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永久的悔》课内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永久的悔》练习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永久的悔》练习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2 永久的悔名校讲坛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

出生于某某省临清市康庄镇。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

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著有散文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地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深刻含义的?提示一: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

开篇点明“永久的悔”,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

这样的结构安排,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提示二:作者年幼时不懂事,没有想到如何孝敬母亲;年轻时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实现尽孝母亲的美好愿望;然而没有等到自己大学毕业,母亲却永远地走了。

这也给作者心中留下一个异常沉重的包袱,每每想至此处,就会心肝俱裂,泪盈于眶,成为一个永久的遗憾,永久的悔!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这是否偏离了主题?提示一:没有偏离主题。

因为写自己的幼年生活,一方面体现出母亲对“我”深深的爱,另一方面是为了说明母亲所受的磨难。

提示二:没有偏离主题。

通过叙述自己的幼年的生活,表现母亲生活的艰辛;在如此艰辛的生活状态下,母亲还让“我”接受良好的教育,为“我”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实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也是“我”离开家乡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而留下“永久的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设疑——点明永久的悔永家庭的基本情况久叙事自己幼年的生活的母亲的艰苦生活悔点题——突出永久的悔理解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理解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是记叙文常见考点之一。

分析语句的含义一方面要联系语句所在的段落思考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另一方面要联系文章中心思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语句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典型例题】“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课文作简要分析。

季羡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季羡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一、季羡林篇:(一)个人成就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1]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二)散文随笔《幽径悲剧》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清塘荷韵》上海九年义务制教育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八课《成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做人与处世》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永久的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课(三)人物评价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

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温家宝评)[14] 贺剑城称自己“为老搭档的逝世感到悲痛”,贺剑城道:“季先生对待学术、工作非常严谨,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

他精力过人,每天到单位非常早,有时竟然会提前三个小时到。

”贺老称,季先生一生对待学问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国同时学三门语言的情况,笑称“简直是自我折磨”。

(四)美文精读1 、忘季羡林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

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

季羡林散文《永久的悔》

季羡林散文《永久的悔》

季羡林散文《永久的悔》季羡林散文《永久的悔》我己经到了望九之年。

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从乡下到城里;从国内到国外;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洋研究院;从“志於学”到超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既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悦与忧伤并驾,失望与希望齐飞,我的经历可谓多矣。

要讲後悔之事,那是俯皆是。

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心。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

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亲等兄弟三个,孤苦伶盯,无依无靠。

最小的叔叔送了人。

我父亲和九叔背井离乡,盲流到济南去谋生。

此时他俩也不过十几二十岁。

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在济南落住了脚。

於是我父亲就回到了故乡,说是农民,但又无日可耕。

又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从济南有时寄点钱回家,父亲赖以生活。

不知怎麽一来,竟然寻上了妇,她就是我的母亲。

後来我听说,我们家确实也阔过一阵。

大在清末民初,九叔在东三省用口袋里剩下的最後五角钱,买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灾奖券,中了奖。

兄弟俩商量,要“富贵而归故乡”,回家扬一下眉,吐一下气。

於是把钱运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里,乡里的事由父亲一手张罗。

他用荒唐离奇的价钱,买了砖瓦,盖了房子。

又用荒唐离奇的价钱,置了一块带一口水井的田地。

一时兴会淋漓,真正扬眉吐气了。

可惜好景不长,我父亲又用荒唐离奇的方式,仿佛宋江一祥,豁达大度,招待四方朋友。

转瞬间,盖成的瓦房又拆了卖砖、卖瓦。

有水井的田地也改变了主人。

全家又回归到原来的信况。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降生到人间来的。

母亲当然亲身经历了这个巨大的变化。

可惜,当我同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只有几岁,告诉我,我也不懂。

所以,我们家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仅是昙花一现,我到现在也不完全明白。

2023年最新的《赋得永久的悔》原文及阅读答案18篇

2023年最新的《赋得永久的悔》原文及阅读答案18篇

2023年最新的《赋得永久的悔》原文及阅读答案18篇赋得永久的悔读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赋得永久的悔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篇一:赋得永久的悔读后感今天又读了《中国最美的散文集》之《赋得永久的悔》这一篇文章。

季羡林先是风趣的挑了一下这个听起来有些八股味道的题目,然后大致的叙述了一下他一生的经历(从出生到八十多岁的生平经历过的地方。

)原来季羡林老人家一生里最最后悔的事情竟然是;他离开了了他的家乡,离开了他的亲生母亲而去了遥远的地方“ 发扬光大” 了。

如今的我们大概是都觉得季羡林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了,文学水平提高了,当然也出名了,发财了。

这样有什么不好的呢?!但是其实季羡林的内心也是极为痛苦地!丧母之痛!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季羡林老人家幼年的时候家里是非常穷的!唯一“阔”的一阵还是在作者还未出生的时候,作者的九叔买了一张奖券竟然也幸运的中奖了!也理所应当的分给了自己的兄弟(季羡林的父亲)一笔钱,可季羡林的父亲却没有拿这笔钱用于投资,却欢欢喜喜的办了一桌宴席!!钱便又“挥霍”完了,季羡林的家里又是变得“一贫如洗”了。

季羡林只在这篇文章里只是写到了关于吃的东西,例如:“白的”(麦子面饼子)——当时最好的食品;“黄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饼);最差的是“红的”(红高粱面饼子)。

由于家庭条件,季羡林从小就只能吃又苦又涩的“红的”。

儿时的季羡林只在他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出了家庭,所以所知道的儿时的记忆大多都是吃的东西,而对于只有六岁的他来讲,对于母亲的记忆是少之又少的!而在季羡林大学毕业以前可怜的他只回家了2回,只见到过母亲一次面,且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又离开了。

第二次便是回家给母亲奔丧了。

所以季羡林是十分后悔当初离开家的,他自己宁愿一辈子只吃“红的”,也不愿意离开自己亲爱的母亲啊!难以割舍的对母亲的思念与追悼。

所以离开母亲,乃是季羡林老人家一生中最最后悔的事情了!篇二:赋得永久的悔读后感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给予你的并不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季羡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季羡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一、季羡林篇:(一)个人成就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1]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二)散文随笔《幽径悲剧》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清塘荷韵》上海九年义务制教育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八课《成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做人与处世》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永久的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课(三)人物评价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

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温家宝评)[14] 贺剑城称自己“为老搭档的逝世感到悲痛”,贺剑城道:“季先生对待学术、工作非常严谨,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

他精力过人,每天到单位非常早,有时竟然会提前三个小时到。

”贺老称,季先生一生对待学问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国同时学三门语言的情况,笑称“简直是自我折磨”。

(四)美文精读1、忘季羡林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

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

永久的悔练习

永久的悔练习

永久的悔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4分)1.选出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

()5分)A. 俯拾( fǔ ) 奔丧( bēn ) 唾手可得( tuò )B. 苦涩( sè ) 教诲 ( huǐ ) 懵懵懂懂( měng )C. 简陋( lòu ) 盈眶(kuāng ) 恃而不恐( chì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 ( )(4分)A. 心干情愿望九之年坎坎坷坷阳关大道。

B. 俯拾皆是唾手可得孤苦伶仃扬眉吐气。

C. 豁达大度如获致宝龙肝凤髓昭告四邻。

D.寄人离下心肝俱裂眼泪盈眶雄心壮志。

3.根据意思填写成语。

(4分)(1)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这里形容后悔的事很多。

()(3)糊涂,不明事理。

()(2)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

()(4)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 5分)A.作者“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B.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C.本文表面上是以“永久的悔”为线索,而内在的主线是作者的回忆。

D.本文作者季羡林是当代语言学家,山东清平人。

5.选择正确的一组关联词 ( ) (5分)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庄外的草和庄稼都长起来了。

我就到庄外去割草,______到人家高梁地里去劈高粱叶。

劈高梁叶,田主______不禁止, _______还欢迎;_____叶子一劈,通风情况就能改进,高梁长得就能更好,粮食打得就能更多。

A或者不但而且因为 B.还非但而且因为C或者不但而且于是 D.还非但而且于是6.亲情自古就是历代文人所歌咏的话题,请你从自己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首歌颂亲情的作品。

(可以不写题目和作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7、填空 7分《永久的悔》作者是,代家。

永久的悔(有答案)

永久的悔(有答案)

2. 永久的悔(有答案)班别:姓名:学号:时间:2014、2、21主备人:彭静审核人:梁健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记文中疑难字词的字音、词义。

2、理清课文“设疑——叙事——思母”的线索,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体会本文平实自然却又蕴含着至爱深情的语言。

4、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预习案【走近作者】季羡林,1911年生,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是当代语言学家,精通12国语言,被誉为“国宝”。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永久的悔》是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曾获鲁迅文学奖。

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了解背景】本文写于1944年,是应《光明日报》的记者邀请而写的。

当时作者虽已年近九十,但是季老仍然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记忆犹新。

在几个小时之内创作而成。

可见对于自己没有迎养母亲在作者心中铸成了一个永久的痛。

本文通过回忆过去穷困的家庭生活,塑造了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并表达了自己心中留存的永久的悔意:不该离开家乡,更不该离开母亲!这个“悔”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熟记)【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迎.( yíng ).....手可得懵.( měng )......懵懂懂....) .唾.( tuò )......养盈眶.( kuàng ).......简陋.( lòu2、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答案略)望九: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立锥之地:懵懵懂懂:背井离乡:3、名句背诵默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悔答案

悔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二、1全文以“永久的悔”为线索展开。

开篇点明“永久的悔”,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

这样安排结构,条理清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2、作者悔的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悔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

悔的具体表现是第十段。

3、本文的结构层次:(1——2段)开篇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3——9段)中间叙事:道明悔的缘由。

(10——11段)结尾点题:突出永久的悔。

4、中间叙事部分主要叙写了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幼年的生活的苦。

写家庭的苦及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为了烘托母亲的苦,烘托母亲在苦境中给自己的疼爱,从侧面回答“悔”的原因。

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也就越深。

三、1、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没能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果。

从“悔”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我”的自责、后悔以及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

2、不离题,这样写恰恰是为了表现主题。

通过回忆自己“吃的”经历,写出了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这正是作者离开母亲的原因之一,同时,回忆自己的吃,也渗透了母亲对孩子的至爱亲情,作者也由此更加思念母亲。

第二课时一、(1)母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离开过家,特别是结婚以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面了。

她把毕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这个家庭和子女,而作者年幼时竟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

这里饱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2)母亲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把仅有的一点好吃的都留给了儿子。

作者对母亲的一生艰辛感叹不已,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对生身母亲怀念不已。

(3)年轻时不懂事,没有想到如何孝敬母亲;年轻时经济不能独立,虽有雄心壮志,却无法实现孝敬母亲的愿望;没有等到自己大学毕业,母亲永远地走了,自己永远不能尽孝了。

每想至此,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赋得永久的悔答案

赋得永久的悔答案

赋得永久的悔答案1.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的山水名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名川大山的杂言歌行。

这些诗气势豪放,想象,用仙境和幻境构筑壮丽的理想世界,了诗人超然世外的情致。

A耳熟能详奇特孕育B脍炙人口怪异孕育C耳熟能详怪异寄托D脍炙人口奇特寄托正确答案D解析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和事物人们都很称赞;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怪异:奇异。

寄托:把理想、希望、情感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静稳天气多、相对湿度大、吸湿作用明显等不利因素又扩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

B.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C好电影生命力很强,其故事情节具有可延展创新的空间,这就是《蜘蛛侠》《蝙蝠侠》等侠类电影可以续拍的原因。

D科研工作者用水缸作为青蒿素的提取容器,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防止地接触到大量有机溶剂,导致他们的安康受到影响。

正确答案C解析A项,“扩大”与“程度”搭配不当;B项,句式杂糅;D项,中途易辙,最后一个分句暗中改换了主语,导致承前省略主语不当。

3.以下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承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B称赞对方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C祝贺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D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正确答案A解析(A、犹舍间。

谦称自己家的客气话:舍下简陋得很。

候教,敬候指教。

请柬上常用的套语。

B、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

D、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4.以下诗句中,没有使用比较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A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季羡林散文《永久的悔》

季羡林散文《永久的悔》

季羡林散文《永久的悔》我己经到了望九之年。

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从乡下到城里;从国内到国外;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洋研究院;从“志於学”到超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既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悦与忧伤并驾,失望与希望齐飞,我的经历可谓多矣。

要讲後悔之事,那是俯皆是。

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心。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

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亲等兄弟三个,孤苦伶盯,无依无靠。

最小的叔叔送了人。

我父亲和九叔背井离乡,盲流到济南去谋生。

此时他俩也不过十几二十岁。

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在济南落住了脚。

於是我父亲就回到了故乡,说是农民,但又无日可耕。

又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从济南有时寄点钱回家,父亲赖以生活。

不知怎麽一来,竟然寻上了妇,她就是我的母亲。

後来我听说,我们家确实也阔过一阵。

大在清末民初,九叔在东三省用口袋里剩下的最後五角钱,买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灾奖券,中了奖。

兄弟俩商量,要“富贵而归故乡”,回家扬一下眉,吐一下气。

於是把钱运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里,乡里的事由父亲一手张罗。

他用荒唐离奇的价钱,买了砖瓦,盖了房子。

又用荒唐离奇的价钱,置了一块带一口水井的田地。

一时兴会淋漓,真正扬眉吐气了。

可惜好景不长,我父亲又用荒唐离奇的方式,仿佛宋江一祥,豁达大度,招待四方朋友。

转瞬间,盖成的瓦房又拆了卖砖、卖瓦。

有水井的田地也改变了主人。

全家又回归到原来的信况。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降生到人间来的'。

母亲当然亲身经历了这个巨大的变化。

可惜,当我同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只有几岁,告诉我,我也不懂。

所以,我们家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仅是昙花一现,我到现在也不完全明白。

这恐怕要成为永远的谜了。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赏析及阅读答案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赏析及阅读答案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赏析及阅读答案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赏析及阅读答案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赏析及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赏析本文是季羡林应别人之约写的一篇文章,其中作者回忆了童年与母亲在一起的经历,描写了于家乡于母亲一生难解的情怀。

慈母仙逝,亲朋凋零,是一般人都可能遭遇的自然变迁,但事隔多年季羡林先生依然会夜半惊梦、老泪纵横,穿透思念的月色,情至深处无言辞,落于笔端即华章。

文章对于母亲几乎没有正面描叙,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只贯穿于“白的”、“红的”、“黄的”三种食物的讲叙中,烘托于一个朴实、温暖的乡里亲情下。

于是母亲便成了一种落叶归根的乡里情怀;便成了永恒的乡愁;便成了人类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寻根情结。

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结,作者在独自面对心灵时总会生出痛彻心扉的“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如朗月星空,看似稀松平常,细品却有博大的人间真气象。

阅读答案(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极端贫困的农村生活让季羡林的童年回忆没有一点亮色,剩下的.只有饥饿和苦难。

B。

由于季羡林有一年拾到的麦子特别多,母亲特意弄来了点儿月饼奖励他,以激励他更加勤劳吃苦。

C。

在季羡林的记忆中母亲毕生只吃“红的”,甚至野菜,没有吃过别的再好的东西。

D。

季羡林依靠自己的身体为二大爷的牛搞饲料,就是为了平时或年终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E。

文本通过平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童年为了吃饱肚子所经历的艰辛,也表达自己对当年只顾自己忽视母亲的懊悔。

(2)季羡林的苦难童年中,能让他高兴起来的事情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6分)(3)季羡林的“悔”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分)答案(1)D2分,E3分,B1分。

(A项文中也提到了在拾麦子、吃月饼等时候的欣喜。

永久的悔有答案

永久的悔有答案

2. 永久的悔(有答案)班别:姓名:学号:时间:2014、2、21主备人:彭静审核人:梁健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记文中疑难字词的字音、词义。

2、理清课文“设疑——叙事——思母”的线索,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体会本文平实自然却又蕴含着至爱深情的语言。

4、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预习案【走近作者】季羡林,1911年生,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是当代语言学家,精通12国语言,被誉为“国宝”。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永久的悔》是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曾获鲁迅文学奖。

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了解背景】本文写于1944年,是应《光明日报》的记者邀请而写的。

当时作者虽已年近九十,但是季老仍然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记忆犹新。

在几个小时之内创作而成。

可见对于自己没有迎养母亲在作者心中铸成了一个永久的痛。

本文通过回忆过去穷困的家庭生活,塑造了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并表达了自己心中留存的永久的悔意:不该离开家乡,更不该离开母亲!这个“悔”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熟记)【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迎.( yíng ).....手可得懵.( měng )......懵懂懂....) .唾.( tuò )......养盈眶.( kuàng ).......简陋.( lòu2、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答案略)望九: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立锥之地:懵懵懂懂:背井离乡:3、名句背诵默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初二下语文《永久的悔》

初二下语文《永久的悔》

品读
3、 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 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说明母亲天天盼儿、念儿,却不能与 儿相见,母亲不仅物质生活清苦,而且精 神也没有寄托。其中饱含着无奈与辛酸。
品读
4、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 而亲不待。”这句话正应到我身上。
母亲永远地走了,只有到亲人离开, “我”才能真正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精读
写这些对表现本文的主题——永久的悔,起什么作用?
因为家里穷,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苦了一辈子, 更烘托了我对母亲的无限悔意。
精读
小时候,“我”家平时都吃什么?
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精读
但“我”偶尔也能吃些“白的”“黄的”,“我” 是从哪里找到这些的?
• 大奶奶偏爱“我”,每天都给“我”留出半个或者四分之 一个白面馍馍来 。 • 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母亲不知从哪里 弄了点月饼。 • 帮二大爷家劈高粱叶子,总能蹭上一顿“黄的”吃,过年 还能吃上黄面糕。
给加粗的词语注音。
1 后悔( ) 俯拾皆是( ) 简陋( ) 2 唾手可得( ) 立锥之地( ) 无缘( ) 3 孤苦伶仃( ) ( ) 够呛( ) 4 模糊( ) 轮廓( ) 懵懵懂懂( ) 5 寄人篱下( ) 耕耘( ) 白面馍馍( )
给加粗的词语注音。
后悔(huǐ) 俯拾皆是(fǔ) 简陋(lòu) 唾手可得(tuò) 立锥之地(zhuī)无缘(yuán)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够呛(qiàng) 模糊(mó) 轮廓(kuò)懵懵懂懂(měng)
3、找出文中描写“我”家及“我”父辈生活贫 困的句子。
4、写这些对表现本文的主题——永久的悔, 起什么作用?
5、小时候,“我”家平时都吃什么?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全文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全文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全文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全文《赋得永久的悔》是季羡林写的一篇文章,那么关于《赋得永久的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的原文及赏析吧。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全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全文题目是韩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曰“赋得”。

但文章是我心甘情愿作的,所以不是八股。

我为什么心甘情愿作这样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题目出得好,不但实获我心,而且先获我心:我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

我己经到了望九之年。

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从乡下到城里;从国内到国外;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洋研究院;从“志于学”到超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

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既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喜悦与忧伤并驾,失望与希望齐飞,我的经历可谓多矣。

要讲后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

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心。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

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

这一句话并没有夸大,他说的是实情。

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亲等三个兄弟,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最小的一叔送了人。

我父亲和九叔饿得没有办法,只好到别人家的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

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

最后兄弟俩被逼背井离乡,盲流到济南去谋生。

此时他俩也不过十几二十岁。

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在济南落住了脚。

于是我父亲就回到了故乡,说是农民,但又无田可耕。

又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从济南有时寄点钱回家,父亲赖以生活。

不知怎么一来,竟然寻(读若xin)上了媳妇,她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的娘家姓赵,门当户对,她家穷得同我们家差不多,否则也决不会结亲。

她家里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有闲上学。

所以我母亲一个字也不识,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

《永久的悔》练习1

《永久的悔》练习1

《永久的悔》练习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面红色字的字音。

立锥zhuī唾手tuò俩liǎ伶仃língdīng 赖以lài 简陋lòu倾注qīng 缩回suō够呛qiàng 面糕gāo 懵懂měng 轮廓kuò2.多音字┏jǐ济南┏yān 咽喉┏sāng奔丧济┫咽┫yàn下咽丧┫┗jì救济┗yè呜咽┗sàng丧失3.词语解释【望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拾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唾手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锥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乡离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懵懵懂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人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心壮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誓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所恃而不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词语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望九:接近十九。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B.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寄人篱下:在别人的篱笆下过日子,说明生活贫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永久的悔》课内阅读附答案
①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②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

母亲的娘家姓赵,穷得同我们家差不多,所以母亲一个字也不识,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

③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

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

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

“白的”与我们家无缘。

“黄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

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这“红的”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

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儿谈“红”色变了。

④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办法。

我祖父的堂兄是一个举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

她是整个官庄能够吃“白的”的仅有的几个人之一。

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给我留出半个或者四分之一个白面馍馍来。

我每天早晨一睁眼,立即跳下炕来向村里跑,我们家住在村外。

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声:“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缩回到肥大的袖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馍馍,递给我,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刻。

⑤此外,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

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拾上一个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麦粒。

都是母亲亲手搓出来的。

为了奖励我,母亲便把麦子磨成面,蒸成馍馍,或贴成白面饼子,让我解馋。

我于是就大快朵颐了。

⑥记得有一年,我拾麦子的成绩也许是有点“超常”。

到了中秋节母亲不知从哪里弄来点儿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

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上一次。

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

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⑦“白的”、月饼难得,“黄的”怎样呢?“黄的”也同样难得。

但是,尽管我只有几岁,我却也想出了办法。

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我就到庄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叶。

我二大爷家是有地的,经常养着两头大牛。

我这草和高粱叶就是给它们准备的。

每当我背着一大捆草或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我总能蹭上一顿“黄的”吃。

到了过年的时候,自己心里觉得喂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气到二大爷家里赖着吃黄面糕。

黄面糕是用黄米面加上枣蒸成的,颜色虽黄,却位列“白的”之上,因为一年只在过年时吃一次,物以稀为贵,于是黄面糕就贵了起来。

⑧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

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

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

我在她身边只呆到6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

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
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⑨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

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话正应到我身上。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⑩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节选自《另一种回忆录》,季羡林著)
1.文章首尾都提到作者“永久的悔”,这个“悔”包含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文章前面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吃,似乎与文章的主旨无关,你是怎么看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作者“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

①因小时年幼无知忽略母亲而悔恨;
②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