成的圈子之内,相应的,民众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将异常的缓慢。而民众对中华文明基因的认识不明确,当精英阶层的认识也出现问题时,便容易受到来自上层的误导,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严重的错位,导致恶劣的后果。

事实上,即便是在有道教存在的情况下,这个错位,也是产生了的。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不难发现,虽然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伏羲氏开创的道文化,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脉便人为地更换了汤药,受到了极大的扭曲。以致有近代新文化运动时,主流知识分子不知中华文明的正源乃是道文化,不知有道,只知有儒,只知要打倒封建礼教,进而发展到彻底否认传统文化,主张抛弃传统,全面西化的事情发生。全盘西化的后果,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后果现在已经知道了,便是“物欲横流,道德沦丧”。而应对之策,现在也有了,是重拾曾经丢掉的传统文化,以传统的继承消弭道德的缺失。

然而可悲的是,受两千年封建礼教的惯性影响,在提倡重拾传统的今天,学术界依然以儒为首,而无视道的本源,空余传统文化血统最纯正的道教孤军奋战,摇旗呐喊。

有道教的存在和努力,尚且如此,如果没有道教,结果将会如何?概如落毛之凰凤,斩首之天龙,不如鸡蛇也。

1.1.2道教是外来教派进入中国发展时,平衡宗教势力、缓解外来文明冲击的最坚定、最可靠、也是最后的阵地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先生此话,引发的巨大争议,至今不绝于耳。有云先生所说,乃是为中华文明正本清源,有云先生所谓,乃是指道教亦为封建毒苗之一,需要一并地拔除。

鲁迅先生说这话时,时值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际,站在今天的角度,实事求是地来看,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是毒,西方文明是药,而如今,阴阳变换,乾坤倒转,西方那一套成了毒,而传统反而成了药了。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才能明白鲁迅先生这个评语的宝贵之处。因为不论鲁迅先生所指为何,亦不论主观认识还是客观认识,都必须承认:继承了中华文明本源的道教才是中国的根柢,是外来教派、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发展时,平衡宗教势力、缓解外来文明冲击的最坚定、最可靠、也是最后的阵地!

试问:外来宗教信仰进入中国,势力膨胀到有可能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时,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看似对宗教有不敬之意,其实不然。一阴一阳之谓道,宗教有积极的一面,就必然有黑暗的一面。中世纪时期,十字军东征,就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谁能保证历史不会重演?所以在客观上,必须要提防。

至于如何应对,历经中世纪宗教统治的黑暗,深受宗教独大之害的西方人用了政教分离来化解。但这样的做法,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外来宗教文化与中国本不是一家,不分也是离,想合却合不到一块,而且这些宗教在人为的操控下,于内并不一定服从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于外也并不一定服从全人类的利益,因此外来宗教发展得愈壮大,不稳定因素便越大。但用行政手段强行匡正,又有失信仰自由的人道法规,所以,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用信仰对信仰,以宗教制宗教,进行平衡。

但阅遍国内宗教界,儒教没有成团,佛教成团了,却非本土,所剩的唯有道教。

又问:当外来文明进入中国,泛滥到有可能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时,又如何应对?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经过百年西化历程后,现在的我们正深受其害。应对之策,前面已经说了,已经明确,那便是弘扬传统文化,对抗道德沦丧。

为了达成类似今天“反三俗”的目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舆论机构为先锋,从气功热到百家讲坛,从百家讲坛到全民养生,相关的努力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了,其结果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陷入一推则壮,一壮则老,一老便出负面冲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