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明、.doc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史 绪论

中国电影史 绪论

考核方式 一、平时成绩 50% 考勤20%,课堂讨论10%,作业20% 二、期末成绩 50%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
谢 谢
中国电影史 绪论
第七章 港台电影 了解港台电影的发展历史及重要的代表人物、代 表作品
第八章 中国新影像:两岸三地青年电影导演( 1997——2007) 了解两岸三地青年电影导演这一创作群体的发展 状况,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中国电影史 绪论
学习参考书目: 钟大丰、舒晓鸣著,《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 出版社,1995年出版。 郦苏元、胡菊彬著,《中国无声电影史》,中国 电影出版社,1998年出版。 孙献韬、李多钰主编,《中国电影百年》,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出版。 陆绍阳著,《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40年代后期——现实主义电影深化;抗 战期间,国营制片机构开始规模拍片,形 成中国电影的又一次高潮,幵标志着中国 现实主义电影走向成熟。
中国电影史 绪论
50、60年代——“十七年”新中国电影的新繁 荣,形成新中国电影创作的第一次高潮。 文革10年——电影是重灾区。 80年代——兴起电影创作新高潮;老、中、青 年导演和新导演汇聚一堂; “第五代”导演; 电影语言的探索和创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90年代至今——市场经济,都市“流浪艺术家 ”活跃于影视第一线,电影呈现多元化格局。
中国电影史 绪论
学习内容 第一章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1) 了解中国早期主流电影传统—“影戏”—的形成, 以及无声电影的发展历程、历史价值与艺术特征。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1——1937) 了解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发展、成长与不足。 第三章 战时与战后中国电影(1937——1949) 了解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概况与艺术风貌;战 后电影的发展概况,艺术成就以及历史价值。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课后习题-第2章 30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课后习题-第2章 30

第2章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1.30年代电影变革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30年代电影出现的历史背景有两方面:(1)“九·一八”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形势,特别是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

这是对创作者和观众的全面影响不仅限于思想内容,而且涉及整个电影思维方式。

(2)由于有声电影的出现等一系列技术进步和外国电影经验的大规模介绍,推动了电影艺术技巧的大幅度发展,使影片的外在形式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左翼电影运动出现起伏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答:左翼电影运动的起伏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1)1932年到1933年。

由于客观上“一·二八”事变爆发和主观上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出现。

但是由于主观上左翼电影工作者革命斗争和艺术经验的不足,客观上有的影片确实存在着艺术表现粗糙和革命内容激进的问题,以及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镇压措施,左翼电影出现了低潮。

(2)其后左翼电影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受到了一定的压制。

客观原因在于国民党反动派施加的严酷政治压力。

主观原因在于左翼电影工作者的革命斗争经验不足,对政治斗争形势的严酷性估计不足,影片的艺术表现相对粗糙或革命内容表达得过于直露,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

(3)1935年“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以后,左翼电影运动的再一次高涨,在客观上得益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人民抗日要求的重新高涨。

主观上由于在前一阶段严峻形势的压力下,左翼电影工作者成长成熟了,他们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地揭示社会的黑暗。

3.中国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转变过程中声音探索有何特点?答:中国的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的转变,起步比西方先进国家晚得多,也经历了更长得多的时间。

这使中国电影在艺术技巧探索方面表现了自己的特殊性。

(1)在最初的声音探索中,声音这个新的元素只是用来弥补默片缺乏语言手段的缺陷,如《野草闲花》、《歌女红牡丹》等,都是利用蜡盘录音发声,有声电影最初只是一种商业现象。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章节题库-第6章 “新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章节题库-第6章 “新

第6章“新时期”的中国电影一、填空题1.张艺谋1991年拍摄了根据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电影_____,继1988年红高粱获得柏林金熊奖,又一举夺得当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_____奖,从此开始了他一系列的得奖之路,并奠定他国际著名导演的地位。

【答案】《大红灯笼高高挂》;金狮2._____是中国电影真正进入新时期的一年,是真正的转折之年和创新之年。

其中,北影出品的_____、上影出品的_____、西安电影厂出品的_____等三部影片,是这一年电影艺术探索中思想最为开放、形式最为新颖、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

【答案】1979年;《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3.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新中国电影好戏连台,首先是文化部设立常规电影奖项;其次是_____设立《大众电影》百花奖于_____恢复评奖活动;再次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从_____起设立每年一次的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奖活动。

【答案】1962年;1980年;1981年4.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影坛上出现了_____、_____、_____等导演的一大批形式新颖的"第五代"影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影坛将这批影片的问世称为“中国新电影的真正开始”。

【答案】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一个和八个》;《老井》;《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红高粱》5.1988年,张艺谋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得了_____国际电影节上_____。

这是中国电影_____在西方电影节上荣赝大奖。

【答案】柏林;金熊奖;第一次二、选择题1.影片《城南旧事》由()导演,曾获金鸡奖。

A.谢添B.谢晋C.吴贻弓D.滕文骥【答案】C【解析】《城南旧事》是吴贻弓1982年的散文式结构风格的代表作。

电影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眼光感受世界,结构了三个本身情节互不关连,而情感依依相接的故事。

情绪的相续是该电影散文化的内核。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课后习题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课后习题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圣才出品】

第2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答:中国电影自诞生时起便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商业投机性。

电影首先不是作为艺术创作,而是作为投机性的商品生产而存在的。

这种投机性给中国电影初期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三:(1)投机性电影生产缺乏延续性,因此无论是严肃的思想内容表达或艺术形式的试验都缺乏存在的条件。

(2)这种投机性造成在创作上一味迎合市民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地盲目模仿外国的商业影片,使得最初的中国电影成了一股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的浊流窒息和束缚着电影生产力的发展。

(3)同时这种商业投机性使得中国早期电影更易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而其中一些不仅止于商业诉求的电影人制作出了较为精致的影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同时好莱坞的电影美学对此后的中国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答:郑正秋是中国第一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参与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长片《黑籍冤魂》和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的制作,他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导演之一。

(1)成就①1922年,郑正秋与张石川等人一道创办了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明星影片公司,很快便领导了当时中国电影创作的潮流,而这主要是由于郑正秋所起的作用。

②郑正秋早年从事戏剧工作,在他的坚持下,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被用于指导电影创作,同时丰富的戏剧美学特色也被引入其中,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的诞生和成功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

(2)评价郑正秋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同时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创造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影戏传统。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章节题库-“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章节题库-“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圣才出品】

第3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一、填空题1.中国第一部电影是_____拍摄的_____,这是一部_____的电影,主演_____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演员。

【答案】1905年;《定军山》;京剧题材;谭鑫培2._____于1913年拍摄的家庭短剧_____,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国故事片。

【答案】郑正秋;《难夫难妻》3.1913年,香港电影之父_____与布拉斯基拍摄了香港的第一部电影_____,它成为最早在国外放映的中国电影。

【答案】黎民伟;《庄子试妻》4.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进入第一个发展时期,在这段时期中,比较有作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影片公司。

(请说出其中三个公司名字)【答案】“明星”;“长城”;“神州”;“民新”;“大中华百合”;“天一”5.1926年,我国著名的戏剧家_____开始了他的电影创作,并创立了_____电影剧社,在中国早期的电影史上写下了杰出的篇章。

【答案】田汉;南国6.电影的发明,通常是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法国人_____在巴黎第一次公开放映他们摄制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最初的电影片断开始算起的。

【答案】1895;12;28;卢米埃尔兄弟7._____年8月11日(光绪22年中秋节),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中推出了一种新玩意儿,人们管它叫做“西洋影戏”。

这是关于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纪录。

【答案】18968.中国电影的生产在起步阶段,影片生产还时断时续、很不正规。

几年中只出了描写鸦片毒害的《_____》等很少影片。

只有进入20年代拍了《_____》《_____》和《_____》等三部最早的长故事片之后,影片的摄制在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较大的发展。

【答案】黑籍冤魂;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9.1922年,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组成了_____影片公司,很快便领导了当时中国电影创作的潮流。

这主要是由于郑正秋所起的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复习策略-参考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复习策略-参考资料

一、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虽然从09年开始,中传就不再提供参考书目,而改为考试大纲,而且这个大纲这几年来一直没变化。

但对大纲稍加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大纲所列出的知识点基本上是从以前所提供的参考书目中提取出来的。

因此,在复习时,可以参看一些以前提供的参考书,以系统地整理知识点。

(一)、《电影艺术基础》1、中国电影史推荐书目:(1)、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建议这两本书结合着看,并梳理出中国电影发展的脉络,掌握六代导演的创作情况及其代表作品,并结合世界电影史进行比较分析。

2、世界电影史推荐书目:(1)、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游飞、蔡卫《世介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建议分别按国别、年代进行梳理,掌握重要的电影运动/思潮/现象,以及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

3、电影理论推荐书目:(1)、游飞、蔡卫《世介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2)、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胡克、张卫、胡智锋《当代电影理论文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建议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在复习某一电影理论时,阅读相关的理论阐释文章,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把握其核心观点。

(二)、《综合考试(艺术学)》推荐书目:(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以本书为主(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3)、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建议将这三本书结着看,宏观把握艺术的本质、起源,以及艺术与道德、宗教、科学之间的关系,并掌握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的规律,掌握重要的艺术现象,了解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二、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出题老师简介张宗伟:男,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电影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纪录片研究。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1.1复习笔记一、最初的尝试(一)电影传入中国1.发展过程(1)背景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映《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电影片断,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9世纪许多科学家对电影进行了探索和实验。

由于资本主义迅速向全世界扩张,电影也随着殖民者的足迹迅速地传入了中国。

(2)过程①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推出的“西洋影戏”是中国放映电影的第一次纪录,据说主要放映法国影片。

②次年夏天,美国片商也到上海放映电影,放映的大多是原来爱迪生为其“电影视镜”所拍摄的影片,但这时放映的地点、场次和片目内容都有所增加。

③1899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中国放映一些故事短片。

1909年,他在上海建起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一一虹口大戏院。

④20世纪初,电影放映活动逐渐推广开来。

1902年,北京打磨厂的福寿堂茶馆开始放映电影,并传入了清宫。

民间电影放映发展起来,在茶楼戏园尤其普遍,而且在天津、汉口、广州等口岸城市也都相继出现了电影放映活动。

2.名称和内容的演变(1)电影刚刚在中国放映时,电影被称为“西洋影戏”、“电光影戏”、“美国影戏”等,后来“影戏”成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

(2)最早放映的影片大都是些很短的片断,主要有三种内容:纪录片、特技片和滑稽片。

辛亥革命前后开始放映一些简单的故事短片。

3.放映方式(1)方式a.一战前,绝大多数影片是茶楼戏园中的余兴节目,影片放映常常与戏曲、说唱以及文明戏演出穿插在一起,观影习惯上也延续了茶楼戏园的规则。

b.一战后,随着美国多集长片的逐渐输入,专业影院逐步取代茶楼戏园式的放映方式。

(2)影响茶楼戏园式的独特放映方式及其转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还影响着中国初期电影创作者和观众群的形成,甚至是影片艺术特点的形成。

4.电影的影响(1)积极方面外国影片把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和传播手段介绍给了中国人,电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刺激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的愿望。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十七年”中国电影(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十七年”中国电影(圣才出品)

第4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4.1 复习笔记一、“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一)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我国很快建立了国营电影生产体系、工业体系、发行放映体系,使电影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2.受到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巩固政权的需要、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闭关锁国的状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负面影响,“十七年”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主要机构①1946年10月1日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了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

②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

③1949年11月26日建立“上海电影制片厂”。

④1949年4月,东影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此后一两年间相继拍摄了一系列故事片。

(2)代表人物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袁牧之,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陈波儿等同志,将一批政治上、艺术上有修养的成荫、王家乙、凌子风等同志,很快推上了电影导演的岗位。

(3)代表作品①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女司机》、《人民战士》等故事片20部,还有《中国人民大团结》等六部新闻纪录片。

②解放初期私营厂生产的优秀影片:石挥编导并主演的影片《我这一辈子》、《关连长》;柯灵编剧、佐临导演的影片《腐蚀》;郑君里编导的影片《我们夫妇之间》;陈西禾编导的影片《姐姐妹妹站起来》等。

(4)创作特点建国初期全国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广大电影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工农兵、歌颂新生活,这一批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5)发展原因①党对电影事业方针政策的正确。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明确地规定了电影工作的方针和选取电影剧本的标准。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4部分模拟试题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选择题1.周星驰1988年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香港喜剧电影中“无厘头”喜剧的诞生。

A.《霹雳先锋》B.《赌神》C.《逃学威龙》D.《审死官》【答案】A【解析】1988年周星驰得到导演李修贤的赏识,出任《霹雳先锋》男主角之一。

获台湾第25届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普罗文化的重要一环。

2.中国电影诞生于()。

A.1895B.1900C.1905D.1910【答案】C【解析】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当时,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字景丰)主持拍摄了第一部国产无声片《定军山》,影片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部戏曲舞台纪录片。

3.()不是早期的长故事片。

A.《阎瑞生》B.《海誓》C.《定军山》D.《红粉骷髅》【答案】C【解析】《阎瑞生》是我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于1921年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拍摄完成。

《海誓》是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之一,也是但杜宇创办的上海影戏公司的第一部影片。

《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声电影。

《红粉骷髅》是中国第一部侦探长片电影,于1922年由新亚影戏公司摄制。

4.40年代的()造就了史诗悲剧的典范。

A.《神女》B.《桃李劫》C.《万家灯火》D.《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D【解析】悲剧也是人类艺术长河中长盛不衰的艺术表现类型。

在中国电影中,由于社会现实与人的期望差距造就的生活悲剧占据主导位置。

其中,40年代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造就了史诗悲剧艺术的典范。

5.电视剧《四世同堂》是根据现代作家()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A.茅盾B.巴金C.老舍D.沈从文【答案】C【解析】电视剧《四世同堂》根据老舍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林汝为(执笔)、李翔、牛星丽编剧。

林汝为总导演。

史可夫、蔡洪德、史宪副导演,梁世龙、邢培修、王晓辉摄像。

创作集体获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的特别奖,作品获第六届(1985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战时与战后(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战时与战后(圣才出品)

第3章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3.1 复习笔记一、战时中国电影的发展(一)背景1.“七·七”事变之后,电影界迅速投入了抗日宣传。

2.“八·一三”事变后,上海电影工作者转入抗日救亡宣传和拍摄活动。

3.上海沦陷后,部分电影工作者撤离,另一些留在上海继续从事电影创作。

4.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电影被分割为在思想和艺术面貌上都有所区别的国民党统治区,上海租界和沦陷区等部分。

(二)发展历程1.国民党统治区(1)发展状况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绝大部分是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正面地描写抗战的宣传片,但是抗日影片的发展道路是十分曲折的。

国民党反动派极力压制这些影片的创作,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抗战影片的摄制几乎完全陷入了停滞状态。

(2)主要人物和作品①史东山a.个人简介史东山(1902年12月29日~1955年2月23日)导演、编剧,原名匡韶。

早年曾从事美术和戏剧活动,1922年进入影坛参与创作了《杨花恨》等影片。

1932年与蔡楚生等合作拍摄《共赴国难》。

抗日战争爆发后,拍摄有抗战四部曲《保卫我们的土地》等片。

后由他编导了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

b.代表作品1938年,官营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正面描写抗战的宣传故事片——史东山编导的《保卫我们的土地》。

这部影片以直接抗战宣传为目的,注意艺术形式的通俗化,剧情尽可能地简明有力,叙述和表演的速度放慢,由此逐渐形成了抗战电影的一种艺术风格。

②其他作品抗日战争时期,于1938年初到1941年底三年多时间里国统区的电影工作者共拍摄了十几部正面的抗战宣传故事片,对动员全民族抗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中如《八百壮士》、《塞上风云》和《胜利进行曲》等影片,表现了人民的抗战精神,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绩。

2.上海租界(1)发展状况①由于战争的破坏,大批优秀创作人员的流失及电影公司老板的投机性经营方针,使得“孤岛”的电影创作呈现出停滞、倒退的现象。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陆弘石舒晓鸣著1905-1931(渐显)→1931-1937(调焦)→1937-1945(平行蒙太奇)→1945-1949(实景加工)→1949-1966(时空转换)→1966-1976(空镜头)→1976-1996(未完成的长镜头)第一章渐显1 198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咖啡馆进行世界电影的第一次放映,不仅标志着放映技术的完成,而且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2 1896年8月2日在上海徐园进行中国电影的第一次放映。

3 任庆泰,字景丰,丰泰照相馆老板。

于1905年拍摄第一部国产片、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问世,《定军山》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第70回和第71回,剧情讲述了智勇双全的蜀将黄忠老当益壮、屡建奇功的动人故事。

而后又拍摄了《艳阳楼》《青石山》《白水滩》《收关胜》等作品。

拍摄特点:这些戏剧短片,都是在简陋的条件下,以最原始的方式拍摄的:在照相馆天庭廊柱的两端挂一块幔布,随着戏曲音乐的伴奏进行表演;摄像机固定在一个相当于舞台下观众观看的最佳位置,利用日光进行拍摄。

4 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它以戏剧的笔触讲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的包办下结合的经过,并通过对繁文缛节的夸张性描写,体现出创作者一定的现实批判意识。

5 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以幻仙影片公司名义集资拍摄的《黑籍冤魂》是根据轰动一时的同名新剧改编的影片,叙述了一位封建大家庭的少爷因吸食鸦片最终家破人亡的故事。

影片特点:利用电影创造的时空优势(如跳接、场景转换等),将数小时的舞台演出内容压缩在4本长的放映时间之内,并且大致保持了故事的原型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它的问世,无疑为中国故事片创作由短到长的过渡提供了经验。

6 1919到1922年的数年间里,商务印书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这3家,共生产了15部左右的短片故事。

而由明星公司出品的《劳工之爱情》,堪称本阶段中国故事短片创作经验的集大成者。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

目录分析
二、选择题
一、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第0 11 章 “影戏”— —中国电影 的奠基 (1896 年~1932
年)
02
第2章 30 年代电影 (1932 年~1937 年)
03
第3章战时 与战后 (1937 年~1949 年)
04
第4章 “十七年” 中国电影 (1949 年~1966 年)
05
第5章 “文革”时 期的中国电 影(1966 年~1976 年)
06
第6章 “新时期” 的中国电影 (1976 年~1989 年)
第2章 30年代电影
第1章 “影戏”— —中国电影的奠基
第3章战时与战后
第5章 “文革”时 期的中国电影
第4章 “十七年” 中国电影
第6章 “新时期” 的中国电影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 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名校
电影史
答题
部分
论述题
教材
习题
题库
真题
中国 中国
模拟
习题
第章
时期
电影
名词解释
影戏
试题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 习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的师生参考。钟大丰编著的《中国电影史》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影视学权威教材之一, 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影视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 参考书目为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 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3D电子书]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 送手机版]2.[3D电子书]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 下载,送手机版]本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精选名校考研真题,每道真题均提 供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 本书参考大量中国电影史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 行了延伸和归纳。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 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 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完 全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一考研考研参考书《中国电影史》以及考点整理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一考研考研参考书《中国电影史》以及考点整理

参考书《中国电影史》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 / 舒晓鸣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钟大丰老师是电影学院资格较老的研究电影史的老师,这本书对各个创作阶段也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分 析,考试必看,不考试也可以看看。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影基础理论考研真题资料、参考书笔记
2019年专业型真题解析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一、名词解释 1.美学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2.垃圾箱画派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3.版画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4.德国新电影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5.黑色幽默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二、简答 1.简述有意味的形式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2.什么是公共艺术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3.简述儒家的艺术观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三、论述 1.谈谈你对表现艺术观的理解,并结合一个电影中的例子加以阐述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2.论述艺术批评的功能及其意义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2019年考题中,学硕中,赵斌老师的艺术概论占129分,剩余的21分的答案出自彭吉象版的《艺术学概论》, 虽然有14分在赵斌老师版本中依然可以找到相关内容。 专硕赵斌老师版《艺术概论》依然是150分,但很多知识点已经无法仅仅运用这本书来回答了,考察的知识点 和知识面更加复杂。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淘宝搜索: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真题资料、参考书笔记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中国电影史纲--2009

中国电影史纲--2009

第四代: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谢飞、郑洞天
1970年代末——80年代 呼应社会思潮变革,与 世界电影接轨,电影关 照人性,回归艺术本体。 中年登上影坛,科班出 身。举起“电影语言现 代化”大旗。 崇尚巴赞美学,80年代 改革中国的真实影像。 向30年代第二代导演的现 实主义敬礼,又接续了第 三代导演壮志未酬的电影 本体探索,从而形成对60 年代以后世界各路电影形 态的演练。
1921,代为拍摄了最早3部 长片中的两部:《阎瑞生》、 《阎瑞生》 红粉骷髅》 《红粉骷髅》。 1923,独立拍成长片《荒 山得金》《莲花落》。 1926,脱离商务,改组为 “国光影片公司”。
1921,中国影戏研究社拍 出的《阎瑞生》(杨小仲 阎瑞生》 阎瑞生 编、任彭年导),是中国 第一部长故事片。
第五代: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
1980年代中期以后 对民族文化内容和电影形式 主体的双向突围,以新风貌 的中国现代电影直接与世界 对话。 借思想解放东风,乘计划体 制余荫,秉强烈社会责任感, 获得了按照自己想法拍电影 的快感。 形式在中国电影中第一次 形式 获得尊严,思想的东方式 呼喊让世界惊艳。 然想象中的个体化电影映 射着主体意识,造型主体 毕竟要让位于叙事主体。 黄土地美学不到4年就分 化了。
第一代:郑正秋、张石川
1910——30年代中期
奠定了电影作为舶 来艺术形式与中国 传统文明内容相结 合的基调。
文明戏演员、家 庭伦理剧、连台 本戏、“影戏说” 等本时期特征, 写照了第一代中 国导演探知电影 规律的历程。
第二代:孙瑜、蔡楚生、沈浮、费穆
1930年代中期——40年代 创建了电影反映现实生 活,同时又成为世俗大 众文化的传统。 大多具有教育背景,较 早参加进步文化运动。 专业意识使其借鉴好莱 坞为代表的西方经验, 自觉形成早期电影为市 场观众服务的通俗文化 定位。 作为进步知识分子,社 会意识使其反映劳苦大 众的声音。 民族危难时期这两种意 识还可以结合,后来为 何顾此失彼呢?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5章)【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5章)【圣才出品】

第4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1.“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答:“十七年”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中国的电影战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总的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艰难曲折、大起大落。

“十七年”中国电影呈现出四起四落的发展轨迹,出现过四个蓬勃发展时期:(1)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

这一时期出了不少优秀影片,如《中华儿女》、《白毛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等。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电影《武训传》提出严厉的批判,紧接着全国开展对《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后的文艺整风运动,使建国初期电影第一次蓬勃发展的局面很快结束。

(2)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10月至11月,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召开各制片厂厂长会议,重点讨论贯彻“双百”方针,改革电影体制的问题。

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各电影厂开始试行以导演为中心,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负盈亏的“三自一中心”的改革方案。

电影创作在逐步前进,到1956年前后产量赶上并超过50年的水平,艺术质量也有新的突破,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1957年的反右斗争及康生的“拔白旗”扼制了第二次电影创作发展的大好局面。

(3)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中国电影进入第三次大发展,达到了50年代的最高峰。

1959年新片展览月是第三次发展的标志。

好影片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林家铺子》、《风暴》、《青春之歌》等。

(4)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一个电影创新高潮正在形成。

由于召开了新侨、广州两次会议,周总理和陈毅亲自出席讲话,宣传党的文艺政策。

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掀起了一场电影艺术创新的热潮。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课后习题-第4章“十七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课后习题-第4章“十七

第4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1.“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答:“十七年”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中国的电影战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总的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艰难曲折、大起大落。

“十七年”中国电影呈现出四起四落的发展轨迹,出现过四个蓬勃发展时期:(1)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

这一时期出了不少优秀影片,如《中华儿女》、《白毛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等。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电影《武训传》提出严厉的批判,紧接着全国开展对《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后的文艺整风运动,使建国初期电影第一次蓬勃发展的局面很快结束。

(2)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10月至11月,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召开各制片厂厂长会议,重点讨论贯彻“双百”方针,改革电影体制的问题。

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各电影厂开始试行以导演为中心,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负盈亏的“三自一中心”的改革方案。

电影创作在逐步前进,到1956年前后产量赶上并超过50年的水平,艺术质量也有新的突破,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1957年的反右斗争及康生的“拔白旗”扼制了第二次电影创作发展的大好局面。

(3)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中国电影进入第三次大发展,达到了50年代的最高峰。

1959年新片展览月是第三次发展的标志。

好影片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林家铺子》、《风暴》、《青春之歌》等。

(4)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一个电影创新高潮正在形成。

由于召开了新侨、广州两次会议,周总理和陈毅亲自出席讲话,宣传党的文艺政策。

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掀起了一场电影艺术创新的热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星,天一,联华在30年代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郑正秋——“他不懂电影技术,有的是人生的阅历和舞台经验”。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收丰富的创作养料。
第二章:30年代电影(1931——1937)
30年代电影是指32年左翼电影运动到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五六年。由于九一八事变改变了国内局势,更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电影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出现了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外先进电影理论的传入,使这段时间成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日军的侵华行为,使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厌恶那些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电影,希望电影能够传达抗日救国的意念。
张石川更注重创作上的商业性,尤其特别善于利用情节的起伏控制观众的情绪,造成较强烈的剧场效果。
文明戏作为初期中国电影的主要艺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
影戏电影大多披着一层社会教化的外衣,并且创作原则上是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的,作品中戏剧元素影响深远,但是如果没有很深的戏剧造诣,是不可能轻易获得成功的。
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很具有代表性,田汉把电影看做“人类用机械造出来的梦”,强调电影是借胶片“宣泄现实世界被压榨之苦闷”,这种宣泄的主张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因素。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电影作者论的开始,在某些方面,电影就是展示一种思想,并且这种思想必须要引起观众们的共鸣。电影在创始之初就注定要有他广阔宣扬的一方面,巨大的观众市场,再加上电影能够带给人的影响,使电影有了教化的功能。
左翼电影的迅速兴起。《姊妹花》、《渔光曲》直接反应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甚至有些人成1933年为“中国电影年”。《神女》、《桃李劫》通过以同情的笔调深入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热情歌颂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1935年华北事件和一二九运动,推动左翼电影重新转向高潮,出现了“国防电影”的新高潮。此时的电影,慢慢摆脱了“影戏”电影的束缚,开始学习好莱坞式电影的创作经验。较高成就的影片还有《马路天使》。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2)
上海许园的杂耍游乐场推出了西洋影戏,这时关于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记录。
中国电影有着独特的放映方式,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延续了很多年,直到一战后,美国的多集唱片输入中国,才有了专业的影院。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好奇,并给电影的推广带来便利,但是同时,这种方式也是早期的电影一直处在停滞阶段,而且不利于电影的长期发展,并且会对从影带来不利的影响。
知识分子电影从题材,主题,立意等方面,个人色彩要浓一些。知识分子较好的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电影理论,对早期中国电影的尝试有很多有意义的指导。但是处在双半社会,他们逃脱不了商业规律的限制。
唯美派电影主要是由但杜宇,史东山等人拍摄的几部电影,影片并没有太多思想性的东西,更多的是强调电影“美的作用”,主要是在银幕造型性的绘画美方面,主张电影应提供形式美和感官享受,在布景,服装,画面的光线,构图方面做了极有意义的尝试。
这种电影公司,是当时那个时期所特有的产物,虽然为早期的电影产业积累了资本,但是并没有自己发行公司,也就不能效仿好莱坞的垂直整合的模式,不能发行影片,使得在混乱的时期电影的收益得不到保证,并且在当时的内乱时期,混乱的局面也使得观众减少,并且不能保证票房,因此也就使得电影的再生产出现了危机。
影戏是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取代。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在开始时期,和戏剧有着多么深刻的联系。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首先,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其次,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影响。第三点,中国电影由于其产生过程中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其月中国的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紧密的联系。第四,与世界电影艺术和技术发展相比,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最后,在中国电影中,各个艺术创作部门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中国最初试拍的都是戏剧片,不仅因为戏剧片本身有很好的故事性,相对来说更加容易,也是因为戏剧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自电影的诞生,便于民族文艺有了不解之缘。
那个时期,商务印书馆是主要的电影出版机构,出品了很多的戏剧片,其中,为梅兰芳拍摄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张石川和郑正秋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是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电影公司,这种公司仅自己拍摄影片,而且还承揽为小公司制作影片或是租赁场地,但是,公司并没有自己的院线,采取出售拷贝和出租分成的方式发行影片。
早期外国影片输入中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这近代的色情文化和近代人的性的潜力,兑换成经济价值而博的巨利的”把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想形象展示给中国观众,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影人早期模仿的对象。很多有识之士面对此种情况,充分认识到了电影的重要性,也就刺激了他们拍摄中国影片的愿望。
中国当时混乱的国内局势给市民电影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土壤,市民电影在艺术上并没有太多的追求,更多的是商业性上的娱乐,取材于文明戏,但是更多的是把文明戏中消极的因素带到了电影中来。
洪深是最早投入电影界的知识分子,他所创作的电影,在在艺术上吸收了国外电影的经验,表现了独到的艺术特色。特别是在人物的心理刻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默片末期,一些青年导演做出了很有意义的尝试,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使他们能够逐渐的摆脱影戏对电影的影戏,积极向外国学习,更加注重电影的视觉表现力。
中国的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转变,起步晚,时间长。能够拍摄有声片的都是些老导演,他们旨在弥补默片语言手段的缺陷,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声音的重要性。逐渐的,声音被作为一种蒙太奇因素来看待。1936年后,有声片完全取代默片。至此,对有声片的探索更多的集中到了声画蒙太奇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