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 外科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乳腺疾病PPT演示课件
诊断检查
• 钼靶照相(Mammogra • 活检(Biopsy)
常规(routine use)
超声检查
鉴别乳腺包块
囊性或实体? 良性或恶性?
超声引导下活检
重复性好
27
核磁共振(MRI)
敏感性高 进一步明确超声波,乳腺 X 光检查 结果,发现隐匿性病变
空芯针穿刺细
胞检查
活体组织切除病理检查(活检)。 诊断: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 治疗:
保守治疗:饮食治疗,疏肝理气,调和充任,
调整卵巢功能 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发现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 ,可行单纯乳房手术切除。
乳腺纤维腺瘤
病因: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 高。
乳腺脓肿
乳腺囊性增生病 • 本病也称为慢性囊性增生病(简称乳腺病或乳腺增生) • 多发病,好发年龄25-45岁,是生理性雌激素刺激过度或 变异反应而复旧不全形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 • 病因:内分泌,卵巢功能功能失调或精神因素(黄体酮分
泌减少,雌激素增多或相对增多)。
• 病理:乳腺随月经周期显示增多而复旧的周期性改变。 • 主要是乳腺间质的增生,增生可发生在乳管周围并 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变现为上 皮细胞的乳头样增生,办乳管的囊性扩张。
乳腺疾病(Diseases of the Breast)
We are going to see...
乳腺解剖(Breast 乳腺检查(Breast
anatomy)
examination)
乳腺良性疾病(Benign
乳腺癌(Breast cancer)
人卫版外科学之乳腺疾病教学护理课件
控制体重 肥胖是乳腺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乳腺疾病 的发生。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 乳腺疾病的风险。
避免长期精神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 增加乳腺疾病的风险,因此应尽量避 免。
乳腺疾病的康复指 导
遵循医嘱治疗
人卫版外科学之乳腺疾病教学护理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乳腺疾病概述 • 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乳腺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乳腺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 乳腺疾病的教学与培训
01
乳腺疾病概述
乳腺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乳腺疾病是指发生在乳腺组织的 各种疾病的总称,包括乳腺炎、 乳腺增生、乳腺肿瘤等。
乳腺解剖与生理
介绍乳房的解剖结构、生理功 能以及与乳腺疾病相关的基本 知识。
乳腺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乳腺疾病的预防保健
乳腺疾病的教学材料与方 法
详细介绍各类乳腺疾病的病因、 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
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 查以及乳腺自我检查的重要性。
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如PPT、 视频、病例分析等,采用案例 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 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切除乳房、胸肌和腋窝淋巴结,适用于较 早期的乳腺癌。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仅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乳腺组织,保留乳 房外形和功能,适用于早期乳腺癌或乳腺 良性肿瘤。
通过病理检查确定淋巴结是否转移,指导 后续治疗。
乳腺疾病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分类
根据发病性质,乳腺疾病可分为 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根据发病 部位,可分为导管内病变和导管 外病变等。
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乳腺疾病 的发生。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 乳腺疾病的风险。
避免长期精神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 增加乳腺疾病的风险,因此应尽量避 免。
乳腺疾病的康复指 导
遵循医嘱治疗
人卫版外科学之乳腺疾病教学护理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乳腺疾病概述 • 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乳腺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乳腺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 乳腺疾病的教学与培训
01
乳腺疾病概述
乳腺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乳腺疾病是指发生在乳腺组织的 各种疾病的总称,包括乳腺炎、 乳腺增生、乳腺肿瘤等。
乳腺解剖与生理
介绍乳房的解剖结构、生理功 能以及与乳腺疾病相关的基本 知识。
乳腺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乳腺疾病的预防保健
乳腺疾病的教学材料与方 法
详细介绍各类乳腺疾病的病因、 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
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 查以及乳腺自我检查的重要性。
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如PPT、 视频、病例分析等,采用案例 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 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切除乳房、胸肌和腋窝淋巴结,适用于较 早期的乳腺癌。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仅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乳腺组织,保留乳 房外形和功能,适用于早期乳腺癌或乳腺 良性肿瘤。
通过病理检查确定淋巴结是否转移,指导 后续治疗。
乳腺疾病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分类
根据发病性质,乳腺疾病可分为 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根据发病 部位,可分为导管内病变和导管 外病变等。
外科学教学课件-乳腺疾病
乳腺纵切面观
乳房
疾病
乳房的解剖生理概要(3)
乳房
疾病
乳房的解剖生理概要(3)
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
雌激素、孕酮(卵巢):是乳导管和腺泡增生,促进 乳腺的发育;
催乳素(垂体):与雌激素、孕酮的共同作用下,使 腺泡分泌乳汁;
绝经期后雌激素(肾上腺皮质):脂肪增生,腺体退 化。
乳房
疾病
• 副乳腺畸形的发生率为 1~2%,多见于腋窝
• 对于副乳腺的外科切除 治疗,一般不推荐
乳房 疾病
第四节、急性乳房炎
乳房
疾病
概述(1)
定义:急性乳房炎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 好发于产后3-4周。
➢经验不足 ➢姿势不对 ➢乳头内陷
乳房
疾病
概述(2)
• 乳头:双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乳头内陷、乳 头、乳晕有无糜烂及湿疹样变
• 乳房皮肤 :
皮肤发红:化脓性炎症、炎性乳癌 “桔皮样”改变:癌细胞侵入乳房表浅淋巴管引起堵塞致淋
巴水肿 “酒窝”征:癌细胞侵犯Cooper氏韧带
第二节 乳房检查
乳头内陷
炎性乳癌
桔皮样改变
酒窝征
扪诊
手法:采用手指掌面, 而不是指尖作扪诊
炎症浸润发展期:蜂窝织炎
脓肿形成期
表浅脓肿可向外溃破或破入乳管自乳头溢出; 深部脓肿还可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常形
成乳房内脓肿、乳晕下脓肿或乳房后脓肿 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乳房
疾病
附图:乳房脓肿类型
乳房
疾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热、痛;硬块→波动感(脓肿形成) 全身:中毒症状(寒战/高热、败血症、WBC升高
乳腺疾病 外科学课件
• 恶性----块影多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中心密度较高,边缘毛刺状。
正常
良性
恶性
• 恶性肿瘤钙化影多细小 而密集,并可见于肿瘤 范围以外的组织中;
• 有时可见增粗的血管影, 周围组织可因肿瘤浸润 而扭曲变形,邻近皮肤 可有增厚、凹陷。
• CT、MRI检查
MRI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超声检查
Doppler超声可探测 肿瘤周围血流
为 1/7~8(13.4%)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 CA Cancer J Clin. 2005; 55(2): 74-108 Breast Cancer: Statistics on Incidence, Survival, and Screening. /breasthealth/statistics.asp
辅助检查
• 乳房X线检查 • 钼靶X线摄片可见局部密度升高,Cooper’s韧带
增厚,甚至肿块形成(由于局部脓肿)。
正常
乳腺炎
• 乳房B超检查 可见局部回声减弱,形成低回声区。
• 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一)未成脓期:
1、暂停哺乳并排净乳汁(是否哺乳的 争论,常用的排乳方法)。
2、局部热敷。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 镁湿敷。
• 淋巴网非常丰富; 乳头、乳晕、腺体中部的小部分 乳晕下淋巴丛
大部分的腺体内淋巴管 胸大肌筋膜 深筋膜淋巴丛
乳房淋巴输出的四个途径
乳房 淋巴结分组
Ⅲ组:胸小肌内侧 Ⅱ组:胸小肌深面
Ⅰ组:胸小肌外侧
血液供应(blood supply)
• 胸外侧A,胸廓内A的肋间穿支,3-5肋间A 的外侧支;
乳头
• 双侧对称,指向前方并略向外下。 • 乳头凹陷 先天性、乳头深部Ca。 • 乳头皮肤湿疹样病变:Paget’s disease
正常
良性
恶性
• 恶性肿瘤钙化影多细小 而密集,并可见于肿瘤 范围以外的组织中;
• 有时可见增粗的血管影, 周围组织可因肿瘤浸润 而扭曲变形,邻近皮肤 可有增厚、凹陷。
• CT、MRI检查
MRI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超声检查
Doppler超声可探测 肿瘤周围血流
为 1/7~8(13.4%)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 CA Cancer J Clin. 2005; 55(2): 74-108 Breast Cancer: Statistics on Incidence, Survival, and Screening. /breasthealth/statistics.asp
辅助检查
• 乳房X线检查 • 钼靶X线摄片可见局部密度升高,Cooper’s韧带
增厚,甚至肿块形成(由于局部脓肿)。
正常
乳腺炎
• 乳房B超检查 可见局部回声减弱,形成低回声区。
• 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一)未成脓期:
1、暂停哺乳并排净乳汁(是否哺乳的 争论,常用的排乳方法)。
2、局部热敷。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 镁湿敷。
• 淋巴网非常丰富; 乳头、乳晕、腺体中部的小部分 乳晕下淋巴丛
大部分的腺体内淋巴管 胸大肌筋膜 深筋膜淋巴丛
乳房淋巴输出的四个途径
乳房 淋巴结分组
Ⅲ组:胸小肌内侧 Ⅱ组:胸小肌深面
Ⅰ组:胸小肌外侧
血液供应(blood supply)
• 胸外侧A,胸廓内A的肋间穿支,3-5肋间A 的外侧支;
乳头
• 双侧对称,指向前方并略向外下。 • 乳头凹陷 先天性、乳头深部Ca。 • 乳头皮肤湿疹样病变:Paget’s disease
乳腺疾病-医院乳腺外科 PPT
形成脓肿:
表浅脓肿 波动感、向外溃 破或穿破乳管而 自乳头流出脓液
深部脓肿 局部症状不重, 向深部穿透形成 乳房后脓肿
• 乳腺炎早期:
• 一般不停止哺乳
• 促使乳汁排出通畅 • 全身应用广谱抗菌药 • 局部硫酸镁湿热敷
• 形成脓肿后:
切开排脓 切口 引流通畅
• 感染严重并发乳瘘停止
哺乳:口服溴隐亭1.25mg BId 7-14d
乳房淋巴液四个输出途径
• 1、乳房75%淋巴液
-胸大肌外侧缘淋巴 结-腋窝淋巴结-锁骨 下;
乳房上部的淋 巴液-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 2、乳房内侧淋巴液
-胸骨旁淋巴结 -锁 骨上淋巴结
乳房淋巴液主要输出途径
• 3、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
淋巴管
• 4、乳房深部淋巴网与腹直
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巴管 相通,从而可通向肝脏
腋区淋巴结分组:以胸小肌为标志
• Ⅰ组:
腋下组(胸小肌外组)
乳腺外侧组、中央组 肩胛下组、腋静脉淋巴结、 Rotter淋巴结
• Ⅱ组:
腋中组(胸小肌后组)
深面腋静脉淋巴结
• Ⅲ组:
腋上组(锁骨下组)
胸小肌 内侧锁骨下静脉淋巴 结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外形检查 : 双乳是否对称、局限性隆起、局限性凹陷 乳房表浅静脉扩张
• 口服己烯雌酚1-2mg tid
• 生麦芽 60-90g • VitB6 60粒/次
• 避免乳汁淤积 • 防止乳头损伤,保持其清洁 • 良好哺乳习惯 • 注意婴儿口腔卫生,治疗婴儿口腔炎症
病因
• 临床诊断不困难
• 本病可与乳腺癌同时存在
2%~3%恶变,定期随访
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乳腺疾病
第四节 急性乳腺炎
红 肿 热 痛
第四节 急性乳腺炎
• 多见于初产妇 • 病因 1.乳汁淤积 2.细菌侵入 • 临床表现 • 治疗 消除感染 排空乳汁
第五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增生具有疼痛、触痛、结节三大主要特征。以30岁~50岁之间为多见, 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主要和内分泌紊乱有关。使乳腺导管和小 叶发生周而复始的增厚、复原。如经前明显,经后症状自行消退,这为生理性 乳腺增生。如乳腺导管和小叶的变化无周期性,为病理性乳腺增生。其主要类 型有:乳腺小叶增生、导管增生、囊性增生、乳腺瘤样增生。
正常乳房的发育:胚胎第6周时,沿躯干前壁自腋窝至腹股沟连线上(即乳线) 发生6~8对由于外胚叶细胞局部增殖而增厚形成乳房始基的嵴,9周时这些乳房 始基大多开始退化,剩下胸前一对发育为正常乳房。
副乳的形成:如正常乳房外的乳房始基不退化,即发育成副乳或多余乳房,其发 生率为1%~6%。男女皆可发生,女多于男(5∶1),常有遗传性。副乳可发生在上 下肢间的乳线的任何位置,副乳发生部位多位于乳腺下部及腋窝周围,一般多在正 常乳腺的附近,但也有报道发生在面、颈、臀等部位,腹股沟外阴处。
根据乳腺增生的程度可分为4级:I级:早期;II级:中度改变;III级:纤 维腺瘤病期。IV级:囊性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属于乳腺增生病的后期阶段,主要是多数中小乳管扩张 形成囊状为特点。少数患者可见到乳管上皮由增生而后间变为癌,所以本病也 称为癌前期病变。其癌变多在10%~20%左右。
乳腺增生与癌变的关系是细胞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质变,它经历了轻度增 生 非典型增生 细胞突变 癌性增生的过程。由于多数增生细胞发展到一定程度 后不再继续发展,所以,只有部分乳腺增生病能发展成乳癌。如果积极治疗是 完全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如果在增生的基础上短期内发生肿物突然增大, 应警惕癌变。
讲课(乳腺疾病)资料ppt课件
乳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肿瘤外科一病区 杜燕敏
.
1
乳腺的解剖
15-20个腺叶
以乳头为中心 放射状排列
腺叶间与皮肤 垂直的纤维束 cooper韧带
淋巴网丰富
.
2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房炎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少部分链球菌。
好发于产后3-4周哺乳期,多为初产妇。
.
3
病因
(一)乳汁淤积 ⑴ 乳头发育不良 ⑵ 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过少 ⑶ 乳管不通畅
①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②对扩大根治术后病人注意有无胸闷、呼吸困难。
③观察手术侧上肢皮肤颜色和温度、感觉、运动、有无
肿胀等,若皮肤发绀,肢端肿胀、皮温降低、脉搏不
清或肢端麻木,应协助医生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
28
④观察并记录皮瓣的颜色,有无皮下积液
护理措施
防止皮瓣滑动: 胸带加压包扎,注意远端血供 患肩制动3天,避免上臂外展
.
11
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2、早期浸润性癌 3、浸润性特殊癌 4、浸润性非特殊癌 最常见 5、其他罕见癌
.
12
转移
1.直接浸润
2.淋巴转移
(1)多经乳房外
侧腋窝途径转移。
(2)少数经乳房
内侧内乳转移。
3.血液转移
.
13
临床表现
(1)乳房肿块 1)早期: 表现为患侧乳房无痛性、单发小
(3)乳房癌根治术 (4)单纯乳房切除术 (5) 乳房癌扩大根治术 (二)化学药物治疗 (三)内分泌治疗 (四)放射疗法
.
25
护理问题
1、自我形象紊乱 与手术前担心乳房缺 失、术 后乳房切除影响自我形象与 婚姻质量有关。
肿瘤外科一病区 杜燕敏
.
1
乳腺的解剖
15-20个腺叶
以乳头为中心 放射状排列
腺叶间与皮肤 垂直的纤维束 cooper韧带
淋巴网丰富
.
2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房炎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少部分链球菌。
好发于产后3-4周哺乳期,多为初产妇。
.
3
病因
(一)乳汁淤积 ⑴ 乳头发育不良 ⑵ 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过少 ⑶ 乳管不通畅
①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②对扩大根治术后病人注意有无胸闷、呼吸困难。
③观察手术侧上肢皮肤颜色和温度、感觉、运动、有无
肿胀等,若皮肤发绀,肢端肿胀、皮温降低、脉搏不
清或肢端麻木,应协助医生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
28
④观察并记录皮瓣的颜色,有无皮下积液
护理措施
防止皮瓣滑动: 胸带加压包扎,注意远端血供 患肩制动3天,避免上臂外展
.
11
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2、早期浸润性癌 3、浸润性特殊癌 4、浸润性非特殊癌 最常见 5、其他罕见癌
.
12
转移
1.直接浸润
2.淋巴转移
(1)多经乳房外
侧腋窝途径转移。
(2)少数经乳房
内侧内乳转移。
3.血液转移
.
13
临床表现
(1)乳房肿块 1)早期: 表现为患侧乳房无痛性、单发小
(3)乳房癌根治术 (4)单纯乳房切除术 (5) 乳房癌扩大根治术 (二)化学药物治疗 (三)内分泌治疗 (四)放射疗法
.
25
护理问题
1、自我形象紊乱 与手术前担心乳房缺 失、术 后乳房切除影响自我形象与 婚姻质量有关。
乳腺外科治疗ppt课件
巴结转30~3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大多 (80%)在乳房的外侧象限;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原 发灶大多(70%)在乳房内侧象限。 血液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肺、骨、肝。在骨转 移中,则依次为椎骨、骨盆和股骨。
精选ppt
39
乳腺癌
转移途径:
好发血行转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学特征,是 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精选ppt
59
乳腺癌
左乳内下象限癌前病变
精选ppt
60
乳腺癌
TNM国际分期 :
T(原发癌瘤)、N(局部淋巴结)、M(远处转移) T0:乳腺内无或未触及癌瘤。 T1:≤2cm,无乳头内陷,皮肤、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2:≤5cm,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内陷,但无胸大肌和胸
壁粘连。 T3:>5cm,皮肤明显粘连。 T4:癌瘤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 T4a:癌瘤固定于胸壁。 T4b:患侧乳腺出现桔皮样水肿,溃疡或有卫星结节 T4c:兼有T4a和T4b两种乳腺病理改变。 T4d:炎性乳癌。
精选ppt
64
乳腺癌
手术历史及发展:
Halsted手术创建于1894年。手术延续了一个世纪。经 历了扩大手术的冲击,缩小手术的挑战。
精选ppt
36
乳腺癌
病理分型:
非浸润性癌:也叫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 指癌细胞局限在基底膜以上。转移少,预后好。
早期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原位 癌。癌细胞侵及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仍是早期。
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样癌、髓样癌(有大量淋巴 细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 腺样癌、鳞状细胞癌、乳头湿疹样癌。分化高,预后 较好。
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为少见的特 殊类型的乳癌,临床表现为乳房局部皮肤发红、水肿、 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等炎症样改变,可迅速扩展 到乳房大部皮肤。其特点为发展迅速,预后差。
精选ppt
39
乳腺癌
转移途径:
好发血行转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学特征,是 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精选ppt
59
乳腺癌
左乳内下象限癌前病变
精选ppt
60
乳腺癌
TNM国际分期 :
T(原发癌瘤)、N(局部淋巴结)、M(远处转移) T0:乳腺内无或未触及癌瘤。 T1:≤2cm,无乳头内陷,皮肤、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2:≤5cm,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内陷,但无胸大肌和胸
壁粘连。 T3:>5cm,皮肤明显粘连。 T4:癌瘤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 T4a:癌瘤固定于胸壁。 T4b:患侧乳腺出现桔皮样水肿,溃疡或有卫星结节 T4c:兼有T4a和T4b两种乳腺病理改变。 T4d:炎性乳癌。
精选ppt
64
乳腺癌
手术历史及发展:
Halsted手术创建于1894年。手术延续了一个世纪。经 历了扩大手术的冲击,缩小手术的挑战。
精选ppt
36
乳腺癌
病理分型:
非浸润性癌:也叫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 指癌细胞局限在基底膜以上。转移少,预后好。
早期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原位 癌。癌细胞侵及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仍是早期。
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样癌、髓样癌(有大量淋巴 细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 腺样癌、鳞状细胞癌、乳头湿疹样癌。分化高,预后 较好。
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为少见的特 殊类型的乳癌,临床表现为乳房局部皮肤发红、水肿、 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等炎症样改变,可迅速扩展 到乳房大部皮肤。其特点为发展迅速,预后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局部注射:青霉素100U+NS20ml注 射在炎块四周,必要时4~6小时重复 一次(介绍利多卡因的应用)。
4、抗生素。 5、中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
(二)成脓期: 1、切开引流。注意事项: (1)先试探穿刺,后切开引流。 (2)切口:要够大,位置要低。 放射状切口: 乳房下缘弧形切口: 乳晕部弧形切口: (3)探查分离脓肿的房间隔膜以利 引流。 (4)必要时对口引流。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中国乳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女性的头号“杀手”
● 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年均增长速度 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
● 2000年上海市乳腺癌发病率已达到56.2/10万。 ● 2005年北京城区乳腺癌发病率达到43.8/10万,
较1997年增加了31.7%。
每一乳房有15-20个呈轮辐状排列 的腺叶lobe 腺小叶lobular
腺泡+小乳管
小乳管 输乳管(15-20个)
输乳管窦
乳头
腺叶
乳管
腺小叶lobular
腺小叶lobular
乳房悬韧带(Cooper’s韧带): 每个腺叶周围有纤维束与皮肤和胸大肌筋膜相连。
输乳管窦——乳管内乳头状瘤好发处
淋巴引流 lymphatic drainage
洗澡时
躺下
乳腺良性疾病
• 乳房畸形 • 男性乳房发育症 • 急性乳腺炎 •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房畸形
• 多乳头 • 多乳房 • 乳腺完全缺如 • 无乳头
多乳头及多乳房
男性乳房发育症
• 常见为单侧 ,并且是年轻人,与内分泌 无关。
• 双侧者,应从全身性病因考虑:如垂体 肿瘤、肝硬化、用EH治疗前列腺癌的病 人,有时是肺癌的最早表现。
• 深部脓肿缓慢地向外溃破向深部乳房后 间隙乳房后脓肿
• 感染严重者败血症。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不难 • 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癌(IBC)鉴别
皮肤 IBC病变范围广泛常累及乳房的1/3或 2/3 以上,颜色呈一种特别的暗红色或紫红色,肿胀 的皮肤有一种韧性感,橘皮样改变。 腋下淋巴结 IBC淋巴结转移使肿大的淋巴结质 硬 ;炎症的LN质软、表面光滑、活动度好; 体温 IBC的体温升高、WBC升高均不如急性乳 腺炎那样明显。
乳腺疾病 (Breast Diseases)
• 乳房的解剖和生理 • 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 乳腺良性疾病 • 乳房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乳房的解剖和生理
• 部位 • 淋巴引流 • 血液供应 • 生理特点
部位
• 成年女性的乳房位于 胸壁浅筋膜前后叶之间 • 上起前胸第2-3肋骨 • 下至第6-7肋骨 • 内侧止于胸骨缘 • 外侧达腋中线
• 淋巴网非常丰富; 乳头、乳晕、腺体中部的小部分 乳晕下淋巴丛
大部分的腺体内淋巴管 胸大肌筋膜 深筋膜淋巴丛
乳房淋巴输出的四个途径
乳房 淋巴结分组
Ⅲ组:胸小肌内侧 Ⅱ组:胸小肌深面
Ⅰ组:胸小肌外侧
血液供应(blood supply)
• 胸外侧A,胸廓内A的肋间穿支,3-5肋间A 的外侧支;
腋窝淋巴结检查
乳头溢液(nipple discharge)
• 溢液来自哪一个乳管 、有无肿块触及。 • 溢液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
鲜红色血性溢液——多见于乳管内乳头 状瘤,少数为乳管内癌
棕褐色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乳头溢液(nipple discharge)
• 黄色或黄绿色溢液——多为乳腺囊性增生 偶见于乳癌
——皮下淋巴管阻塞所致(Ca )
橘皮样变
炎性乳癌
炎性乳癌 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触诊 Palpation
• 重点了解乳房有无肿块及其性质检查时用 手指掌面循序轻扪乳房
• 内上、外上(包括角状突出)、外下、内 下、中央(乳头、乳晕)各区。
• 禁忌用手指抓捏乳房组织 • 区域淋巴结
导管内乳头状瘤
• 可见于任何年龄的成年妇女,40-50岁发 病者最多
• 75%发生在乳晕下方的输乳管内 • 单个的导管上皮增生性肿瘤 • 瘤体很小、质软,带蒂而有绒毛 ,极易出
血 • 常不易被触及。
• 临床表现
乳头分泌血性液体,轻压乳晕 区,可见乳头溢出血水,有时 可及质软的肿块,可伴疼痛 (较大的肿瘤堵塞乳管),一 但积血排出,症状消失。
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 视诊 • 扪诊 • 特殊检查 • 自我检查
乳房检查
• 检查应在光线明亮处, 让病人坐正,解开或 脱去上衣,两臂下垂, 使乳房充分显露,以 利对比。
• 肥胖、乳房体积 较大者可取平卧 位。
• 动态的、必要时 在月经周期后重 复检查。
视诊
外观
• 双乳的大小、位置和外型是 否对称;
• 表浅静脉位于浅筋膜浅层的下面,深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 肋间静脉与脊椎静脉丛间有吻合,是乳癌 转移到骨骼及中枢神经
系统的一个途径。
乳房的生理
• 乳腺的发育和分泌功能受神经体液的调节, 受TH,E,P,ACTH,FSH、LH,GH, PRL;胎盘激素的影响。
• 正常乳腺的组织结构随月经周期的影响而 变化。
恶性肿瘤
囊肿、纤维瘤
• 热图检查 • 近红外检查 • 乳导管造影/乳管镜检查 • 同位素闪烁乳腺造影
细胞学检查,溢液涂片,细针穿刺
细胞涂片
切除、切取活 检
唯有病理诊断 才是确诊的金标准
自我检查
90%的乳腺癌是由患者本 人首先发现的,定期自我 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疾病 的有效手段。
Before A Mirror
• 恶性----块影多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中心密度较高,边缘毛刺状。
正常
良性
恶性
• 恶性肿瘤钙化影多细小 而密集,并可见于肿瘤 范围以外的组织中;
• 有时可见增粗的血管影, 周围组织可因肿瘤浸润 而扭曲变形,邻近皮肤 可有增厚、凹陷。
• CT、MRI检查
MRI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超声检查
Doppler超声可探测 肿瘤周围血流
• 一般很少恶变。 • 治疗:年轻人如数月不消退---手术治疗。 • 老年人常需排除癌瘤。
急性乳腺炎
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产后 哺乳的产妇,发病多在产后3-4周。
病因
• 乳汁淤积、细菌入侵 • 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
主要途径 • 常见细菌为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临床表现
• 炎症期 初期 乳房肿胀疼痛、有压痛的硬块、表面 皮肤红热、可同时有发热等全身表现。
2、酌情断乳: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 发乳瘘者。 (1)炒麦芽:60克水煎服×2~3天。 (2)己烯雌酚:1~2mg tid×2~3天。 (3)苯甲酸雌二醇:2mg im qd。至 收乳为止。 (2)、(3)的作用为抑制促 性腺激素及生乳素的分泌。
预防
• 关键在于避免乳汁郁结,同时防止乳头 损伤,并保持清洁。
Every 12 minutes a woman in America dies of breast cancer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 2002年全球乳腺癌患病人数为440.8万, 其中新发病例115万例,因乳腺癌死亡 41万人。
● 2005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超过120万 ● 美国女性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几率约
囊内上皮增生形成乳头;大汗腺上皮细胞 形式的细胞衬于管腔内壁;导管周围
结缔组织和纤维性间质增生,
使腺泡变形;可伴有淋巴细胞
浸润;硬化性腺病。
临床表现
• 症状:乳房胀痛(周期性)与肿块(压痛)与 月经周期有关,在经前期疼痛最显著;疼痛程 度轻重不一,有的缺乏周期。
• 体征:乳房内有多数散在的肿块或结节,无明 显境界,质韧而不硬,一侧或双侧乳房,无粘 连,在月经期后可缩小;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可伴有乳头溢液,呈黄绿色、棕色、血性,偶 尔为无色浆液性。 病程长,发展慢。
•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 是本病可以伴发肿瘤,切勿掉以轻信。癌 前期病变
• 辅助检查
• 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除症状明显的 患者,可给中药制剂,TAM;
• 随访:自检
• 可疑病灶的活检
乳房肿瘤
• 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50%。 • 良性肿瘤中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 • 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占98%,肉瘤占2%。
• 妊娠期应经常用温水、肥皂洗乳头,纠 正乳头内陷。
乳腺囊性增生病
• 或称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病,小叶增 生
• 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患,是乳腺随着经 期的正常周期性变化的变异。
• 病因:可能与卵巢的功能 失调有关,Estrogen产生过 多和Progesterone活性不足。
• 发病年龄:25-40 岁最常见 • 病变部位:多在双侧乳房外上象限 • 病理:导管上皮呈腺样增生;小囊肿形成;
乳房纤维腺瘤
• 青年妇女和女孩的常见肿瘤 • 发病年龄 20-25岁最多见 • 15%病例是多发性纤维腺瘤 • 病因:雌激素水平过高 • 临床表现:乳房肿块活动度大,表面光
滑,分叶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与 皮肤无粘连;无疼痛,可有压痛。经期 后肿瘤大小无改变。
• 妊娠和哺乳期或绝经前期,可使肿瘤迅速 生长。
• 诊断容易 • 巨大纤维腺瘤和叶状囊肉瘤鉴别 • 辅助检查 • 治疗: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 随访:年龄小于20岁,肿瘤小于1cm
乳房纤维腺瘤(mammotome)
乳房纤维腺瘤(mammotome)
乳房纤维腺瘤(mammotome)
乳房纤维腺瘤(mammotome)
乳房纤维腺瘤(mammotome)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导管造影/导 管镜检查有助诊断。
4、抗生素。 5、中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
(二)成脓期: 1、切开引流。注意事项: (1)先试探穿刺,后切开引流。 (2)切口:要够大,位置要低。 放射状切口: 乳房下缘弧形切口: 乳晕部弧形切口: (3)探查分离脓肿的房间隔膜以利 引流。 (4)必要时对口引流。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中国乳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女性的头号“杀手”
● 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年均增长速度 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
● 2000年上海市乳腺癌发病率已达到56.2/10万。 ● 2005年北京城区乳腺癌发病率达到43.8/10万,
较1997年增加了31.7%。
每一乳房有15-20个呈轮辐状排列 的腺叶lobe 腺小叶lobular
腺泡+小乳管
小乳管 输乳管(15-20个)
输乳管窦
乳头
腺叶
乳管
腺小叶lobular
腺小叶lobular
乳房悬韧带(Cooper’s韧带): 每个腺叶周围有纤维束与皮肤和胸大肌筋膜相连。
输乳管窦——乳管内乳头状瘤好发处
淋巴引流 lymphatic drainage
洗澡时
躺下
乳腺良性疾病
• 乳房畸形 • 男性乳房发育症 • 急性乳腺炎 •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房畸形
• 多乳头 • 多乳房 • 乳腺完全缺如 • 无乳头
多乳头及多乳房
男性乳房发育症
• 常见为单侧 ,并且是年轻人,与内分泌 无关。
• 双侧者,应从全身性病因考虑:如垂体 肿瘤、肝硬化、用EH治疗前列腺癌的病 人,有时是肺癌的最早表现。
• 深部脓肿缓慢地向外溃破向深部乳房后 间隙乳房后脓肿
• 感染严重者败血症。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不难 • 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癌(IBC)鉴别
皮肤 IBC病变范围广泛常累及乳房的1/3或 2/3 以上,颜色呈一种特别的暗红色或紫红色,肿胀 的皮肤有一种韧性感,橘皮样改变。 腋下淋巴结 IBC淋巴结转移使肿大的淋巴结质 硬 ;炎症的LN质软、表面光滑、活动度好; 体温 IBC的体温升高、WBC升高均不如急性乳 腺炎那样明显。
乳腺疾病 (Breast Diseases)
• 乳房的解剖和生理 • 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 乳腺良性疾病 • 乳房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乳房的解剖和生理
• 部位 • 淋巴引流 • 血液供应 • 生理特点
部位
• 成年女性的乳房位于 胸壁浅筋膜前后叶之间 • 上起前胸第2-3肋骨 • 下至第6-7肋骨 • 内侧止于胸骨缘 • 外侧达腋中线
• 淋巴网非常丰富; 乳头、乳晕、腺体中部的小部分 乳晕下淋巴丛
大部分的腺体内淋巴管 胸大肌筋膜 深筋膜淋巴丛
乳房淋巴输出的四个途径
乳房 淋巴结分组
Ⅲ组:胸小肌内侧 Ⅱ组:胸小肌深面
Ⅰ组:胸小肌外侧
血液供应(blood supply)
• 胸外侧A,胸廓内A的肋间穿支,3-5肋间A 的外侧支;
腋窝淋巴结检查
乳头溢液(nipple discharge)
• 溢液来自哪一个乳管 、有无肿块触及。 • 溢液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
鲜红色血性溢液——多见于乳管内乳头 状瘤,少数为乳管内癌
棕褐色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乳头溢液(nipple discharge)
• 黄色或黄绿色溢液——多为乳腺囊性增生 偶见于乳癌
——皮下淋巴管阻塞所致(Ca )
橘皮样变
炎性乳癌
炎性乳癌 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触诊 Palpation
• 重点了解乳房有无肿块及其性质检查时用 手指掌面循序轻扪乳房
• 内上、外上(包括角状突出)、外下、内 下、中央(乳头、乳晕)各区。
• 禁忌用手指抓捏乳房组织 • 区域淋巴结
导管内乳头状瘤
• 可见于任何年龄的成年妇女,40-50岁发 病者最多
• 75%发生在乳晕下方的输乳管内 • 单个的导管上皮增生性肿瘤 • 瘤体很小、质软,带蒂而有绒毛 ,极易出
血 • 常不易被触及。
• 临床表现
乳头分泌血性液体,轻压乳晕 区,可见乳头溢出血水,有时 可及质软的肿块,可伴疼痛 (较大的肿瘤堵塞乳管),一 但积血排出,症状消失。
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 视诊 • 扪诊 • 特殊检查 • 自我检查
乳房检查
• 检查应在光线明亮处, 让病人坐正,解开或 脱去上衣,两臂下垂, 使乳房充分显露,以 利对比。
• 肥胖、乳房体积 较大者可取平卧 位。
• 动态的、必要时 在月经周期后重 复检查。
视诊
外观
• 双乳的大小、位置和外型是 否对称;
• 表浅静脉位于浅筋膜浅层的下面,深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 肋间静脉与脊椎静脉丛间有吻合,是乳癌 转移到骨骼及中枢神经
系统的一个途径。
乳房的生理
• 乳腺的发育和分泌功能受神经体液的调节, 受TH,E,P,ACTH,FSH、LH,GH, PRL;胎盘激素的影响。
• 正常乳腺的组织结构随月经周期的影响而 变化。
恶性肿瘤
囊肿、纤维瘤
• 热图检查 • 近红外检查 • 乳导管造影/乳管镜检查 • 同位素闪烁乳腺造影
细胞学检查,溢液涂片,细针穿刺
细胞涂片
切除、切取活 检
唯有病理诊断 才是确诊的金标准
自我检查
90%的乳腺癌是由患者本 人首先发现的,定期自我 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疾病 的有效手段。
Before A Mirror
• 恶性----块影多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中心密度较高,边缘毛刺状。
正常
良性
恶性
• 恶性肿瘤钙化影多细小 而密集,并可见于肿瘤 范围以外的组织中;
• 有时可见增粗的血管影, 周围组织可因肿瘤浸润 而扭曲变形,邻近皮肤 可有增厚、凹陷。
• CT、MRI检查
MRI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超声检查
Doppler超声可探测 肿瘤周围血流
• 一般很少恶变。 • 治疗:年轻人如数月不消退---手术治疗。 • 老年人常需排除癌瘤。
急性乳腺炎
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产后 哺乳的产妇,发病多在产后3-4周。
病因
• 乳汁淤积、细菌入侵 • 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
主要途径 • 常见细菌为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临床表现
• 炎症期 初期 乳房肿胀疼痛、有压痛的硬块、表面 皮肤红热、可同时有发热等全身表现。
2、酌情断乳: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 发乳瘘者。 (1)炒麦芽:60克水煎服×2~3天。 (2)己烯雌酚:1~2mg tid×2~3天。 (3)苯甲酸雌二醇:2mg im qd。至 收乳为止。 (2)、(3)的作用为抑制促 性腺激素及生乳素的分泌。
预防
• 关键在于避免乳汁郁结,同时防止乳头 损伤,并保持清洁。
Every 12 minutes a woman in America dies of breast cancer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 2002年全球乳腺癌患病人数为440.8万, 其中新发病例115万例,因乳腺癌死亡 41万人。
● 2005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超过120万 ● 美国女性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几率约
囊内上皮增生形成乳头;大汗腺上皮细胞 形式的细胞衬于管腔内壁;导管周围
结缔组织和纤维性间质增生,
使腺泡变形;可伴有淋巴细胞
浸润;硬化性腺病。
临床表现
• 症状:乳房胀痛(周期性)与肿块(压痛)与 月经周期有关,在经前期疼痛最显著;疼痛程 度轻重不一,有的缺乏周期。
• 体征:乳房内有多数散在的肿块或结节,无明 显境界,质韧而不硬,一侧或双侧乳房,无粘 连,在月经期后可缩小;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可伴有乳头溢液,呈黄绿色、棕色、血性,偶 尔为无色浆液性。 病程长,发展慢。
•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 是本病可以伴发肿瘤,切勿掉以轻信。癌 前期病变
• 辅助检查
• 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除症状明显的 患者,可给中药制剂,TAM;
• 随访:自检
• 可疑病灶的活检
乳房肿瘤
• 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50%。 • 良性肿瘤中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 • 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占98%,肉瘤占2%。
• 妊娠期应经常用温水、肥皂洗乳头,纠 正乳头内陷。
乳腺囊性增生病
• 或称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病,小叶增 生
• 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患,是乳腺随着经 期的正常周期性变化的变异。
• 病因:可能与卵巢的功能 失调有关,Estrogen产生过 多和Progesterone活性不足。
• 发病年龄:25-40 岁最常见 • 病变部位:多在双侧乳房外上象限 • 病理:导管上皮呈腺样增生;小囊肿形成;
乳房纤维腺瘤
• 青年妇女和女孩的常见肿瘤 • 发病年龄 20-25岁最多见 • 15%病例是多发性纤维腺瘤 • 病因:雌激素水平过高 • 临床表现:乳房肿块活动度大,表面光
滑,分叶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与 皮肤无粘连;无疼痛,可有压痛。经期 后肿瘤大小无改变。
• 妊娠和哺乳期或绝经前期,可使肿瘤迅速 生长。
• 诊断容易 • 巨大纤维腺瘤和叶状囊肉瘤鉴别 • 辅助检查 • 治疗: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 随访:年龄小于20岁,肿瘤小于1cm
乳房纤维腺瘤(mammotome)
乳房纤维腺瘤(mammotome)
乳房纤维腺瘤(mammotome)
乳房纤维腺瘤(mammotome)
乳房纤维腺瘤(mammotome)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导管造影/导 管镜检查有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