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讲读文言文专项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一、第21课《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缘.溪行______________ 芳草鲜美
..若有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仿佛
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 阡陌交通
具.答之______________ 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 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_
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 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
寻.病终______________ 后遂无问津
..者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社会理想?
4.说说“桃花源”的比喻义。
5.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
6.开头写渔人发现桃花林,有何作用?
7.用你自己的语言概括桃花源中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中,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为何“乃大惊”?这说明了什么?
9.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的是谁?“叹惋”的是什么?
11.最后两段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根据提示用原文语句填空。
(1)突出桃林之“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明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3.“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个“乃”字包含着怎样的意味?
14.桃花源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什么?
15.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7.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什么?
18.根据文意,写出下面出自本文的成语的意思。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落英缤纷:
无人问津:
19.说说桃花源给你留下的印象。
20.试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理想中的社会是怎样的?
21.本文作者__________,又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诗派代表人物。
二、第22课《短文两篇》
(一)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_____ 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_____
无案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之劳形
2.翻译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 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铭,用于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文字,一般都是用_______的。
4.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贞操和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作者的“陋室不陋”具体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1)
(2)
(3)
6.将本文中心句用横线画出。
7.开头作者运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引起下文。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作者连举三位古人,证明“陋室不陋”,再次运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作用,以古贤自喻,突出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说说龙、仙在本文中的比喻义。
10.生活中,你有否发现类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事情?试举一例。
11.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二)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 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