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后扩招时代的问题
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刘洋 岳云鹏 张巧月 王学嘉(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要建设一流的高校,就必须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校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高校要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及整体水平,就必须坚持“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校内师资队伍的质量。
引进高层次人才是为高校师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提升高校组织活力的重要策略,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文章主要分析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7-0095-002一、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意义在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环境下,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在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必须引进高层次人才新形势新环境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仰赖于高质量人才的创新,只有不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才能提升科技人才的整体素养。
为了适应这一现状,我国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制定了多种人才支持计划,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千人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高层次人才的引导、培育提供政策保障。
高校要提高自身的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就必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一批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领军型人物。
(二)高校要创建“双一流”大学就必须引进高层次人才世界一流的大学均有多个全球公认的一流学科,对于国内高校而言,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引育并举”的制度改革吸引了一批高水准的教师人才,南京大学则坚持外援、内生并行的原则打造了一支一流的人才队伍。
(三)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在高校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及学术氛围在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为原有的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活跃原有的工作氛围,促进人才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并且高层次人才还可以发挥其辐射作用通过传、帮、带对其他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形成良性的影响。
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势与政策的论文自1999年国家实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与此同时,随着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大学生就业现状2021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21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21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
然而,2021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21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受到了这场灾难余波的影响而使得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202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21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
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2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21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其中,2021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2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
高职院校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院校承载着为国家输出专业技能人才的教育使命。
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面临着报考数量与质量的下降趋势,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
为此,积极探寻现阶段高职院校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从政策制度的完善、自身内涵建设、加强招生宣传力度三个方面,来解决高职院校招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问题及对策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输送大量的专业技能化人才。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学科体系建设、管理体系改革以及教学体制革新也在不断的加以完善。
2014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完成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构建。
为此,国家及各部委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高职教育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依旧面临着优秀生源的短缺等实际困难。
全面分析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所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发现问题及其成因、寻找科学合理的有效对策,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落实形成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招生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呈现下滑趋势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也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雨后春笋”的蓬勃之势。
随着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扩招局面的打开,高校招生人数和招生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也不例外。
但随着高中招生规模比例的限制,十多年高校扩招的局面逐渐转冷,高考报名人数也有所下降。
现如今,普通本科院校为了争夺招生市场,在专业设置、教育优惠等方面加大改革与投入的力度,这无疑对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和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此外,很多家庭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进行学习。
浅析后扩招时代高校教学质量的管理
已成为高校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二、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弊端
1 教学质量衡量标准弊端 .
评教 , 学生评教等 , 是 主管教育 部 门组织 的教学质 量监控 还 与评价 , 例如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 估 等 , 这两 者都存在
一
个问题 , 这就是 : 政府 、 学校既是办学者 , 又是管理者 。 同时
Vo . u p 16S p l
De . 0 6 c20
浅析后扩招 时代 高校教 学质量 的管理
黄 晓维
( 广东工业大学信 息工程学院 , 广东 广州 , 106 500 )
摘
要 :中国高等教 育 已经进 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质量 的提 升 与结构调整 成为 目 的 中心任 务之 一; 前 文章 就 后扩 招时代高校教 学质量管理的现状 与提 高进行 了初 步探讨, 出了建 立具 有多层次质量观, 提 并将 社会、
教育质量 面临着 多方 面的严 峻考 验 , 面加 强教学质量管 理 全
理 , 目前高校缺乏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 来明确学校 、 、 而 院 系 三者之 间的管理 职责 , 以往 往教学 质量 管理 浮在面 上 , 所 得
不到全面 、 客观和有效 的实施。 3 对教学质量监控 、 价上 的弊端 . 评 目前 , 无论是学校 自行组织的质量监控 , 如督 导组 , 同行
经过近年大规模的快速发展 , 高等教育 已从 “ 精英” 教育 转 向“ 大众化 ” 教育 阶段 , 办学 规模发 生 了历史性 的突破 ; 高 等教育发展 已进入 以质 量提 升和结 构调 整为 主要特征 的新 阶段。在今后的一段时间 内, 对后 扩招时期不 断出现的 问 针 题, 如何提高 高校 的教 学质量成为了高校 的一个 中心任务 与 课题。] 1 年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提出 l20 1(4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瓶颈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瓶颈前言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
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瓶颈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瓶颈问题之一:高校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晚。
特别是近些年来大规模扩招,导致高校数量激增。
由于高校发展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因素存在差异,造成了高校质量不同的现象。
一些重点高校质量不错,但部分高校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还需要加强,面临发展和提升的压力。
瓶颈问题之二:高等教育缺乏创新系统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各行业的精英人才,具有高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但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仍存在巨大的创新瓶颈。
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未来的学生也是想要掌握前沿技术而面临难题。
同时,高校的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系统还不充分,高校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这也阻碍了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瓶颈问题之三:高校运作过程中缺少规范管理高等教育需要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运作来确保教学质量。
但由于一些高校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追求传统的教育方法、学科设置和管理模式,缺乏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管理规范。
这些落后的手段不仅不能契合现代教育需求,还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和管理混乱。
瓶颈问题之四:缺乏对“深层次学习”和“实践能力”重视深层次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未来高等教育的主流。
但是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并不是所有高校都能做到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育的目的往往被“应试教育”凌驾追求,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几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培养出的人才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
瓶颈问题之五:缺乏对教师培养的重视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中,只有相对较少的教师具备国际化的教学经验和先进教学理念,这样就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
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和激励,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和管理。
2023年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现在我国的高校近年在实行新生的扩招,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并且现在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拓展下属院校,所以高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自然会造成高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
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报告,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众多政府单位和国企部门招聘的人数却在减少,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因素,但也是为了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现状,采取的必要措施。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大学生的直接选择就是是民营企业,但是现在的民营企业注重的并不是应聘人员的学历,而是注重自己企业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
而现在的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弱,主要是在大学期间没有正视自己的学业,把自己的经历和时间都分配到了一些和学业无关的事情上,没有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认真的投入到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实践中去。
所以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一技之长,对于重视创造经济利益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不需要没有实践能力的人员的。
再者就是,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的模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依然用传统的学生培养的模式,所以这样模式下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环境对人才的要求。
并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层次的,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很多都是固守在自己本专业领域的工作环境,但是,在具体的就业当中能体现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岗位较少。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但是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却特别高,要求工作的岗位要最大化的体现自己的个性,且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能克服,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
最后,就是现在的地域性保护的程度非常高,很多企业在选择大学生的时候,对大学生的生源地要求很高,这就直接把很多优秀的外地毕业生拒之门外。
总的来说,现在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重视这个严重的问题。
二、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一)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一应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缓解这样的现状。
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愿景、实施困境与保障路径
高职百万扩招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较大影 响,政策执行的客观环境限制、政策落实主体的滞 后反应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缺位等,都造成了高 职扩招在实践中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客观 认识高职百万扩招中所面临的困境,正确看待扩 招产生的问题与矛盾,是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养 质量的基本态度。
的类型特色并没有深入人心,对扩招群体的吸引 力还有待提升。因此,如何提升以退役军人等四 类人群为主体的生源入学积极性是高职扩招面临 的重要问题。
2. 部分报考乱象干扰正常招录秩序 高职扩招的政策导向在于鼓励更多人进入学 校学习技术技能、掌握一技之长,而非是借此让人 只获得一纸文凭的功利捷径。然而部分报考乱象 的出现既干扰了正常的招考秩序,又违背了高职 扩招的初衷。例如,某些中介机构看到部分高职 院 校 招 生 不 足 就 组 织 生 源 买 卖 活 动 ;还 有 部 分 在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希望清退自 己的学籍重新报名参加高职扩招考试等。[11]这些 乱象的出现,一方面是高职扩招所带来的市场需 求催生了某些机构假借扩招的名义进行逐利的商 业行为;另一方面是来自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系统 内的学生希望通过高职扩招取得国家承认的全日 制大专学历,拥有更高的学历标签。当前存在的 问题对高职扩招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教育主管 部门及参与扩招的高职院校应当确立科学的监管 机制以维护正常的招录秩序。 3. 录取标准的多样性致使公平存疑 建立科学合理的录取标准有利于形成公平的 招 考 制 度 ,亦 是 影 响 高 职 扩 招 工 作 的 关 键 因 素 。 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在《关于做好 2020 年高职 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继续完善“文化 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选拔机制。[12]在这 一原则的指导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针对扩招 院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考核方 式。例如,广东省提出“探索适合社会人员的考试 方式,由招生院校根据生源特点,自主确定测试方 式和内容,提高考试的针对性;在高职扩招专项行 动拟试点采用以职业技能考核为主的自主招生方 式”[13]。虽然各地政府开始赋予高职院校更多招 生自主权,其本意在于照顾更多的社会生源,但是 部分学校对扩招群体内部的评价标准过于分化, 极易让人对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产生质疑。在 招生录取的过程中,只按照技能考试的单线分数 排名,还是依据文化素质考试与技能考试设置相 应比例的综合成绩排名录取,在实践中还存在争 议。这些争议对高职院校扩招的评价标准的专业 性与合理性提出了要求。
大学扩招的利于弊
大学扩招的利与弊21世纪是个社会经济高速发达的世纪,也是个大量需求人才的世纪。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各个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
这个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益处,不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坏处。
从社会这个大的角度来说的话,大学扩招解决了市场人才需求,对经济发展,拉动内需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国民素质。
不过大学扩招的措施造成了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等问题。
下面我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大学扩招的利与弊。
大学扩招的益处:一、从学校的方面来说:大学扩招,给学校招进来更多有才华的人,施展他们的才华,为学校争光。
现在的社会需求的是一群有个性、有才华的人才。
大学扩招正给这些学习成绩一般而有才华的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给他们的指明了一个新的道路,一个新的未来。
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学扩招能让学生们交到四面八方的新朋友。
就像歌里所唱的一样:“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同学们在学校期间结识的朋友没有什么利益的因素,而是个纯洁的友谊。
这份友谊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会是个有力的“后立军”。
现在的同学之间的友谊有的都胜过了亲兄第,这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的目标。
而且现在的孩子在家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什么兄弟姐妹,大学扩招给了他们创造了更多的结交知己的机会。
三、从被扩招进来的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学扩招可以为某些怯场的考生创造机会。
高中的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心理素质难以述说。
有些学生平常学习成绩不错,偏偏高考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以至考试没有正常发挥,也就决定了他上大学的命运。
大学扩招制度给这样的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创造了便捷的条件。
很多的事例证明,许多当年高考分数线以下的学生,正是借扩招的机会,在大学校园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正是这一次良好的机遇,这些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因而他们在大学里很勤奋也很出色。
高校扩招利大于弊
高校扩招利大于弊正方:高校扩招利大于弊高校扩招利弊的评价标准是高校扩招所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下面从三方面论证我方观点:首先,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正所谓“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
”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而高校扩招增加了人才的供给,使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趋于合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扩招调动了办学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了高校教育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所以说,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其次,高校扩招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
高校扩招推动高等教育走向产业化之路,促使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协调,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同时,扩招也是符合我国教育精英化走向教育平民化、大众化转变的需要。
所以说高校扩招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
再次,高校扩招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
扩招满足了人们对受教育的渴求,是“三个代表”伟大思想的一次重大实践,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是实现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需求,是实现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也伴随着部分地区在短时期因为教育经费与办学硬件,局部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的产生。
但是,高校扩招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腾飞,全民素质的提高,显然其利处是主流,决定高校扩招的性质。
而其弊端是支流,是阻挡不了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
许多家长和学生因扩招而打开理想之门,教育改变命运,实现社会了和谐。
所以,我方的观点是扩招利大于弊。
十年寒窗的读书生涯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讲,都是想迈进大学的门槛,接受高等教育。
只要不是死读书,不是书呆子,多受一点教育总比少一点好。
因此,我觉得大学扩招利大于弊。
利有四个方面一大学扩招可以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入学几率新时期上了高中的学生,都有其奋斗目标。
他们的家长不再是从前那种坐井观天的思想。
只要他们的孩子读了高中,没有那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即使考不上大学,能用另外一种形式上大学也是愿意的。
试析对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认识
试析对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认识论文摘要:剖析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主体呈多样性趋势、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种类日益丰富,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科学性、规范性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由高校扩招带来的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忧虑,2005年教育部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从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转变”,从此,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如何搞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也成为教育界及社会关心和热议的焦点。
一、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中外学界始终存有较大争议。
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相对于产品质量来说更为复杂。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发展变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不像产品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那么简单明确,这给描述和界定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一定困难。
目前典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主要有以下几种:1.内适质量观内适性质量观是一种精英质量观,它强调的是遵循高等教育自身规律和学术标准。
2.价值增值质量观学生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进入高校之前相比变化越大,价值增值就越多,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就越好。
它是一种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
3.目的适切性质量观它认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规范应该是当初所设定的相应行为的目的,包括“内适质量”、“外适质量”和“个适质量”。
“内适质量”,即指高等教育应有其内在的质量需求,遵循其内在规律。
“外适质量”,是指高等教育应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
“个适质量”,是指高等教育应满足学生个人或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适切性质量观即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质量的评价标准,不能够用同一规范评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
该质量观源自产业范畴。
以上几种高等教育质量观分别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增值角度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观进行了概括,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大学扩招机会还是教育质量下降
大学扩招机会还是教育质量下降近年来,我国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方面,大学扩招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推动了国家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扩招政策也引发了教育质量下降的担忧。
本文将就大学扩招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展开探讨。
首先,大学扩招政策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教育,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大学扩招政策的出台,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学习,获得更高的学历,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这无疑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次,大学扩招也给高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高校的扩招意味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这将促进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建设。
学校可以增加教学楼、实验室等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招聘更多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进更多的学科和专业,丰富学生的学习选择。
扩招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激励。
然而,大学扩招背后也存在着教育质量下降的忧虑。
一方面,由于大学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激增,高校可能会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
不够的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大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大学扩招政策也可能导致招生标准的降低,即使是一些本科专业也可能出现过多的学生报考,这也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的风险。
为了解决大学扩招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的招聘标准,鼓励优秀的人才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
其次,加大对高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资,确保高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提高教育质量。
另外,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大学扩招既是一种机会,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扩招带来的机会,同时解决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
只有这样,大学扩招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创新高,就业问题如何
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创新高,就业问题如何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创新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都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热门话题。
今年亦然。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和往年相比,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如今,就业市场上既有新生力量,也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对于职场新生力量00后来说,他们的择业自主意识更强、职业选择更加多元。
而针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从业人员,应依法加强相关的权益保护。
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如何切实解决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关切,成了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要高质量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
”全国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告诉记者。
施卫东分析,现状是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新高,同时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越来越高,求稳趋势在增加,部分毕业生过度向往“体制内”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招聘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地区差异也较为明显。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德州恒丰集团高级技师王晓菲深有体会,“我们这种一线制造业工厂,人才缺口一直存在。
特别是这几年,越来越不好招人。
一方面是因为纺织专业在大学里越来越冷门,年轻人更喜欢新兴的、前沿的专业;另一方面,工厂高温高湿等客观条件依然存在,确实比‘坐办公室’的岗位更艰苦,一些纺织专业的学生也会选择考研、考公,或转行就业”。
针对现阶段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全国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在会前专门进行了调研。
刘林指出,当前不少观点把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脱节,所培养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就业观不正、求安求稳等,“这种分析不无道理,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确实有一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观念方面的问题,这是老问题了,但不是今年就业难的主因”。
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们承载着家庭、社会和国家对于未来发展的期望,并肩负起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使命。
然而,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压力与竞争激励在如今激烈竞争下,就业压力是大多数大学生心中普遍担忧和焦虑之事。
毕业后能否顺利找到工作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实施,毕业生成倍增态势明显加剧了就业竞争激励。
除此之外,在全球化趋势下,外企引进人才已经成为常态。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具备更高层次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精湛技巧去适应复杂市场需求。
此外,在城乡结构差异、产业发展差异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择业机会,而这些因素质量各异所基础的就是毕业生本身在知识体系和技能上具备的优劣性。
然而,尽管大学生成为人才需求最大的主体之一,仍有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题。
在许多行业中,企事业单位对经验丰富者更加青睐。
这就导致了新入职者找工作时无法与有经验原来员工竞争地位并获得公正评价。
二、教育方式与创新意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系统存在许多问题。
传统注重记忆与应试思考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这样标准”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实际上,我们需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自主责任感及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传统模式以往纯粹适应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开发劳动普遍平均性质,并未适应当代市场复杂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从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三个层面入手。
高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和激励,引进更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知识传授。
此外,创新性评估方式也是关键环节之一,通过项目制等多元化方式评估学生综合能力。
另外还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将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要素融入到教育中。
以开发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资源整合,并深度挖掘理论联系实际作业方法同时提升扎实工作基本三类技术水平。
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调查报告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
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调查报告1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
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
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浅谈大学扩招的利与弊
浅谈大学扩招的利与弊高校扩招是近年来饱受争议也是非议的老问题,高校扩招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此我就个人的看法说说扩招的利与弊。
扩招的利: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可以分配工作,因此考上大学就等于拿了“铁饭碗”,就成了国家干部,人们认为高考是最好的出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高考更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选择。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流传几千年,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而现在大学急剧扩招,门槛越来越低,高中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再是难事。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北京的录取比率达到70.8%,广东省的录取比率与2002年持平,陕西达到 56.47%,江苏为70%,江西为62%,湖北为6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考录取率都是比较大的。
现在家长、学生和高中学校所关心的不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
2、大学扩招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由一穷二白到初步建成,中间曲折,直至高速增长,GDP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这一过程。
大凡这个时期,需要的培养各种各样的知识型、技能型的人才。
这是大势所趋,1960年代的日本,1980年代的韩国都曾经经历了这一过程。
随着,我国由以粗放型、外包型经济为主的世界加工基地,到逐步转型为以科技为推动引擎的智力型输出国,这中间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所以,高校扩招既是遴选人才的一种制度,也是大势所趋,它对提升整体的国民素质具有深远、潜在的影响,它同样也在社会的不同侧面,“慢摇“着我们彼此的生活。
3、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市场疲软、消费热点消失等问题,而高等教育一直供不应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学界呼吁:应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
这一政策的实施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
"高考扩招之父"汤敏:大学扩招真的扩错了吗?
要 的 ,但 当时 实施起来 太 仓促 ,幢 陔准 备好以后 O h t 7
招 。扩招 并不 是在歌 舞升平 的背 景下 施 的 , 家面临 危难 ,淮也无 法预 矢 ¨ 危机 会 』 n 1 何发 腱的特 殊情
况 下采 取 的 特 殊 措 施
2 大学 是 精 英 教 育还 是 普 及 教 育 ?
声鹤唳 的情况下 ,况 的 了解 ,觉 得这种 经济刺 激 措施在 那种 情况下 很难奏 效 ,而唯一 有可能 生效 的还
是教 育 。因为即使 在 困难 的情况 下所 有的家 长还 是愿
意 把钱 花在 教 育上 。教 育 不仅 是 消 费 ,更是 一 种 投
奏 对 于 扩 招 ,在 当 时 已达 成 一些 共 l , 核 心 焦 点 是 扩 多 少 与 速 度 的 问题 。 现 在 很 多 反 对 扩 招 政 策 的 人 认 为 ,扩 可 能 是 必
1 0 %,泰 1 9 %。当年 ,韩 目的经 济 体量 是我 们 的若 干 倍 ,属 于 发达 地 区 ,不好 做 比较 .但是 ,印度人均 GD P 不剑 中闰一 半 ,印尼 比我仃J 还低 ,泰 和我 仃 J 差 多 ,为何他 们的大学 入学 率也是 我们 的好 几倍 ?是 为中同孩子笨 吗 ?是我们 市场接 受不 J 这 么多大学 生 吗?我们认为都不 是。
弊.方 向没错 ,时间过去得越 久远 ,它 的重要 性和 战略意义就
遗能 显 现 出来
74
出 现像 其 他 国 家那 样 的 危 机 ,以及 怎样 走 出这 个 危 机 。当时 国家的反危 机措施 有数 条 。加快基 础设施 建
教 育 在 线
三
一
靠 国家政策 大力推动助学贷款 。
高职百万扩招计划现实背景、政策意义、困难挑战及实践路径
2021年第1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153期DOI10.16335//.cnki.issn1672-2604.2021.01.014高职百万扩招计划:现实背景、政策意义、困难挑战及实践路径胡宏亮(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纪委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31)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实施百万扩招计划。
百万扩招计划是高职教育从结构嵌入向关系嵌入转变的重要举措。
分析高职百万扩招计划的现实背景、政策意义及困难和挑战,提出实行多元招生、加大筹资力度、实行松进紧出制度、改讲授式为实操式、实行柔性管理等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百万扩招;政策分析;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604(2021)01-0058-04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同年5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下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高职百万扩招计划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文简称“职教20条”)战略布局呼应,共同引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内涵与体量规模建设。
一、高职百万扩招计划的现实背景(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尤其是“云物大智”、5G、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产业转型迫切需要技术升级、管理升级、市场升级,因而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依靠人的简单劳动来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而新兴产业则是以人的复杂劳动为根本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
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结构性矛盾近年来,在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70%的新增一线工作人员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1]&高职教育专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多变,我们身处一个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一、理解综合素质的内涵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专业技能、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技能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社交能力的培养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1、提升个人竞争力: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可以让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社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职业道德、高度专业技能和深厚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三、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1、深化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和人文社科类课程,帮助学生提升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3、提升师资力量:教师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学业压力,高职院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6、鼓励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资料
汤敏本人的看法
评价后扩招时代的问题
当时扩招的理由(与其他国家相比,就业,内需,和能力)
“我的建议没有得到很好执行”
记者:1998年中国高校扩招首年,因扩招谏言被采纳,你随后被冠以“扩招之父”,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者,当时为何想到谏言扩招?
汤敏:当时我以个人身份向中央寄了一封信,大致陈述了5个理由支持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当时菲律宾31%,泰国37%,印度8%;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于是酝酿增加高校收费;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弊端产生的原因:计划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总的来看一速度二配套措施三改革四主体)记者: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收费过高都成了为人诟病的社会问题,当初建议扩招时有无考虑到这些因素?
汤敏:现状与当时的提议是有距离的,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建议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首先,我的建议是3年扩一倍,结果是6年扩了超过5倍;第二,关于助学政策的配合,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制度显然在过去没有得到重视;第三,教育改革的与时俱进,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教育改革没有跟上,造成高校毕业学子非社会所需人才,这在我看来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核心问题所在;第四,我主张好学校多扩,差学校少扩,但结果却并不是这样。
不能因为高校出腐败就否定扩招
凤凰网:我们可以联想到武大基建引起的干部腐败问题,您认为从高校扩招到教育产业化,再到高校腐败,是不是一个连锁反应?我们如何去规避?
汤敏:有一个成语叫“因噎废食”,吃饭时有没有人被噎死呢?是有的。
但不会因为有人被噎死而不去吃饭。
高速公路腐败非常严重,许多地方的官员腐败简直“前仆后继”,但我们不能否认高速公路本身的修建,我们不能因为保持廉洁而不去修筑。
腐败属于另一个范畴,是别的改革没有跟上,和扩大教育、高校扩招本身是没有关系。
高校扩招不能负主要责任。
我们最近谈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深圳改革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主要是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大学扩招利弊与否,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要看哪个方面更大,要看扩招本身造成,还是改革不到位造成。
如果不扩招,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也不能杜绝腐败现象。
凤凰网:您刚才提到别的改革没跟上,您觉得是哪些改革和哪些问题没跟上?
汤敏:我比较关注贫困学生的问题。
助学贷款在很多国家都有很完善的体系,奖学金体系在很多国家也很健全。
但中国现在没有做到,虽然已经完全能做到了。
20%的大学生如果被全免学费,在目前的拨款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凤凰网:这和高校腐败之间有什么联系?
汤敏:二者没有联系。
高校腐败和整个社会的腐败问题要是联系起来,第一是监管问题,第二透明度,第三是对腐败的查处和惩罚,对我们整个这条制度的审核的问题。
而不是说我不扩招了。
关闭大学,中国的腐败问题就解决了吗?
凤凰网:我们往前推一步,考量前一个源头--高校产业化,从这一步开始您认为应该如何规避下一步的腐败问题?
汤敏:从产业选择角度来说,如果高校不办酒店就会办校办工厂,甚至还有工资里的腐败,这些都规避不了。
减小高校产业化的问题,只能解决一部分。
高校本身要守住位置,不应该不抓重点,有无腐败都不应该办酒店这些事情。
凤凰网:如果减少产业投资,引起基建缩小,是否会影响学校质量?
汤敏:高校为了花大精力赚钱,就会减少本来该做的事情。
为了借口给高校筹资而投资这些产业,一个就是高校本身注意力转移;第二个可能将原来高校办基建的钱款去投资;第三个,盈利还好,万一赔了呢?这些问题,北大方正,清华同方都成功了,还有大量赔了的并没有曝光。
这些和政府、军队办企业一样的,办产业都不太合适。
个别的校办工厂为了学生实习是一回事,那办大企业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他的观点
高等教育无法满足大众需求
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的冒荣说,一种意见是根据国际范围内高等教育入学率和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从我国社会大众中极其旺盛而又远远不能满足的高等教育入学需求出发,认为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过于滞后,应当加快发展。
相关资料
南方周末2002年7月18日第962期
在连续3年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大潮之后,今年的高校招生出现了一些“逆流而动”的东西。
先是北大、清华、人大等几所名校宣布今年不再扩招,接着传出消息,武汉大学不但不扩招,本科生反而比去年少招1000人。
而不久前,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研究所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硬件不足、经费短缺”,很多学校对扩招显示出越来越谨慎的态度。
(反)
从数字来看,今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比去年增加10%。
这个增幅与1999年的47.4%、2000年的25%、2001年的17%比起来下滑了很多。
不过一直关注扩招的北航高教所赵婷婷博士说,增幅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基数变大,实际上绝对数的增加与前两年比相差并不大。
(正)
早在去年,教育部的一位官员就指出,今后几年扩招的速度将保持在10%左右,直到2005年实现毛入学率(在校生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15%的目标。
“因此从数字上来看,扩招在按计划进行。
”一位研究者说,“但是上面一连串信息也确实传达出一种信号:急剧扩张的高等教育规模与旧有教育体制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如果继续单纯地只追求‘量’的增加而不配合以相应的制度变革,这种矛盾会日益突出。
”
!!!制度变革造成的弊端和扩招的弊端不是一回事,正方会抓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