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使学生能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一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具准备: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课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同学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照片,看一看他们都在做什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谁?(学生观看图片。
) 学生回答: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
教师:对,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他们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为人民服务》。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
(板书:为人民服务)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1)课件1: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2)课件2:《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即席讲话。
因为当时的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困难,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篇一】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剥削、追悼”等10个词语,学习“鼎”字的书写和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及围绕观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运用。
4、抓住重点词,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
理解死的不同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死教学重点: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知道围绕观点从哪几方面写的。
学习引用、对比、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论证方法完成练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演讲词。
1944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依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请同学们有力而响亮地再读课题——为人民服务。
二、检查预习文中有些不太容易读准的词语你能读正确吗?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强调“剥削”等难读的词语。
2、指导“鼎”的笔顺。
“李鼎铭”的“鼎”是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鼎的图片或者放在宗庙作铭记功绩的礼器。
后来“鼎”字又引申出多种意义(出示ppt),学生组词。
这个字笔画较多,笔顺易错,仔细看老师怎么写。
师范写,生书空,写一个带“鼎”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同学们,既然这篇课文是演讲词,那么演讲是有目的的,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听众形成共识。
请几位同学读读这篇课文,想想毛主席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里直接提出并解释了这个观点?引出第一自然段)1、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敬先烈、珍惜和平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
(2)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先烈们的伟大事迹。
3.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启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启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
3. 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书写规范等。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七篇,主要讲述了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人民服务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社会服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人民服务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人民服务的方法;
•学会领会《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
2.能力目标
•能够用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经历;
•能够发扬人民服务精神,为身边的人做点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人民服务的概念和意义,同时掌握人民服务的方法。
2.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领会《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
•课本《为人民服务》;
•多媒体设备;
•奖状、鼓励卡和荣誉榜等奖励物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播放社会服务相关的视频,或播放相关的图片和文章,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看到身边一些人如何服务人民和社会。
2.自读教材
让学生自读《为人民服务》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然后全班朗读文章,培养
学生的朗读能力。
3.学生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课文中。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为他人着想,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 分享为人民服务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为人民服务的快乐。
3. 分析为什么我们要为人民服务。
4. 探讨如何为人民服务。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分组讨论“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事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3. 角色扮演法: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为人民服务的情景。
4. 小组合作法:完成团队任务,培养协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为人民服务的事例,讨论为什么我们要为人民服务。
3. 案例分析:分析如何为人民服务,讲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4. 角色扮演: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为人民服务的情景,引导学生体验。
5. 小组合作:完成团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应用。
2. 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贡献,检验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拓展1. 邀请社区服务志愿者或慈善机构工作者来校分享经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方式。
2.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敬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和成长。
七、教学活动1. 举办“为人民服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服务经历和感悟。
2. 开展“为人民服务”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体会。
3. 组织“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公众场合的自信。
八、教学资源1. 收集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为人民服务》教案(共五篇)
《为人民服务》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如: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
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
如: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
统编版教材《为人民服务》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为人民服务》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鸿毛、精兵简政”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深刻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如引用司马迁的话进行道理论证,列举张思德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等。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课文原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在这里,引用司马迁的话阐述了生死观,通过对比为人民利益而死和为法西斯等反动势力而死的不同,再结合张思德的事例,生动地论证了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价值。
这不仅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也是议论文中典型的论证方式,学生理解这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议论文的把握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如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讲解生字词、重点语句以及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时,采用讲授法直接传授知识。
例如,在讲解“精兵简政”这个词时,教师可以介绍这个词的背景:这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当时抗战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个政策的提出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资源,更好地为抗战胜利服务。
为人民服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为人民服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理解人民对服务的需求
3.掌握正确的服务态度
4.培养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理解人民对服务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
2.案例分析法
3.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带入小组的讨论引出每个同学对于“为人民服务”的了解。
2.讲授
让每个同学表达一下对于“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并且介绍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
3.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案例来让各位同学了解“为人民服务”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
用情况。
4.角色扮演
让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为人民服务”的角色扮演,来让各位同学进一步了解服务的含义。
5.总结
通过讨论来总结课程的内容,并且提出今后如何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
五、教学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的讲授,各位同学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和实际需求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真心实意的服务态度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1.核心素养目标1.1语言运用: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并能运用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1.2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分析文中的论证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让学生思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一观点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锻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1.3文化自信:使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感受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1.4审美创造:体会文章简洁、质朴而有力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这种风格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通过对文中所体现的高尚情怀的领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2.1.1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明确这一思想在当时及现在的重要意义。
例如,结合课文中提到的张思德的事例,讲解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从而让学生理解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无私奉献。
2.1.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以课文中“精兵简政”这一论据为例,向学生展示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这一观点的,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论证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2.2教学难点2.2.1体会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深刻哲理以及如何在不同语境下准确理解和运用类似的表达。
2.2.2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这需要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参与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教学过程3.1导入(5分钟)3.1.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实录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实录《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以“为人民服务”的论点为中心统领全文,整合处理教材;指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文章的论述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
可以把课文的第2自然段作为突破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理解论证的方法,学生在研究、分析、解读中获得经验。
然后,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对文中其他自然段进行自学自悟。
在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
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重点词句的相关课件。
2.《为人民服务》原稿。
3.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微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渗透背景1.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们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
(课件出示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
)你们知道这五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吗?(板书课题)2.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们对他又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毛泽东人物图片。
)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料,加深对写作背景的理解。
3.析课题:这篇演讲稿是毛***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作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背景资料”后回答。
)4.识人物: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令毛***如此敬重?(播放专题影片《张思德》片段,学生汇报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5.明背景:(播放微视频)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
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9篇)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9篇)为人民服务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带着思考题读课文)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重於泰山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五、作业:1、抄写字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话题探究:各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如“如何在学习中为人民服务”、“我们身边的人民英雄”等,展开深入讨论。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提高学生的朗读、复述和表达能力,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论证过程和逻辑结构。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课文所传达的精神实质。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课文中所体现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懂得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享自己或他人为人民服务的经历,深化对价值观的理解。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6.总结与反思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采访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访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艰辛付出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经历。采访后,整理成一篇采访稿,字数不少于400字。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为人民服务》。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3. 课文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3)课文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深刻理解。
(2)如何将课文观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为人民服务》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3)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2. 学习效果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运用课文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人民服务》优质公开课教案模板
《为人民服务》优质公开课教案模板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难点是如何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怎样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了一些关于革命英雄的事迹,一定心有所感。
让学生课前准备,写一篇演讲稿或抒情散文,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写好演讲稿或抒情散文。
【教学过程】请每一位学生都登台演讲或朗读,并由同学自己做出评价。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走进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1、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技巧。
2、小组内读,各小组可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但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参与进去,都有锻炼的机会。
3、指名读,检验评价。
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最本篇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各小组将问题汇总。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在这句话中,“完全、彻底”两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怎样理解司马迁是谁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课文《为人民服务》教案范文
《为人民服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分析和解读。
2. 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
3.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氛围。
2. 讲解法: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服务人民的相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5.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氛围。
3. 讲解课文: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6.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
2. 调查身边的人物和事例,了解他们在为人民服务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3. 选择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深入了解其事迹和精神品质,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和表达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个人心得的表述和案例分析的深度。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2.说说观后感: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3.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4.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阅兵式的铿锵回应中,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生字词学习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是毛××为谁写的?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
(2)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正音:“剥削”的“削”读“xuē”;“鸿”读“hónɡ”。
(3)学生齐读词语。
3.了解张思德。
(1)梳理脉络: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是毛××写给谁的。
预设:是毛××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播放影片:播放电影《张思德》的片段。
15:00—20:00(3)了解张思德:张思德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毛××竟然为他写悼念词?请同学们观看关于张思德的电影片段,再结合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张思德的了解。
统编版小学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 (2)
统编版小学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1. 核心素养目标1.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学会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1.3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体会毛泽东同志在文中所体现出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感受文章简洁、质朴而又富有力量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1.4 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文章明确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通过对课文的研读,让学生明白这一宗旨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工作和行动之中。
例如,文中列举了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事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个事例如何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进而加深对重点的理解。
2.1.2 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
文章为了阐述“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多处运用了论证方法。
像在论述正确对待批评时,“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就是典型的道理论证,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让读者理解接受为人民服务就应该正确对待批评的观点。
再如文中提到的张思德同志的事例就是举例论证,以具体的人物事迹来证明为人民服务的人会受到人民的敬仰和纪念。
引导学生找出这些论证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是教学的重点。
2.2 教学难点2.2.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部编版
今天的课堂,我们探讨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章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将这一理念深植于心,并付诸实践,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思考。
课堂上,通过提问和案例讨论,学生们对“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也展示了他们对于如何服务他人的思考。
在课堂总结时,我强调了“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一宗旨,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他们的经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宗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一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在阅读理解方面,重点是通过课文中具体的例子和论述,让学生明白“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行动中的精神。
-在语言特点分析方面,重点是通过分析“为人民服务”这一论断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句式“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个人利益而死,就比鸿毛还轻”,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修辞增强语言表达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一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为人民服务》的语言特点和结构,使学生掌握修辞手法,提升表达效果;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是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让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2 为人民服务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2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1.同学们,把这些词读准确。
(出示PPT)哀思、剥削、炊事员、李鼎铭、精兵简政点拨:A“剥削”是个多音字;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
~花生。
bō:用于复合词:~夺。
~削。
~落。
~蚀。
生吞活~。
另一个读音叫“xiao”,组词(削铅笔)齐读。
B什么是“鼎”?(“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
也有方形,四足。
)(出示古文字及其图片)鼎这个生字特别难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第六笔是什么?这个鼎的部首是目,第六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
右边相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最后是横折。
看到这个“鼎”,能说说与它有关的成语吗? (三足鼎立、鼎鼎大名、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在课文中写一个带“鼎”字的成语。
注意把“鼎”的笔画笔顺写正确。
2.同学们,这些词语出自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
翻开第12课。
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是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二、整体感知,提纲挈领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篇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在第1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个观点,能找出来吗?2.出示PPT,全班齐读。
3. 对比体会:A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B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一句话在表达上面很特别,哪一句说得更严密?4.师:加上这两个表示事物达到极致的词,再次强调我们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5.既然提出了观点,毛主席就得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
请大家快速浏览第2到第5自然段,说一说毛主席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温馨提示:学好议论文有个规律:议论文的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名读全文,把你觉得含义深刻的语句划下来,再读给大家听。
3.质疑问难。
二、揭题引读,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解释“服务”: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为人民服务即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工作。
本文是以什么命题?(中心命题)
2.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同位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来解决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3.联系实际谈体会。
(不仅联系过去的,还要联系现在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徐虎、李素丽等英雄模范都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可以让学生具体说说他们的先进事迹。)
三、指导背诵全文
板
书
为人民服务 层层递进 论述严密
反
思
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知识要点
教 学 预 设
学习第三段
自学第四段
联系实际
深化主题
一、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三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二、总结、扩展
1.朗读全文。
2.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文章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全文围绕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五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这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通过这段学习谈一下我们党为什么日益壮大,从而成为执政党。
2.学习第4段。
(1)指名读第四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2.学习第二段。
(1)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3.学习第五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
主 要
知 识 点
教学预设
检查字词
梳理课文
学习一、二段
一、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指五名同学读全文,结合正音,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情况。
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
迁qiān迁移。
鸿hò ng鸿雁。鸿毛,鸿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通过谜语记字形:一只鸟落在江边。(鸿)
三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第二句与中心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课题为人民服务第(1 )课 时
一度设计 主备人:
二度备课 主备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生字:迁、鸿、鼎、铭。
2.新词:鸿毛、泰山、寄托、哀思、追悼会、精兵简政、五湖四海。
3.理解重点句、段: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教师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学生可看书中插图。)
(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6岁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虽然只活了28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4.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学生可简要回答。)
鼎dǐng(①三足两耳器物②正当;正在)鼎盛。鼎共有12画,第六画是( )
铭míng警示、鞭策自己的文字:座右铭。
死得其所:所,处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必。“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
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3)出示投影。
上面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1说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
②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一度设计 主备人:
二度备课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第3、4、5段。
2.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3.总结、扩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同位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来解决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4)从生活中找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例如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5)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板书:
为人民服务 鸿 鼎
或:有的人 固:本来 于:表示比较
反
思
课题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二)能力训练点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