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赛典赤·赡思丁身世事迹的碑志谱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赛典赤·赡思丁身世事迹的碑志谱牒

马经

元史载:“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回人,别庵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犹华言贵族也。太祖西征,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命入宿卫,从征伐,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从这一段记载可知赛典赤·赡思丁的身世和入华情况。结合其他史志和谱牒的记载,就可以知道更详细的情况。但由于其他史志和谱牒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和悖误,引出了许多疑点和争议,进而使人对史志家谱中记载的许多事情的真实性也产生了怀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存在着包括正史在内的史志记载有来源于家谱族牒的成分,致使人们的怀疑从谱牒扩大到了正史。怎么看待谱牒中的悖误,关乎到了正史的真实性,不能不引起注意。

对于赛典赤生平事迹的基本情况,迄今为止学界比较通行介绍的是:赛典赤·赡思丁(1211 1279),为穆罕默德的后裔,祖籍中亚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时,赛典赤率领1000多人马,带着礼物去迎接,成吉思汗把他们编入自己身边的宿卫军中,随同蒙古军队一道征战。1224年西征结束后跟随成吉思汗返回蒙古,第二年从征西夏。1229年太宗窝阔台继位后,授赛典赤丰、靖、云内三州都达鲁花赤之职,为三州总管,并兼管三州民政。之后因累有政绩,才华卓著,在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三朝,先后任过许多军政要职。如担任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为二路总管;燕京路断事官,主管财政和刑狱;燕京路总管,全面负责燕京军民政务;采访使,负责调查地方官政绩优劣;中书省平章政事,参与执掌全国的军国重政,兼掌财政;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总掌辖区军政事务;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总管全省军政大事。在任职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时,功绩尤为卓著,死后备受朝野赞颂,历代祭祀,千秋缅怀。

悖误和疑点主要出自谱牒或与谱牒同源的志传中,关于二十六世祖所非尔入华至赛典赤附元这一段。

对赛典赤生平及其生活在元代的子孙后裔事迹,除史籍文献的记载外,在赵子元《赛平章德政碑》,安南王《祭咸阳王忠惠公文》,王臣《咸阳王庙铭》,明太祖《御制祭咸阳王忠惠赛公文暨诗一首》,明成祖《敕赐元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祭文暨诗一首》,范承勋《新建报功祠碑记》,孙人龙《元咸阳王忠惠公抚滇绩序》,蒋伊《增建咸阳王陵前亭后堂记》,袁文揆《咸阳王墓志铭》,袁嘉谷《重修咸阳王陵记》,《马氏家乘》(巍山),《咸阳家乘》(大理),《赛氏总族牒》(赛氏自序谱牒,赛氏族谱序一,赛氏族谱序二,赛氏族谱说,赛氏谱牒。石屏),《赛典赤家谱》(昆明),《郑氏家谱首序》(南京),《沙氏宗谱》(大理),《郑和家谱》(玉溪),李至刚《故马公墓志铭》(昆阳),夏光南《郑和太公墓志铭跋》(昆阳),《皇明敕封世袭锦衣卫纳永阶墓志铭》(河西,今通海,纳家营),《合氏

924

第二届回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宗谱》(河西,今通海),马注《赡思丁公茔碑总序》(昆明),任士林《平章政事赛典赤荣禄公世美之碑》,《重修清净寺碑记》(西安),《非幻庵香火圣象记》(南京),李昭祥《龙江船厂志》(南京),傅为宁《甸百亩合揆进士墓志》(峨山),《甸百亩村代香书馆碑记》(峨山),《大白邑清真寺功德碑》(峨山),《下回村清真寺碑记》(通海),马安礼《滇南回回总掌教马公墓志》①等历代碑传谱牒文献中也有记载,可补史志之不足,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

赛典赤·赡思丁的功绩,从史籍及历代碑传文献记载可知其既显于生前,更著于死后。尤其是在云南的建树和声望,至今无出其右者。民国6年袁嘉谷撰书《重修咸阳王陵记》对赛典赤功绩的评价是:“历庄蹻开滇以后二千年迄于今日,滇之声名文物与中州同彪炳者,谁之功欤?曰:唯元咸阳王之功。”对其治滇经验的总结是:“心滇之心,事滇之事。”这是迄今为止对赛典赤治滇事迹最好的总结评价,其深长意味,恐非明白开滇两千年来之历史真谛者所能省悟,实可让后人品味无穷。这应是历代缅怀追思绵绵不绝,续续不断的情理所在。

关于赛典赤先世后裔的研究,是随着后人对赛典赤族系后裔在治国安民以及民族、宗教、航海、外交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和影响的不断发现及认识而受到重视的。虽然历史上早已有人不断关注,近代以来更不断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但皆因史籍文献缺乏记载,历代的研究几起几落,进展不大。1911年袁嘉谷发现昆阳《马哈只碑》,经详细考证,在所著《滇绎》和《卧雪堂文集》里著文发表,揭开了郑和家世之谜,人们由此方知郑和原姓马名和,云南昆阳人,回族,曾祖父拜颜,祖父和父亲都曾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称哈只,兄马文铭,另有姊妹4人。1936年,李鸿祥、袁嘉谷、李士厚发现郑和家谱,经李士厚潜心研究,写成了《郑和家谱考释》一书出版,使人们进一步知道郑和以其兄文铭之子立嫡为嗣,取名郑赐,其后子孙繁衍至十七代,在云南和南京等地都有支系,家谱里抄录的明成祖的两件敕书为史传里没有的珍贵史料。1983年,李士厚根据新收集到的《郑氏家谱首序》抄件和《马氏家乘》《赛典赤家谱》《赛氏总族牒》等几种谱牒材料,作综合考证,撰写了《南京郑氏家藏北京民族文化宫新发现郑和家谱首序》《三保太监郑和对我国的贡献以及他的家世渊源和后嗣近况》《从新发现的赛典赤家谱中进一步探讨郑和的家世源流》《郑氏家谱首序及赛典赤家谱新证》《郑和的家世、宗教信仰及赐姓》《郑和家世资料》《郑和新传》等论著,将赛典赤与郑和联系起来,不但使人们知道了郑和为赛典赤六世孙,而且了解到赛典赤的籍贯及家世渊源。这些重要内容是史籍里面没有的。

这些碑铭、墓志、家谱的不断发现,披露了有关赛典赤、郑和家世族系的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往上追溯,这些谱牒文献都以赛典赤赡思丁为云南始祖,以所非尔为中国始祖,再往上追溯到先知穆罕默德。如《马氏家乘》(巍山)、《咸阳家乘》(大理)、《赛氏总族牒》(石屏)、《郑和家谱》(玉溪)等。其中《郑和家谱》所记郑和为赛典赤后裔(六世孙),经李士厚考证,于1984年著《〈郑氏家谱·首序〉及〈赛典赤家谱〉新证》一文发表,断定“郑和为咸阳王六世孙无疑”。此论因有《郑刘太君墓碑》和后来发现的《咸阳世家》宗谱木板封面而得以进一步确证。并且玉溪《郑和家谱》中关于郑和这一系中的玉溪一支,郑赐以下至十六世也得到确证。据夏光南《郑和太公墓志铭跋》言,民国24年,他偕友人周生甫访昆阳马哈只墓,见哈只墓“更前有不知名之荒冢,多数亦回教徒旧物”。回教坟墓,从碑文、朝向、形制、葬仪都很容易识别,故夏光南一眼便能知其为回教坟墓。按回教坟墓,除非发生沧桑之变,一般不会与外教坟混在一起。既然“多数”为回教坟,那么其余少数亦应为回教坟墓,因为都是“旧物”,年代久远,受风雨蚀损,未经考证,夏光南不便作精确断言,

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