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结构、运动和相互作用等现象,是学生在九年级上学期将要学习的课程之一。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学科。

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公式2.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 弹簧的伸长和压缩4. 弹簧的胡克定律二、运动的规律和质量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2.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加速度、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4.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三、能量的转化1.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2. 功和功率的概念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4. 机械能的损失和能量利用四、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2. 电阻和电压的关系3.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 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和计算五、光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性质和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3.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4. 光的色散和全反射现象六、声音和声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2.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的原理3. 声音的吸收和共振现象4. 声音的强度和音量的关系七、物质的量和化学式1.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2. 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关系3. 化学式和摩尔质量的计算4. 化学反应平衡的原理综上所述,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和压强、运动的规律和质量、能量的转化、电学基础知识、光和光的反射、声音和声的传播以及物质的量和化学式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现象,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拓宽视野,不断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集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集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九年级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探索和学习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进行全面归纳和介绍。

第一章: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与研究方法:运动的参照系、参照系的选择、参照系的相对性。

2. 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即时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3. 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图示、力的平衡、力的合力与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第二章:物体的机械性质1. 弹簧的伸长量:胡克定律、伸长量与力的关系。

2. 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3. 浮力与浮力定律: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浸没程度、浮力定律、物体浮力的条件、浮力的应用。

第三章:能量与功1. 功与功率: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率的定义与计算、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简单机械与机械优势1. 机械工作与简单机械:机械工作的定义、功与机械工作的关系、杠杆原理与杠杆的分类。

2. 滑轮组:滑轮组的作用原理、滑轮组的计算、滑轮组的应用。

3. 力的传递:齿轮传动、带传动。

第五章:电学常识1. 电与电荷:电荷的产生、电荷性质、电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算、电路图的绘制、串联与并联电路、电流的测量。

3.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算、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电阻率的定义与计算。

第六章:电流的效应和电路1. 电阻、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

2. 电功与功率:电功的定义与计算、功率的定义与计算。

3. 简单电路的电流分布与电路图的绘制。

第七章:磁学常识1. 磁性物质与磁场:磁性物质的分类、磁场的定义、磁感线、磁力线与磁力线的图示。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一、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表示方法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通常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和表示运动状态。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则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基本物理量来描述。

位移的单位是米(m),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3.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根据力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则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二、力和压强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 = 力 ÷面积。

其单位是帕斯卡(Pa)。

2.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根据浮力原理,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或气体中。

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2.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描述了施加力对物体进行功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表明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电与磁1. 静电学基础静电学研究的是带电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电物体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电路中的电阻与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变化量,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其大小与导体物质的性质有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十三章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内能。

-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 比热容。

-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 热机。

- 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热机的种类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 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 热机的效率。

-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减少各种热量损失;减少摩擦;使燃料充分燃烧等。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 两种电荷。

-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

2. 原子及其结构。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 导体和绝缘体。

-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4. 电流。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运动和力1. 速度- 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

- 公式:速度(v)= 位移(s)/ 时间(t)- 单位:米每秒(m/s)2. 加速度- 定义: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快慢。

- 公式:加速度(a)= 速度变化(Δv)/ 时间(t)- 单位:米每平方秒(m/s²)3. 牛顿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所有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能量和功1. 能量- 定义: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 单位:焦耳(J)2. 功- 定义:力沿着位移方向作用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 公式:功(W)= 力(F)×位移(s)× cosθ- 单位:焦耳(J)3. 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 单位:瓦特(W)三、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为常数,约为3.00×10^8米每秒(m/s)。

2. 反射定律- 定义:光线和反射面之间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四、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和电流- 电荷(Q):物体带有的电性质。

- 电流(I):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方向:正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2. 电阻和电阻率- 电阻(R):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 电阻率(ρ):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

- 电阻和电阻率的关系:电阻(R)= 电阻率(ρ)×长度(L)/ 横截面积(A)3. 欧姆定律- 定义:电流通过一段导体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 欧姆定律:电压(V)= 电流(I)×电阻(R)五、声音和光的特性1.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传播。

初中九年级上物理笔记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上物理笔记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上物理笔记知识点1. 运动与力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等-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计算等-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平抛运动:水平抛体、竖直抛体的运动规律2. 热与能量- 温度与热量:热平衡、热传递、热量单位等概念- 物体的热传递:传导、传导率、对流、辐射等方式- 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势能、动能等- 热能与功率:功、功率的计算、效率等概念3. 光与光学-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光的路径等规律-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角、光速变化等规律- 光与镜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4. 电与电学- 静电学:电荷、带电物体间相互作用、库仑定律等-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元件、电阻、电压等- 雷电现象与人身安全:雷电的形成、避雷等安全措施- 电能与功率: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率和效率5. 声与声学- 声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介质、声速等概念- 声的特性:频率、波长、幅度、音量等特性- 声音的调制:调幅、调频和调相的原理与应用- 声音与健康:噪音污染、耳聋等对人体的影响6. 物理实验与测量- 实验设计与步骤:假设、实验装置、数据记录等- 测量与误差:准确度、精度、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等- 实验数据分析:图表绘制、数据关系、规律总结等- 实验安全与环保:实验室规范、废弃物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上是初中九年级上物理课的知识点笔记,包括运动与力学、热与能量、光与光学、电与电学、声与声学以及物理实验与测量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一、物理量和基本单位1.物理量:物理量是反应物理现象并用于物理计量的量;2.基本物理量:有八个基本的物理量,即时间、质量、长度、电荷、温度、弹性、速度和能量;3.基本单位: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长度单位:米;电量单位:库伦;温度单位:摄氏度;弹性单位:牛顿;速度单位:米/秒;能量单位:焦耳。

二、物理实验1.熔点实验:熔点实验是测量物质的熔点的实验;2.折射率实验:折射率实验是测量不同物质的折射率的实验;3.电耗实验:电耗实验是测量物体的电导率的实验。

三、物理定律1.动量定律:动量定律指定义,物体经受外力作用后,其线性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外力大小;2.弹性定律:弹性定律指定义,弹性物体受弹力作用时,它的位移比弹力大小成正比;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定义,物质在力学和热学变化中,它的总能量是不变的;4.电磁定律:电磁定律指定义,电场和磁场之间有着相互联系,这种关系被称为电磁定律。

四、斜坡物理1.斜坡:斜坡是一个斜面,给予物体重力加速度的作用;2.斜坡物理实验:斜坡实验可用来探究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物体的运动规律;3.物体坡面:物体在滑动时,坡面的角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坡面的角度取决于重力加速度和摩擦力的大小。

五、热学1.比热容: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内某物质对温度变化时所吸积的可用内能;2.蒸发:蒸发是指物质以气体的形式从固体或液体表面散发出去的过程;3.过热:过热是指当温度超过物质的融化点时的状态;4.热量传递:热量传递是指物体在热源和热容之间传递热量的过程;5.恒定温度:恒定温度是指物体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并随热量传递而不断平衡温度。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1.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量与单位:力、功、能、压强等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物理量的测量:直接与间接测量、准确度与精确度等测量相关概念。

- 物理规律与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及其关系。

2. 运动- 矢量与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与性质。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抛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 圆周运动:半径、周长、弧长等圆周运动相关概念。

3.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力学的基本规律。

- 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的概念与关系。

- 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等与摩擦力相关的概念与公式。

4. 能量与能量转换- 功与能量:功的定义与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相关概念。

- 功率与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等相关概念。

- 机械能与动能: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等相关概念与公式。

- 弹性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计算、弹簧的特性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5. 压强与浮力-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压强的应用与实例等相关概念。

-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与大小、浮力原理的应用等相关概念与实验。

- 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等与原子分子相关的基本知识。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并配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与应用。

享受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 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 种物质的比热。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 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 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 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 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 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⒀热量的计算:① Q吸 = =cm(t-t0)=cm△t升 (Q吸 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 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 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 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 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 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 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 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耳。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 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 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 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 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 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 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 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内能与热机
⑴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⑵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或者Q放 =qv;(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 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有时候气体的热值可以用 Q放 =qv计算(Q放是热 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立方 米;v是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 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 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 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 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 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 美观。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 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 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 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 字命名的。1W= 1 J / s
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⑶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⑷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
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 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 轮转2周。
⑸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 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 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 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 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 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 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 形成电流的路径;
⑹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 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 措施。
电学初步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 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 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 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 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 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 (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 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 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 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 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 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 位是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