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疑难问题解答.doc
对高三复习《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疑难问题的解答
■
对 高 三 复 习 学 反应 原 模 块 疑 难 问题 白 解答 1 )
三 明市 第一 中学 严业安
嚣 g
在 三 明市 教 育 局 、 三 明 市 教 科 所 的 大 力 支 持 和 帮 助 下 ,严 业 安 名 师工 作 室 成 立 了 ,而 对 第 二 轮 复 习中
电 极 反 应 。 现 以 F 、S e n及 电解 质 溶 液 组 成 的原 电池 为例 :当 电解 质 溶 液 为 盐 酸 时 ,因铁 比锡 更 容 易 与 电
进 行 的程 度 可 以用 反应 进 度 来 描 述 。
以 反 应 a b c d 为 例 ,设 反 应 尚 未 开 始 时 A+ B= C+ D (= ) tO ,A、B、C、D 各 组 分 的 物 质 的 量 分 别 为 ‰( 、 A) n( 、n ( 、 n ( ,t 刻 各 物 质 的物 质 的 量 分 别 。B) 。 C) o D) 时 为 n A) ( 、n C) ( ,则 有 下 式成 立 : ( 、n B) ( 、n D)
电池 一定 能加 快金 属 与酸反 应放 出氢气 的 速率 吗?
() 在 丹 尼 尔 电池 ( 液 的 铜 锌 原 电 池 ) 中 ,如 何 说 4 双
明 原 电池 的工 作 原 理 ? 其 中 “ 桥 ” 的作 用 是 什 么 ? 盐
的 真 正 含 义 是 “ 位 反 应 进 度 ” 即 “ 摩 尔 反 应 进 单 , 每 度” ,而 不 是 “ 摩 尔反 应 ” 因为 “ 应 ” 是 一 个 过 每 。 反
程 ,不 是 物理 量 ,单位 只 能修 饰 物理 量 ,不 能 用于 修 饰 其 他 概 念 。 引 入 “ 应进 度 ” 这 一 物理 量 ,是 因 为 反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某研究小组对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进行实验探究。
(初步探究)示意图序号温度试剂A现象①0°C0.5mol∙L−1稀硫酸4min左右出现蓝色②20°C1min左右出现蓝色③20°C0.1mol∙L−1稀硫酸15min左右出现蓝色④20°C蒸馏水30min左右出现蓝色(1)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中试剂A应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中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②③④,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溶液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查阅资料:i.pH<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2。
ii.pH= 9.28时,I2发生歧化反应:3I2+6OH-=IO3-+5I-+3H2O,pH越大,歧化速率越快。
(4)小组同学用4支试管在装有O2的储气瓶中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序号⑤⑥⑦⑧试管中溶液的pH891011放置10小时后的现象出现蓝色颜色无明显变化分析⑦和⑧中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_______。
(5)甲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证实pH=10的条件下确实可以发生I-被O2氧化为I2的反应,如图所示,请你填写试剂和实验现象。
试剂1______________。
试剂2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较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分别在敞口试管和密闭试管中进行了实验⑨和⑩。
(6)对比实验⑨和⑩的现象差异,该小组同学对实验⑨中的现象提出两种假设,请你补充假设1。
假设1:_______________。
假设2:45°C以上I2易升华,70°C水浴时,c(I2)太小难以显现黄色。
(7)针对假设2有两种不同观点。
化学反应原理疑难问题
化学反应原理疑难问题高二上学期许多学校开始上选修4,平时教学中会碰到许多疑难问题。
虽然是非常小的知识点,但我们一线教学要面对,无法回避。
下面列出一些我自己碰到的问题以及个人的处理方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所涉及的许多材料引用自资料、书籍、网络等,没有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一、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引入焓的概念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何要引入焓的概念,是化学反应热的教学中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问题。
之所以产生困惑,是因为学生已有“热量”这一前概念,即体系间由于温差导致的能量转化所传递的能量:Q= C·m·△T。
而反应热热量的一种,为何在课程标准中要引入焓变ΔH 来表示?ΔH与Q有和不同?焓是经典热力学体系中的一个能量参数,表达式为:H=U+PV。
其物理意义是指体系所具有的内能和压力势能之和。
因此,在恒温和恒压条件下若进行能量交换(此时V≠0,PV 项有意义),它就代表体系具有的全部热能;如果是在恒温和恒容条件下(此时PV=0),那么体系具有的全部热能就是体系的内能U。
可见,焓作为热能是体系状态的一种性质。
就象机械能是运动状态的一个性质参数一样。
当体系的状态确定后,状态性质就是确定的。
正因为如此,经典热力学在研究体系变化前后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变化时,可以通过两个状态之间的热能差得到,而无需考虑体系变化经过了什么过程。
因此,经典热力学研究和得到的结论,都建立在对状态性质的应用上。
如果不是状态性质,自然不符合经典热力学结论的条件。
焓H是体系状态的性质,焓变ΔH也自然是状态的性质。
但热量Q却不是,它是过程中由于温差传递的热量值,必须伴随过程变化才具有。
热量与焓变虽然数值上可能相同,但概念之间却有差别,物理意义完全不同。
就像势能差可以转化于做功,但有势能差并不代表一定有做功。
此外,热能传递过程的条件不同,热量表示也不一样:在恒温恒压条件下Q =ΔH;而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热量就表现为内能差Q =ΔU。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笔者意识到:化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由于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在教材中有些往往只是含糊地叙述,但化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于是,笔者选取了一些教学相关的问题,查阅大学化学教材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解答,供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在平时备课、研讨时参考。
问题1:“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1。
如,实验测得在25℃、101 kPa时,1mol CH4完全燃烧放出890.31 kJ的热量,就是CH4的燃烧热。
CH4 (g) + 2O2(g) = CO2(g) + 2H2O(1) ΔH = -890.31 kJ·mol-1。
”如何评价教材对燃烧热的定义?解答:上述燃烧热的定义,虽然从物理量定义的角度并不规范,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适宜的,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热这一概念。
不过,中学化学教师应当从更宽广的知识背景去审视这一概念。
首先,按国家标准规定,定义中规定“1 mol物质”是不妥的,因为在定义任何物理量时,不应包含或暗含特定单位的选择。
如,摩尔质量不能定义为“1 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而应定义为“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其次,把“燃烧焓”称为“燃烧热”是权宜之计,不仅在名称、符号上不符合规范,而且将焓变ΔH和热量Q 两个物理量混淆,不妥。
化学热力学规定,指定温度下化学计量系数νB =1的单质或化合物B (β)在恒压下与氧气完全燃烧时,生成规定燃烧产物的反应焓变,称为该物质B 的燃烧焓,以Δc H m (B ,β)表示,下标c 指燃烧之意。
常见元素的规定燃烧产物是:C→CO 2 (g),H→H 2O (l),N→N 2 (g),S→SO 2 (g),Cl→HCl (aq)等。
问题2:“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
【化学】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及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实验I:Na2S2O3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
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_______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
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答案】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 调节酸的滴加速度 若 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开始生成 Fe(S 2O 3)33-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但Fe 3+与S 2O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导致Fe 3++3S 2O 32-⇌Fe(S 2O 3)33-(紫黑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0.1600 【解析】 【分析】 【详解】(1)a 的名称即为分液漏斗,b 的名称即为蒸馏烧瓶;b 中是通过浓硫酸和Na 2SO 3反应生成SO 2,所以方程式为: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c 中是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SO 2由装置b 提供,所以c 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2)从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SO 2生成速率可以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者调节酸的浓度,或者改变反应温度;(3)题干中指出,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如果通过量的SO 2,会使溶液酸性增强,对制备产物不利,所以原因是: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 (4)检验Fe 2+常用试剂是铁氰化钾,所以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即证明有Fe 2+生成;解释原因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出反应速率和平衡两个角度,所以解释为:开始阶段,生成3233Fe(S O )-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所以有紫黑色出现,随着Fe 3+的量逐渐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变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紫黑色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5)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涉及两个反应:①2327226I Cr O 14H =3I 2Cr7H O --++++++;②2222346=I 2S O 2I S O ---++;反应①I -被氧化成I 2,反应②中第一步所得的I 2又被还原成I -,所以①与②电子转移数相同,那么滴定过程中消耗的227Cr O -得电子总数就与消耗的223S O -失电子总数相同 ;在做计算时,不要忽略取的基准物质重铬酸钾分成了三份进行的滴定。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
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24C O 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
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2CO 和4CH 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以4CH 和2CO 为原料制造更高价值的化学产品是用来缓解温室效应的研究方向,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42CH H O -催化重整是目前大规模制取合成气(CO 和H 2混合气称为合成气)的重要方法,其原理为:反应Ⅰ:422CH (g)H O(g)CO(g)3H (g)++垐?噲?;11206.4kJ mol H -∆=+⋅反应Ⅱ:222CO(g)H O(g)CO (g)H (g)++ƒ;1241kJ mol H -∆=-⋅4CH (g)和2H O(g)反应生成2CO (g)和2H (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将1 mol 4CH (g)和1 mol 2H O(g)加入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温度298K 、压强100kPa ),发生反应Ⅰ,不考虑反应Ⅱ的发生,该反应中,正反应速率()()42p CH p H O v k =⨯⨯正正,p 为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若该条件下4114.510kPa s k ---=⨯⋅正,当4CH 分解20%时,v =正__________kPa ∙s -1。
(3)将2CO 和4C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合成气,在1 L 密闭容器中通入4CH 与2CO ,使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1.0mol L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22CH (g)CO (g)2CO(g)2H (g)++垐?噲?,测得CH 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压强1P 、2P 、3P 、4P 由小到大的关系为_________。
②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 )的平衡压强p (B )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 (B )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p K ),如果4P 2MPa =,求x 点的平衡常数p K =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a.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b.向烧瓶中加入200mL 水样。
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41mLMnSO 无氧溶液(过量)和2mL 碱性KI 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反应生成2MnO(OH),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2mL 硫酸无氧溶液至2MnO(OH)被I -还原为2Mn +,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e.在暗处静置5min 后,取一定量溶液,用22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22223246I 2S O I 2I S O ---+=+,记录数据。
f.⋯⋯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的氧气的简单操作为________。
()2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c”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4“氧的固定”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步骤f”为________。
()6“步骤e”中,用amol/L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若200mL 水样经处理后,共消耗223Na S O 标准溶液的体积为b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mg/L 。
()7“步骤d”中加入硫酸溶液反应后,若溶液pH 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2个):________。
【答案】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 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 222O 2Mn(OH)2MnO(OH)+= 重复步骤e 中的滴定操作23~次 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色 40ab223222H S O S SO H O +-+=↓+↑+,22224SO I 2H O 4H SO 2I +--++=++;2224H 4I O 2I 2H O +-++=+【解析】【详解】(1)溶液中氧气溶解度不大,且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所以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需要通过煮沸溶剂后冷却,把溶剂水中溶解的氧气赶出得到;故答案为: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2)取水样时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会使氧气溶解度减小,为此,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故答案为: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3)操作步骤中搅拌的作用是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故答案为: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4) “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O 2Mn(OH)2MnO(OH)+=; 故答案为:222O 2Mn(OH)2MnO(OH)+=;(5)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滴定实验应重复进行滴定实验测定数值,取几次的平均值计算,步骤f 为重复步骤e 的操作2~3次;故答案为:重复步骤e 的操作2~3次;(6)用22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2I ,发生反应22232462S O I S O 2I ---+=+,以淀粉作指示剂,随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入,滴定过程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蓝色变化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说明反应达到终点;若200mL 水样经处理后,共消耗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bmL ,实验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反应为2222Mn O 4OH 2MnO(OH)+-++=↓,2222MnO(OH)2I 4H Mn I 3H O -++++=++,22232462S O I S O 2I ---+=+,得到定量关系为:222223O 2MnO(OH)2I 4S O -~~~,1 4n (O 2) 31b 10L amol L --⨯⨯⋅n (O 2)=0.00025abmol ,质量为0.00025abmol 32g /mol 0.008abg 8abmg ⨯==, 氧气浓度8abmg 40abmg /L 0.2L==; 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色; 40ab ;()7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也能够被生成的碘氧化,同时空气中的氧气也能够将碘离子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23222H S O S SO H O +-+=↓+↑+;22224SO I 2H O 4H SO 2I +--++=++;2224H 4I O 2I 2H O +-++=+,故答案为:223222H S O S SO H O +-+=↓+↑+,22224SO I 2H O 4H SO 2I +--++=++,2224H 4I O 2I 2H O(+-++=+任写其中2个)。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解答题及详细答案.docx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解答题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做了以下实验。
(1)用三支试管各取-1的酸性 KMnO4- 1 2 2 4 5.0 mL、 0.01 mol L·溶液,再分别滴入 0.1 mol L· H C O溶液,实验报告如下。
①实验 1、3 研究的是 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表中 V=_________mL。
(2)小组同学在进行 (1)中各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开始时很慢,一段时间后速率会突然加快。
对此该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①甲同学认为KMnO4与 H2C2O4的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
②乙同学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因_________,故速率加快。
(3)为比较 Fe3+、 Cu2+对 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①装置乙中仪器 A 的名称为 _________。
②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 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40 mL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 4.0产物Mn 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分液漏斗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解析】【分析】(1)①、②作对比实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有一个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探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一般我们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另一个方面从反应产生的某种物质可能起到催化作用;(3)比较 Fe3+、 Cu2+对 H2 O2分解的催化效果,阳离子不同,尽量让阴离子相同,减少阴离子不同造成的差别,催化效果可以从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的多少或者从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的长短入手。
化学反应原理疑难问题解答
《化学反应原理》疑难问题解答问题1:关于盐桥第1章第3节为原电池中提到了双液电池的盐桥问题。
关于盐桥的结构和作用原理查了很多资料才大概搞明白,真惆怅~大致了解了双液电池之所以使用盐桥是为了消除液间电势、盐桥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会定向移动进入到阴极池和阳极池、盐桥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重装溶液......下面是些参考资料:液接电位:当组成或活度不同的两种电解质接触时,在溶液接界处由于正负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离子迁移速度不同造成正负电荷分离而形成双电层,这样产生的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扩散电位,简称液接电位,液接电位的影响因素:液接电位是由于离子运动速度不同而引起的液接电位的大小:一般不超过30mV液接电位的稳定性:不稳定(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液接电位的存在使实验时很难得出稳定的实验数值液接电位是引起电位分析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免液接电位的方法:在两种溶液之间插入盐桥以代替原来的两种溶液的直接接触,减免和稳定液接电位用作盐桥溶液的条件:阴阳离子的迁移速度相近;盐桥溶液的浓度要大;盐桥溶液不与溶液发生反应或不干扰测定盐桥作用的原理:由于盐桥中电解质的浓度很高,两个新界面上的扩散作用主要来自盐桥,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稳定。
又由于盐桥中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差不多相等,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方向相反、数值几乎相等,从而使液接电位减至最小以致接近消除例如,0.1mol/L HCl与0.1mol/L KCl的液接电位约为27mV,当其间插入饱和氯化钾盐桥后,接界电位减小至1mV以下。
常用的盐桥溶液:有饱和氯化钾溶液、4.2mol/L KCl、0.1mol/L LiAc和0. 1mol/L KNO3盐桥的使用形式:有单盐桥、双盐桥和固态U型盐桥外盐桥溶液的作用:①防止参比电极的内盐桥溶液从液接部位渗漏到试液中干扰测定②防止试液中的有害离子扩散到参比电极的内盐桥溶液中影响其电极电位单盐桥与双盐桥的选择:盐桥溶液不影响测定时应使用单盐桥参比电极否则必须使用双盐桥参比电极固态U型盐桥的制备方法:3g琼胶+ 100ml饱和氯化钾溶液在水浴上加热制成溶液趁热用吸气球吸入U型玻管中充满冷却冻结问题2:关于电极反应中电子书写的位置。
化学反应原理疑难问题解答.doc
《化学反应原理》疑难问题解答问题1:关于盐桥第1章第3节为原电池中提到了双液电池的盐桥问题。
关于盐桥的结构和作用原理查了很多资料才大概搞明白,真惆怅~大致了解了双液电池之所以使用盐桥是为了消除液间电势、盐桥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会定向移动进入到阴极池和阳极池、盐桥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重装溶液......下面是些参考资料:液接电位:当组成或活度不同的两种电解质接触时,在溶液接界处由于正负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离子迁移速度不同造成正负电荷分离而形成双电层,这样产生的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扩散电位,简称液接电位,液接电位的影响因素:液接电位是由于离子运动速度不同而引起的液接电位的大小:一般不超过30mV液接电位的稳定性:不稳定(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液接电位的存在使实验时很难得出稳定的实验数值液接电位是引起电位分析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免液接电位的方法:在两种溶液之间插入盐桥以代替原来的两种溶液的直接接触,减免和稳定液接电位用作盐桥溶液的条件:阴阳离子的迁移速度相近;盐桥溶液的浓度要大;盐桥溶液不与溶液发生反应或不干扰测定盐桥作用的原理:由于盐桥中电解质的浓度很高,两个新界面上的扩散作用主要来自盐桥,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稳定。
又由于盐桥中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差不多相等,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方向相反、数值几乎相等,从而使液接电位减至最小以致接近消除例如,0.1mol/L HCl与0.1mol/L KCl的液接电位约为27mV,当其间插入饱和氯化钾盐桥后,接界电位减小至1mV以下。
常用的盐桥溶液:有饱和氯化钾溶液、4.2mol/L KCl、0.1mol/L LiAc 和0.1mol/L KNO3盐桥的使用形式:有单盐桥、双盐桥和固态U型盐桥外盐桥溶液的作用:①防止参比电极的内盐桥溶液从液接部位渗漏到试液中干扰测定②防止试液中的有害离子扩散到参比电极的内盐桥溶液中影响其电极电位单盐桥与双盐桥的选择:盐桥溶液不影响测定时应使用单盐桥参比电极否则必须使用双盐桥参比电极固态U型盐桥的制备方法:3g琼胶+ 100ml饱和氯化钾溶液在水浴上加热制成溶液趁热用吸气球吸入U型玻管中充满冷却冻结问题2:关于电极反应中电子书写的位置。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项易错题及答案.doc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项易错题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过碳酸钠( 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
实验室可用碳酸钠和双氧水等为原料来制备,具体流程如下:已知:①相关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Na2CO3+3H2O2=2Na2 CO3?3H2 O2△ H< 0② 工业上常以产品活性氧的质量分数[ω(活性氧)=× 100%]来衡量产品的优劣, 13.00%以上为优等品。
请回答:表 1 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反应温度 / ℃产品收率 /% 活性氧质量分数 /%5 65.3 12.7110 73.2 13.2415 85.0 13.5520 83.2 13.3025 55.1 12.78表 2 加料时间对产品收率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加料时间 /min 产品收率 /% 活性氧质量分数 /%5 65.7 13.3010 76.8 14.7515 81.3 14.2620 89.0 13.8225 87.9 13.51(1)分析表1,一般选择的反应温度为_____。
(2)分析表 2,加料时间对产品收率也有很大影响,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不利于生产,加料时间太短导致产品收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
(3)结晶过程中加入氯化钠,作用是_____。
(4)下列关于抽滤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准备略大于漏斗内径的滤纸,以盖住布氏漏斗瓷板上的小孔B.用倾析法先转移溶液,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C.洗涤沉淀时,加入少量水并开大水龙头,重复操作2~ 3 次D.用玻璃棒轻轻刮下抽滤得到的固体,晾干后保存在试剂瓶中(5)使用图 2 所示装置抽滤,中途需停止抽滤时,最佳操作为_____。
(6)产品出厂前需测定活性氧的质量分数,现将0.1000g 某厂的产品(所含杂质均不参与反应)溶于水配成溶液,加入10.00mL1.000mol ?L﹣1的稀硫酸,再加入足量KI,摇匀后置于暗处,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_____,用 0.1000mol ?L﹣1的 Na2 2 3标准溶液滴定,若该S O产品的活性氧质量分数为13.60%,则达到滴定终点时共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_____mL。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研究CO和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醇,发生反应:CO(g)+ 2H2(g)ƒCH3OH(g),其两种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中a、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上述反应的△H= -91kJ·mol-1B.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高温C. b过程使用催化剂后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和∆HD. b过程的反应速率:第Ⅱ阶段>第Ⅰ阶段(2)若反应CO(g)+2H2(g)ƒCH3OH(g)在温度不变且体积恒定为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见表所示:时间/min051015H242CO21CH3OH(g)00.7①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标志的是_______(填字母)A.2v正(H2)=v逆(CH3OH)B. CO与CH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C.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②若起始压强为P0kPa,反应速率若用单位时间内分压的变化表示,则10min内H2的反应速率v(H2)=_____kPa/min;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甲和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的体积相同,向甲中加入1mol CO和2mol H2,向乙中加入2mol CO和4molH2,测得不同温度下CO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则L、M两点容器内平衡常数:K(M)_____K(L);压强:p(M)__2p(L)。
(填“>”“<”或“=”)(4)以纳米二氧化钛为工作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通入CO 2进行电解,在阴极可制得低密度聚乙烯()。
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答案】AD BC30P 209P kPa -2(可不带单位) < > 2nCO 2+12ne -+12nH +=+4nH 2O【解析】 【分析】 【详解】(1)A .对于反应CO (g )+ 2H 2(g )ƒ CH 3OH (g ),根据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图可得△H =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419 kJ ·mol -1-510 kJ ·mol -1= -91 kJ ·mol -1,A 项正确; B .该反应正向是气体粒子数目减小的反应,属于熵减过程△S <0,根据△G =△H -T △S ,△G <0可自发,需要低温环境才可以自发,B 项错误;C .b 过程使用催化剂后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是∆H 只与反应始末状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H 故不变,C 项错误; D .b 过程中第I 阶段正反应活化能较高,故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较低,因此化学反应速率较慢,b 过程的反应速率:第I 阶段<第Ⅱ阶段,D 项正确。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近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北极冰川大面积融化,其罪魁之一就是CO2,如何吸收大气中的CO2,变废为宝,是当今化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I.二甲醚可用作溶剂、冷冻剂喷雾剂等,科学家提出利用CO2和H2合成二甲醚,反应原理为2CO 2(g)+6H2(g) CH3OCH3(g)+3H2O(g) ∆H(1)已知:①H 2O(g)+CO(g)CO2(g)+H2(g) △H1=+42kJ/mol②CH 3OCH3(g)+H2O(g)2CH3OH(g) ∆H2=+24.52kJ/mol③CH 3OH(g)CO(g)+2H2(g) ∆H3=+90.73kJ/mol则∆H=__kJ/mol。
(2)一定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6molH2发生上述反应,经过5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3:4,则用CH3OC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H2的转化率为___;此时若向体系中再加入2molCO2和1.5molH2O(g),平衡__移动(填正向、逆向、不)。
(3)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反应①,下列说法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
A.混合气体密度不发生改变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C.v(CO)正=v(H2)逆D.n(CO)与n(H2)的比值不变(4)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③,测得平衡时混合物中某物质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是__,压强P1_P2(填>、<)。
II.工业锅炉长期煮烧会形成锅垢(主要成分CaSO4、Mg(OH)2),必须定期除去。
(5)CaSO4微溶于水和酸,可加入氢氧化钠并通入CO2使转化为CaCO3,然后加酸浸泡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CO32-=CaCO3+SO42-,室温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室温下,K sp(CaCO3)=3×10-9,K sp(CaSO4)=9×10-6)。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问题 1 : “ 2 5 、1 0 1 k P a时 . 1 mo l纯 物 质 完 全 燃 烧 生 成 稳 定 的 氧 化 物 时 所 放 出 的 热 量 , 叫 做 该 物 质 的
深 感 自身 专业 知识 的 不足 。 联 系 平 时 的 化 学 新 课程 模
块 教 学 ,笔 者 意识 到 :化学 课 程 标 准 中新 增 加 的 内 容 ( 部分 ) ,由 于 考 虑 到 中学 生 的 知 识 水 平 和 认 知 程 度 , 在 教 材 中 只 是含 糊 地 叙 述 ,但 化 学 教 师在 平 时 教 学 中 应 准 确 地 理解 和把 握 。于 是 ,笔 者 选 取 了一 些 教 学相
△日一 8 9 0 . 3l J ( J ・ mo l ~ 。 ” 如何 评 价教 材 对 燃 烧 热 的定 义 ?
K 和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可 以相 互 转 化 ,它 们 不 随 浓 度
解 答 : 上 述 燃 烧 热 的 定 义 , 虽 然 从 物 理 量 定 义 的
或 分压 而 变 化 ,一 般 情 况 下 只 与 温 度 有 关 。若 r r t + r t =
的 认 识 。 在领 略北 大两 位 顶 级 大 师的 风 采 之 佘 ,笔 者
N— N2 ( g) ,S S 02 ( g) ,C l HC l ( a q) 等。 问 题 2: “ 知 道 化 学 平 衡 常 数 的 含 义 , 能 利 用 化 学 平 衡 常 数 计 算 反 应 物 的 转 化 率 ” 是 课 程 标 准 的 要 求 之 一 。 不 同版 本 的教 材 对 化 学 平衡 常数 的量 纲 ( 或 称 单 位 ) 的 处 理 不 尽 相 同 : 有 的 带 量 纲 , 有 的 不 带 量 纲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如 何 处 理 这 一 问 题 呢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氦气在Pt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主反应Ⅰ和副反应Ⅱ:Ⅰ.4NH 3(g)+5O2(g)4NO(g)+6H2O(g)△H1=-905 kJ/molⅡ.4NH 3(g)+3O2(g)2N2(g)+6H2O(g)△H2(1)已知:NO O2N2物质中断裂1mol化学键需要的能量/kJ629496942则△H2=___________。
(2)以Pt为催化剂,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H3和2mol O2,测得有关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①该催化剂在高温时对反应__________更有利(填“Ⅰ”或“Ⅱ”)。
②520℃时,NH3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③52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________(数字计算式)。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 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最佳温度应控制在840℃左右B 增大NH3和O2的初始投料比可以提高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C 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D 使用催化剂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其反应速率⑤温度高于840℃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 x反应生成N2。
①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mol。
②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 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
反应相同时间NO 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在50-2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 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265kJ/mol160%26430.20.90.4 1.45⨯⨯AD催化剂失去活性、有其他副反应发生、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生成NO的转化率降低247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 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 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解析】【分析】(1)利用盖斯定律和△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2)①由图可知,该催化剂在高温时,生成的NO物质的量远大于氮气的;②根据图示A点计算出两个反应消耗氨气的量,再计算转化率;③利用A点,计算出两个反应后剩余的氨气,氧气,生成的水和N2,再根据平衡常数公式计算;④A.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根据图示可知840℃生成NO最多,故A正确;B.增大NH3和O2的初始投料比可以降低NH3转化率,提高氧气转化率,故B错误;C.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看成增大压强,不利于向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因此降低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其反应速率,故D正确;⑤温度高于840℃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失去活性、有其他副反应发生、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生成NO的转化率降低;(3)①8NH3+6NO2=7N2+12H2O根据方程式判断;②在50-2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 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 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 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详解】(1)盖斯定律:Ⅰ-Ⅱ得2N 2(g)+2O24NO(g) △H= △H1- △H2=-905-△H2kJ/mol;△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2×942 kJ/mol +2×496 kJ/mol -4×629 kJ/mol =360kJ/mol;所以:△H2=△H1- △H==-905 kJ/mol -360 kJ/mol =-1265kJ/mol ;答案:-1265kJ/mol(2)①由图可知,该催化剂在高温时,生成的NO物质的量远大于氮气的,故该催化剂在高温下选择反应I;答案:Ⅰ②520℃时, 4NH 3(g)+5O2 4NO(g)+6H2O(g)变化(mol ): 0.2 0.25 0.2 0.34NH 3(g)+3O2(g) 2N2(g)+6H2O(g)变化(mol ):0.4 0.3 0.2 0.6NH3的转化率为0.20.41+×100%=60%答案:60%③在 1L 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NH3和 2mol O2,520℃平衡时n(NO)=n(N2)=0.2mol,则:4NH 3(g)+5O2 4NO(g)+6H2O(g)变化(mol ):0.2 0.25 0.2 0.34NH 3(g)+3O2(g)=2N2(g)+6H2O(g)变化(mol ):0.4 0.3 0.2 0.6故平衡时,n(NH3)=1mol-0.2mol-0.4mol=0.4mol,n(O2)=2mol-0.25mol-0.3mol=1.45mol,n(H2O)=0.3mol+0.6mol=0.9mol,由于容器体积为1L,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K=2643 0.20.9 0.4 1.45⨯⨯答案:2643 0.20.9 0.4 1.45⨯⨯④A.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根据图示可知840℃生成NO最多,故A正确;B.增大NH3和O2的初始投料比可以降低NH3转化率,提高氧气转化率,故B错误;C.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看成增大压强,不利于向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因此降低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其反应速率,故D正确;答案:AD⑤温度高于840℃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失去活性、有其他副反应发生、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生成NO的转化率降低;答案:催化剂失去活性、有其他副反应发生、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生成NO 的转化率降低(3)①8NH3+6NO2=7N2+12H2O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47mol;答案:24 7②反应相同时间NO 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在50-2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 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 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 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答案: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 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 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点睛】本题难点是图象分析应用,易错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注意三段式法在平衡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5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 (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
(2)1 mol N2 (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热量。
(3)1 mol Cu(s)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热量。
(4)1 mol C(s)与适量H2O(g)起反应,生成CO(g)和H2 (g),吸收131.3 kJ热量。
(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 kJ热量。
(6)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8H18 (l)在O2(g)中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 518 kJ热量。
4.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P6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
、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或kJ?mol-1 。
例如1molH2(g)燃烧,生成1molH2O(g),其反应热ΔH=-241.8kJ/mol。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氨基磺酸(H2NSO3H)是一元固体强酸,俗称“固体硫酸”,易溶于水和液氨,不溶于乙醇,在工业上常用作酸性清洗剂、阻燃剂、磺化剂等。
某实验室用尿素和发烟硫酸(溶有SO3的硫酸)制备氨基磺酸的流程如图:已知“磺化”步骤发生的反应为:①CO(NH 2)2(s)+SO3(g)H2NCONHSO3H(s) ΔH<0②H 2NCONHSO3H+H2SO42H2NSO3H+CO2↑发生“磺化”步骤反应的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磺化”与“抽滤”步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仪器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B.冷凝回流时,冷凝水应该从冷凝管的B管口通入C.抽滤操作前,应先将略小于漏斗内径却又能将全部小孔盖住的滤纸平铺在布氏漏斗中,稍稍润湿滤纸,微开水龙头,抽气使滤纸紧贴在漏斗瓷板上,再转移悬浊液D.抽滤结束后为了防止倒吸,应先关闭水龙头,再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2)“磺化”过程温度与产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控制反应温度为75~80℃为宜,若温度高于80℃,氨基磺酸的产率会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
(3)“抽滤”时,所得晶体要用乙醇洗涤,则洗涤的具体操作是____。
(4)“重结晶”时,溶剂选用10%~12%的硫酸而不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
(5)“配液及滴定”操作中,准确称取2.500g氨基磺酸粗品配成250mL待测液。
取25.0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以淀粉-碘化钾溶液做指示剂,用0.08000mol•L-1的NaNO2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溶液恰好变蓝时,消耗NaNO2标准溶液25.00mL。
此时氨基磺酸恰好被完全氧化成N2,NaNO2的还原产物也为N2。
①电子天平使用前须____并调零校准。
称量时,可先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放在称盘中央,显示数字稳定后按____,再缓缓加样品至所需质量时,停止加样,读数记录。
②试求氨基磺酸粗品的纯度:____(用质量分数表示)。
化学反应原理疑难问题
“ 化学反应原理疑难问题高二上学期许多学校开始上选修 4,平时教学中会碰到许多疑难问题。
虽然是非常小的知识点,但我们一线教学要面对,无法回避。
下面列出一些我自己碰到的问题以及个人的处理方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所涉及的许多材料引用自资料、书籍、网络等,没有一一注 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一、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引入焓的概念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何要引入焓的概念,是化学反应热的教学中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问题。
之所以产生困惑,是因为学生已有“热量”这一前概念,即体系间由于温差导致的能量转化所传递的能量:Q= C·m· △T 。
而反应热热量的一种,为何在课程标准中要引入焓变 ΔH来表示?ΔH 与 Q 有和不同?焓是经典热力学体系中的一个能量参数,表达式为:H=U+PV 。
其物理意义是指体系所具有的内能和压力势能之和。
因此,在恒温和恒压条件下若进行能量交换(此时 V≠0,PV项有意义),它就代表体系具有的全部热能;如果是在恒温和恒容条件下(此时PV=0),那么体系具有的全部热能就是体系的内能 U 。
可见,焓作为热能是体系状态的一种性质。
就象机械能是运动状态的一个性质参数一样。
当体系的状态确定后,状态性质就是确定的。
正因为如此,经典热力学在研究体系变化前后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变化时,可以通过两个状态之间的热能差得到,而无需考虑体系变化经过了什么过程。
因此,经典热力学研究和得到的结论,都建立在对状态性质的应用上。
如果不是状态性质,自然不符合经典热力学结论的条件。
焓 H 是体系状态的性质,焓变 ΔH 也自然是状态的性质。
但热量 Q 却不是,它是过程中由于温差传递的热量值,必须伴随过程变化才具有。
热量与焓变虽然数值上可能相同,但概念之间却有差别,物理意义完全不同。
就像势能差可以转化于做功,但有势能差并不代表一定有做功。
此外,热能传递过程的条件不同,热量表示也不一样:在恒温恒压条件下 Q =ΔH ;而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热量就表现为内能差 Q =ΔU 。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1.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了120多种含铁硫簇(如22Fe S 、44Fe S 、87Fe S 等)的酶和蛋白质。
它是存在于生物体的最古老的生命物质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铁硫簇结构的组成时,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一:测定硫的质量:(1)连接装置,请填写接口顺序:b 接____________________(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A 中放入0.4g 铁硫簇的样品(含有不溶于水和盐酸的杂质),在B 中加入品红溶液,在C 中加入30mL 0.1mol/L 的酸性4KMnO 溶液.(3)通入空气并加热,发现固体逐渐转变为红棕色.(4)待固体完全转化后,取C 中的4KMnO 溶液3mL ,用0.1mol/L 的碘化钾()10%溶液进行滴定。
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消耗碘化钾溶液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 13.00 1.00 7.50 23.00 1.02 6.03 3 3.00 1.005.99 实验二:测定铁的质量:取实验Ⅰ中A 的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过滤后取滤渣,经灼烧得0.32g 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实验一”中装置A 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2)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3)装置B 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有同学提出,撤去B 装置,对实验没有影响,你的看法是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4)用KI 溶液滴定4KMnO 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5)请计算这种铁硫簇结构的化学式_________(6)下列操作,可能引起x y :偏大的是_________a.滴定剩余4KMnO 溶液时,KI 溶液滴到锥形瓶外边一滴b.配制KI 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用碘化钾溶液滴定剩余4KMnO 溶液时,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d.实验二中,对滤渣灼烧不充分【答案】b 接()efdc g (g 写不写都对) 在导管b 接上长导管,把末端插入水槽中,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硬质试管A ,导管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去酒精灯,导管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加入最后一滴KI 溶液,溶液紫色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为紫色 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酸性高锰酸钾完全吸收 合理 若B 中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不褪去,说明二氧化硫被吸收完全 24222MnO 16H 10I 2Mn 5I 8H O -+-+++===++45Fe S acd【解析】【分析】铁硫簇的样品在装置中与O 2反应,得到SO 2,测点SO 2的含量,用酸性高锰酸钾吸收,再用品红溶液检查SO 2是否吸收完全,再接尾气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原理》疑难问题解答
问题1:关于盐桥
第1章第3节为原电池中提到了双液电池的盐桥问题。
关于盐桥的结构和作用原理查了很多资料才大概搞明白,真惆怅~大致了解了双液电池之所以使用盐桥是为了消除液间电势、盐桥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会定向移动进入到阴极池和阳极池、盐桥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重装溶液......
下面是些参考资料:
液接电位:当组成或活度不同的两种电解质接触时,在溶液接界处由于正负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离子迁移速度不同造成正负电荷分离而形成双电层,这样产生的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扩散电位,简称液接电位,
液接电位的影响因素:液接电位是由于离子运动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液接电位的大小:一般不超过30mV
液接电位的稳定性:不稳定(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液接电位的存在使实验时很难得出稳定的实验数值
液接电位是引起电位分析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减免液接电位的方法:在两种溶液之间插入盐桥以代替原来的两种溶液的直接接触,减免和稳定液接电位
用作盐桥溶液的条件:
阴阳离子的迁移速度相近;
盐桥溶液的浓度要大;
盐桥溶液不与溶液发生反应或不干扰测定
盐桥作用的原理:
由于盐桥中电解质的浓度很高,两个新界面上的扩散作用主要来自盐桥,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稳定。
又由于盐桥中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差不多相等,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方向相反、数值几乎相等,从而使液接电位减至最小以致接近消除
例如,0.1mol/L HCl与0.1mol/L KCl的液接电位约为27mV,当其间插入饱和氯化钾盐桥后,接界电位减小至1mV以下。
常用的盐桥溶液:有饱和氯化钾溶液、4.2mol/L KCl、0.1mol/L LiAc 和0.1mol/L KNO3
盐桥的使用形式:有单盐桥、双盐桥和固态U型盐桥
外盐桥溶液的作用:
①防止参比电极的内盐桥溶液从液接部位渗漏到试液中干扰测定
②防止试液中的有害离子扩散到参比电极的内盐桥溶液中影响其电极电位
单盐桥与双盐桥的选择:
盐桥溶液不影响测定时应使用单盐桥参比电极
否则必须使用双盐桥参比电极
固态U型盐桥的制备方法:
3g琼胶+ 100ml饱和氯化钾溶液
在水浴上加热制成溶液
趁热用吸气球吸入U型玻管中充满
冷却冻结
问题2:关于电极反应中电子书写的位置。
在鲁科版中,书写阳极反应时,失电子不再表示为在连接符左边“-e-”,而改为在右边“+e-”。
据说其他有版本未变。
请问教材编写专家:这两种方式既然本质一样,我们是否可以延续以前的写法?
答:从原则上来说,可以延续原来的写法,应该评价的时候应该两种写法都对。
山东科技版的教材之所以改为现在的写法,是为了跟大学化学的写法统一,在电化学中,都用现在山东科技版教材中的写法。
问题3:关于原电池中的“阴、阳极”的界定。
教材13页第2段提到“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叫做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叫做阴极。
”根据此定义,教材21页图1-3-2铜锌原电池装置及其
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将负极锌也同时标注了“阳极”、正极也同时标注了“阴极”。
疑问:是不是原电池的正负极也可以直接描述为阴、阳极了?
答:在化学学科上来说,在电化学的内电路,应该是阴阳极,在外电路是正负极。
我们在原电池这里标出内电路的阴阳极,是为了和电解统一。
在考查中,不要求学生判断原电池内电路的阴阳极。
问题4:关于电镀阳极材料选择。
教材18页提出,“在电镀槽中,镀件做阴极,可以用镀层金属做阳极,利用其阳极溶解提供镀层金属,也可以用惰性电极材料做阳极,镀层金属则由电镀液提供;电镀液通常采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盐溶液。
”
这与之前版本要求“阳极必须是镀层金属”有了差异,应该说现版本的说法是更严密的。
那么,处理常见电镀阳极材料选择的题目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例题:电镀银时,下列物质可做阳极的是()
A. Ag
B. Cu
C. Pt
D. C(石墨)
按原标准,应选“A”;若按现标准,应选“A、B、C、D”。
请教专家:应该如何处理电镀阳极材料选择问题。
答:此题的答案应该是A,因为题目中,没有指明电解液,如果电解液由含有银元素的物质,答案则为A、C、D。
问题5:歧化反应是否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原电池构成前提条件是有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那是否所以自发氧化还原均可设计成原电池呢?譬如,下面的歧化反应是否可以?如果可以,两极哪来的电势差呢?Cl2在哪极反应?例:Cl2+2OH-=Cl-+ClO-+H2O 答1:
1、歧化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
= + 0.0591/n lg[氧化型]/[还原型] (V)
A. 由和反应中所有物质的浓度求非标准态
能斯特方程中氧化型和还原型浓度的具体形式及浓度的方次应由具体的电极反应来确定。
当体系中酸度改变和加入沉淀剂、配位剂时,则必须要利用酸碱平衡、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先求出有关离子的浓度,再代入方程,求出。
B. 已知、和电极反应中其他物质的浓度来求某一物质的浓度。
C. 求原电池的电动势E。
=
D.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利用元素电势图判断歧化反应的进行情况:
(1)> 能发生歧化反应. (2)< 不能发生歧化反应.
3、一个歧化反应,如3Fe2+←→2Fe3++ Fe,如果根据所指的浓度和温度条件排成电池,它的电动势可以不止一种数值,电动势的大小还要看电极反应是什么.
4、Cl2+2OH-=Cl-+ClO-+H2O 反应虽然两边多孔电极吸附的都是氯气,但由于碱性溶液的影响,两边的电极反应仍然是不同的,依次仍然存在电势差,并且碱的浓度不同,对电势差也有影响。
答2:Cl2/Cl- :Cl2+2e=2Cl- 1.3583
HClO/Cl2:HClO+H++e=1/2Cl2+H2O 1.63
由标准电极电势来看,Cl2不能歧化;自然该电池不能设计成功。
条件改变,电极电势回随之变化,例如碱性条件,OH-浓度增加,会使H+浓度降到很低,使HClO/Cl2减小,反应得以发生;这也是上述歧化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
任何氧还反应从道理上讲都能够设计成原电池,但应该注意两极的条件。
正极:Cl2/Cl-;酸性或中性溶液;加大Cl2分压,都可以提高电势;
负极:HClO/Cl2;碱性溶液;减小HClO的浓度,都可降低电势。
用盐桥隔开;即可形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