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进行放射影像学检查和治疗的部门,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制定了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合于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护士等。
二、工作流程1. 患者接待1.1 患者到达放射科后,由前台接待人员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并记录在患者登记表中。
1.2 前台接待人员将患者送至等候区,并告知患者等候时间。
1.3 技师根据患者的预约信息,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放射影像学检查。
2. 放射影像学检查2.1 技师根据医生的开单要求,准备相应的设备和药剂。
2.2 技师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该项检查。
2.3 技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进行操作。
2.4 技师在操作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避免辐射过量和防止意外伤害。
2.5 技师完成检查后,将影像资料保存并备份,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6 技师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告给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诊断。
3. 放射治疗3.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放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过程。
3.2 技师根据医生的要求,准备相应的设备和药剂。
3.3 技师向患者解释治疗的过程,并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该项治疗。
3.4 技师在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避免辐射过量和防止意外伤害。
3.5 技师根据医生的要求,正确操作放射治疗设备,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3.6 技师在治疗结束后,将治疗记录保存并备份,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7 技师协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后续的治疗调整。
4. 辐射安全管理4.1 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接受辐射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4.2 放射科必须配备辐射防护设备,包括铅衣、防护眼镜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完好性。
4.3 放射科必须定期进行辐射防护设备的辐射剂量测量,并记录在辐射剂量测量表中。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指放射科工作人员在医疗放射检查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遵循一系列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的指导文件。
具体内容如下: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在进行任何放射检查之前,必须核对医嘱内容,并与医生沟通确认检查类型、部位、目的等是否明确。
1.2 备足检查所需设备和药剂:根据医嘱,检查前需检查放射线设备的工作是否正常,并备足所需的药剂、消毒液、防护用品等。
1.3 与患者沟通和准备:将检查目的、方法、可能感受到的不适等事项向患者解释清楚,并做好患者准备工作,如引导患者脱掉必要的衣物、戴上防护用品等。
一、操作步骤2.1 安全和防护:确保放射源和辐射设备的安全性能良好,对患者和放射工作者进行适当的辐射防护措施。
并保证操作空间的良好通风及辐射警示标识的醒目。
2.2 患者定位:根据具体检查要求,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确保患者舒适。
2.3 调试设备:合理调整放射线设备的参数,确保光电系统和感光底片的性能符合要求。
2.4 曝光:根据检查类型和要求,准确测量曝光剂量,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小化放射线剂量。
2.5 影像处理:对产生的图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影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并及时进行恰当的处理和保存。
2.6 患者护理:检查过程中,放射科工作人员应维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协助患者完成检查,并严格遵循消毒、无菌等相关操作标准。
二、操作注意事项3.1 根据放射线设备和药剂说明书正确选择和使用设备和药剂。
3.2 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检查对象正确。
3.3 检查时应尽量减少辐射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曝光剂量。
3.4 操作期间需对患者进行不间断观察,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查并咨询医生。
3.5 检查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妥善保管和传送影像资料,并做好消毒和清理工作。
三、安全措施4.1 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关操作证书,并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保持专业技术。
4.2 操作人员必须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头罩、手套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科室,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 放射设备操作1.1 放射设备开机前的准备工作1.1.1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电源、冷却系统等。
1.1.2 检查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如铅板、防护门等。
1.1.3 核对设备的校准情况,确保准确性。
1.2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1.2.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信息。
1.2.2 与患者沟通,解释拍摄过程和注意事项。
1.2.3 为患者佩戴防护用品,如铅衣、颈圈等。
1.3 拍摄操作1.3.1 根据医生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暴光参数。
1.3.2 保持设备和患者的稳定,避免运动造成影像含糊。
1.3.3 确保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如铅板的正确放置。
1.4 拍摄后的处理工作1.4.1 关机前,清理设备表面的污垢。
1.4.2 核对拍摄信息,确保准确性。
1.4.3 将拍摄结果及时上传至系统中,方便医生查看。
2. 辐射防护2.1 辐射防护用品的佩戴2.1.1 操作人员在接触放射源时,应佩戴铅衣、铅手套等防护用品。
2.1.2 患者在接受放射检查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铅颈圈、铅腰围等。
2.2 辐射防护措施的落实2.2.1 确保放射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好,如铅板、防护门等。
2.2.2 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如辐射防护门的密封性能。
2.2.3 对操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2.3 辐射防护区域的划定2.3.1 根据放射源的性质和辐射强度,划定辐射防护区域。
2.3.2 在辐射防护区域内,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辐射防护。
2.3.3 对辐射防护区域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3. 放射剂量控制3.1 放射剂量监测3.1.1 对放射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3.1.2 对操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评估其接受辐射的情况。
3.1.3 对患者进行剂量监测,确保其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指在医疗放射科工作中,为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
这些规程旨在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放射线的伤害,并确保放射检查和治疗的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操作规程的四个部份。
一、设备操作规程:1.1 设备准备: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之前,操作人员应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设备的机械部份是否灵便,以及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
1.2 设备校准:在使用放射设备之前,操作人员应进行设备校准。
这包括校准设备的辐射剂量输出、图象质量和准确的位置标定。
校准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在设备校准表中。
1.3 设备操作: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辐射剂量和图象参数,确保照射区域准确覆盖,并遵循设备的安全操作指南。
二、患者操作规程:2.1 患者准备: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之前,操作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允许。
此外,操作人员还应确保患者的身体部位适当暴露,并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
2.2 患者定位: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准确定位患者的身体部位。
这可以通过使用标记或者参考点,以及辅助定位设备来实现。
定位的准确性对于确保放射检查或者治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2.3 患者监护:在放射检查或者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和反应。
他们应注意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三、辐射防护规程:3.1 辐射防护设备: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辐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手套和铅眼镜。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阻挡辐射,保护操作人员免受辐射的伤害。
3.2 辐射剂量控制: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尽量减少患者和自身的辐射剂量。
他们应使用最低的辐射剂量,同时确保图象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满足。
3.3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在发生辐射事故时,操作人员应即将采取措施,以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放射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主要负责进行各种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放射科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以及各岗位的职责。
一、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规程1.1 X射线机操作规程- 在操作X射线机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射线类型和射线剂量。
-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要求和安全警示。
1.2 CT扫描机操作规程- 在操作CT扫描机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
- 操作时需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做好防护措施,并确保患者的合作。
1.3 核磁共振设备操作规程- 在操作核磁共振设备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
- 对于无法耐受核磁共振扫描的患者,需要给予镇静等适当处理。
1.4 其他放射设备操作规程- 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目的,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 在操作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操作时需遵守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要求和安全警示。
2. 放射防护规程2.1 放射防护原则- 对于放射性物质和设备辐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 进行放射工作时,必须佩戴防护器具,如铅衣、护眼镜等。
- 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和接触剂量,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2.2 放射防护培训- 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培训。
- 培训内容包括防护原理、防护装备使用以及事故处理等。
- 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测试,以确保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二、岗位职责1. 放射科医生- 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案。
- 解读和报告放射影像结果,与其他临床科室进行会诊。
- 参与科室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中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操作规范,旨在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放射科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一、设备操作1.1 设备开机与关机1.2 设备校准与调试1.3 设备维护与保养二、患者准备2.1 患者信息核对2.2 患者体位与安全2.3 患者防护措施三、影像采集3.1 检查方案选择3.2 检查参数设置3.3 检查操作步骤四、影像处理与解读4.1 影像处理工具使用4.2 影像质量评估4.3 影像解读与报告书写五、辐射安全与事故处理5.1 辐射防护措施5.2 辐射事故预防与处理5.3 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正文内容:一、设备操作1.1 设备开机与关机:放射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前,必须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后方可开机。
关机时,应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关机步骤,确保设备完全关闭。
1.2 设备校准与调试: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和调试的过程应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记录校准和调试结果,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1.3 设备维护与保养: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二、患者准备2.1 患者信息核对:放射科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前,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2 患者体位与安全: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需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2.3 患者防护措施: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类型和辐射剂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器具等,减少辐射对患者的影响。
三、影像采集3.1 检查方案选择: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案,包括检查部位、检查方式等。
3.2 检查参数设置: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方案,设置合适的检查参数,包括曝光时间、管电压等,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放射科操作规程完整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很有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
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从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岗位职责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齐健康的影响。
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部门,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进行,制定了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规程1.1 放射科设备的开机与关机操作a. 开机操作:按下设备的电源开关,待设备启动完成后,进行设备自检。
b. 关机操作:按下设备的关机按钮,待设备完全关闭后,断开电源。
1.2 放射科设备的参数设置a.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设备参数,如曝光时间、电压、电流等。
b. 确保设备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损伤。
1.3 放射科设备的维护与保养a.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连接线路等。
b.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报修或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放射科患者操作规程2.1 患者准备工作a. 接待患者时,应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b.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脱掉金属饰品、穿上防护衣等。
2.2 放射科检查操作a.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设备。
b. 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理解并配合检查。
c. 操作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3 患者辐射防护a. 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应采取合适的辐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衣、使用防护器具等。
b. 控制辐射剂量,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度辐射。
c. 检查结束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如避免与孕妇和儿童密切接触等。
3. 放射科工作流程规程3.1 放射科排班与交接班a. 根据放射科工作量和人员情况,制定合理的排班计划。
b. 在交接班时,及时向接班人员交接工作内容和患者信息。
3.2 放射科报告书写与审核a. 在完成放射检查后,及时书写检查报告,并标注患者信息和检查结果。
b. 报告书写后,由主治医师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放射科质量控制a. 定期进行放射科设备性能的质量控制,如曝光剂量测量、图像质量评估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放射科工作流程,确保医疗放射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合于医院放射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护士等。
二、设备操作1. 放射设备的开启和关闭a. 操作人员应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按顺序打开设备。
b. 操作人员在使用完设备后,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按顺序关闭设备,并将电源开关关闭。
2. 设备校准和维护a.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b.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维护手册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操作前准备a. 操作人员应在开始工作前,确认病人的身份和检查项目,并核对医嘱的准确性。
b. 操作人员应检查所需的辅助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4. 操作流程a. 操作人员应按照医嘱和操作指南的要求,准确执行放射检查的操作流程。
b. 操作人员应注意遵循放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和病人的安全。
三、病人安全1. 病人信息管理a. 操作人员应妥善管理病人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检查记录等,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b. 操作人员应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正确记录和报告病人的检查结果。
2. 辐射防护a. 操作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防护措施,包括铅衣、防护眼镜等,保护病人免受辐射的伤害。
b.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辐射防护培训,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3. 急救处理a. 操作人员应熟悉放射相关的急救处理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并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
b.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
四、操作记录和质量控制1. 操作记录a.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正确记录每次放射检查的相关信息,包括操作流程、使用的设备和剂量等。
b. 操作人员应保持操作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2. 质量控制a. 操作人员应按照医院的质量控制要求,参预质量控制活动,包括设备校准、质量评估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指在放射科工作中,为了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放射科操作规程。
一、设备操作规程1.1 设备开机与关机操作1.2 设备校准与质量控制1.3 设备故障处理与维护二、辐射防护规程2.1 辐射防护设备使用2.2 辐射防护措施2.3 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三、患者接诊规程3.1 患者信息核对3.2 患者准备工作3.3 患者安全与舒适保障四、影像采集规程4.1 影像采集前准备4.2 影像采集技术操作4.3 影像采集质量控制五、影像处理与报告规程5.1 影像处理与优化5.2 影像报告撰写5.3 影像报告审核与发布正文内容:一、设备操作规程1.1 设备开机与关机操作:在开机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电源及连接线路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关机时,应按照规定程序关闭设备,确保设备停止运行。
1.2 设备校准与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确保设备输出的影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进行质量控制测试,包括灵敏度、分辨率、噪声等指标的检测。
1.3 设备故障处理与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包括设备清洁、部件更换等工作。
二、辐射防护规程2.1 辐射防护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应佩戴辐射防护服、手套等防护设备,确保自身安全。
同时,保证辐射防护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2.2 辐射防护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如合理调整曝光参数、使用滤光器等,减少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
2.3 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对操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患者接诊规程3.1 患者信息核对:在接诊前,操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3.2 患者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检查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患者脱衣、取下金属饰品等,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3.3 患者安全与舒适保障:在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如及时提醒患者的呼吸状态、保持通畅的呼吸道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遵循的操作准则,旨在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利益。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放射科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科室实际制定。
二、设备操作规程1. 设备准备a. 在操作设备之前,确认设备工作正常,如有异常应及时报修;b. 检查辐射防护设备是否完好,如围裙、护目镜等;c. 准备所需辅助设备,如辅助消毒器具、标记器等。
2. 设备操作步骤a.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法;b. 根据检查要求进行设备的设置和调整,确保成像质量;c.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d. 操作设备进行影像检查,根据需要调整参数以获取更清晰的影像;e. 检查结束后,关闭设备,进行必要的设备清洁和消毒。
三、辐射防护规程1. 环境监测a. 定期检测放射线工作区域的辐射剂量,保证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b. 对有辐射源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辐射水平和辐射源的安全性。
2. 人员防护a. 在操作放射设备时,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围裙、手套、胸牌等;b. 在必要时使用辅助防护设备,如屏蔽器、防护眼镜等;c. 限制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暴露时间,确保辐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 辐射污染防护a. 在使用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时,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和规范;b. 在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和消毒工作区域,防止辐射污染的扩散;c. 定期检测工作区域的辐射污染情况,确保环境安全。
四、患者安全规程1. 患者确认a.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无误;b.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医嘱确定合适的操作方案。
2. 患者沟通与关怀a. 给予患者充分的解释和沟通,让其理解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b. 照顾患者的情感需求,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3. 患者协助a. 教导患者按照要求采取合适的体位和协作姿势;b. 在需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适当的辅助工具,如呼吸控制器、安全护具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执行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
为了保证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术语定义1. 放射科:负责执行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的临床科室。
2. 放射诊断:利用放射线等物理手段对人体进行诊断的方法。
3.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等物理手段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方法。
4. 放射剂量:指人体吸收的放射线剂量。
5. 放射防护:保护人体免受放射线辐射的措施。
三、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1.1 放射科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证书。
1.2 在操作放射科设备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1.3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改动设备设置。
1.4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放射诊断操作2.1 放射诊断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
2.2 在进行放射诊断前,医生应子细阅读病患的病历和临床资料,了解病患的病情。
2.3 放射诊断操作应按照医院的放射诊断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4 医生在进行放射诊断时应注意保护病患的隐私,不得泄露病患的个人信息。
3. 放射治疗操作3.1 放射治疗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
3.2 在进行放射治疗前,医生应子细阅读病患的病历和临床资料,了解病患的病情。
3.3 放射治疗操作应按照医院的放射治疗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4 医生在进行放射治疗时应注意保护病患的隐私,不得泄露病患的个人信息。
4. 放射防护措施4.1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放射防护培训,了解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
4.2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铅衣、手套等,以减少对放射线的暴露。
4.3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测量个人的放射剂量,确保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4.4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放射设备的辐射安全性能,确保设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工作。
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工作流程1. 患者接诊a. 接待患者,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b. 根据医生开具的检查申请单,确认检查项目和方法。
c. 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同意。
d.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服用造影剂等。
2. 检查准备a. 根据检查项目,准备所需设备和材料。
b.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戴手套等。
c.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进行日常质量控制检查。
3. 检查操作a. 将患者安置在适当的检查位置,保持患者舒适。
b. 根据检查项目,正确调整设备参数,如曝光时间、放射源位置等。
c.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呼吸方式,确保图像质量。
d. 操作设备进行放射检查,确保操作规范、准确。
4. 图像处理和诊断a. 检查完成后,将图像传输到相关设备进行处理。
b. 根据图像质量和临床需要,进行图像调整和优化。
c. 医生对图像进行诊断,撰写诊断报告。
5. 检查结果与沟通a. 将诊断报告及时传达给相关医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b. 如有需要,与其他科室进行沟通,协调患者的后续工作。
6. 设备维护与质量控制a.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b. 进行设备的质量控制,如定期校准、质量保证测试等。
c. 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安全注意事项1. 患者安全a. 确认患者身份,避免误诊和错误操作。
b.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c.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放射线对患者的伤害。
2. 辐射防护a. 佩戴防护设备,如铅衣、颈铅等,减少辐射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b. 严格遵守辐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辐射泄漏和误照射的风险。
c. 定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操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3. 设备操作安全a.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方法,确保操作正确。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doc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doc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1. 检查前准备1.1 检查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具备必要的工作条件。
1.2 检查前应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检查项目,并填写相关的记录表格。
1.3 检查前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4 定位检查部位时,应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体位、投照角度和曝光技术,确保获取清晰的影像。
2. 检查操作流程2.1 拍片检查2.1.1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拍片位置和体位,并告知患者正确的体位和呼吸指导。
2.1.2 定位准确后,将X光机调至适当的曝光参数,并确保曝光部位与患者的体位一致。
2.1.3 开始曝光前,应确保患者正确配戴防护设备,如铅衣、铅颈圈等。
2.1.4 曝光完成后,将片子送至暗房进行显影处理,确保最终的影像质量。
2.2 CT检查2.2.1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检查部位,并告知患者正确的体位和呼吸指导。
2.2.2 检查前应将患者放置在CT扫描床上,并使用适当的固定设备保持患者稳定。
2.2.3 开始扫描前,应调整CT机的参数,包括层厚、间隔、曝光参数等。
2.2.4 扫描过程中,应告知患者保持呼吸平稳、不动,并确保患者安全。
2.2.5 扫描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图像重建和处理,以便于医生进行诊断。
2.3 核医学检查2.3.1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放射性示踪剂和检查部位,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2.3.2 在给予放射性示踪剂前,应精确计算剂量,确保给药剂量安全且准确。
2.3.3 给药前,应向患者解释相关的放射性示踪剂的作用、剂量和副作用。
2.3.4 给药完成后,应安排患者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放射科进行相应的扫描和影像获取。
2.3.5 扫描完成后,应及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于医生进行诊断和评估。
3. 检查后处理3.1 检查完成后,应将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并解答其相关疑问。
3.2 检查结果应及时整理、记录,并报告给医生进行诊断和评估。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确认检查所需设备、辅助工具、耗材、药物等是否齐全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并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以及可能的风险等。
3.如果患者需要服用特殊药物或饮食,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患者按照要求完成准备工作。
4.着装整齐,佩戴好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保证个人和患者的安全。
二、检查操作步骤1.根据患者病史和临床状况,选择适宜的放射学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
2.根据不同检查方法的特点,更具体的进行检查准备,如禁食、服用对比剂、解除金属物等。
3.根据患者需要进行放置导管、置入造影剂等特殊操作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4.确定患者的检查部位,并根据患者体型和病变位置确定照射角度和位置,确保病变清晰可见。
5.对检查区域进行合理固定,可以使用特定的支架、固定器等辅助工具,确保患者的稳定。
6.对于有局部疼痛或紧张的患者,给予必要的镇痛和安抚,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合作度。
7.根据患者的要求和检查目的,使用恰当的技术参数和设备设置进行检查,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8.在检查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与患者进行沟通,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患者保持合作和放松。
9.检查结束后,根据需要对检查区域进行处理,如撤离固定器、清洁工作区等,确保环境的整洁和无菌。
10.记录检查结果和医嘱,包括检查部位、导管置入的情况、造影剂使用量等,并向医生汇报。
三、安全措施1.佩戴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保护自己和患者免受辐射的伤害。
2.检查区域要与其他区域进行隔离,确保辐射的安全控制。
3.对于孕妇、婴幼儿和老年患者要特别关注,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和准备工作。
4.在操作过程中,要减少辐射剂量的使用,尽量选择合适的技术和仪器,遵循防护原则。
5.对于使用对比剂的检查,要关注患者的过敏史和肾功能,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进行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合于放射科的所有操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护士等。
遵守本规程的要求是每位操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二、设备操作1. 放射设备操作1.1 操作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2 在操作放射设备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检查电源是否接通、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等。
1.3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正确设置设备参数,包括暴光时间、电压和电流等。
1.4 在进行放射检查时,操作人员应确保患者的身体部位与设备的照射区域相匹配,避免照射错误部位。
1.5 操作人员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整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 辅助设备操作2.1 操作人员应熟悉辅助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2 在操作辅助设备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检查电源是否接通、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等。
2.3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正确设置设备参数,包括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2.4 在进行辅助设备操作时,操作人员应遵循设备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5 操作人员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整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三、辐射安全1. 辐射防护1.1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铅衣、铅手套和铅眼镜等,确保自身的辐射安全。
1.2 操作人员应确保放射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善,包括设备的辐射屏蔽和辐射警示标识等。
1.3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设备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1.4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测放射设备的辐射水平,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2.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2.1 操作人员应熟悉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包括报警、疏散和急救等。
2.2 在发生辐射事故时,操作人员应即将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住手放射操作、通知相关人员和组织疏散等。
2.3 操作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发生辐射事故时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各类放射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治疗。
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和规范,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工作流程1. 患者接待与登记1.1 患者到达放射科后,由接待员进行登记,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和检查要求。
1.2 确认患者身份和检查项目后,为患者指派相应的检查房间。
1.3 将患者引导至相应的检查房间,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2. 设备准备与校验2.1 检查前,放射科技师需要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
2.2 根据检查要求,准备相应的检查器材和耗材。
2.3 对设备进行校验,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要求。
3. 检查操作3.1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参数。
3.2 在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同意。
3.3 检查过程中,放射科技师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4 如遇到异常情况,放射科技师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4. 影像处理与质控4.1 完成检查后,放射科技师将影像数据传输至影像处理系统。
4.2 对影像进行质量评价,确保影像清晰、准确。
4.3 如发现影像质量问题,放射科技师应及时进行调整或重新拍摄。
4.4 完成影像处理后,将影像数据归档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5. 报告撰写与审核5.1 根据影像结果,放射科医生撰写相应的检查报告。
5.2 报告应准确、完整地描述影像所见和诊断意见。
5.3 报告完成后,由放射科主任或副主任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4 审核通过后,报告需及时打印并交付给相关临床科室。
6. 设备维护与质量保证6.1 放射科技师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6.2 定期进行设备的质量保证测试,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6.3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放射科技师应及时报修,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
7. 辐射安全与防护7.1 放射科技师需严格遵守辐射安全操作规程,保护自身和患者免受辐射伤害。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放射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使用放射线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
为了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放射科需要遵循一系列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的检查操作规程。
一、前期准备1.设备检查:在每次使用之前,操作人员应仔细检查放射设备的电源、线路、机械部件等是否正常,并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患者准备:操作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告知检查的目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清楚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病史,如是否有对放射线敏感的过敏史等。
二、检查安全1.辐射防护: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服,佩戴辐射防护用具,如手套、眼镜等。
患者应穿上铅制防护衣物或使用铅制防护器械,以防止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2.辐射工作区域:操作人员应确保放射工作区域是安全的,没有其他人员在场。
出入口应有明显的标识,以提醒他人避免进入。
三、设备操作1.参数设置:根据检查需要,操作人员应正确设置设备的参数,如曝光时间、管电压、管电流等,以保证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2.定位准确性:针对不同检查项目,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定位。
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定位准确,并避免误操作造成的影响。
3.参数记录:在每次检查之前和之后,操作人员应记录检查所使用的参数和设备的运行情况,以便后续分析和研究。
四、图像处理和保存1.图像调优:操作人员应根据检查需要进行图像的调优处理,以提高图像的质量。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对比增强、噪声去除等。
2.图像存储:操作人员应将检查所得的图像及时保存到电子存储系统中,确保图像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应制定合理的图像存储策略,及时清理不需要的图像,以节约存储资源。
五、检查完成后1.设备关闭:在检查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关闭设备,断开电源,以节约能源和保护设备的寿命。
2.检查记录: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检查结果和操作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部位、异常表现等。
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上是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的一些基本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规程,可以确保放射科的工作安全和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很有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
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从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岗位职责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齐健康的影响。
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一、从事X射线检验工作的人员须经卫生部门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后,才能从事射线检测工作。
二、从事X射线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和防护知识训练,提高防护的自觉性。
三、从事X射线检测工作的人员操作前,必须综合具体情况,佩带防护用品,作好个人防护。
四、从事X射线检测工作的人员操作前,须在人体表面具有代表性的部位上,佩带个人剂量计,进行个人受照剂量监测。
五、任何新的X射线机交付使用前或现有装置发生任何改变后,都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综合的引起外照射辐射声的监测,以便为制订常规监测方案提供依据。
六、X射线机控制器与管头的连接电缆不短于20m,且工作时控制器与管头的距离应尽可能远。
七、X射线机进行高压接通时,应悬挂警示灯,并明确告诫无关人员不得在照射室附近逗留。
八、任何与X射线检测无关的人员未经射线防护负责人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进入射线辐射区域。
九、X射线机需设有接地保护装置,接地电阻小于0.5欧姆。
十、从事X射线检测的人员不得把个人生活品带入曝光室,不得在工作场所吸烟、进食或存放食物,不得在曝光室做与放射工作无关的事。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一、对使用科室提出的设备维修申请,维修人员应及时予以响应和处理。
维修完毕后,维修人员应详细填写记录,并通知使用科室恢复使用。
二、无法解决的或疑难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三、急救设备,维修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扯皮,而应积极抢修保证临床第一线需要。
四、使用科室要按规定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并定期检查执行落定情况。
五、定期深入科室对所负责的仪器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预防维修(PM),降低设备发生的概率。
七、对保修期内或购置保修合同的设备,要掌握其使用情况。
出现问题时,及时与保修厂方联系,对维修结果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并检查保修合同的执行情况。
八、应做好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的维修值班,确保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均能处理突发的维修要求。
九、保持工作区域的安全与整洁。
保管好各种维修工具、仪器,防止丢失损坏。
十、定期召开业务碰头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研究、分析维修中的疑难问题,交流维修心得。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一、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操作的人员必须持有环保局颁发的放射性同位素上岗资格证。
无证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二、实验人员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必须提前预约并填写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表,经实验中心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
三、从事放射性同位素操作的人员要熟悉放射性同位素操作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等规定,服从同位素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排、指导。
四、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要严格落实双人领取、双人使用等规定。
五、实验过程中放射源取出和放回时,应对放射源的名称、编号、枚数等认真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由放射源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签字认可后,才能放入专用保险柜储存,并实行保险柜的双人保管、双把锁制度。
六、实验结束后,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测试实验工作台面污染情况并签字。
造成污染的,应立即进行清洁处理。
造成严重放射性事故的要立即上报物理实验中心、物理学院和学校放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事故应急预案予以处置。
七、实验人员必须将实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等情况要如实填写,实验期间对实验室水电、门窗、安全、卫生等情况负责监督,实验结束后负责进行清洁。
辐射防护措施1、强化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自觉配合并切实落实诊所内放射设备的使用安全,避免放射事故的发生。
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设施的性能,确保其安全正常的运转。
射线装置变更时及时办理申报变更手续,机房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3、采用放射诊断应遵循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知识和相关法规的专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期间须接受定期培训,确保正确合理操作射线装置。
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
对已经从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要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医用诊断X射线机须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操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
6、进机房前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开机前检查安全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掉电源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7、对患者拍摄前应认真核对诊疗方案,准确对位,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重复照射。
8、机房内除受检者外,陪同人员及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9、机房内必须配备一套受检者防护服装,并按规定使用。
10、机房门必须设置门灯连锁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照射前必须关闭机房大门后方可开机照射,机房工作时大门上方应有红灯指示。
放射源台帐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了加强我单位的放射源管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台账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放射源的基本技术参数和状态。
建立一一对应的放射源明细台账。
2、射源装置台账应做到一源一卡,技术参数准确无误,不能私自涂改,划改参数,做到物帐相符。
3、放射源从订货、接收、运输、安装、存放必须有专人负责,并做好放射源档案,做好记录;4、放射源出入,拆卸、安装,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并做好记录。
5、射源装置的大中小维修,都能在台账上显示,做到有据可查。
6、射源装置的定期检定工作由台账管理人员提前报告送检,检定报告也应按时归档。
7、台账管理人员应定期核对台账,使每台设备检修维护记录都能与台账相符合。
8、台账不允许私自外借,如果外借必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办理登记手续,因私自外借,使台账资料丢失的,须追究台账管理人员的责任。
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自负。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一、放射安全管理小组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实施放射科主任对放射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技术培训计划:计划对医师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
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家。
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掌握放射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科主任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
三、放射培训计划:工作人员准备参加河北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组织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知识的培训;做到每个操作人员都进行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教育,增强操作人员在辐射工作岗位的可调节性,做到辐射人员轮流上岗,尽可能达到“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的原则。
所有从事辐射的工作人员每年接受法律法规和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
监测方案一、积极配合、协助环保、计量等职能部门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
二、定期对设备辐射情况进行监测,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发现辐射量超标对环境或工作人员构成危害的立即上报。
三、对工作人员剂量计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检测,发现辐射量超标者立即通知本人并按规定进行处置。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计划一、质量保证原则(一)放疗场所的选址、布局和防护设施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二)具备与诊疗服务项目相适应的设备,包括医用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个人剂量报警仪等必要的设备和防护用品。
(三)具备与科室规模相适应的各类专业人员。
(四)具有对受诊治者的安全保障措施。
(五)制定辐射剂量的质量检测计划,保证照射质量,做好直线加速器、剂量检测仪等设备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工作。
二、质量保证内容(一)技术员每次在病人治疗摆位前、摆位中和摆位后校对病人治疗单,核实相关照射参数。
(二)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
(三)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实行科主任、技士长负责制,采取定期检查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层层把关,防止差错。
(四)维修技术人员在治疗期间随时观察机器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五)定期维修保养机器,保证机器正常运转。
(六)直线加速器每周进行一次剂量检测,保证剂量的准确性。
(七)剂量检测仪每年送有关部门进行校验。
三、保养维护及环境监测(一)每周六设备维修人员和物理师共同对直线加速器的射线剂量、机器参数、门机灯连锁等进行检查,每半年由生产厂家专业工程师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维护和机器性能测定,及时校验各种参数。
(二)每年请卫生放射防护监督管理人员对放射场所的环境进行监测,出具监测报告,对机器进行性能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