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25解读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 (2)
2008 年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一 (氧化还原反应 )一.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吻合题意,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三聚氰酸 [C 3N 3(OH) 3 ]可用于除掉汽车尾气中的 NO 2。
其反应原理为:C 3N 3(OH) 3△8HNCO+6NO 2△3HNCO ;7N 2+8CO 2+4H 2O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 C 3N 3(OH) 3 与 HNCO 为同一物质B .HNCO 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C .1 molNO 2 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D .反应中 NO 2 是还原剂2. 跟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宽泛接受,为了防范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伸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放入抗氧化性物质,以下不属于抗氧化性物质的是A 生石灰B 还原铁粉C 亚硝酸钠D 维生素 C3..金属铝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从反应种类的角度解析,该反应属于下边: ① 置换反应 ②氧化还原反应 ③离子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放热反应⑥复分解反应 中的几个 A 3 个 B 4 个 C5个D 6 个4.硫酸铜遇到黄铁矿 (FeS 2)可以发生反应: CuSO 4+ FeS 2+ H 2 O - Cu 2S + FeSO 4 + H 2SO 4 ,在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硫原子与被还原的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7︰3B 3︰7C 7︰ 5D 5︰ 75.某中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施老师指导下做了一个以以下图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 4 溶液退色。
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许 KSCN 的 FeCl 2冰溶液,溶液显红色。
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该条件下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开朗B 该条件下 H 2 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拥有还原性 酸性 KMnO 4C 该条件下 H 2 燃烧生成了拥有还原性的物质H 2溶液D 该条件下 H 2 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必定量的H 2O 26.84 消毒液和双氧水都是常用的杀菌消毒剂,若将两者混杂,马上发生以下反应:NaClO + H 2O 2 = O 2 ↑+ NaCl + H 2O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H 2O 2 在反应中失掉电子B NaClO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O 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 混杂液拥有更强的杀菌消毒能力 7.希尔实验是将分别出的叶绿素加到草酸铁溶液中,经光照后发生反应: 4Fe 3+ +2H 2 O4Fe 2+ + 4H + + O 2 ↑。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化学
2008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1 35.5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HBr分子的电子式为: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4.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
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2mol B.1 mol C.0.5mol D.0.25mol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 AB.标准状况下,14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 AC.标准状况下,22.4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 A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 A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7.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 +SO42—(aq)= PbSO4(s) +2e—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O4(s)+2e—= Pb(s)+ SO42—(aq)8.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
2008年高考理综Ⅱ化学试题评析
构 中的元素周 期律 与周期 表 、晶体 、分子 与原 子的
结构 的 内容 ( 8 题 、题 1 、题 2 等1 1 7 、氧化 还 原反 应 ( 1) 题 2 、电化学 中 的电解 知识 ( 1) 题 0 、化学平 衡 知
()试题 中 的基 础 知 识 能够 具 有较 好 的选 拔功 3 能 。 试 卷 中许 多 试 题 的设 计 从 基 础 入 手 .环 环相 扣 ,层 层深 入 ,使 试题 具有 较好 的 区分度 和选 拔功 能 ,在考查 基础 知识 的 同时也从 另一 面考查 了学生
3 化学具 体 考题详 解 与点评
31 选 择 题 .
的物质 问的转化 、同分 异构 体知 识点 的考查 等 。
2 考查学 生的科 学素养 借助 化学试题 考查 学生 的科 学素养 ,其 具体 表
现如下 :
试 题6 0 8 北 京 奥 运会 的 “ 云 ” 火炬所 :2 0 年 祥 用 的燃料 的 主要成 分是 丙烷 .下 列有关丙 烷 的叙述 中不正确 的 是 f1
S 、C一 r、I O 1 、B~ 一 等离 子 的鉴 别 问题 :有机 化学试
题中 ( 9 题2 、题 6 ,也 是 中学 化 学 中经 典 、常 见 、 ) 基 础的有 机反应基 本类 型 的考 查 、常见 的不 同类 型
的计算 、化 学平衡 、物 质 的水解 等知识 .另外 还通 过 已知 图表 ,考查 了考 生 的观察 能力 和思维 品质。
重 能力和 素质的考 查 ,命 题依 据 《 教学 大纲 》 ,但
不 拘泥于 《 教学大 纲》 ,不过 分强调 知识 的覆 盖面 , 因为试卷 长度 有 限 ,无法 也不 必追 求知识 点 的覆盖
08年高考题型、赋分
08年高考语文题型、赋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四种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必做题为必考内容,共150分。
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
选做题为选考内容,共18分。
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分,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8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计1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计9分)三、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计12分)第II卷(共114分)四、古诗词分析及鉴赏(共3小题,计24分)13.文言文翻译(共2小题,计10分)14.诗词鉴赏(共2小题,计8分)15.补写名篇名句(4选3,计6分)五、语法知识运用(共3小题,计12分)16.3分;17.4分;18.5分六、现代文阅读(2选1,计18分)19.4分;20.4分;21.4分;22.6分七、作文(计60分)23.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08年高考数学题型、赋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计60分)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共4小题,计16分)三、解答题(共6小题,计74分)17.(1)求函数值(2)求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12分)18.(1)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概率题(12分)19.(1)等差数列的证明并求通项公式(2)求n项和(12分)20.(1)四棱锥中的空间垂直证明题(2)求二面角的余弦(12分)21.(1)求函数的极值(2)函数极值的证明(12分)22.(1)证明点坐标成等差数列(2)求抛物线的方程(3)动点存在的证明(14分)08年高考英语题型、赋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10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计30分)第一节:5段简短对话,三选一,录音仅放一遍(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第二节:5段对话/独白,三选一。
历届高考中的化学平衡常数试题及其答案和详解
1.(1982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12分)将9.2克N 2O 4晶体放入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升温到25℃时N 2O 4全部气化,由于N 2O 4发生如下分解反应:N 2O 42NO 2 △H=+56.848kJ/mol ,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P 为同温下N 2O 4(g)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的压强P 是多少大气压? (2).平衡时容器内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3).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是多少?(4).如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压力、温度或浓度)时,试将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平衡常数K 的变化情况,选用增大、减小或不变等词句填下表:1.[答案] (1)1.47大气压;(2)21;(3)0.01; (4)[解析](1)。
先求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 :设n 1、P 1分别是纯N 2O 4(g)的物质的量和压强,n 、P 分别是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压强;则PP 1=112.1P P ⨯=nn 1=n922.9 ;n=0.12 mol (2分);再利用PV=nRT 求混和气体的压强P=VnRT =2298082.012.0⨯⨯=1.47大气压(1分)。
(2)设0.1摩尔N 2O 4中有x 摩尔分解,则有如下的对应关系是:N 2O 42NO 2 △H=+56.848kJ/mol起始物质的量:0.1mol 0 变化物质的量: xmol 2xmol 平衡物质的量:0.1-x 2x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P 为同温下N 2O 4(气)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0.12mol ;则:0.1-x+2x=0.12;∴ x=0.02mol (2分);平衡时容器内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数摩尔数422O N NO =02.01.0202.0-⨯=21(1分)(3)k=][][4222O N NO =]21.0[]22[2LX L x -]04.0[]02.0[2=0.01(3分)(平衡常数表示式、平衡时物质的浓度和计算结果各给1分)(4)(每一空格给0.5分,共3分);k 是温度的函数,改变压强和改变浓度都不会改变平衡常数;N 2O 42NO 2△H=+56.848kJ/mol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向移动,k 值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O 2物质的量减小,N 2O 4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减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N 2O 4物质的量减小,NO 2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增大;增加N 2O 4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移动N 2O 4物质的量减小,N 2O 4物质的量净增加值大,平衡移动NO 2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减小。
2008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详解
甲2008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5.(2008年理综北京卷)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 溶液。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B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 的物质的量不变C .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 2+O 2=2H 2OD .用该电池电解CuCl 2溶液,产生22.4LCl 2(标准状况)时,有0.1mol 电子转移 [答案]D 。
[解析]本题是对电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了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液酸碱性的变化以及电子转移的简单计算。
电解CuCl 2溶液,产生22.4LCl 2(标准状况),即生成了0.1mol Cl 2,有0.2mol 电子转移。
6.(2008年理综北京卷)对H 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A . B . C . D .[答案]C 。
[解析]本题看似只是考查了酸、碱和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其实还考查了电子式、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结构式的知识。
A 中氯化氢抑制水的电离,B 中Fe3+因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D 中CH3COO-因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
7.(2008年理综北京卷) 1mol 过氧化钠与2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 .Na 2CO 3B .Na 2O 2 Na 2CO 3C .NaOH Na 2CO 3D .Na 2O 2 NaOH Na 2CO 3 [答案]A 。
[解析]本题是对碱金属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了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关键是弄清楚反应的顺序。
2mol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1mol 的碳酸钠、1mol 的二氧化碳和1mol 的水。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相当于二氧化碳先与过氧化钠反应,1mol 的二氧化碳恰好和1mol 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排出气体物质水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只有Na2CO3。
《中学化学》2008年第1~12期
《中学化学》2008年第1~12期第1期教学研究批判性思维:化学教学的新视点/文庆城等//01—01“提出问题”的教学与自主能力培养/张克龙//01—02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侯晓梅//01—04依托耗散结构理论引领中学化学教学/张逵//01—05教材研究沪科版教材(化学)学习关键期的处理/洪燕珍等//01—07化学与社会福泽人类的化学“表面”文章/徐昀//01—09学习园地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王建国//01—11缺损的食盐晶体为什么能自我完善/吴孙富等//01—12应该明晰的几个问题/赵玉泉//01—13有关原电池、电解、电镀知识问答/李敬侠//01—15备课札记小议酸的理论/王启迪//01—16Sn4+比Sn2+稳定而Pb2+比Pb4+稳定的原因/张德旭//01—17判断无现象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王善香//01—18实验研究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于淑儿//01—20甲烷制取实验的改进/武剑锋//01—21关于NO2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物的探讨/秦志武//01—21镁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梁兴红等//01—22对Fe3+和SO32+反应现象的探究/王海富等//01—23方法与技巧例析有机化学中官能团的保护(一)/邵国光//01—24用“变量”与“不变量”可速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杨大雄//01—26 试题研究探究性实验题归类例析/边永平等//01—28例析中考化学“离子”知识的考查角度/邓发其//01—32思维定势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影响/邱长群//01—35复习与练习分析化学试题典型错例积极做好复习备考工作/张英锋等//01—37化学与技术——高考的热点/周基财//01—402007年高考化学平衡六大热点扫描/柴勇//01—42“隐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刘树学//01—45竞赛园地硼——化学竞赛命题的热点/杨学军//01—47第2期“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徐泽忠等//02—01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的实践/侯著宏等//02—03努力追求新课程下的活力课堂/房宏//02—04ATDE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吴兆根//02—06教材研究浅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6)《实验化学》的教学体会/王震宇//02—08 化学与社会21世纪的三种新能源/李静雅//02—10学习园地正滴反滴现象不一/赖洪林//02—11辨析初中化学几组易混的物质/胡恒武//02—12用压强来判断转化率的三种情况/任小波//02—14备课札记铝及其化合物的几点释疑/万如锴等//02—15多组变化关系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张红卫//02—17胶体的聚沉与盐析/苏少明//02—19实验研究哪种猜想正确/付天龙等//02—21镁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探究/龚成龙等//02—23方法与技巧例析有机化学中官能团的保护(二)/邵国光//02—24打破定向思维重点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常见易错点/戴峰//02—27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w)与溶液密度(ρ)的关系/刘效平//02—28 “五看”离子方程式正误/范宗山//02—29例谈硝酸的守恒关系/于新义//02—30试题研究2007年中考推断题归类解析/韩秀峰//02—34复习与练习化学诠释“嫦娥一号”/陈世华等//02—37《烃》中的“一定”例析/谭祈鹏等//02—39几类无机化合物热分解规律浅探/缪得林//02—41解读盐类水解(一)/王积斌//02—42有特殊反应条件的化学方程式汇总/廖凤君//02—44竞赛园地一道竞赛题的五种解法/李军昌//02—47第3期教学研究我国基础化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启示/郑民//03—01浅谈探究教学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郝玉梅等//03—03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探索/张章录//03—05新课程理念下实验的有效教学的实施/唐瞻洋//03—06从实验角度看高中化学教材改革/徐贤绍//03—08化学与社会铁——维持生命的重要元素/万晟嵬//03—09学习园地初中化学知识误区剖析/张学军//03—11对Fe3+和SCN-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再分析/李俊生//03—12对最稳定键角109o28’的再探究/丁长荣等//03—13谈Na2SO3和NaI的鉴别/和卫忠//03—14备课札记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吗/李景海等//03—15电化学与污水处理/朱怀义//03—16巧写同分异构体/席桂萍//03—18对化学反应速率几个问题的理解/付天龙//03—19实验研究碘与淀粉显色的实验初探/钱彤//03—21二氧化硫的生成及性质的微型实验/王震宇//03—21改进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顾运兰等//03—22“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毛国永//03—22关于鲁科版化学2(必修)一个实验的商榷/李玉云//03—23 方法与技巧例谈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吴孙富等//03—24化学试题中的隐含类型/陈松彦//0326线段法巧解等效平衡的转化率及热效应/李强//03—29“不饱和度Ω”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孙欧//03—30试题研究与数据相关的试题归类例析/盛锡铭//03—332007年中考化学STS试题分类例析/钟承岳//03—34复习与练习解读盐类水解(二)/王积斌//03—37聚焦2007年质量守恒定律考题/晁博//03—38单质与硝酸反应的奇妙规律/刘长军//03—41外界因素对离子反应的影响/王银世//03—42浅析同分异构体/张晓晗//03—44涉及甲醛的有关考查归类/张向东//03—45竞赛园地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题解析与商榷/徐守兵//03—47第4期教学研究化学课堂教学中知识呈现方式的有效性策略初探/王芳//04—01 树立新课程理念促进化学集体备课/罗华荣等//04—03以疑究疑/钟跃明//0405新课程理念下确立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冯新平//04—06教材研究体现特色有的放矢/王震宇//04—08化学与社会烧烤·啤酒·果汁·健康/史延海//04—09学习园地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与消去反应/李惠元//04—11小议氨水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江敏//04—13脂化反应再认识/张宏志//04—14怎样正确理解“溶液”/张必祥//04—15备课札记也谈变换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唐生岳//04—16苯甲酸钠知识归纳/宋丽娜等//04—18苯基是官能团吗/朱庆斌//04—19实验研究浅析两例奇妙的药品变质现象/刘加虎等//04—21碘升华过程中异常现象的解释/赵利华//04—21奇怪的气泡/许九奎//04—22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极限探索/吴翔//04—22NO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的改进/谭文生//04—23方法与技巧审题技巧例谈/边永平等//04—24点击中考物质推断考题/王荣桥//04—27“平衡试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与利用/龚铁森等//04—31试题研究中考新亮点——中和反应的探究/张学军//04—35复习与练习新课程高考亮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马会林//04—37辨析几对“类似”物质/沈卫亮等//04—40化学反应中涉及试剂滴加顺序的六个特例/温海波等//04—43电化学考查方式及趋势/贝帮洪//04—44竞赛园地Chemsketch5.0在有机化学竞赛培训中的应用/刘梅等//04—46第5期教学研究抽象思维能力与“物质结构知识”学习/韩静等//05—01浅谈化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张玉官//05—02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李振//05—04 人教版“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李德前//05—06化学与社会警惕包围人类的环境激素/顾娟红//05—08教材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对化学教材“校本化”整合的尝试/冯慧俐//05—09学习园地成语中的化学知识/杨进喜//05—11有机材料相关问题的链接/唐建伟//05—12有机化学中的为什么/高凤扬//05—14比较反应热ΔH大小的几种方法/郭国才//05—15备课札记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师殿峰//05—17“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重构/陆军//05—19 实验研究介绍一种实验室制钠钾合金的方法/王向明//05—22有关电解池的一个趣味实验/姚志强等//05—22苯酚显色反应中的“竞争”/谢曙初//05—23方法与技巧审题意,寻“题眼”,巧推理,求验证/张会峰//05—2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方法例析/陈俊来等//05—27有机物推断题解答策略/丁文楚//05—29试题研究2008年新课程中考化学命题趋向展望/王立强//05—33复习与练习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学习策略/许红梅//05—37高考值得关注的新热点——离子型推断题/张保定//05—40再议原电池工作原理及电极判断“五法”/王保国//05—42“式量差”在有机物结构推断中的应用/朱怀义//05—43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错误类推解析/宣曙光/05—45竞赛园地例析元素质量分数赛题的求解策略/邓发其//05—47第6期教学研究试述化学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应具备的能力/陈少康//06—0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赵永胜等//06—02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瞻前顾后/徐洪俊//06—05创设情景教学种种/冯新平//06—06教材研究苏教版“物质的量”教材分析/陈名恭//06—08化学与社会塑料袋的危害/王瑞岭//06—09酸、碱性食品与人体健康/付天龙//06—10学习园地初中化学易混基本概念辨析/沈卫亮等//06—11对几个中学化学问题的解析/周敬芳等//06—13形形色色的“宝石”/王维德//06—14核磁共振图谱及分析方法简介/杨红文//06—16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田宗学//06—17BaCL2、CaCL2可否用于Na2CO3、NaHCO3溶液的鉴别/王楚芳等//06—19 实验研究久置乙醛试剂对银镜反应的影响及原因探究/祝晓芸//06—20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改进/徐晓峰//06—21氢氧燃料电池的设计/陈贵新//06—22苏教版化学必修2中一个值得商榷的实验和改进/陈兴等//06—23方法与技巧浅谈物质鉴别方法/杨波等//06—24例析“类比”思想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秦俭//06—26错误不应再延续/朱怀义//06—28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蔡兴锋//06—29试题研究例析高考化学平衡图像题/赵尔丰//06—30实验装置图类选择题命题意图与解析/沈旭东//06—32中考“化学与社会热点”考题分类例析/王廷虎等//06—34复习与练习脂肪烃复习之策略/姜宏保//06—372008年奥运会与化学/柴勇//06—40隐含在有机物分子式中的定量规律/刘忠英//06—42化学反应的类比迁移18例/兰建祥//06—44中考化学选择题热点知识归类解析/高霞//06—46第7期教学研究学习《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体会/顾晔//07—01核磁共振氢谱的教学内容与问题设计/麦裕华//07—03乡镇中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姜国华//07—05化学与社会氨基酸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刘志新//07—07漫话融雪剂/王爱春//07—08教材研究对《化学1》的解读/陈德茂//07—09学习园地化学平衡与△H/和卫忠//07—11用析氢过电势讨论几个中学化学教学问题/陆军//07—12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师殿峰//07—14备课札记电解质溶液中应该明确的几个问题/胡列扬//07—16反应热中的十则细节/白路山//07—18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宋红英//07—19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改进/郝晓红//07—21有关CO2与Na2CO3饱和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韩弢等//07—2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的分析/赵娜等//07—23方法与技巧有关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不能类推”/陈勇//07—24浅谈化学解题中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策略/刘成宝//07—25有关化学反应顺序的中考题分类解析/王锦科等//07—28试题研究夯实基础发展能力/颜建河等//07—29中考化学综合计算题命题走势/邓发其//07—33复习与练习化学高考新热点——动态多变量图像题/邢瑞斌等//07—37透析高考试题中“离子方程式”常见设错方式/王春//07—41竞赛园地化学竞赛试题透析及启示/王荣桥//07—43析第十八届天原杯复赛附加题/杨小宏等//07—48第8期教学研究论化学探究实验中变量控制的缺失与重构/陆余平//08—01《化学必修》“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一)/邱长群//08—03 运用“五疑”教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王海平//08—05新课改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胡崇山//08—07教材研究人文精神视角下化学教科书内容解析/李彦坤等//08—08化学与社会可降解塑料简介/刘岩//08—10学习园地过氧碳酸钠知多少/王怀海//08—11关注催化剂中的八个误区/李光模//08—12元素负化合价的应用/陈雷//08—13有机化学疑点解析/张君//08—15备课札记氢键与水的“热缩冷胀”/曹桂能等//08—16KNO3和NaCl混合物的提纯/张红卫//08—17关于金属腐蚀的两个问题辨析/崔广杰//08—18解析与点评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6题/杨辉祥//08—19实验研究教材演示实验改进两例/闫荣霞等//08—20氯气性质实验的改进/张宏志//08—21钠是否沉在乙醇的底部/夏凯//08—22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创新实验设计/王金龙等//08—23探析NaCl在化学实验命题中的作用/柴勇//08—24混合气体成份的验证及性质综合实验考题解答策略/王荣桥//08—27初中化学图像题分类例析/马亚楼等//08—31试题研究高考中的新型电池与六个难点的突破/龚铁森//08—33复习与练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复习小结/魏梅素//08—37中考化学简答题的类型及归类训练/王向阳//08—39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规律/李静萍//08—42实验证明题的设计思路/王银世//08—43突破一种常规考点——非盐的水解反应/兰建祥等//08—44竞赛园地透析正多面体解答竞赛题/刘忠英//08—47第9期教学研究把握最佳德育时机凸显教育整体功能/林文兴等//09—01《化学必修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二)/邱长群//09—03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董孔铭//09—05教材内容重构原则的研讨/王兴超等//09—07教材研究例谈沪教版化学教材插图的运用/汤益道//09—08化学与社会浅谈抗癌物质番茄红素/李俊生//09—10学习园地中学化学中有关银的知识/付天龙等//09—11“物质的量”入门知识的渐进学习/梁峻峰//09—13阐释越稀越电离/刘忠英//09—15备课札记解读八类化学竞争反应/廖清泉//09—16离子方程式书写面面观/田宗学//09—17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的六大关系/唐纪轩//09—19实验研究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改进/景德生//09—21对于蜡烛火焰分层的探究/符正金//09—21FeCl3溶液与Na2S溶液相互反应的产物研究/黎开明//09—23方法与技巧“燃烧与灭火”考查新视角例析/邓发其//09—24以过氧化氢为背景的一组探究性试题/江锡钧//09—27“pH碱+pH碱=14”考点透析/孙运利//09—30试题研究突出主干变式创新考查能力/徐金明等//09—32复习与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十问析/谭祁鹏等//09—37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导向课改/张宏伙//09—39探究等效平衡问题的复习策略/许红梅//09—41有关偏铝酸根的化学性质综述/李明亮等//09—44赏析2008年高考有机选择题/曹桂能等//09—45竞赛园地2008年全国竞赛题选析/马亚楼//09—48第10期教学研究化学新课程探究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策略/史俊玲等//10—01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策略/吴良根//10—03试说新课改中的预习环节/张志红//10—05教材研究浅析《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对策/王震宇//10—06 化学与社会化学元素的人体生理功用浅析/郑民//10—08学习园地“八问”镁铝/苏超//10—11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吕晓彬//10—12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释疑几则/龙//10—13沉淀的溶解与转化/杨文//10—14备课札记酸与盐的反应一定属于酸的通性吗/梁峻峰//10—16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范围/唐永强//10—17论排空气法收集N2和O2/彭展平//10—18例析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见考点/刘小连//10—19例析液态溶剂的绝对性、相对性和模糊性/吴孙富//10—20实验研究苯与溴反应的实验改进/孟联芹//10—21对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实验的探究/曹志兵//10—22全封闭SO2性质实验/孙艳芳//10—23方法与技巧守恒思想在解化学题中的运用/王瑛//10—24初中化学表格类计算题解析/李庆柱//10—26例谈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程式化解法/吴启亮//10—28当心化学选择题中的陷阱/黄金泉//10—30复习与练习勒夏特列原理在中学化学中的几种应用/田宗学//10—37反思·总结·创新/颜建河//10—39“臭氧”知识要点小结/李魁云//10—43盐类水解知多少/黄丽娜//10—44竞赛园地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赏析(一)/廖旭杲//10—45第11期教学研究谈21世纪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斯琴高娃等//11—01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考/冯新平//11—03化学教学要创建“生活化课堂”/党拴科//11—05教材研究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设计的变化与启示/邱建华等//11—06化学与社会揭开奥运火炬熊熊不熄的神秘面纱/林丹等//11—07初中化学教学中食品安全知识与食品添加剂/沈卫亮等//11—09学习园地中学化学中的一般与特殊/秦素敏//11—11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特点小汇/穆玉鹏//11—13溴——有机反应中的“明星”/陈雷//11—14备课札记铜及其化合物浅探/和卫忠//11—16全等平衡的适用条件只能是T、V不变吗/张顺清//11—18如何书写酸酐的化学式/宋志贵//11—19实验研究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新法一点通/李元//11—21改进的几个趣味小实验/杨进喜//11—21这种鉴别真假碘盐的方法科学吗/夏立先//11—22方法与技巧由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特点来选择配平技巧/付天龙//11—24例析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邱绍方//11—26“变式”解法之例析/谭祈鹏等//11—27试题研究2008年中考化学热点扫描/张益胜//11—29有关N A试题的设计技巧、考查趋势与巧解策略/龚铁森//11—31复习与练习2008年高考电化学考察面面观/邱长群//11—37高中化学常用公式大汇总/柴勇//11—41电解质溶液pH计算/周玉印等//11—43竞赛园地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赏析(二)/廖旭杲//11—45第12期教学研究浅谈化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技能——提问/赵永胜//12—01贯彻《课程标准》,改进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温乃等//12—03例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梁允胜//12—04教材研究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化学史的内容分析与教学启示/李丽梅//12—05 化学与社会“5·12”地震后选用的化学消毒杀菌剂/田宗学//12—06“三鹿奶粉事件”与三聚氰胺/苏莉娜//12—08学习园地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有什么变化/付天龙//12—10氧化还原反应中三个误区的剖析/李亚刚//12—112008年高考试题中的卤素考点/柴勇//12—12备课札记浅谈金单质溶于王水的原因/赵利华//12—15以不变应万变/庞双成等//12—16由一个争论引发的思考/王传辉//12—17实验研究草酸受热分解实验装置改进/李惠元//12—19对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改进/夏立先等//12—20对一个装置的探究/陈海林//12—21方法与技巧换元法快速求算有机取代产物的同分异构体/张顺清等//12—22高考命题新宠——“锰的化合物”/殷从宽//12—24试题研究从2008年新课标高考看有机物的结构推断/马会林//12—27新课程中考化学新题型/赵洪孝//12—30复习与练习中学有机“官能团”的复习/周维清等//12—34化学反应中水的应用/吕晓彬//12—36梳理与运用/颜建河//12—38高三化学复习“归纳法”举隅//丛高//12—40竞赛园地2007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赏析(三)/廖旭杲//12—42。
【化学】新课标三年(07、08、09)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
新课标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1.(07年宁夏理综·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①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应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洗气.若按题目叙述在光照条件下通入Cl2,不仅会引入新的杂质,而且会反应掉主要的物质乙烷。
②因乙酸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②是正确的.因为CO2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O2+H2O+Na2CO3=2NaHCO3,从而使主要物质CO2消耗,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因此③是错误的。
若乙醇中混有少量的乙酸,加入生石灰后会反应掉在杂质乙酸和新生成的水而除去,再利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乙醇,所以④是正确的. 2.(07年广东化学·2)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A.酸碱指示剂B.pH计C.精密pH试纸D.广泛pH试纸答案:B解析:化学实验常识问题.3.(07年广东化学·8)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此题对中学化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更合理的实验方案。
溴水有挥发性,溴蒸气有毒,利用铜丝可控制反应、同时反应速率快一些,酸液对环境有腐蚀性故应中和后排放.三组实验都有绿色化学思想.4.(07年广东化学·10)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性.A要吸干表面的煤油再切,B中容量瓶不能配制溶液,D中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008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1952-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语文(pdf 版) 本地下载
1952-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数学(pdf 版) 本地下载
1952-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物理(pdf 版) 本地下载
1952-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化学(pdf 版) 本地下载
1950-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英语(pdf 版) 本地下载
1990-2004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版) 本地下载
1994-2004 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word 版) 本地下载
1988-2004 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word 版) 本地下载
1990-2004 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 版) 本地下载
2002-2004 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word 版) 本地下载
2008 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 word 版 语文 全国卷 1 本地下载 语文 全国卷 2 本地下载 语文 北京卷 本地下载 语文 本地下载 上海卷 地理 本地下载 语文 辽宁卷 本地下载 语文(全国 1) 陕西卷 本地下载 语文 重庆卷 本地下载 语文 福建卷 本地下载 语文 湖南卷 本地下载 语文 四川卷 本地下载 语文 本地下载 广东卷 物理 本地下载 语文 江西卷 本地下载 语文 江苏卷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 本地下载 生物 政治 地理 化学 本地下载 英语 生物 本地下载 数学(文) 历史 本地下载 数学(理) 地理 本地下载 文综(全国 1) 政治 本地下载 理综(全国 1)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文科基础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理科基础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文综 理综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文综(全国 1) 理综(全国 1)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本地下载 文综(全国 1) 本地下载 理综(全国 1)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文综 理综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文综(全国 1) 理综(全国 1) 政治 本地下载 英语 生物 本地下载 数学(文) 历史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文综(全国 1) 理综(全国 1)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化学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物理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本地下载 文综 本地下载 理综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本地下载 文综 本地下载 理综 英语 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 理综
2008年5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试卷评析及启示
应 形成一 定的特色 。 因此 ,期待 着 中考试 题命制 的
《 国性规 范》 全 ,这 个规 范应从命 题技术 和制度 的角
度 .以及 学科 内技 术控 制的角 度 。少 一些理论 和空 洞说教 。多一些操 作性 的指南 ,这才 是新课程改革
中评价环 节做得更 深入 的保证 。
制中应控制描述 型的试题 成分 ,若要说 明理 由 、原
和不定 项选 择题 。在必 考 部分 四省都 把必 修 1 、必 修2 和选修4 化学 反应原 理作 为必考 内容 。必做题分 别 为 3 、 5 、 7 。所 占 分 值 分 别 为 4 % 、 题 题 题 3 5. 3 %、4 %和5 . ,选 做题 是从 《 8 4 1% 3 化学与技术 、
并给参 ̄20 年高考课改 省份 的同行一 些启迪 。 I09 1
1 课程 标准化学 卷的结构 特点
今 年第 二 次 实行 新 课 程 标 准高 考 的 宁夏 、山 东 、海南 、广东 四省 区的化学试 卷结构依 然保 持o 7
年 的结构 特点 。宁夏 、山东试行 理综 考试 。广东试
{ = 物质结构 与性质 》和 《 有机化 学基础 》3 个模块或 2 模 块 中 任选 一 题 做 答 ,所 占分 值 比例分 别 为 个
文章 编 号 :1 0 - 6 2 (0 81 - 0 5 -0 0 5 6 92 0 )2 0 6 4 中 圈分 类 号 :G 2 : 4 47 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本文 拟通过20 年 五课改 省份高 考化学 卷的分 08 析 ,以期获 得对新课 程 高 中化学 教学 的 有益 启示 ,
考试 。试题 总分 为 10 ,试题 长 度为2 题 ,实际 5分 2 答 题 为2 题 。考 试 时 间为 10 钟 。试卷 结构 也分 1 2分
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化学试题评析
+ 匝歪
() 15种化合物分别是 V — 、 —
一
—
—
;填化学 式) (
( )由上述 5 2 种化合物 中的某 2种化合 物反应可生成一种
化学方程式是 () 3 v的电子式 是— — 。
料未及 , 对部分考生形成 了较强 的心理 干扰 。但 较适 合优秀生 新化合物 , 它包含 了 5 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 , 生成该化合物的
—
;
() 5 上述制得的 K O 产品 0 6 g恰好与 0 3 g N 224 Mn  ̄ .5, 1 3 5 纯 a 0 C
点的 5 %。 0 很多试题均源于教材内容 , 如第 7题考查 的是比较各
算却都在第 2 题 中出现。第 2 题 : 6 6 实验室可 由软锰 矿( 主要成 种不 同类型的晶体熔点高低 : 下列化合物 , 按其晶体 的熔点 由高 分为 Mn :制备 K O , 法如下 : O) Mn 方 软锰矿 和过量 的固体 KO H 到低排列正确 的是 ASO s 1C r C 4BSO s1C ,C r . 2C C B4 F . ,C C F B4 i i 和 K 1 C0 在高 温下 反应 , 成锰 酸钾 ( z n 和 K 1用水 溶 生 KM O) C; CCC i2C r C DC 4C r CC i2 案 : 。 s 1S B4 L :F B 4 s1S0 ( O 答 A) 解, 滤去残渣 , 滤液酸化后 , . O 转变为 Mn _ K O ; KMn _ O 和 Mn 滤去 ,
() ,n  ̄ 2KM O 制备 K n  ̄ . M 0 的离子 方程式是—
—
;
() 用 2 g 锰矿 ( M O8%) 3若 . 软 5 含 n_ , 0 进行 上 述实 验 , 算 计
考查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引领新课程实施——2008年新课程高考江苏化学试题评析
定均 分 发挥 了较好 的作 用 。1 ~2 题 为 非 选择 题 , 5 1
法等为主要考查 内容 , 重点考查信息获取与加工 、 化 学实 验探究 、 从化 学 视 角分 析 解 决 问题 和创 新 思 维 等能力。耐导学生认识科学、 技术、 社会和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 , 初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 的 科学态度 。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高考 要求 ,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 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具有 很好 的导 向作 用 。
化 学 问题 4个 方面 。从化 学素养 和 综合 能力考查 角度 对 20 高考 江苏化 学试 题 的结构 、 点及其 0 8年 特 教 学 导 向进行 了评 析 。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素养 能力 高考 化学试题
20 0 8年全 国高考 江苏 化学 试 题 是该 省 20 05年 进 入高 中新课 程 实验 以来 第一 次按 照新课 程 高考方 案命 制 的高考试 题 。试题 以《 普通 高 中化 学课 程 标 准( 实验 )和《 苏省 普 通 高 中学 业 水平 测 试 ( 修 》 江 选 科 目) 明》 说 为依 据 , 结合 全 省 化 学新 课 程 的教 学实
题型主要有实验分析与计算 、 无机框图推断 、 化学反
应原理综合应用 、 根据信息进行综合探究与创新、 有 机合成分析 、 化学平衡计算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实验 探究。与往年比较, 化学计算所 占比例和难度略有 降低 。试题难度结构和区分度较好。非选择题各题
均 由易到难设 置 梯 度 , 步 给 分 , 点分 散 , 考 生 分 难 使 答 题上 手不 难 , 全部答 对也 不容 易 , 利 于考生 正常 有
审视08年高考试卷中的化学试题
会 出现严 重的科 学性 、严谨 性 问题 ,但 问题 确实 存 在 ,值得好 好反 思 。
疑惑 之一 :科 学性 问题
( )化 合物 C 1 的分 子式 是C HO,C 。 遇到F C, el 溶 液显 示紫 色 ,C 与溴 水 反应 生 成 的一 溴代 物 只有两
种 ,则C的结 构简 式 为— — ; ( )D为一 直链 化 合 物 ,其 相对 分 子质 量 比化 2 合 物C的小 2 ,它 能 跟 N HC 3 应 放 出 C 2 0 a O反 O ,则 D 分 l 为— 了式 — ,D 具有 的官 能 团是— — ;
与效度 。估计 在今后 几年 之 内 ,化学 计算 的命题 仍 将 沿用 这一思路 。
今 年化学 高考亮 点之 三是—— 百 花齐 放 .各 领
风骚。
虑 吧?何 况 ,多 年来 高 考 命 题 遵循 着 “ 源于 教材 ,
不拘 泥于 中学教材 ” 的原则 ,按照 这一原 则 ,学 生 从氯气 的实验 室制 法 ,是可 以推 出相 关反应 的 。很
例2 全 国 I卷理 综第 2 题 )实验 室 可 由软锰 .( 6
矿 ( 要成 分 为Mn 制 备 K O , 法 如 下 :软锰 主 O) Mn 方 矿 和过 量 的 固体 K H和K t 高温 下 反 应 ,生 成 O CO在 锰 酸 钾 ( O ) K 1用 水 溶 解 ,滤 去 残 渣 ,滤 KMn 和 C ; 液 酸 化 后 ,KMn 变 为 M O 和 K O ; 滤 去 O转 n Mn Mn 淀 ,浓 缩 溶 液 ,结 品得 到 深 紫 色 的 针 状 O沉 K O 。试 回答 : Mn 4
同的情 况今后会 越来越 多 ,全 国一 张卷 的格局 ,已 经 被打破 ,猜题 、套题 、押 题 的现实 ,会 不会也 成 为 历史 呢?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作者:赵宇来源:《化学教学》2008年第10期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继续贯彻“稳中求实,稳中求改”的原则,努力测试考生学科能力和素养。
本文拟通过对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内容及知识点分布特点等进行统计与分析,试图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借助高考试卷,积极开展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及理论实践提供参考。
1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分析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仍然稳定,总分108分,其中I卷6~13题为选择题,每题6分,共计48分,占学科总分的44.4%,Ⅱ卷26~29题为非选择题,共计60分,占学科总分的55.6%。
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与简答;试题的难易比例为容易题占13.0%,中等难度题占69.4%,较难题占17.6%;化学试卷的编排依然是并列直进式,即从易到难,有利于考生应答发挥,试题难度主要集中在Ⅱ卷。
2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内容分析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调了学科的基础性。
诸如离子共存与鉴别,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化学键和晶体类型及性质,以及有机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书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和无机化学实验等知识贯串试卷始末,具体考查的内容,见表1。
由表1可知,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基础知识,也是重点、热点知识。
试题既能立足基础,又能强化技能,加强了对知识理论运用能力的考查,具有较强的选拔性。
但能体现“能力立意,双基为主,学以致用,引领课改”的新课改命题思想,又能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和高科技内容的试题比例还有待进步增加及提高。
3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知识点分布及分数比例统计分析3.1知识点在五大知识板块中的分布及分数比例从历年的高考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所考内容来看,高考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五大板块:①元素及无机化合物;②有机化学;③化学计算;④化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⑤化学实验等。
2008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
2008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2008•重庆)下列做法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A.明矾净化水B.纯碱除去油污 C.臭氧消毒餐具 D.食醋清洗水垢2.(6分)(2008•重庆)向三份0.1mol•L﹣1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3.(6分)(2008•重庆)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乙烯B.实验室制氨气C.实验室制氧气D.实验室制乙酸乙酯4.(6分)(2008•重庆)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pH=1溶液中:NH4+、K+、ClO﹣、Cl﹣B.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C.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D.在c(H+)=1.0×10﹣13mol/L的溶液中:Na+、S2﹣、AlO2﹣、SO42﹣5.(6分)(2008•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6.(6分)(2008•重庆)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丙烯醇可用溴水检验7.(6分)(2008•重庆)如题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B.b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C.a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D.b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8.(6分)(2008•重庆)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l);△H=2(a﹣b﹣c)kJ•mol﹣1B.N2(g)+3H2(g)=2NH3(g);△H=2(b﹣a)kJ•mol﹣1C.N2(g)+H2(g)=NH3(l);△H=(b+c﹣a)kJ•mol﹣1D.N2(g)+H2(g)=NH3(g);△H=(a+b)kJ•mol﹣1二、综合题9.(12分)(2008•重庆)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受到人们的关注.(1)N2O5与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的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2N2O5(g)→4NO2(g)+O2(g);△H>0①反应达平衡后,若再通入一定量氮气,则N2O5的转化率将.(填“增大”、“减小”、“不变”)500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③在T3温度下,反应1 000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mol•L﹣1,则T2T1.(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N2O5,则N2O5在电解池的区生成,其电极反应式为.10.(12分)(2008•重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A中试剂为.(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硝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11.(14分)(2008•重庆)天然气化工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天然气为原料经下列反应路线可得工程塑料PBT.已知:(1)B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氢、一种氧、一种碳,则B的结构简式是;B的同分异构体中与葡萄糖具有类似结构的是.(写结构简式)(2)F的结构简式是;PBT属于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3)由A、D生成E的反应方程式为,其反应类型为.(4)E的同分异构体G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使溴水褪色,能水解且产物的碳原子数不等,则G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2.(14分)(2008•重庆)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X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D与E能形成一种非极性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D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3)元素W与Y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元素Z的单质分子Z2中有3个共价健;W 与Z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4)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R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R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008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2008•重庆)下列做法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A.明矾净化水B.纯碱除去油污 C.臭氧消毒餐具 D.食醋清洗水垢【分析】生活中常常利用物质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在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且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明矾中铝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利用了物质易水解的特性,故A错误;B.纯碱是强碱弱酸盐易水解而使其溶液呈碱性,其水解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是利用了物质易水解的特性,故B错误;C.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杀菌消毒,该过程是利用了物质的强氧化性,故C正确;D.食醋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2.(6分)(2008•重庆)向三份0.1mol•L﹣1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分析】含有弱根离子的盐溶液,如果两种溶液的酸碱性相同,那么它们混合后会相互抑制水解;如果一种溶液显酸性,另一种溶液显碱性,那么它们混合后弱根离子能相互促进水解.【解答】解: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NH4NO3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所以向醋酸钠溶液中加硝酸铵会促进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Na2SO3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所以向醋酸钠溶液中加亚硫酸钠会抑制醋酸根离子的水解,导致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FeCl2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所以向醋酸钠溶液中加FeCl2会促进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明确含有弱根离子的盐溶液,如果两种溶液的酸碱性相同,那么它们混合后会相互抑制水解;如果一种溶液显酸性,另一种溶液显碱性,那么它们混合后弱根离子能相互促进水解.3.(6分)(2008•重庆)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乙烯B.实验室制氨气C.实验室制氧气D.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乙烯时温度计测量的是液体的温度;B、根据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组成的固体可以制取NH3,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份发生反应;C、根据实验室制氧气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得;D、根据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导管不能插入试管中的液面以下;【解答】解:A、因实验室制乙烯时温度计测量的是液体的温度,应插入液面以下,故A错误;B、由于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组成的固体可以制取NH3,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选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所以发生装置B适合,故B正确;C、根据实验室制氧气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得,而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得氯气,故C错误;D、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以免发生倒吸,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可把实验室制备气体发生装置分为:固体、固体加热型,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液体加热型,如制取氯气;固体、液体不加热型,如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4.(6分)(2008•重庆)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pH=1溶液中:NH4+、K+、ClO﹣、Cl﹣B.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C.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D.在c(H+)=1.0×10﹣13mol/L的溶液中:Na+、S2﹣、AlO2﹣、SO42﹣【分析】A.pH=1溶液显酸性,离子能结合生成弱电解质;B.离子能结合生成沉淀;C.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c(H+)=1.0×10﹣13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解答】解:A.pH=1溶液显酸性,H+、ClO﹣离子能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ClO,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B.Ca2+、SO42﹣离子能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C.H+、Fe2+、NO3﹣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D.c(H+)=1.0×10﹣13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在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习题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悉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5.(6分)(2008•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分析】A、稀硝酸、稀硫酸不能与木炭反应;B、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分别生成Li2O、CO2、P2O5;D、Na2CO3受热不分解.【解答】解:A、木炭与浓硝酸、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与稀硝酸、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B、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没有碱生成,故B错误;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分别生成Li2O、CO2、P2O5,故C正确;D、NaHCO3、(NH4)2CO3受热后均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Na2CO3受热不分解,故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中学常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6.(6分)(2008•重庆)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丙烯醇可用溴水检验【分析】苯酚含有酚羟基,可发生颜色反应,苯氧乙酸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中和反应,取代反应,菠萝酯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苯酚含有酚羟基,可发生颜色反应,故A正确;B.苯酚含有酚羟基,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菠萝酯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故B正确;C.苯氧乙酸含有羧基,具有酸性,菠萝酯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都可与NaOH反应,故C正确;D.菠萝酯和丙烯醇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溴水鉴别,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7.(6分)(2008•重庆)如题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B.b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C.a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D.b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分析】A、a中构成的是铁铜原电池,铁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b中构成铁铝原电池,铝作负极,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a中构成的是铁铜原电池,铜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D、b中构成铁铝原电池,铝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解答】解:A、a中构成的是铁铜原电池,铁作为负极:Fe﹣2e﹣=Fe2+,发生氧化反应,没有红色出现,故A错误;B、b中构成铁铝原电池,铝作负极,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a中构成的是铁铜原电池,铜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D、b中构成铁铝原电池,铝作负极:Al﹣3e﹣═Al3+,发生氧化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故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基础原理,难度不大,注意原电池两极判断与发生反应.8.(6分)(2008•重庆)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l);△H=2(a﹣b﹣c)kJ•mol﹣1B.N2(g)+3H2(g)=2NH3(g);△H=2(b﹣a)kJ•mol﹣1C.N2(g)+H2(g)=NH3(l);△H=(b+c﹣a)kJ•mol﹣1D.N2(g)+H2(g)=NH3(g);△H=(a+b)kJ•mol﹣1【分析】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减去生成物总能量计算反应热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molN2(g)+molH2(g)的能量为akJ,1molNH3(g)的能量为bkJ,所以N2(g)+H2(g)=NH3(g);△H=(a﹣b)kJ/mol,而1mol的NH3(g)转化为1mol的NH3(l)放出的热量为ckJ,所以有:N2(g)+H2(g)=NH3(l);△H=(a﹣b﹣c)kJ/mol,即:N2(g)+3H2(g)=2NH3(1);△H=2(a﹣b﹣c)kJ•mol﹣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应热的计算方法.二、综合题9.(12分)(2008•重庆)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受到人们的关注.(1)N2O5与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的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2N2O5(g)→4NO2(g)+O2(g);△H>0①反应达平衡后,若再通入一定量氮气,则N2O5的转化率将不变.(填“增大”、“减小”、“不变”)②下表为反应在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则500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0.00296 mol•L ﹣1﹣1③在T3温度下,反应1 000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mol•L﹣1,则T2<T1.(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N2O5,则N2O5在电解池的阳极区生成,其电极反应式为N2O4+2HNO3﹣2e﹣=2N2O5+2H+.【分析】(1)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2)①恒温恒容下,通入氮气,反应混合物个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②由图可知,500s内N2O5的浓度变化量为5mol/L﹣3.52mol/L=1.48mol/L,根据v=计算N2O5的分解速率;③由表中数据可知,在T2温度下,反应1000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mol•L﹣1,则此时N2O5的浓度为5mol/L﹣×4.98mol•L﹣1=2.51mol/L,高于在T1温度下,反应1000s时测得NO2的浓度,说明该温度下反应正向进行程度小;(3)由N2O4制取N2O5需要是去电子,所以N2O5在阳极区生成.【解答】解:(1)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2)①恒温恒容下,通入氮气,反应混合物个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N2O5的转化率不变,故答案为:不变;②由图可知,500s内N2O5的浓度变化量为5mol/L﹣3.52mol/L=1.48mol/L,故N2O5的分解速率为=0.00296 mol•L﹣1•s﹣1;故答案为:0.00296 mol•L﹣1•s﹣1;③由表中数据可知,在T2温度下,反应1000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mol•L﹣1,则此时N2O5的浓度为5mol/L﹣×4.98mol•L﹣1=2.51mol/L,高于在T1温度下,反应1000s时测得NO2的浓度,说明该温度下反应正向进行程度小,故温度T2<T1,故答案为:<;(3)从电解原理来看,N2O4制备N2O5为氧化反应,则N2O5应在阳极区生成,反应式为N2O4+2HNO3﹣2e﹣=2N2O5+2H+,故答案为:阳极;N2O4+2HNO3﹣2e﹣=2N2O5+2H+.【点评】本题为拼合型,涉及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移动与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与运用、电解原理等知识点,题量大,计算量较大,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题目难度较高,注意掌握平衡常数在化学平衡计算的运用.10.(12分)(2008•重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A中试剂为NaOH溶液.(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硝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⑤①④③②(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使D和C的液面相平.(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分析】(1)Mg、Al均可以和酸反应,因此不可以用酸来实验,由于Al可以和碱反应而不和Mg反应,则可以用NaOH与Al反应制得H2,然后用排水法收集H2,以计算Al的量;(2)由于Al表面容易生成氧化膜,因而要用酸处理;(3)整个操作过程及原理是:检查气密性;记录起始液面;加入碱反应;不产生气体后,记录C中的液面,两者相减即为产生H2的量;最后称得的固体即为Mg的质量.在读数时要注意D、C液面相平,否则气体将受压,造成读数不准;(4)B中发生的是Al与碱的反应;(5)(a﹣c)即为铝的质量,再除以Al的物质的量即为铝的摩尔质量,而n(Al)可以由产生的H2获得;(6)未洗涤,则造成(a﹣c)变小,则由(5)的结果可进行判断.【解答】解:(1)根据铝镁的化学性质,铝镁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铝还能与碱(如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而镁不能,要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应选择NaOH溶液,故答案为:NaOH溶液;(2)铝镁的表面都容易形成一层氧化膜,在实验前必须除去,故答案为: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3)实验时首先要检查气密性,记下量气管中C的液面位置,再加入NaOH溶液开始反应,待反应完毕并冷却至室温后,记录量气管中C的液面位置,最后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量气管读数时为使里面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必须使D和C两管中液面相平,故答案为:⑤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4)B管中发生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5)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B中剩余固体镁的质量为c g,则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a﹣c)g,设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2Al+2NaOH+2H2O=2NaAlO2+3H2↑2M 3×22400ml(a﹣c)g bml解之得:M=,故答案为:;(6)铝的质量分数为:,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c值偏大,铝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答案为:偏小.【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和测定,题目难度中等,建议加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学会分析实验中的每一个关键点.11.(14分)(2008•重庆)天然气化工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天然气为原料经下列反应路线可得工程塑料PBT.已知:(1)B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氢、一种氧、一种碳,则B的结构简式是;B的同分异构体中与葡萄糖具有类似结构的是.(写结构简式)(2)F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CH2﹣CH2﹣OH;PBT属于酯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3)由A、D生成E的反应方程式为HC≡CH+2HCHO HOCH2C≡CCH2OH,其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4)E的同分异构体G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使溴水褪色,能水解且产物的碳原子数不等,则G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COOCH3+NaOH→CH2=CH ﹣COONa+CH3OH.【分析】(1)甲醇在Cu作催化剂、加热条件被氧气氧化生成甲醛(HCHO),则A为HCHO,结合A、B的分子式可知,B为3分子甲醛形成,B分子结构为六元环状化合物,应是3分子甲醛之间的加成反应生成B;B的同分异构体与葡萄糖结构类似,该异构体中含有1个﹣CHO,2个羟基﹣OH,为链状结构;(2)由E→F的转化及F分子式可知,E中含有4个C原子,由HCHO+D→E,再根据已知反应信息可知,该反应为2分子甲醛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D为HC≡CH,E为HOCH2﹣C≡C ﹣CH2OH,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F与二元羧酸通过酯化反应形成高聚物PBT;(3)由(2)中分析可知,由A、D生成E的反应为2分子甲醛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OCH2﹣C≡C﹣CH2OH;(4)HOCH2﹣C≡C﹣CH2OH的同分异构体G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不含醛基﹣CHO 或﹣OOCH,能使溴水褪色,含有不饱和键,能水解且产物的碳原子数不等,含有酯基,故含有1个C=C双键、1个酯基,且形成该酯的羧酸含有3个碳原子,醇为甲醇,据此判断G 的结构式,书写方程式.【解答】解:(1)甲醇氧化生成甲醛(HCHO),结合A、B的分子式可知,B为3分子甲醛形成,B分子结构为六元环状化合物,应是3分子甲醛之间的加成反应生成B,故B的结构简式为:,B的同分异构体与葡萄糖结构类似,该异构体中含有1个﹣CHO,2个羟基﹣OH,为链状结构,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2)由E→F的转化及F分子式可知,E中含有4个C原子,由HCHO+D→E,再根据已知反应信息可知,该反应为2分子甲醛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D为HC≡CH,E为HOCH2﹣C≡C ﹣CH2OH,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故F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CH2﹣OH,F与二元羧酸通过酯化反应形成高聚物PBT,PBT属于酯类,故答案为:HO﹣CH2﹣CH2﹣CH2﹣CH2﹣OH;酯;(3)由(2)中分析可知,该反应为该反应为2分子甲醛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OCH2﹣C≡C﹣CH2OH,由A、D生成E的反应方程式为:HC≡CH+2HCHO HOCH2C≡CCH2OH,故答案为:HC≡CH+2HCHO HOCH2C≡CCH2OH;加成反应;(4)HOCH2﹣C≡C﹣CH2OH的同分异构体G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不含醛基﹣CHO 或﹣OOCH,能使溴水褪色,含有不饱和键,能水解且产物的碳原子数不等,含有酯基,故含有1个C=C双键、1个酯基,且形成该酯的羧酸含有3个碳原子,醇为甲醇,故G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3,CH2=CH﹣COOCH3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方程式为:CH2=CH﹣COOCH3+NaOH→CH2=CH﹣COONa+CH3OH,故答案为:CH2=CH﹣COOCH3+NaOH→CH2=CH﹣COONa+CH3OH.【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充分利用有机物的分子式与反应信息进行判断,难度中等,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热点题型.12.(14分)(2008•重庆)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CaCl2;X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D与E能形成一种非极性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S=C=S;D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H2S.(3)元素W与Y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元素Z的单质分子Z2中有3个共价健;W 与Z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Si3N4.(4)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R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R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2+2OH﹣=2F﹣+OF2+H2O.【分析】(1)融雪剂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含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则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8,则为Ca2+、Cl﹣,故XY2是CaCl2,X为Ca、Y为Cl,(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氯元素相邻,则D为硫元素;故E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E为碳元素,碳元素与硫元素形成的一种对称分子为CS2,与二氧化碳结构类似,根据晶体结构与氢键判断氢化物沸点高低;(3)元素W与Cl元素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则W为Si元素,元素Z的单质分子Z2中由3个共价键,则Z为氮元素,Si与N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为Si3N4;(4)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则R为F元素,F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F2,OF2中氧元素为+2,F元素为﹣1价,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不变,故F元素化合价还降低,有NaF生成,根据元素守恒有水生成,据此配平书写.【解答】解:融雪剂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含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则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8,则为Ca2+、Cl﹣,故XY2是CaCl2,X为Ca、Y为Cl,(1)XY2是CaCl2;X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CaH2,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钙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其电子式是,故答案为:CaCl2;;(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氯元素相邻,则D为硫元素,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E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E为碳元素,碳元素与硫元素形成的一种对称分子为CS2,与二氧化碳结构类似,其结构式为:S=C=S,氧族元素中氢化物为分子晶体(Po除外),而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硫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硒化氢、碲化氢,H2S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故H2S的沸点最低,故答案为:;S=C=S;H2S;(3)元素W与Cl元素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则W为Si元素,元素Z的单质分子Z2中由3个共价键,则Z为氮元素,Si与N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为Si3N4,故答案为:Si3N4;(4)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则R为F元素,F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F2,OF2中氧元素为+2,F元素为﹣1价,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不变,故F元素化合价还降低,有NaF生成,根据元素守恒有水生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2+2OH ﹣=2F﹣+OF2+H2O,故答案为:2F2+2OH﹣=2F﹣+OF2+H2O.【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常用化学用语、物质结构与性质等,难度中等,氢化钙电子式与氟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易错点,注意氢化钙中氢离子电子式中2个电子为成对电子,不要分开书写,注意OF2不是氧化物,其中氧元素表现正化合价.。
高考化学评分标准及答题注意事项
(5)检验气体的纯度
关于检验气体的纯度,尤其是像H2这种可 燃性气体,有不少考生不是采用“先用一 个干燥的试管收集气体后点燃,听是否有 尖锐的爆鸣声”来作出判断,而是直接在 气体出口处点燃,多么危险啊!像这种情 况肯定按“0”分处理。
如何优化答题技能? (1)2010年武汉市四月调考29题(2)
7. 若考生在试卷上写与考试无关的字或对阅卷老 师进行恭维、攻击的,一般视为在试卷上做记号。
8. “白纸黑字”原则。即凡是试卷上写了的 就有,没有写的就没有。只有认试卷上的 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所提供的信息,才 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评分
9. “见空给分”原则。在连续多个答案中, 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 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的正确 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 前者正确,而后面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 分,虽然此法可能让某些人占了便宜,但 也不能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
(5)单位。有些考生在最后结果中没有单 位一定要扣分,单位不规范的也会扣分。
(6)计算式。现在考试已较少有复杂的计算,近几年来 基本没有。但有一点须注意,如果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 式出现,则在答题时,则一定要求有相应的计算式,若 仅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而且计算式 不能仅写出一般的公式,要求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 若仅有一般的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缺乏联系的,则 不给分。
(2)过于繁琐:
2010年4月调考卷29题(2)趁热过滤的目 的是_________。
标答是:避免FeSO4结晶而造成损失。 考生答:防止因温度下降,使得硫酸亚铁在水中 溶解度减小,以FeSO4·6H2O晶体的形式大量 析出,造成损失。
点评:言多必失。
(3)过于简化 2010年4月调考卷28题(1) 标答:可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降低对大气的污染。或答:
从几道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引发的思考
的离子方程式 )要求运 用多步 反应 的化学方 程式计算 技能 ,
进 行 实验 数 据 处 理 。配 平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方 程 式 和 化 学 计 算 在 近 年高 考 试 题 中 出 现 不 多 、 求 不 高 。有 些 考 生 在 平 时 学 要 习 或 复 习 阶段 . 注 重 考 试 命 题 走 向 的 猜 测 . 这 些 内 容 疏 太 对 于 学 习 , 考场 上 心 理 和 知 识准 备不 足 . 在 只能 遇 “ ” 难 而退 。
液 , 晶得 到 深 紫 色 的针 状 K ( 结 Mn ̄。试 回答 : ( ) 锰 矿 制备 K Mn 的 化学 方 程 式 是 1软 2 O4
;
— —
[ 3 ( 例 3 理综全国卷 I 2 第 8题 )取化学式为 MZ的黄 : 色粉末状 化合 物进行如下 实验 。将 MZ和足量 的碳粉 充分 混合物, 平铺在 反应管 a中, b瓶 中盛足 量澄 清石 灰水 。 在
方 式 . 出 中 学 化学 教 学 、 考 备 考和 高考 化学试 题命 制 需 要 思 考 和注 意 的一 些 问 题 。 提 高 关 键 词 高 考 化 学试 题 分 析 与 质疑 高 考 要 求 备 考 策 略 2 0 高 考理 科 综 合 能 力 测试 全 国 卷 I卷 I 和海 南 等 08年 、 1 ( ) 化合 物分 别 是 V 15种
溶液出现 白色浑 浊。待 反应完 全后 , 止加热 , 继续通 氮 停 仍
气 , 至 反 应 管 冷 却 。 时 , 中 的熔 融 物 凝 固城 银 白 色 金 直 此 管
属 。根 据 以上 叙述 回答 :
( ) 素 Z是 1元
么?
;
—
—
2008年普通高考上海卷化学试题详解及相关知识点归纳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题详解及相关知识点归纳1.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 A.淀粉的含量B.二氧化硫的含量C.亚硝酸盐的含量D.甲醛的含量[答案]:A[考点]:限量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安全监测指标。
[解析]:选项B、C、D虽然是食品添加剂,但在食品中的含量超标就会对人体有害,是食品安全检测的指标。
[相关知识点归纳]:①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
食入0.3~0.5g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因此,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食品安全检测中非常重要的项目。
本产品的检测范围:液体样品为0.25~10mg/L,固体样品为2.5~100mg/kg。
②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中的发证检验、出厂检验和监督检验3种强制检验形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这3种形式贯穿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整个过程,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缺一不可,但又各有侧重和区别。
发证检验和监督检验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审核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否具备并保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所进行的检验,是政府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所采取的一种行政行为;而出厂检验是企业为保证其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合格所采取的一种企业行为,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③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因食品原料、包装问题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08 年全国一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全国卷Ⅱ)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共8 小题,每题 5 分,满分 40 分)1.( 5 分)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以下有关丙烷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代替反响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考点】 I3:烷烃及其命名.【专题】 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测.【剖析】 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能够和氯气发生代替反响;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D、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解答】解: 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故 A 正确;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能够和氯气发生代替反响,故 B 正确;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丙烷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丁烷,故丁烷沸点高,更易液化,故 C 错误;D、丙烷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故 D 正确。
应选: C。
【评论】本题主要考察烷的构造与性质等,难度较小,注意基础知识的累积掌握.2.(5 分)实验室现有 3 种酸碱指示剂,其 pH 的变色范围以下:甲基橙: 3.1~﹣1浓度的 CH3COOH溶液,反响恰巧完整时,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溶液呈中性,可采纳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好采纳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采纳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好采纳酚酞作指示剂【考点】 R3:中和滴定.【专题】 54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剖析】依据盐类的水解考虑溶液的酸碱性,而后依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酸碱中和后的越靠近越好,且变色显然(终点变成红色),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简单察看,而由深变浅则不易察看.【解答】解:A、NaOH溶液滴和 CH3COOH溶液反响恰巧完整时,生成了 CH3COONa,CH3COONa水解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A 错误;B、NaOH溶液滴和 CH3COOH溶液反响恰巧完整时,生成了 CH3COONa,CH3COONa水解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 B 错误;C、NaOH溶液滴和 CH3COOH溶液反响恰巧完整时,生成了 CH3COONa,CH3COONa水解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 C 错误;D、NaOH溶液滴和 CH3COOH溶液反响恰巧完整时,生成了 CH3COONa,CH3COONa水解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酚酞,故 D 正确;应选: D。
2008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8年山东高考化学9.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 .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B .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 2和H 2OC .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D .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10 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 .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 .C 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 .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iH 4比CH 4稳定B .O 2-半径比F -的小C .Na 和Cs 属于第IA 族元素,Cs 失电子能力比Na 的强D .P 和As 属于第V A 族元素,H 3PO 4酸性比H 3AsO 4的弱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B .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醋化反应C .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D .含5 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 个C-C 单键 13.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10 mL 质量分数为98%的H 2SO 4,用水稀释至100mL , H 2SO 4的质量分数为9.8 %B .在H 2O 2+ Cl 2=2HCl + O 2反应中,每生成32g 氧气,则转移2N A 个电子C .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 A 的CO 、C 2H 4 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 ,质量为28gD .一定温度下,1 L0.50mol ·-1NH 4Cl 溶液与2L0.25mol ·-1NH 4Cl 溶液含NH 4+物质的量不同 14.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c (CO)·c (H 2O)c (CO 2)·c (H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1 35.5 Mn 55 Fe 56 Zn 65 Ag 108 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会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A.淀粉的含量B.二氧化硫的含量C.亚硝酸盐的含量D.甲醛的含量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CO2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 37Cl3.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下列关于乙醇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一种再生能源B.乙醇易燃烧,污染小C.乙醇只能在实验室内作燃料D.粮食作物是制乙醇的重要原料4.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A.NaOH B.SiO2C.Fe D.C3H85.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试验事实的总结C.化学家踢出的假设都能被试验证明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正确选项)6.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F2、K、HCl B.Cl2、Al、H2C.NO2、Na、Br2D.O2、SO2、H2O7.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A.CH2=CH-CH=CH2 1,3—丁二烯B.C.甲基苯酚D.2—甲基丁烷8.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A.1H216O B.2H216O C.1H218O D.2H218O9.设N 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0.5N AB.1L2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2N AC.标准状况下,11.2L的SO3所含分子数为0.5N AD.室温下,8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N A10.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1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①二氧化硫水溶液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2.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电极是阴极B.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D.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13.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
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A.NaCl、NaClO B.NaCl、NaClO3C.NaClO、NaClO3D.NaClO3、NaClO414.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C.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一定大于c(Na+)、c(NH4+)之和15.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16.霉酚酸酯(MMF)是器官移植中抑制细胞增殖最常用的药物。
下列关于MMF说法正确的是A.MMF能溶于水B.MMF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C.1molMMF能与6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1molMMF能与含3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17.已知:H2(g)+F2(g)→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热量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设计学生试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
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右图)。
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出)。
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19.研究发现,空气其中少量的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①SO2+NO2→SO3+NO ②SO3+H2O→H2SO4③2NO+O2→2NO2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在下列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A.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B.硫化氢通入浓H2SO4中C.浓H2SO4滴入萤石中,加热D.加入少量H2SO4使乙酸乙酯水解2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2S溶液2Ag++S2-→Ag2S↓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ClO-+CO2+H2O→HCO3-+HClO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CO32-+2H+→CO2↑+H2O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2HSO3-+Ba2++2OH-→BaSO3↓+SO32-+2H2O 21.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试验组别可能是组别c(HCl)(mol/L) 温度(℃)状态1 2.0 25 块状2 2.5 30 块状3 2.5 50 块状4 2.5 30 粉末状A.4-3-2-1 B.1-2-3-4 C.3-4-2-1 D.1-2-4-322.在石灰窑中烧制生石灰,1molCaCO3完全分解所需要的能量,可燃烧0.453mol碳来提供。
设空气中O2体积分数为0.21,N2为0.79,则石灰窑产生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A.0.43 B.0.46 C.0.49 D.0.52第Ⅱ卷(共84分)四、(本题共24分)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课任选一题。
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
A 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 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3.(A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氢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B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A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⑵写出C 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 与C 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⑶D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晶体的硬度 (填“大”、“小”),其理由是 。
⑷A 、B 两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 。
写出证明这一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23.(B )元素A —D 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四种元素,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表中与A 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写出D 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
⑵D 和C 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晶体。
写出C 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对元素B 的单质或化合物描述正确的是 。
a . B 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b . 常温、常压下单质难溶于水c . 单质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d . 在一定条件下镁条能与单质B 反应⑷A 和D 量元素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 。
写出能证明该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
24.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 、Au 2O 3、Na 2S 4O 6、Na 2S 2O 3、Au 2O 、H 2O 。
⑴请将Au 2O 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如以下空格内。
Au 2O 3++++⑵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还原剂是 。
⑶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⑷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 2S 2O 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的“脱氯剂”,Na 2S 2O 3和Cl 2反应的产物是H 2SO 4、NaCl和HCl ,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25.在2L 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 2(g)2NO 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0.010.0.0080.0070.0070.007⑴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已知:300C K ︒>350C K ︒,则该反应是 热反应。
⑵右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 2表示从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v (NO 2)=2 v (O 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 (NO)=2 v 正 (O 2) 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⑷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O 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催化剂五.(本题共24分)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课任选一题。
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 题计分。
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如上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试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甲针筒内物质乙针筒内物质甲针筒的现象1 10mLFeSO4溶液10mLNH3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2 20mLH2S 10mLSO23 30mLNO2(主要) 10mLH2O(l) 剩有无色气体,活塞自动向内压缩4 15molCl240mLNH3⑴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