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关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一、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主要成果
(一)开展非遗普查和申报评审。经非遗普查,全县共录用线索2098条,有较高文化、历史、科学价值的代表性项目728条,截至2020年9月,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
渔歌、海洋动物故事、**海洋渔民服饰制作技艺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另有
市级名录15项、县级名录48项。提炼完成最富海洋海岛文化底蕴的项目,编纂成县级大
观卷及乡镇版《列岛遗风》8卷,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二)初步形成非遗项目保护机制。成立了县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小组,设立了非遗保
护中心、文化遗产科,出台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补贴实施暂行办法》,从政策上加大
了对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的资金扶持。非遗项目口传心授的特性表明传承人是非遗保
护传承中的关键所在,“非遗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三位一体建设成效明显。
(三)注重开展多层次的非遗交流活动。承办了中国舟山渔民画展、浙江省“江河湖海”风情剪纸艺术展、“浙江民歌”论坛、“中国海洋歌会・大海歌谣”;特别是以**渔
歌为主线的大型海乡风情剧“东海谣”让非遗宣传“活起来”,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我县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存在的困难
(一)各级非遗项目数量处于末位。相对于舟山市其他县区,目前我县非遗总量和各
级非遗项目数量均处于末位,大量优秀非遗资源仍散落民间,等待被重新发现、整理和申报。
(二)传统生产技艺和生活习俗类非遗项目流失迅速。在社会发展演变中,我县不少
传统非遗项目逐渐衰落甚至消失。如传统的渔网编织技艺、纲绳制作技艺(调纲、调绳)、传统木船制作技艺失去了生存土壤,逐步消亡。再如,传统婚丧嫁娶习俗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传统婚礼习俗逐渐远去、简化,出现中西结合、“半洋半土”的婚庆形式,降低了海
岛传统婚礼的仪式感。
(三)我县非遗项目保护无资金保障。联合国公约确定的非遗九大任务: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均需要资金保障。目前全国80%以上的市、县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我县的现状则是,无日常工作经费、项目保护经费
与专项传承人补助费,急需将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递增,同时积极向上级争
取资金。
三、关于我县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想法
(一)建立一套系统性的保护制度。实施保护计划,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制定五年保护
计划,并逐年加以落实。完善申报制度,逐级申报名录,同时持续充实县级名录,形成良
性循环的申报态势。出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项目级别、
濒危程度等标准,通过预算申报、专家评审、政府审批等流程,获得各级标准的专项补助。并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书。健全培育制度,
对代表性传承人实行认定考核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履职情况年报制度。
(二)加强非遗项目的分类保护。根据项目特点和现状,采取抢救性保护、记忆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等方法。对于存续状态受到威胁、濒临消失的非遗代表
性项目,要实施抢救性保护,记录、整理、保存项目资料和实物,安排或者招募人员学艺。对于丧失传承人、客观存续条件已经消失的项目,则实施记忆性保护,建立项目完整的物、文、图、声、像等档案库、数据库。对于附着于渔俗海洋文化,如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
渔家剪纸、渔民画以及一些农副产品加工技艺(洋山三矾海蜇加工、黄龙龙头烤和黄龙金
钩加工、嵊山螺浆加工、枸杞海蜒加工、花鸟石艾茶及海石花加工等),可采用生产性保护。对于非遗资源丰富,形式和内涵完整、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较好的村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保护区规划,
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
(三)扩大非遗受众增强传承活力。一方面通过传承基地、展示平台、公益讲座、非
遗进社区、进文化礼堂、进校园(编写校本教材)等方式,进行常规性或不定期的非遗成
果展示,并组建非遗保护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平台
介绍非遗项目渊源、特点、价值、代表性传承人及工作成果等,让非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此外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培训、比赛、评选等活动,为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设立工作室,每个非遗项目工作室必须组建一批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的传承团队,摸索一套能实际运
作的机制。
(四)加快建设**非遗展示馆。展示馆承担记录、研究、传承、传播、利用的职能,
将全县的非遗记下来、说清楚,传下去、活起来、入生活。具体可集展览展示、制作表演、收藏培训、体验传习、研究保护等于一体,通过实物、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将其建设成
为岛民和游客了解**的首选之地和文化符号,成为蕴含着世代渔民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
化意识的精神家园。展示馆要同步推进数字化保护,加强相关技术装备配置,逐步把非遗
保护传承拓展到大数据领域。
(五)加强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当前旅游市场为我县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良
好机遇。非遗项目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信能打造出独具**海洋特色的文化创
意产品。今后,对存续状态较好,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优势的非遗项目,在活态传承其核
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通过培育和开发市场,实施生产性保护,将非遗资源转化为
文创旅游商品和文化服务,将是需要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