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说课完整版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沁园春·雪》。
该诗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雪花飘飞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词牌、字词解析、诗句赏析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沁园春·雪》的背景,掌握词牌特点,理解诗句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魅力,激发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诗句内容的理解,词牌特点的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情感的理解,诗词的审美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花飘飞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历史背景。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了解词牌特点。
4.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诗句的意象、情感,交流赏析心得。
5.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赏析的方法,以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为例,分析其意象、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赏析方法,分析其他诗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内容:a. 作者:毛泽东b. 背景:1936年c. 词牌:沁园春d. 重点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e. 赏析方法:意象、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象、情感。
2. 答案:此句通过描绘美丽的江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无数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3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1、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2、这首词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
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东征。
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
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
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分外()娆()思汗()今朝()数风流人物()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蜡竞折腰数今朝3、思考下列问题:⑴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⑵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⑶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三、研习新课1、指名板书注音:分外(fèn)娆(ráo)数风流人物(shǔ)今朝(zhāo)思汗(hán)2、指名口头解释:惟:只。
《沁园春雪》说课稿6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6篇《沁园春雪》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如歌的语言、如诗的情怀,如画的生活,是我一直追随的境界。
因此,我选择《沁园春·雪》作为我本次说课的篇目。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沁园春雪》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整首词用词精确,语言精练,气势磅礴,旷达豪迈。
作为一篇传统的名篇,如何赋于它新的东西,这就得从新的教学手段入手,使这首词的韵味,豪情及词人的豪迈、自傲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既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又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扬他们的个性,适应我们新课标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毛主席的诗词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词牌名也有较正确的认识,而此时的他们也正是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的时期。
但诗歌朗读训练不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祖国绚丽山河的赞美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描绘绚丽的北国雪景。
二、教学目标、教学教法(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节教材本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绚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有感情朗读和精确背诵默写本诗。
②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感受诗人爱国豪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运用诵读法和品读法。
一是诵读法: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二是品读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沁园春·雪》说课稿(5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5篇)《沁园春·雪》说课稿1一、课文地位及其教学侧重点《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
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
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我的教学理念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三、我对教材的解读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
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五、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第一环节:导入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
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__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4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6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三首中的《沁园春·雪》,主要围绕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展开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作者对雪的赞美和对革命事业的渴望;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品味诗词的韵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理解诗词的字词、句意,了解诗词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词的字词、句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雪》,理解字词、句意,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教师以诗词中的名句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创作一首以雪为主题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沁园春·雪》2. 作者:毛泽东3. 重点词语:长城、大河、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 艺术特色:形象生动、境界雄浑、豪放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雪》为题,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2. 答案示例:雪花飘舞漫天空,万里山河尽染白。
银装素裹分外娇,瑞雪丰年人欢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对《沁园春·雪》有了深入的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搜集其他关于雪的诗词,进一步感受古人对雪的赞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沁园春·雪》。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与欣赏,以及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深入剖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1.了解作者背景;2.诗歌朗读;3.意象分析与情感解读;4.诗歌艺术特色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诗歌意象的分析,表达技巧的解读,思想情感的体会。
教学难点: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了解作者背景: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3. 朗读诗歌: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意象分析与情感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解读作者的情感。
5.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拟人等,探讨其艺术魅力。
6.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课后习题,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沁园春·雪》2. 板书内容:a. 作者:毛泽东b. 意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 表达技巧:夸张、拟人等d. 思想情感: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命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沁园春·雪》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谈谈你的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课程简介本节课将介绍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诗歌,并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本课程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唐诗宋词元曲选修或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1.熟悉《沁园春·雪》的诗歌背景、主题和结构2.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音韵、节奏等3.能够理解和分析诗歌的内涵,并发表自己的见解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鉴别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诗歌背景介绍1.介绍《沁园春·雪》的作者毛泽东,以及其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2.解释诗歌题目的来源和含义,引出此诗的主题二、诗歌鉴赏1.诵读全诗,把握整体理解2.分析诗歌的音韵、节奏等语言运用技巧3.解读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包括对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思想倾向、情感内涵的分析和理解4.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三、讨论与总结1.小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2.整理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形成鉴赏体系3.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收获教学资源准备1.项目投影仪2.诗歌教材及诗歌分析资料3.小组讨论工具4.PPT教学辅助工具(如有)评价方式本课程评价方式为多元化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的贡献、学生自主发言的质量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分析性文章等。
总结《沁园春·雪》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此篇诗歌的分析解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别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三首中的《沁园春·雪》,该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所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背景、词牌、诗意、诗境等方面。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重点分析《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掌握词牌的特点;能正确朗读、背诵诗词,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沁园春·雪》的词牌特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沁园春·雪》。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词义,理解诗句内容。
3.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4.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牌特点,品味诗句,理解诗意。
5. 例题讲解:以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艺术特色,创作一首小诗。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沁园春·雪》2. 作者:毛泽东3. 词牌:沁园春4. 诗意:描绘雪景,抒发豪情5. 诗境:壮美、豪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沁园春·雪》的诗意,写一篇描绘雪景的作文。
作业示例:题目:《雪中的家乡》冬日里的家乡,白雪皑皑,如诗如画。
远处的山峦,近处的田野,都被雪覆盖得严严实实。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58年冬天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叙述了雪花飘落、白雪皑皑的自然美景,以及这种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共鸣。
此诗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词藻、妙趣横生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雪的魅力和自然美景,充满了诗人自然主义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诗表现了作者情感丰富、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一面,这篇文章将从语言特点、意象、节奏美学、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二、语言特点1. 以自然景致为主要描写对象《沁园春·雪》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和词语并非独创,但是使用这些词语所表达出来的景象却十分新颖。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将一种别样的意象带入到诗歌中,也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从而达到了以赞美雪为主题的目的。
2. 带有浓重的感性情感色彩《沁园春·雪》所表现的情感是直接表达的。
这种情感是诗人个人的感受,其中有的是对自然的酷爱,有的则是对生命的感悟。
这种情感并不是仅仅呈现在诗歌的语言表达上的,还可以通过微妙的语气和抑扬顿挫所带来的音乐感受中表现出来。
3. 以自然家园为寄托《沁园春·雪》中表现了诗人对家园的爱和怀念。
这座自然家园包揽了党和人民的历史及意义,也成为了诗人的精神寄托。
三、意象1. 冷暖渐变的雪景冰冷、银白的雪意象烘托出冬天的寒冷。
诗人通过“未能穿我衣”的说法表现出了极端寒冷所带来的凄惨。
2. 借繁言之中寄托真意诗人用“繁言不拂积雪”来表示对喧嚣生活的抱怨,同时也表现了故乡的淳朴。
3. 大自然的美和对现实的不满雪景美妙,同时也体现出对现实的不满。
通过“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表达,表现出诗人对某些不满现状的反感、挑战和追求。
四、节奏美学《沁园春·雪》绝句的格式让诗歌呈现出紧凑的韵律。
这首歌诗的节奏感强,读者在感受自然景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的音乐美。
五、艺术风格1. 崇尚自然《沁园春·雪》体现了毛泽东强烈的自然主义思想。
2024年《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沁园春·雪》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文本的解读、诗词意境的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毛泽东的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沁园春·雪》的文学价值;2. 通过对诗词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词的审美情趣;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词文本的解读,诗词鉴赏方法的传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毛泽东的诗歌创作背景,为学习《沁园春·雪》做好铺垫。
3.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阅读诗词,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4.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讨论诗词中的美好意象,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诗人:毛泽东3. 诗词结构:上片、下片4. 重点词语:雪、长城、大河、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
5. 诗词意境:雄浑、壮美、激昂、豪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鉴赏方法,解读《沁园春·雪》的意境和情感,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品,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1课《沁园春-雪》说课稿课件
板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 想一想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由于学生小学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 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字词掌握较差,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 累较少。由于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做阅读题很难理解文章内容 ,解答缺少条理。
三、说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3.掌握本词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4.感受词人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雪》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开篇课文《沁园春·雪》,下面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学生获得知识有 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 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 在学生的 学法上主要采用了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共2课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写雪的诗,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这 一首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的大气概之作《沁园春·雪》。 (揭示课题)
2、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 物之一。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②捕捉形象,能联系背景说出情感体验。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个性化描述,感受诗人气魄雄伟、胸怀博大的超拔形象。
②一句话品味词语,多媒体感受意境。
3、思想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襟怀,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明方法、探诗境、味诗情、品诗语。
【教学难点】探诗境、味诗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
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诗词,每手都如一扇窗户,展示出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今天我们透过《沁园春雪》,走近诗人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诗才诗情。
整体感知:一、畅谈预习感受。
二、交流搜集资料:1、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2、《沁园春雪》的影响l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l将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2024《沁园春雪》说课稿范文
2024《沁园春雪》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沁园春雪》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现代文学经典导读》中的一篇课文。
它是钱钟书先生的作品,文笔优美,思想深刻。
此篇文章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和写作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运用,《沁园春雪》这篇课文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呈现文章的文字和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
2、教学素材:包括文本、词语解释、名句赏析等,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3、写作示范:准备了一篇相关的作文示范,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呈现一幅描绘雪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问学生对于雪的形象和意义有什么了解。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雪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并预告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
环节二、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第一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旨。
然后,我将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和排比等,加深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环节三、细节解读在这个环节,我将选取课文的几个重要段落,让学生一起读出来,并解读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手法。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023最新-《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美丽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⑴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⑴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2、能力目标:⑴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⑴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雪篇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二云南省泸县第四中学张开芳一、导入: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沁园春雪》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
根据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为:教学目标: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重难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准备运用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1、朗读法:贯彻课堂教学始终。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叶圣陶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
学法具体如下: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走进文本,初读感知——研读文本,指导朗读——品读文本,激扬文字——诵读全词,升华感情;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
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导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
沁园春雪说课稿精选7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精选7篇沁园春说课稿。
敬重师道,培育良好的学风,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会先撰写完备的教案。
撰写教案是为课堂实施做好充分准备的必要步骤。
“沁园春雪说课稿”主题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精心整理的,欢迎您参考,并请务必收藏!沁园春雪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板书:题目、作者)二、写作背景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四、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1、师范读,正音。
舸寥廓峥嵘遒遏找一个学生读,师点评。
(点拨: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沁园春·雪说课课件
(二)走进文本,初读感知
•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 想~想词的上 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三)研读文本,指导朗读
• 1、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 2、俯仰古今,探询诗人心路
(1)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五)诵读全词,升华感情 诵读全词,
1、安排角色朗读。 2、全班演读,感受诗中洋溢的豪迈情怀。 【设计意图】诵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 诵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 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感悟与态度。
跟读课文( 跟读课文(flash)
(六)小结全文,概括主旨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 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 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 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 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 豪情壮志。 豪情壮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沁园春·雪 沁园春·
说 课 课 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课综述
上一页 下一页
《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 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 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 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 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 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 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七)反馈检测,能力提升1 • 1比较阅读 • 《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 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 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 园春.雪》蓑 江 雪 翁 笠 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说课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1沁园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示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fèn)(ráo) 成吉思汗.(hán)数.风流人物(shǔ)还.看今朝(hái)稍逊.风骚(xùn)(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
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诗。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这首词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分组读,再全班齐读一遍。
3.学生自由朗诵后,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全诗,师生共评。
4.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交流点拨】描写北国雪景。
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交流点拨】议论历史人物。
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二)文本探究(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
)1.词的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交流点拨】总写北国雪景。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字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交流点拨】由“望”字领起,它统摄的句子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3.上阕末尾三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交流点拨】虚景;从“须”字可以看出;预示着等到革命成功了,再看祖国的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这象征祖国前途的光明灿烂。
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交流点拨】起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
5.下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交流点拨】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惜”字肯定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但也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6.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交流点拨】用一个“惜”字,委婉批评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今朝的风流人物在武功与文治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三)检查背诵背诵、默写全词。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互相抽查。
教师巡视并参与检查。
)四、板书设计上阕:咏雪总写:北国雪景——壮丽实写:望(长城、大河、群山、高原)虚写:红装素裹——妖娆下阕:抒怀抒情——江山多娇(承上启下)评古——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论今——赞当代英雄(点主旨)五、拓展延伸1.词的下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了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对这种评价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交流】生甲:我觉得“惜”字饱含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虽然对上述历史人物长于武功而给予肯定,但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说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文才不足,而“只识”二字则更含嘲讽之意,表现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
这说明诗人对五位英雄人物的评价还是略有区别的。
生乙:我觉得尽管诗人批评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短于“文治”,但在委婉的批评中,仍然肯定了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生丙:我觉得诗人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是为下文赞扬今朝“风流人物”做铺垫。
在对历史英雄人物不善文治表示可惜的同时,也在“惜”中寓志,蕴含着后来者居上的气概和超越古人的自信。
【教师点拨】要认识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判态度,还需要结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以及诗人作为革命领袖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所负的历史使命来理解。
以上三位同学的理解都很有道理,角度各不相同,且有理有据。
2.搜集有关雪的诗句。
【交流】示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初步学习《沁园春·雪》,领略了北国之雪的风姿。
同时,也体会到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本,一起来欣赏词作的语言魅力和艺术特色。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检查复习开课时,师生一起背诵这首词。
(二)语言品析请同学们细心揣摩品味下列语句,理解诗句的深长意味。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交流点拨】诗句中的“折腰”意为倾倒,展示了英雄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的心情,并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
改为“赞美”,不合词的韵律,且少了形象性。
“娇”是一种女性美,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
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句中的“略输”改为“尽输”,句意表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交流点拨】文采,本指辞采、才华,秦皇、汉武兼有文治,“略输文采”指才华稍差一些,在叹惋中有褒有贬,在肯定中指出不足,改后则变为全盘否定。
3.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句中的“稍逊”能否改为“全无”为什么)【交流点拨】原词贬中含褒,肯定其文治才能并指出不足,而改后完全否定其文采。
4.只识弯弓射大雕。
(“只识”改为“识得”行吗为什么)【交流点拨】对于成吉思汗的评论,词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语带嘲讽。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
用“只”限制“识”,意味委婉,贬谪更严厉。
(三)艺术特色(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词的上阕在写景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和哪些写法?【交流点拨】先总写后分写,先实写后虚写。
动景和静景相结合,虚景和实景相结合。
2.请指出上阕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
“欲与天公试比高”中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了,十分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写出“山”“原”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这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雄奇景象,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
3.这首词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交流点拨】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
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
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下阕议论,即上阕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四)主旨探究既然上述人物都有“略输”“稍逊”“只识”的缺陷,那么谁配称真正的“风流人物”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入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