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牵张反射

合集下载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2.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中的理化因素包括渗透压.温度.酸碱度.气体分压.电解质及营养成分等都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称为内环境稳态。

3.反馈(feedback):来自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

4.正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

5.负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

6.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7.远距分泌:体内一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循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8.旁分泌:体内一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

9.自分泌:体内有些细胞分泌的激素或化学物质分泌后再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或化学物质的细胞本身,这种方式称为自分泌。

10.内环境: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11.生物节律:是指生物机体内的某些功能活动按一定时间顺序,规律性的出现节律变化。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2.易化扩散:脂溶性的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膜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3.主动转运:细胞代谢供能并在膜蛋白帮助下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5.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6.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遇到的负荷。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1.稳态:细胞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单纯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跨膜转运,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6.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7.血浆渗透压:包括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8.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

9.血型: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为Ⅹa、Ⅴa、Ca2+和PF3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

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11.期前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12.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1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14.自律性: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条件反射: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的反射活动。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自身调节: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细胞膜上的泵蛋白,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释放的能量。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

动作电位: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受有效刺激后产生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即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易化扩散: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移向低浓度一侧。

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及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兴奋性:指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为55%~65%正常起搏点:是指窦房结。

它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正常部位。

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强,称为血压。

迂回通路: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的通路,称为迂回通路。

肺牵张反射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牵张反射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牵张反射(Hering-Breuer反射)是一种生理学上的自主神经反射,它与肺部充盈和牵张有关。

该反射有时也被称为肺牵张防御反射。

以下是对肺牵张反射的生理学解释:
肺牵张反射:
肺牵张反射是一种保护性机制,用于防止肺泡过度扩张。

当肺部充盈到一定程度时,感受到肺牵张的肺部感受器(肺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会通过迷走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信号。

这些感受器对肺泡的充盈程度非常敏感。

反射机制:
1. 激活感受器:当呼吸导致肺部充盈时,肺泡的压力感受器被激活。

2. 传递信号: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vagus nerve)向脑干的延髓核(medullary respiratory center)发送信号。

3. 抑制呼吸中枢:这些信号抑制了呼吸中枢,减少呼吸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呼吸停顿或减缓。

4. 防止过度充盈:肺牵张反射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肺泡过度充盈,从而防止肺部的损伤或过度膨胀。

肺牵张反射在正常的呼吸调控中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确保呼吸运动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同时防止肺泡的过度膨胀。

肺牵张反射及其与其他呼吸反射的比较

肺牵张反射及其与其他呼吸反射的比较

肺牵张反射及其与其他呼吸反射的比较肺牵张反射是一种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呼吸运动调节的反射机制,也称为黑林-伯鲁反射或黑伯反射。

肺牵张反射包括两种类型: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

肺扩张反射是指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肺萎陷反射是指肺萎陷时兴奋吸气的反射。

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中,称为牵张感受器。

牵张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递到延髓呼吸中枢,从而影响呼吸频率和节律。

肺牵张反射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主要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如肺顺应性降低、肺不张等,可以发挥调节作用,防止肺过度扩张或过度萎陷。

一、肺扩张反射(一)定义肺扩张反射是指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也称为肺充气反射或吸气抑制效应。

(二)机制当肺充气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受到牵张刺激,激活了牵张感受器。

牵张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递到延髓呼吸中枢,使其抑制吸气神经元的放电,并激活呼气神经元的放电。

这样就终止了吸气动作,并开始呼气动作。

(三)生理意义肺扩张反射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主要作用,因为潮气量不太大,迷走神经传入冲动频率不高,延髓吸气中枢的兴奋值较高。

但当潮气量增加到800毫升以上时,迷走神经传入冲动频率增加,使得延髓吸气中枢被抑制,从而引起吸气动作终止。

因此,在病理情况下,如强力呼吸、人工通气等,肺扩张反射可以防止肺过度扩张,保护肺组织免受损伤。

二、肺萎陷反射(一)定义肺萎陷反射是指肺萎陷时兴奋吸气的反射,也称为肺放气反射或吸气效应。

(二)机制当我们呼气时,肺部的空气会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流出。

这些气管的平滑肌层会收缩,减少气管的直径,从而抑制了牵张感受器的活动。

牵张感受器是一种位于气管壁上的神经末梢,它可以感知气管的张力和压力变化。

当牵张感受器被抑制时,它就不会向延髓呼吸中枢发送信号。

延髓呼吸中枢是控制呼吸节律的神经网络,它由吸气神经元和呼气神经元组成。

当牵张感受器的信号减少时,延髓呼吸中枢就会增加吸气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并减少呼气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2020年自考《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卷二)一、名词解释1、呼吸: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气体进出肺的生理过程。

3、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

4、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

5、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6、血氧饱和度:是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容积百分比。

7、血氧容量: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氧量。

8、血氧含量:是指100毫升血液内所含的氧毫升数,包括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浆内的氧。

9、气血屏障:肺泡气与肺泡隔毛细血管中血浆进行气体交换必经的结构,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层、I型肺泡上皮、基膜、结缔组织、基膜、毛细血管内皮。

10、解剖无效腔:呼吸时存留在呼吸道中不能进入肺泡的气体量,不参与肺换气。

11、中枢化学感受器:指延髓腹外浅表部位的一个化学感受区。

它不感受缺氧的刺激,但对CO2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

12、氧离曲线: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呈近似S形二、选择题1、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最主要形式是 CA、物理溶解B、形成碳酸C、形成碳酸氢盐D、形成氨基甲酸Hb2、某人100ml血液中含15克Hb,已知1克Hb可结合1、34mlO2,如果此人静脉血中氧含量为10ml%,那么静脉血中Hb的氧饱和度约为CA、10%B、20%C、50%D、25%3、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直接刺激物是 CA、脑脊液中的CO2B、血液中的CO2C、脑脊液中的H+D、血液中的H+4、CO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最主要是通过刺激 BA、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D、脑桥呼吸调整中枢5、肺通气是指C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D、外界氧气入肺的过程6、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的弹性回缩D、呼吸肌舒缩运动7、肺的呼吸部指BA、小支气管至肺泡B、呼吸性细支气管至肺泡C、肺泡管至肺泡D、所有肺泡8、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能引起呼吸运动增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A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9、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物是 BA、脑脊液中CO2本身的刺激B、脑脊液中H+的刺激C、血液中H+增加D、血液中Cl-的变化10、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实现的CA、肺泡膜B、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C、呼吸膜D、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11、下列哪项会引起氧离曲线右移?AA、温度升高B、pH升高C、氧气浓度升高D、二氧化碳浓度降低12、一个Hb分子可结合的氧分子是CA、8个B、6个C、4个D、2个13、下列哪种因素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升高: CA、pH减低B、温度升高C、CO2分压降低D、2,3-DPG增多1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内哪种细胞合成分泌的 B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C、气道上皮细胞D、肺成纤维细胞。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讲稿:呼吸运动的调节【目的要求】1.观察各种理化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分析各因素的作用途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课堂提问及解答】1.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2.呼吸为什么有节律?3.调节呼吸运动的环节?答1:呼吸中枢是指(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答2: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学说(1)起步细胞学说(2)N元网络学说等。

答3: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包括(1)肺牵张反射(2)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3)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4)其他反射。

【实验原理】1.CO2↑→(+)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2.H+↑→(+)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3.O2↓→(+)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重点难点】:呼吸运动调节的反射弧【观察指标】呼吸频率、幅度、PaO2、PaCO2、pH【方法与步骤】1.兔常规操作。

行气管插管和颈总动脉插管。

我们这里与以往不同的是,气管插管的一端通气口要与呼吸传感器相连,然后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器,记录呼吸波。

颈总动脉插管插好以后,取血作血气分析,以作我们后面实验的对照。

我们取血的时候要注意抗凝和隔绝空气。

所以我们在取血前,要用肝素将注射器血管管壁湿润,取血的时候,将前面流出的几滴血弃去,取血后,立即将密封盖盖好,用手指弹一弹注射器血管壁,使血液与肝素混合,防止凝血,取完血后,大家还要记注,要用肝素将插管内的血液全部推回动脉。

2.增大无效腔。

等大家记录一段稳定的呼吸波后,并且已经取血做了血气分析,我们就可以做无效腔增大对呼吸的影响。

我们的器械盘里准备了一根长的橡胶管,将这根橡胶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侧管)另一个通气口上,记录呼吸波形。

5分钟后从动脉插管处取血作血气分析。

呼吸运动调节 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  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课程:机能学实验临床医学系2017 级01 班组员:【实验目的】掌握理论:1.缺O2、CO2增多、增大无效腔、不完全窒息、切断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肺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

掌握操作:1.家兔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分离神经等)。

2.呼吸运动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使用。

【实验原理】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机体摄取02,排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

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节律性扩张和缩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呼吸中枢节律活动的反应。

呼吸运动是保证血液中气体分压稳定的重要机制。

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可以直接或通过感受器反射性地作用于呼吸中枢,影响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机体通过呼吸运动调节血液中的O2,CO2和H+水平,血液中的PaO2,PaCO2和[H+]的变化又可以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调节呼吸运动,从而维持内环境中PaO2,PaCO2和[H+]的相对稳定。

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运动节律的机制之一。

肺牵张反射是其感应器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

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发放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至延髓,抑制吸气中枢活动,停止吸气而呼气。

呼气时,肺缩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传入冲动减少,吸气中枢再次兴奋,使呼气停止,再次产生吸气,开始一个新的呼吸周期。

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之为吸气,下降支为呼吸;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

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实验动物】家兔【实验步骤】1.动物称重,麻醉,固定2.颈部手术,气管插管,分离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3.减去胸部的皮毛,在胸廓呼吸肌上连接张力换能器,记录家兔呼吸的节律和幅度4.给予各种刺激,观察呼吸的变化:a)吸入N2b)吸入CO2c)50cm胶管(增大无效腔)d)将气管插管上端侧管半夹闭,造成动物不完全窒息5-10min解除夹闭,待动物呼吸正常后进行后续实验e)剪断一侧迷走神经f)剪断双侧迷走神经g)刺激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5.打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a)吸入N2(滴速调节器开3/4)由图形及数据可见,吸入N2后,与正常呼吸相比:一开始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幅度变小;后来呼吸频率保持加快,但呼吸幅度加深;最后解除N2后呼吸逐渐恢复正常。

99-10年药大生理学名词解释解答

99-10年药大生理学名词解释解答

2010年一、名词解释1、细胞凋亡:凋零(apoptosis)也称凋亡,是生理性器官系统成熟和成熟细胞更新的重要机制,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2、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3、消化: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

4、不感蒸发:人类的水分由机体蒸发,除发汗外,还可以由皮肤和呼吸道粘膜进行,后两者称为不感蒸发。

不感蒸发是一种不间断的基本水分的损失,与体温的恒常性的维持机制(如发汗)是有区别的。

皮肤的不感蒸发是表皮细胞间隙中组织液的水分直接透过皮肤而蒸发掉,5、暗适应: 是视网膜适应暗处或低光强度状态而出现的视敏感度增大的现象,二、填空题1、由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导主要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3、影响心肌的传导性的因素是细胞直径和缝隙连接的数量及功能已兴奋部位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4.中枢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和肽类5、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有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2009年(1.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肺换气效率与扩散面积呈正比。

与其厚度呈反比。

2.气体分子的分子量:肺换气与分子量的平方根呈反比。

3.溶解度:肺换气与气体分子的溶解度、气体的分压差呈正比。

4.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0.84,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气体交换。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2017年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劳动或运动时,代谢增强,呼吸加深加快,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1.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

它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正常的节律性呼吸是在各级中枢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1)脊髓:脊髓不能产生呼吸节律,脊髓的呼吸运动神经元只是联系高位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中继站。

(2)低位脑干:指脑桥和延髓。

呼吸节律产生于低位脑干。

延髓是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3)高位脑:呼吸运动还受脑桥以上中枢部位的影响。

大脑皮层属于随意的呼吸调节中枢,低位脑干则属于不随意的自主呼吸节律调节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下行通路是分开的。

2.呼吸节律的形成:关于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即起步细胞学说和神经元网络学说。

起步细胞学说认为,节律性呼吸可能是由延髓内前包钦格复合体节律性兴奋引起的;神经元网路学说认为,呼吸节律的产生依赖于延髓内呼吸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指化学因素(如动脉血、组织液或脑脊液中的O2、CO2、H+)对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化学感受器:是指其适宜刺激是上述化学物质的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主要是颈动脉体)。

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PO2降低、PCO2升高或H+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2)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部的浅表部位,左右对称。

其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

2)CO2、H+和低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1)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

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需的`。

肺牵张反射的名词解释

肺牵张反射的名词解释

肺牵张反射的名词解释肺牵张反射的名词解释1. 肺牵张反射是指一种生理反应,通常在呼吸系统受到刺激时出现。

这种反射会导致人体呼吸肌肉的收缩和肺部容积的增加,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

2. 肺牵张反射是由呼吸节律生成器在脑干中控制的,包括延髓和腭扁桃体等部位。

当呼吸系统受到刺激时,这些部位会向呼吸肌发送信号,触发肺牵张反射的产生。

3. 肺牵张反射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呼吸功能的平衡,并改善气体交换。

当人体遭受到CO2增加、缺氧或其他刺激时,肺牵张反射会自动调节呼吸,使氧气供给增加、CO2排出增加,以维持血氧和二氧化碳水平的平衡。

4. 肺牵张反射的触发源可以是外部刺激,如咳嗽、咳痰或吸入刺激性气体,也可以是内部刺激,如肺部感染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刺激会引起肺牵张反射的产生,促使肺部更有效地工作,加强氧气吸入和废气排出。

5. 在临床应用中,肺牵张反射的反射性作用被广泛利用。

在呼吸治疗中,医生可以通过控制肺牵张反射来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例如通过肺膨胀术来增加肺部容积,促进肺功能恢复。

肺牵张反射也与咳嗽反射等有关,对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总结回顾:肺牵张反射是一种生理反应,通过调节呼吸肌的收缩和肺部容积的增加,帮助维持呼吸功能的平衡和改善气体交换。

它在外部和内部刺激下被触发,并可以通过医疗手段进行调节。

肺牵张反射的了解和应用对于呼吸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肺牵张反射的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对肺牵张反射非常感兴趣,因为它是呼吸系统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了解肺牵张反射如何工作,我深入了解了人体如何通过生物反应来适应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

这种生理反应的研究不仅在医学领域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身体的功能以及疾病的产生和治疗。

在未来,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肺牵张反射的研究成果,并在临床上应用这些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肺牵张反射,我们有望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又称为气一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工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为黑一伯反射(Hering 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

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0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02时,Oz与Hb的结合情况。

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

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4.动脉血氧分压(PaOz):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范围为12.6~13.3 kPa(95~100 mmHg),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有无缺氧及其程度。

5.动脉血氧饱和度(SaOz):指动脉血氧与Hb结合的程度,即单位Hb含氧百分数,正常范围为95%~98%。

6.pH值:表示体液中氢离子浓度[H+]的指标或酸碱度,正常范围为7.35~7.45。

7.肺炎pneumonia: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物理、化学、过敏性因素引起。

8.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常见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流感嗜血杆菌。

9.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或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常见病原体是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 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记录小动物呼吸运动的方法。

2、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及不同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呼吸运动能够有节律地进行,并与机体代谢水平相适应,主要是由于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通过外周或中枢化学感受器或者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反射性地调节呼吸运动的结果。

人体及高等动物的呼吸运动所以能持续地、节律性地进行,是由于体内调节机制的存在。

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或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肺的牵张反射参与呼吸节律的调节。

[实验材料与器材]家兔、兔体手术台,手术器械、张力传感与滑轮或动物呼吸传感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20ml与50ml注射器、橡皮管、20%或25%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0.5%KCN装有CO2的气袋、装有纳石灰的气袋。

[实验方法与步骤]急性动物实验时,记录呼吸运动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气管插管连接记录;另一种是通过系在胸(或腹)部、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呼吸带记录;第三种是通过张力传感器记录隔肌运动。

先将动物麻醉、固定、进行颈部气管、动脉及神经分离术,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和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1、剑突软骨分离术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再沿腹白线切开长约2ml的切口。

细心分离表面的组织(勿伤及胸骨),暴露出剑突与骨柄,用金冠剪剪去一段剑突软骨的骨柄,使剑突软骨于胸骨完全分离,但必须保留附于其下方的隔肌片,并使之完好无损。

此时隔肌的运动可牵动剑突软骨。

2、将系有长线的金属钩钩住游离的剑突软骨中间部位,线的另一端通过万能滑轮系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上。

3、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的输入通道,调节记录系统,使呼吸曲线清楚地显示在显示器上。

4、实验观察(1)记录呼吸运动曲线,并仔细识别吸气与呼气运动与曲线方向的关系。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长约1.5m、内径1cm的橡皮管连与气管的一个侧管上,然后用止血钳夹闭另一侧管,以增加无效腔。

专升本生理名词解释大题汇总

专升本生理名词解释大题汇总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最主要的形式。

3.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7.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8.阈强度: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9.阈电位: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10.局部反应: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1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浸浴和生存的环境。

以区别于整个机体生活的外环境。

1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3.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通过小于其直径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将会发生卷曲变形,过后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14.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15.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

16.趋化性:血管内的吞噬细胞可通过变形运动渗出毛细血管,并朝细菌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方向游走,到达入侵细菌、异物周围,这种特性称为趋化性。

17.血浆:指血液未发生凝固的液体部分。

18.血清:指从凝血块中析出的液体部分。

1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20.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

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

肺牵张反射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肺牵张反射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缺氧等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观察缺氧等因素造成血液中化学因素改变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加深理解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二)实验对象实验对象实验对象实验对象:家兔(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略)(四)实验结果上升支→呼气;下降支→吸气;幅度→呼吸深浅;波间隔→呼吸快慢(频率)。

由上图可知:增加吸入气中的CO2、轻度缺氧、增加无效腔、注射乳酸后,家兔的呼吸加深加快;切断动物迷走神经后,呼吸深慢,吸气时间延长。

(五)讨论: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通过呼吸,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除代谢所产生的CO2。

呼吸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呼吸一旦停止,生命便将终结。

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鼻或口与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这部分呼吸道的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

进入肺泡的气体,也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不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健康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

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达到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因此,为了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应以肺泡通气量为准。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如果潮气量为500mL,无效腔为150mL,则每次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为350mL。

若功能余气量为2500mL,则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的气体更新1 /7左右。

若潮气量减少或功能余气量增加,均可使肺泡气体的更新率降低,不利于肺换气。

若增大无效腔,则肺泡通气量减少,肺泡气体的更新率降低,造成肺泡内O2减少,CO2潴留,使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称为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包括大脑皮质、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但它们在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正常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比较了8种动物的肺扩张反射,发现有种属差异,兔的最强,人的最弱。在人体,当潮气量增加至800ml以上时,才能引起肺扩张反射,可能是由于人体肺扩张反射的中枢阈值较高所致。所以,平静呼吸时,肺扩张反射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但在初生婴儿,存在这一反射,大约在出生4-5天后,反射就显著减弱。病理情况下,肺顺应性降低,肺扩张时使气道扩张较大,刺激较强,可以引起该反射,使呼吸变浅变快。
2.肺缩小反射是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反射。感受器同样位于气道平滑肌内,但其性质尚不十分清楚。肺缩小反向在较强的缩肺时才出现,它在平静呼吸调节中意义不大,但对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等可能起一定作用。
1.肺扩张反射是肺充气或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感觉器位于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是牵张感受器,阈值低,适应慢。பைடு நூலகம்肺扩张牵拉呼吸道,使之也扩张时,感觉器兴奋,冲动经迷走神经走神经粗纤维传入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切断吸气,转入呼气。这样便加速了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所以切断迷走神经后,吸气延长、加深,呼吸变得深而慢。
1868年Breuer和Hering发现,在麻醉动物肺充气或肺扩张,则抑制吸气;肺放气或肺缩小,则引起吸气。切断迷走神经,上述反应消失,所以是反射性反应。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reflex)或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