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关公文化译介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差异与翻译的求同存异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差异与翻译的求同存异

作者简介:杨鹏鲍,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
收稿日期:2018-12-21
在送客人的时候.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礼貌的话语
进行过多的解释就能够阐明原文的含义,但是应当注意
进行告别,如“慢走”“请留步”等,话语间充满了对客
的是,直译并非死板的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人的关心。但是国外,人们就会使用简单的告别语.如
例如No feast lasts forever直译为"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Bye、Good-bye, See you等。上述社交礼仪的不同直接 导致了人们对文化的不同感受。
2.4思维模式
In wine there is truth 直译为"酒后吐真言";It is all known that vegetables and fruits are good for health 直译 为“众所周知植物与水果对人的健康有益”等等;可以
如中国人喜欢使用“一箭双雕” 一词,而英国人会
义.两国之间文化差异巨大.为了确保文化交流的顺利
由时代传承下来,这些文化与国外的文化不同,具有一
以龙为权力的象征,在我国有很多关于龙的成语,如
定的底蕴,而将底蕴传达就需要译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
“龙马精神” “望子成龙” “龙吟虎啸” “龙马精神”等,
养,对文化清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且在翻
这些都是褒义的成语,但是在英美国家中,龙被称为凶
译的时候还需要将具冇我国特色的文化传播.但是翻译 题材的选择上就具有■定的目的性和倾向性,还受到译
201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差异与翻译的 求同存异
098
□杨鹏鲍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茶文化对比与汉英翻译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茶文化对比与汉英翻译研究

2018年第06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吴国初(1972-),男,江西九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育。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亚与东南亚邻国时提出,并于2015年正式落实到发展战略的高度。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不断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不断变化而又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去变化的世界,“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重大抉择,同时,它也是促进区域及世界和平的有效手段,既加强了国内各大经济板块的互联互通,又增进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对欧亚非地区的深度开放和共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交流都日益频繁也愈加密切。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意识形态及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因此,两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实现了文化领域的相互契合、在思想意识层面达成基本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在其他领域的顺利交流与成功合作。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曾在数百年前经由丝绸之路的茶叶贸易进入到沿线各国,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如今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国茶文化尽管在表达形式和具体内涵上各不相同,但它们同根同源,具有纵向可溯性与横向可比性,并且都能够代表本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本理念,以茶文化为介质,无疑可以帮助各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形态、民风民俗、地域特色等,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深化中外茶文化对比及其汉英翻译研究,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1中外茶文化对比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氛围浓厚、韵味悠长。

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很多外国传教士将茶叶带至沿线国家,当地人们也渐渐养成了每天饮茶的习惯,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极具当地色彩的茶文化形态。

“一带一路”背景下试论文化词外译

“一带一路”背景下试论文化词外译

“一带一路”背景下试论文化词外译“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旨在通过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而文化词是文化交流的基石,它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而要将文化词准确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语境,并且准确把握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要将文化词外译好,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词语表达的差异。

“和谐”一词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在西方国家,这个概念可能没有类似的表达。

在进行文化词外译时,需要充分了解源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以及在目标语言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表达方式。

要将文化词外译好,需要注重目标语言的语境。

文化词往往是与特定语境相关联的,因此在进行外译时,不能脱离其语境来理解。

中国的“礼俗”一词在西方国家可能没有对应的词汇,因此在外译时可以将其翻译为“etiquette”,以传达出礼仪、传统和习俗的含义。

而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还会有其他更准确的表达方式。

要将文化词外译好,需要运用翻译策略。

在文化词外译中,常常涉及到直译、意译和统一的翻译策略。

直译是指将源语言中的文化词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词汇;意译是指将源语言中的文化词翻译为目标语言中具有相似或相关含义的词汇;而统一是指将文化词在不同语境下翻译为同一词汇。

选择何种翻译策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以保证准确传达文化词的含义。

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做好文化词外译,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注重目标语言的语境,并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传达文化词的含义,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一带一路”背景下特色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特色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

《长江丛刊》2018.0369“一带一路”背景下特色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杨 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儒学与一带一路研究院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外宣翻译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合作,有利于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的树立,有利于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俗文化 外宣翻译一、民俗文化研究现状相对于文学翻译研究,外宣翻译研究的历史不长,在2000年以前“外宣翻译”的研究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第一方面外宣翻译研究的主题,目前外宣翻译的研究内容范围很广,研究的专题主要集中于企业外宣(吕丽贤,2014;徐晟,2012)、时事政治外宣(刘坪,2015),而对中医、武术、学校网站、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外宣材料的研究成果不多,而且研究者大多浅尝辄止,主要表现在两个发面:一是研究视角和方法单一;二是对于同一专题的研究不够深入。

(2)第二方面外宣翻译研究的内容,外宣翻译研究的内容有重复,一些研究缺少实际的意义,如以“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及成因分析”为标题的论文就有10多篇(张咏波,2017;张丽丽,2012;王仲贻,2011;王瑜,2011;徐红芹,2010;辛莹,2009),这些文章很相似,缺少新意。

对民俗文化的外宣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在这方面学者们很少,对区域民俗文化外宣的研究少之又少。

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民俗文化外宣翻译”关键词,发现相关文献较为匮乏,以往对于研究民俗文化外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宣的必要性和对外宣工作的客观评价。

黄小蕾(2017)强调民俗文化对于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民俗文化引入乡村旅游民宿设计中的策略及方法,最终达到塑造民宿品牌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目的。

徐志伟(2016)研究了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其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对外宣翻译工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李晓滢(2015)研究民俗节庆名的翻译方法,她以自建的民俗文化双语平行语料库为例来进行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目的是促进民俗文化的外宣。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研究与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研究与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研究与思考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也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在此背景下,中国民俗文化的翻译和传播愈发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

对于如何翻译中国民俗文化,如何将中国民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思考,希望能够为中外民俗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缺乏专业的民俗文化翻译人才目前,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与翻译人才相对匮乏。

中国的民俗文化深厚丰富,但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和翻译人才却相对不足。

大部分的翻译人员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翻译上,但是对于民俗文化背后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却了解不多。

在翻译民俗文化时,会出现在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上的丰富性相对不足的问题。

2.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被淡忘或遗忘。

这对于民俗文化的翻译和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在翻译时既要保持原汁原味,同时还要让国外的受众理解并接受这些文化,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3.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国的民俗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而国外的文化和宗教背景却各不相同,这导致了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扰。

一些中国的民俗文化在翻译到国外时,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汇对其进行描述,也很难在文化上得到他国的理解。

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民俗文化翻译人才。

这些人才需要对于中华传统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要具备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将中国民俗文化传递给世界各地的受众。

2. 保持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在翻译和传播中国民俗文化时,要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汁原味。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榆林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探析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榆林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探析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榆林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探析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的榆林民俗文化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榆林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榆林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国际社会对榆林文化的了解,也有利于增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就“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榆林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榆林民俗文化外宣的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倡议,旨在通过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和文明的交融。

在这一大背景下,榆林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对于加强国际间的文化理解和友好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外宣可以提升榆林民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外宣活动,可以将榆林民俗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向世界展示,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和关注榆林文化,增加榆林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外宣可以促进榆林民俗文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通过外宣活动,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机构和组织进行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各民俗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对榆林民俗文化的外宣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加榆林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榆林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榆林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策略探析1.提炼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在进行榆林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时,首先需要提炼出文化内涵,突出其独特的特色。

榆林民俗文化包括了丰富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民俗艺术等内容,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进行外宣翻译时,需要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突出榆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国际受众的关注和喜爱。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壮族典籍《布洛陀史诗》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壮族典籍《布洛陀史诗》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壮族典籍《布洛陀史诗》为例符霄婷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摘要:《布洛陀史诗》是广西民族文化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西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民族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

本文通过研究《布洛陀史诗》的译介主体、译介方法,并分析其译介效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布洛陀史诗》;译介模式广西是多民族的聚集地,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然而,如此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却鲜为人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文化甚至处于濒临失传的危险。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借助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战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在这样的发展契机下,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

壮族《布洛陀史诗》作为壮族文化经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布洛陀史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以《布洛陀史诗》的译介为例,研究其译介主体,译介方法,分析其译介效果。

一、《布洛陀史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关于《布洛陀史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探索上。

陆莲枝通过分析《布洛陀史诗》的英译本,“提出了英译的两大原则,即理解原作,缩短语言差距推介民俗文化。

”[4]黄中习对《布洛陀》英译版中的文化特色词汇进行研究,“认为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有音译释意、直译、意译和译者注释四种译法。

”[3]但是还没有研究提出如何提出提升《布洛陀》译介效果的方法。

《布洛陀》是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的歌谣,对壮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布洛陀史诗》的译介模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其他壮族文学的研究打开局面,有助于促进壮族文学的对外传播。

二、《布洛陀史诗》译介的可行性《布洛陀史诗》有着丰富的壮族特色词汇,这些词汇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形式。

巴斯奈特认为“语言就像文化躯体内的心脏,译者处理文本时不能将文本孤立于文化之外,就像外科医生做心脏手术时不能无视它周围的肌体一样。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译介策略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译介策略探究

语言新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译介策略探究訾晴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的译介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译介的现状,然后据此提出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应该实施以网络平台为主的译介策略。

关键词:武侠;玄幻;译介;网络中国的武侠和玄幻小说在国内读者中广受欢迎,因为其中的江湖侠义、武功绝学或道教文化等要么是普罗大众所追求的英雄主义,要么是他们人生的美好愿景。

这些小说虽题材略显边缘、内容略显通俗,但它们也是中国文化特色的一部分,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读物。

如果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小说能够走出去,无疑可以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添上靓丽的一笔。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同时带领着中国文化走出去。

那么,在这样一个促进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的译介传播可谓是遇到了极好的机遇。

因此,对其译介策略的探究也显得尤为必要了。

一、武侠和玄幻小说的译介现状一直以来,武侠和玄幻小说都被认为是民进通俗文化,因此由官方出面组织的译介传播几乎没有,大部分的翻译活动都是小说爱好者自发兴起,有的甚至是多人合译完成。

(一)被译且出版成册的小说数目较少从20世纪70年代,金庸的小说先后被翻译成泰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柬埔寨语和马来语、韩语和日语等,并在这些亚洲国家大受欢迎。

然而,武侠小说的西方译介一直未能引起太大的重视,仅有极少量被翻译并正式出版。

其中,法语版的《射雕英雄传》于2004年由巴黎友丰书店出版问世,2013年和2016年,该出版社又先后出版了《神雕侠侣》和《天龙八部》。

然而,它们的销量并不理想,据不完全统计,三部小说的译本出售量共计不足千册。

除此之外,就是金庸的《书剑恩仇路》、《雪山飞狐》、《鹿鼎记》、《射雕英雄传》和古龙的《萧十一郎》的英文译本了,分别由英国记者、作家晏格文(Graham Earnshaw)、香港城市大学莫锦屏(Olivia Mok)、英国汉学家闵福德(John Minford)、英国学者郝玉青(Anna Hollywood)和美国译者瑞贝卡•泰(Rebecca S.Tai)翻译。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第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摘要:“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既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的新体现,不仅能推动沿线各国的合作发展,也能给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新视角。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基础,“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上的各地历史民俗文化积淀非常浓厚,做好民俗文化的翻译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俗文化旅游翻译原则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如何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产业界、学术圈广泛关注的话题。

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旅游景点的推介。

如何对外国游客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介,旅游资料的翻译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翻译中,以民俗文化的翻译最为困难。

“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沉淀,民俗鲜明的文化个性及其浓厚的民族特色给翻译带来了重重困难,如何将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民俗文化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是语际翻译中的难中之难。

本文试图提出针对民俗文化翻译的几点原则以期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

[1]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翻译的现状“一带一路”战略,对丝路沿线省区市旅游发展影响巨大,丝路旅游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民俗文化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能够满足域外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里需求。

在各地民俗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

(龚晨枫,2010)对于一些在目标语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词语的文化负载词,或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习俗等成语、典故,旅游资料中就出现了略而不译的情况。

对民俗文化的翻译问题则较多,如导游手册、画册、景点介绍、游览图等出现如句法错误、拼写遗漏、文化误解、用词不当等诸多问题。

以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为例,有的导游词将其译为“Autumn Moon on the Calm Lake”,并不能准确传达出“天上秋月一?,人间千倾一碧”的唯美画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探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探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探索作者:王宁霞李治国来源:《发展》2019年第03期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且集中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特色。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民族发展的根基。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滔滔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举世无双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它不但包含各种文化产品和民族精神,还包括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观念传承。

21世纪以来,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甚至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大发展大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开放的发展环境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路”)是为应对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挑战提出的发展战略,“一带—路”不只是经济合作,而是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同样是关键。

一、“一带一路”为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带来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策略——以陕西省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策略——以陕西省为例

2019年12月㊀㊀第35卷㊀第12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h a a n x iX u e q i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㊀D e c e m b e r ㊀2019㊀V o l .35㊀N o .12收稿日期:2019-07-04;修回日期:2019-09-18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8C 021)作者简介:刘满堂,男,陕西岐山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翻译;郭卫平,男,陕西铜川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汉翻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ʏ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研究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策略以陕西省为例刘满堂,郭卫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㊀710100)摘㊀要:笔者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为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和中国文化 走出去 工作探索一条可行之路.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 译什么 ㊁ 怎么译 和 怎么输出 的问题,首先要研究和确定陕西文学㊁历史文化㊁文物㊁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㊁有代表性的可以翻译输出的内容和项目;其次要加强翻译研究,要关注翻译方式方法,要建立专业的翻译团队,更好地翻译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要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传统文化;英译;文化输出;策略中图分类号:H 315.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770X (2019)12-0127-06P D F 获取:h t t p ://s x x q s f x y .i j o u r n a l .c n /c h /i n d e x .a s px ㊀㊀d o i :10.11995/j.i s s n .2095-770X.2019.12.022AT e n t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t h eE n gl i s h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O v e r s e a s P u b l i c i t y S t r a t e gi e s o f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t h e B e l t a n dR o a d I n i t i a t i v eT a k e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f o rE x a m pl e L I U M a n Gt a n g ,G U O W e i Gp i n g(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S h a a n x iX u e q i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1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s t u d y a t t e m p t s t om a k e a s y s t e m a t i c 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E n g l i s h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n d o v e r s e a s p u b l i c i t ys t r a t e g i e s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o fS h a a n x i .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o v e r s e a s p u b l i c i t y ,w em u s td e a lw i t hs o m e i m p o r t a n t p r o b l e m s l i k e w h a t t o t r a n s l a t e , h o wt o t r a n s l a t e a n d h o wt od o o v e r s e a s p u b l i c i t y .F i r s t l y ,w e h a v e t om a k e ad e c i s i o no f t h e t y p i c a l a n d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c o n t e n t s o r p r o j e c t s t ob e t r a n s l a t e d i n t h e f i e l d so fS h a a n x i 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 a n d c u l t u r e ,c u l t u r a l a r t i f a c t s a n d f o l ka r t s .S e c o n d l y ,i no r d e r t ob e t t e r t r a n s l a t e a n dd i s s e m i n a t e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w em u s t s t r e n g t h e n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u d i e s ,p a yg r e a ta t t e n t i o nt ot r a n s l a t i o n m e t h o d sa n d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s e tu ppr o f e s s i o n a l t r a n s l a t i o n t e a m s .T h i r d l y ,w e m u s ts t r a i g h t e no u tt h es y s t e m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 f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o v e r s e a s p u b l i c i t y ,t a k e c o n c r e t em e a s u r e s t o e x p a n d t h e c h a n n e l s o f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a n d e n l a r ge t h e o v e r s e a s i nf l u e n c e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K e y wo r d s : B e l t a n dR o a d I n i t i a t i v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E n g l i s h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v e r s e a s p u b l i c i t y ;s t r a t e g y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2期一㊁引言十八大以来,国家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提高国际话语权,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了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重要性㊁紧迫性,指出了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方法㊁目标和途径.在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战略中,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翻译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黄友义[1]认为,我们有责任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我们要更加重视把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当代文化理念翻译成外文,通过翻译让世界了解我们㊁理解我们,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文化 走出去 战略进一步推进,对外传播在媒介数量㊁规模㊁质量上都有了快速的进展.但是,调查显示,当代国际受众借助于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68%,经过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有10%,受众从中国媒体了解中国的仅有22%.显而易见,当代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主要源于 他塑 ,而非 自塑 ,中国媒体的话语空间遭到严重挤压[2].近年来,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㊁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国际社会在密切关注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和偏见比较严重,西方媒体片面甚至歪曲地报道我国的现象非常严重.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中国媒体的传播能力,在国际传播领域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才能真正讲述好中国故事,传达好中国声音,也才能改变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错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输出工作,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拥有无可比拟的㊁丰富的㊁完整的文化资源和遗产.我们应该加强陕西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输出工作,弘扬陕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陕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陕西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输出工作相对比较滞后,相关的研究比较缺乏.在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战略背景下,我们需要研究和加强陕西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输出工作,紧紧围绕陕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讲陕西的故事,把陕西的故事讲好,把陕西宣传好,树立陕西的新形象.笔者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为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和中国文化 走出去 工作探索一条可行之路,提出一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二㊁国内英译输出研究状况跨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翻译和语言服务领域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国内有关对外翻译输出的研究著述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五大区域:1)翻译理论研究[3-4];2)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研究[1,5];3)中国文化输出研究[2,6-7];4)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研究[8-9];5)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翻译研究[10-11].但是,有关陕西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输出的研究比较少.三㊁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现状分析(一)研究方法和步骤笔者采用访谈㊁文献研究㊁定性分析㊁比较研究等方法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对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㊁陕西省文物厅㊁陕西历史博物馆㊁陕西省作家协会㊁陕西省翻译协会等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进行调研考察,通过座谈㊁访谈㊁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形式,收集有关陕西文学㊁历史文化㊁文物和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㊁有代表性的内容和书籍资料以及英译输出的情况;其次,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三,针对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有关英译输出的策略.(二)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现状分析通过调研㊁访谈和文献研究等工作,我们收集了有关陕西文学㊁历史文化㊁文物和民间艺术等类别经典的㊁有代表性的内容和资料以及英译输出的情况.1.陕西文学英译文学是一个民族语言艺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拥有丰富的人文传统和文化积淀,陕西当代作家生长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他们有着浓烈的乡土情结和崇高的文学追求,形成了特有的创作视角和世界观,创作出了一部部经典文学作品.陕西享有 文学重镇 和 文学大省 的美誉,涌现出了贾平821㊀总35卷刘满堂,郭卫平: 一带一路 背景下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策略凹㊁路遥㊁陈忠实㊁柳青㊁京夫㊁高建群㊁邹志安㊁红柯㊁吴克敬等一批著名作家,其作品厚重㊁大气㊁有史诗感,主要侧重反映大自然㊁民俗风情㊁农村生活状况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等.通过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㊁陕西省作家协会㊁陕西省翻译协会等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的调研,我们了解到陕西作家及其作品翻译情况.近年来,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㊁西北大学胡宗锋教授带领其翻译团队一直致力于陕西作家作品的英译工作,个人和团队成员合作的汉译英成果有贾平凹中篇«黑氏»,长篇«废都»«土门»«白夜»«贾平凹散文选»«贾平凹诗歌选»;陈忠实作品«舔碗»«害羞»;叶广芩作品集«山地故事»«太阳宫»;杨争光作品集«老旦是一棵树»;红柯作品集«狼嗥»;吴克敬作品集«血太阳»;方英文作品集«太阳语»;闫安诗集«玩具城»«陕西作家二十五人»等20多部. 推进陕西故事更好地向世界传播,翻译是重中之重.用翻译汇聚起语言的力量,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胡宗锋说,陕派文学作品的翻译,丰富了陕西故事走向世界的形式和载体,让更多人看到了陕西悠久的历史积淀和陕西人的精神内涵.陕西当代作家中,作品被译介到海外最多的当属贾平凹.据统计,目前贾平凹的作品已经被翻译为英㊁法㊁德㊁意㊁瑞㊁俄㊁日㊁韩㊁越等多种语言出版.与作家创作的作品相比,目前对其作品的英译还比较有限.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现有的英译贾平凹作品已出版发行的包括散文12篇,中短篇小说21部,长篇小说«浮躁»和«古堡».其中,亚马逊亚洲文学排名第一的作品是«高兴»(英文版),贾平凹被亚马逊授予 海外最佳影响力的中国作家 .此外,跃居2017年中国作家海外图书馆收藏榜首的作品是«极花»,加拿大㊁澳大利亚㊁瑞士㊁美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79家图书馆收藏了该作品.1987年英文版«浮躁»荣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贾平凹的作品在英语国家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其英语国家的阅读受众还是比较少.从报纸期刊的研究文章来看,对贾平凹小说的认知和接受大多立足 乡土 民族化 寻根文学 等关键词语.2.陕西历史文化英译通过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㊁陕西省文物厅㊁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的调研,我们了解到有关陕西历史文化方面的著述和翻译情况.一部陕西史,半部中国史 .陕西在中国历史发展乃至人类文明交往的史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省,陕西到处都有历史信息和故事传说.2009年以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每年编撰«陕西文化发展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报告比较权威性地反映每年陕西文化领域重点行业和各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情况,旨在为陕西省委㊁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适合关注与热衷陕西文化的人群阅读.«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8)»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9)»出版了英文版,是国外了解陕西文化领域发展情况的权威参考书.2009年陆续出版的«话说陕西»(六卷)是一部普及版陕西通史,对陕西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㊁研究,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其介绍给广大读者.我们还了解到,2018年10月,西安外国语大学成立 陕西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中心 ,并规划运行 陕西文化对外传播工程 ,资助代表陕西学术水准,体现陕西文化特色,反映陕西文化精髓的学术精品㊁文学作品㊁文化译著在权威出版社出版,助力三秦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时,西安外国语大学 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与西北大学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后期双方将围绕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㊁ 金版工程 图书«话说陕西»一书的多语种翻译展开进一步合作.3.陕西文物英译通过在陕西省文物厅㊁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调研,我们了解到陕西文物展品研究著述及其翻译情况.2000年以来,研究和介绍陕西文物展品的著述比较多,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秦兵马俑探秘»(袁仲一著),«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 金银器»(申秦雁著)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 陶瓷器»(杨培钧著),«中国古代壁画(唐代)»(陕西历史博物馆编),«盛世文化的半壁江山:陕西历史博物馆»(李炳武著),«漫游汉阳陵»(汉阳陵博物馆编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吴永琪主编)等.除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 金银器»等著作配有英文翻译或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大部分著述没有英译本.2017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出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8月31日,陕西省文物局向社会公布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92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2期25家.这些基地将充分发挥文博单位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相信,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译介工作,助推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工作.4.陕西民间艺术英译通过在陕西省文物厅㊁凤翔县六营村泥塑之乡的调研,我们了解到陕西民间艺术研究著述及其翻译情况.2014年5月1日,陕西颁布实施«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目前全省已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㊁省㊁市㊁县(区㊁市)四级代表作名录.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厚重的乡土气息,较高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研究价值.20世纪60年代前,凤翔县六营村及其周边的村落有三百多户家庭制作彩绘泥塑.后来从事泥塑制作的农家和人数减少了,也更专业化了,比较著名的泥塑艺人主要包括胡深㊁胡新民㊁胡永兴㊁韩锁存和杜银等.如今凤翔泥塑已远销海外,如美国㊁德国㊁法国㊁日本等等.同时,每年有大量的到访者参观㊁购买,凤翔县六营村也被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但是,陕西民间艺术作品被译介传播到海外的为数不多.(三)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 译什么 的问题关于 译什么 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研究和确定陕西文学㊁历史文化㊁文物㊁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㊁有代表性的㊁可以翻译输出的内容和项目.陕西文学翻译可以说基本解决了 译什么 的问题,也就是把贾平凹㊁路遥㊁陈忠实和柳青等一批陕西著名作家的代表作翻译为英文和其他外语,并在海外出版㊁传播和推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整体上讲,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还缺乏整体规划和高位设计,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和输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2. 怎么译 的问题关于 怎么译 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涉及到翻译研究㊁翻译方式方法和翻译团队等方面的问题.翻译研究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不是一种简单的汉英语言转换,它还涉及到翻译学㊁语言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问题,也涉及到译者研究㊁文本研究等等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的研究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加强,通过研究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逐步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翻译方式方法方面,翻译工作涉及到译者对翻译文本㊁翻译过程等方面的理解和认知.同时,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译者需要熟悉两种语言和文化,并融会贯通.翻译方式方法,比如音译㊁直译㊁意译㊁加注等等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翻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陕西传统文化时,要更加关注翻译方式方法的问题.翻译团队方面,陕西建立了以西北大学胡宗锋教授和英籍专家罗宾 吉尔班克为代表的陕西文学翻译团队,以及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中心 等,但是整体上缺乏专业翻译团队.我们认为,应该建立更多的专业翻译团队,应该切实加强翻译团队建设,提高译者的双语水平㊁综合素质和 四个自信 的意识等等.3. 怎么输出 的问题关于 怎么输出 的问题,我们认为,现有的翻译输出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形成良好的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除了涉及到传统的出版㊁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之外,翻译输出主要是加强互联网㊁新媒体传播的创新,发展新媒体业务,采取措施拓展传播渠道等.四㊁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策略根据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有关英译输出的三个策略.(一)整体规划,科学论证,遴选确定翻译输出内容在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或中国文化 走出去 方面,我们要做好整体规划,加强高位设计,进行科学论证,认真研究 译什么 的问题,并遴选㊁确定陕西文学㊁历史文化㊁文物㊁民间艺术等领域翻译输出的内容或项目.具体来讲,陕西省委省政府㊁各政府部门和直属单位,如陕西省委宣传部㊁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㊁陕西省文物厅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㊁陕西省科学院和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等共同研究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并做出相关的整体规划或实施方案,同时组成有部门领导㊁专家教授和业内人士等参加的各级各类论证会,做好翻译输出的高位设计㊁科学论031㊀总35卷刘满堂,郭卫平: 一带一路 背景下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策略证,把各个领域真正经典的㊁有代表性的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㊁书籍㊁作品或项目等遴选出来,确定下来.这是基础性的㊁极其关键的工作,就像建造万丈高楼一样,一定先要把基础打好㊁夯实.(二)加强翻译研究,组建翻译团队,提高翻译质量和水平如前所述,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不是一种简单的汉英语言转换,它还涉及到翻译学㊁语言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问题,也涉及到译者研究㊁文本研究等等问题.在翻译研究方面,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翻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陕西传统文化时,还要注意研究翻译方式方法的问题,比如怎么翻译陕西文物器皿名称㊁民俗用语㊁文学作品出现的特色用词等,是采取音译㊁直译方式,还是采用意译㊁加注方式等等.据了解,针对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省内和国内开展的相关翻译研究比较少.组建专业翻译团队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保障和提高翻译质量的必备条件.我们认为,应该以胡宗锋教授陕西文学翻译团队为标准,建立针对陕西历史文化㊁文物和民间艺术等领域的中国和外籍专家相结合的高水平翻译团队.开展翻译研究和组建专业翻译团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翻译研究的翻译工作是没有根基的,翻译搞不好,翻译团队也发展不好.同样,没有翻译团队,没有团队协作,翻译工作就搞不好,翻译工作也无法持久发展和延续.只有做好翻译研究,组建好专业翻译团队,才能保障和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水平.(三)理顺翻译输出机制,拓展传播渠道,扩大海外传播影响力陕西省委省政府应该研究出台有关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的政策,成立领导小组㊁协调机构或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选题㊁翻译㊁出版㊁销售等相关事务,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同时,要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五㊁结论与建议通过调研㊁访谈和文献研究等工作,我们收集了有关陕西文学㊁历史文化㊁文物和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㊁有代表性的内容和资料以及英译输出的情况,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获得以下结论和建议.(一)结论(1)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 译什么 的问题.我们应该研究和确定陕西文学㊁历史文化㊁文物㊁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㊁有代表性的,可以翻译输出的内容或项目.陕西文学翻译基本解决了 译什么 的问题,但是,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还缺乏整体规划和高位设计,翻译输出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2)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 怎么译 的问题.首先,要加强翻译研究,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不是一种简单的汉英语言转换,它还涉及到翻译学㊁语言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问题,也涉及到译者研究㊁文本研究等等问题.我们的研究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加强.其次,要关注翻译方式方法,比如音译㊁直译㊁意译㊁加注等等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翻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陕西传统文化时,要更加关注翻译方式方法的问题.第三,应该建立专业的翻译团队,切实加强专业翻译团队建设,更好地翻译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3)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 怎么输出 的问题.现有的翻译输出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形成良好的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需要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二)建议(1)陕西省委省政府㊁各政府部门和直属单位,如陕西省委宣传部㊁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㊁陕西省文物厅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㊁陕西省科学院和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等共同研究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并做出相关的整体规划或实施方案.同时,组成有部门领导㊁专家教授和业内人士等参加的各级各类论证会,做好翻译输出的高位设计㊁科学论证等工作.(2)陕西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有关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的政策,成立领导小组㊁协调机构或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选题㊁翻译㊁出版㊁销售等相关事务,切实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 (3)应该加强翻译研究,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翻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陕西传统文化13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2期时,要注意研究翻译方式方法的问题. (4)应该组建专业翻译团队,建议以胡宗锋教授陕西文学翻译团队为标准,建立针对历史文化㊁文物和民间艺术等领域的中国和外籍专家相结合的高水平翻译团队.(5)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 (6)在大中小学外语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而且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用英语讲中国的故事,把中国的故事讲好,把中国宣传好,树立中国的新形象.希望本研究能为陕西省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陕西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输出工作,弘扬陕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陕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㊀黄友义.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的翻译 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J].中国翻译,2010,31(6):16-17.[2]㊀孟威.构建全球视野下中国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14-09-24(016).[3]㊀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4]㊀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5]㊀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6]㊀肖永明,张天杰.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2-17.[7]㊀张隽.皖南目连戏及其声腔曲牌之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8]㊀王建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出版传播及研究方法刍议[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15-22,7.[9]㊀王瑞,黄立波.贾平凹小说译入译出风格的语料库考察[J].中国外语,2015,12(4):97-105.[10]王锦霞,三友.«论语»英译的多元系统理论阐释[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2-35.[11]严晓江.«楚辞»英译与中国文化 走出去 [N].光明日报,2013-03-19(013).[责任编辑㊀朱毅然]231。

“一带一路”背景下《黄帝内经》英译原则再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黄帝内经》英译原则再思考

因此 ,要扫除 中医药传播 的障碍 ,首先应推广
国际医学体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提 出由于文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使海外大众从心理上接受和认
化 背 景 和理 论 体 系 的差 异 ,中 医 药在 很 多 国家 的发 可中医药。作为 中医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内经 》
展还 面 临着诸 多 困难 与挑 战 。就 中 医理论 体 系来说 , 构建了 中医学 的理论体 系框架 ,其英译活动 已历经
(一 )为 中医药 的对 外传播 提供 理 论基 础
线 民众对 中医的认同 ,用 国际化语言讲述 中医理论
《规划 》中多次 提出中医药理论在 中医药传播 与理念 ,使海外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虽然 《内经 》
过 程 中的 重 要 作 用 ,也 提 出 了 中医 药 理 论 体 系 融 人 英译本越来越多 ,但其读者群远远没有达到大众化 ,
舒黎黎
(福 建 师范 大学 协 和学 院 外 语 系 ,福建 福州 350117)
摘 要 : 《中 医药 “一 带一路 ”发展 规 划 (2016—2020年 )》 (以 下 简称 “《规 划 》” )的发 布 ,表 明
中 医药在 海 外 的传播 和发 展进 入 了新 阶段 ,迎 来 了新 契机 。但 如 何 开展 中 医药传 播 与推 广 ,使 “沿 线” 民众
慕 尼黑 大 学汉 学 、中医基 础理 论 教授 满 晰博 (Manfred 同 中医 。 “只有 那 些 符 合 目的语 文 化 、符 合 目标 读
Porker1)指 出 ,中医传 播应 该 采取 理论 先 行 的策 略 , 者 阅读 习惯 而且 不 拘泥 于原 文 的译 文 ,才 能 实现 《内 即加强 中医基础理论 的对外交流和传 播 ,扩大 中医 经 》理论 信息和文化价值 的传递 ,从而真正达 到中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正在向海外输出。

北海市疍家文化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也是北海市重要的文化特色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广北海疍家文化,需要对外宣传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首先,翻译应根据受众需求进行不同的定位和翻译。

对于境内受众,翻译应更加注重细节和深度,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传达出疍家文化的精髓。

而对于境外受众,翻译应更加注重形象和节奏,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他们对疍家文化的兴趣。

其次,翻译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力量,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推广。

通过内容丰富、有趣、易懂的翻译,将北海疍家文化推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最后,翻译还应注意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

北海疍家文化虽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也存在着一些文化角度和语言表达的难点。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传达的效果。

在推广北海疍家文化的过程中,翻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将疍家文化推向海外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北海疍家文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浏阳花炮对外译介难点及策略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浏阳花炮对外译介难点及策略探究

作者简介:陈逸锋、肖瑶,本科在读。 唐燕玲,指导老师,教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2021-6-17
2021年7月 (总第163期 )
2.2.2 品种繁多,内涵丰富 人们在观赏烟花时,往往会被烟花万紫 千红的颜色、绚丽多姿的形态和清脆洪亮的响 声所吸引,殊不知每一个烟花品种所展现的内 容都有它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浏阳 花炮品种繁多、寓意深刻,有表现丰收景象的 “葡萄满园”“瓜果丰收”,有反映我国大好 河山的“大地花开”“蜡梅报春”“彩蝶飞 舞”,还有体现我国科技建设新成就的“月旅 行”“宇宙火箭”等(程俊,1989)。 这些浏阳花炮品种名的翻译就是一大难 点。译者若采用直译的方法,不仅很难传达浏 阳花炮品种名所蕴含的寓意,甚至还会让外国 友人对浏阳花炮产生误解。丰富的品种名、深 刻的寓意等多重因素给译者翻译浏阳花炮相关 词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2.3 工序复杂,技艺精巧 传统的花炮生产原料诸如土纸、土硝等 都是在附近地区就地取材,并不复杂,关键在 于浏阳花炮的制造工艺。浏阳花炮的生产制作 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共有12道流程,72道工 序,大致可概括为炮身制作、火药制作和引线 制作三大部分,每一道工序都是劳动人民勤劳 和智慧的结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浏 阳花炮的制作技艺也在一代代相传中得以不断 改进。 在 浏阳民间流传 着 这 样一 句 话:“一 纸 二 硝三做手”,其中“做手”就 表 示花 炮制作工人 的“手工工艺”(王鸿谅,2011)。译者在翻译此 类词汇时,若不对花炮的具体制作工艺做深入 的了解 和 考 究,很容 易出现 译文与原 文 表 达 的 信息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复杂的制作工艺也 给浏阳花炮的对外译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2.4 融入诗词,传承历史 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让浏阳 花炮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至今,众 多仁人志士寄情于浏阳烟花,或感慨壮丽之 景,或抒发向往之情,写下了众多千古流传的 诗篇。例如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日》 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 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 首诗将春节时人们燃放鞭炮的情景描绘得淋漓 尽致。元代诗人马致远在《正月》中写道:

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播——以《离骚》的两个英译文为例

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播——以《离骚》的两个英译文为例

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播——以《离骚》的两个英译文为例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传播的发展,世界各国都能有机会享受到不同文化中的美妙和蕴藏。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一带一路”倡议使得我国越来越接近世界中心,为促进文化交流而努力。

《离骚》是骚体诗的代表作品,作为中华文化经典,在推介至世界时需要好的英译本。

本文利用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结合个人理解,对《离骚》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关键词:文化交流;《离骚》;翻译对比1 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文学翻译领域的一座宝库。

《楚辞》是中国古诗词这片汪洋大海的“源头”之一,它的译介工作对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翻译界,许渊冲先生一直以坚持其独有的“三美”翻译理论而闻名,即“意美、音美、形美”。

《楚辞》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千百年来流传海内外,为世人传诵不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离骚》英译的研究,也趋于繁荣。

1879年,派克尔首次发表了《离骚》的英译本,随后霍克斯等译者都有尝试。

而我国1953年才有了第一版英译的《楚辞》,它是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作完成。

而后,许渊冲、卓振英等翻译的版本相继问世。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考察杨宪益先生和许渊冲先生的《离骚》译本,以期促进中华文化经典走向世界,推动文化交流。

2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许渊冲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家,享有“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的美誉,曾做客著名主持人董卿的节目《朗读者》。

许先生的“三美”论为诗歌翻译实践提供了系统的翻译理论支撑。

具体地讲,“意美”强调“诗歌的意境之美,译者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思想、情调与感情”,使得读者能够体会原诗作者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真正达到翻译的目的;“音美”除了保持和原诗相似的韵脚外,还要求译者顾及到原诗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形美”除了译诗尽可能保持和原诗相似的形式外,还要使诗行的排列等美观问题与原诗保持一致。

“一带一路”背景下关公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的阐释

“一带一路”背景下关公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的阐释

Overseas Spreading of Guangong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and Road Initiativ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sswell's 5W Model 作者: 王小丽[1]
作者机构: [1]运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出版物刊名: 运城学院学报
页码: 10-1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 “一带一路”;关公文化;国际传播;拉斯韦尔5W模式
摘要:关公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沟通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桥梁。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引入拉斯韦尔5W模式,对具有大众传播活动特性的关公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内容、受众、渠道及效果进行阐述,有利于在国际上弘扬关公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忠义仁勇礼智信”,助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建设,促进民心相通和包容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北海疍家
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外宣翻译中,研究并制定适合的翻译策略,对于向国际社会传播北海疍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文本的准确性是外宣翻译的基础。

研究者应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避免误导读者
或产生误解。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疍家文化的核心概念的准确表达,例如疍家人对土地
的尊重、家庭观念的重要性等。

还要注意翻译出版物的质量,确保翻译的文本符合国际标准,能够满足国际读者的需求。

多元化翻译策略的运用也是外宣翻译中的重要手段。

在面对不同受众时,翻译者应根
据受众的不同文化背景、语言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和方法。

对于英语国家的
读者,可以采用等效翻译、文化适应等策略,使疍家文化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

在翻
译中也可以考虑使用多种媒体手段,如影像、音频等,使疍家文化的特点更直观地呈现给
受众。

与此研究者还应关注外宣翻译的语言和文字风格。

疍家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应通过翻译
得以恰当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言风格,使疍家文化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译,应注重文化差异的考虑,采取准
确的翻译方式和方法,同时关注翻译的语言和文字风格。

通过科学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能
够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传播北海疍家文化,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关公文化研究的梳理与分析--以中国知网为依据

关公文化研究的梳理与分析--以中国知网为依据

关公文化研究的梳理与分析--以中国知网为依据
袁帅
【期刊名称】《运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关公文化涵盖物态层面、艺术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

搜寻了关公文化研究的成果,基本理清了关公文化研究的时间脉络、主题分布、高产作者,并从“关公文化”的梳理与探讨、关公神化过程及原因、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关公形象和性格、关公信仰的现象、特点及原因、关公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建筑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主要研究内容,讨论了研究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袁帅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图书馆,山西运城0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中国香文化研究态势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5-2017)的文献计量统计[J], 李其霞
2.中国香文化研究态势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5-2017)的文献计量统计[J], 李其霞;;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分析 [J], 赵去非; 何方方
4.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J], 黄映雪
5.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J], 黄映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背景下关公文化译介模式研究作者:何晋阳
来源:《卷宗》2019年第12期
摘要:关羽,以待人以义、对国以忠、战斗的英勇的神著称,受到超民族、超信仰的尊重。

在山西运城的关帝祖庙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关圣文化的建筑群。

不仅向中华民族儿女诉说了关公的崇高精神,也向全球华人子孙以及崇尚关公文化的世界人群,介绍了建筑的价值和独特的关公文化的人文价值。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传播结合的中国文化发展主题,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主旨下,推进各国相互尊重和理解信任,采用文化译介的方式,打破文明隔阂的方式,最大发挥出中华民文化对外交流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关公文化;译介传播
关公文化已经渗透到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和地区,在联系全球华人的文化纽带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进行关公文化建筑群的建设,往往是以文庙作为最初的载体的。

例如在运城进行了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工作以来,通过政府的不断高速推进,已经形成了关圣文化建筑群的基本规模,并且文关圣文化建筑群经过申遗,已经通过省文物局审核,提交给国家文物局。

1 山西运城的关公文化对外传播案例分析
在关帝武庙的祖庙的建设上,以及管理祖庙文化节的件时尚。

文化遗产被作为古代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

在民族文化的代代相传的纽带作用下,已经形成了一带一路下的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家园。

对关公文化资源进行运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是将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沿岸的绘画、舞蹈、宗教等作为商务交流的主要内容加以发扬光大,为各国的人文交流提供广阔舞台。

例如山西省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将沿途的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进行文化的发掘,积极吸取民族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将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对外宣传,形成了具有永恒魅力,又具有时代价值的关公文化,以及关公的形象[1]。

山西作为关公文化的发扬地,在关公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成为主力军丝绸之路。

事实与观点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洛阳,汉代即有关帝庙的建立,记录。

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古代商旅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在中国和世界沟通和贸易商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关帝庙,嘉峪关的关帝庙是最为著名的,而祖国西部边陲也坐落着关帝庙。

最西端最东端都有着关帝庙的存在,这无疑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

在丝绸之路上进行西北市场的开发,传播文化的生力军是山西的商人,他们利用山西的文化内核,运用关公文化作为载体,让诚信文化传播天下。

2 关公文化传播内核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诚信,晋商诚信来源于关公和关公文化,实际上对关公的信仰是一种商业的精神信仰,晋商是商业和文化的和谐统一的精神体现。

既忠于家庭与忠于国家,在商道上讲仁义讲信用,宽厚一代人,体现了商道即人道的精神。

晋商中以关公文化作为秉承的标准,是将中国人的血脉里植入了信誉文化。

关公待人以诚,为人以信,与晋商诚信经营的哲学不谋而合。

通过关公文化提升中华民族品牌国际形象,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也就是民心相通[2]。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使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相互理解,增进友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通过文化交流,将人们的生活情感文化传统价值观加以传达,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民的诚信友善价值理念,运用关公文化的特色资源,真正做好民心相通的大文章,做好关公文化的品牌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向世界进行全局伟大战略的一个重要决策。

通过关公文化将中国的建设思路辐射到全世界,让人们了解中国的国家战略,能够在世界格局层面上思考中国发展问题。

关公文化作为文化传播的形式和产品,可以将一带一路战略传播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山西,了解中国,了解一带一路的真正内涵。

将关公的诚信作为中国的品牌定位,让人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最终了解我们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无论是从政府还是到社团,一直到学校,都要做到全方位全员的传播,加快关公文化国际大传播,将关公文化的各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新闻媒体等载体走出去,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对来说文化交流还缺乏系统性,真正的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从整体上建立跨出国门的思路和方法,需要系统性的进行关公文化的认识,并且进行观关公文化的解读。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关公文化译介模式
关公文化是一种资源优势,采用与世界沟通的方式进行研究,以开放的视野,合作的心态与一流的平台和人才以及技术展开合作,呈现出一流的作品和成果。

这一方面如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例如高清纪录片飞越山西,电视栏目走进大舞台,电视节目声收视率和传播率节节攀升,展现了关公文化全球行的累累硕果。

同时文化旅游大繁荣是中华人民向对外传播的一种方式删。

例如山西旅游业,利用关公文化资源,打好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战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创意产业纳入到文化旅游和旅游品牌的打造过程中,进行景区的策划,策划方案,做好定位,通过专业团队加以执行和坚守,形成了很好的成果。

作为知行合一的关公文化,已经成为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将丝绸之路命名与关公文化进行连接,让关公文化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一带一路下的关公文化所蕴含和沉淀的历史文化厚重是非凡的,因此关公文化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行官,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文化标志。

对于关公文化的一级作为业业界主体与世界文化进行沟通,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沟通和传播。

要形成关公文化独特的传播空间,在另一个国家延续其文化生命,就要依靠传播途径,借助传播的方式,让关公文化被别的国家的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一个文化在异域能够产生影响,需要建立自己的形象,因此关公文化作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精神道德形象,需要通过成功的传播方式,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找到自己的位置,融入到世界文化当中。

这与传播和交流的方式和传播的载体有直接的关系[3]。

关公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采取文艺传播的方式,让人们通过文艺作品深深感受到关公文化的魅力,以及其所蕴含的道德文化内涵。

例如在关公文化交流协作会的推动下,通过在国外举办关公文化活动,使得人们在文艺演出中感受到了关公文化的内涵,而且通过艺术家们之间较为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在思想上进行了沟通,使得关公文化成功传播,拥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交流基础。

再例如在进行观光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采用文化交流平台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方式,运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载体,进行相关的关公文化的对话和沟通,让关公文化走出去,通过将关公文化这一具有中华传统道德内核的形象,成为亮丽的名片,让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与世界接轨,实现民族复兴[4]。

举办高端论坛文化艺术展和关公文化展示会等,也可以增强交流和活动的效果。

通过对关公文化做得成功一件,使得关公文化真正走出去,让具有民族性的成为世界性的有志于推动中华人民向对外传播,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国际关公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关公文化研究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4 结语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倡议间延续千年的友好交流,进行传承和继承。

因此用好关公文化特色资源,将关公文化贯穿的一带一路沿途为世界多类型民族宗教聚集的区域,提供了可以信仰的开放包容的中国文化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吕学良,张丹丹.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座谈会综述[J].运城学院学报,2018,36(5):38-40.
[2]杨頔,王彩琴.“一带一路”建设中关公文化走出去:价值、挑战、路径[J].运城学院学报,2018,36(5):19-22.
[3]王冠颖.从常平关帝庙会中看关公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8,(14):182-183.
[4]梁燕."一带一路"背景下关公文化译介模式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8,36(4):34-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