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战略;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问题。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2.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战略?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思维火花。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成果,以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四)课堂练习,500字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优越性;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社会主义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针对本节课的小组讨论话题,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
-小组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社会主义制度的三个本质特征,并简要说明其优越性;
2.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作用;
3.论述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程尾声,我会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优越性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人教版政治高一必修一第二课

人教版政治高一必修一第二课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习之路 1、近代中国的国情①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落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历史任务注意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创设前提、开辟道路。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①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②五四运动(性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四个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新民主主义革命含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胜利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个“新”:①领导权----有无产阶级领导----决定性意义;②革命前途----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所属世界革命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课件(共45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课件(共45张PPT)

一、供求影响价格
物以稀为贵
购买者争
中秋
需求增加 供给减少
商品短缺
供不应求
相购买 销售者趁
价格上升 卖方市场
机提价
货多不值钱
中秋后
需求减少 供给增加
商品过剩
供过于求
销售者竞 相出售
购买者持 币待购
价格下降 买方市场
(单选题)据报道,市场的非理性消费使少越贵,越贵越挖,步 入开发的恶性虫草、和田玉等稀缺性资源越挖越少,越循环。 虫草、和田玉等地方名贵特产“越少越贵”的现象,表明它们的 价格( )
2.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需求弹性: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说需求量对 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生活必需品价格 上涨(下跌)
高档耐用品价格 上涨(下跌)
不会导致需求量 急剧减少(增加)
会导致需求量急 剧减少(增加)
需求弹性小 需求弹性大
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
需求弹性曲线
(必小窄高大宽)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
决定、基础 表现
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 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 地说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正比。
探究三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如何来衡量
价值由劳动形成
价值量由劳动量决定
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A.由商品的供求决定 B.由商品的价值决定 C.不受价值影响,会不断上涨 D.受到供求变化的影响
探究二 即使供不应求,一个月饼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台
冰箱的价钱高,即使供过于求,一台冰箱的价格再降, 也不会比一个月饼便宜。
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材分析】本课以价格为核心考点,既是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又是难点所在。

本课从价值与供求两个方面认识价格变动的原因,从价格变动分析其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难点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价格等计算、不同商品和相关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曲线的分析。

【设计意图】结合高三课堂复习模式,按照“基础知识回顾——重难点突破——当堂巩固训练”的复习理念,以“问题”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诱思探究的学习方法,每一考点设置五个环节,其中通过典型真题例析、考点演练、分层作业,做到“精致导练”、“精练精析”,让学生加深对重难考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高考考点:(1)价格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考向定位:(1)归纳影响价格的因素,学会运用此原理分析商品出现价格变动的理论依据;(2)弄清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和关系,学会做商品价值量、价格等相关计算题;(3)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经营的影响,学会运用此原理分析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学会分析曲线图。

【教学重难点】1、影响价格的因素;(准确分析材料)2、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价值规律的理解;(各种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各种坐标曲线图的理解与分析)【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提出探究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流程】考点一、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一环节:自主复习——知识唤醒】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________,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②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________,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2课 第1框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2课 第1框PPT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 1.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因素、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 内容和表现形式、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 2.明确价值的决定因素、价格的影响因素。
• 3.形成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光荣的观念。
导学线索
主干知识梳理
• 一、供求影响价格
• 1.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
• 三、价值规律 •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社的会必要 劳_基动__础时__实间__行__等__价_交__换__。____决价值定量,商品交换以_______为 •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
_价__值_______上下波动。
问题探究
• 探究点一 影响价格的因素
说明在同一价格上,商品供给量增加,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增加说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 该商品的数量增加,即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 下降,可见①③正确;供给量增加意味着生产该商 品的企业可能增加了,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降,故 ②④错误。
• 探究点二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比
• 3.辨析: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的价值量无关。因此 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没有意义。
• [答案] 观点错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但是,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在市场竞 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所以 商品生产者应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 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争取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 如何理解“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形成价格”是 一致的?
•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 定价格。强调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价值决定的,而 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全课概述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每一个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制作一份政治教案有益于政治老师的教学工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1、商品的含义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三、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

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历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本框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储备、物质基础,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通过了解过渡时期及其总路线和总任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做出艰辛探索。

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四、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

2.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全课概述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

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2、价值决定价格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

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

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同一商品13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含义。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

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

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

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

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

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教师活动: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

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

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

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

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

(2)价值规律教师总结: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这一经济原则就叫做价值规律。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要求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的主要知识如下: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课余作业】请分析,同一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为什么有时候赚钱,有时候亏本?【教学体会】本节学习价格形成的有关知识,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节奏,供求影响价格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可略讲,把时间主要放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问题上,以免前松后紧。

2.2 价格变动的影响【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

2、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影响。

3、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

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上一节讲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商品的价格是经常变动的。

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什么影响呢?这是这一节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需求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的高低对你的购物需求是否构成影响?你是如何根据价格变化进行消费的?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涨较高时,人们的购物需求就减少,反之,则增大。

因此,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等反季节消费现象。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类似消费?为什么这样消费?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这样能节约资金,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教师活动:但生活中也有一种“买涨不买落”现象。

请看教材15页材料,想想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2、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影响程度不同教学过渡:请同学们看教材15页的漫画,思考这副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漫画说明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消费需求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6页三个自然段,了解替代品、互补品的含义,以及价格变动对它们的需求量影响情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某种商品由于有替代品存在,一旦其价格上涨,就会大量减少需求量,导致对其替代品需求的增加;反之,其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需求量,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减少。

如果两种商品互补,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就会使其需求量减少,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 需求量增加,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教师活动: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而价格变化也会影响消费需求,从而引起供求状况的变化。

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

请看看本17页的示意图: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 生产扩大 生产缩小 ―――――-获利增加←―――价格上涨←―――供不应求←――――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这一图表说明,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

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活动:价格变动还会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