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
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4篇)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4篇)高中文言文特别句式1文言文的句式,跟的句式,有的一样,有的很不一样。
即使是一样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推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认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构造(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认句”之外,其他叫特别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推断句(10种类型)推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推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推断)练习:一、推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⑤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更多单句组成的复句。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使用非常广泛。
并列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句子2。
”两个句子之间用“,”相连。
例如:诸侯并举,进逼秦境。
天地肆春,百草各秀。
2. 连接句连接句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单句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复句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连接句也是一种常见句式。
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于是)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或“于是”相连。
例如:君子好学,必进于师。
——《论语·为政》优游自在,不求闲静。
——《庄子·逍遥游》3. 并列连接句并列连接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会使用一些连词来连接各个句子。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也非常常见。
并列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连词(如而、亦、且等),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连词相连。
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不我與,君亦不我與,豈不怨嗟!”(不但天不帮我,君主也不帮我,我怎能不悲伤!)《论语·卫灵公》:“不忠信,人不任也。
”(如果不忠实,就不会受到人们信任。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主谓语序颠倒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具有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的作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
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如是、曰、曰是等)+主语+宾语/状语”。
例如:《楚辞·离骚》:“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庄子·逍遥游》:“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至人知无为之有为,不言之有言,无为而有为,矛盾而并存。
”5. 并列倒装句并列倒装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倒装句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但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并列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宾语1+主语1,连词+谓语动词+宾语2+主语2。
”例如:《庄子·逍遥游》:“肆意而无忧,安而不忘,随时而变古,能因事而制宜。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高中必背文言文特殊句式50句
高中必背文言文特殊句式50句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师说》2.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史记·陈涉世家》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也)《项脊轩志》4.临之厚,君之薄也。
(……也)《烛之武退秦师》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者)《游褒禅山记》6.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爱莲说》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史记·陈涉世家》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岳阳楼记》9.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即)《史记·项羽本纪》10.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皆)《六国论》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鸿门宴》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桃花源记》1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非)《六国论》14.予本非文人画士。
(非)《病梅馆记》15.刘备天下枭雄。
(语意)《三国志·鲁肃传》16.秦,虎狼之国。
(语意)《史记·苏秦列传第九》被动句1.不拘于时,学于余。
(于)《师说》2.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受……于……)《三国志·诸葛亮传》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伶官传序》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为……所……)《赤璧之战》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
(为所……)《鸿门宴》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之)《劝学》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之)《岳阳楼记》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者)《愚公移山》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者)《赤璧之战》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
在高中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并运用各种文言文句式,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1. 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种句式,用于表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意思。
常见的并列句式有:“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既...又...”等。
这些句式常用于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之中,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句:不但国家富强,而且民众安康。
虽然他年纪小,但是见识广博。
既是朋友,又是同事。
2.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文言文中用来修饰句子的句子,包括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状语等。
常见的状语从句有:“当...时”、“一...就”、“因为...所以...”等。
例句:当天气晴朗时,我常常去散步。
一听到好消息就笑了起来。
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3.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是将主语和谓语的顺序颠倒的句子。
常见的倒装句式有:“若非...”、“不仅...而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
例句:若非你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不仅事实如此,而且还有更多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平行关系的一种结构,通过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来连接多个并列的成分。
常见的并列结构有:“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日月无光,星辰无辉”等。
例句: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
日月无光,星辰无辉。
5. 设问句式设问句式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疑问的一种句式,通常用于启发读者思考或引起注意。
常见的设问句式有:“何以...”、“焉...”等。
例句:何以道德才能高尚?焉能更兼爱?焉能无辞?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分析古代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特殊句式是教师教授的重要内容,那么具体有哪些特殊句式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以为”、“以……为”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
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
(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二、“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前出师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5.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吕氏春秋·察今》)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有特别句式概括常有特别句式一、判断句往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常常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任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能够分为三个系列:“ 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记系列。
1.“ 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有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比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游褒禅山记》 )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增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
比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陈涉世家》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 《五人墓碑记》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岳阳楼记》 )3.无标记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记的。
如:秦,虎狼之国。
( 《屈原传记》 )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常有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比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赤壁之战》 )④身故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传记》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这种句子没有词语标记,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比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可以,连辟公府不就。
( 《张衡传》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 《赤壁之战》 )③王之蔽甚矣。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关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2024年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总结
2024年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总结一、倒装句型1. 省略主语的倒装句型省略主语的倒装句型主要用于表示某种特定的语境或者强调动作的主语,其基本结构为:谓语-补语-动词不定式(或名词短语)。
例句:时至今日,仍以启蒙思想贯穿于我国教育事业。
贫穷不一定是生活的败笔,贫从口出才是真正的贫。
2. 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型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型常常用于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其基本结构为:动词-宾语-主语。
例句:屈原怀才不遇,自比干将之才。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3. 状语前置的倒装句型状语前置的倒装句型常常用于突出状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的状语中,其基本结构为:状语-谓语-主语-宾语。
例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战士们卯足了劲儿,挺直了胸膛,起飞了。
二、比拟句型1. 以“如”字开头的比拟句型以“如”字开头的比拟句型常常用于比喻,表示两个相似之物的关系,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
例句:人生如大江,浩荡无涯,浸润在泥洼中。
国家如母亲,精心呵护着每一位子民。
2. 以“犹如”结尾的比拟句型以“犹如”结尾的比拟句型常常用于比喻,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度,可形容事物的形态、状态、特征等。
例句:花开喷雨犹如天地喷雨,骄阳似火。
她的笑容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又亲切。
三、强调句型1. 以“正是”开头的强调句型以“正是”开头的强调句型常常用于对某一具体事物进行强调,加强语气,让读者更加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例句:正是品德高尚才能受人敬佩。
正是团结的力量能够击败一切敌人。
2. 以“何其”开头的强调句型以“何其”开头的强调句型常常用于对某一情况或事物的描述,表达出作者的感慨和赞叹之情。
例句:何其美丽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着生命的力量。
何其伟大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假设句型1. 以“若非”开头的假设句型以“若非”开头的假设句型常常用于对某一状况的假设,表示某种条件成立的前提下的可能结果。
例句:若非太阳不休息,何来春寒料峭?若非人民共同努力,国家繁荣富强将无从谈起。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
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举例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举例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使用特殊的句式结构来传达意思。
在高中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举例:
1. 兼语句:
「吾闻」:表示作者从别人那听到的信息或传闻。
例如:「吾闻宦者上下,君子出入,不问何如」。
2. 应答句:
「然而」:用于引出对前面信息的肯定回答或对立的态度。
例如:「吾欲与人沟通,然而众人不愿理我」。
3. 重复句:
「欲言又止,欲止又言」:用于形容一个人犹豫不决或反复无常的行为。
例如:「君子欲言又止,欲止又言,犹豫不决」。
4. 倒装句:
「是幸也」:用于表示某种幸运或好运。
例如:「得见君子,
是幸也」。
5. 并列句:
「行善已立,行恶已立」:用于表达两个相对立的行为或状态。
例如:「君子行善已立,行恶已立,二者相对立」。
6. 比拟句:
「犹如」:用于进行比较或形容相似之处。
例如:「此事犹如
一场梦境」。
7. 状语从句:
「以前」:用于表示时间、原因或条件等。
例如:「以前,我
曾经是一个普通学生」。
8. 否定句:
「岂有此理」:用于表示对某种理论或观点的否定。
例如:
「如此说法岂有此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的举例。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应当密切关注这些句式的使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语言,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别句式一、判断句在代中,一般用“是”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在少量地方也用到了“是”来表示判断,如:“不知木是女郎。
”“ 今是何世。
”但是古中判断句的主要特色是不用判断,其常的句式有:1.在主后加“者”表停,在后加“也”表判断,基本形式有:①A者, B 也。
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的形式。
○ 涉者,阳城人也。
所以⋯⋯者⋯⋯也”(表示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所以遣将守关者,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
(⋯⋯的故,是因⋯⋯)○事所以不行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契以太子也。
②A者, B。
○四人者,陵君圭君玉,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父。
③A,B 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宝也。
○城北徐公,国之美者也。
○今人有大功而之,不也。
○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④A, B。
(无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也不用气,通意直接表示判断。
)○刘,天下雄。
/秦,虎狼之国。
2.用“乃”“ ”“即”“因”“皆”“悉”“”必(副) / “是”“此”(代)/ “ ”/“非”( 表否认判断 ) 等表判断。
○若事之不,此乃天也。
○此岳阳楼之大也。
?○ 滁 /皆山也。
○ 王天下者 / 必沛公也。
○六国破,非兵不利,不善,弊在秦(洵《六国》)○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梁父即楚将燕。
○此亡秦之耳。
○人刀俎,我肉。
○今后文籍皆版本。
○此悉良死之臣。
(葛亮《出表》)○此天子气也。
○当立者 / 乃公子扶。
( 司迁《涉世家》 )二、被句文言文中,被句的主是所表示的行被者、受事者,而不是主者、施事者。
○主动句:施动者++受动者(一般主动句)施者 +(把 +受者) +(“把”字句)○被动句:受动句+(被 +施动者) +动词谓语(“被”字句)被句主要有两大型:一是有志的被句,即借助一些被来表示;二是没有志的被句,又叫意念被句。
(一)1.用“ ”/“ ⋯⋯所⋯⋯”或“⋯⋯ (之)所⋯⋯”表被。
○不者,若属皆且(刘邦)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类型:
一、用“者”、“也” 表判断。 1、 “……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
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 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 肯定的判断或解说。“者”和“也”不必译出。) (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蔺列传》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 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这种格式中的“者” 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①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②马之千里者。《马说》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无乃尔是过矣?《季氏将伐颛臾》
③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一个范围副词“唯或惟” 固定 格式:唯(惟)…是(之为)… ①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才是举。
②惟奕秋之为听。(只听奕秋的教导)
四、方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2、 “……者,……”式。(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 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1)、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
(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3、 “……,……也”式。(判断句中,有时“者” 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 “也”表判断。)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五人墓碑记》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京口北固亭怀古》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动词本身表被动) ①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报任安书》 ③城陷而虏 《张中丞传后叙》
倒装句
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 主─[状] 谓─ (定)“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 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 语中的所谓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宾 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过秦论》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被动句类型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 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 ②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
者)“……为所……”表示被动。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过秦论》 ②重为乡党所笑。 《报任安书》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语》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
刿论战》
三、省略宾语。 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廉蔺列传》 2、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为上卿。 《廉蔺列传》 四、省略介词。 1、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 2、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判断句第三种情况
无标志判断句,主谓直接表判断。(文言文中的判 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 断。)
1、荀卿,赵人。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2、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3、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
被动句
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 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①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 ,它们分别作
“信”“有”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 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 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 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
①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②沛公安在? 《鸿门宴》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它们分别作“操”“在”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
(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4、 “……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 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 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 见。)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2、具告以事。 《鸿门宴》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主谓倒装句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 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 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4、数量词作定语,有时放在中心词后面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
涉世家》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辞》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结构后置,介宾结构作状语往 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标志性介词有“以”、 “于”、“乎” 等。)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 王纳谏》
判断句第二种类型
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 判断。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3、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 4、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5、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 作的主动者)。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蔺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蔺列传》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 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 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望见谅 ③请勿见笑 ④ 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省略句
省略句:句子成分省略在古文中经常出现。是否省 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 判断。翻译时,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成分补出。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省略句类型
一、省略主语。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蔺列
传》 2、(扁鹊)居十日,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 二、省略谓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
高三文言句式复习
高考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第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 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 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 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 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