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精品课程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宏观习题及答案

宏观习题及答案

宏观习题及答案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二、选择题1、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ACA 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购买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 CD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AA 收入及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GNP的有 ABC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5、GNP与NNP之间的差别是 B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6、用收入法核算的GNP应包括ABCD(这是广义的谈GNP,如果仅仅是收入法核算GNP,则只选A既可)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7、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M=1.8亿,则CA NNP=8.7亿B GNP=7.7 亿C GNP=8.7亿D NNP=5亿8、用支出法计算的GNP的公式为 AA GNP=C+I+G+(X-M)B GNP=C+S+G+(X-M)C GNP=C+I+T+(X-M)D GNP=C+S+T+(M-X)9、以下可以计入GNP的有 BD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0、用收入法核算GNP时,应包括 ABD(思路与8题一致,如果仅仅是计算公式,则只选D)A 折旧B 间接税C 出售股票的收入D 工资11、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 BCDA 政府转移支出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指出C 企业投资D 政府购买三、计算题1、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800,贸易赤字是100。

试计算:(1)储蓄(2)投资(1)41008003300(2)500041009002001100100()500080011001003200S T T G G X M I GDP C G X M =-==-=-=-∴=-=-∴=----=--+=储蓄税收又投资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均衡产出投资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边际消费倾向二、选择题1、若MPC=0.6,则I 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D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2、根据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AA 收入B 价格C 边际消费倾向D 偏好3、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储蓄增加4、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BA 5B 0.25C -4D 25、政府购买乘数Kg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 之间的关系是CA Kg <KtrB Kg = KtrC Kg >KtrD 不确定6、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ADA 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 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C 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 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8、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BD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9、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CA 不变C 增加100万元D 减少100万元11、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 CDA 购买一块土地B 购买公司债券C 厂房增加D 存货增加三、计算题1、若自发投资量从600亿元增加到700亿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从8000亿元增加到8500亿元,求:投资乘数。

宏观习题23、24章-参考答案

宏观习题23、24章-参考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名词解释(5)总收入(1)总支出(4)国内生产总值(2)中间生产(3)最终生产1.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2. 一个企业为另一个企业进一步加工而生产的物品。

3. 销售给最终使用者的制成品。

4. 一个国家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5. 工资、租金和利润。

(2)国民生产总值(3)消费(4)投资(5)政府购买(1)净出口1. 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2. 由一国的居民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不包括新住房在内的家庭对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4.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包括家庭购买新住房在内的建筑物的支出。

5. 各级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4)转移支付(5)真实GDP(2)名义GDP(3)基年(1)GDP平减指数1. 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而计算出的物价水平的衡量指标。

2. 按当年物价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3. 用来衡量真实GDP的价格的那一年。

4. 政府不为得到物品或劳务的支出。

5. 根据基年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2)、净出口为负是什么意思?进口>出口2003年的GDP是100美元、2004年的GDP是200美元、2005年的GDP是400美元。

(2)、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真实GDP是多少?2003年真实GDP是100美元、2004年的是100美元、2005年的是100美元。

2003年。

(2)、2004年GDP平减指数的值是多少?107(3)、从2003年到2004年,物价上升了百分之多少?7%第一年,因为GDP平减指数=1002、从第一年到第二年,是真实产量增加了还是物价上身了?解释之。

物价上升20%,真实产量未变3、从第二年到第三年,是真实产量增加了还是物价上升了?解释之。

物价未变,真实产量增加25%。

5、如果2005年的真实GDP大于2004年的真实GDP,真实产量增加了吗?物价上升了吗?真实产量增加,因为是用不变的基年物价衡量每年的产值。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册(第五版)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2011年2月目录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第十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7)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4)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31)第十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7)第十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43)第十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49)参考答案 (51)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题(在题前括号中填写答案)()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2.当煤炭有多种用途时,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家庭用于做饭和取暖B、餐厅用于做饭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D、化工厂作为原料()3.“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全对()4.下列那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十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5.在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Σ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6.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7.下列工程中,不属于政府购买的是A、地方政府办学校的支出B、政府购买一批军火C、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的一笔住房补贴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8.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一笔资金的使用,下列哪一项可以被视为投资:A. 购买公司股票B.存入国外银行C. 购买企业债券D. 以上都不对()9.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10.中国的资本品存量2008年年初约为80万亿元,本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可达12万亿元,资本消耗是8万亿元,则中国2008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20万亿元和8亿元B、20万亿元和4万亿元C、12万亿元和4万亿元D、12万亿元和8万亿元()11.如果本国居民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大于零,则有A. GNP=GDPB. GNP=NIC. GNP>GDPD. GDP>GNP()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对项有影响A、GDPB、NDPC、NID、PI()13.下列各命题中,正确的是A、NDP+企业间接税=GDPB、NDP-资本折旧=GDPC、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D、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14.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A、500 美元B、480美元C、470 美元D、400美元()15.已知: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资本折旧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1.5亿元,出口为2亿元,进口为1.8亿元,则A、GDP=7.7亿元B、GDP=8.7亿元C、NDP=8.7亿元D、NDP=6.7亿元()16.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17. 属于转移支付的是A、退伍军人的津贴B、退休人员的退休金C、贫困家庭补贴D、以上答案都对()18. 下列第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养老金()19.忽略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下列投资—储蓄恒等式中不正确的是:A. 两部门经济:I=SB. 三部门经济:I=S+(T-G)C. 四部门经济:I=S+(T-G)+(X-M)D. 四部门经济:I=S+(T-G)+(M-X)()20.今年的名义GDP比去年的名义GDP高,说明A. 今年的物价水平比去年高B. 今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比去年多C. 今年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都比去年高D. 以上说法都有可能二、判断题(在题前括号中填写答案,正确写T,错误写F)()1. 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运用个量分析方法.()2. 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第一章1。

宏观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得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得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与宏观得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得研究就是整个国民经济得经济行为,微观研究得就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就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就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就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得研究方法就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得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与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 行为主体得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与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与企业并不就是作为分散决策得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就是最为一个统一得行动得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与企业作为个别得选者行为加总,研究她们总体得选择行为,这就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4、宏观经济政策得主要治理对象就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得主要治理对象就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就是GDP与GNP?它们之间得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就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就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得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总与。

GNP就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得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总与。

两者得差别:(1)GDP就是个地域概念而GNP就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得就是一国公民得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就是从国内还就是从国外获取得;GDP衡量得就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得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就是本国公民还就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得关系.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与实际GDP得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得经济增长状况就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就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得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各章习题答案

宏观各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1、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那些与总体经济有关的经济问题。

()4、凯恩斯学派倾向于赞同自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提倡政府在促进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5、经济学家评价经济模型时只需进行逻辑推理而不需考虑假设是否合理。

()二、单项选择1、现代宏观经济学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遵循的基本步骤是()A.简化B.加总C.数量分析D.以上都是2、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消费问题时,所关心的是()A.消费者具体购买的是什么B.消费者的各种支出进行加总而得到的一个总量C.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能否得到满足D.消费者的总群体的大小3、以下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A.当期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B.导致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C.导致一个国家经济波动的原因D.一国居民生活的普遍幸福4、宏观经济学理论或模型是()A.数学等式B.对经济发展的预测C.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的政府政策改革建议D.若干假设以及由这些假设推导出来的结论5、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长期增长理论重点阐明生产能力的增长B.在中期内,生产能力看成是既定的。

产量取决于总供给,而价格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C.短期内,价格水平不变,产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D.短期内,失业水平取决于总供给水平答案:一、√√√××二、DBDDD(5题B也不太对)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判断1、古董商出售一幅古字画的收入应被计入其所在国家的GDP内。

()2、经济中所生产的产量翻了一番,则名义GDP也相应的翻一番。

()3、既无政府也无对外贸易的原始经济中,总投资等于总储蓄。

()4、在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四部门经济中,若一个国家的消费增加200亿元,则其GDP 也增加200亿元。

()5、当计算一个国家的GDP时,政府支付给退休军人的退休金应该包括在内。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 B )A.经济增长B.供需的价格弹性C.通货膨胀D.充分就业2.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A.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的精确描述B.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抽象C.经济模型往往是用数学术语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D.经济模型有助于解释经济变量3.经济模型要解释的变量是( C )A.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B.外生变量C.内生变量D.既不是内生变量也不是外生变量4.存量是( 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5.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C )A.国内生产总值B.投资C.失业人数D.人均收入6.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C )A.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7.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B )A.资源短缺B.有效需求不足C.资源配置不当D.技术落后8.下列哪一本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C )。

A.凯恩斯的《货币论》B.马歇尔的《货币、信用与商业》C.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二、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讲,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90年代新凯恩斯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课后习题答案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和总体经济变量的学科,它涉及到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

以下是一些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的答案,供参考:问题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答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问题2:通货膨胀是什么?答案: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购买力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衡量。

问题3:什么是失业率?答案: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愿意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问题4:经济增长率如何计算?答案:经济增长率通常通过计算两个时期GDP的百分比变化来确定。

公式为:经济增长率 = [(GDPt - GDPt-1) / GDPt-1] * 100%,其中GDPt是当前时期的GDP,GDPt-1是前一时期的GDP。

问题5:什么是财政政策?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府支出和其他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它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问题6: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实现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问题7:什么是经济周期?答案: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经历的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的循环过程。

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波动性。

问题8:什么是货币乘数?答案:货币乘数是指银行系统在存款准备金率约束下,将初始存款放大为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它反映了银行信贷创造过程的放大效应。

问题9:什么是贸易平衡?答案: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

如果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顺差;如果进口大于出口,称为贸易逆差。

问题10:什么是资本流动?答案:资本流动是指资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转移,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

宏观练习题答案

宏观练习题答案

宏观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个人行为B. 企业行为C. 政府行为D. 整体经济行为答案:D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A. 一个国家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B. 一个国家所有居民的消费总和C.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D. 一个国家所有居民的储蓄总和答案:C3. 通货膨胀是指:A. 货币供应量增加B. 价格水平持续上升C. 失业率上升D. 经济增长率下降答案:B4.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A. 利率调整B. 财政支出C. 税收政策D. 以上都是答案:A5. 财政政策的目的是:A. 增加政府收入B. 减少政府支出C. 影响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D. 降低失业率答案:C二、判断题6. 经济增长率是指GDP的年增长率。

(对)7. 货币政策总是比财政政策更有效。

(错)8. 失业率的增加通常与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同时发生。

(错)9.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超过政府收入。

(对)10. 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立即影响经济。

(错)三、简答题11. 简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答案: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刺激总需求,从而减少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12. 什么是货币乘数效应?答案:货币乘数效应是指银行系统中,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银行信贷创造过程,能够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

四、计算题13. 如果一个国家的GDP为20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为500亿美元,私人投资为300亿美元,消费为1200亿美元,净出口为-50亿美元,请计算该国的储蓄率。

答案:储蓄率 = (GDP - 消费 - 政府支出)/ GDP = (2000 - 1200 - 500) / 2000 = 100 / 2000 = 0.05 或 5%五、论述题14. 论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答案: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调整来影响经济活动,其作用直接但可能受到政治因素和财政赤字的制约。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1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1

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单项选择题(1)D;(2)C;(3)B;(4)A;2.判断题(1)对;(2)错;(3)错;(4)错;(5)对;(6)错3.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对国民经济总过程的研究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

这些理论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2)宏观经济学研究那些经济问题?答: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政府预算盈余、政府预算赤字、政府债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第2章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1.单项选择题(1)A;(2)B;(3)C;(4)B;(5)D2.判断题(1)错;(2)错;(3)对;(4)对;(5)错3.简答题(1)简述消费支出的含义及主要影响因素。

消费支出是指核算期内由居民个人直接购买消费性产品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

它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

居民购买住房或建房用材料所花支出不应计入消费,计入消费的只是代表住房服务的房租支出。

消费支出主要受收入的影响。

(2)为什么说生产活动的性质没有被区分是GDP统计指标的局限之一?GDP统计的生产活动可以按性质分为三个方面:正面的生产活动、负面的生产活动及为消除负面影响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正面的生产活动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GDP增长,它们被统计在GDP中,这是合理的;负面的生产活动包括对环境的破坏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人类健康和财富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生产活动。

它会带来社会成本,如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将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化肥、农药的滥用造成土壤污染,往往要多年后才显示出可怕的后果。

宏观习题答案101101

宏观习题答案101101

1. 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 ,而不用名义GDP ?因为名义GDP 受价格影响,而实际GDP 不受价格影响,衡量的是经济体生产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变化。

所以,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 。

2. 考虑一个只生产一种物品的经济。

在第一年,产量是Q1,物价是P1。

在第二年产量是Q2,物价是P2。

在第三年,产量是Q3,物价是P3。

第一年为基年。

根据这些变量回答下面的问题,并保证使你的回答尽可能简化。

A. 这三年每年的名义GDP 是多少?B. 这三年每年的真实GDP 是多少?C. 这三年每年的GDP 平减指数是多少?D. 从第二年到第三年真实GDP 的增长率是多少?E. 从第二年到第三年用GDP 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的增长率是多少?d 从第二年到第三年真实GDP 的增长率是%100223⨯Q 。

e 从第二年到第三年用GDP 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的增长率为%100223⨯-P P P 。

3.. 一个农民种小麦,他以100美元把小麦卖给磨坊主。

磨坊主又把小麦加工成面粉,并将其以150美元卖给面包师。

面包师把面粉做成面包,再以180美元卖给消费者。

消费者吃了这些面包。

A. 在这个经济,GDP 是多少?解释之。

B. 增值的定义是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减生产者购买的用于生产产品的中间物品的价值。

假设在以上所描述的之外再没有中间物品,计算这三个生产者每个的增值。

C. 在这个经济中,三个生产者的总增值是多少?如何与经济的GDP 相比?这个例子提出了计算GDP 的另一种方法吗?a 因为GDP 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在本题中,面包是最终产品,其市场价值是180美元,所以GDP 是180美元。

b 农民的增值为100美元,磨坊主的增值为150-100=50美元,面包师的增值为180-150=30美元。

C 在这个经济中,三个生产者的总增值是180美元,和GDP 相等。

宏观经济教材习题答案1-4

宏观经济教材习题答案1-4

选择题:1.C;2.D;3.A;4.B;5.D;问答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

解答:宏观经济学是对一国经济总体的研究,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以下方面存在区别:①微观经济学以家庭、企业为分析对象,它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如何作出经济决策,采用个量分析的方法,以市场价格中心,研究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宏观经济学以一国的国民经济总体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研究一国经济总体的运行,解决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

宏微观经济学的联系表现在: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二者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假定资源已经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宏观经济学则是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理论大厦。

②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

整体经济是单个经济单位的总和,整体经济的变动源于无数个体的决策。

因此,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必须以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解为基础。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构成经济学理论大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研究对象、中心理论、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各有不同,这两个部分缺一不可,同样重要。

2、宏观经济学研究哪些问题?什么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举例说明。

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三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家庭和企业的经济决策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例如,消费者怎样作出购买决策,消费者的决策如何受到价格和收入变动的影响;企业的产品如何定价;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企业关于雇佣多少工人的决策,等等。

3、从最近的报纸上找出三个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并加以说明。

(略)选择题:1.C;2.D;3.A;4.B;5.D;6.B;7.C;问答题1.下列购买活动中哪些应该列入GDP,哪些现行统计没有列入但应该列入:解答:A、现行统计没有列入,应该列入F、现行统计没有列入,应该列入G、现行统计没有列入,应该列入2.农民种小麦,卖给面粉厂,收入1元。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 B )A.经济增长B.供需的价格弹性C.通货膨胀D.充分就业2.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A.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的精确描述B.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抽象C.经济模型往往是用数学术语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D.经济模型有助于解释经济变量3.经济模型要解释的变量是( C )A.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B.外生变量C.内生变量D.既不是内生变量也不是外生变量4.存量是( 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5.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C )A.国内生产总值B.投资C.失业人数D.人均收入6.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C )A.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7.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B )A.资源短缺B.有效需求不足C.资源配置不当D.技术落后8.下列哪一本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C )。

A.凯恩斯的《货币论》B.马歇尔的《货币、信用与商业》C.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二、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讲,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90年代新凯恩斯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课程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试题(1)一、名词解释1、流动偏好陷阱2、实际余额效应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4、国民生产净值二、单项选择题1、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的总和。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2、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B.投资是利率的减函C.投资与利率是非相关关系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3、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时表示()。

A.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而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B.产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处于非均衡状态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变D.发生转动5、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应该是()。

A.4B.2.5C.5D.1.66、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

A.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B.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C.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D.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7、已知,C=3000亿元,I=800亿元,G=960亿元,X=200亿元,M=160亿元,折旧=400亿元,则()不正确。

A.净出口=40亿元B.NDP=4400亿元C. GDP=3800亿元D.GDP=4800亿元8、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A.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B.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货币额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9、下列()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是有效的。

A.利率对货币需求变动不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B.利率对货币需求变动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C.利率对货币供给量变动敏感,投资对利率变动敏感D.以上情况都是有效的。

宏观练习题加答案

宏观练习题加答案

宏观练习题加答案一、选择题1.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人消费行为B. 企业生产决策C. 国家经济总量和结构D. 金融市场的波动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四大经济指标?A. 国内生产总值(GDP)B. 失业率C. 通货膨胀率D. 股票市场指数答案:D3.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A. 增加税收B. 减少政府支出C. 增加政府支出D. 保持现状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什么是宏观经济政策,并列举两种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2. 解释什么是通货膨胀,并简述其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储蓄和投资的实际回报率减少,同时可能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影响经济稳定和增长。

三、论述题1. 论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经济增长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量的增加,通常用GDP增长率来衡量。

而经济发展则更侧重于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福利的改善。

例如,一个国家可能GDP增长迅速,但环境污染严重,居民健康水平下降,这就不能算是经济发展。

2. 分析财政赤字对一个国家经济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包括: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如增加公共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负面影响则包括:长期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国家债务水平上升,增加未来偿债压力,影响国家的财政可持续性;此外,还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稳定。

四、案例分析题1. 假设某国经济目前正面临衰退,失业率上升,政府决定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

请分析可能采取的政策,并预测其可能带来的效果。

宏观课后答案

宏观课后答案

7.(1)项链为最终产品,所以用最终产品法计量GDP,GDP=40万美元(2)第一阶段生产的价值=10万美元第二阶段生产的价值=40-10=30万美元用增值法计算GDP,GDP=10+30=40万美元(3)工资=7.5+5=12.5万美元利润=(10-7.5)+(30-5)=27.5万美元GDP=工资+利润=12.5+27.5=40万美元8.(1)收入法计算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亿元(2)支出法计算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出口额-进口额)+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90+60+(60-70)+30=170亿元(3)政府预算赤字=收入-支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5-30=-5(4)净出口NX=出口-进口=60-70=-109.(1)04年GDP=100×10+200×1+500×0.5=1000+200+250=145005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100+300+450=1850 05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1100+200+225=15252005年GDP增长率=(05年GDP-04年GDP)/2004年GDP05年名义GDP涨幅=(05年名义GDP-04年GDP)/04年GDP=(1850-1450)/1450=27.59%05年实际GDP涨幅=(05年实际GDP-04年GDP)/04年GDP=(1525-1450)/1450=5.17%(2)2005年的价格指数=05年的名义GDP/05年的实际GDP×100%05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100+300+450=185005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1100+200+225=1525 2005年价格指数=1850/1525×100%=121.3%所以,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1.3%10.GDP=200+(120-10)+80+12=402GNP=200+50+120=370另解:GNP-NFP=GDPNFP=(50+10)-(80+12)=60-92=-32GNP=GDP+NFP=402-32=3702.(1)Y=C+I=50+0.8Y+50=100+0.8Y0.2Y=100 Y=500C=50+0.8×500=450 S=Y-C=500-450=50(2)k=1/(1-b)=1/(1-0.8)=5(3)△Y=△I×k=20×5=100=a+b(Y-T+TR)3.(1)C=a+bYd=200+0.8(Y-250+62.5)=200+0.8(Y-187.5)Y=C+I+G=200+0.8(Y-187.5)+100+200=0.8Y+500-1500.2Y=350 Y=1750(2)因为是三部门的定量税,所以Ki=1/(1-b)=1/(1-0.8)=5Kg=1/(1-b)=1/(1-0.8)=5Ktr=b/(1-b)=0.8/(1-0.8)=4Kt=- b/(1-b)=-0.8/(1-0.8)=-4Kb=14.根据题意得:C=a+0.5Y 因为收支平衡点为8000,所以8000= a+0.5×8000 a=4000,所以C=4000+0.5Y当Y=10000时,C=9000又因为Y=C+I=C+S 所以S=Y-C=10000-9000=1000 5.(1)MPC=0.75(2)Y=C+I+G=20+0.75(Y-T)+380+400=0.75(Y-0.2Y)+800=0.6Y+8000.4Y=800 Y=2000(3)T=0.2×2000=400 G=400预算盈余=T-G=0(4)kg=1/[1-b(1-t)]=1/[1-0.75(1-0.2)]=1/(1-0.6)=2.5△Y=△G×kg=10×2.5=256.(1)Y=C+I+G+NX=30+0.8(Y-Tn)+60+50+50-0.05Y=0.8(Y-50)+190-0.05Y=0.75Y+1500.25Y=150 Y=600(2)NX=50-0.05Y=50-0.05×600=20(3)Y=C+I+G+NX= a+b(Y-Tn)+I+G+c-dY= a+bTn+I+G+c+(b-d)Y(1-b+d)Y= a+bTn+I+G+c Y=( a+bTn+I+G+c)/ (1-b+d)由此得出:k=1/(1-b+d) b=0.8 d=0.05i=4ki=10×4=40(4)△Y=△I×ki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的均衡收入为640NX=50-0.05Y=50-0.05×640=18(5)Y=C+I+G+NX=30+0.8(Y-Tn)+60+50+40-0.05Y=0.8(Y-50)+180-0.05Y=0.75Y+1400.25Y=140 Y=560NX=40-0.05Y=40-0.05×560=127.Y=C+I+G=80+0.5(Y-T)+50+0.1Y+200=0.5(Y+20-0.2Y)+330+0.1Y=0.5Y+3400.5Y=340 Y=680C=80+0.5(Y-T)=80+0.5(Y+20-0.2Y)=90+0.4Y=90+0.4×680=362 I=50+0.1Y=50+0.1×680=118T=-20+0.2Y=-20+0.2×680=116=a+b(Y-T+TR)8.(1)C=a+bYd=100+0.8(Y-250+62.5)=100+0.8(Y-187.5)Y=C+I+G=100+0.8(Y-187.5)+50+200=0.8Y+350-1500.2Y=200 Y=1000(2)因为是三部门的定量税,所以 Ki=1/(1-b)=1/(1-0.8)=5Kg=1/(1-b)=1/(1-0.8)=5Ktr=b/(1-b)=0.8/(1-0.8)=4Kt=- b/(1-b)=-0.8/(1-0.8)=-4 Kb=15.(1)L=L1+L2=0.2Y+2000-500r(2)L=0.2×10000+2000-500×6=1000(3)L1=0.2×6000=1200 Ms=L=L1+L2L2=Ms-L1=2500-1200=1300(4)当Y=10000时, L=0.2×10000+2000-500r=4000-500rMs=L 所以,4000-500r=2500 r=3%6.(1)货币量是M=10×2000=2亿美元(2000代表2000万张纸币)(2)货币量仍是2亿美元,因为银行的每一笔存款都减少了通货并增加了等量的活期存款,因此,如果银行全以准备金持有所有存款的话,银行不会影响货币供给。

宏观习题3031章 参考答案

宏观习题3031章 参考答案

宏观习题3031章参考答案宏观习题30、31章-参考答案第三0章一、名词解释:(选择合适的解释)1、通货紧缩2、货币数量论3、古典二分法4、货币中性5、数量方程式6、通货膨胀税7、费雪效应8、皮鞋成本9、菜单成本10、资本收益am×v=p×镱价格总体水平下降。

c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变量,但不影响真实变量的特征。

货币数量决定价格,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的理论。

E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之间的理论区别。

f以高于购买价格出售一种资产而赚到的利润。

G当通货膨胀导致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浪费资源。

H与价格变化相关的成本。

i政府用发行货币来增加收入的做法。

j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一对一的调整。

二、简短回答:1.下列问题与费雪效应相关。

a、为了证明你对费希尔效应的理解,请填写下表。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低于3%4%5%10%6%8%7%2%3%。

关于费希尔效应的问题与上表无关。

b、假设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为3%,然后假设实际利率为4%,那么名义利率是多少?3%+4%=7%2.虽然名义利率主要补偿通货膨胀,但所得税将从储蓄中获得的名义利息作为收入。

a.为了说明这对储蓄的激励是什么,完成下表。

s对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低通货膨胀率国家5%3%8%高通货膨胀率国家5%11%16%4%25%税致利率2%税后下降名义利率税后实际利率6%3%12%B.哪个国家的储蓄动机更大?为什么?实际利率很高。

c.政府为了消除这个问题可以做些什么?1%,因为税后他们可以消除通货膨胀或只对实际利息收入征税3、如果货币供给翻一番,在长期中货币需求量和物价水平必定发生什么变动?为了维持货币均衡,货币需求量必须翻一番,因为对同样数量的物品的支出将翻一番,这引起价格翻一番,货币的价值下降一半。

4.假设货币供应量增加10%。

解释数量方程中每个变量的变化。

V保持不变,y保持不变。

M增加10%,P增加10%5、解释古典二分法。

宏观经济变量可分为两类——实际变量(以实际单位计量)和名义变量(以货币单位计量)。

宏观课后题答案

宏观课后题答案

19章选择题答案:BDBDBA20章选择题答案BDCAAADACBA第十四章:3、(1)、S=Yd -C= 4100-3800=300(2)、C+I+G+(X -M)=C+S+T∴ I=S+(T-G)+(M-X)=300-200+100=200(3)、GNP= C+I+G+(X -M)∴G=5000-38OO-200+100=1100第十五章:1、(1)、Y=7508.01501001=-+=-+b I a ;C=100+0.8×750=700; S=750-700=50 (2)、非意愿存货投资IU=50(3)、Y=10008.011001001=-+=-+b I a ∴ △Y=1000-750=250 (4)、Y=15009.01501001=-+=-+b I a ;S=Y-C=-a+(1-b)Y=-100+0.1×1500=50 Y=20009.011001001=-+=-+b I a ∴△Y=2000-1500=500 (5)、当消费函数为C=100+0.8Y 时,K I =58.01111=-=-b 当消费函数为C=100+0.9Y 时,K I =109.01111=-=-b 即乘数由5变为10。

单位均为10亿美元3、(1)、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1000)25.01(8.01200505.628.0100)1(10=--++⨯+=--+++-=t b G I bTR bT a Y (2)、投资乘数K I =5.2)25.01(8.011)1(11=--=--t b 政府支出乘数=投资乘数=2.5税收乘数K T =2)25.01(8.018.0)1(1-=---=---t b b 转移支付乘数K TR =2)25.01(8.018.0)1(1=--=--t b b 平衡预算乘数K B =5.0)25.01(8.018.01)1(11=---=---t b b (3)、G K G Y ⨯∆=∆200=G ∆×2.5∴G ∆=80T K T Y ⨯∆=∆ 200=T ∆×-2∴T ∆=-100即需要减税100(10亿美元)平衡预算乘数或⨯∆∆=∆T G Y200=⨯∆∆T G 或0.5 ∴400==T G ∆∆(10亿美元)单位均为10亿美元第十六章:4、(1)、r y L L L 50020002.021-+=+=(2)、 将r=6 y=10000代入(1)中得到货币需求量L =1000(3)、L=M S 即L 1+L 2=2500;L 1=0.2×6000=1200 ∴L 2=1300(4)、L=M S 即L 1+L 2=2500;L 1=0.2×10000=2000 L 2=2000-500r =500∴r =3 第十七章:4、(1)、Y=C+IY=100+0.8Y+150-6rIS 曲线:Y=1250-30r L=PM 0.2Y-4r=150LM 曲线:Y=750+20r(2)、将IS 曲线和LM 曲线联立解得:Y=950;r=10第十八章:1、(1)、Yd=Y-T+TR=Y-0.2Y=0.8YY=C+I+GY=300+0.64Y+200+G ,将Y=2000带入式中解得G=220(10亿美元)预算=T-G=0.2Y-220=0.2×2000-220=180(10亿美元)所以是预算盈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判断
×1、根据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短期AS曲线是水平的。

()
×2、自然失业率不受政府政策影响。

()
×3、与微观经济学一样,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对于产出、消费、投资具有正的效应;在长期内没有任何效应,因为总供给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于产出、消费、投资具有正的效应;在长期内没有任何效应,因为总需求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
×6、总供给曲线意味着产出的增加引起价格的上升。

()
×7、产出的自然水平仅仅依靠总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了。

()
×8、在长期中,货币政策影响产量水平。

()
二、单项选择
C1、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名义货币存量增加20%()
A.价格下降
B.对价格没有任何影响
C.名义工资上升20%
D.真实货币供应上升20%
A2、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政府支出增加()
A.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减少,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B.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增加,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C.对真实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有影响
D.对真实货币存量及产出结构没有影响
D3、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名义货币存量增加()
A.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减少,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B.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增加,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C.对真实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有影响
D.对真实货币存量及产出结构没有影响
D4、假定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10%()
A.产出下降10%
B.对产出没有任何影响
C.价格上升10%
D.真实货币供应上升10%
C5、假定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政府支出增加()
A.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减少,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B.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增加,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C.对真实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有影响
D.对真实货币存量及产出结构没有影响
B6、假定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名义货币存量增加()
A.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减少,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B.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增加,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C.对真实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有影响
D.对真实货币存量及产出结构没有影响
B7、总需求曲线是()
A.与价格水平是负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负效应
B.与价格水平是负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正效应
C.与价格水平是正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负效应
D.与价格水平是正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正效应
C8、根据供给学派经济学()
A.高税率使总供给增长
B.高税率使总供给减少
C.低税率使总供给增长
D.低税率使总供给减少
三、计算题
1、已知总需求曲线为
P
Y
d
50
600-
=,总供给函数为P
Y
s
500
=(单位:亿元)。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增加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3)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总供给增加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4)求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同时变动后的供求均衡点
(1)将需求方程P Y d 50600-=和供给方程P Y s 500=联立,解得
P=1.09(=600/550) Y=545.5(亿元)
或 P=1.1(=600/550) Y=550(亿元)
(2)当总需求增加10%后,新的总需求方程变为P Y d 55660-=,将其与原供给方程P Y s 500=联立,解得
59519.1==Y P (亿元)
或 P=1.2 Y=600(亿元)
(3)当总供给增加10%后,新的总供给方程变为P Y S 550=,将其与原需求方程联立,解得
5501==Y P (亿元)
(4)当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同时增加时,将新的总需求方程P Y d 55660-=和新的总供给方程P Y S 550=联立,解得
P=1.09或1.1(=660/605) Y=600(亿元)
提示:总需求和总供给同时同方向、同幅度增加会维持原价格水平,但总产出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