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开仓济民

的文言文,完成题目(6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小题1】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 B【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小题1】A 【小题1】(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小题1】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原意为“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文案”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去是离任的意思,之是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主语“郑板桥”,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分析出郑板桥是“有才”的人;“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分析出郑板桥是“清廉、勤政”的人;“燮开仓赈济”分析出郑板桥是“爱民”的人。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及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及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及答案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小题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答案【小题1】B【小题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小题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B项的或是有的人的意思,不能与或王命急宣中的或(是有的意思)相混,更不能理解为或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课外文言词语要根据语境去推断。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即,活是句中的重点词语,在语境中应译为立即,救活,使活命。

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

②谴:责问、责备。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我任之(承受、承担)(2)去任之日(离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郑板桥)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14.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没有申报上级,自己决定开仓放粮,会被追究责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3分。

仅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爱民敬业(或关心百姓疾苦;或爱民如子)、敢于负责的人。

(3分)附译文:
郑板桥曾经在范县作县令,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导语: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试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1.B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注释】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余:空闲为:作为,当食:吃【译文】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第1篇: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的文言文,完成题目(6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小题1】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b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小题1】a【小题1】(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小题1】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原意为“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文案”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与*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是讲述郑板桥的一则故事。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开仓济民》试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1.B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郑板桥开仓济民》注释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余:空闲为:作为,当食:吃《郑板桥开仓济民》译文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练习题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官府的公文)D.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16.下列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画竹,兰为长。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不以千里称也。

17.翻译句子: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8.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5.B16.D17.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18.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①从“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体现了他有才华。

②从“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中可以体会到他勤政、爱民、清廉。

③从““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有责任感,敢于担当。

【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的意思是: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其中“或”是“有人”,不是“或者”。

故答案为B。

【1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以画竹,兰为长”中的“以”是“用,把”;A项中“以”是“因为”;B项中的“以”是“因为”;C项中的“以”是“按照”;D项中的“以”是“用,把”,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阅读文言文郑板桥

阅读文言文郑板桥

阅读文言文郑板桥1.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答案1.字词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到。

或:有人。

任:负责。

活:使……活。

岂:怎么去:离开余:空闲为:作为食:吃2.译文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

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3.从本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媚权贵,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好官。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2分)(1)承受、承担(2)离开2.(2分)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3.(3分)没有申报上级,自己决定开仓放粮。

会被追究责任。

4.(3分)爱民敬业(或关心百姓疾苦;或爱民如子)、敢于负责。

翻译:郑板桥曾经在范县做县令,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板桥就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板桥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离开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3.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阅读郑板桥爱子答案我要的是答案答案不知你要的是不是这个?郑板桥爱子郑板桥不但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他非常讲究“爱子之道”.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六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广大职工墨代养.郑墨对小宝十分宠爱.小宝常骄傲地说:“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让郑板桥知道后,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呢?但教更重于养.”他要求弟弟严加管教.为了使小宝健康成长,后来郑板桥又把小宝接到自己身边,以便言传身教.当时正值灾荒,郑板桥一向清贫,家中没有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了一个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省下来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走到门外.这时,小宝发现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站在门边,正用饥饿的眼光看着他.小宝立即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郑板桥知道后,高兴地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喜欢你.”当郑板桥病危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待儿子将馒头送到他床前时,他已经断气了.小宝悲痛地大哭,突然发现床边有张纸条,上面写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临终前给儿子上了“自立”的一课.1.本文通过哪三件事记述了郑板桥是怎么爱子的?(1).(2).(3).2.看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1.(1)小宝仗着自己家有势力,欺侮人家的孩子,郑板桥要求管束.(2)小宝给饥荒的孩子窝头,受郑板桥表扬.(3)郑板桥给孩子上了“自立”的一课.2.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使他懂得人的一生.。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 导语: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以画⽵,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

下⾯是⼩编为你准备的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以画⽵,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

室⽆贿咯,案⽆留牍。

公之余辄与⽂⼠畅饮咏诗,⾄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相⾷。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与民,活万余⼈。

去任之⽇,⽗⽼沿途送之。

【试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项。

() A.值岁荒,⼈相⾷(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沿途送之(离开) D.⾄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现代汉语翻译下⾯的句⼦。

即发⾕与民,活万余⼈。

3.阅读本⽂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个怎样的⼈。

【相关材料】 材料⼀:郑板桥辞官后,“⼀肩明⽉,两袖清风”,只带着⼀条黄狗和⼀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百度百科⽹》 材料⼆:衙斋卧听萧萧⽵,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吾曹州县吏,⼀枝⼀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呈年伯包⼤中丞括》 【参考答案】 1.B 2.(郑燮)⽴即发放⾕⼦给灾民,救活了⼀万多⼈。

3.清正廉明、爱民如⼦、关⼼百姓疾苦的好官。

【注释】 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送的东西。

案:桌⼦。

⽆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

⾄:⾄于。

迁:⼯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 余:空闲为:作为,当⾷:吃 【译⽂】 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

擅长画⽵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的'孩⼦⼀样。

家⾥没有收受的贿赂,桌⼦上没有遗留的公⽂。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及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及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及翻译篇一:《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挑选出以下句中加粗词的意思认知有误的一项()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存有忘记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为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作本文和以下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就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返乡归隐。

――节录《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忠直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不好官。

(意对即可)篇二: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仓济民(7分后)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并无行贿,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豪饮咏诗,至存有忘记其为长吏者。

迁于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只身申报,民岂得活乎?上存有遣,我出任之。

”即为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回去出任之日,父老沿途送来之。

【小题1】表述下面加点的字(3分后)(1)值岁荒,人相食()(2)燮开仓赈济,或阻之()(3)回去出任之日,父老沿途送来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译者下面的句子。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原文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目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26.B27.(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8.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

郑燮(音某ie,四声),清代著名画家。

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

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行之。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试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1.B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注释】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余:空闲为:作为,当食:吃【译文】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②去任之日________(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阅读选文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小大之狱(________)③公将驰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鲁庄公面对曹刿“何以战”的问题,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第②段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
郑板桥,字子厚,号东篱,江苏苏州人,清代书画家、诗人。

他兼修书法、绘画和诗词,被称为"三绝",是清代著名的文化
人物。

郑板桥开仓济民是他的一副精美的书画作品,出自功能画的范畴。

这幅画作通常以墨绘纸本为主,绘有一座传统的仓库,象征着粮食的储存。

画面中有农民在仓库旁排队等待领取粮食,仓库里放满了谷物,显示出了国家安定,百姓有余粮的繁荣景象。

郑板桥开仓济民这副作品展现了他关注社会民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一面。

在当时,中国社会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许多农民生活非常困苦。

绘制这幅画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他的社会理念,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农民的生计和生活困难,并通过开仓来救济民众。

这幅作品以绘画的形式向观众传递了一种深情厚意的文化内涵,展示了郑板桥艺术造诣的高超。

他的作品以写实、准确、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努力,唤起社会的爱心和关切。

郑板桥开仓济民是一幅富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体现了艺术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幅优秀的书画作品,更是艺术家呼唤社会正义和人道关怀的一种表达方式。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指郑板桥先生,任潍县县官时,恰逢大荒,百姓饿至欲人吃人地步。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原文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目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26.B27.(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8.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译文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

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郑板桥开仓济民 译文+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 译文+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译文+答案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翻译:郑燮,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答案:.(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曲肱而枕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全卷共60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4分)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⑵亦不详其姓字(清楚)⑶每有会意(领会文章的主旨)⑷或置酒而招之(有时)⑸造饮辄尽(到,往)(就/总是)⑹期在必醉(期望)⑺曾不吝情去留(竟,还)(离开)⑻因以为号焉(于是)⑼性嗜酒(爱好,喜欢)⑽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⑾)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⑿衔觞赋诗(酒杯)二、翻译下列句子(16分)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
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
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4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官府的公文)
D.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42.下列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以.画竹,兰为长。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不以.千里称也。

43.翻译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44.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41.B
42.D
43.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44.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①从“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体现了他有才华。

②从“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中可以体会到他勤政、
爱民、清廉。

③从““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
我任之。

”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有责任感,敢于担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