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全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cb07d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a.png)
4。(2020·自贡)在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移到中间某个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变化了△U和△I.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先变小后变大
(3)实验过程中,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A。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V。
【答案】(1)如图;断开;(2)电阻R断路;(3)0.3;右;1。5。
★典例呈现
★考点一:电路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典例一:(2020·湖南常德)用电器R1和R2上都标有“6V”字样,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R1和R2 阻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R1:R2=2: 1;
C.R1和R2并联在4V电源上,通过电流I1:I2=2:1;
2。(2020·天津)图所示是某导体中的电流I跟它两端电压U的关系图象,该导体的阻值为( )。
A. 40ΩB. 30ΩC。 20ΩD。 10Ω
【答案】D。
【解析】由图像知,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说明导体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由欧姆定律 可得,导体的电阻: ;故选D。
3.(2020·四川成都A)图是R1、R2两电阻的U-I图像。将R1、R2并联后接入电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 )。
2.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我们应控制电阻一定,通过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变阻器来调节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完整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电压、电阻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电压、电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bdb35fccbff121dd368393.png)
第16章 《电压和电阻》 知识点第1节 电压1.电压的作用和符号(1)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提供电压。
(电池的正极的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2) 电压符号:“U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缺一不可)⎧⎨⎩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是连通的闭合(即)(即)回路。
表达:“”“”⎧⎨⎩在表达电压时,要说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在表达电流时,要说通过某用电器的电流。
(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这种方法是“类比法”)3.电压的国际单位:V (“伏特”,简称“伏”)电压的常用单位还有:k V (千伏) ;mV (毫伏) 换算关系:33110001010.00110kV V V mV V V⎧⎪⎨⎪⎩====45.电压的测量 (1) 测量电压:电压表(也叫伏特表) 电压表有0~3V 和0~15V 两个量程,读数时,要看清选择的量程,才能准确读数。
认清各量程的分度值。
甲电压表读数为:2.5V 乙电压表读数为:12V(2)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 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② 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家庭电压220 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 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 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V(“+”入“-”出: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池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池的正极) ③ 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测不出电压值,且会烧坏电压表)01531530315V V V V V V ⎧⎪⎪⎨⎪⎪⎩:测量时,先选~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间可测量;量程的选择:若被测电压小于则换用~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备注: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端,此时电压表测得是电源电压;)7.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① 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 则故障原因可能是:电压表损坏;或 电压表接触不良;或 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知识点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22e93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f.png)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知识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知识点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
物理网编辑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实验目的及原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一、探究一: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内容与步骤:1.(开关断开,变阻器调大最大值)(如图)2.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R两端电压为1V、1.5V、2V,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填表。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分析结论: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二、探究二:电压一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断开,变阻器调大最大值)(如图)2.保持电压U=2V不变,更换电阻,使电阻分别为10Ω、20Ω、30Ω,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填表。
分析结论: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分两步:第一步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观察电流的变化;第二步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从而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例: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时,采用丁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8Ω、10Ω,电源电压是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5Ω。
(1)他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分两步进行:①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____的关系;②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____的关系。
(2)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___A,电压表的.量程应选_____V;某次实验中,若电流表的示数是0.3A,电压表的示数是1.5V,请根据你前面选择的量程,在图乙中分别画出两表指针的位置。
(3)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_____不变。
物理九年级电路知识点大全
![物理九年级电路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14c232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4.png)
物理九年级电路知识点大全电路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解决电路故障都非常有帮助。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梳理九年级物理学习中的电路知识点。
一、电流和电压1.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被规定为正电荷的流动方向。
3. 电压的定义和单位: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伏特(V)。
4.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即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二、电阻与电阻率1. 电阻的定义和符号:电阻是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符号为R。
2. 电阻的单位和测量: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常用万用表来测量电阻。
3. 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电阻率是单位长度导体所具有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4.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和,而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三、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表示为V=IR。
2. 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任意一个未知量。
四、电功率和电能1. 电功率的定义和单位: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转化的电能,单位是瓦特(W)。
2. 电能的定义和单位:电能是电路中电压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J)。
3. 电功率与电能的关系:电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消耗或转化的电能。
五、电路图符号1. 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例如电池、电阻、开关、电灯等,每个元件都有特定的符号表示。
2. 连接线的标记:用实线表示导线,用虚线连接元件表示元件之间的物理连接。
3.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符号:并联电路用平行的连接线表示,串联电路用连接线逐个连接表示。
六、简单电路1. 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担: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具有相同的电压,电流会分担经过每个元件。
2.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具有相同的电流,电压会分配给每个元件。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0dbbd44693daef5ef73dcb.png)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大,(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可能是正比例的关系。
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次数电阻值∕Ω电压值∕V电流值∕A1R=234(3)实验过程的设计:①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师给予肯定)。
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0.6V、1.2V、1.8V、2.4V);⑤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
读数后要断开开关,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3)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画出I-U图像,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3)实验过程的设计: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如5Ω、10Ω、15Ω、……),即把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讲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df65d8e84254b35effd3452.png)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和实物图:知识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2)电阻一定时,I 与 U 的图象如图所示.(3)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知识点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的阻值. (2)电压一定时,I 与 R 的图象如图所示. (3)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需要说明的问题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保持电阻不变(不能使用小灯泡,因为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也可以通过改变电压来改变) 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换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换了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后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换大调大,换小调小,但有极限,最大就是滑动变阻器取最大阻值,最小要考虑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
) 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课后练习:基础训练: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即: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不变,使____发生变化;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______不变,使电阻发生变化. 【答案】正比;反比。
电压;电压。
2.小李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请你与他合作并完成以下实验。
(1)请你在虚线框中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
(2)小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 不变。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十二章欧姆定律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十二章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58c84223fc4ffe473368abe5.png)
第十二章欧姆定律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欧姆定律: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公式:I=U/R,其中:I—电流—安(A);U—电压—伏(V);R—电阻—欧(Ω)。
1A=1V/Ω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对应于同一段电路;②I、U和R三者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第三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1、测量原理:欧姆定律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1、串联电阻的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④分压作用:U1:U2=R1:R22、并联电阻的特点:(指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1/R=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阻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时对电路的总电阻影响也很小;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将电压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时,对电路的总电阻影响也很小。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62f1220b4c2e3f57276394.png)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温馨提醒:善听,好思,勤练。
欧姆定律一、考点、热点回顾(一)知识框架R一定时,I与U成正比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U一定时,I与U成反比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公式:(变形式,)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成立条件:I、U、R是对应同一个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上的物理量原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应用 实验步骤:串联电路:R=R1+R2+R3+……+R n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并联电路: = = …… =欧姆定律的规律: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人体的安全电压≤36V安全用电 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注意防雷(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 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 ③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与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值,并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论证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成正比关系。
图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目的 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n 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闭合开关后,换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变化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定值电阻的两端电压不变 ④把对应着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论证电流和电阻有关,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完整版)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7931ed27284b73f24250e5.png)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接近高压带电体。
●高低压的划分低压和高压的界限是1000V ,低于1000V 为低压,高于1000V 为高压。
低压对人体来说并非安全电压,预防低压触电,应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主要指火线)。
高压触电分两类: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预防电弧触电应远离易起电弧处,预防跨步电压触电应两脚并拢下蹲,或并脚跳离高压带电体。
知识点2 注意防雷与避雷针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云层之间,云层与大气之间的电压高达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几万安到十几万安,产生很强烈的光和声。
云层和云层之间的放电危害不大,而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如果通过树林、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如果这种放电通过人体,能够立即致人死亡。
雷电均发生在积雨云层,由于积雨云层内空气所含的水蒸气比干燥空气多,而电荷极易吸附在水珠表面,故积雨云层积聚许多电荷。
避雷针因在房屋的高处,其尖端曲率半径又极小,分布在其内的负电荷产生的电场很大,易使其周围的空气电离而造成一条可以导电的通道。
并且避雷针是金属做的,是电的良导体,当电荷传至避雷针尖上时极易沿着金属线流入大地,这一电流通道可使云层和建筑物间的正、负电荷中和,使云层放出的电荷完全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而不会损坏建筑物。
知识点3 短路●定义:由于某种原因,电路中不该相连的两点被直接连在一起的现象,叫做短路。
或电流不通过电器直接接通叫做短路。
●短路的危害:电源短路是十分危险的,由于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灯泡的电阻,所以通过它的电流会非常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电源会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采用保险丝、空气开关、熔断器等防止短路或过载带来的危害。
●短路分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两类。
用电器短路时,一般认为用电器中无电流流过,不会对电路造成损害。
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
![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658bc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c.png)
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物理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了解这些关系,对于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物理电流。
物理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大小与流经导体的电荷数量有关,可以用公式I = Q/t表示,其中Q是流经导体的电荷量,t是流动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电压。
电压是指电荷在电路中受到的推动力,也可以理解为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电压通常用字母"U"或"V"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大小与电源的电势差有关,可以用公式U = W/Q表示,其中U是电压,W是电做功,Q是电荷量。
我们来介绍一下电阻。
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通常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截面积有关,可以用公式R = ρL/A表示,其中R是电阻,ρ是电阻率,L是导体的长度,A是导体的截面积。
有了上述基本概念的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物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U = IR表示,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电压等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
换句话说,电流和电阻的比值等于电压。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更多与电流、电压和电阻相关的公式和关系。
例如,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电阻的另一个表达式R = V/I,即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这个表达式告诉我们,电阻等于电压和电流的比值。
除了欧姆定律,还有一些其他的电路定律也与电流、电压和电阻有关。
例如,基尔霍夫定律可以用来分析复杂的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另外,功率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功率消耗。
这些定律和公式都是基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
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对于电路设计和故障排查都非常重要。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8e63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4.png)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归纳总结电路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关乎电流、电压、电阻等等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至关重要。
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接下来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流和电压1. 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
通常用符号 I 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计算公式为:I = Q / t,其中 Q 表示电荷的量,t 表示通过导体所需的时间。
2. 电压:电压是指单位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能量。
通常用符号 U 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计算公式为:U = W / Q,其中 W 表示电路中的能量,Q 表示通过的电荷的量。
二、电阻和电阻定律1. 电阻:电阻是指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通常用符号 R 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U / I,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欧姆定律:I = U / R。
2.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当电阻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时,形成了串联电路;当电阻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时,形成了并联电路。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 R_total = R1 + R2 + ... + Rn。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即 1/R_total =1/R1 + 1/R2 + ... + 1/Rn。
三、欧姆定律和功率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U = I * R,其中 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
2. 功率: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路中消耗或产生的能量。
通常用符号P 表示,单位是瓦特(W)。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U * I,根据功率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功率的另一个计算公式:P = I^2 * R = U^2 / R。
四、电路中的其他知识点1. 电阻的温度系数:电阻的电阻值通常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电阻的温度系数有关。
九年级物理电阻大全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电阻大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0fdf9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d.png)
九年级物理电阻大全知识点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电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电器、电子设备都离不开电阻。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九年级物理学习中的电阻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电阻的定义和单位: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对于一个给定的导体,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越大。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V)和电阻(R)之间存在以下关系:I = V / R。
也就是说,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当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当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
3. 串联电阻的计算:当电阻器依次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串联电路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相加。
例如,若有电阻R1、R2、R3串联在一起,总电阻(RT)为:RT = R1 + R2 + R3。
4. 并联电阻的计算:当电阻器平行地连接在电路中,形成并联电路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例如,若有电阻R1、R2、R3并联在一起,总电阻(RT)为:1 / RT = 1 / R1 + 1 / R2 + 1 / R3。
5. 电阻与电功率的关系:电阻与电功率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功率公式,电功率(P)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P = I²R。
也就是说,功率与电阻成正比,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当电阻增大时,电功率减小;当电阻减小时,电功率增大。
6. 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截面积有关。
一般来说,导体材料的电阻越大,长度越长,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这是因为电阻和导体的物理特性有关。
7.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对导体的电阻也会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导体的电阻增大;而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8. 变阻器:变阻器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值的电路元件。
它由固定电阻和可调电阻组成。
通过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大小,从而控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7ac49cff00bed5b8f31d22.png)
17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因为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声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越高,电流越大,所以电流与电压可能存在正比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并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串联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1)将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接入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中。
R=10Ω电压U/V电流I/A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为一定值,说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分析图像可知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因为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越大,电流会越小,所以电流与电阻可能存在反比关系。
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必须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大小(如5Ω、10Ω、20Ω。
),只需要更换不同电阻接入电路即可。
试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需要在电路中串联滑动变阻器来调节,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1)按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2)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3)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15Ω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在3V不变,分别读出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中U=3V电阻R/Ω 5 10 15电流I/A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阻有关,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一定值,说明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九年级物理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doc
![九年级物理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doc](https://img.taocdn.com/s3/m/72e4ae4259eef8c75fbfb3e3.png)
九年级物理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负极到正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磁铁、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如玻璃)二、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九年级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db771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a.png)
九年级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电阻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电路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了解电阻的知识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中的电阻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一、电阻的定义和符号表示电阻是指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碍,它的单位是欧姆(Ω)。
通常用字母R表示,可以通过欧姆表进行测量。
二、电阻的计算公式1. 基本公式:电阻的大小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由欧姆定律表示:R = V/I,其中R是电阻,V是电压,I是电流。
2. 并联电阻公式:若电路中有多个并联的电阻,则总电阻的计算公式为:1/R总 = 1/R1 + 1/R2 + 1/R3 + ...,其中R1、R2、R3分别为各个并联电阻的阻值。
3. 串联电阻公式:若电路中有多个串联的电阻,则总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总 = R1 + R2 + R3 + ...,其中R1、R2、R3分别为各个串联电阻的阻值。
三、电阻的性质1. 阻值与材料特性有关:不同材料的导体具有不同的阻值,金属通常具有较低的电阻,而非金属的导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电阻。
2. 电阻与长度和截面积的关系: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成反比。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R = ρL/A,其中R代表电阻,ρ代表电阻率,L代表长度,A代表截面积。
四、电阻与功率的关系1. 电阻通过的电流产生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 =I^2R,其中P代表功率,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2. 同样,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功率的计算公式:P = V^2/R,其中P代表功率,V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五、电阻的应用1. 电阻的使用可以限制电流的大小,保护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如灯泡、电器等。
2. 可变电阻可以通过改变阻值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常见的应用包括音量调节器、电子调光器等。
3. 电阻还可以用来制造电热器、电炉等加热设备。
六、电阻的测量方法1. 欧姆表是测量电阻的常用工具,可以直接读取电阻的值。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87283bbe53a580216fcfeaf.png)
2.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要求 是( C )
A.保持R′滑片位置不变 B.保持R两端电压不变,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 C.保持R不变,调节R′的滑片到不同的适当位置,记录
电压表的示数 D.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3.(吉林中考)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 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__阻值最大__位 置,分别采用5 Ω、10 Ω、15 Ω的电阻进行实验,目的 是得到__普遍的规律__。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
(2)滑动变阻器R′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__更换不同阻 值的电阻后,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
压始终不变__。
5.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翔连接了 如图所示的电路。他先在电路的A、B间接入10 Ω电阻, 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记录 数据后,改用15 Ω电阻替换10 Ω电阻,闭合开关,接下
U/V 3.0 3.0 3.0 I/A 0.3 0.5 0.6
10.(佛山中考改编)在“探究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 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个,四个定值电阻(10 Ω、15 Ω、 20 Ω、30 Ω),三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是“5 Ω 2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应先画出设计的 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控制变量
法__。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要保持__电阻__不变,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改变电阻两端电压__;在探 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不断更换定值电阻,此时滑动 变阻器的作用是__保护电路__、__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
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C.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乙导体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欧姆定律》知识点整理整理归纳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欧姆定律》知识点整理整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c79fa72ed630b1c59eeb5f7.png)
物理九上第五章《欧姆定律》课堂笔记第一节:欧姆定律[一]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1.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
3.实验电路图:4.课题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不变。
(2)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为:保护电路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3)实验数据表格:(4)实验图像:(5)实验结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课题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压不变。
(2)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为:保护电路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3)实验数据表格:(4)实验图像:(5)实验结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变形式:此公式告诉我们:电流是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的,而不是由其中一个因素单独决定的。
第二节测量电阻1.原理:2.实验电路图:3.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处于最大阻值处)。
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连起,将电表接入电路时要根据题意正确选择电表的(量程),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2)闭合开关,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两表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数据记录表格:(3)分别计算出三次R的值,并求出其平均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4.定值电阻的“电压—电流”图像:5.若用伏安法研究小灯泡的电阻,我们会发现: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是不同的,这是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小灯泡的“U—I”图像:第三节等效电路[一]等效电阻:几个连接起来的电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就是那些电阻的等效电阻,简称总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知识点整理
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大,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可能是正比例的关系。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
实验次数
电阻值∕Ω
电压值∕V
电流值∕A
R=
2
3
4
实验过程的设计:
①将一个定值电阻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将一个定值电阻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注意事项。
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
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
⑤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
读数后要断开开关,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画出I-U图像,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
实验过程的设计:
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即把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接入不同阻值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保持3V不变,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进行实验: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保持3V不变。
更换不同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电压不变U=3V,分别记录每次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R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与论证: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