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同步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教阶制。
答案:B
2.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
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
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
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
解析:材料中是教皇出售的赎罪券,缴纳钱财就可以赎罪,显然是欺骗的手段榨取钱财,故D项正确。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根据材料,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解析:“原因”依据材料信息从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民族国家的发展等方面综合作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天主教会采用哪些手段把西欧联合为一个政治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战胜教皇权威的原因和影响。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中世纪时天主教会发展势力的手段;实质是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第(2)问可从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方面分析,影响是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学的发展》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同步习题及答案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要求]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和发展(1)起:大约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①4世纪初期,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②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③11世纪,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扩展。
②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表现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卡诺莎之辱”。
③思想文领域:教会垄断了校教育,掌握了《圣经》的解释权,文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教会束缚。
[名师点拨]天主教会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垄断了所有的教育、文和舆论机构,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宗教“异端”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
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说。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3)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名师点拨]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市民阶层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批判封建主义,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Word版含答案
第五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教皇为查理大帝加冕1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皇的制约。
2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认为基督交给教皇治理的不仅仅是教会而是全世界,并自称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英诺森三世在极力维护教会的权力B.英诺森三世认为教权高于王权C.英诺森三世把教皇权力推崇到了极点D.英诺森三世时教权已全面衰落,但材料没有反映出教权受到威胁。
3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罗马教皇观望出售赎罪券的情景A.通过赎罪券教皇树立了权威B.出售赎罪券是教会榨取钱财的重要手段C.民众通过赎罪券解脱了苦难D.出售赎罪券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购买赎罪券的钱落入钱柜叮当作响的时候,就赎清了一切罪过,这完全是靠欺骗榨取钱财的手段。
4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是为了维护其至高无上的神权地位,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其说教的虚伪性。
中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天主教会的说教不断受到冲击,其神权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
5英国的威克里夫被称为“宗教改革的晨星”,他在欧洲最早倡导进行宗教改革。
下列观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任何统治权都来自上帝的恩典B.教会是上帝与信徒之间的最佳中介C.《圣经》和教皇命令都是教条D.英国国王向教会缴纳税收是合理的,根本不需要教会和教士,宗教教规及仪式完全没有必要,他还抨击了教会聚敛财富,要求国家没收教会的财产。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5-1“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学案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
第1课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预习导引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某某改革的必要性。
1.重点:通过介绍欧洲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某某改革的历史背景。
2.难点:了解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理解某某改革的必然性。
知识点一 权倾欧洲的教皇国1.基督教的产生及演变(1)产生: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2)发展⎩⎪⎨⎪⎧①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②罗马教区享有崇高的声誉,主教获得“教皇〞称号。
③395年,罗马帝国分裂,罗马教皇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
④756年,法兰克国王赠地,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3)分裂: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西部天主教和东部东正教。
2.天主教会崛起(1)理论完善①提出“双剑说〞,声称神权和王权都是来自教会。
②提出“太阳月亮说〞,宣扬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2)整顿教会①11世纪末,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
②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3)征服各国:利用开除教籍、挑起国内叛乱等手段,迫使各国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4)提高威望: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侵略近东,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5)经济掠夺①天主教会控制了大量土地,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②向所有的信徒征收“什一税〞。
[深度点拨] 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特殊社会地位及其原因(1)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化上,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上,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中世纪的西欧缺乏强大的王权抗衡天主教会,有利于天主教会地位的形成;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广大人民群众把精神主要寄托在天主教会上。
知识点二 天主教的落后、专制与野蛮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1)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主要来自《圣经》。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五单元欧洲的某某改革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20题50分)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是整个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在教会统治的重压下,人们只得以某某“异端”的形式展开反封建反神权的斗争。
请回答1~3题。
1.中世纪天主教的性质是()A.封建教会B.神学组织C.社会团体D.某某机构2.以下关于中I让纪天上教会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不断拓展势力,并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B.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建立在罗马梵蒂冈C.罗马教廷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D.西欧的天主教会虽然权力很大,但并未确立其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3.最早以某某“异端”形式猛烈抨击大主教会的地区是()A.法国南部B.英国南部C.捷克北部D.德意志北部在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往往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请回答4~5题。
4.某某改革与文艺复兴的本质相同点是()A.文化运动B.思想运动C.反封建运动D.政治运动5.某某改革从德国开始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B.天主教会成为德国社会焦点C.德国发生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16世纪,欧洲社会掀起一场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某某改革运动。
请回答6~16题。
6.天主教会成为德国社会焦点的原因不包括()A.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经济的发展B.天主教会不仅控制了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还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C.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榨取大量的钱财D.天主教会专制统治使得资本主义萌芽未在德意志产生7.某某改革运动中,新教各派集中反对的目标是()A.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B.天主教会的精神专制C.罗马教廷对各国的经济掠夺D.罗马教皇垄断教职的任免权8. 16世纪法国、英国和德意志一些地区某某变化的相似点是()A.以路德派新教为主B.以加尔文派新教为主C.仍以天主教为国教D.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9.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运动的相同点有()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③都反对某某信仰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有关某某改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B.有力地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的发展11.在某某改革过程中,哪个国家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A.德意志B.英国C.法国D.意大利12.某某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A.路德教派B.加尔文教派C.英国国教D.英国清教徒13.下列国家或地伏在16世纪都进行了某某改革,其中仍坚持以天主教为国教的是()A.德意志B.英国C.瑞士D.法国14.16世纪30年代英囚议会通过法案,规定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是()A.英国国王B.罗马教皇C.首相D.主教15.1517年,引发马丁·路德某某改革的事件是()A.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B.天主教会出卖教会职位C.天主教会榨取封建地租D.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16.下列各项中属于新教的教派是()①天主教②路德教③加尔文教④英国国教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③④欧洲某某改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五)欧洲的宗教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单元质量检测(五)欧洲的某某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恩格斯在《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某某。
”恩格斯意在说明基督教(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B.是封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D.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解析:选 A 依据材料“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一种同它相适应的……某某”分析可知基督教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
2.962~1806 年的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却被伏尔泰称之为“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
这个阶段的德国( )A.首倡了文艺复兴B.发生了某某改革C.结束了民族分裂 D.完成了工业革命解析:选B 某某改革发生在16世纪,最早开始于德国,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该阶段德国史实不符。
3.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某某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某某改革( ) A.否定信仰上帝B.主X废除教阶制与某某仪式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解析:选C 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可知马丁·路德改革否定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故C项正确。
4.右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某某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解析:选D 题干中把路德的脑袋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意在说明路德某某思想被魔鬼用来腐蚀人们的灵魂,很显然这是旧教派(天主教)攻击新教派(路德教)的言论,故D 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学案(同步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同步课时练习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基础巩固1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A.社会经济凋敝B.政治上四分五裂C.教会的神权统治D.王权极度衰弱答案:C2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A.购买“赎罪券”B.自费到罗马去攀登圣梯C.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D.到商店购买德文基督教经典作品答案:D3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
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解析:图片中是一位教皇和一位国王,君主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一前一后,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
很明显,这反映了他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利用的关系。
答案:D4观察右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异端”裁判所A.维持社会安定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D.打击各种犯罪解析:“异端”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
答案:C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旧城广场的一端,伫立着一座胡司雕像(如右图)。
人们每年都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因为提出新的宗教观点而被罗马教皇用火刑烧死的民族英雄。
(1)胡司提出了哪些新的宗教观点?(2)应如何评价第(1)问中胡司的观点?参考答案:(1)胡司要求取消教会地产,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
(2)胡司提出新的宗教观点,反映出西欧社会同罗马天主教会之间矛盾的日趋尖锐,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思想。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下面为创作于1521年的马丁・路德的肖像画与先前路德的肖像画相比该画中路德的姿态从正面变成了侧面发型不再是典型的僧侣头而是戴起了一顶博士帽这一变化反映了()A. 基督教会的影响缩小B. 宗教的世俗化倾向C. 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D. 绘画艺术的功利性【答案】B【解析】路德的姿态从正面变成了侧面发型不再是典型的僧侣头而是戴起了一顶博士帽体现了宗教的世俗化倾向故B正确AD材料未体现排除C太过绝对排除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A. 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B. 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C.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 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宗教改革并未确立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而是新教与天主教并存故A错误“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故C错误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故D正确故选D3.15世纪德意志人认为把自己比作基督的教皇们却干尽非基督教之事如教皇规定凡官方公文必须盖章才能通行结果就出现了盖章收费的现象这表明()A. 人文主义理念开始出现B. 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觉醒C. 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 理性原则获得民众认同【答案】C【解析】“教皇规定凡官方公文必须盖章才能通行结果就出现了盖章收费的现象”表明教皇比较腐败“德意志人认为把自己比作基督的教皇们却干尽非基督教之事”说明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故C正确A是古希腊哲学的影响排除B材料未体现排除D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4.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 认为人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被称为“义人” 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 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A. 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B. 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C. 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 主张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故答案为B项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与揭露教会贪腐无关排除A项理性和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思想时间不符排除C项马丁·路德主张个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没有动摇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5.“虽然马丁•路德神学给人的感觉是忠于《圣经》的但他的解释潜意识里仍留有中世纪后期的传统他的民族主义使他成为近代人他的神学却属于信仰时代”下列他的主张或行为最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 将《圣经》翻译成德语B. 主张国家行政应附属于教会C. 主张教士可以结婚D. 主张教会内部平等【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有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体现了“民族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能体现“民族主义”色彩排除6.“人不能愚笨地浪费上帝的财富朴实和节俭是一种美德每个人应该巧妙地投资以增进上帝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教派是()A. 天主教B. 东正教C. 英国国教D. 加尔文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加尔文教提倡朴实和节俭的生活增加财富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加尔文教的观点与天主教无关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加尔文教的观点与东正教无关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加尔文教的观点与英国国教无关排除C故选D7.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A. 抨击罗马教廷B. 推销“赎罪券”C. 反对宗教改革D. 倡导宗教宽容【答案】A【解析】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而教皇却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说明教皇高高在上欺压门徒由此可见这幅画意在押击罗马教廷故正确选项为A故选A8.16世纪60年代英国兴起了清教徒运动提出“一切信徒皆教友”的思想要求废除华美仪式提倡建立“简化”“廉价”的教会这实质上反映了()A.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长B. 封建世俗势力极力争夺教权C. 清教徒主张实用和进取D. 英国国教腐败引起教徒不满【答案】A【解析】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长进而出现了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的要求所以说主要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A项正确B项英国封建世俗势力早已争夺教权故不能成立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是西欧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清教徒运动的原因故选A9.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西欧社会的转型C. 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 整体世界的形成【答案】B【解析】15~16世纪是西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西欧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接着是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君主专制的确立西欧社会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故选B10.18、19世纪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小孩很早离家外出闯天下成人后才回家与父母重新建立关系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主要体现了()A. 家庭教育呈现重利观念B. 宗教观念影响了民众的社会行为C. 独立战争增强了民众的独立观念D. 美国实行民主政治并鼓励创业【答案】B【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11.(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11.(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解析】(1)第一小问“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答案】(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解析】(2)第一小问“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答案】(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解析】(3)第一小问“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12.(1)有学者认为马丁·路德是一个宗教“煸动家……就其实践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摧毁者”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12.(2)对比马丁·路德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新教“构建者” 结合材料扼要概括加尔文在构建新教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答案】(1)说明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批评教皇出售赎罪券的错误行为宣扬“因信称义”、主张政教分离等否定了天主教的传统观念和权威【解析】(1)“煽动家”主要从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等方面分析作答“摧毁者”主要依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破除对教皇与教会的信仰等内容综合分析作答【答案】(2)精神忍耐、勤劳、艰苦创业品质合理合法地追逐财富建立法律法治秩序宗教信仰服务于现实政治等【解析】(2)“资本主义精神”依据材料“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等信息分析作答13.(1)据材料一、二指出智者学派对“人”的认识13.(2)据材料四指出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13.(3)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思想13.(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入文主义精神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答案】认识人是社会的人应遵从法律和社会习俗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解析】“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表明人是社会的人应遵从法律和社会习俗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答案】观点世俗权力高于神权【解析】“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表明世俗权力高于神权【答案】思想张扬个性、享受生活宣扬平等人权强调理性【解析】“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表明张扬个性“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宣扬平等人权“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强调自由“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强调理性【答案】第一阶段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时期特征强调人的个性价值自由享乐关注入的精神生活第二阶段人文主义精神的重建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特征反对神权和宗教桎梏崇尚科学平等自由关注入的世俗生活第三阶段人文主义精神的成熟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特征理性、科学人权、法制自由平等【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阶段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时期特征强调人的个性价值自由享乐关注入的精神生活第二阶段人文主义精神的重建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特征反对神权和宗教桎梏崇尚科学平等自由关注入的世俗生活第三阶段人文主义精神的成熟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特征理性、科学人权、法制自由平等14.(1)结合材料一简述马丁·路德关于宗教信仰的主要观点14.(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及影响【答案】(1)反对罗马教廷的思想专制认为可以借助《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无需经过教会(或信仰得救)主张简化教仪【解析】(1)“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表明他反对罗马教廷的思想专制“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 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表明他认为可以借助《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无需经过教会(或信仰得救)“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 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 来实现自己的信仰”主张简化教仪【答案】(2)性质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政治运动影响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传播了宗教自由思想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2)第一小问“哈布斯堡皇室承认加尔文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合法宗教地位同时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表明欧洲宗教改革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政治运动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传播了宗教自由思想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的宗教改革》优化训练(带解析)(人教版选修1)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优化训练基础提高1. 基督教产生于①罗马及其周围地区②巴尔干半岛③小亚细亚④巴勒斯坦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基督教分裂后,东正教的中心是A、君士但丁堡 B.罗马 C.耶路撒冷 D.梵蒂冈3. 在中世纪的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A.教会 B.国王 C.教皇 D.贵族4. 下列不符合中世纪天主教在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表现的是A.教权高于王权B.天主教会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迫使各国统治者向教皇称臣D.征收“什一税”5.假如你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你在学校所获得的学问,主要是A.商业知识B.宗教服务族教会C.人文学科D.科学知识6.“十字军东征”的实质是A.反对异教徒 B.争夺“圣地”C.掠夺土地、财富 D.扩张天主教势力范围强化提高7.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A.进一步钳制人民的思想B.为了思想解放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8.中世纪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①整顿教会,扩展势力②组织“十字军东征”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④教权高于王权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9. 从右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10.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A.① B.①②③C.①② D.②③课外延伸11. 恩格斯说:“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
它在尽管发生各种内部战争的条件下还是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
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
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
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
第五单元_欧洲的宗教改革习题及答案
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 )A.进一步钳制人们的思想B.为了思想解放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2.下列人物、思想或者举动被称作宗教‘舁端”的是( )①法国“纯洁派”②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③英国人胡司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④加尔文在法国宣传路德的主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的“十字军东征”。
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A.东正教B.伊斯兰教C.犹太教D.佛教4.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5.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的题材大多是( )A.宗教B.现实生活C.社会改革D.英雄人物6.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4乙4-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7.对中世纪出现的“异端”运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B.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C.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D.是中世纪时期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8.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人手工部门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9.闵采尔农民起义的进步意义在于( )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B.建立了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C.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D.沉重打击T X~教会和封建势力10.下列关于16世纪初德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有了较显著的发展B.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C.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D.被称为“教皇的奶牛”11.宗教改革从德意志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B.天主教会成为德意志社会矛盾的焦点C.德意志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12.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13.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①封建割据严重②封建王权衰弱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4.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民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B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聚敛财富C 14、15世纪的天主教会得到西欧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D.封建王权服从于教权15.下列对马丁·路德的新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教不再以《圣经》为权威B.新教脱离了教皇的管辖C.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D.新教允许神职人员结婚16.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1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教会组织方面的主张是( )A.主张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B.主张“因信称义”C.强调王权高于教权D.主张保留“圣礼”七项18.“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B.指被教皇免罪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19.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B.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C.先定论D.因信称义20.英国国教( )A.在玛丽一世时一度恢复B.就是天主教C.是英国民族教会D.必须服从罗马教皇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2.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
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
……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
……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C.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D.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3.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4.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B.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D.因信称义5.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即由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错误的是A.中世纪的欧洲人民都要阅读理解《圣经》B.天主教教义严格禁锢欧洲人民C.牧师是中世纪欧洲人理想的职业D.中世纪欧洲人一生与天主教有密切关系6.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中世纪末期,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是以“异端”的形式出现,根本原因是A、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天主教教会对人民的影响无处不在C、资产阶级早期力量比较弱小D、天主教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7.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同步练习 含解析 精品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的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罗马天主教会”。
恩格斯说这段话理由包括:()①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②天主教会的教义教规全面影响着欧洲的社会生活③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④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关于中世纪天主教的相关知识,可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全面影响着西欧人的生活,故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答案:D解析:分析:1076年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坚持自己拥有本国境内的“神职授任权”,与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生争执,结果被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开除教籍。
根据惯例,亨利四世只得登上阿尔卑斯山,赤足披毡站在古堡卡诺莎城门前寒冷的雪地里等了三天,苦苦恳请教皇的饶恕。
这就是史称“卡诺莎事件”。
卡诺莎事件使亨利四世保住了皇位,稳定了国内政局。
卡诺莎事件也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
点评:本题通过历史事件考查王权与神权之间的矛盾。
图片反映的是“卡诺莎事件”。
它是发生于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与教会斗争的历史事件。
3.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只须“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象征意义,其说明的是教权高于王权,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B项符合题意;A项“分化出来”说法错误;C项天主教神权统治在思想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D项是天主教神权统治在社会生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时训练13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选择题1.1096~1291年,教皇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主要是为了( )十字军东征A.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清除伊斯兰教C.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D.维护教皇权威解析:教皇组织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
答案:C2.下图是教皇利奥三世为国王查理大帝加冕的场景,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查理大帝相信“君权神授”B.国王的权力受教皇制约C.查理大帝权力至高无上D.天主教会垄断欧洲精神世界解析:中世纪国王权力受到教皇制约,国王登基必须由教皇加冕才算有效,这是图片反映的实质问题,选B项。
答案:B3.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
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张的措施或因素不包括( )A.整顿教会拓展势力B.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C.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D.教权高于王权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审题,题目强调的是“势力扩张的措施或因素”,“教权高于王权”是天主教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表现,选D项。
答案:D4.下列各项中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解析:关键信息是“从思想上”。
③属于政治层面,④属于经济层面。
答案:D5.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矛盾有(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些君主也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加强中央集权,而这些都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答案:D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教皇观望出售赎罪券的情景烧死“异端”教皇为皇帝加冕材料二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练习试题讲解课件(41张ppt)
5.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
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②教义方面保留天主教主教制、
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④否认教皇是
最高领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主领导英国的宗教改革,
其改革具有保守的特点,表现为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残余,
5.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 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 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 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下图引发了(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农民战争
解析:选 C 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排除 A、B、D 三项,选 C 项。
2.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 30 万古尔登的财富, 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 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 21 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
探究:天主教掌握西欧的表现有哪些?
(1)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
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收取什一税、“赎罪
券” 。
(2)
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3)
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圣经》
唯一解释权,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4) 离不开教会
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
3.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宗教改革后的德意志、英国,其宗教变化的相似点在于A. 仍以天主教为国教B. 倡导理性地思维判断C. 以路德派新教为主D. 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答案】D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A. 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B. 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C.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 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D3.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矛盾有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A. ①B. ①②③C. ①②D. ②③【答案】B4.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A. 到教堂去听教士布道B. 自费到罗马去攀登圣梯C. 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D. 到商店购买德文版《圣经》【答案】D5.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
这一现象反映了A. 国王需要到教皇门前祈祷B. 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C. 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D. 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答案】B6.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②新贵族产生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④民族国家的形成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③④【答案】A7.在中世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中,人们发动民众的主要手段是A. 揭露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黑暗B. 揭露教会的腐败和黑暗C. 宣传“异端”宗教思想D. 宣传人文主义思想【答案】C8.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其根源在于A. 各国王权的迅速强化B. 民族意识的日益增强C. 人们的思想日趋解放D.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答案】D9.卡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要求]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和发展(1)起:大约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①4世纪初期,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②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③11世纪,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扩展。
②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表现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卡诺莎之辱”。
③思想文领域:教会垄断了校教育,掌握了《圣经》的解释权,文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教会束缚。
[名师点拨]天主教会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垄断了所有的教育、文和舆论机构,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宗教“异端”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
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说。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3)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名师点拨]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市民阶层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批判封建主义,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和发展。
2.政治上(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3)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特别提醒]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
主题一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特殊社会地位及其原因1.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上,垄断了文、教育、艺术等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在中世纪时西欧缺乏强大的王权抗衡天主教会,有利于天主教会地位的形成;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广大人民群众把精神寄托在天主教会上。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
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的发展不利。
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他们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三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
——恩格斯(1)结合材料一回答,天主教会在西欧有什么影响?(2)结合材料二回答,有哪些阶层反对天主教会?(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首先表现为反对天主教神。
答案(1)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论;占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在各国享有特权。
这一切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民群众、城市市民、资产阶级、世俗君主与贵族。
(3)内因是资产阶级因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而较弱,外因是天主教会势力强大,也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主题二欧洲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1.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要求摆脱封建神的思想束缚。
2.政治上: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发展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思想上:“异端”思想的出现,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4.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5.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封建统治和教会阻碍其发展。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谟材料三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
(2)对材料四应怎样认识?(3)以上材料在表明天主教会面临怎样的形势?答案(1)原因: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天主教会的腐败。
③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2)认识:①教会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
②教会采取的手段卑劣野蛮。
③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已经开始。
(3)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遭遇各方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
1.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教皇实力强大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答案 A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原因”,B、、D三项中的现象是A项造成的,故选A 项。
2.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王需到教皇门前祈祷B.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答案 B解析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和国王尽管都拥有世俗权力,但王权受教权的制约,故B项符合题意;A、、D三项的表述与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现实不符。
3.对中世纪出现的“异端”运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B.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D.是中世纪时期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答案 B解析这场运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是中世纪时期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中世纪金融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
4.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部门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解析以上四项都是经济因素,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发展,故选项。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材料二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
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
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以处死。
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请回答:(1)据材料一,这位西班牙官员对天主教会的观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据材料二,宗教裁判所的审讯条例说明了什么?(3)结合对上述材料的解,谈谈你对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的认识。
答案(1)天主教会已成为赚钱敛财的机器。
(2)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的思想不择手段。
(3)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已腐堕落,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
基础巩固1.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答案 A解析国王的加冕必须经过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2.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到教堂去听教士布道 B.自费到罗马去攀登圣梯.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 D.到商店购买德文版《圣经》答案 D解析在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圣经》的版本也是统一的,不存在德文版的《圣经》。
3.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答案 D解析教会关于赎罪的说教,纯粹是公开的欺骗。
兜售赎罪券,是教会榨取钱财的重要手段。
4.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 )A.维持社会安定 B.压制各国王权.维护教会权威 D.打击各种犯罪答案解析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
5.恩格斯在评价14世纪英国牛津大教授威克里夫的宗教主张时说,他是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他主要追求的是“廉价的教会”。
恩格斯称威克里夫为“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主要是因为其主张代表了( )A.城市教会的利益 B.城市贵族和市民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利益 D.英国国王的利益答案 B解析威克里夫主张宗教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和教士,宗教教规及仪式完全没有必要,这实际上代表了城市贵族和部分市民不满教会掠夺,要求发展工商的需要。
6.14、15世纪,英文版、捷克文版等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表明( )①民族主义的潮流在欧洲兴起②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③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挑战④天主教会放宽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①③ D.②④答案解析用本国的文字印刷《圣经》,这是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体现,但它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对这种现象进行严格的惩治,因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能力提升7.从思想上对天主教会统治造成巨大冲击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A解析对天主教统治造成冲击的因素很多,从思想上说是文艺复兴运动。
8.下列对14~16世纪西欧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宗教“异端”运动高涨B.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D.启蒙运动在法国到高潮答案 D解析启蒙运动兴起的时间是在17~18世纪,与题干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